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火箭进入国际空间技术商务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潘峥[1](2018)在《中国航天参与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通信卫星是实现全球通讯的重要手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信技术水平,目前只少数几个国家具备通讯卫星研制能力,不具备研制能力的国家就不得不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卫星或者购买相应的卫星通信服务,需求的迅速形成也促使国际通信卫星市场商业化服务日趋成熟。随着我国卫星研制和通信服务研制水平迅速提升,中国航天逐步融入国际通信卫星市场竞争,然而由于对国际通信卫星市场投标流程、投标规则还不不熟悉,尚未形成规范的、程式化的投标分析应对策略,导致投标质量不高、中标率较低。因此,梳理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建构科学的投标策略对提高项目中标率和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系统综述国内外通信卫星市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通信卫星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机遇,分析了我国参加国际通信卫星竞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信息总结形成了通信卫星招投标阶段划分,并结合投标特点总结了投标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参加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和关键流程控制点。基于所构建的投标流程,针对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客户重点关注的价格、技术、周期及研制经验等指标进行梳理和量化分析,形成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单项指标的核算公式,并运用多指标加权综合的思路形成国际通信卫星项目竞标能力综合评估模型,以便于中国航天在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前期对各竞标方竞争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估,从而根据客户需求确定投标策略并调整投标方案,以树状图形式总结形成了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决策流程。最后,以俄罗斯通信Express-AMU2卫星投标项目案例为背景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等各投标方的量化指标分析,演示了本文所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的算法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实证检验,本文所构建的模型非常契合实际项目投标结果,说明了本文所构建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方案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航天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提供了科学方法支持,提高项目中标率,更是为项目前期分析、找准投标差距、调整投标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也可为其他公司参与国际项目投标提供有益参考。
张志会,马连轶[2](2018)在《20世纪末中美航天商业发射的合作与冲突》文中提出20世纪末,中美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1988年12月,两国签订了卫星发射备忘录,标志着中国长征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51996年,中国长征火箭遭遇两起发射事故。为了提高长征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系统展开了深层次改革并提高技术,最终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国在1999年发布了"考克斯报告",之后美国全面禁止了与中国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的合作。
乔新江[3](2017)在《振奋人心的空前盛会》文中研究说明金秋逢盛会。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我作为一名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的十九大代表,肩负着全市25万多名党员和875万人民的重托,十分荣幸地全程参与了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报告,深感荣幸和自豪。这次盛会紧张而又有序,庄严而又和谐,举世关注、硕果累累,让我倍受洗礼、倍感振奋,令我感受很多、感触很深。
杨琳,刘纪原[4](2017)在《中国航天走向世界——访刘纪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纪原同志领导、组织制定了航天科技工业"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中国航天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成就——新一代武器装备、对外发射服务、载人航天、各种新型卫星等,都是在这些五年计划中孕育诞生的。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航天科技工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成功实现多种型号并举,军民品协调发
孟红[5](2017)在《重温那些可歌可敬的“两弹一星”功勋故事(中)》文中提出王淦昌:"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1907年5月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20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5年考进清华学校物理系。清华良好的氛围和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吴有训的引导,使他走上实验物理研究道路。西方列强欺凌中国和当时政府软弱无能的亲历,逐渐使他成熟起来。1926年三·一八惨案时,北平多所高校学生和群众为抗议日本侵略上街游行却遭
赵少奎[6](2016)在《中国导弹航天事业60年历程回顾与思考》文中提出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对于人类历史而言,6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而言,却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或许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汲取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说,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60年,是艰辛创业的60年,惊心动魄的60年,科学技术思想创新发展的60年和实现中国导弹航天梦的60年。
赵少奎[7](2016)在《中国导弹航天事业60年历程回顾与思考》文中提出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对于人类历史而言,6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而言,却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或许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汲取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说,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60年,是艰辛创业的60年,惊心动魄的60年,科学技术思想创新发展的60年和实现中国导弹航天梦的60年。
施平超[8](2014)在《卫星从这里飞向地球同步轨道 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外事通信工作历见记》文中研究说明当我收到《中国卫星通信系统发展回顾——记念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30周年》专集征稿函,要求业界同仁捡拾为之奋斗的事业生涯中那些美好回忆,记录亲历亲闻的事件。卫星通信系统发展与航天运载火箭、卫星技术密不可分。伴随着我国航天技术前进的步伐,我的职业生涯见证了我国卫星通信应
王建蒙[9](2014)在《追星逐月孙家栋》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4月初的北京城,连日晴空万里,灿烂的阳光辐照大地,蔚蓝色的清澈天空柳絮飞扬,京城泛绿的杨树尚未变为绿海,但棉花状的白色毛絮如同鹅毛般飘落在各个角落,梨花白、桃花粉、梅花红,白玉兰、紫玉兰争相绽放衬映出春光明媚的盎然。今年是孙家栋步入85周岁之年,此时,他站在自家阳台上眯缝着眼睛眺望欣赏着窗外的自然美景,科学家的思绪从脑中掠
董俊廷[10](2012)在《基于折衷理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选择》文中提出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活动的日益发展,世界航天工业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工业逐步发展,不断向航天大国迈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备受世界关注。但是,据文献检索和资料调查,发现相关理论研究尚未用于支撑和指导国际化活动如何促进企业效益增长。本文以折衷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取得分析模型,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模式和内涵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我国航天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线索和启示。同时也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研究资料。具体来说,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为全文概述。第二章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主要阐述国际化理论的过程流派、折衷流派以及网络流派等3个流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本文选择折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原因。第三章企业国际化和国内外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主要阐述国际贸易、航天工业发展和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的有关情况。第四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全面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包括企业特点、国际化发展历程和国际化发展现状。第五章基于折衷理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潜在范围和模式,尝试利用折衷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提出深层次内涵和发展模式。第六章结论与启示,在上述各章节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归纳总结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火箭进入国际空间技术商务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火箭进入国际空间技术商务领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航天参与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通信卫星市场商业化日趋成熟 |
1.1.2 中国航天逐步进入国际通信卫星市场 |
1.1.3 中国航天亟需提升国际项目投标管理水平 |
1.2 研究意义 |
1.2.1 投标流程梳理协助中国航天规范参与国际宇航市场投标 |
1.2.2 投标策略研究为中国航天参与国际通信卫星投标提供方法支撑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国外对通信卫星市场的研究概况 |
1.3.2 国内对通信卫星市场的研究概况 |
1.3.3 国内外通信卫星投标规定及标准 |
1.3.4 国内外关于投标决策方面的研究 |
1.3.5 国内外研究分析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3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际通信卫星现状及投标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国际通信卫星市场现状及特点 |
2.1.1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卫星市场竞争形势 |
2.1.2 航天经济增长引发通信卫星激烈竞争 |
2.1.3 社会发展及大众需求带来新的机遇 |
2.1.4 新技术应用改变通信卫星价格体系 |
2.2 中国参与国际通信卫星市场的历史和特点 |
2.2.1 我国参加通信卫星市场的历史 |
2.2.2 我国通信卫星市场开拓的特点 |
2.3 我国参加国际通信卫星竞标时的主要问题 |
2.3.1 通信卫星投标不规范 |
2.3.2 竞争力及投标分析不足 |
第三章 国际通信卫星投标流程 |
3.1 国际通信卫星主要招标流程及关注点 |
3.1.1 招标类型 |
3.1.2 常见的通信卫星招标阶段 |
3.2 我国参加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及重点 |
3.2.1 我国参加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 |
3.2.2 项目各阶段主要关注重点 |
3.2.3 市场前期引导 |
3.2.4 信息调研邀请request for information (RFI) |
第四章 国际通信卫星投标策略研究 |
4.1 通信卫星评标关注点 |
4.1.1 价格和技术主要影响因素及分析 |
4.1.2 项目价格 P |
4.1.3 技术能力 T |
4.2 其他因素及综合评估模型 |
4.2.1 其他因素Q |
4.2.2 综合评估模型 |
4.3 决策模型的应用 |
4.3.1 确定项目目标及策略 |
4.3.2 指导投标策略调整 |
4.3.3 树状决策流程投标分析 |
第五章 “俄罗斯通信Express-AMU2 卫星投标项目”实例研究 |
5.1 项目背景 |
5.2 模型分析及策略分析结果 |
5.2.1 投标基本条件分析Q |
5.2.2 综合评标要求 |
5.2.3 技术能力T |
5.2.4 项目价格P |
5.3 评价结果应用 |
5.3.1 评价模型结果分析 |
5.3.2 根据结果进行投标决策 |
5.4 案例结果及后续建议 |
5.4.1 案例结果 |
5.4.2 提升中标几率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振奋人心的空前盛会(论文提纲范文)
亲身参与举世瞩目的盛会, 倍感光荣 |
亲身经历庄严神圣的大会, 倍感激动 |
亲耳聆听气势恢宏的报告, 倍感振奋 |
亲眼见证新指导思想的诞生, 倍受启迪 |
亲身感受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关爱, 倍受鼓舞 |
亲眼目睹党的领导核心的风采, 倍感自豪 |
(5)重温那些可歌可敬的“两弹一星”功勋故事(中)(论文提纲范文)
王淦昌:“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 |
吴自良:攻克原子弹核心技术的冶金学家 |
陈芳允:“竭诚为国兴, 努力不为私”的无线电电子专家 |
王大珩:追光逐电逞英豪的光学专家 |
屠守锷:着名导弹和火箭专家 |
任新民: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航天的“总总师” |
黄纬禄:火箭技术和潜射导弹专家 |
杨嘉墀:着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 |
(7)中国导弹航天事业60年历程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崛起 |
二、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成就 |
(一)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 确立了我国的导弹核大国地位 |
(二) “东方红”乐曲响彻环宇, 中国人进入了空间时代 |
(三) 洲际火箭飞向太平洋, 我国初步建立了战略核威慑力量 |
(四) 运载火箭形成系列,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航天运载体系 |
(五) 卫星从太空归来, 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卫星回收能力的国家 |
(六) 蛟龙出水, 我国弹道导弹研制实现了新的突破 |
(七) 通信卫星一举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进入卫星应用时代 |
(八) 载人航天谱新篇, 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三、展望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的设想 |
(10)基于折衷理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国际化理论综述 |
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1.1 国际化阶段理论 |
2.1.2 创新导向的企业国际化理论 |
2.1.3 折衷流派 |
2.1.4 网络流派 |
2.2 折衷理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
第三章 企业国际化和国内外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
3.1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 |
3.1.1 全球经济中的跨国公司 |
3.1.2 中国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模式 |
3.2 航天工业 |
3.2.1 航天工业概述 |
3.2.2 航天国际化 |
3.3 世界一流航天企业 |
3.3.1 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 |
3.3.2 主要航天企业 |
3.4 国内航天企业 |
第四章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 |
4.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概况 |
4.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特征 |
4.2.1 特大型国有企业 |
4.2.2 拥有“神舟飞船和长征火箭”两个业内知名品牌 |
4.2.3 独特的航天企业文化 |
4.2.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 |
4.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历程 |
4.3.1 国际化历程 |
4.3.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
4.3.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愿景 |
第五章 基于折衷理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潜在范围和模式 |
5.1 主要区位选择 |
5.1.1 美国 |
5.1.2 欧盟地区 |
5.1.3 俄罗斯 |
5.1.4 发展中国家 |
5.2 管理功能 |
5.2.1 商务合作平台和分支机构 |
5.2.2 人力资源管理 |
5.2.3 财务管理 |
5.2.4 研发管理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火箭进入国际空间技术商务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航天参与国际通信卫星项目投标流程及策略研究[D]. 潘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2]20世纪末中美航天商业发射的合作与冲突[J]. 张志会,马连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8(03)
- [3]振奋人心的空前盛会[J]. 乔新江. 百年潮, 2017(12)
- [4]中国航天走向世界——访刘纪原[J]. 杨琳,刘纪原. 百年潮, 2017(12)
- [5]重温那些可歌可敬的“两弹一星”功勋故事(中)[J]. 孟红. 党史文汇, 2017(08)
- [6]中国导弹航天事业60年历程回顾与思考[J]. 赵少奎. 钱学森研究, 2016(02)
- [7]中国导弹航天事业60年历程回顾与思考[A]. 赵少奎. 钱学森研究(第2辑), 2016
- [8]卫星从这里飞向地球同步轨道 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外事通信工作历见记[A]. 施平超. 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论文集, 2014
- [9]追星逐月孙家栋[J]. 王建蒙. 神剑, 2014(03)
- [10]基于折衷理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选择[D]. 董俊廷. 天津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