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热带花卉:龙舟花

美丽的热带花卉:龙舟花

一、美丽的热带花木:龙船花(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晖,林卉[1](2020)在《厦门环岛路区域彩化植物的配置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采集厦门环岛路区域植物群落中植物叶色、花色的数据,统计了花期、群落组合方式及色彩构成分析,为厦门市重要节假日筛选花化彩化及景观提升植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环岛路区域植物叶色、花色丰富,叶色分布在14个色彩区间53个色调,花色分布在9个色彩区间34个色调。群落中植物种类统计共94种,分布在49个科83个属,其中灌木种类最为丰富,有45种,其次是草本、乔木。其中具有观花价值的植物有46种,花期分布在6~8月份夏季开花的植物最多。环岛路区域植物配置的色彩构成上较为合理,注重类似色、邻近色的衔接过渡,同时又注重对比色、互补色的对比增强,使得色彩构成上对立统一,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黄钰涵[2](2020)在《南宁市城市公园植物季相美景度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公园是季相表现最显着的地方,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季相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宁市南湖公园、狮山公园、金花茶公园、花卉公园4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季相景观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阅读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植物季相景观现状进行梳理,得出国内欠缺植物季相不显着地区的研究成果以及试图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因此本文首次提出以公众喜欢何种季相景观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为植物的季相提供新的思路。随后统计4个公园的植物种类,分析归纳南宁市植物景观季相现状特点。同时整理出南宁市的季相植物种类,为南宁市季相景观造景提供可靠依据。最后筛选出20个样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首次提出根据苑敏渭先生定制的标准把南宁市全年划分为春夏秋三个季节,请公众对样地三个季节的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回收有效问卷339份。同时邀请20个景观专业人员对样地的三季景观进行语义差异分析法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二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影响各季节及全年的景观因子,其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有:意境美和色彩美是影响公众全年景观喜爱度的主要因素。合理使用季相植物,注意水生植物的配比,通过构筑物与植物的结合提升意境感,可以达到提升全年美景度的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论季相变化是否有优势地区的公众都认为植物季相景观变化具有意义,表明本文的研究具有意义。研究结论为南宁市季相设计提供了理论知识,且根据结论笔者提出了如何设计公众喜爱的季相景观的方法。望能抛砖引玉,为今后南宁市的植物季相造景提供一定的启示。

王彬[3](2020)在《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视觉效果的构建、生态环境的维护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广州市增城区地处广州东部,致力打造成为广州市“后花园”,绿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着。但受早期道路绿化建设相关指导性经验不足和缺乏长远规划等因素影响,现状部分道路存在植物生长立地条件较差、植物群落搭配较乱和区域植物多样性景观较为缺失等问题,降低了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视觉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也对道路沿线城市居民和绿化的后期养护管理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探寻解决之策。本文根据不同城市区域道路绿化建设现状特点,将增城区中心城区道路分为旧城区次干道、旧城区主干道、新城区次干道、新城区主干道4种类型,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的方式对增城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从道路绿化立地条件、断面形式、垂直结构、植物应用频度、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及道路绿化对居民影响情况、养护管理现状等方面综合对增城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道路绿化现存问题的总结,发现不同城市区域的绿化现存问题有所差异,其中旧城区道路绿化主要存在景观视觉效果较差、绿化结构相对简单、部分品种使用不恰当、行道树木修剪难度大及与城市居民矛盾凸显等突出问题;新城区相较旧城在对城市居民的干扰减少,但也存在景观较为雷同、植物配置过密、边分绿化带与道路附属绿地开发不足等问题。基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相关理论知识研究,结合增城区道路绿化建设现状情况,对增城区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适地适树、制定合理的植物保育规范及打造区域特色道路植物景观的优化指导思想,并对不同城市区域内的不同类型道路提出了优化绿化结构、增加小体量绿化空间、合理植物选用等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最后,通过对增城区已实施的园圃路沙园路绿化改造项目的实例分析,根据增城区“旧城区紧凑,新城区宽裕”现状情况,提出因地制宜构建“三环多绿轴多节点”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设想,且通过园林景观路、普通绿化路的级划分,分别从行道树绿化带、中分绿化带、侧分绿化带、边分绿化带、交通岛绿地、道路附属绿地的角度对增城区城区中心道路绿化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指引,以期在对增城区城市道路绿化提出优化策略的同时为增城区城市道路绿化日后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王丽娟[4](2020)在《佛山市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中轴线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但同时又存在车流量大、噪音大、空气污染严重等弊端,千灯湖公园地处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轴线,景观设计属于“中西合璧”的模式,具备典型的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研究佛山市千灯湖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分析千灯湖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对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千灯湖公园实地勘察测绘,使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分别对千灯湖公园26处典型景点和10条道路的植物品种、应用频率、植物生活力、植物群落竖向结构和季相结构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调研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3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种,隶属于50科92属;草本植物6种,隶属于2科6属。季相结构初步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根据地理位置和植物空间结构的区别将26处典型景点归纳为五种绿地类型:休憩绿地、密林绿地、疏林草地、滨水绿地和台地缓坡绿地;并对26处典型景点的植物配置与竖向结构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根据不同绿地类型建立五种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再通过判断矩阵的验证确定结构模型分值权重的合理性,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研究提出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分值与评价者、植物功能空间以及植物配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千灯湖公园具备良好的山湖自然资源,公园核心区水域面积约29.2hm2,呈带状分布于南海区的中轴线上,城市道路与城市公园之间的缓冲绿地形式及驳岸景观十分丰富,植物配置特色鲜明,能凸显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但部分景点植物配置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优化方案,以期待为城市中轴线滨水带状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陈康华[5](2020)在《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代城市公共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与营造园林植物景观。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景观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沿用固有的经典植物种类组合配置造景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审美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趋势是利用国外优秀的景观植物品种进行园林绿化。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株形体量、丰富的叶色质地和艳丽的花形花序等观赏特性,观赏价值很高,是新兴的植物造景材料。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应用既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也使居民更加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为城市生活增添生机。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市11个区的36处样地,参考相关已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园林绿地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对有待改善之处提出建议。结合生态适应性、景观应用潜力以及观赏价值三个层面,用层次分析法对现有已经适应广州环境的42个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含品种,下同)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种类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特性评分,并分级评价其应用价值。调查分析发现应用在广州市公共园林绿地的主要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不包括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澳洲植物专类园品种在内)有10种,分别为澳洲鸭脚木、黄金香柳(出现的频率均为83%)、串钱柳(67%)、诺福克南洋杉(61%)、银叶金合欢(53%)、假槟榔、狐尾椰子、多花红千层(均为47%)、白千层(44%)、美花红千层(33%)。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发现排在优异种类的有2种:黄金香柳、澳洲鸭脚木;排在适宜种类的有10种:假槟榔、串钱柳、银叶金合欢、白千层、红花银桦、千头木麻黄、窿缘桉、狐尾椰子、肯氏南洋杉、美丽薄子木。根据42种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特性与评级,总结模拟出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5种园林景观搭配形式:(1)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植物的搭配形式:诺福克南洋杉+无忧花+吊瓜树+美丽异木棉+花叶艳山姜+七彩大红花+翠芦莉。该形式充分发挥了不同种类的树木、灌木与地被草本植物的形态、色彩等观赏特性,结合不同景观层次之间的植物搭配,通过优化搭配形式来提高景观植物自身的观赏价值。(2)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搭配形式:假槟榔+砂糖椰子+紫背竹芋+巴西鸢尾。营造这种植物景观根据园林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形式上保证了两者的统一。植物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前景,不应该太复杂,它需要视线通透,融合人工美与自然美;作为背景时多用假槟榔等较高品种。(3)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的搭配形式:红花银桦+翠芦莉+萼距花。当园林小品较小时,用灌木和草本植物围绕种植;当园林小品较大时,为了突出园林小品的景观效果,通常搭配乔-灌-草植物组成的复合结构作为背景。(4)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山水地形的搭配形式:串钱柳+宫粉羊蹄甲+紫薇+毛杜鹃+紫背竹芋。营造园林地形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大部分是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乔木层的形式成片种植,用低矮的灌木和开花地被植物作点缀。当种植在自然水体岸边时,为模拟自然景观常用乔-灌-草结构。(5)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广场的搭配形式:大王椰子+狐尾椰子+龙船花+红檵木。在这种形式里,自然式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配置比较自由,一般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营造安静自然的氛围;规则式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配置可以采用简单的乔-草、灌-草结构;园林广场内的植物景观结构比较简单,多以规整式种植在草坪和花坛,营造视野开阔的活动空间,应用观叶或观花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品种都能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夏春华[6](2020)在《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2018年公园城市及生态价值理念被提出,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运行管理、社会共享、生态价值、城市品牌与生活品质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建设内容。公园城市建设是具有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是本底。生态环境价值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核心,依赖于生态本底的适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价值,针对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适生植物资源不足、绿地系统不能涵盖生态空间以及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绿带、公园体系、绿地系统及绿色生态空间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采用实地观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层次分析、软件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公园城市生态绿网结构,重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评价探索典型适生植物在生态绿网的应用模式。目的在于丰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研究内涵,为地域性公园城市及其生态价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等四大生态功能,实地观测分析综合性公园、红树林湿地与农业生态田园所构建生态绿网现状,发现生态绿网具备风景游憩、生态防护的生态价值,但目前城乡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绿色生态空间。应用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海洋生态绿网规划特点,提出以生态绿网替代区域绿地,借助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综合分析地域城市面临的重要生境因子,以及特殊热带、滨海、台风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及其生态价值的影响力,提出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是生态防护类价值的主要指标,绿网生态价值体系由生态防护(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与风景游憩(生态景观性、生态教育性)两大类组成。2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收集发现湛江适生野生木本植物种类103科317属543种,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4科25种,主要热带种植作物有20科29种。而目前生态绿网应用的适生植物只有79科202种,其中公园绿化应用也才有47科154种,并以无瓣海桑群落生态修复红树林,以甘蔗为农业田园的主要生态植物。应用的适生植物资源存在多样性不足,外来引种速生树种过多,生态价值不高等问题。3通过对543种野生木本植物及市域其他植物资源的调研分析,筛选出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适生植物共计231种,分属72科177属,为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依据植物的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作用进行功能分类、汇总,借助Python语言代码重复利用、免费开源、模块化、函数化的精炼优势,建立适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据库,系统可实时动态化更新,实现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成果共享。4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综合性公园调查,分析评价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特点,发现风景游憩类的适生植物季相景观模式单一,骨干、基调树种季相景观缺乏等问题;红树林湿地外来速生树种数量过大,风景游憩功能低;农业生态田园风景游憩类的生态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下。依据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生态价值需求和绿网生境与植物资源特点,从植物资源分类库中选用典型适宜的适生植物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及路径如下:①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适生植物有: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红鸡蛋花+朱缨花+琴叶珊瑚;榄仁树+红花羊蹄甲+红千层+红花檵木+龙船花;铁冬青+黄槐+狐尾椰+夹竹桃+鸡冠刺桐+灰莉。②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乡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黄槿+海漆(水黄皮和杨叶肖槿)、银叶树+海芒果、白骨壤、桐花树等。③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教育价值选用典型适生植物采取“菠萝蜜+红掌”的林下两层间种群落模式。地域性适生植物资源系统的构建,尚需不断收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成果,以丰富资源库的植物种类,这一研究值得持续进行。

涂燕茹[7](2020)在《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贵州省园林绿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贵州省内丰富的乡土木本园林绿化植物开发较少,品种缺乏,且有些常见品种频繁使用,导致百城一面的景象,严重缺乏地方特色。随着“乡土热”的发展趋势,人们开始追求乡野情怀、渴望回归自然,为避免贵州省木本园林植物应用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提高省内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堪踏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区域区划进行研究,提出各区划区木本园林植物推荐应用策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贵州省有乡土木本植物136科、638属、2837种,分别有乔木1380种,灌木902种,半灌木59种,木质藤本496种。而贵州省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所应用的木本植物共496种,分属93科、245属,已用种类仅占资源总种数的17.26%,其中乔木304种,灌木141种,半灌木6种,木质藤本45种。2)根据现有各种自然和社会人文区划,结合全省城镇发展规划,确定了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域区划原则,以自然因素主导一级区划、人文因素主导二级区划,分别将各区划依据要素叠加处理,通过自然与人文区划指标的系统耦合,将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划分为23个三级地方特色景观区划体系。3)构建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园林应用筛选的AHP结构模型体系。该体系包含C1观赏价值、C2生态价值、C3适应能力、C4应用潜力4个准则层及F1株型、F2枝干、F3叶等28个指标层。应用该体系优选出贵州省乡土木本园林植物资源共计803种,分别有乔木467种,灌木226种,半灌木10种,木质藤本100种。4)对贵州省23个三级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园林植物分别进行筛选推荐。在遵循一定原则基础上,立足各区划区自然条件及园林植物现状,根据其生长类型(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季节景观(春、夏、秋、冬)、区域特色和经济利用4个方面推荐有应用潜力的植物种类,并对区划区所辖市县进行市(县)树市(县)花推荐参考。

吴灏然[8](2021)在《专类花园类型及其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花园植物的应用、专类花园的推广极为迫切。国内对于观赏价值显着的专类花园尚缺少系统研究,故本文研究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中的专类花园起源与发展,明确专类花园的定义并总结归纳其类型范围。通过对国内外专类花园案例相关图文资料搜集和实地踏查,研究专类花园植物造景的设计要点和配置手法,以期为我国专类花园营建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梳理专类花园历史发展脉络,明确专类花园发展渊源和相关概念为:1)专类花园中西方雏形都源自实用性的专类植物栽培;2)以植物和植物科学知识展示为主的传统专类园受到当代主流审美的影响,以满足人们日益精致的观赏需求和使用需求为首位,拓展为类型多元、主题创新的花园类型,即专类花园;3)专类花园植物景观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地域性和功能性,对于设计和营建当代中国花园具有借鉴意义。(2)基于国内外文献专类花园相关资料分析,概述专类花园植物造景手法,并以植物学特征、园艺学特征、经济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社会学特征5大主题特征为划分依据,提出体现植物亲缘关系、植物生境条件、植物观赏特性、植物特定使用价值、植物生态功能、针对特定人群、具有特殊社会意义和人文历史内涵的8大专类花园类型。(3)从植物景观的组成元素、植物个体的美学特征、植物空间构成形式、植物景观的意境表达4个方面,系统分析专类花园植物造景手法,提出专类花园植物景观的主题导向,即采取多样造景手法烘托主题,以骨干植物支撑空间结构、主题植物表达空间意境、填充植物丰富空间细节,并运用相关构图原则和植物组团设计手法,创造多样空间体验。(4)对国内外专类花园典型案例进植物景观分析,研究每一类别的专类花园植物造景设计手法,并结合10个专类花园实地调研成果分析国内专类花园建设现状:1)以植物学特征、园艺学特征、经济学特征为主题的专类花园运用最为广泛;2)形成以乔灌木为骨干,多年生草本为主体,一二年生草花为填充的植物造景模式;3)植物品种丰富度不够,植物景观多样性欠缺;4)设计理念重艺术而轻生态;5)建设水平与养护水平参差不齐。(5)通过自闭症儿童康复专类花园实践探索,从患儿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探讨康复专类花园的空间构建、植物组合等设计方法,于实践中总结专类花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并提出专类花园植物造景手法的重要意义。(6)根据沪杭地区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可利用的花卉资源,推荐在沪杭地区营建岩石园、观赏草园、可食花园等不同类型的专类花园植物材料共317种(含品种)。

邓文明,朱飞飞,朱爱丽,刘超[9](2019)在《东南亚国家国树国花在海南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国树国花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形态优美,叶片多彩,果实形状奇特,观赏价值极高,为园林绿化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本文总结了东南亚主要国家国树国花植物资源,阐述了东南亚国家国树国花资源在海南园林景观配置中的主要模式和作用,以期为更好地将东南亚国家国树国花资源应用到我国景观配置中提供借鉴。

宋艳玲[10](2019)在《广州番禺时代外滩居住区植物配置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居住区植物配置的现状问题,以广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调研、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了广州居住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植物配置相关概念和理论,梳理和辨析了植物配置的重要性。提出居住区植物配置的研究对设计学科具有充实理论基础的意义、对居民具有改善环境的意义,对植物配置设计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区域居住区植物配置展开研究。首先,阅读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植物配置现状进行梳理,形成了开展案例研究的框架。然后,选取广州区域九个居住区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从植物品种、植物群落、季相色彩、植物生长状况、养护管理几方面进行调研,得出广州区域居住区植物配置现状。并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使用感受、使用需求和使用评价。接着,对案例调研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广州区域居住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是:中下层植物品种问题、群落结构问题、植物季相问题。本文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中下层植物品种优化、群落交错布局、色彩季节性应用三方面。并把解决办法作为植物设计的标准,应用在番禺时代外滩居住区植物设计中。并通过项目回访和调研,得出时代外滩植物生长状态良好、群落结构稳定、居民满意度较高等结果,从而论证解决方法的正确性。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提出广州区域居住区植物配置现状问题的解决办法,可对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提升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并能增加相关研究的理论知识,以期对未来居住区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美丽的热带花木:龙船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丽的热带花木:龙船花(论文提纲范文)

(1)厦门环岛路区域彩化植物的配置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调查地区概况和调查方法
    2.1 调查区地理气候概况
    2.2 样地设置与数据采集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株植物叶色色彩分类
        3.1.1 主要乔木叶色色彩
        3.1.2 主要灌木叶色色彩
        3.1.3 主要多年生草本叶色色彩
        3.1.4 主要一年生草本叶色色彩
    3.2 主要开花植物花色分类
        3.2.1 主要观花乔木、灌木花色色彩
        3.2.2 主要观花多年生草本花色色彩
        3.2.3 主要观花一年生草本花色色彩
    3.3 主要观花植物的花期
    3.4 植物组合
    3.5 植物群落配置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2)南宁市城市公园植物季相美景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植物季相的重要性
        1.1.2 南宁市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的现实问题
        1.1.3 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
    1.2 国内外植物季相景观设计发展概述
        1.2.1 国外植物季相景观设计发展概述
        1.2.2 国内植物季相景观设计发展概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概念释义
        1.4.1 城市公园
        1.4.2 季相及季相植物
        1.4.4 植物季相形态
        1.4.5 植物的空间变化
        1.4.6 植物的意境美
        1.4.7 美景度评价法
        1.4.8 语义差异分析法
    1.5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宁市植物季相景观应用现状调查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环境
        2.1.3 地形地貌
        2.1.4 植物资源
        2.1.5 南宁市公园发展概况
        2.1.6 选入调研公园概况
    2.2 研究区域内植物运用现状
        2.2.1 植物科属种组成
        2.2.2 植物生活型组成
        2.2.3 植物观赏特性
    2.3 研究区域内季相植物
        2.3.1 观花植物
        2.3.2 观叶植物
        2.3.3 观果植物
        2.3.4 季相植物观赏期总结
    2.4 研究区域内季相景观特点
        2.4.1 春夏秋三季景观交织
        2.4.2 花卉植物资源丰富
        2.4.3 全年可观赏植物资源丰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景观质量评价——美景度评价法
    3.1 美景度评价方法选择
        3.1.1 评价问卷的编制
        3.1.2 评价方式
        3.1.3 评价程序
    3.2 人口学特征信息收集
    3.3 公众对季相的看法
        3.3.1 公众对季相变化的看法
        3.3.2 公众最喜欢的季节
    3.4 美景度评价
        3.4.1 样地照片的选取
        3.4.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3.4.3 各季美景度的分析计算
        3.4.4 全年平均美景度的分析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景观特征评价——语义差异分析法
    4.1 语义差异法的评价方法选择
        4.1.1 景观因子和形容词对的确定
        4.1.2 评价尺度的选择
        4.1.3 问卷的编制
        4.1.4 景观特征评价者的选择
        4.1.5 评价程序
    4.2 评价数据的整理
    4.3 春季景观因子和春季美景度的相关性分析
        4.3.1 正态性分布检验
        4.3.2 相关性分析
    4.4 夏季景观因子和夏季美景度的相关性分析
        4.4.1 正态性分布检验
        4.4.2 相关性分析
    4.5 秋季景观因子和秋季美景度的相关性分析
        4.5.1 正态性分布检验
        4.5.2 相关性分析
    4.6 全年景观因子和全年美景度的相关性分析
        4.6.1 正态性分布检验
        4.6.2 相关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季相景观评价及优化建议
    5.1 构建美景度评价模型
        5.1.1 春季美景度模型
        5.1.2 夏季美景度模型
        5.1.3 秋季美景度模型
        5.1.4 全年美景度模型
    5.2 公众喜爱的季相景观及优化建议
        5.2.1 公众喜爱的春季景观
        5.2.2 公众喜欢的夏季季相景观
        5.2.3 公众喜爱的秋季景观
        5.2.4 公众喜爱及全年美学价值高的景观
        5.2.5 提升南宁市公园景观全年美景度的优化建议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植物统计
附录二 南宁市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附录三 4个公园及美景度样地区位图
附录四 调查问卷
附录五 样地照片
致谢
附件

(3)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城市道路绿化相关理论简析
        1.2.1 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其空间特征
        1.2.2 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其构建形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1.5 论文研究创新性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增城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
    2.1 研究区域背景分析
        2.1.1 城市基本概况
        2.1.2 道路绿化建设现状
    2.2 调查对象分类划定
    2.3 调查方法
        2.3.1 实地调查
        2.3.2 问卷调查
        2.3.3 座谈调查
    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道路绿化景观视觉效果分析
        2.4.2 道路绿化对居民影响情况结果分析
        2.4.3 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现状情况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城区道路绿化现存问题总结与分析
    3.1 旧城区主干道绿化现存问题总结与分析
        3.1.1 未能凸显城市主干道的主体地位
        3.1.2 道路绿化的服务功能开发利用不足
        3.1.3 道路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存在困难
    3.2 旧城区次干道绿化现存问题总结与分析
        3.2.1 道路绿化植物与其所处生长环境矛盾明显
        3.2.2 道路绿化植物景观视觉效果较差
        3.2.3 部分绿化植物品种不符合场地使用需求
    3.3 新城区主干道绿化现存问题总结与分析
        3.3.1 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未能凸显新城区特色
        3.3.2 边分与侧分绿化带与居民通行矛盾明显
        3.3.3 街道附属绿地开发利用不足
    3.4 新城区次干道绿化现存问题总结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城区道路绿化优化策略研究
    4.1 道路绿化优化指导思想
        4.1.1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4.1.2 始终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4.1.3 制定合理的植物保育规范
        4.1.4 打造区域特色道路植物景观
    4.2 道路绿化具体优化措施
        4.2.1 旧城区主干道绿化优化措施
        4.2.2 旧城区次干道绿化优化措施
        4.2.3 新城区主干道绿化优化措施
        4.2.4 新城区次干道绿化优化措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城区道路绿化优化建设指引
    5.1 增城区园圃路沙园路绿化改造项目
        5.1.1 项目背景介绍
        5.1.2 道路绿化优化改造概况
    5.2 增城区道路绿化优化建设指引
        5.2.1 优化总目标
        5.2.2 道路等级分类
        5.2.3 优化建设指引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增城区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对居民影响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城区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名录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佛山市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亟需承载文化和记忆的载体
        1.1.2 部分城市公园的带状滨水景观缺乏地域文化特征
        1.1.3 研究城市公园植物配置有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1.3.2 西方园林植物配置发展历程研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园林植物配置理论及相关案例研究
    2.1 园林植物配置理论研究
        2.1.1 植物配置原则
        2.1.2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特点
    2.2 中轴线景观格局研究
        2.2.1 城市中轴线公园
        2.2.2 相关案例介绍
        2.2.3 中轴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3 滨水景观格局研究
        2.3.1 城市滨水公园的分类
        2.3.2 城市滨水公园典型案例
        2.3.3 滨水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特点
    2.4 小结
第三章 千灯湖公园的历史沿革及植物配置概况
    3.1 千灯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3.2 千灯湖公园概况
    3.3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
        3.3.1 千灯湖公园一期植物配置
        3.3.2 千灯湖公园二期植物配置
    3.4 千灯湖植物景观元素分析
        3.4.1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水体
        3.4.2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建筑
        3.4.3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山石地形
        3.4.4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园路
    3.5 小结
第四章 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结构调查分析
    4.1 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品种应用分析
        4.1.1 研究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2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4.3 植物季相结构
    4.4 小结
第五章 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和满意度评价
    5.1 典型景点绿地类型及分布情况
    5.2 典型景点植物配置情况
        5.2.1 休憩绿地
        5.2.2 密林绿地
        5.2.3 疏林草地
        5.2.4 滨水绿地
        5.2.5 台地缓坡绿地
        5.2.6 典型景点植物配置概况汇总
    5.3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
        5.3.1 建立层次结构
        5.3.2 对准则层因素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5.3.4 对子准则层因素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5.4 典型景点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5.4.1 评价过程
        5.4.2 评价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总结及优化建议
    6.1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总结
    6.2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的不足
    6.3 对同类型公园植物配置优化的建议
    6.4 对同类型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推荐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附件

(5)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资源价值
        1.1.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1.1.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食用价值
        1.1.3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药用价值
    1.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
    1.3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澳大利亚植物植物学研究动态
        1.3.2 国外澳大利亚植物植物学研究动态
        1.3.3 国内澳大利亚植物造林及园林研究动态
        1.3.4 国外澳大利亚植物造林及园林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本文依据的相关植物造景理论基础
    2.2 研究的范围
    2.3 研究的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调查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引种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分析
    3.2 广州市引种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调查分析
        3.2.1 广州市自然概况
        3.2.2 广州市引种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
        3.2.3 广州市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形式调查与分析
        3.2.3.1 广州市主要园林绿地应用的澳大利亚植物现状
        3.2.3.2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广泛性分析
        3.2.3.3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搭配树种分析
        3.2.3.4 36 处样地澳大利亚植物搭配种类的使用频率分析
        3.2.4 广州市园林绿地的澳大利亚植物应用分析
        3.2.4.1 广州市公园、校园与广场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2.4.2 广州市居住区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2.4.3 广州市道路附属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3 广州市澳大利亚植物园林应用的综合评价分析
        3.3.1 层次分析法(AHP)法
        3.3.1.1 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
        3.3.1.2 构建层次结构的两两评判矩阵
        3.3.1.3 检验评判矩阵的一致性
        3.3.1.4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单层评价因素影响力值
        3.3.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的综合评价分析
        3.3.3 确定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等级分布
        3.3.3.1 应用等级评分标准
        3.3.3.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适应性与应用等级分布
    3.4 广州市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模拟造景模式探讨
        3.4.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搭配植物的选择
        3.4.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的配置模式探讨
        3.4.2.1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自然式种植
        3.4.2.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规整式种植
        3.4.3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模式探讨
        3.4.3.1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筑前景
        3.4.3.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筑背景
        3.4.4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模式探讨
        3.4.5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山水地形的配置模式探讨
        3.4.5.1 模拟地形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5.2 模拟水边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6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和广场的配置模式探讨
        3.4.6.1 模拟园林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6.2 模拟园林广场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4 结论、讨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澳大利亚植物在我国各地的引种情况(部分)
附录 B 华南植物园澳大利亚植物名录(部分)
附录 C 广州市36处样地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频度评价
附录 D 广州市36处样地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搭配植物
附录 E 广州市园林绿地常见澳大利亚植物图片(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公园城市概述
        1.4.1 公园城市定义
        1.4.2 公园城市在园林、森林与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前期探索
        1.4.3 公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生态原则
        1.4.4 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
    1.5 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1.5.1 绿带—绿道—绿廊—公园体系
        1.5.2 生态绿网理论
        1.5.3 生态绿网规划实践探索
        1.5.4 生态绿网特点分析
        1.5.5 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价值指标分类
        1.5.6 植物多样性专题研究
    1.6 研究问题
        1.6.1 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生态空间网络
        1.6.2 基于生态功能的适生植物资源应用不足
        1.6.3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侧重于生态防护且未形成体系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8 研究策略与方法
        1.8.1 研究策略
        1.8.2 研究方法
    1.9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于地域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城乡绿网及生态价值体系构建
    2.1 湛江市概况
    2.2 湛江市绿网的生态结构
        2.2.1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2.2.2 市域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功能
        2.2.3 城区与环城绿网
        2.2.4 城区绿地与环城绿网生态功能评价及生态绿网结构
    2.3 绿网生态价值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2.3.1 生态价值构建的地域化原则
        2.3.2 风景游憩类生态价值分析
        2.3.3 基于地域性城市特殊自然地理要素因子影响力评价
        2.3.4 地域性城市生态防护价值指标分析
        2.3.5 湛江生态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的公众评价
    2.4 地域性公园城市绿网的生态价值体系
    2.5 本章小节
3 湛江市域适生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
    3.1 市域植物多样性
    3.2 绿网生态植物资源分析
        3.2.1 综合性公园景观游憩空间及其骨干基调树种资源
        3.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空间及其植物群落
        3.2.3 农业生态田园及其生态产品
        3.2.4 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3.3 基于生态价值优势的植物资源收集、分类
    3.4 地域性适生植物分类
        3.4.1 适生植物
        3.4.2 适生植物资源种类库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YTHON语言的适生植物资源分类库构建
    4.1 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的目的与任务
    4.2 Python语言特点
    4.3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原理与流程
        4.3.1 原理
        4.3.2 流程
    4.4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库
    4.5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生态价值分类库
    4.6 本章小结
5 综合性公园植物生态景观价值评价及重构
    5.1 城区绿地综合性公园
    5.2 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分析
    5.3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花
    5.4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果
    5.5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叶
    5.6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评价
    5.7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群落资源筛选
        5.7.1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筛选原则
        5.7.2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种类筛选
    5.8 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5.9 本章小节
6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重塑
    6.1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价值
    6.2 红树林湿地生态游憩经验借鉴
    6.3 基于生态景观、教育价值的乡土红树植物资源选用
    6.4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的重塑路径
        6.4.1 区位自然条件分析
        6.4.2 场地挑战与策略
        6.4.3 系统功能构建
        6.4.4 乡土红树植物群落规划
    6.5 本章小节
7 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及教育价值重塑
    7.1 基于绿网生态价值的农业生态田园
    7.2 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生态田园生态价值
    7.3 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生态产品品质
        7.3.1 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
        7.3.2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态产品生产模式的关系分析
        7.3.3 生产性花果资源筛选及其生态产品生产模式
    7.4 红掌产品花色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4.1 材料与方法
        7.4.2 结果与分析
        7.4.3 讨论与结论
    7.5 菠萝蜜果品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5.1 材料与方法
        7.5.2 结果与分析
        7.5.3 讨论与结论
    7.6 农业生态田园的生产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7.7 本章小节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与展望
    8.2 结论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湛江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库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植物区系和植物区划研究
        1.2.2 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贵州省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贵州省绿化发展概况
    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
        2.2.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储量
        2.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生长习性
        2.2.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观赏特性
        2.2.4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的应用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划
    3.1 区划原则
    3.2 区划依据
        3.2.1 自然地理区划
        3.2.2 生态系统
        3.2.3 植被区系
        3.2.4 林业发展区划
        3.2.5 行政区划
        3.2.6 民族聚落分布
        3.2.7 旅游资源分布
        3.2.8 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3.2.9 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发展状况
    3.3 区划方法
    3.4 区划结果
第四章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资源组成分析
    4.1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4.2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生活型组成
    4.3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第五章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5.1 筛选原则
        5.1.1 地域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5.1.2 引种培育的可行性原则
        5.1.3 植物种类的价值性原则
        5.1.4 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2 筛选方法
        5.2.1 确定筛选指标
        5.2.2 建立判断矩阵
        5.2.3 一致性检验
        5.2.4 判断矩阵群的平均权重向量
        5.2.5 制定评分标准
        5.2.6 计算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
    5.3 结构模型
    5.4 权重确定
    5.5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分析
    5.6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筛选结果
第六章 基于区划结果的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策略
    6.1 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配置原则
    6.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建议
        6.2.1 贵州省城市(县城)市(县)树市(县)花分析
        6.2.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
    6.3 乡土木本植物开发应用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7.1.2 划分贵州地方特色景观区划
        7.1.3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7.1.4 各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推荐
    7.2 讨论与展望
        7.2.1 讨论
        7.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
附录2 贵州省地方特色木本植物调查问卷
附录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综合指数

(8)专类花园类型及其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专类花园相关概念及辨析
    2.1 花园探析
        2.1.1 花园起源与发展
        2.1.2 花园概念
    2.2 专类花园探析
        2.2.1 专类花园起源与发展
        2.2.2 专类花园概念
        2.2.3 专类花园植物元素概念
    2.3 相关概念辨析
        2.3.1 专类园
        2.3.2 专类花园与专类园的比较
    2.4 专类花园植物造景国内外研究分析与提炼
        2.4.1 国内专类花园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2.4.2 国外专类花园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2.5 本章小结
3 专类花园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3.1 调研方法
        3.1.1 调研对象
        3.1.2 调研方法
    3.2 体现植物亲缘关系的专类花园
        3.2.1 景观特征
        3.2.2 案例分析
        3.2.2.1 观赏草园(Grass Garden)
        3.2.2.2 植物造景分析
    3.3 体现植物生境条件的专类花园
        3.3.1 景观特征
        3.3.2 案例分析
        3.3.2.1 岩石花园(Rock Garden)
        3.3.2.2 植物造景分析
    3.4 突出植物观赏特性的专类花园
        3.4.1 景观特征
        3.4.2 案例分析
        3.4.2.1 草花园(Flower Garden)
        3.4.2.2 植物造景分析
    3.5 突出植物使用价值的专类花园
        3.5.1 景观特征
        3.5.2 案例分析
        3.5.2.1 可食花园(Edible Garden)
        3.5.2.2 植物造景分析
    3.6 突出植物生态功能的专类花园
        3.6.1 景观特征
        3.6.2 案例分析
        3.6.2.1 蝴蝶花园(Butterfly Garden)
        3.6.2.2 植物造景分析
    3.7 针对特定人群的专类花园
        3.7.1 景观特征
        3.7.2 案例分析
        3.7.2.1 盲人花园(Garden For The Blind)
        3.7.2.2 植物造景分析
    3.8 体现特殊社会意义的专类花园
        3.8.1 景观特征
        3.8.2 案例分析
        3.8.2.1 纪念花园(Memorial Garden)
        3.8.2.2 植物造景分析
    3.9 彰显人文艺术内涵的专类花园
        3.9.1 景观特征
        3.9.2 案例分析
        3.9.2.1 艺术型花园(Art Garden)
        3.9.2.2 植物造景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专类花园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手法
    4.1 植物景观的组成元素
        4.1.1 基于生活型的花园植物分类
        4.1.2 基于景观空间结构的花园植物分类
    4.2 植物个体美学特征
        4.2.1 花园植物的视觉特征
        4.2.2 花园植物的其他特征
        4.2.3 视觉构图设计运用要点
        4.2.3.1 构图原则
        4.2.3.2 植物组团的设计手法
    4.3 专类花园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4.3.1 花园植物的空间特征
        4.3.2 空间的组合形式
        4.3.2.1 单体空间的特征
        4.3.2.2 空间布局要点
        4.3.2.3 空间序列排布
    4.4 专类花园植物景观的文化属性
        4.4.1 审美意境的生成
        4.4.2 专类花园植物材料选择
    4.5 小结
5 专类花园植物造景实践探索
    5.1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
        5.1.1 前期分析
        5.1.2 规划设想
        5.1.3 概念方案
        5.1.4 分区设计
        5.1.5 植物造景设计
    5.2 浙沪专类花园植物推荐表
6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10)广州番禺时代外滩居住区植物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国内外综述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居住区植物配置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植物群落
        2.1.2 植物配置
        2.1.3 植物季相
    2.2 景观生态学中有关植物配置的相关理论
        2.2.1 广州区域植物类型及配置特点
        2.2.2 同一区域不同光照下的植物类型
    2.3 园林艺术中有关植物配置的相关理论
        2.3.1 植物色彩
        2.3.2 植物质感
        2.3.3 植物层次
        2.3.4 文化内涵
    2.4 园林规划设计中有关植物配置的相关理论
        2.4.1 边界空间
        2.4.2 庭院空间
        2.4.3 广场空间
        2.4.4 道路空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居住区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3.1 案例调研
        3.1.1 调研对象
        3.1.2 案例植物配置
        3.1.3 案例现状分析
    3.2 问卷调查
        3.2.1 基本情况
        3.2.2 结果分析
    3.3 广州居住区植物配置分析总结
        3.3.1 中下层植物品种问题
        3.3.2 群落结构问题
        3.3.3 植物季相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居住区植物配置设计方法
    4.1 中下层植物品种优化
        4.1.1 增加多年生草本地被
        4.1.2 合理使用耐阴植物品种
        4.1.3 地被基质处理
    4.2 群落交错布局
        4.2.1 植物造景形式多样
        4.2.2 不同层次群落交错布局
    4.3 色彩季节性应用
        4.3.1 开花植物
        4.3.2 四季彩叶植物
        4.3.3 单季变色植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番禺时代外滩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概况
        5.1.2 空间布局
        5.1.3 景观风格
        5.1.4 景观分区
    5.2 时代外滩各区域植物配置
    5.3 中下层植物品种优化
        5.3.1 多年生草本植物应用
        5.3.2 耐阴植物应用
    5.4 群落结构交错布局
        5.4.1 植物造景形式多样
        5.4.2 不同层次群落交错布局
    5.5 植物季相应用
        5.5.1 开花植物
        5.5.2 四季彩叶植物
        5.5.3 单季变色植物
    5.6 使用情况调研
        5.6.1 调研
        5.6.2 回访总结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创新点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植物拉丁名
附录二 调查问卷
附录三 调研项目平面图
附录四 图表清单
致谢
附件

四、美丽的热带花木:龙船花(论文参考文献)

  • [1]厦门环岛路区域彩化植物的配置与应用研究[J]. 陈俊晖,林卉. 绿色科技, 2020(23)
  • [2]南宁市城市公园植物季相美景度研究[D]. 黄钰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3]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优化策略研究[D]. 王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佛山市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研究[D]. 王丽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D]. 陈康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6]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D]. 夏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D]. 涂燕茹. 贵州大学, 2020(03)
  • [8]专类花园类型及其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 吴灏然. 浙江大学, 2021(01)
  • [9]东南亚国家国树国花在海南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J]. 邓文明,朱飞飞,朱爱丽,刘超. 中国热带农业, 2019(06)
  • [10]广州番禺时代外滩居住区植物配置研究[D]. 宋艳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美丽的热带花卉:龙舟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