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元可能继续下跌(论文文献综述)
段田园[1](2021)在《五款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测 ——以四类文本翻译为例》文中提出自从机器翻译诞生以来,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翻译这一疑问一直存在,尤其是目前机器翻译正处于繁荣期。这一疑问促使学者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进行评测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在评测对象和待测文本类型的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机器翻译译文错误的分析方面也缺少一定的理论指导。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网络来发布问卷利于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机器翻译使用者的客观需求。另外,语言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机器翻译译文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分类和分析,增强了评测结果的科学性。本文以五款机器翻译为研究对象,其中有道翻译、谷歌翻译、百度翻译和腾讯翻译君为调查问卷中96位使用者使用率最高的四款机器翻译,另一款机器翻译为Deep L,是目前流行且评分较高的机器翻译。四种待测文本为使用者常遇到的新闻、文学、经济和科技文本。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五分制,选用可懂度和流畅性两个评测标准对20个译文进行打分。其次,以表格的形式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进行对比评测。在分析译文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译文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语言学“错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子和其他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类,并选择典型例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测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因此结论中也指出了充分利用机器翻译的方法。研究发现,在英译汉翻译中,有道整体表现最佳,Deep L位居第二,百度次之,腾讯和谷歌表现最差。在翻译四个类型的文本时,机器翻译在翻译新闻文本时整体表现最佳,在翻译文学文本时整体表现最差,在翻译科技和经济文本时表现一般。而且译文中仍存在错误,词汇和句子层面的错误比较严重,其中语境分析和表达的地道性是机器翻译的难点。但是,就机器翻译的整体质量而言,机器翻译整体表现较为可观。本文最后指出对于机器翻译不能全盘否定,使用者可以通过译前编辑和译后编辑,同时使用多个机器翻译来充分利用机器翻译。
王佩[2](2020)在《社交媒体语境下财经信息翻译策略 ——广州金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翻译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基于笔者在广州金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财经编译实习。报告聚焦以推特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财经编译,其中,社交媒体语境、财经文本和编译这一较为特殊的翻译实践决定了这项翻译活动在实践和研究上的浅化涉猎,因此,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财经编译具有分析价值。作为最早发展的社交媒体之一,推特(Twitter)具备成熟性和代表性,特殊传播机制和平台设置下的软语境对翻译实践有重要影响意义。本报告中,笔者对近600条海外交易员推文进行了量化分析,总结出社媒语境下财经信息的呈现和行文特点,与此同时,在借鉴翻译文体、翻译对等、翻译语境等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原文特点、财经翻译一般原则以及现实要求,以具体实例针对性地提出社媒语境下财经翻译的可行策略。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理解、产出障碍及技术性困难,笔者将介绍具体的解决办法及有效的应对工具,包括平行文本、搜索引擎和术语库等。此报告以期为未来有志于从事社交媒体平台财经信息翻译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借鉴,为我国财经编译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王博[3](2020)在《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所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必然的选择。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特别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逐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创新立国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在我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对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来说在各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意识到了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模式: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时代,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实行“科学技术立国”政策,并调整了产学官研究开发体制,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机遇、环境、支撑体系和创新主体这几个要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其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在这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支撑下,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就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赶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表现出了对应用技术的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基础研究。因此,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本的产品主要是依靠生产的规模优势和严格的质量把控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不是靠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最新水平,在这一点上,二战后的日本是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事实上,这也造成了后来日本技术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随着科技竞争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已经不能依靠过去的技术创新模式来拉动经济增长,这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的发展停滞。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与过去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上升,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科技水平与美国、日本等科技强国相比在各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的合理运用、充分重视技术创新模式的合理选用、充分重视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些都是日本技术创新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借鉴日本技术创新的经验教训,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园区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组织方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符静文[4](2020)在《《亚洲债券监测》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亚洲债券监测》是亚洲开发银行的出版物。该出版物监测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个成员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香港和大韩民国的债券市场。译者选取《亚洲债券监测》2019年3月刊作为翻译材料。该报告回顾了2018年第四季度新兴东亚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亚洲债券监测》的翻译对译者和译入语读者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亚洲债券监测》的翻译实践以及翻译实践报告是对译者过去几年所学知识的检测。另一方面,《亚洲债券监测》2019年3月刊的汉译本可以帮助更多中文读者了解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并进行合理投资。《亚洲债券监测》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其语言特征包括大量出现的具体数字和专有名词,大量使用的长句,特别是比较句的使用,和大量出现的引用。对于《亚洲债券监测》的翻译而言,翻译目的论是首选翻译指导理论。该理论由凯瑟琳娜·莱斯和汉斯·弗米尔提出,强调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该理论主要包含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强调翻译的交际性目的。连贯性原则强调译文必须遵循译入语表达习惯,使读者能清晰地理解译文。忠实性原则强调原文与译文的对应关系。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作者对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为了达到忠实于原文的目的,该翻译在目的论指导下大多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为了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在翻译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译者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方法层面,为了使译文语内连贯,词汇层面上的翻译多使用增译法、省译法和转换法等翻译方法,而长句的翻译多使用句子拆分和重组。
李晓乐[5](2020)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能源,作为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对一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石油危机时代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时代相叠加的现今,新能源凭借可持续、环保性、广泛分布等优势,在世界各国寻找化石能源替代能源进程中备受广泛关注。本文以日本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支持政策体系在推进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并立足我国能源经济现实国情,旨在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与启示。发展好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打赢“三大攻坚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理清日本政府不同阶段对“新能源”概念的界定与对象范围演变的基础上,考察了新能源在日本一次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主要利用形式,并结合新能源的特征,概观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日本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全面阐述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系统梳理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具体剖析了日本促进新能源普及扩大的战略目标规划、以及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日本包括RPS制度、FIT制度、补贴政策、优惠税制、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技术对策、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以及民间支援举措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并总结了相关政策的推进机制。运用实证手法探讨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日本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日本RPS制度与FIT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对比了中日两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通过系统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日本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与实施方面存在诸多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起步时期十分重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与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均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政策工具多样,且政策之间衔接与协调性较好,不同时期政策重点鲜明,目标规划清晰,重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发挥相结合,并根据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能源经济环境变化适时做出政策调整。尽管我国与日本在资源能源禀赋、能源市场环境以及政策推进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本文认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结合日本经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王晗[6](2019)在《安倍经济学与日本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日本经济是否陷入以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停滞为特征“失去的20年”的争论从未停歇过。在日本政府和日本主流经济学界看来,面对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停滞的巨大压力,为逆转经济发展的颓局,必须采取一整套新的经济理论及其政策,安倍经济学由此应运而生。安倍经济学是日本近20年来一套比较完整的经济改革政策与措施,其对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及其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安倍经济学尤其是其中日本银行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瞩目。对正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中国而言,认真分析、总结安倍经济学及其相关货币政策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所在。总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探讨了既有研究成果对货币政策作用机理、货币政策有效性判别、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传导机制等问题的分析与争论,并归纳了学术界对安倍经济学的总体评价。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安倍经济学是什么,对安倍经济学所谓的三支“箭”,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成长战略的内容加以分析。“机动的财政政策”与“经济成长战略”的内容相互重叠,所谓“机动的财政政策”就是为日本的结构性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就是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素。第三部分,按照规则性货币政策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定义,将扩大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和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的购买数量,调节短期利率、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调节,压低国债长期利率和稳定企业、金融机构的外汇资金筹措环境等政策划分成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将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数量划分成规则性货币政策。将安倍经济学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按操作目标的不同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借助产出与货币政策的动态方程对日本规则性货币政策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对称性加以研究,并利用VAR模型分析日本规则性货币政策和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果。分析了以规则性货币政策为主,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货币政策并未解决日本低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两大难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日本货币当局的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这是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首次调整,是一次有实践意义的探索。日本货币当局的多次“追加缓和”,已宣告失败。对于本次的调整,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框架、目标、特征和运行方式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分析日本货币当局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的内容及主要特征,日本货币当局实施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的背景,日本货币当局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前景。日本货币当局开始实施以长短期国债利率控制为操作目标的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解决日本货币当局长期实施的以增加基础货币量为操作目标的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弊病,未能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但是,“新政”注重发挥与“机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成长战略”的合力作用。说明日本货币当局在回归正常的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第五部分,通过对日本政府财政支出和税收的分析,可以清楚的发现,日本政府采取的是扩张财政支出和财政重建并行的中性的财政政策。利用时间序列的平滑转移模型分析日本机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可以清楚的发现,政府财政扩张和税收的增长均会抑制内需的增长。而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政府支出的增长与内需的增长呈现正向关系,而日本是由于政府支出扭曲了资源配置,促使政府支出的增长与内需呈现负向关系。“机动的财政政策”与“经济成长战略”的内容相互重叠,所谓“机动的财政政策”就是为日本的结构性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就是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素。本文结合第二章的内容,分析了政府财政支出的作用。将日本的税收体制改革总结为“安倍税收学”,重点分析了日本消费税的上涨、个人所得税征收额的降低和日本法人税的下降为核心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机动的财政政策”与日本货币当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关系,前期,机动的财政政策主要作为日本货币当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找到出口,后期,长短期国债利率发生变化,导致民间的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但是,使养老基金减少的风险变小。第六部分,对日本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借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对日本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日本货币当局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日本对外贸易额呈现“正U型曲线”的原因以及日本货币当局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负利率政策配合使用对日本国际直接投资(FDI)的影响等问题。本文建立VAR模型,分两个阶段,获得了在以增加基础货币数量为操作目标的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开始实施到停止实施的期间内,日本基础货币量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的物价水平、日本对中国出口额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脉冲响应结果和在以长短期国债利率调节为操作目标的质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的期间内,日本10年期国债基准收益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的物价水平、日本对中国出口额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脉冲响应结果。基于中日“贸易互补指数”以及中国通过对日本的直接投资(FDI)获得该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溢出额的分析,表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强有力的推动中国技术进步,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相比,对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作用显得较弱。
迈克·施耐德,安东尼·福罗格特,大卫·弗里曼,朱莉·哈斯曼,松田忠雄,拉玛纳,胡安·卡米洛·罗德里格斯,安德烈亚斯·鲁丁格,阿格尼丝·斯蒂安,宋梅,郭鹏超,常力月,郝旭光,朱亚旭,刘启源,历颖超,孙兴恒,张碧凝,王焱[7](2017)在《2017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回顾(中国例外)全球核电发电量在2016年上升了1.4%,原因是中国增长了23%,尽管核电在发电中的份额停滞在10.5%(-0.2%)。2016年共有10座新核电反应堆启动,其中一半在中国。2017年上半年有两座反应堆发电入网,一座位于中国,另一座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承建),后者是世界上第一台开建于福岛核事故之后并运行入网的机组。2016年全球新建动工核反应堆3座,其中两座位于中国,一座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承建),与2010年全球新建动工15座(中国10座)的情况相比下降明显。2017年上半年全球仅有一座新建反应堆在印度开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全球在建核反应堆数量连续4年下降,由2013年年末的68座下降到2017年年中的53座(中国20座)。关停与建设延期俄罗斯和美国2016年关停了部分核反应堆,瑞典和韩国也于2017年上半年将其最老的机组关停。韩国新当选总统关闭了一座核电站,并暂停了另外两座核电站的建设。这使其本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希望陷入危险。目前,有13个国家正在建造新的核反应堆,比WNISR2016报告中少了1个。随着项目管理高层卷入大规模腐败丑闻,巴西Angra-3反应堆的建设被放弃。有37座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滞后,其中19座在去年进一步延误。中国也不例外,20座在建反应堆中至少有11座出现了工程延期。有8个在建核电项目已开工建设10年以上,其中3个已有30年。《2016世界核电产业现状报告》指出有17座反应堆计划于2017年启动。截至2017年年中,只有2座启动,而有11座至少要延期至2018年。历史核巨头的破产/救助——核电企业的深度金融危机在发现核电建设项目发生巨额亏损之后,东芝集团为其美国子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申请破产,西屋公司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核电建设商。在过去六年里,阿海珐集团累计亏损了123亿美元。法国政府已经向其提供53亿美元的纾困,并继续采取"拆分"策略。阿海珐集团Creusot Forge业务部的大规模质量控制丑闻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核电产业的信心。主要核电公司的股价遭受侵蚀,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他们的信用等级。福岛核事故发生六年后,日本政府开始解除撤离令,以限制飞涨的赔偿费用。灾难总成本的官方估计已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一项新的独立评估将灾难成本估计为4440亿-6300亿美元(取决于水的除污水平)。只有5座反应堆已经重启。2016年全球风能发电量增长16%、太阳能发电增长30%、核电发电量增长1.4%。风能发电量增长132 TWh、太阳能发电量增长77 TWh,分别是核电35TWh发电量的3.8倍和2.2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新增发电量的62%。新的可再生能源击败了现有的核能。在智利、墨西哥、摩洛哥、阿联酋和美国,可再生能源拍卖创下了低于30美元/MWh的低价,而2015年美国核电站的平均摊分成本为35.5美元/MWh。
陈文玲,颜少君[8](2016)在《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152016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旧缓慢,仍处于低速增长的态势。深刻变动中的经济、政治与外交相互交织,世界仍将处于新旧思维碰撞、新旧机构并存、新旧规则交替、新旧动力转换、新旧力量对比的动荡期、转型期、变革期和调整期。世界经济突出表现为"三低"和"三失衡",主要经济体分化明显,大国之间货币、金融、贸易等宏观经济政策博弈成为
何正全[9](2016)在《美元霸权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美元对国际货币霸权地位的争夺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美元与英镑为了世界储备货币展开激烈之争。二战结束后,1944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元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1971年美国取消了金本位制度,放开了美元发行的限制,美元的唯一支柱就是国家信用,美元霸权的负面效应开始逐渐体现。1973-1982年发达国家经历长达10年的滞涨,而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形势恶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失去的1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现行以美元霸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开始酝酿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本文首先界定了美元霸权,并对货币霸权、美元霸权、金融霸权等概念进行辨析;其次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尤其是美元霸权的实施途径和循环机制;再其次分析并计算了美元霸权的收益,同时分析了美国为取得和维持美元霸权的代价,并以此判断美元霸权地位发生动摇;紧接着重点研究美元霸权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应对美元霸权的政策建议。在重点研究美元霸权的影响方面。一是研究了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利的影响是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利的影响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二是研究了美元霸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美元霸权导致中国陷入美元陷阱与高储蓄两难问题,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美国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构建VAR模型研究美元霸权逼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在美元霸权背景下中国很可能陷入“斯蒂格利茨三步骤”。研究表明:美国极力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为美国不断地攫取利益;美元霸权的消极影响在金融危机后表现明显,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利己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元不断发生周期性变化,美元作为世界唯一主导性货币,美元持续贬值或急剧升值对世界各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危害极大;美元霸权的地位在短期内不可能动摇,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国际货币体系还是表现为美元霸权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所得的重要启示,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元霸权的政策建议: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优化国际储备结构;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协调;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
中泰证券,腾讯财经,凤凰财经[10](2015)在《美联储加息的效应》文中指出美元自201 4年下半年开始迎来新的一轮牛市。触发因素是欧洲央行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欧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回升,背后原因则是欧洲经济增长低迷,欧美息差扩大。尽管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美国短期内开启加息进程,但美联储希望通过加息结束过于"中立"的货币政策,这在日欧仍在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将持续扩大美元和欧元及日元的息差,并成为美元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
二、日元可能继续下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元可能继续下跌(论文提纲范文)
(1)五款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测 ——以四类文本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
1.3 Machine Translation |
1.4 Literature Review |
1.4.1 Research Statu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
1.4.2 Research Statu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MT Outputs |
1.5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nnovations |
1.5.1 Research Questions |
1.5.2 Innovations |
Chapter 2 Manual Evaluation of MT Outputs |
2.1 Questionnaire Results |
2.1.1 Five Machine Translations |
2.1.2 Four Text Types |
2.2 Evaluating Criteria |
2.3 Evaluating Process |
2.4 Evaluating Results and Its Analysis |
2.4.1 The Performance and Analysis of Each MT |
2.4.2 Overall Quality and Analysis |
Chapter 3 Error Analysis of MT Outputs |
3.1 Error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
3.2 Detection of Errors |
3.3 Classification of Errors and Sample Analysis |
3.3.1 Lexical Errors |
3.3.2 Sentence Errors |
3.3.3 Other Errors |
3.3.4 Context Analysis |
3.4 Sources of Errors |
3.4.1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
3.4.2 Limitations of MT |
3.4.3 Limitations of Users |
Chapter 4 Conclusion |
4.1 Main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2)社交媒体语境下财经信息翻译策略 ——广州金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翻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OVERVIEW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Internship |
1.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Jinshi and Its Financial Trans-editing Platform |
1.1.2 Recruiting Process of Financial Trans-editors |
1.1.3 Responsibilities of A Financial Trans-editor |
1.2 Twitter Platform Analysis |
1.2.1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Twitter |
1.2.2 Brief Analysis of Twitter Community |
1.3 Textual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Tweets |
1.3.1 Supplement with Hashtags |
1.3.2 Lead-in with News Lead Style |
1.3.3 Brevity and Omission |
1.3.4 Functional Compensation of Prepositions and Adverbs,Punctuation andSigns |
1.3.5 Capitalization |
1.3.6 Slang,Rhetoric and Wording |
1.3.7 Affixation |
1.4 Outline of the Translation Internship Report |
2.RATIONALE |
2.1 Stylistic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in Financial Translation |
2.1.1 Stylistics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2 General Principles in Financial 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
2.2.1 Reader-orientation |
2.2.2 Fictive Motion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2.3 Context Consideration |
2.3.1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Context |
2.3.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3.DESIGNING AND PLANNING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3.1 The Desig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3.1.1 Translating Technical Analysis |
3.1.2 Set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
3.2 Tools Used in the Trans-editing |
3.2.1 Use of Search Engines |
3.2.2 Use of Parallel Text |
3.2.3 Database Established by the Author |
3.3 Quality Control in Translation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Co-learning with Partner |
3.3.3 Feedback from Supervisors |
4.FINANCIAL TWEET TRANS-EDITING STRATEGIES |
4.1 Financial Tweet Trans-editing Practice and Strategies |
4.1.1 Omission and Delet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
4.1.2 Information Addition |
4.1.3 Flexible Syntactic Adjustment |
4.1.4 Fictive Motion Localization |
4.1.5 Manipulation of Tone |
5.CONCLUSION |
5.1 Findings |
5.2 Enlightenment |
REFERENCES |
APPENDIX |
(3)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实证研究法 |
1.4. 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1.5.1. 主要的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演化概述与回顾 |
2.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2.1.2. 技术创新的分类 |
2.1.3.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演变 |
2.2.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 |
2.2.1. 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 |
2.2.2. 熊彼特后技术创新学派相关理论的演进 |
2.2.3. 制度创新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 |
2.3. 基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
2.3.1. 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的稳定经济增长理论 |
2.3.2. 作为外生因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2.3.3. 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因素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3章 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演进与政策框架 |
3.1. 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
3.1.1. 引进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 |
3.1.2. 改良技术发展阶段(20 世纪60 年代) |
3.1.3. 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阶段(20 世纪70-90 年代中期) |
3.1.4. 自主技术主导的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至今) |
3.2. 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分析 |
3.2.1. 技术创新模式 |
3.2.2. 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 |
3.2.3.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要素系统分析 |
3.3. 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基本框架 |
3.3.1.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研发 |
3.3.2. 以国家为主导促进大型技术革新和革命性技术创新 |
3.3.3. 以自主创新为导向建立以基础研究为核心的更为先进的工业创新体系 |
第4章 技术创新与日本经济的赶超发展 |
4.1.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竞争动态分析 |
4.1.1. 技术领先国和技术追赶国的动态竞争分析 |
4.1.2. 技术创新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 |
4.1.3. 技术创新引致宏观经济长波的四个阶段 |
4.1.4. 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
4.2.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济赶超路径 |
4.2.1. 技术引进与倾斜生产方式相结合确保经济恢复的技术需求 |
4.2.2.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确保战后日本经济高速的技术升级需要 |
4.2.3. 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相结合确保稳定增长的技术与产业升级需要 |
第5章 技术创新与日本经济的停滞发展 |
5.1. 日本“泡沫经济”到“失去的十年” |
5.1.1. 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改变 |
5.1.2. 泡沫经济的崩溃与“失去的十年” |
5.2. 日本经济的停滞与日本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
5.2.1. 日本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
5.2.2. 技术创新的劣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第6章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 |
6.1. 技术创新与日本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6.1.1. 日本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 |
6.1.2. 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散点图 |
6.1.3. 日本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6.2.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 |
6.2.1. 索罗余值法 |
6.2.2. 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
第7章 日本技术创新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对中国的启示 |
7.1.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验 |
7.1.1. 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的合理运用 |
7.1.2. 充分重视技术创新模式的合理选用 |
7.1.3. 充分重视体制创新 |
7.1.4.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
7.1.5. 企业是日本技术创新的主体 |
7.2. 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7.2.1. 中国科技发展及技术创新回顾 |
7.2.2. 中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
7.3. 日本技术创新对中国的启示 |
7.3.1.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
7.3.2. 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
7.3.3.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园区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 |
7.3.4. 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组织方式 |
7.3.5.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人才培养 |
7.3.6.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亚洲债券监测》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0.1 Introduction to Asia Bond Monitor |
0.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sia Bond Monitor |
0.2.1 Lexical Feature |
0.2.2 Syntactic Feature |
0.2.3 Textual Feature |
0.3 Structure |
Chapter One Process Description |
1.1 Pre-translation |
1.1.1 Source Text Reading |
1.1.2 Parallel Text Reading |
1.1.3 Translation Tools |
1.1.4 Translation Plan |
1.1.5 Term Table Establishment |
1.2 Translation |
1.2.1 Translation Methods |
1.2.2 Difficult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rehension |
1.3 Post-translation |
1.3.1 Terms Agreements |
1.3.2 Proofreading on Tmxmall |
1.3.3 Proofreading by Others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1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
2.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Skopos Rule |
3.1.1 Lexical Collocations |
3.1.2 Words with Meaning Exclusive to Bond |
3.1.3 Sentences with Figures of Speech |
3.2 Fidelity Rule |
3.2.1 Lexical Consistency |
3.2.2 Syntactical Consistency |
3.3 Coherence Rule |
3.3.1 Lexical Coherence |
3.3.2 Syntactical Coherence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5)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既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结构框架安排 |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点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与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 |
一、日本的新能源概念界定、范围及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 |
二、新能源的优势与课题、普及必要性 |
三、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
第二节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
一、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四、外部经济性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历程演变 |
第一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际背景 |
第二节 发展历程演变 |
一、石油危机后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阶段 |
二、促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初步阶段 |
三、推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加速深化阶段 |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现状 |
一、总体战略目标规划 |
二、发展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
第一节 新能源政策推进体制 |
一、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 |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
三、内阁府能源环境会议 |
四、民间新能源政策促进框架 |
第二节 新能源利用普及扩大促进政策 |
一、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 |
二、固定电价制(Feed-in Tariff,FIT) |
第三节 新能源设备投资支援政策 |
一、补贴制度 |
二、优惠税制措施 |
三、优惠融资制度——环境能源对策资金 |
第四节 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制约相关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
一、送电系统接入制约问题的出现背景 |
二、电网接入制约问题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 |
一、清洁能源汽车补贴制度 |
二、环保汽车减税制度 |
三、充电设施补贴 |
第六节 民间推进新能源普及扩大支援举措——绿色电力制度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日本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 |
一、绿色经济增长的内涵与体系构成 |
二、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
三、测度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动态交互关系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DL模型估计 |
三、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政策有效性评价——基于RPS制度、FIT制度的对比分析 |
一、RPS制度——自行开展新能源发电业务 |
二、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 |
三、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相当量(TGC) |
四、RPS制度与FIT制度并存运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现状 |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与进程 |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
三、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演变、优势与发展课题 |
第二节 中日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比及政策建议 |
一、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对比 |
二、政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6)安倍经济学与日本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与本文相关的货币政策文献梳理 |
1.2.2 关于安倍经济学及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评价 |
1.3 结构安排及分析方法 |
1.3.1 结构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2章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
2.1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背景 |
2.2 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
2.3 机动的财政政策 |
2.3.1 机动的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 |
2.3.2 机动的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收入——安倍税收学的主要内容 |
2.4 经济成长战略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基于规则性货币政策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视角 |
3.1 日本银行规则性货币政策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
3.1.1 规则性货币政策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定义 |
3.1.2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分类 |
3.2 规则性货币政策和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对称性研究——基于WALSH产出与货币政策的动态方程分析 |
3.2.1 模型设计 |
3.2.2 模型假设 |
3.2.3 变量选择 |
3.2.4 模型检验 |
3.3 不同时期内规则性货币政策为主、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研究 |
3.4 以规则性货币政策为主、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分析 |
3.4.1 2014 年和2018 年日本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
3.4.2 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长期低迷 |
3.4.3 以规则性货币政策为主、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货币政策效果有限的原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 |
4.1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的主要背景 |
4.1.1 货币数量的扩张已经达到极限 |
4.1.2 日元贬值的目标难以实现 |
4.1.3 “负利率政策”的导入导致银行经营困难 |
4.1.4 日本银行的“单兵作战”陷入困境 |
4.2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的内容及主要特征 |
4.2.1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的内容 |
4.2.2 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的主要特征 |
4.3 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新政”面临的挑战及其前景 |
4.3.1 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新政”面临的挑战 |
4.3.2 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
4.3.3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金融缓和“新政”面临的前景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及其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关系 |
5.1 日本的机动的财政政策的性质及有效性分析 |
5.1.1 日本的机动的财政政策的性质 |
5.1.2 机动的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
5.2 机动的财政政策的分类 |
5.3 机动的财政政策的评价 |
5.3.1 机动的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的评价 |
5.3.2 安倍税收学的评价 |
5.4 机动的财政政策与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 |
6.1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6.1.1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 |
6.1.2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
6.1.3 日本银行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6.2 日本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
6.2.1 日本银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
6.2.2 日本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国际直接投资(FDI)渠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
7.1 结论 |
7.2 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后记 |
(9)美元霸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相关文献回顾 |
(一) 国内文献回顾 |
(二) 国外文献回顾 |
(三) 文献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一) 论文的结构 |
(二) 主要内容 |
五、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 可能创新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货币霸权及其衡量体系 |
一、霸权及货币霸权 |
二、货币霸权的属性 |
三、货币霸权的产生原因 |
四、货币霸权的衡量体系 |
第二节 金融霸权、货币霸权和美元霸权 |
一、金融霸权 |
二、货币霸权 |
三、美元霸权 |
第三节 相关的主要理论 |
一、霸权稳定论 |
二、特里芬两难 |
三、国际货币竞争理论 |
第二章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运作机制 |
第一节 美元霸权的形成 |
一、美元霸权形成的过程 |
二、美元霸权形成的原因 |
三、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
第二节 美元霸权的实施途径 |
一、美元发行 |
二、美国操纵汇率 |
三、行使国际金融话语权 |
四、军事打击 |
第三节 美元循环模式 |
一、美元--国债循环 |
二、美元--全球资源循环 |
三、美元--非美货币循环 |
第三章 美元霸权的收益与代价 |
第一节 美元霸权的收益 |
一、狭义铸币税 |
二、广义铸币税 |
三、利用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获取利差 |
四、利用美元和美元资产贬值减轻外债 |
五、其他收益 |
第二节 美元霸权的代价 |
一、美元取得霸权地位的代价 |
二、维持美元霸权地位的代价 |
三、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应承担的责任 |
第三节 美元霸权地位的动摇 |
一、美国经济衰退对美元霸权地位的影响 |
二、欧元对美元霸权的现实挑战 |
三、人民币对美元霸权的潜在挑战 |
第四章 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影响 |
第一节 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影响 |
一、美元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 |
二、美元霸权与全球金融危机 |
第二节 美元霸权对发达国家影响 |
一、美元霸权对发达国家的有利影响 |
二、美元霸权对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 |
第三节 美元霸权对发展中国家影响 |
一、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 |
二、物价不稳及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
三、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
第五章 美元霸权对中国经济影响 |
第一节 美元陷阱与中国高储蓄两难 |
一、美元陷阱 |
二、中国高储蓄两难问题 |
三、中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和效率损失 |
第二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 |
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CPI走势 |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霸权特征 |
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中国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
第三节 美元霸权与人民币升值 |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走势 |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影响 |
三、人民币升值与资产价格 |
第四节 美元霸权与中国金融开放 |
一、金融开放步骤 |
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
三、中国资本项目开放 |
第五节 美元霸权与“斯蒂格利茨三步骤” |
一、利用市场化在中国进行投机 |
二、制造中国的通货膨胀 |
三、低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 |
第六章 中国应对美元霸权的策略 |
第一节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
一、大量进口以减少贸易顺差 |
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
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
第二节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
一、尽量使用人民币进行定价 |
二、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 |
三、加强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 |
第三节 优化国际储备结构 |
一、大力增加欧元的储备 |
二、积极增加黄金的储备 |
三、择机进行战略资源的储备 |
第四节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协调 |
一、建立或加入区域金融机构 |
二、加强人民币货币互换 |
三、开展人民币直接交易 |
第五节 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 |
一、增加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 |
二、参与黄金和大宗商品定价 |
三、积极展开金融外交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日元可能继续下跌(论文参考文献)
- [1]五款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测 ——以四类文本翻译为例[D]. 段田园. 河北大学, 2021(02)
- [2]社交媒体语境下财经信息翻译策略 ——广州金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翻译实习报告[D]. 王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3]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 王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4]《亚洲债券监测》翻译实践报告[D]. 符静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 李晓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安倍经济学与日本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D]. 王晗. 吉林大学, 2019(04)
- [7]2017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A]. 迈克·施耐德,安东尼·福罗格特,大卫·弗里曼,朱莉·哈斯曼,松田忠雄,拉玛纳,胡安·卡米洛·罗德里格斯,安德烈亚斯·鲁丁格,阿格尼丝·斯蒂安,宋梅,郭鹏超,常力月,郝旭光,朱亚旭,刘启源,历颖超,孙兴恒,张碧凝,王焱. 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报告(2017), 2017
- [8]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A]. 陈文玲,颜少君.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 2016
- [9]美元霸权问题研究[D]. 何正全. 南京大学, 2016(06)
- [10]美联储加息的效应[J]. 中泰证券,腾讯财经,凤凰财经. 资本市场,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