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公路流线沿线水害处理

林业公路流线沿线水害处理

一、林业公路沿溪线水毁的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兰容龙[1](2020)在《萍乡市山区公路水害安全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认为萍乡市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修建的山区公路存在大量的填方和挖方边坡,持续性降雨或强降雨天气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山区公路发生严重的水毁灾害现象。当前萍乡市公路水毁灾害治理还是以灾后抢修为主,这种方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难以保证公路的有效运营。本文以萍乡市山区公路水害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大量公路水害的现场调查,分析水害类型及成因;其次,将山区公路水害划分为公路边坡、排水系统、防护工程、桥涵工程和沥青路面等五种水害类型,确定各类型主要影响因子:工程地质、水文环境、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边坡形态等因子,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水害类型的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公路水害多因子安全性评价系统,然后以公路边坡安全性评价体系为例,验证S225K64+700处实际公路边坡塌方工程案例,结果表明该处公路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原则,以山区公路水害安全性评价体系为基础,提前预测公路的稳定性状态,并结合山区公路常见的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和公路边坡治理措施,加强灾前预防的作用;同时制定了S225K64+700处公路边坡的养护和修复措施,加固公路边坡的稳定,降低该处公路水害的再次发生率,保护过往行人及车辆的安全。

刘伟璐[2](2019)在《降雨条件下聚乙烯土工网防护沿溪公路土质边坡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我国公路里程的增加,降雨所引发的公路边坡水土流失的问题也愈发突出。为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开展了以土工网为主体的土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研究。首先,通过相关文献阅读整理,对公路边坡水土流失和土工网防护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了解与认识。再对三个沿溪公路段开展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其潜在的致灾孕灾因子,对比相关典型边坡滑坡和泥石流事故的发生机理,指出影响土质边坡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土质类型、边坡角度、防护措施和降雨条件等。其次,通过对不同聚乙烯土工网开展材料力学特性试验,指出影响不同土工网材料的抗拉特性和撕破特性的原因。再通过开展土工网室内边坡-降雨模拟试验,利用网格法对降雨时间内36种工况下的边坡坡面的土体流失面积进行定性分析;以流失面积的发展斜率为分析对象,指出各因素对坡面土体流失面积的影响关系。再对同一土质下,不同边坡坡度、不同土工网类型和不同降雨量下的土体累积流失量开展定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边坡土体流失量的影响关系。其中对同一土质下侵蚀模量的分析,得出各工况下的整体抗冲刷效果,表明复合毯材料较另外两种材料在各种土质中具有应用优势;结合美国土壤流失通用公式标定多因素作用下的土工网-植草边坡的水土流失模型;基于综合影响值法评定不同土工网的边坡应用效果,为不同土质、不同坡度下的土工网选型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室内植草冲刷试验和室内植草直剪试验,指出土工网-植物的配合不仅能减少边坡的水土流失,更可以增强土体的抗剪性。基于室内相关直剪试验数据进行ABAQUS边坡稳定性仿真分析,通过对一级边坡12种工况下的模拟降雨研究,指出坡度、土工网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范围。通过对比二级边坡10种工况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和等效塑性应变值,指出土工网材料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小,对边坡的局部塑性应变影响较大。

张瑞佳[3](2019)在《国道109线北京段改建升级工程路线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现状国道109北京段全长119km,公路等级和线形指标低、通行能力小,难以承担起首都西部出口及国道干线功能,需进行提级改建。但区内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沿线河道、村镇、公路铁路、环境敏感点等制约因素多。本项目规模巨大,建设意义重大,环境影响敏感,施工条件困难。为实现“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建设目标需要在其路线规划中进行全面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为:采用四阶段交通预测方法进行特征年交通组成和交通量预测;从路网功能、交通量、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及主要技术指标标准;优选设计走廊,采用国际主流勘测设计集成技术对路线进行优化规划;使用运行速度和三维视距计算方法的行车安全评估;根据工程数量和三维线形对环境影响和工程经济进行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特征年预测交通量为30000~50000pcu/d,交通组成主要为小型客车;本次改建标准为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采用永定河和清水河河谷带为设计走廊;路线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是:路线总长66公里,圆形曲线最小半径700米,最大纵坡为3.6%,连续3公里最大纵坡为2.53%。路基土石方1014万方,桥隧比为56%,工程总造价149亿元,占地6630亩;路线行车安全性好,全线ΔV85<20km/h,线形指标均衡、连续,且行车视距条件优越;路线方案环境影响较小,约是同类工程的60%;工程造价较低,约是同类工程的70%,节约规划用地1170亩。通过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对我国山区公路设计具有参考意义:1)功能定位明确、交通量预测合理、建设条件分析透彻,是论证公路路线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基础。2)对于山区高速公路,优选设计走廊是关键,建议按初步设计深度进行方案阶段的路线布局研究,并通过线形优化、灵活布置路幅、路基合理结构化、控制桥隧比等措施来降低环境影响和工程造价。3)基于勘测设计一体化平台,利用DTM、曲线型设计、道路空间线形实时关联优化、三维线形模拟评价等先进技术进行路线方案研究是实现山区公路建设全目标及贯彻“两型”社会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

何宁[4](2014)在《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公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但与此同时,公路遭受水毁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从我省和国内其他省份近年来的公路水毁情况可以看出,公路水毁问题十分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辽宁省东部山区公路水毁规模庞大、类型齐全、防护措施独特,既有未处理的水毁地段,又有已加固的地段,因此本文选取在铁岭展开水毁调研,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经济损失较严重,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水毁形成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重点考察的对象。本文致力于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与对策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据以下内容开展了研究:1、调查近些年来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基本情况,分析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成因机理。调研包括被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概况、水毁类型、破坏特征及原因,水毁路段抗水毁措施和恢复工程情况、沿河公路河流水文情况,为制定今后抗水毁工程技术对策提供资料。2、研究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水毁类型、形态特征和成因分析。3、在水毁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铁岭市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对策。4、在对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铁岭地区普通公路路基水毁未恢复路段,提出了公路路基水毁预防和治理的技术对策,在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针对设计的抗水毁工程方案进行了施工,验证各项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相关防治措施的跟踪观测与评价。5、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次研究下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法政[5](2013)在《吉林省公路水毁特征与分析》文中提出水毁是公路工程主要破坏形式,对正常交通运输影响极大。针对公路所在地区,调查水毁类型,研宄水毁形成机理,对预防公路水毁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吉林省公路工程为研宄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总结了当地公路路基和桥涵的水毁类型,分析了水毁原因,同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宄了公路路基含水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宄发现:1)吉林省国、省干道路基水毁位置主要集中在沟谷狭窄的沿河路基段(河道急弯处)和桥头路基处;县乡道路虽然受资金限制缺乏防护措施,但大填大挖工程少,路基水毁并不比国省干道严重。2)国、省道公路桥、涵水毁主要发生在锥坡及桥头引道处,而县乡道路由于桥梁长度、高度等工程规模偏小,时常出现桥梁、涵洞整体冲毁;3)沿河、山谷路基的路基稳定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逐渐降低。为了减少公路水毁,在路基设计中应避免高填深挖,并控制沿河路基的含水率。对于桥、涵构造物易受河水冲刷位置应加强防护,同时要加大低等级公路构造物的资金投入,并重视后期构造物的管理养护与维修。

霍永成[6](2013)在《山区公路水毁特点及防治措施浅析》文中研究指明山区公路不仅为山区人民生活服务,还大量地为社会运输服务,起到了勾通城乡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发展山区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山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山区公路大多具有依山傍水,陡坡弯急等地形特点,加之公路的防水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抵御洪灾的能力较弱,每到汛期山区公路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轻则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重则将中断交通,危及公路的行车安全,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山区公路水毁进行防治是目前养护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结合山区公路的实际,谈谈山区公路水毁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治措施。

李俊[7](2013)在《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山区公路一般长期受水流冲刷、淘蚀、浸泡,导致公路路基、边坡及相应的防护工程逐渐变形、坍塌。本文以山区公路路基为研究基础,开展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山区公路灾害防治提供参考。首先,在常见水毁破坏形式和山区公路水毁特点研究基础上,结合已有公路水毁类型划分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公路水毁类型划分方法,即:路面淹没水毁、路基冲刷水毁、坡面防护工程水毁、坡脚防护工程水毁。其次,从环境、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分析了山区公路路基水毁的宏观影响因素;从设计、水淹、河道压缩、凹岸冲刷、股流冲刷及挑流顶冲或斜冲等方面分析了山区公路路基水毁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弯道凹岸、河道压缩、股流、挑流顶冲与斜冲等常见山区沿河公路的路基冲刷机理,阐明了各种常见冲刷水流的作用特点及最易受到冲刷的具体部位。再次,将山区公路路基水毁承灾体的类型界定为路面、路基及坡面冲刷防护工程、坡脚冲刷防护工程三大类;根据公路点单元路基水毁承灾体的损毁情况及对交通的影响,对应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级,将公路路基水毁损毁情况划分为四级。第四,从孕灾环境、致灾因素和承灾体角度,分析了影响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山区沿河公路水毁易发段的位置以及对应路段可能出现的水毁类型;选取水流特性指标、河流特性指标、路基自身稳定性指标,作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的评价因子;根据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影响因素叠加法建立评价模型,以路基稳定性指数SI为指标,对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与分级。最后,给出公路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以及灾前、灾中、灾后综合防治的路基水毁防灾基本原则;根据路基水毁灾害发生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水毁情况,制定了快速抢修措施;并针对前述常见路基水毁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和非工程防护措施。

张程[8](2012)在《秦巴山区公路水毁调查分析及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毁是公路最主要的病害形式,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秦巴山区位于我国中西部,跨越陕西、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公路水毁十分严重。当前秦巴山区公路水毁的治理对策仍主要是在水毁灾害出现后进行灾后治理,这样不仅投入大,而且无法有效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与顺畅。本文依托境内G210、G316路段2011年公路水毁治理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公路水毁防治情况实地调查,收集了国内针对该地区水毁防治的研究资料以及当地公路交通部门多年水毁的实地资料。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将秦巴山区公路水毁进行基于水毁灾害评估及工程养护的多层次分类:第一层以承灾体因素为控制性指标,第二层以灾情为指导性指标,将该区水毁类型分为“沿河公路路基(及下边坡)水毁”“普通路基(及上边坡)水毁”“排水系统水毁”。本文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及经验权重法,归纳总结出了山区公路致灾单因子并进行了经验性的筛选,最后对该区公路水毁承灾体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对灾情进行了评估,预测了典型路段的水毁发生风险。在得到评价结果后,吸收国内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日常预防性养护”“专项预防性养护”“综合预防性养护”相结合的预防性养护体系。以此为指导,采取积极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公路水毁造成的损失,保障公路通行能力和路用性能。

沈水进[9](2012)在《公路水毁机理与决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事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公路水毁灾害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威胁着公路建设、交通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解决公路尤其是山区低等级公路频繁多发的水毁灾害问题,保障公路畅通和行车安全,通过对大量公路水毁路段的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展开水毁防治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形成科学的灾害识别及预警预报方法和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现场资料调查分析、安全实时监测、理论计算研究、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开发应用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开展公路水毁机理与决策系统研究,进行暴雨型公路水毁的规律与成灾机理分析,深入分析和探讨降雨作用下公路路堤边坡水毁机制,初步展开潜在公路水毁模式识别研究,着重开展暴雨型公路水毁环境区划和预警预报研究,研究并开发了公路水毁数据资料网络化管理系统,为提高公路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安全畅通提供技术支持,为正确判断公路水毁灾害的成灾可能性和合理施加预防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以上诸多研究,得到主要成果和结论具体如下:(1)通过对诸多水毁现场资料的分析整理,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公路水毁进行类型划分,总结归纳得出地形地貌条件和山区公路特点是水毁产生的内因,气象条件是水毁产生的外因。(2)为研究暴雨型公路水毁的成灾机理过程,根据时间对一次暴雨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明确了各阶段不同的成灾机理,进而提出了公路水毁防灾减灾社会对策和科学技术对策。(3)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降雨作用下路堤边坡失稳破坏机制,通过构建路堤边坡概化模型,应用水力学剪切起动理论探讨了坡面冲刷的机理,推导出概化冲刷深度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模型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与可靠性。(4)通过坡面冲刷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了边坡水毁过程中水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冲刷-渗透耦合过程中路堤边坡失稳坍塌破坏的力学机制,并通过模型试验的结果,得出了具有链式特性的实际路基水毁发育过程,为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决策提供技术保障。(5)针对水毁灾害类型多样、成灾机理复杂的特点,展开潜在公路水毁模式识别研究,通过建立快速准确的坡面冲刷神经网络水毁模型,及时识别潜在水毁,并通过实例验算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满足应用需求。(6)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对一定区域内不同流域单元公路水毁综合易发指数进行评判,从而进行公路水毁环境区划,有助于正确认识公路水毁的时空演变规律。在环境区划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降雨量等级指数法的公路水毁预警预报方法,工程实践应用表明,该预报方法有良好的应用效果。(7)为实现水毁资料的上报、评估、决策等过程资料的网络化管理,研究并开发了浙江省公路水毁网络化管理与决策系统,采用了Veb Service网络技术使系统满足在INTERNET上应用的要求,并结合水毁修复治理工程实例着重强调系统的实践应用。

李致[10](2012)在《西藏自治区干线公路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有着特殊而复杂的地质背景。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系的东段。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向北俯冲,导致青藏高原不断抬升,使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达到约6000m,从而成为了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其中海拔高达8844.43m的珠穆朗玛峰被誉为世界“第三极”。西藏自治区境内高山峡谷、地质环境条件非常复杂、脆弱,地质灾害具有类型齐全、分布广泛、规模较大、爆发频繁、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的特点。受以上因素影响,公路灾害类型主要体现为泥石流、滑坡、崩塌、公路水毁、冻土冻融等。各类公路灾害严重时,常致使我区国省干线公路出现交通中断的情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公路畅通。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灾害体本身的属性有紧密关系,但也与人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足,防范不力有关;没有一个完善的、统一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就会处于盲目的、被动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全区国省干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我们西藏交通工作者对全区国省干线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因此迫切地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指导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本文以西藏自治区国省干线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数据为基础,论述了全区干线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干线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林业公路沿溪线水毁的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业公路沿溪线水毁的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萍乡市山区公路水害安全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公路水害研究现状
        1.2.2 层次分析法研究现状
        1.2.3 模糊数学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萍乡市自然环境条件及公路发展情况
    2.1 萍乡市地理位置
    2.2 萍乡市自然环境条件
        2.2.1 水文气象条件
        2.2.2 地质地貌条件
        2.2.3 地震影响
    2.3 萍乡市公路发展情况
        2.3.1 江西省公路发展简介
        2.3.2 萍乡市公路发展简介
    2.4 自然环境对山区公路水毁灾害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萍乡市山区公路水毁灾害调查分析及原因分析
    3.1 萍乡市山区公路水毁灾害典型路段调查分析
        3.1.1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3.1.2 国道G319线水毁灾害调查
        3.1.3 省道S533线水毁灾害调查
        3.1.4 省道S225线水毁灾害调查
        3.1.5 萍乡地区其它线路水毁灾害调查
    3.2 萍乡市山区公路水毁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3.2.1 边坡水毁灾害类型及原因
        3.2.2 路基水毁灾害类型及原因
        3.2.3 防护工程水毁灾害类型及原因
        3.2.4 路肩水毁灾害类型及原因
        3.2.5 排水工程水毁灾害原因
    3.3 萍乡地区山区公路各类水毁灾害的关联性分析
        3.3.1 分析各种公路水毁灾害类型关联性的目的
        3.3.2 山区公路水毁灾害的关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公路水害安全性评价方法
    4.1 公路水害安全性评价方法概述
        4.1.1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
    4.2 目标层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确定公路边坡水害影响因素
        4.2.2 确定公路排水系统水害的影响因素
        4.2.3 确定路基防护工程水害影响因素
        4.2.4 确定公路桥涵水害的影响因素
        4.2.5 沥青路面水害影响因素
    4.3 多因子评价体系建立
        4.3.1 准则层评价因子
        4.3.2 因子的评价及其权重确定
        4.3.3 确定评价等级和隶属度
    4.4 公路边坡安全性评价分析
        4.4.1 萍乡市山区公路水毁灾害典型工程概况
        4.4.2 S225K64+700处公路边坡安全性评价分析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萍乡地区山区公路水毁灾害的防治对策
    5.1 山区公路水毁灾害的防治意义与基本原则
    5.2 公路的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
        5.2.1 公路的日常性养护措施
        5.2.2 公路边坡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
        5.2.3 排水系统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
        5.2.4 公路综合性预防养护管理措施
    5.3 公路边坡水毁灾害的治理措施
    5.4 萍乡市S225K64+700公路水害典型工程修复方案
        5.4.1 S225K64+700处公路边坡水害工程的实际修复方案
        5.4.2 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5.5 经治理后S225K64+700公路边坡的安全性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降雨条件下聚乙烯土工网防护沿溪公路土质边坡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土质边坡水土流失研究
        1.3.2 植物护坡国内外的研究
        1.3.3 聚乙烯土工网材料研究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分析
    2.1 公路段的调研
        2.1.1 调研目的
        2.1.2 调研时间和地点
        2.1.3 调研内容
        2.1.4 调研总结
    2.2 常见边坡防护措施
    2.3 土工网材料实地调研
        2.3.1 材料的选择
        2.3.2 土工网拉伸试验
        2.3.3 土工网撕破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冲刷试验设计
    3.1 试验因素分析
        3.1.1 降雨的影响
        3.1.2 土体的影响
        3.1.3 坡度的影响
        3.1.4 材料的影响
    3.2 试验装置对比
    3.3 冲刷试验设计
        3.3.1 模拟边坡-降雨试验装置
        3.3.2 降雨强度和历时的设定
        3.3.3 边坡坡比的选择
        3.3.4 边坡土体参数的测定
    3.4 冲刷试验过程
    3.5 植草试验设计
        3.5.1 土工网-植草试验
        3.5.2 土工网-根土直剪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冲刷试验现象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砾石土边坡
        4.2.1 不同防护措施下的流失现象分析
        4.2.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面积分析
    4.3 粉质粘土边坡
        4.3.1 不同防护措施下的流失现象分析
        4.3.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面积分析
    4.4 红粘土边坡
        4.4.1 不同防护措施下的流失现象分析
        4.4.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面积分析
    4.5 黄土状粉土边坡
        4.5.1 不同防护措施下的流失现象分析
        4.5.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面积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冲刷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砾石土边坡
        5.1.1 不同土工网下的流失量分析
        5.1.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量分析
        5.1.3 雨强与土体流失量特征值点关系
        5.1.4 抗冲刷时间和侵蚀模量值对比
    5.2 粉质粘土边坡
        5.2.1 不同土工网下的流失量分析
        5.2.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量分析
        5.2.3 雨强与土体流失量特征值点关系
        5.2.4 抗冲刷时间和侵蚀模量值对比
    5.3 红粘土边坡
        5.3.1 不同土工网下的流失量分析
        5.3.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量分析
        5.3.3 雨强与土体流失量特征值点关系
        5.3.4 抗冲刷时间和侵蚀模量值对比
    5.4 黄土状粉土边坡
        5.4.1 不同土工网下的流失量分析
        5.4.2 不同坡度下的流失量分析
        5.4.3 雨强与土体流失量特征值点关系
        5.4.4 抗冲刷时间和侵蚀模量值对比
    5.5 边坡土体流失量模型
        5.5.1 土工网防护土体流失量模型
        5.5.2 土工网-植草防护土体流失量模型的标定
    5.6 边坡土工网的选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工网防护有限元模拟
    6.1 ABAQUS简介
    6.2 研究方法
        6.2.1 计算方法及判定
        6.2.2 边降雨入渗边界条件
    6.3 建模过程
        6.3.1 边坡尺寸的设定
        6.3.2 土体参数及模拟工况
        6.3.3 单元格类型及网格划分
        6.3.4 降雨强度与渗透系数的设定
    6.4 模拟结果分析
        6.4.1 一级边坡等效应变云图
        6.4.2 一级边坡同一坡度下的等效应变值对比
        6.4.3 一级边坡同一防护下的等效应变值对比
        6.4.4 二级边坡等效应变云图对比
        6.4.5 二级边坡不同防护下的相关值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3)国道109线北京段改建升级工程路线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公路建设新理念阶段
        1.3.2 “两型”公路建设理念阶段
        1.3.3 绿色公路建设理念阶段
        1.3.4 山区公路设计趋势
        1.3.5 设计方案评价标准及方法
    1.4 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总体设计
    2.1 项目背景及立项依据
        2.1.1 项目背景
        2.1.2 建设必要性
    2.2 项目的功能
    2.3 建设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工程地质条件
        2.3.3 水文地质条件
        2.3.4 水文气象
        2.3.5 地质灾害与地震区划分
        2.3.6 地震影响
    2.4 交通量分析预测
    2.5 道路等级及技术标准论证
        2.5.1 道路等级
        2.5.2 设计速度
        2.5.3 车道数论证
        2.5.4 主要技术指标标准
    2.6 路基标准横断面
    2.7 设计原则及路线方案研究的依据
        2.7.1 设计原则
        2.7.2 路线方案研究依据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线走廊带的研究
    3.1 起终点论证及节点控制
        3.1.1 拟定路线方案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3.1.2 起点论证
        3.1.3 终点论证
    3.2 设计走廊带选取
        3.2.1 北线走廊
        3.2.2 中线走廊
        3.2.3 南线走廊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线设计方案的比选研究
    4.1 路线段落划分
    4.2 军庄-王平段路线方案比选
        4.2.1 建设条件
        4.2.2 主要问题
        4.2.3 路线方案对比
    4.3 王平-雁翅段路线方案比选
        4.3.1 建设条件
        4.3.2 主要问题
        4.3.3 路线方案对比
    4.4 雁翅-清水段路线方案比选
        4.4.1 建设条件
        4.4.2 主要问题
        4.4.3 路线方案对比
    4.5 清水-市界段路线方案比选
        4.5.1 建设条件
        4.5.2 主要问题
        4.5.3 路线方案对比
    4.6 道路其他关键位置选取
    4.7 隧道洞口选址
    4.8 工程规模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线设计方案评价
    5.1 行车安全评价
        5.1.1 线形指标评价
        5.1.2 运行速度计算与评价
        5.1.3 三维视距计算及核查
    5.2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5.3 工程经济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公路抗水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公路水毁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公路水毁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调查及致毁原因分析
    2.1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概况
        2.1.1 铁岭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特征
        2.1.2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概况
    2.2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现状调查
        2.2.1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现状调查目的和意义
        2.2.2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普查内容
        2.2.3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概况
        2.2.4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水毁类型、形态特征和成因分析
        2.2.5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和基本特征
        2.2.6 干线公路水毁影响因素分析
    2.3 东部山区干线公路路基防护现状调查
    2.4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水毁现状调查小结
第三章 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防护结构形式
    3.1 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工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3.2 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工程实用技术研究思路
    3.3 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
        3.3.1 路基抗水毁技术
    3.4 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经济分析
    3.5 主要结论
第四章 铁岭市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对策
    4.1 前言
    4.2 干线公路抗水毁工程技术应用的原则
        4.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2.2 因地施设,顺应水势的原则
        4.2.3 综合性、系统性原则
    4.3 干线公路抗水毁工程基础资料要求
        4.3.1 气候资料
        4.3.2 河流水文资料
        4.3.3 公路设计资料
        4.3.4 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图
        4.3.5 地质资料
    4.4 制定干线公路水毁防治技术对策所考虑的因素
    4.5 干线公路抗水毁技术对策
        4.5.1 一般要求
        4.5.2 路基抗水毁技术对策
    4.6 干线公路抗水毁工程日常养护
第五章 路基抗水毁工程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5.1 工程概况
    5.2 抗水毁工程设计及实施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吉林省公路水毁特征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水毁的类型和成因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路基、路面水毁特征研究
    2.1 路基路面水毁基本情况概述
    2.2 国省干道公路路基、路面水毁的类型
        2.2.1 国省干道概述
        2.2.2 国省干道路基、路面水毁分类
        2.2.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2.4 总结
    2.3 县乡道路路基路面水毁类型
        2.3.1 县乡道路概述
        2.3.2 县乡道路水毁的分类
        2.3.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3.4 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梁、涵洞水毁特征研究
    3.1 桥梁水毁灾害基本情况概述
    3.2 国省干道公路桥梁水毁的类型
        3.2.1 概述
        3.2.2 桥梁、涵洞水毁分类
        3.2.4 涵洞
    3.3 桥梁水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3.1 国省干道桥梁水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3.2 县、乡道路及通村公路桥梁水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水毁机理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4.2 路基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4.3 含水率对路基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4.4 沿河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4.5 单侧受洪水冲击作用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区公路水毁特点及防治措施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毁的原因浅析
2 水毁的防治措施
3 结论与建议

(7)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水毁类型研究现状
        1.2.2 公路水毁机理研究现状
        1.2.3 公路水毁等级划分研究现状
        1.2.4 水毁稳定性研究现状
        1.2.5 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总体技术研究路线
第二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类型划分
    2.1 常见水毁破坏形式
    2.2 山区公路水毁特点
        2.2.1 山区公路特点
        2.2.2 路基水毁特点
    2.3 路基水毁类型划分
        2.3.1 已有公路水毁类型划分
        2.3.2 本文山区路基水毁类型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原因及机理分析
    3.1 山区路基水毁原因分析
        3.1.1 路基水毁宏观因素分析
        3.1.2 路基水毁的主要原因
    3.2 山区路基水毁机理分析
        3.2.1 路基冲刷水毁机理
        3.2.2 路基冲刷与冲击水毁机理
        3.2.3 路面淹没水毁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损毁等级划分
    4.1 路基水毁承灾体类型划分
    4.2 路基水毁损毁等级划分
        4.2.1 路基水毁损毁情况
        4.2.2 损毁等级划分原则
        4.2.3 路基水毁损毁四级划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
    5.1 山区水毁路基稳定性识别
        5.1.1 水毁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1.2 路基水毁易发段识别
        5.1.3 常见水毁类型识别
    5.2 山区水毁路基稳定性评价
        5.2.1 评价因子的确定
        5.2.2 评价模型的选取
        5.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4 水毁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分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技术
    6.1 路基水毁防治基本原则
        6.1.1 规划原则
        6.1.2 设计原则
        6.1.3 施工原则
        6.1.4 综合防治原则
    6.2 山区路基水毁抢修措施
        6.2.1 路基缺口抢修措施
        6.2.2 路基沉陷抢修措施
        6.2.3 路肩挡土墙垮塌抢修措施
        6.2.4 路基滑塌抢修措施
        6.2.5 路基渗水抢修措施
    6.3 山区路基水毁防护工程
        6.3.1 路基防护工程主要类型
        6.3.2 常见路基防护工程
        6.3.3 组合防护型式
    6.4 山区路基水毁非工程防护措施
        6.4.1 重视基础资料分析
        6.4.2 实现防灾综合治理
        6.4.3 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6.4.4 统筹安排抢护工作
        6.4.5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秦巴山区公路水毁调查分析及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公路水毁概况
        1.1.2 秦巴山区公路水毁特点
        1.1.3 公路水毁的预防性养护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水毁类型划分
    2.1 概述
        2.1.1 公路水毁的概念
        2.1.2 公路水毁产生的条件
        2.1.3 公路水毁的产生机理与发生规律
        2.1.4 公路水毁灾害系统介绍
    2.2 公路水毁的类型
    2.3 本文采用的分类方法
        2.3.1 分类思想与原则
        2.3.2 秦巴山区公路水毁类型分类
    2.4 小结
第三章 秦巴山区公路水毁原因及成灾机理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特征
        3.1.2 气候特征
    3.2 公路网现状
    3.3 公路典型路段公路水毁现场调查分析
        3.3.1 公路典型路段公路水毁现状
        3.3.2 山区公路主要水毁类型分析
        3.3.3 公路主要水毁特征
        3.3.4 公路主要水毁原因分析
第四章 秦巴山区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指导系统
    4.1 建立水毁预防性养护指导系统的意义
    4.2 抗水毁预防性养护指导系统的构成
    4.3 模糊综合评价的构成及内容
        4.3.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4.3.2 水毁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4.3.3 水毁风险评价指标的确立
        4.3.4 水毁风险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4.3.5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水毁灾害预测
        4.4.1 水毁预防性养护灾害预测流程
        4.4.2 灾害预测的工程应用
        4.4.3 小结
第五章 秦巴山区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措施
    5.1 山区公路预防性养护
    5.2 预防性养护指导方案的建立
    5.3 公路水毁常规养护措施
    5.4 预防性养护
        5.4.1 常规预防性养护
        5.4.2 专项预防性养护
        5.4.3 综合预防性养护
    5.5 小结
结论及建议
    1.结论
    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公路水毁机理与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水毁灾害成因与防治技术方法研究现状
        1.2.2 路基边坡冲刷引起的水毁研究现状
        1.2.3 公路水毁灾害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4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5 公路水毁预警预报研究现状
        1.2.6 模式识别理论在公路水毁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目前水毁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暴雨型公路水毁的规律与成灾机理分析
    2.1 暴雨型公路水毁的类型划分
        2.1.1 按公路工程受灾单元划分
        2.1.2 按导致水毁的水流性质作用划分
        2.1.3 按水毁的轻重程度划分
    2.2 暴雨型公路水毁产生的条件
        2.2.1 地形地貌条件
        2.2.2 山区公路特点
        2.2.3 气象条件
    2.3 暴雨阶段划分和水毁成灾机理过程
        2.3.1 暴雨阶段划分
        2.3.2 水毁成灾机理过程
        2.3.3 暴雨阶段划分与水毁成灾机理过程的关系
    2.4 公路水毁防灾减灾对策
        2.4.1 社会对策
        2.4.2 科学技术对策
3 降雨作用下公路路堤边坡水毁机制分析
    3.1 坡面冲刷侵蚀的基本过程
        3.1.1 降雨溅蚀
        3.1.2 雨水入渗过程中土体软化
        3.1.3 边坡径流冲刷的土体水蚀过程
    3.2 坡面冲刷基本理论
        3.2.1 坡面冲刷发生的条件
        3.2.2 坡面冲刷的冲刷强度
        3.2.3 坡面冲刷研究存在的问题
    3.3 路基边坡剪切冲刷理论探讨
    3.4 坡面冲刷室内模型实验
        3.4.1 试验模型
        3.4.2 控制条件
        3.4.3 试验现象
        3.4.4 结果分析
    3.5 碎石土路堤边坡破坏机制分析
        3.5.1 边坡水毁演绎机理
        3.5.2 碎石土路堤边坡水毁机理
4 潜在公路水毁模式识别研究
    4.1 模式识别的概念和系统构成
        4.1.1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4.1.2 模式识别系统的构成
    4.2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4.2.1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4.2.2 结构模式识别方法
        4.2.3 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4.2.4 神经网络识别方法
    4.3 潜在公路水毁识别模型的构建
        4.3.1 模型的背景信息
        4.3.2 水毁时空预报条件概率问题
        4.3.3 基于神经网络水毁识别模型
    4.4 实例应用分析
        4.4.1 aiNet网络结构的确定
        4.4.2 边坡冲刷影响因素的确定
        4.4.3 实例分析验证结果
5 暴雨型公路水毁的预警预报研究
    5.1 公路水毁环境区划理论基础
        5.1.1 区划目的和原则
        5.1.2 水毁环境区划的方法
        5.1.3 宏观控制因素的分析
    5.2 公路水毁环境区划过程
        5.2.1 区划单元划分
        5.2.2 易发区分区依据
        5.2.3 已发生公路水毁强度指数的确定
        5.2.4 潜在公路水毁灾害强度指数的确定
        5.2.5 区划计算过程
        5.2.6 区划结果
    5.3 暴雨下公路水毁预警预测的步骤
        5.3.1 信息汇集
        5.3.2 天气预报产品的使用
        5.3.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5.3.4 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5.4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基本方法
        5.4.1 地貌分析法
        5.4.2 地质-气象耦合法
        5.4.3 现象监测预报法
        5.4.4 内外动力耦合法
        5.4.5 降雨量等级指数法
    5.5 基于降雨量等级指数法的公路水毁预警预报
        5.5.1 预警预报模型构建
        5.5.2 预警预报等级的划分
        5.5.3 工程实践应用
        5.5.4 现实情况回馈
6 公路水毁管理与公路水毁修复
    6.1 公路水毁管理系统
        6.1.1 系统结构
        6.1.2 系统功能和性能
        6.1.3 系统各模块简述
    6.2 公路水毁灾害管理系统的工程应用实例
        6.2.1 系统登录界面和主界面
        6.2.2 管理系统简要操作说明
    6.3 公路水毁修复治理工程实例分析
        6.3.1 弯道冲刷防护工程
        6.3.2 直道沿河路基冲刷防护
        6.3.3 越岭路段水毁治理
        6.3.4 桥涵水毁治理
        6.3.5 修复治理效果综合评述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主要科研项目

(10)西藏自治区干线公路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范围与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藏自治区干线公路灾害情况
    2.1 病害总体情况
    2.2 病害总体分类统计
    2.3 干线公路病害分类统计
        2.3.1 国道318公路病害统计
        2.3.2 国道317公路病害统计
        2.3.3 国道219公路病害统计
        2.3.4 国道214公路病害统计
        2.3.5 国道109公路病害统计
        2.3.6 省道公路病害统计
第三章 病害研究与防治对策分析
    3.1 泥石流
        3.1.1 泥石流分类
        3.1.2 泥石流分布规律
        3.1.3 泥石流的成因
        3.1.4 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3.1.5 泥石流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
    3.2 滑坡
        3.2.1 滑坡的发育特征
        3.2.2 滑坡成因分析
        3.2.3 滑坡治理的原则与要点
        3.2.4 滑坡治理措施
    3.3 崩塌
        3.3.1 崩塌的发育特征
        3.3.2 崩塌成因分析
        3.3.3 崩塌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3.4 公路水毁
        3.4.1 水毁的基本类型
        3.4.2 水毁的发育特征与危害
        3.4.3 水毁的防治措施
    3.5 冻土
        3.5.1 冻土分布状况
        3.5.2 冻土工程特性及分类
        3.5.3 冻土冰缘作用
        3.5.4 冻胀防治措施
        3.5.5 冰丘和冰椎危害防治措施
        3.5.6 热融危害防治措施
        3.5.7 其它防治措施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林业公路沿溪线水毁的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萍乡市山区公路水害安全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D]. 兰容龙.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2]降雨条件下聚乙烯土工网防护沿溪公路土质边坡机理研究[D]. 刘伟璐.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3]国道109线北京段改建升级工程路线方案研究[D]. 张瑞佳. 长安大学, 2019(01)
  • [4]铁岭地区干线公路路基抗水毁技术与对策研究[D]. 何宁. 沈阳建筑大学, 2014(05)
  • [5]吉林省公路水毁特征与分析[D]. 王法政. 长安大学, 2013(07)
  • [6]山区公路水毁特点及防治措施浅析[J]. 霍永成.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S1)
  • [7]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D]. 李俊. 长安大学, 2013(05)
  • [8]秦巴山区公路水毁调查分析及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D]. 张程. 长安大学, 2012(07)
  • [9]公路水毁机理与决策系统研究[D]. 沈水进. 浙江大学, 2012(06)
  • [10]西藏自治区干线公路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李致.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林业公路流线沿线水害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