社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策略

社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策略

一、社区老年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段莉[1](2021)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抑郁症患病特点分析以及危险因素模型构建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而心理健康作为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内涵,始终是国内外精神心理卫生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抑郁症作为仅次于老年痴呆而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精神疾患,随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而趋于显着。但受确诊抑郁症筛选工具不同,样本来源、样本量、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等因素影响,抑郁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患病率的调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考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不显着,消化、循环等躯体化症状往往会误导医生进行大量的内科检查,导致70%~90%的患者会被漏诊,甚至误诊。此外,居家养老仍是我国老人及其家庭的首选养老方式,但因“4-2-1”家庭模式、子女工作节奏加快及居住距离的拉长、空巢家庭的增加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而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主流模式。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成为为居家及社区老人提供医疗照护及心理照护服务的第一个窗口。由此,本部分研究即应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现阶段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签约服务老人的抑郁症患病率及其患病特点。2、抑郁症作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精神疾患,在老年群体中的患病率高达10%-20%,导致老人产生社交能力障碍、躯体活动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并大大增加共患痴呆等疾病的风险。目前有关老年抑郁症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研究和调查分析较多,主要集于临床疾病特征、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作用过程的研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老年抑郁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明确了预测老年抑郁症病情及转归的相关变量。但少有研究将探索视角放在将多个实际发挥作用的研究变量同时纳入影响体系,构建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模型。由此,本研究以姜乾金教授提出的心理应激系统模型为理论框架,在文献回顾及课题组讨论的方式,筛选预测变量,并确定研究工具。最后,基于决策树模型理论,结合生物、心理及社会学因素对受试老年群体抑郁水平的影响,构建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3、重性抑郁障碍作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亿的患病群体,发病率近4.4%,且近十年来患者增速为18%,已成为15~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抗抑郁药物的正确使用及成功治疗是抑郁症患者减少残疾、预防疾病复发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鉴于临床仍有大量患者对抗抑郁制剂的治疗反应不敏感或无反应,多数学者还在致力于开发非典型抗抑郁药物、中药/植物制剂,并不断探索与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或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角度探求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的新途径。其他学者还根据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可接受性、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对脑结构与功能改变等观察指标,对比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由此,学者们以重性抑郁障碍和(或)药物治疗为研究主题,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及效果探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在有影响力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有所提高,论文数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本研究即应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重性抑郁障碍药物治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探讨该研究主题的主要知识结构变化及主题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制定抑郁症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研究是应用大样本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全科/家庭医生,存在签约服务关系老年居民抑郁症的患病率及患病特点。研究所选老年受试群体来自辽宁省6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共发放问卷826份,有效回收656份(有效回收率79.42%)用于统计分析。其中,男性204例(31.1%),女性452例(68.9%)。2、第二部研究是基于上述流行病学调查样本取样过程,同时自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抑郁症受试群体完成问卷调查。具体共发放问卷936份,有效回收737份(有效回收率为78.74%)用于统计分析。其中,男性213例(28.9%),女性524例(71.1%)。之后,基于决策树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模型。3、第三部分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是自Pub Med数据库中提取2001-2018年间有关重性抑郁障碍及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具体应用“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Depressive Disorder,Major”以及“Drug therapy”/“Antidepressive Agents”主题词检索的方法,分三个年段(6年/阶段)导出文献检索结果,并综合应用书目共现分析、双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MDD药物治疗的主题趋势及知识结果进行探究。结果:1、第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分别用MINI、GDS、HAMD对656位受试老年社区居民进行筛查分析后发现,三种工具所对应老年抑郁症患病率的结果分别为20.7%,22.4%以及20.6%。进一步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居住方式、本人曾有精神疾病史、慢性疾病病史、职业类型、工作性质、本人经济收入、本人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体育锻炼及饮食习惯,共12个变量是影响老年抑郁症患病率的显着性因素(P<0.05)。2、第二部分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构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737位老年受试群体的抑郁情况进行调查以及回归分析发现,户口类型、子女情况、精神疾病个人病史、老年人生活事件、睡眠质量、艾森克人格分型、低挫折的非理性信念、躯体化症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家庭功能及社会功能障碍、心理弹性坚韧、力量与乐观维度评分是影响老年人罹患抑郁症风险的显着因素。基于决策树模型理论所构建的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进一步确认,社会功能障碍,躯体化症状为轻度及以上、非理性信念低挫折耐受维度评分≥22分、睡眠质量差、心理弹性量表力量维度评分<26分、老年生活事件量表≥65分、心理弹性量表乐观维度得分<14分,以及神经质人格(抑郁质/胆汁质人格特质)特点可作为预测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统计检验该模型的分类正确判断率为89.4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0%、92.17%、81.94%、92.73%;ROC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为0.951(0.934-0.968)。3、第三部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8年,自Pub Med数据库检索到以MDD药物治疗为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数量分别为1577篇、2680篇、2848篇。战略坐标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6年未开发或研究不成熟的主要主题聚类是抗抑郁药物在病理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和神经生物化学方面作用机制的分析。这些主题在2007-2012年被抗抑郁药(辅助或未辅助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基于脑影像学对抗抑郁药的临床疗效的分析所替代。之后,在2013-2018年,又被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疗效分析,对有高危自杀风险MDD患者的早期识别及预防性干预,应用基因或生物标记预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反应及临床疗效所替代。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发现,抗抑郁药物(antidepressive agents)、第二代/不良反应(second-generation/adverse effects)、重性抑郁障碍/代谢(depressive disorder,major/metabolism)、心理治疗/方法(psychotherapy/methods)、脑(结构与功能)/药物作用(brain/drug effects)等主题词被认为是2007-2012年和2013-2018年的新兴研究热点。结论:1、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签约服务老年居民的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即应用MINI、GDS及HAMD筛查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0.7%,22.4%以及20.6%,该老年群体心理卫生健康问题应受到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精神)医疗卫生机构的密切关注。2、躯体化症状轻度及以上、个人阳性精神疾病病史、应激性生活事件多、睡眠质量差、神经质人格类型、低挫折耐受的非理性信念得分高、社会及家庭功能障碍是增大老人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心理弹性较好则是降低老年抑郁症发生风险的保护性因素。3、基于决策树模型理论所构建的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包括的危险因素变量为社会功能发生障碍、躯体化症状显着、高应激生活事件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低、非理性信念低挫折耐受水平高、睡眠质量差、神经质人格。统计分析显示,该模型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社区等卫生机构内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筛选。4、研究所分析目前尚未开发或研究不成熟的主题聚类内容,以及新兴研究热点有助于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明确抑郁症药物治疗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拓展思路寻找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后续开展老年抑郁症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胡二平[2](2020)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文中提出当今世界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预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19.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重,半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居住与照料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需要能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养老机构来解决居住和照料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卫健委组织为解决这一现象颁布多项政策,倡导医养结合类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创新,规范行业标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当前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养老设施设计和养老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如何设计出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也是建筑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研究主要分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讨论、医疗方面的功能配置与组织流线、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等。但是,针对医养环境现状、医养结合的深度、以及老年人对医养环境的需求研究比较欠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发展需要数据支撑,要将需求和设计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收集有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数据,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环境是否满足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疗与康养环境。本文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将国内外关于医和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设计研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结合我国当前医养结合的模式,以及医疗和康养方面的主要关注点,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证案例调研中。本研究调研了郑州和开封两个城市共五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研收集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分析老人对环境的使用感受和认知评价等,分别从“医”与“养”两个角度展开对机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的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a.机构基本信息,例如机构建设时间和规模等;b.医疗服务现状,例如医疗空间配置、医养结合深度、医疗服务未满足度;c.康养服务现状,例如居住空间现状、活动空间现状、采光满意度、安静满意度、私密满意度等。根据实证调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状环境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本文使用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以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例,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对未来养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董晨雪[3](2020)在《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健康养老将健康理念引入养老领域,不仅关注老年群体的物质和生活需要,还关注其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社会参与等等,强调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统筹协调养老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随着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健康养老已经成为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呈现不断增长且日益多元趋势,尽管与之相应的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且城乡差异显着的问题。关注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公平的正义,是聚焦老年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在归纳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健康养老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况,并以江苏省太仓市、合肥市肥西县、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对其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及供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城乡间、还是地区间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为此,本文将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城乡需求差异显着,统筹协调存在困难;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健康养老有待深化;城乡供给差异显着,共建共享仍需加强;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城乡环境、生活观念存在不同,行为选择存在差异;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供给效果尚未凸显;健康养老服务理念发展较晚,相关探索有待加强;养老服务城乡供需结构失衡,统筹协调仍需推进。最后,基于罗尔斯的正义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思考,分别为:正视差异,构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精准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更新理念,保障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权益;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协调推进;以期能够对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提供相关思考,促进我国健康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朱梦迪[4](2020)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与意义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疾病谱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超重、超速发展,老年人患病率、残疾与失能比例逐渐增高,养老需求面临极大的挑战。而中医药治疗有其价廉、安全有效等优势和特色,能够满足老年人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为了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国家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而需求是利用的基础,目前老年人对于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意愿是什么,需求有多大还未可知,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保障健康,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中对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内容界定不统一、评判指标零散、选择主观性强,研究范围较小,因此对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大小和具体内容等问题结论仍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内涵及概念,并基于卫生服务需求理论、安德森模型等多学科理论作为概念的模型基础,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指标体系,并利用指标体系分析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2.资料与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评阅、逻辑推理、访谈等方法,帮助梳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相关内容,进而明确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与其概念。其次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修正,初步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指标体系,并制作调查问卷,利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陕西省、江西省、江苏省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实证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所用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2020年1月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CNKI文献库。3.研究结果(1)界定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内涵及内容中医药健康养老是指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诊疗疾病、增进健康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结合健康产业分类中健康服务的服务过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应涵盖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疾病治疗、健康维护、养老服务等。基于此,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延伸服务。(2)构建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内容,按照“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明确可行、简单便行”的原则,通过专家咨询法初步构建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可操作性意见协调程度较高,结果具有可信性。最终确定包括3类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并明确了每个指标的内涵。(3)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依据实证调查的调查结果,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了陕西省、江西省、江苏省三省1237位农村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各类服务的需求及影响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人整体上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较大,包括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中疾病治疗(39.2%),疾病护理(31.6%)、疾病预防(26.7%)等;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中养生保健(28%)、中医药健康教育(32.6%)等;延伸服务中医用药指导(38.3%)和中医医疗资源介绍(30.2%)等。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在中医医疗服务方面,影响老年人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为省份(P=0.00)、支出(P=0.004)等;在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需求方面,主要受省份(P=0.00)、收入(P=0.002)、是否有中医药知识宣传栏(P=0.00)等因素影响;在延伸服务需求方面,主要受性别(P=0.032)、最近医疗机构距离(P=0.001)等因素影响。4.研究结论通过对概念的梳理,明确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利用文献研究、德尔菲等方法,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反映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的指标体系。指标适用于所有范围的研究对象,文章特别选择农村地区老年人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对于中医药服务信任度及就诊意愿较高,各方面需求较大。受访者接受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省份、收入、是否与子女同住、最近医疗机构距离等。因此,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大有可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扩充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内容,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将中医药服务与农村基层医疗相结合,真正将中医药服务的优势惠及群众。

李雪梅[5](2020)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引起医务人员对抗逆力较低人群的关注。2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现状,探讨抗逆力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便利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339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抗逆力量表(CD-RISC)测量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应用孤独感量表(UCLA)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水平,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PA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患者满意度量表评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家庭功能、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earson相关、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抗逆力水平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关系。结果1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现状:抗逆力总分及各维度(坚韧、自强、乐观)得分为(58.86±14.558)分、(30.97±8.238)分、(19.28±4.962)分、(8.61±2.652)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女性、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疾病类型为心脑血管疾病、疾病数量较多、病程较短、无子女、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患者满意度较低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相比男性、文化程度高、月收入高、疾病类型为非心脑血管疾病、疾病数量较少、病程长、有子女、家庭功能较好、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患者满意度为较高的抗逆力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居住方式不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疾病数量、疾病病程、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与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有关(P<0.05)。3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影响:(1)孤独感现状: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得分(38.73±9.495)。(2)抗逆力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相关分析:抗逆力总分及各维度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呈显着负相关(P<0.05)。(3)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疾病相关因素纳入自变量,可解释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发生50.1%的变异量,第二层将抗逆力各维度纳入自变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总分的解释力达58.2%,抗逆力各维度可以解释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总体变异的8.1%。结论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均月收入、患者满意度、自我效能、疾病数量、家庭功能、疾病病程、社会支持、性别、文化程度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的影响因素。2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处于中等程度,抗逆力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患者抗逆力水平越低,孤独程度越重。图0幅;表15个;参144篇。

王琦[6](2020)在《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编制《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并对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1.本研究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访谈形成《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的初始条目池。2.经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得到了 48个条目的问卷。3.2019年7月~2019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415名社区护士,对《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进行评价:①运用相关系数法和临界比值法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②选择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对问卷效度予以评价;③运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评价问卷的信度。结果1.经文献回顾及质性访谈,形成《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初稿,共4个维度53个条目,包括专业知识(11个条目)、专业技能(22个条目)、专业能力(17个条目)、个人特质(3个条目)。2.通过3轮专家咨询,专家咨询人数15名,专家Cr为0.92,共删除了 4个条目、增加了 5个条目、合并了 6个条目;通过预调查得到4个维度,48个条目的测试问卷。3.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项目分析删除了 4个条目。形成4个维度,44个条目的正式问卷,包括专业知识(10个条目)、专业技能(17个条目)、专业能力(14个条目)、个人特质(3个条目)。4.信度检验:(1)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964,4个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 0.926、0.958、0.944、0.800;(2)总问卷折半信度系数为0.849,各因子折半信度系数为0.933、0.958、0.943、0.812;(3)重测信度系数:总问卷重测信度系数为0.864,4个因子重测信度为:0.985、0.981、0.986、0.90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效度检验:(1)内容效度:I-CVI 为 0.80~1.00,S-CVI/Ave 为 0.98。(2)结构效度: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得到4个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61.040%;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满足≥0.4的标准。结论1.《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共4个维度44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维度和条目能够体现胜任力理论的内容要求,反映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信效度较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稳定性及敏感性。2.《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的适用性良好,可作为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的测评工具,为提升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提供可靠的依据。

马国玉[7](2020)在《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现状,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农村老年人早期干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质量现状、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宁洱县≥60岁的1700名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睡眠质量现状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情况,采用PSQI量表评价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通过体格检查记录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及血压值等。选择Epidata软件(3.1版本)作为数据的录入软件,并采取双录入方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录入,采用SPSS软件(23.0版本)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资料中不同组别之间的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分析,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PSQI量表的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人PSQI量表上的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05。[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1700名,有效的调查问卷为1629份,问卷的有效率高达95.82%。其中,男性为688人(占42.23%),女性为941人(占57.77%)。女性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五个维度上均比男性差,PSQI得分显着高于男性(P<0.001)。不同年龄组的老年人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PSQI总得分上均存在差异(P<0.05)。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6.78%、52.85%、8.16%和8.66%。不同的性别、年龄组、民族、教育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可及性的老年人其睡眠障碍率不同(P<0.05)。60~6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其它三组(P<0.001),≥75岁年龄组老年人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其它三个年龄组老年人的患病率(P<0.001)。男性的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60~6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低于其它三组(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的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年龄组和少数民族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较高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较好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其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可能性较高(P<0.05),分别为无睡眠障碍老年人的1.307倍、2.967倍和1.511倍。[结论]云南省宁洱县≥60岁的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较高。睡眠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教育,早期干预其睡眠习惯,尤其针对于女性、高年龄组、少数民族、家庭年收入低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农村老年人,以改善和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应该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威胁和危害。

陈雨萍[8](2020)在《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理指标、高血压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积极老龄化水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广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达到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取了成都市青羊区、龙泉驿区所管辖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场所。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已在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慢病档案并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共计120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实施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理指标测量、高血压相关知识评分表、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表、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表、积极老龄化量表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进行生理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两两比较。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干预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剔除3例患者,故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15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试验组58例,对照组57例。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生理指标、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积极老龄化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预3、6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血压水平与BMI值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服药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服药行为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健康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情绪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运动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运动管理维度外)均高于干预前(P<0.05);(2)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运动管理维度外)均高于干预前(P<0.05);(3)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积极老龄化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自理能力、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融入社会、建立经济保障、巩固家庭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自理能力、积极融入社会、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经济保障、巩固家庭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提升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管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积极老龄化,缓解社会的经济与照护压力。

张俊莹[9](2020)在《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在数量增多的同时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从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关注个人身体健康,对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量和需求层次的增加,全方位,精准的提供多元化的社区健康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在提供为老服务方面存在公共卫生服务供应不足的现象,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而社区作为距离社区老年人最近的基层单位,最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需求,由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最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针对目前为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对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的民生,健全养老服务、老年健康支持体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需求和发展现状,通过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路径和方法。首先,笔者通过访谈、观察了解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以及评估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需求。其次,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增能理论,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和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通过开展以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小组实践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根据社区现状以及社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链接资源、组织活动、招募为老服务志愿者等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完善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内容。最后,总结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实务经验,得出研究结论。

何旭文[10](2020)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了解分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和影响因素,以及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居家护理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2.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为改善或解决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问题,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相关研究,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做法,为构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2.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选取宁夏银川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08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和影响因素。3.半结构访谈法:对宁夏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8名医务人员和7名有活动障碍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访谈,整理分析访谈资料。了解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居家护理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度了解有活动障碍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4.专家小组会议法:严格按照专家选择标准,遴选护理教育、糖尿病专科护理、糖尿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和社区管理5个领域的10位专家组织召开专家小组会议,对初步构建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进行修订。5.社区实践: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凯尔福邸社区卫生服务站的30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修订后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进行一个月的社区实践,观察居家护理服务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对该模式进行修订与完善。研究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290(94.16%)名患者需要居家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总需求得分为3.87±0.49。需求主要集中于健康管理与指导护理服务,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得分分别为4.25±0.78、4.01±0.93、4.11±1.03。影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医疗总费用、医疗保险类型、患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参加社区活动满意度、因糖尿病住院次数和糖尿病疾病负担等。2.质性研究结果(1)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半结构访谈提炼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形成居家护理服务规范4大主题,15项亚主题。(2)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半结构访谈提炼出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接受意愿较高、患者居家护理服务体验及感受、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经济支持4大主题和5项亚主题。3.初拟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结果在量性和质性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糖尿病患病特点,初步构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主要包括6个部分:“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目的”、“居家护理模式原则”、“居家护理模式构建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居家护理服务内容”和“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4.专家小组会议结果符合要求的10位专家参加了专家小组会议,专家权威系数为0.865,有较好的权威性。专家意见主要包括:(1)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目的及原则不应属于模式框架的一部分;(2)明确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构成及入选标准;(3)居家护理模式服务内容部分需进一步修改;(4)居家护理服务流程有待进一步简化与完善;(5)居家护理服务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改善;(6)居家护理评估表需进一步修订。最终,经课题组对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并修订该模式。修订后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包括“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3个部分及若干附件。5.社区实践结果(1)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30名社区实践患者无一人因自身原因退出本研究,完全参与率为100%。(2)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为期一个月社区实践后,对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基础护理服务方面,实施皮肤护理的仅有1例患者无效;疼痛护理的有2例患者无效;自理能力训练护理的有5例患者无效;其他的实施压疮、口腔、排便、排尿、排痰及安全与预防护理的患者均为有效/显效/治愈。专科护理服务方面,实施糖尿病溃疡护理和糖尿病高危足护理的患者均为有效/显效/治愈;实施低血糖护理的患者均为有效;实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糖尿病肾病护理以及糖尿病血糖管理护理的患者均分别有2例无效。(3)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月社区实践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分(25.03±1.10)明显高于实践前(13.03±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研究结论1.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相对较高,主要集中于健康管理与指导护理服务、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影响居家护理服务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医疗总费用、医疗保险类型、患糖尿病并发症种类等。2.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均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服务团队成员专业素质较低,积极性不高,分工不明确;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专科性不强,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流程及标准等问题。3.构建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包括“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3个部分及若干附件。研究证实,该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针对性地评估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问题及需求,所涉及到的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可有效改善/解决患者居家护理问题,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提高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二、社区老年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老年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抑郁症患病特点分析以及危险因素模型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抑郁症患病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社区老年居民
        2.1.2 抽样方法
        2.1.3 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状况调查表
        2.2.2 MINI调查工具
        2.2.3 老年抑郁量表
        2.2.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3 资料收集过程
        2.4 研究伦理审查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
        3.2 老年抑郁症总体患病率的结果
        3.3 各分变量老年抑郁症患病率的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决策树对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的构建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社区老年居民
        2.1.2 老年抑郁症患者
        2.1.3 抽样方法
        2.1.4 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工具
        2.2.1 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
        2.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2.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2.2.4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
        2.2.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2.2.6 心理弹性量表
        2.2.7 非理性信念量表
        2.2.8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2.2.9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2.2.10 家庭关怀指数问卷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
        3.2 抑郁及非抑郁老年受试群体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3.3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变量对老年抑郁的回归分析结果
        3.4 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的构建
    4 讨论
        4.1 研究变量的选择
        4.2 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模型中各变量的影响作用
        4.2.1 社会功能
        4.2.2 躯体化症状
        4.2.3 老年人生活事件
        4.2.4 非理性信念
        4.2.5 心理弹性
        4.2.6 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
        4.2.7 神经质人格
    5 结论
第三部分 重性抑郁障碍药物治疗主题趋势知识结果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矩阵构建
        2.1.1 数据来源
        2.1.2 高频主题词的提取,词篇矩阵及共现矩阵的构建
        2.2 高频词主题词/副主题词的双聚类分析
        2.3 战略坐标分析
        2.4 社会网络分析
    3 结果
        3.1 MDD药物治疗相关研究文献分布特征
        3.2 MDD药物治疗相关研究高频主题词统计分析
        3.3 MDD 药物治疗相关研究主题发展趋势的分析
        3.4 MDD 药物治疗相关研究的知识结构的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社区老年抑郁症防治干预现状及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重性抑郁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辽宁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基线调查手册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老龄化现状及养老特点
        1.1.2 中国老龄化现状
        1.1.3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前景和研究趋势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定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回顾法
        1.4.2 实证调研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和现状阐述
        2.1.1 老年人的特点
        2.1.2 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1.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2 国内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1 国内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2 国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
    3.1 国内外老年人环境评估量表简述
    3.2 医疗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2.1 医疗空间配置方面的评估方法
        3.2.2 医养结合深度方面的评估方法
        3.2.3 医疗需求未满足度方面的的评估方法
    3.3 康养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3.1 居住空间的评估方法
        3.3.2 活动空间的评估方法
    3.4 调研和分析方法
        3.4.1 观察表
        3.4.2 问卷
        3.4.3 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证案例
    4.1 案例1 开封市某邦健康公寓
        4.1.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1.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2 案例2开封某光老年之家
        4.2.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2.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3 案例3 河南省某养老公寓
        4.3.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3.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4 案例4 某馨阳光城老年公寓
        4.4.0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4.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5 案例5 郑州某弘养老院
        4.5.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5.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5 调研数据分析与讨论
    4.6 案例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优化策略
    5.1 医疗空间
        5.1.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1.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1.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2 康养空间
        5.2.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2.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2.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健康养老是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
        (二)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三)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但仍不平衡、不充分且城乡差异显着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调查分析法
        (三) 数据分析法
        (四) 对比分析法
        (五) 归纳总结法
    五、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一) 研究内容
        (二) 技术路线图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一、基本概念
        (一) 健康
        (二) 老年健康
        (三) 养老
        (四) 健康养老
        (五) 健康养老服务
        (六) 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七) 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
    二、理论工具
        (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 正义论
        (三) 社会福利理论
第二章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
    一、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一) 宏观需求
        (二) 中观需求
        (三) 微观需求
    二、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一)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制度供给现状
        (二)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投入供给现状
第三章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基于三个地区的调查
    一、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一) 数据来源
        (二) 样本基本情况
        (三)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四)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二、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一) 信息来源
        (二) 三个地区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的背景
        (三)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四)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分析
    三、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
        (一) 总体服务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二) 城乡间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三) 地区间城乡供需差异有所区别
第四章 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 城乡需求差异显着,统筹协调存在困难
        (二) 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三) 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健康养老有待深化
        (四) 城乡供给差异显着,共建共享仍需加强
    二、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城乡环境、生活观念存在不同,行为选择存在差异
        (二) 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供给效果尚未凸显
        (三) 健康养老服务理念发展较晚,相关探索有待加强
        (四) 养老服务城乡供需结构失衡,统筹协调仍需推进
第五章 基于差异的正义——构建我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思考
    一、正视差异,构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一) 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健康养老制度
        (二) 构建“基本+补充”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二、精准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
        (一) 扎根健康养老实际需求
        (二) 夯实健康养老基础建设
        (三) 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
        (四) 加强健康养老人才保障
        (五) 优化健康养老资源配置
    三、更新理念,保障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权益
        (一) 深化健康养老研究探索
        (二) 推进健康养老理念传输
    四、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协调推进
        (一) 统筹配置城乡养老资源
        (二) 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三) 协调区域健康养老差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4)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分析法
        2.1.2 访谈法
        2.1.3 德尔菲法
        2.1.4 统计分析法
    2.2 资料来源
        2.2.1 文献资料
        2.2.2 调查资料
    2.3 质量控制
3.概念及测度指标初步构建
    3.1 主体概念
        3.1.1 养老服务
        3.1.2 健康养老服务
        3.1.3 中医药服务
        3.1.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3.1.5 需求
        3.1.6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3.2 指标及其概念的界定
        3.2.1 指标界定的原则
        3.2.2 指标界定
        3.2.3 指标构建
4.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
    4.1 专家咨询的遴选
        4.1.1 专家咨询的目的
        4.1.2 专家的遴选原则
        4.1.3 专家基本情况
    4.2 专家的可靠性分析
        4.2.1 专家的积极系数
        4.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4.2.3 专家的协调程度
    4.3 指标信效度评估
    4.4 结果讨论
5.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现状
    5.1 基本情况
        5.1.1 受访者个人情况
        5.1.2 受访者家庭与经济情况
        5.1.3 健康与卫生、照护服务情况
    5.2 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5.2.1 中医药服务意愿情况
        5.2.2 中医医疗服务
        5.2.3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5.2.4 延伸服务
    5.3 中医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5.3.1 中医药服务意愿影响因素
        5.3.2 中医医疗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5.3.3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5.3.4 延伸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6.讨论
    6.1 不同类型人群分析
        6.1.1 个人基本情况与需求
        6.1.2 家庭经济状况与需求
        6.1.3 健康与卫生、照护服务状况与需求
    6.2 问题与对策
        (1)培养中医药基层人才
        (2)完善中医药服务内容
        (3)加大中医药宣传教育
        (4)重视中医药服务利用
    6.3 指标的价值及缺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1.4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老年慢性病患者样本构成情况
        1.2.2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
        1.2.3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2.4 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的影响
    1.3 讨论
        1.3.1 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现状
        1.3.2 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3.3 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影响
    1.4 小结
    1.5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进展
    2.1 抗逆力的概述
        2.1.1 抗逆力的来源
        2.1.2 抗逆力的定义
        2.1.3 抗逆力的性质
    2.2 老年人抗逆力研究进展
        2.2.1 国内关于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进展
        2.2.2 国外关于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进展
    2.3 测量老年人抗逆力的评价工具
    2.4 老年人抗逆力的影响因素
        2.4.1 内部因素
        2.4.2 外部因素
    2.5 提升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
    2.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抗逆力量表
附录B 孤独感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文献回顾
    2 质性研究阶段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4 信效度检验
结果
    1 文献回顾
    2 质性研究结果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4 信效度检验
讨论
    1 问卷编制的意义
    2 问卷编制的科学性
    3 问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 问卷的信效度评价
结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7)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老年人睡眠障碍流行现状
    1.2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1.3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关系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标
    2.1 总目标
    2.2 具体目标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地点
    3.3 研究时间
    3.4 研究总体
    3.5 研究内容及方法
    3.6 质量控制
    3.7 医学伦理
4 结果
    4.1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宁洱县农村≥60岁不同性别的老年人PSQI量表得分情况
    4.3 宁洱县农村≥60岁不同年龄组的老年人PSQI量表得分情况
    4.4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不同性别的体格检查情况
    4.5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情况
    4.6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4.7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分析
    4.8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障碍与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5.2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
    5.3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现状
    5.4 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现状
    5.5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5.6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冠心病的关系
    5.7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与脑卒中的关系
6 结论及建议
7 创新及不足之处
    7.1 创新之处
    7.2 不足之处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
    附录二 问卷调査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形势严峻,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堪忧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防治老年高血压面临重大挑战
        (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健康教育效果欠佳
        (四)社区现有健康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的真正需求,亟需创新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二)减轻家庭和社区的照护负担
        (三)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操作性定义
        (一)老年高血压
        (二)Teach-back
        (三)自我调节学习
        (四)健康教育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概述
        (一)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形式
        (二)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
    二、“Teach-back”的概述
        (一)“Teach-back”的内涵
        (二)“Teach-back”的国外研究现状
        (三)“Teach-back”的国内研究现状
    三、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概述
        (一)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内涵
        (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三)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的来源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样本量的估算与分组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见图6)
        (四)研究方案
        (五)研究指标与工具
        (六)资料收集
        (七)质量控制
        (八)研究伦理
        (九)统计学方法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资料回收与剔除情况
    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一)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二)两组患者疾病情况比较
        (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比较
        (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五)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六)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理指标的比较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理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三)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理指标比较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二)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二)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三)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二)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
        (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
        (三)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分析
        (四)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五)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
        (六)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积极老龄化的影响分析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周期
        (二)测量指标
    二、研究展望
        (一)扩大研究规模,延长干预周期
        (二)进一步拓展测量指标
参考文献
综述 近五年我国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依据
    1.4 研究方法
        1.4.1 访谈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文献法
第2章 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社区健康服务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3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现状及需求评估
    3.1 X社区基本情况
        3.1.1 x社区总体概况
        3.1.2 x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3.2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现状
        3.2.2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3.2.3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问题成因分析
    3.3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需求评估
        3.3.1 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内容的需求
        3.3.2 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活动开展次数的需求
        3.3.3 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活动开展形式的需求
第4章 小组工作介入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实务过程
    4.1 小组理念
        4.1.1 问题界定
        4.1.2 需求评估
        4.1.3 介入策略
    4.2 小组目标
        4.2.1 小组整体目标
        4.2.2 小组具体目标
    4.3 小组特征及招募方法
    4.4 服务对象
    4.5 活动计划
    4.6 预料的问题和应变方法
    4.7 小组活动过程
    4.8 小组工作评估
第5章 社区工作介入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实务过程
    5.1 X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5.2 X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
    5.3 服务计划
        5.3.1 服务目的
        5.3.2 服务目标
        5.3.3 服务策略
        5.3.4 服务程序
    5.4 服务实施过程
        5.4.1 筹备阶段
        5.4.2 实施阶段
        5.4.3 结束阶段
    5.5 评估
        5.5.1 过程评估
        5.5.2 效果评估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反思
    6.3 完善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居家护理服务现状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初拟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
    1 组建科研小组
    2 居家护理模式构建依据
    3 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4 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与结果
第五章 修订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社区实践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3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四、社区老年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抑郁症患病特点分析以及危险因素模型构建的研究[D]. 段莉.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D]. 胡二平. 河南大学, 2020(06)
  • [3]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D]. 董晨雪. 苏州大学, 2020(03)
  • [4]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评价研究[D]. 朱梦迪.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D]. 李雪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D]. 王琦. 郑州大学, 2020(02)
  • [7]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D]. 马国玉.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8]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D]. 陈雨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张俊莹.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研究[D]. 何旭文.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社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