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临床观察

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临床观察

一、血脂康对高血脂和异常血液流变学作用的临床观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1](2020)在《复方生脉散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复方生脉散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求一定的临床研究数据。方法:收集符合冠心病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病例6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要求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差异。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复方生脉散,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医证候、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87.50%、84.37%、84.37%、87.50%;对照组分别为60.00%、56.67%、60.00%、66.6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单项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P<0.05或<0.01),且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在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或<0.01),且各指标(除HDL-C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复方生脉散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医证候、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廖宗力[2](2019)在《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脂与肝脏脂质影响、肝组织结构变化及血清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2.观察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调脂机制及不同促透剂运用于药饼后施灸的增效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纯种兔40只,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组(A),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动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高脂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无促透剂组(C)(高脂模型+水作溶剂药饼施灸)、氮酮组(D)(高脂模型+氮酮溶液药饼施灸)和冰片组(E)(高脂模型+冰片溶液药饼施灸)。干预4周后,麻醉采血、处死后取肝组织。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及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直接一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透射比浊法测定肝组织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肝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eptin、HSL、CYP7A1、HMG-CoA还原酶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界限清楚,排列有序,核圆且核仁明显,无脂质变性;模型组肝细胞肿大变圆,胞质疏松淡染,排列紊乱,伴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肝血窦受压变窄,肝脏内含大量脂滴;无促透剂组肝细胞稍肿大,胞质疏松淡染,排列较紊乱,无肝细胞变性,肝血窦基本正常,肝脏内脂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氮酮组和冰片组肝细胞大小形态基本正常,胞质染色正常,排列较有序,无肝细胞变性,肝血窦正常,两组肝脏内脂滴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较无促剂组减少;冰片组肝脏脂滴含量较氮酮组稍减少。2.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血清及肝脏TC、TG、LDL-C显着升高、HDL-C显着降低、肝组织Apo-b显着升高、肝组织ApoA-1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血清及肝组织TC、TG、LDL-C、肝组织Apo-b显着降低、肝组织HDL-C和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氮酮组血清及肝脏TC、TG显着降低、肝组织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冰片组血清及肝组织TC、TG、LDL-C、肝组织Apo-b显着降低、HDL-C和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氮酮组比,冰片组血清TC、TG、LDL-C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冰片组肝组织TG、LDL-C、Apo-b显着降低(P<0.05或P<0.01)。3.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兔血清HSL、HMG-CoA还原酶显着升高、CYP7A1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血清HSL及CYP7A1显着升高、HMG-CoA还原酶显着降低(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较,氮酮组和冰片组HSL及CYP7A1显着升高、HMG-CoA还原酶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氮酮组比较,冰片组HSL及CYP7A1的升高幅度更显着(P<0.05或P<0.01),但2组对HMG-CoA还原酶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4.兔血清Leptin ELISA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tin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Leptin显着升高(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较,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氮酮组和冰片组比较Leptin无显着差异。兔肝脏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tin、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无促透剂组相比,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氮酮组比,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的趋势和定量PCR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显示P-JAK2和P-STAT3变化趋势与JAK2和STAT3的基本一致。结论:1.隔药饼灸对HLP兔血脂、肝脂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对肝组织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中施灸疗效更优。2.隔药饼灸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酶HSL、CYP7A1、HMG-CoA还原酶表达发挥调脂作用,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调节脂代谢的增效机制可能通过影响以上三个脂代谢酶实现。3.隔药饼灸能激活Leptin介导JAK2/STAT3调脂通路,上调其相关因子表达,且氮酮和冰片运用于药饼后施灸对该通路的激活更显着,这可能是隔药饼灸调脂作用机制及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后施灸调脂增效机制之一。

张昭华[3](2019)在《辽藁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辽藁本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C反应蛋白、血流变等指标的调节能力,观察辽藁本对兔颈总动脉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组。空白组除外,模型组采用免疫损伤法、球囊手术法、高脂饲料饲养法完成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随后将造模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辽藁本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1.88g生药/kg)、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0.94g生药/kg)、中药阳性对照血脂康组,加上空白组白兔,共5组,每组10只。造模手术结束并肌注3天青霉素后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4周;其余各组分别给与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治疗,辽藁本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给与白兔1.88g生药/kg,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给与白兔0.94g生药/kg,中阳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血脂康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雄性白兔麻醉进行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液检测甘油三酯(TG)测定、总胆固醇(TC)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高密度脂蛋白-2(HDL-2)、前β1高密度脂蛋白(preβ1-HDL)、C反应蛋白;收集全血与血浆做血液流变学检测;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血管内皮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模型组白兔与空白组相比,TG、TC、LDL均有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HE染色后模型组白兔病理学形态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模型。但preβ1-HDL未见明显变化,说明该造模方式对preβ1-HDL影响不显着。2.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0.94g生药/kg)与模型组比较,能够显着降低LDL水平(P<0.05),对TC、TG水平具有降低趋势(P>0.05),但无显着性差异;辽藁本临床4倍等效剂量组(1.88g生药/kg)与模型组比较,能够显着降低TC、LDL水平(P<0.05),对TG水平具有降低趋势(P>0.05),但无显着性差异;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辽藁本临床4倍等效剂量组、血脂康组与空白组相比,HDL、HDL2显着升高,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辽藁本临床4倍等效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HDL2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性(P>0.05),HDL含量无明显变化。3.造模后模型组白兔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C反应蛋白均显着性增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辽藁本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C反应蛋白含量显着性降低(P<0.05)。4.造模之后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全血的高切、中切、低切以及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着升高(P<0.05);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辽藁本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全血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着降低,(P<0.05)。5.空白组颈总动脉动脉管壁厚度均匀,内膜光滑,结构完整,内皮细胞无损伤,未见明显病变;模型组动脉管壁厚度不一,凹凸不平,可见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内皮细胞损伤、脱落,内膜增生,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和少量细胞碎片;血脂康组可见大量纤维斑块增生,内皮细胞脱落;辽藁本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可见大量纤维斑块不规则增生,泡沫细胞出现变性;辽藁本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可见少量纤维斑块增生,内膜下泡沫样细胞堆积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辽藁本具有明确调节白兔血脂的作用;辽藁本对AS白兔具有明确降低C反应蛋白作用;辽藁本对AS白兔具有明确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辽藁本对AS白兔具有改善病理形态学变化作用。

王灵平[4](2015)在《绞股蓝发酵液改善大鼠胃实寒证及降血脂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绞股蓝具有补气、降三高的作用,被誉为南方的人参,然而由于性寒,多服会引起食欲减退、吐酸水等胃寒症状,本试验采用乳酸菌对绞股蓝进行发酵,取其发酵液饲养大鼠,以此来验证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能否避免这一弊病。通过对照试验,检测及观察发酵的绞股蓝对胃实寒证大鼠行为表征的影响;对胃实寒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胃实寒证大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对胃实寒证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期望其能起到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期望其具有预防胃寒的独特功效,从而为临床上正确应用绞股蓝和绞股蓝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充分挖掘绞股蓝的药效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试验方法采用设置空白组、高脂对照组、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原味酸奶(灭活)、原味酸奶(未灭活)、蛋黄液体、蛋黄酸奶。通过以上给药组分别灌胃,观察胃实寒证大鼠行为表征的变化(进食量、体重、毛色、大便、精神状态);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检测大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以及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观察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胃寒的改善作用,总结归纳出温中散寒药物的功效。试验结果显示1、对大鼠行为表征的影响①对大鼠进食量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组较高脂饲料组均明显增加。②对大鼠体重的影响:高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体重值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③对大鼠毛色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的毛色积分值均显着性降低(P<0.01)。④对大鼠大便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的大便量均减少,较干爽,成形。⑤对大鼠精神状态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有所恢复,行动较灵活。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4个组的高、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全血粘度值和血浆粘度值和全血还原粘度值均有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3、对大鼠血液生化的影响 给药结束后,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均能降低大鼠的CHO,TG,TC,LDL(P<0.05或P<0.01);能显着提高大鼠的HDL,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肝脏指数(P<0.05或P<0.01),同时各组大鼠的肝病理切片以及血清中下降的ALT、AST含量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由此得出结论:1、试验期间采用的三高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所使用的高脂饲料,能够显着升高大鼠体重以及血清中的CHO、TC、TG含量等,并可引起严重的脂肪病变,肝脏变性,表明该造模方法确切实可行,且符合本试验研究需求。2、绞股发酵液蓝能显着降低LDL,提高HDL,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AS。3、绞股蓝发酵液能够显着降低AST,ALT,能够有效的保护肝脏。

张海利,李文明,步振英,朱海生[5](2014)在《松龄血脉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无明显改善;观察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能显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李非[6](2012)在《脂脉康分散片质量控制及药效、毒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论文旨在建立脂脉康分散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标准,通过药效学、毒理学实验考查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降脂新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1.脂脉康分散片的质量控制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脂脉康分散片中有效部位(以虎杖苷、白藜芦醇计)的含量,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有效部位含量不得少于19.0mg/片,其中虎杖苷不得少于18.4mg/片;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脂脉康分散片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及大黄素,结果脂脉康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2.脂脉康分散片主要药效学研究:通过建立两种不同的高脂血模型(实验性大鼠高脂模型和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脂脉康分散片的降脂作用进行了评价。在实验性大鼠高脂模型中,考察了不同剂量脂脉康分散片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对其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在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主要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中剂量、高剂量脂脉康分散片具有明显的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能够较好的改善血液的浓粘状态、抑制血小板的聚集。3.脂脉康分散片的安全性评价:一般药理学研究中,通过考察小鼠及正常麻醉犬的一般药理学指标发现,脂脉康分散片对动物正常生理活动无明显影响;毒理学研究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大鼠的长期毒性以及犬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发现所有毒理学检测指标均未发现异常,并从中了解了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了无毒反应剂量范围,为拟定临床剂量安全性提供参考。各项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脂脉康分散片在推荐人用剂量范围内用药是安全的。结论:脂脉康分散片质量可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脂脉康分散片中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含量;薄层色谱法鉴别虎杖苷、白藜芦醇及大黄素,其操作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脂脉康分散片质量控制的测定方法。通过对脂脉康分散片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毒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目前临床常用药血脂康胶囊比较,脂脉康分散片能较好地改善血液的浓粘状态,疗效更优,且本品安全,可以成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中药有效部位降脂药物。

连捷[7](2012)在《中药益糖康对不同病程STZ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本实验研究益糖康对不同病程STZ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中药益糖康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1.将体重220-250克的Wista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60只、模型组200只,将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对照组注射等剂量枸橼酸钠缓冲液,72h后测量血糖、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1型糖尿病大鼠成模率。2.将模型组按血糖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益糖康组,其中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4ml每日一次灌胃,安慰剂组给予4ml安慰剂每日一次灌胃,益糖康组给予益糖康4ml每日一次灌胃。实验周期为12个月,在实验的第3、6、9、12月分别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1.对STZ大鼠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结果:模型组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减少、日摄水量增多、尿量增多、体重下降、腹泻等表现,并先后有8只大鼠死亡,死亡率为4.0%。存活的192只大鼠中,血糖值最高为33.8mmol/L,最低为6.9mmol/L。有23只大鼠空腹血糖值小于16.7mmol/L,为造模未成功者,予以剔除。其余171只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均持续大于16.7mmol/L,为造模成功。2.对不同病程STZ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2.1基线结果:益糖康组0月、安慰剂组0月、正常组0月、正常组3月、正常组6月、正常组9月、正常组12月,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符合正态,且组间无显着差异。2.2有效性结果: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两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红细胞聚集指数,两组整体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从3月开始,两组全血粘度(高切)较治疗前开始有显着性差异,6月后安慰剂组全血粘度(高切)显着比益糖康组高。从3月开始,两组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前开始有显着性差异,3月后安慰剂组全血粘度(低切)显着比益糖康组高。从3月开始,两组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开始有显着性差异,12月后安慰剂组血浆粘度显着比益糖康组高。从3月开始,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开始有显着性差异,6月后安慰剂组全血粘度(高切)显着比益糖康组高。从3月开始,两组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开始有显着性差异,3月后安慰剂组红细胞压积显着比益糖康组高。从3月开始,两组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开始有显着性差异,3月后安慰剂组纤维蛋白原显着比益糖康组高。结论:1中药益糖康对不同病程的STZ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6项)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益糖康可改善3个月病程的STZ大鼠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生成;改善6个月病程的全血粘度(高切)及12个月病程的血浆粘度及增加红细胞变形性。2早期进行中药干预,可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速度,体现中医“治未病”特点。3广义估计方程(GEE)既能从整体上观察中药干预后各指标变化,又能从具体时间点上看到各指标的变化。

马冲[8](2009)在《清化血浊汤治疗高脂血症MCAO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清化血浊法治疗高脂血症脑梗死的理论依据,初步研究清化血浊法治疗高脂血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血浊理论为依据组方清化血浊汤应用于实验研究。以线拴法高脂血症MCAO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高脂血症MCAO大鼠脑缺血后在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清化血浊汤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MCAO大鼠的血脂异常,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通过调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D-二聚体的产生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异常,通过抑制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减轻炎性因子对脑的损伤。结论:血浊是高脂血症脑梗死致病因素。清化血浊汤可通过改善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炎性因子。实现神经保护作用,发挥清化血浊法对高脂血症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薛洁[9](2009)在《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寻找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生物化学物质基础,研发出末端指标明确的调脂现代中药—阿魏胶囊,同时研究其调脂作用机制。方法:对新疆地区171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临床辨证分型的方法,寻找高脂血症辨证分型类别,使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并根据中医理论和专家经验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高脂血症证候辨证分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按中药新药申报标准,完成阿魏胶囊的临床前文献研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药理研究、毒理学研究;通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阿魏胶囊的调脂作用机制。结果:1)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主要分为脾肾两虚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肺卫燥证、痰湿蕴肺证、湿热壅滞证、肝肾阴虚血瘀证等;其中气血两虚证最为常见(60例35.09%),其次是肺卫燥证(51例29.82%)和脾肾两虚精不足证(23例13.45%)。6个证型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以脾肾两虚精不足为最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血瘀型。6个证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血两虚型与年龄(r=0.27,P<0.01)为正相关,与HDL-C(r=-0.21,P<0.01)及体重(r=-0.16,P<0.01)为负相关;肺卫燥证型与HDL-C(r=-0.21,P<0.01)为负相关。脾肾两虚精不足型与年龄(r=0.57,P<0.01)为正相关,体重(r=-0.34,P<0.05)为负相关;湿热壅滞型与年龄成正相关(r=0.22,P<0.01)。有116例(67.84%)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至少1项血瘀症状,有130例(76.02%)出现至少1项痰湿症状。伴随疾病以高血压为最多90例(52.63%),其次是冠心病42例(24.56%)。相关危险因素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者107例占62.57%,其次是喜食油荤83例(48.54%)。2)新疆地区高脂血症患者共同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改变以TG升高为最主,单纯TG升高为97例(56.73%),TG和TC均升高的混和性高脂血症48例(28.07%)。TG均值为3.23mmol/L,在诊断标准的升高范围内(诊断标准:TG≥2.26mmol/L为升高)。仅有TG的均值在异常范围中,而其他三项血脂生化指标均值在边缘升高或正常范围。3)按新药标准,完成了阿魏胶囊临床前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及资料整理。完成的工作主要有:①阿魏胶囊的处方论证;②确定阿魏胶囊的功能主治为健脾除湿,化瘀泄浊;③制备工艺研究:通过粉碎、水提醇沉、醇提工艺及制剂成型性研究,确定了阿魏胶囊的制备工艺。经过中试验证,证明制备工艺科学、可行。制定了阿魏胶囊的质量标准,确定拳参、厚朴、白茅根的TLC鉴别方法和没食子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阿魏胶囊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微生物限度检查该样品控制菌经验证,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④在两个不同实验室药效学研究结果均显示阿魏胶囊治疗或预防给药,动物血清中TC、TG、LDL-C及HDL-C/TC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动物的TC、TG、LDL-C含量低,但HDL-C/TC比值高。服用阿魏胶囊预防给药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动物服用阿魏胶囊,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动物的高、中、低切及红细胞压积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动物服用阿魏胶囊,腹腔注射Adr后,动物耳廓微循环的A、V血管收缩率及毛细血管网交叉点减少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动物的LPL、HL及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HL和LPL的酶活性增加,HMG-CoA酶活性降低;服用阿魏胶囊动物的Apo-A4基因转录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Apo-A4基因的转录水平高。结论:1)新疆地区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气血两虚为常见类型,脾肾两虚精不足病情最重,且多伴有血瘀和痰湿症状;由此可以推断痰瘀互结在高脂血症中可能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2)中国血脂异常患者以高TG血症及混和性高脂血症为主,而国外以高TC血症为主。新疆地区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以TG升高为主。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相符。3)伴随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和冠心病。静息生活方式及高脂饮食可能是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的主要诱因;4)多中心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阿魏胶囊治疗或预防给药,都显示出明显的调脂作用。降血脂方面以降低TG效果最为明显,且具有升高HDL-C/TC的作用。同时阿魏胶囊还能改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血液流变学,但对无血瘀证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5)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主要机制有提升机体内的HL和LPL的酶活性,加速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游离胆固醇的降解,抑制HMG-CoA酶活性;阿魏胶囊明显的提高或稳定Apo-A4基因的转录水平。6)按中药新药标准完成中药六类新药阿魏胶囊的资料,已获得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院内制剂临床批件。

王铭[10](2008)在《血脂康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作为一种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亢进“模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浆血脂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心血管系统病症。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高脂血症将极大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由此增加与之关系密切的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周围血管硬化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所以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各国都非常重视,各种药物的开发和临床研究方兴未艾。血脂康胶囊是近十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且被证明具有肯定疗效的纯中药降脂制剂,但临床实践中发现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存在差异性。因此,从中西医两种角度地对血脂康临床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充分探明其疗效的差异性,以求更加科学地指导其临床应用将至关重要,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临床研究对300名服用血脂康的患者进行调脂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明血脂康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1.文献研究本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对于高脂血症、调脂治疗和血脂康的中西医文献,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和六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分型研究概况、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血脂康的药理和基础研究概况、血脂康的临床研究进展。纵观这些相关文献,主要有以下一些重要的认识。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术语,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一词,尽管目前从事这一方向研究的学者专家非常之多,但是整个中医学界尚未对高脂血症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辩证分型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辨病的角度,医家较多地将其归入“眩晕”、“胸痹”、“中风”、“血瘀”、“痰湿”等病证的范畴中;从辨证的角度,又较多归入痰浊和瘀血证;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更多归于肝、脾、肾三脏。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自拟方、经典方和中成药。自拟方中常见的中药是:泽泻、山楂、何首乌和丹参;经典方较为常见的是: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黄连温胆汤和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常用的是:血脂康、脂必妥等等。从西医的角度看,高脂血症的发生关键在于脂质代谢的紊乱,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调脂药物主要有六类,分别是胆酸螯合树脂类、烟酸类、氯贝丁脂类、他汀类、贝特类和新作用机制药物。血脂康主要就含有他汀类的成分-洛伐他汀。相关研究证实其除了良好的调脂作用外,还有全面的调脂外作用,包括: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对脂质在肝脏沉积的抑制作用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并且通过文献研究确定了本研究的药物试验剂量和疗程。2.临床研究2.1病例选择门诊及住院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满足以下标准者入选:①沉淀法测定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120mg/dl);②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5.20(200mg/dl);③沉淀法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0.91(35mg/dl)。入选病例共300例,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对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分为五组,每组各60例。痰浊阻遏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11岁;脾肾阳虚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2±9岁;肝肾阴虚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10岁;阴虚阳亢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11岁;气滞血瘀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3±9岁。5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血脂水平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2.2方法入选病例口服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每次0.6 g,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脂药物。2.3观察指标在正常饮食情况下,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清晨静脉血检验。①血脂指标:测定治疗前、后的LDL-C、TC和HDL-C含量,计算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比值;②中医辩证指标:根据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③用药安全性指标:测定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2.4统计学处理各检测指标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所有统计过程均用SPSS13.0软件处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及q检验。P<0.05为显着性差异。2.5结果(1)治疗前、后五组LDL-C水平的比较:与治疗前比痰浊阻遏组和气滞血瘀组治疗后指标下降最为显着(P均<0.01),此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明显优于其它三组(P均<0.05);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和阴虚阳亢组治疗前后指标间亦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均<0.05),但此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后五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比值的比较:与治疗前比痰浊阻遏组该比值下降最为明显(P<0.01),并且明显优于其余四组(P均<0.05);气滞血瘀组、阴虚阳亢组、肝肾阴虚组该比值的下降均具有显着性(P均<0.05),但此三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治疗前后该比值无差异(P>0.05)。(3)治疗前、后五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与治疗前比痰浊阻遏组证候积分下降最为显着(P<0.01),并且明显优于其余四组(P均<0.05);阴虚阳亢组和气滞血瘀组证候积分也均显着下降(P均<0.05),这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其余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两组的证候积分下降均不明显(P均>0.05)。(4)安全性指标:所有入选病例,在8周的治疗中和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和CK等生化指标异常的情况。3.讨论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作为一种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它极大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由此增加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周围血管闭塞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在血脂指标中,目前研究认为LDL含量和TC/HDL比值是考察高脂血症重大危害性最科学合理的两个项目。因此,将它们作为衡量降脂疗效的考察指标就使本课题更加合理。血脂康是经高产Monacolins的红曲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发酵而得到的特制红曲提取物,其富含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甾醇和少量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通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已经明确,具有h1等位基因的高脂血症患者对血脂康的反应较差,而具有h2等位基因的患者对其的反应较好,这就从理论上证明了血脂康具有疗效差异性。同时,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它就必然存在中药的性味归经特性,由此,从高脂血症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角度对其作用差异性进行研究也就更具有其合理性。目前中医界对高脂血症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肝脾肾不足是其发生最本质的病理基础,而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则是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病理环节。而血脂康的主要成分是中药红曲,它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之功效,和该药物中的其他辅助成分相配合,就能做到攻中有补、标本兼顾,从而达到加强健脾消食而使痰瘀不生的目的。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血脂康对痰浊阻遏组的各项治疗效果均是非常显着的,其次对于气滞血瘀组的综合疗效也是显着的;而相对于脾肾阳虚组疗效是最差的。存在这种证型疗效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从中医理论上未能达到证法方药的高度统一的结果。联系上述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属于中医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的患者是否更多具有h2等位基因,而属于脾肾阳虚证的患者则更多具有h1等位基因。4.结论血脂康是一种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疗效稳定,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纯天然中药。运用血脂康进行降脂治疗高脂血症患者,能够显着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但存在证型疗效差异,其中痰浊阻遏组综合疗效最好,而脾肾阳虚组疗效则最不明显。在其临床运用中将它的作用差异性加以考虑,就能够真正做到用药科学合理,临床疗效亦会更加理想。

二、血脂康对高血脂和异常血液流变学作用的临床观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脂康对高血脂和异常血液流变学作用的临床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生脉散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2.病例收集
        2.1 病例来源
    二、研究方法
        1.试验用药
        2.治疗方案
        2.1 一般治疗
        2.2 药物治疗
        2.3 治疗时间
        3.观测指标
        3.1 安全性观测指标
        3.2 疗效性观测指标
        4.观测方法
        5.疗效判定
        5.1 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5.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5.3 硝酸甘油停减率判定标准
        5.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判定标准
        5.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6 理化指标判定标准
        6.疗效分析
        7.观测资料的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2.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2.1 两组病例心绞痛疗效情况比较
        2.2 两组病例心电图疗效情况比较
        2.3 两组病例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
        2.4 两组病例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情况比较
        2.5 两组病例中医证候情况比较
        3.两组病例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3.1 两组病例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3.2 两组病例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
        4.安全性指标情况比较
        4.1 体温(T)、心率(P)、呼吸(R)、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生命征情况比较
        4.2 血常规、肝功、肾功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4.3 尿及大便常规变化情况比较
        5.不良反应及事件
    四、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认识
        1.1 发病机理
        1.2 治疗
        2.中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3.复方生脉散治疗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理论依据
        3.1 名老中医罗铨主任对冠心病及PCI术后胸痹心痛的认识
        3.2 复方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方义分析
        3.3 复方生脉散单味中药药理研究
        4.临床疗效分析
        4.1 心绞痛疗效分析
        4.2 心电图疗效分析
        4.3 硝酸甘油停减率分析
        4.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疗效分析
        4.5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6 血脂疗效分析
        4.7 血液流变学疗效分析
    五、结语
        1.本课题研究结论
        2.本课题思考
        3.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的综合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物一般情况
        2.2 模型评价指标
        2.3 干预后各组兔血脂比较
        2.4 干预后各组兔肝脏脂质比较
        2.5 干预后各组兔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比较
    3 讨论
        3.1 动物选择与模型制备
        3.2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疗效评价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HSL的比较
        2.2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HMG-CoA还原酶的比较
        2.3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CYP7A1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脂代谢相关酶的疗效评价
        3.2 脂代谢调节与相关酶
    4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Leptin/ 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Leptin的比较
        2.2 PCR检测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2.3 干预后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WB检测
        2.4 干预后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免疫组化检测
    3 讨论
        3.1 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调脂机制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
    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1 病名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2.1 HLP诊断标准
        2.2 HLP病因及致病机制
        2.3 HLP西医治疗
    3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背景
        3.1 经皮给药系统的概述
        3.2 药物经皮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3.3 经皮给药的优势与局限
    4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
        4.1 促透剂的概述
        4.2 氮酮选择的依据
        4.3 冰片选择的依据
    5 隔药饼灸的作用
        5.1 艾灸的作用
        5.2 穴位的作用
        5.3 药饼中药物的作用
    6 隔药饼灸调脂机制及不同促透剂作用下的增效机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Leptin/JAK2/STAT3信号通路与脂代谢研究进展与思考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情况

(3)辽藁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绞股蓝发酵液改善大鼠胃实寒证及降血脂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绞股蓝的种质资源
        1.1 植物学分类
        1.2 生物学特征
        1.3 品种种类
    2 绞股蓝组成成分
        2.1 皂甙成分
        2.2 多糖成分
        2.3 黄酮类物质
        2.4 氨基酸
        2.5 微量元素
        2.6 其他成分
    3 化学研究
    4 药理和临床研究
        4.1 绞股蓝的药理学研究
        4.1.1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4.1.2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4.1.3 降血糖作用
        4.1.4 护肝作用
        4.1.5 免疫调节作用
        4.1.6 抗肿瘤
        4.1.7 抗心脏缺血
        4.1.8 镇静、催眠和镇痛
        4.1.9 抗应激
        4.1.10 抗溃疡
        4.2 绞股蓝的临床研究
        4.2.1 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4.2.2 降血糖作用
        4.2.3 调血压作用
        4.2.4 治疗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
        4.2.5 防止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4.2.6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中内皮素、血脂以及肾功能的影响
        4.2.7 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
    5 市场开发应用前景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和药品
        1.4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1.5 指标测定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大鼠生存率情况
        2.2 试验大鼠体重的变化
        2.3 试验各组大鼠血脂的变化
    3 讨论
        3.1 传统的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建模方法
        3.2 采用的高脂饲料配方可促进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形成
        3.3 肝脏病变验证可证实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建模成功
    附录一
第三章 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对大鼠胃实寒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
        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1.3 试验动物
        1.4 试验环境
        1.5 试验方法
        1.5.1 胃实寒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1.5.2 检测指标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鼠生存状况
        2.2 试验大鼠体重的变化
        2.3 对胃实寒证大鼠毛色的影响
        2.4 对胃实寒证大鼠大便特征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2.5 对胃实寒证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2.6 对胃实寒证大鼠全血还原粘度的影响
        2.7 对胃实寒证大鼠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
        2.8 对胃实寒证大鼠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值的影响
    3 讨论
        3.1 胃实寒证形成原因与动物模型的建模机理研究
        3.2 绞股蓝发酵液对胃实寒证动物模型的药效
        3.3 对行为表征的影响
        3.4 血液流变学实验
第四章 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对大鼠降血脂和免疫方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1.3 试验动物
        1.4 试验动物分组
        1.5 试验环境
        1.6 试验内容与方法
        1.6.1 血清生化
        1.6.2 肠道SIgA
        1.6.3 肝肠组织切片的制作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脏器重量情况
        2.2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2.3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CHO、TG、GIU的影响
        2.4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LDL-C、HDL-C的影响
        2.5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SIgA、IgG、IgM的影响
        2.6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MDA、SOD的影响
    3 讨论
        3.1 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的降脂药物功用及其利弊分析
        3.2 绞股蓝皂苷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TC和LDL-C含量
        3.3 绞股蓝浸取液和乳酸菌发酵液均可升高SOD并降低MDA含量
        3.4 绞股蓝浸取液和乳酸菌发酵液可使肠道SIgA水平性增加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可以避免绞股蓝性寒而伤胃
    2、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的CHO、GIU和LDL-C含量
    3、不足之处
    4、展望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5)松龄血脉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情况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6)脂脉康分散片质量控制及药效、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概述
第一章 脂脉康分散片质量控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脂脉康分散片中虎杖苷和白黎芦醇的含量测定研究
        2.1 实验方法
        2.2 虎杖苷、白黎芦醇线性考察
        2.3 精密度试验
        2.4 稳定性试验
        2.5 重复性试验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7 样品测定
        2.8 实验结果与讨论
    3 脂脉康分散片薄层色谱研究
第二章 脂脉康分散片主要药效学研究
    1 脂脉康分散片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及分析
    2 脂脉康分散片对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3 脂脉康分散片对家兔模型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脂脉康分散片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脂脉康分散片的安全性评价
    1 脂脉康分散片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及阈下剂量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 脂脉康分散片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协调运动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 脂脉康分散片对麻醉犬呼吸、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脂脉康分散片动物急性毒理实验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脂脉康分散片大鼠长期毒理实验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检测指标
        5.4 统计学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6 脂脉康分散片犬长期毒理实验
        6.1 实验材料
        6.2 方法
        6.3 检测指标
        6.4 统计学分析
        6.5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1 主要研究结果
    2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7)中药益糖康对不同病程STZ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血液流变学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脾虚与糖尿病关系的理论探讨
实验一 STZ 大鼠模型的制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实验二 益糖康对 STZ 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清化血浊汤治疗高脂血症MCAO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从血浊认识高脂血症脑梗死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 血浊理论是认识高脂血症脑梗死的关键
        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和脑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高脂血症脑梗死关系的认识及思考
        2 从血浊理论认识高脂血症脑梗死
        2.1 血的功能理论概述
        2.2 血浊理论概述
        2.3 血浊与高脂血症脑梗死
    第二节 从血浊理论认识高脂血症脑梗死的现代医学基础
        1 血脂异常与脑梗死
        1.1 对大血管的影响
        1.2 对小血管的影响
        1.3 对复发性脑梗死的影响
        2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高脂血症脑梗死
        2.1 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2.2 与脑梗死的关系
        3 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高脂血症脑梗死
        3.1 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3.2 与脑梗死的关系
        4 炎性因子与高脂血症脑梗死
        4.1 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2 与脑梗死的关系
    第三节 从血浊理论认识高脂血症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1 血浊证的辨证促进了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发展
        2 血浊理论与疾病
        2.1 血浊证的辨证
        2.2 血浊是脑病的病理枢纽
        2.3 清化血浊法的作用机制
        3 血浊理论指导下的高脂血症脑梗死治疗
        3.1 清化血浊法是高脂血症脑梗死的基本治法
        3.2 清化血浊汤的方药组成、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第四节 从血浊理论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
        1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意义
        1.1 未病先防
        1.2 既病防变
        2 血浊理论与治未病
第二部分 清化血浊汤治疗高脂血症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化血浊汤对高脂血症MCAO 大鼠血脂异常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试剂和药品
        1.3 器材
        1.4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5 制备MCAO 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6 标本收集及血清TC、TG、HDL、LDL 测定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实验造模方法及其评价
        3.2 清化血浊汤调节血脂水平的评价
    实验二 清化血浊汤对高脂血症MCAO 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试剂和药品
        1.3 器材
        1.4 制备MCAO 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5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6 标本收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清化血浊汤对高脂血症MCAO 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试剂和药品
        1.3 器材
        1.4 制备MCAO 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5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6 标本收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
        1.7 标本检测方法
        1.8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 清化血浊汤对高脂血症MCAO 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试剂和药品
        1.3 器材
        1.4 制备MCAO 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5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6 标本收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
        1.7 标本检测方法
        1.8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9)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脂血症证型分布特点及生物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临床研究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阿魏胶囊的研制
    1. 内容与方法
        1.1 制剂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配制工艺研究
        1.3 药品标准研究
        1.4 阿魏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1.5 药效学研究
        1.6 急性毒性研究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血脂康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高脂血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1.2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2.1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分型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3. 血脂康的临床研究进展
        3.1 血脂康的药理和基础研究概况
        3.1.1 药理和临床应用
        3.1.2 基础研究
        3.2 血脂康的治疗研究进展
        3.2.1 调整血脂的疗效观察
        3.2.2 不同剂量和疗程的疗效对比
        3.2.3 与其它调脂药物的疗效比较
        3.2.4 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
        3.2.5 对糖尿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3.2.6 对其他疾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
        2.1.1 治疗药物
        2.1.2 给药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血脂指标
        2.2.2 中医辨证指标
        2.2.3 用药安全性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中医辨证分型基线比较
        3.1.1 各证型间人数构成比
        3.1.2 各证型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月)构成比较
        3.2 治疗前后五组LDL-C水平的比较
        3.3 治疗前后五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比值比较
        3.4 治疗前后五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附:治疗前后五组TC和HDL-C水平
        3.6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血脂康降脂治疗的研究
    2.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2.1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影响脂浊成化的关
        2.2 痰凝血中、气血淤滞是高脂血症的病理特点
    3.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原则
    4. 血脂康的中药理论分析
    5. 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血脂康对高血脂和异常血液流变学作用的临床观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生脉散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临床观察[D]. 李晶.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D]. 廖宗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辽藁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 张昭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绞股蓝发酵液改善大鼠胃实寒证及降血脂的试验研究[D]. 王灵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5]松龄血脉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张海利,李文明,步振英,朱海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2)
  • [6]脂脉康分散片质量控制及药效、毒理学研究[D]. 李非. 中南大学, 2012(05)
  • [7]中药益糖康对不同病程STZ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连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8]清化血浊汤治疗高脂血症MCAO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 马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9]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D]. 薛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09(11)
  • [10]血脂康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D]. 王铭.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02)

标签:;  ;  ;  ;  ;  

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