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上病历的质量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志鹏[1](2021)在《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互联网技术和医疗的融合更加明显,以“互联网医疗”的展开就诊模式逐渐深入身心,为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的患者带来了传统医疗模式无法给与的就医体验,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立法的欠缺、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存在缺失和互联网医疗模式当前自身存在的弊端等多方面的原因也给患者的隐私权造成了威胁。医疗应用网络平台、APP等多种途径开展诊疗预约、线上问诊、医疗数据的承载,患者隐私信息屡屡遭受侵犯。所以,我国在互联网医疗下的患者隐私的保护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首先是对相关理念的阐述,使得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科学,主要涉及的概念有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以及特征等方面。其次是关于域外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分析,分别对以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以及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相关规定的梳理。然后是关于对我国当前在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困境。主要提出了隐私权保护意识不强、法律制度不健全、救济途径存在滞后性、对侵权行为及侵权人难以认定、监管主体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则着重探究了可能完善我国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对策,包括强化相关人员的保护意识,规整法律规定,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监管体系等方面,实现对患者隐私更高标准的保护,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任晓勇[2](2021)在《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文中认为医疗健康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而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战略层面开始布局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这一国家战略也深度的契合了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加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局,互联网医院数量激增,互联网企业大量布局医疗领域,但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的患者隐私信息遭到泄露,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信息安全成为热议的话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保障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加强保护患者隐私等重要信息。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法律完善,是我国重视人格权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彰显《民法典》的人文价值和立法精神,把隐私权规定在人格权编,并予以立法明确,这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有法可依,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完善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我国医疗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我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使得健康中国的战略早日实现。本文主要以患者隐私权保护为核心,结合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背景,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法律法规分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隐私权保护、医疗行为的界定等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医疗的患者隐私保护提出完善建议。在法律体系上隐私权和患者隐私具有统一性,法律没有单独界定患者隐私权的概念,可以分析得出患者隐私权是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从而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而对于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主要研究的关键在与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对比,着重凸显出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特殊性,应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法规,得出患者隐私保护在互联网医疗中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中主体的事前制度规范不完善,如互联网医院、执业医师、医药电商、在线问诊平台隐私政策方面存在制度障碍,事中监管缺位,单纯的依靠政府监管模式不适用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侵权行为发生后事后救济的制度不能够保证患者权益得到维护。结合现实问题并用比较分析法对美国隐私权保护体系和欧盟个人信息保护体系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医疗现实状况,提出事前提高互联网主体准入门槛并对执业医师和医药电商实行实名制,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共治的监管体系,强化互联网平台内部监管和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最后,在事后救济规则明确界定侵权范围、侵权主体,并提高对侵权者的处罚力度,从而形成完善的保护体系。
李茵[3](2021)在《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以及大数据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大数据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与决策支撑的重要战略资源,科学研究与实践正在完成“假设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巨大转变,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政府治理、国家安全等提供新的动能。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丰富和拓展大数据应用创新领域,推动管理升级,给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带来许多新的重要课题。其中面向健康服务供给侧的决策支持、决策引导和决策创新中的数据驱动、数据价值转换问题即是管理学、数据科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更是情报学应对大数据环境开展智慧型情报服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健康医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医院管理和医院管理者的观念都随之变化。数据驱动对医院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提升医疗管理决策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模型,分析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为数据驱动决策领域的研究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对策及建议。基于此,通过界定“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医院管理评价”与“数据驱动决策”等相关概念,以回顾数据驱动决策、面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据驱动决策、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半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法、结构方程法、统计分析法、机器学习法分析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的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并构建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围绕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这一核心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在已有BASM模型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管理决策场景的特殊性,探索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的运行机理,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以梳理驱动的路径,理清其中的内在逻辑。该模型由处理过程模型及支持过程模型两部分构成,旨在分别回答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中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数据本身如何转化并如何嵌入到医院管理决策过程中,二是医院中能够支持并且推动数据驱动决策的途径是什么。第四章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了面向医疗管理领域数据驱动决策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编码面向医院管理者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经过饱和度测试,最终识别出了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在对影响因素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一步验证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变量的权重和关系。阐述各个因素对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关系,验证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模型。第六章整合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支持医院管理决策全过程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探讨过程模型与影响因素模型的内在联系。第七章根据已构建的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进行基于DRGs分组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和医生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实证研究,修正和完善已构建的模型。具体内容如下:(1)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基于现有的数据驱动决策机制模型,结合医院管理实践,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该模型由处理过程模型及支持过程模型两部分构成,处理过程模型包括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处理过程。决策处理过程既是数据处理过程的最后阶段,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展示与应用,又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数据,前推已有数据的老化和错误,补充和修正数据处理过程。而数据处理过程以决策处理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为导向,能嵌入到决策处理过程的所有阶段,为决策处理的全流程服务。支持过程模型主要涉及两用户一技术。两用户包括数据分析人员和管理者,使能技术是创建和改进能够嵌入到操作系统的分析工具,这三个主体不能割裂独立,而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同时存在,共同对数据和决策进行处理,支持处理过程模型运转。(2)系统分析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影响因素。对主观及客观上影响管理者数据驱动决策的因素进行整合和相关分析,确定四个核心影响因素范畴分别是医疗数据质量,信息技术,医院组织管理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发现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能受到管理者信息素养、医院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正向影响,其中管理者信息素养最强,其次是医院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医院组织管理对医疗数据质量、管理者信息素养、决策目标均有影响,对医疗数据质量的影响要强于管理者信息素养;医疗数据质量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技术对决策目标具有正向影响。(3)构建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将过程模型与影响因素模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打造数据驱动决策模型,将医院数据质量标准化管理贯穿于医院管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信息技术、高效化管理增效医院组织三个方面分析模型的实现,提出模型优化建议。(4)基于DRGs的肺癌医疗服务绩效分析实证研究。模拟医院管理中运用DRGs分组工具解决绩效问题的真实场景,应用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优化DRGs分组,优化绩效管理。研究最终确定性别、年龄、入院途径、离院方式、住院次数、医保付费方式、是否手术、合并症严重情况八个因素为影响肺癌医疗服务费用的因素,构建了8个DRGs分组,其中合并症严重程度、是否手术、住院次数是决策树分组的分类结点变量。选用医疗服务能力的指标(DRGs总权重、CMI)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完成绩效评价工作,实现基于数据驱动决策的绩效管理。
邓智烨[4](2021)在《卫宁健康盈利模式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全面普及,由于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和新的人类需求在医疗及医药行业的实施,致力于提供智慧医疗服务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是实现医疗部门现代化和升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目前公共卫生领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促进各医疗部门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快速发展。目前,国务院及卫健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政策。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在线信息技术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卫宁健康作为新兴医疗信息化企业的代表,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布局互联网医疗生态圈,在帮助医院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互联网从产品服务走向平台服务,通过建设互联网化服务平台,将医疗机构优势的服务和资源注册到数字网络空间。因此,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分析对于我国其他医疗信息化企业的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效果为分析切入点,查阅整理国内外关于盈利模式及医疗信息化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结合卫宁健康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后的业务发展现状,进而分析盈利模式的选择因素及效果。本文以五章的内容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得到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章是引言,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概述,其次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盈利模式及医疗信息化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文献,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第二章阐述了盈利模式的定义、选择因素及构成要素的相关理论基础,归纳医疗信息化企业的三种盈利模式,并介绍价值链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斯莱沃斯基盈利模式理论,为进一步的案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介绍。首先对卫宁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了解卫宁健康的传统产品及“4+1”战略下的创新产品,分析卫宁健康的盈利现状,并结合“双轮驱动”战略对其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卫宁健康的盈利模式框架。第四章是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案例分析,分析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选择因素,并对其盈利模式进行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分析。第五章分为研究结论与启示两部分,对卫宁健康的盈利模式和经验进行总结,进而为其他医疗信息化企业提供参考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在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案例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卫宁健康采用“双轮驱动”战略下盈利模式的选择因素和实施效果。本文结合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选择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对卫宁健康近三年的盈利模式效果进行评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对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效果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其他医疗信息化企业的盈利模式选择及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张洁[5](2021)在《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医疗卫生体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着医疗设施、医疗技术提升、医疗管理模式升级等方面的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是每个医院都面临的重大难题。这种环境下,迫使医院必须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重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形成适合医院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医院管理流程的优化,是探索从“以业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提升医疗、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本文以A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分析方法,对门诊流程、住院流程、药房流程以及行政流程进行了系统调查,剖析了A医院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流程优化理论,以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为目标,从门诊流程优化、住院流程优化、药房流程优化以及行政流程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了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对策,为全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可作为同类型、同规模医院流程优化的重要参考。
胡洁蔓[6](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刁冲[7](2021)在《可搜索加密在脑卒中电子病历数据共享隐私保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脑卒中病是世界上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性最大的疾病。现有的脑卒中医联体模式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分级诊疗体系,医联体以医疗机构的病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纽带,组建脑卒中医联体,极大的为人们的就医看病提供了便利。电子病历是患者就诊的根本数据所在,由于在电子病历中会涉及到患者的许多相关信息,因此电子病历的数据隐私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搜索加密可以实现患者的数据不被随意访问,并且可以根据权限设置,只允许固定人员进行访问,如需要访问患者数据需要得到患者的授权认可。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为了使患者的就诊数据隐私得到保护,提出使用可搜索加密技术保障患者数据隐私的安全性。本文的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对现有脑卒中医联体的分析,在原有医联体信息系统的平台上,分析了系统的检索信息模式、电子病历存储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区块链的优势,提出了更适合患者用户电子病历隐私数据的搜索和存储方法,满足了医联体内部脑卒中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交流。(2)根据现有的脑卒中医联体的隐私数据搜索及存储问题,提出了使用非对称可搜索加密技术对患者的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密文存储在云服务器中,既保证了患者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又保证了患者数据的高效率存储和检索。(3)提出使用私有链和联盟链相结合的方法,将患者就诊后医生为其生成的交易单存储在区块链上,解决了区块链的存储问题。并在用户访问数据时,使用关键字和密钥生成陷门的方式进行数据检索,对数据的隐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将私有链、联盟链和云存储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可搜索加密技术,加密方法使用非对称加密方法,提高了脑卒中医联体中患者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增强数据存储的私密性和提高患者数据访问的门槛,为医疗行业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提供实践经验。
高仪[8](2021)在《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风险与机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依托传统医疗业务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兴起。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够在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的同时,减少人群聚集,为疫情防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互联网医院更易发生医疗安全隐患、亏损等问题。中医医院作为我国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势在必行,但是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的互联网医院相结合,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出中医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的风险和优势,针对医疗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如建立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中心、加强质控管理。
李贵敏[9](2021)在《公立医院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济南市3家公立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自“互联网+”理念提出以来,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在线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看病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孕产妇意识到母婴保健知识的重要性,科技的便利使得孕妇更倾向于从互联网平台获取孕期保健知识。与普通患者相比,孕妇群体接受医院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也更为广泛。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医疗机构按照防疫要求已经关闭了线下孕妇学校,并将孕妇学校转移到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为孕妇群体提供孕期健康知识宣教、体重管理、产检提醒等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在《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提升能力、优化服务,通过微信、APP、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医院将会更加重视产科“互联网+孕妇健康”服务建设。然而目前缺少对产科门诊开展的“互联网+”服务的现状调查及就诊体验研究,且以往涉及“互联网+”就诊体验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探讨孕妇对医院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的就诊体验,这对拓展患者体验的内涵和外延,为完善医院“智慧妇幼”服务功能和质量、切实提高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医体验,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济南市3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例,在其产科门诊开展调研,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趋势及孕妇群体的就医特点,了解产科门诊孕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情况及就诊体验现状,探讨孕期保健服务对孕妇就诊体验的影响,并借助KANO模型分析孕妇对各项服务的需求程度,对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功能应用,满足产科门诊孕妇的就医需求,提高孕妇“互联网+服务”就医体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现有文献、政策文件、现场调查数据及访谈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相关理论,界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等相关概念,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拟定调查问卷。本此调查针对产科门诊孕妇展开现场调研,收回有效问卷343份,基于调研收集的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产科门诊孕妇的“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对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的需求属性进行分类,采用Better-Worse公式测算服务条目的Better-Worse(SI/DSI)值,并进行重要性矩阵分析。数据整理及分析主要通过Epidata 3.0、Microsoft Excel 2019 和 SPSS 20.0 软件完成。研究结果(1)目前样本医院的“互联网+”服务主要由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产科门诊为患者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包括基本就诊服务和孕期保健服务。结果显示,孕妇对基本就诊服务的使用率较高,但对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实际使用率较低,且与孕妇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孕妇对线上预约挂号服务的使用率高达95.9%,对在线缴费、电子病历等基本服务的使用占比均高于50%;但是对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率却较低,其中对线上孕妇学校、检查记录及远程胎心等服务的使用率仅占19.5%、26.8%和18.7%。(2)结果显示,孕妇“互联网+医疗”服务就诊体验的总体评分差异较小,且就诊体验的总体评分较高。其中,孕妇对基本就诊服务的体验评分高于孕期保健服务,分析量表的5个维度得分可得,孕妇对获得性维度的体验评分最高(4.72),但在吸引性维度上的评分较低(4.45),其余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较小。在影响因素方面,孕妇的年龄、孕周、学历、就诊目的可能会影响其对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的就诊体验(P<0.05)。此外,使用过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孕妇对医院“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的评分较高,线上孕期保健服务有利于提高孕妇“互联网+”服务的就诊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所提供的线上孕期保健服务内容和质量也可能是影响孕妇“互联网+医疗”服务体验的关键因素。(3)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可得,医院产科门诊“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属性分为3个必备需求,3个期望需求和4个魅力需求。满意度系数Better(SI)值排名前三的服务条目依次是:预约挂号服务(SI=0.93),服务功能齐全(SI=0.92),医院提供孕期保健视频或知识(SI=0.91)。不满意度系数Worse(DSI)值排前三的服务条目依次是:保障患者个人财产安全(DSI=-0.89),查寻医生出诊信息(DSI=-0.77),在预约时间段就诊和服务功能齐全(DSI=-0.73)。位于重要性矩阵中优先改进区域的服务项目有:医院的人工服务、孕期保健视频和知识宣教以及孕妇交流群或孕妇学校建设。结论与改进策略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和定量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医院产科门诊线上孕期保健服务内容单一,对线上孕妇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孕妇对“互联网+医疗”提供的基本服务的使用率及体验评分较高,但对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率及评分较低;三是孕妇的年龄、孕周、学历、就诊目的以及对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会影响孕妇的“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四是结合孕妇就诊体验现状和重要性矩阵模型分析,得出优先改进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重视孕期保健服务建设,提高线上参与率;(2)完善平台功能及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服务;(3)确保用户数据和财产安全,降低使用风险;(4)动态监测孕期保健需求,加强孕妇健康教育。
刘瑞卿[10](2021)在《物流从业人员医疗诊断辅助PAC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也快速发展,物流从业人员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强度都越来越大,如何保障物流从业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保持身体的健康,成为大部分物流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相关物流企业选择给员工提供定期的体检服务,借助检查结果帮助员工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重大疾病,能够有效地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物流从业人员体检产生的病历文件所提供的信息也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发了一套物流从业人员医疗诊断辅助PACS系统,该系统有机地融合了 PACS系统、脱敏系统、标注系统,具有对病历文件的归档、脱敏、回溯与标注功能,将脱敏后的病历图像进行标注,既保护了病人的隐私,也可以用于科研使用。能够有效地对员工体检产生的数字化文件进行管理,提高医院的文件管理效率。该系统现已稳定运行在某医院的医学研究中心内,能够有效的促进科研人员的研究。本文在认真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将系统的整体功能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模块,介绍了系统的主要架构设计与各子系统模块的架构设计,说明了系统内各子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系统研发过程中采用医疗行业的DICOM标准,采用React作为前端主要部分的架构,采用Node.js和Egg框架作为后端主要部分的架构,并配合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的读取与存储,使用Docker工具进行系统的安装与部署。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系统测试,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实践的瓶颈之一就是缺少有效的标签数据,本系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能够满足相关科研人员的使用需求,以促进相关科研的发展,从而使用科研成果为物流行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提高物流从业人员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网上病历的质量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上病历的质量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概述 |
(一)互联网医疗概念及发展历程 |
(二)互联网医疗下的患者隐私权的概念 |
(三)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特征 |
1.义务主体多样 |
2.客体复杂性 |
3.人格特征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性 |
4.权利可克减性 |
5.保护范围和保护期限的特定性 |
(四)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行法律梳理 |
二、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保护域外保护现状 |
(一)英美法系国家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1.美国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2.英国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3.加拿大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二)大陆法系国家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1.德国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2.法国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三)日本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启示 |
三、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困境 |
(一)患者及医务人员隐私权保护意识不强 |
(二)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法律制度不完善 |
1.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规定零散 |
2.患者信息未分类及保密义务不明 |
3.对侵权人难以认定且救济途径存在滞后性 |
4.患者隐私权的侵权违法成本较低 |
(三)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体系未形成 |
1.医疗机构监管不到位 |
2.缺乏行业协会的参与 |
3.行政部门监管不力 |
四、互联网医疗下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完善 |
(一)强化医务人员及患者对隐私权的保护意识 |
(二)规整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
1.通过制定患者权益保护法对患者隐私权直接保护 |
2.将患者信息按敏感程度分类及其保密义务明确化 |
3.设立患者隐私信息保护的专门机构 |
4.明确信息收集使用者的责任并增加事前救济 |
5.加大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惩处力度 |
(三)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
1.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监管 |
2.发挥行业自律规范的作用 |
3.加强行政职能部门监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基本理论 |
2.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概述 |
2.1.1 互联网医疗的界定 |
2.1.2 互联网医疗的分类 |
2.2 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界定 |
2.2.1 行政法律关系说 |
2.2.2 医事法律关系说 |
2.2.3 民事法律关系说 |
2.3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内涵 |
2.3.1 隐私权的历史考辨 |
2.3.2 患者隐私权的内涵 |
2.3.3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侵权的特殊性 |
2.4 小结 |
第3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与原因分析 |
3.1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历史沿革 |
3.1.1 传统医疗模式下的间接保护阶段 |
3.1.2 传统医疗模式下的直接保护阶段 |
3.1.3 互联网医疗模式下患者隐私权的特殊保护阶段 |
3.2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实问题 |
3.2.1 互联网医疗事前准入层面 |
3.2.2 互联网医疗事中监管层面 |
3.2.3 互联网医疗事后追责层面 |
3.3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3.3.1 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助于互联网医疗发展 |
3.3.2 保护患者隐私权是保护患者人格权的必然要求 |
3.3.3 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
3.4 小结 |
第4章 域外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4.1 美国互联网医疗中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 |
4.1.1 履行隐私保护义务的主体 |
4.1.2 隐私信息当事人拥有的权利 |
4.1.3 多层次监管主体 |
4.1.4 侵权者的高额罚款 |
4.2 欧盟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 |
4.2.1 明确界定隐私信息 |
4.2.2 法律赋予信息主体相关权利 |
4.2.3 对侵权者高额罚款 |
4.3 域外患者隐私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4.3.1 我国患者隐私保护模式的选择 |
4.3.2 加强互联网平台监管力度 |
4.3.3 增加侵权惩罚额度 |
4.4 小结 |
第5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完善措施 |
5.1 完善互联网医疗准入制度 |
5.1.1 提高互联网医院准入门槛 |
5.1.2 保障执业医师行为真实性与规范性 |
5.1.3 医药电商实名制管理制度 |
5.1.4 完善互联网隐私保护政策 |
5.2 完善事中监管制度 |
5.2.1 强化互联网医疗协会监管 |
5.2.2 建立用户监督反馈机制 |
5.2.3 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内部监管机制 |
5.3 完善事后责任追究机制 |
5.3.1 明确界定侵权范围 |
5.3.2 明确侵权主体责任承担规则 |
5.3.3 突破侵权的财产赔偿额度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3)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数据驱动决策的研究现状 |
1.3.2 数据驱动医疗健康领域决策的研究现状 |
1.3.3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研究现状 |
1.3.4 数据驱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3.5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 |
2.1 医院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医院管理 |
2.1.2 医院管理评价 |
2.1.3 医院管理者 |
2.2 决策支持相关理论 |
2.2.1 西蒙决策理论 |
2.2.2 数据驱动决策相关理论 |
2.3 信息链理论 |
2.3.1 信息链与信息技术 |
2.3.2 “信息”上溯到“数据”带来的变化 |
2.3.3 信息链视域下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 |
2.4 BASM模型 |
2.4.1 BASM模型的产生 |
2.4.2 BASM模型的研究现状 |
2.4.3 基于BASM模型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研究 |
2.5 相关研究方法 |
2.5.1 扎根理论 |
2.5.2 结构方程模型 |
2.5.3 决策树算法--CHAID |
2.6 相关应用场景 |
2.6.1 医疗服务绩效 |
2.6.2 DRG在医疗服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构建 |
3.1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驱动过程模型 |
3.1.1 数据驱动决策模式运行机制 |
3.1.2 BASM的过程模型 |
3.1.3 基于BASM过程模型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模型构建 |
3.2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要素分析 |
3.2.1 驱动要素 |
3.2.2 需求要素 |
3.2.3 支持要素 |
3.2.4 要素间关系 |
3.3 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中数据处理过程 |
3.3.1 医疗数据存在的问题 |
3.3.2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原则 |
3.3.3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过程 |
3.4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运行机制 |
3.4.1 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信息链转化过程 |
3.4.2 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制定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问题与研究程序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研究程序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对象选取 |
4.2.2 资料收集 |
4.2.3 信效度检验 |
4.3 编码分析 |
4.3.1 开放式编码 |
4.3.2 主轴编码 |
4.3.3 选择性编码 |
4.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4.4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与阐释 |
4.4.1 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
4.4.2 影响因素分析 |
4.4.3 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1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变量选择与界定 |
5.1.1 医疗数据质量维度 |
5.1.2 信息技术维度 |
5.1.3 医院组织管理维度 |
5.1.4 管理者信息素养维度 |
5.1.5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维度 |
5.2 相关研究假设 |
5.2.1 医疗数据质量 |
5.2.2 信息技术 |
5.2.3 医院组织管理 |
5.2.4 管理者信息素养 |
5.3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问卷修正 |
5.4 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 |
5.4.1 研究对象 |
5.4.2 样本量的选择 |
5.4.3 信度分析 |
5.4.4 样本分布 |
5.4.5 样本数据相关性 |
5.5 效度分析 |
5.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6 基于结构方程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检验修正 |
5.6.1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6.2 模型基本适配评估 |
5.6.3 假设检验的结果 |
5.7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
5.7.1 影响因素强度分析 |
5.7.2 医疗数据质量对信息技术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3 信息技术对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4 医院组织管理对医疗数据质量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5 医院组织管理对管理者信息素养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6 医院组织管理对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7 管理者信息素养对医疗数据质量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8 管理者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7.9 管理者信息素养对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的验证结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研究 |
6.1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构建 |
6.2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机制 |
6.2.1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目标 |
6.2.2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特征 |
6.2.3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的驱动过程 |
6.3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
6.3.1 医疗数据质量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3.2 信息技术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3.3 医院组织管理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3.4 管理人员素养在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中的影响机制 |
6.4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模型对医院管理的提升策略 |
6.4.1 提升医疗数据质量 |
6.4.2 发挥信息技术使能作用 |
6.4.3 发挥医院组织管理支持作用 |
6.4.4 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证研究 |
7.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 |
7.2 原发性肺癌患者的DRGS分组 |
7.2.1 数据基础 |
7.2.2 数据纳入 |
7.2.3 术语映射 |
7.2.4 DRGs分组结果对比 |
7.3 基于DRGS细分组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估 |
7.3.1 基于决策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DRGs细分组模型 |
7.3.2 基于DRGs细分组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估指标 |
7.3.3 医生医疗服务绩效指标统计结果 |
7.3.4 科室医疗服务绩效指标统计结果 |
7.4 讨论 |
7.4.1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过程 |
7.4.2 数据驱动医院管理决策影响因素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创新 |
8.1 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病案组DRGS分组情况 |
附录2 医生组DRGS分组情况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与致谢 |
(4)卫宁健康盈利模式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盈利模式定义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
1.2.2 关于盈利模式选择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医疗信息化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2 医疗信息化企业盈利模式的理论概述 |
2.1 盈利模式的定义及选择因素 |
2.1.1 盈利模式的定义 |
2.1.2 盈利模式的选择因素 |
2.2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
2.2.1 利润点 |
2.2.2 利润对象 |
2.2.3 利润源 |
2.2.4 利润杠杆 |
2.2.5 利润屏障 |
2.3 盈利模式效果的评价指标 |
2.3.1 盈利模式效果的财务评价指标 |
2.3.2 盈利模式效果的非财务评价指标 |
2.4 医疗信息化企业盈利模式的分类 |
2.4.1 以项目产品收入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
2.4.2 以运营收入分润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
2.4.3 以产业链衍生服务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
2.5 医疗信息化企业盈利模式的理论基础 |
2.5.1 价值链理论 |
2.5.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5.3 斯莱沃斯基盈利模式理论 |
3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案例介绍 |
3.1 卫宁健康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发展历程 |
3.2 卫宁健康主要信息化产品 |
3.2.1 智慧医院 |
3.2.2 智慧卫生 |
3.2.3 智慧健康 |
3.3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
3.3.1 以医疗信息化服务、产业链衍生服务为双利润点 |
3.3.2 以医疗机构、商保公司为双利润对象 |
3.3.3 以医疗软件销售、运营收入分润为双利润源 |
3.3.4 以优质多元化的服务形成利润杠杆 |
3.3.5 以医疗生态系统平台构建利润屏障 |
4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案例分析 |
4.1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选择因素分析 |
4.1.1 政策驱动扶持行业发展 |
4.1.2 医疗服务需求大幅增长 |
4.1.3 产品线丰富市场成熟 |
4.1.4 产品研发实力强业务广泛 |
4.2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财务指标分析 |
4.2.1 增强核心竞争力,维持核心利润稳定 |
4.2.2 完善衍生服务,提高营业利润增长率 |
4.2.3 发挥信息服务潜力,加速总资产周转 |
4.2.4 布局平台建设,增长净资产收益率 |
4.3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非财务指标分析 |
4.3.1 优化主要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
4.3.2 结合政策推动,落实战略目标 |
5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
5.1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经验总结 |
5.1.1 加大自主研发,增强核心利润点 |
5.1.2 建立战略联盟,挖掘新利润对象 |
5.1.3 提供多元服务,扩充企业利润源 |
5.1.4 整合原有资源,强化利润屏障 |
5.2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的启示 |
5.2.1 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
5.2.2 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积极迈向智能化 |
5.2.3 拓展衍生服务,打造闭环生态系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业务流程优化 |
2.2 医院管理基础 |
2.3 顾客满意理论 |
2.4 患者满意度的分析方法 |
2.4.1 患者满意度构成 |
2.4.2 患者满意度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
第3章 A 医院管理流程现状调查 |
3.1 A医院基本情况 |
3.2 A医院管理流程现状 |
3.2.1 门诊流程 |
3.2.2 住院流程 |
3.2.3 药房流程 |
3.2.4 行政流程 |
3.3 A医院管理流程满意度调查 |
3.3.1 问卷设计及发放情况 |
3.3.2 患者满意度 |
3.3.3 医生满意度 |
第4章 A医院管理流程问题分析 |
4.1 门诊流程问题 |
4.2 住院流程问题 |
4.3 药房流程问题 |
4.4 行政流程问题 |
第5章 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对策 |
5.1 门诊流程优化 |
5.1.1 建立患者接待中心 |
5.1.2 运营客户关系管理 |
5.1.3 改善门诊各科室布局 |
5.2 住院流程优化 |
5.2.1 加强电子病历与信息系统的衔接 |
5.2.2 缩短手术患者等候时间 |
5.3 药房流程优化 |
5.3.1 按药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
5.3.2 建立中心药房统一管理制度 |
5.4 行政流程优化 |
5.4.1 优化医院组织结构 |
5.4.2 加强医生绩效考核管理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A医院医生绩效考核标准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患者需求 |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结果 |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研究结果 |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5.1 研究目的 |
3.5.2 研究方法 |
3.5.3 研究结果 |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
3.6.1 研究目的 |
3.6.2 研究方法 |
3.6.3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
4.3.1 研究目的 |
4.3.2 研究方法 |
4.3.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方法 |
5.2.3 评价指标 |
5.2.4 资料收集 |
5.2.5 质量控制 |
5.2.6 伦理许可 |
5.2.7 统计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失访情况 |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7)可搜索加密在脑卒中电子病历数据共享隐私保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理论及基础概念 |
2.1 医联体相关理论及隐私保护概述 |
2.1.1 医联体 |
2.1.2 医联体组成模式 |
2.1.3 医联体信息共享 |
2.1.4 医疗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概述 |
2.2 电子病历 |
2.2.1 电子病历概念 |
2.2.2 电子病历系统 |
2.2.3 电子病历的特点 |
2.3 区块链相关理论 |
2.3.1 区块链的基础概念 |
2.3.2 区块链的基础框架 |
2.3.3 区块链关键技术 |
2.4 可搜索加密技术理论 |
2.4.1 可搜索加密技术理论概述 |
2.4.2 对称可搜索加密 |
2.4.3 非对称可搜索加密 |
2.5 本章小节 |
3 脑卒中电子病历数据共享隐私保护需求分析 |
3.1 基于区块链的脑卒中医联体云平台信息共享分析 |
3.1.1 脑卒中医联体云平台总体架构分析 |
3.1.2 区块链在云平台电子病历共享中的作用 |
3.1.3 数据存储机制 |
3.2 医联体云平台数据隐私保护分析 |
3.2.1 隐私保护措施分析 |
3.2.2 隐私保护业务流程 |
3.2.3 数据搜索过程 |
3.3 数据搜索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数据搜索现状 |
3.3.2 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可搜索加密的区块链电子病历数据隐私保护设计 |
4.1 可搜索加密多对多模型设计 |
4.2 区块链与服务器设计 |
4.2.1 联盟链设计 |
4.2.2 私有链设计 |
4.2.3 数据加密设计 |
4.2.4 存储服务器设计 |
4.3 脑卒中电子病历数据搜索研究 |
4.3.1 搜索关键词设计 |
4.3.2 数据加密和解密 |
4.3.3 数据存储 |
4.3.4 陷门生成 |
4.4 具体应用场景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可搜索加密的区块链电子病历数据隐私保护仿真实现 |
5.1 区块链搭建 |
5.1.1 环境搭建 |
5.1.2 使用geth进行以太坊私有链搭建 |
5.1.3 联盟链搭建 |
5.2 可搜索加密技术在区块链中的实现 |
5.3 可搜索加密技术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风险与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 互联网诊疗 |
2 发展互联网医疗的风险与挑战 |
2.1增加医疗风险 |
2.2 医疗机构的收益难以保证 |
3 中医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机遇 |
(1)中医医院慢性病患者较多,需长期服药,符合互联网诊疗的特点。 |
(2)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
4 解决方案 |
4.1 建立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中心 |
(1)用药提醒。 |
(2)预约诊疗。 |
(3)回访制度。 |
4.2 加强质控管理 降低医疗风险 |
(1)加强病历管理。 |
(2)诊疗方案执行情况。 |
(3)加强处方前置检查。 |
(4)消除药物物流隐患。 |
(5)充分发挥科室质控作用。 |
(9)公立医院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济南市3家公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服务的机遇 |
1.2 产科门诊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优势和必要性 |
1.3 探讨孕妇群体“互联网+”服务体验的必要性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实践意义 |
5 研究对象 |
6 研究方法 |
6.1 文献分析法 |
6.2 统计分析方法 |
6.3 KANO模型分析法 |
6.4 重要性矩阵分析法 |
7 质量控制 |
8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相关概念 |
1.1“互联网+”服务 |
1.2 “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互联网背景下孕期保健服务研究现状 |
2.2 互联网背景下患者体验研究现状 |
2.3 KANO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2.4 现有研究述评 |
第三章 测量工具设计与现场调研 |
1 测量工具设计 |
1.1 构建“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量表条目池 |
1.2 “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量表条目池筛选 |
1.3 KANO式需求评价问卷 |
2 现场调研 |
2.1 半结构式访谈 |
2.2 现场问卷调查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1 “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量表测评情况 |
1.1 信度检验 |
1.2 效度检验 |
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1 社会人口学信息 |
2.2 就诊基本信息 |
3 孕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情况 |
3.1 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开展情况 |
3.2 孕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情况 |
4 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医体验情况 |
4.1 就医体验总体得分 |
4.2 就医体验各条目得分 |
4.3 就医体验各维度得分 |
4.4 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情况对就医体验的影响 |
5 KANO模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1 孕妇“互联网+”服务需求属性层次分类 |
5.2 孕妇基本特征对“互联网+”服务需求属性的影响 |
5.3 孕妇就诊特征对“互联网+”服务需求属性的影响 |
5.4 Better-Worse系数测算与分析 |
5.5 重要性矩阵分析 |
6 定性访谈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1 孕妇对基本便民服务的就诊体验较好 |
2 孕妇对孕期保健服务的参与率较低 |
3 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的影响因素 |
第六章 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改善策略 |
1 重视孕期保健服务建设,提高线上参与率 |
2 完善平台功能及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服务 |
3 确保用户数据和财产安全,降低使用风险 |
4 动态监测孕期保健需求,加强孕妇健康教育 |
第七章 结论 |
1 结论 |
2 研究特色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物流从业人员医疗诊断辅助PAC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关键理论与技术概述 |
2.1 概述 |
2.2 DICOM介绍 |
2.2.1 DICOM标准简介 |
2.2.2 DICOM标准信息层次结构 |
2.2.3 DICOM数据结构 |
2.3 Node.js技术 |
2.3.1 Node.js的基础架构 |
2.3.2 Node.js的特点 |
2.4 MySQL数据库技术 |
2.4.1 MySQL数据库简介 |
2.5 Docker技术 |
2.5.1 Docker简介 |
2.5.2 Docker的工作原理 |
2.6 React前端技术 |
2.7 数据脱敏相关理论 |
2.7.1 数据脱敏简介 |
2.7.2 传统的数据脱敏方法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概述 |
3.2 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3 操作可行性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可靠性 |
3.3.2 安全性 |
3.3.3 易维护性 |
3.3.4 易扩展性 |
3.4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3.5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1 医疗诊断辅助PACS系统 |
3.5.2 图片查看器系统 |
3.5.3 脱敏系统 |
3.5.4 回溯系统 |
3.5.5 标注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概述 |
4.2 系统结构设计与子模块交互关系 |
4.2.1 系统结构设计 |
4.2.2 子模块交互关系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后端主要架构设计 |
4.3.2 系统前端主要架构设计 |
4.4 系统功能子模块设计 |
4.4.1 PACS系统设计 |
4.4.2 图片查看器系统设计 |
4.4.3 脱敏系统设计 |
4.4.4 回溯系统设计 |
4.4.5 标注系统设计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E-R模型设计 |
4.5.2 表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概述 |
5.2 开发平台与工具 |
5.3 系统总体架构实现 |
5.3.1 后端系统主要部分架构实现 |
5.3.2 前端系统主要部分架构实现 |
5.4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4.1 医疗诊断辅助PACS系统 |
5.4.2 图片查看器系统 |
5.4.3 脱敏系统 |
5.4.4 回溯系统 |
5.4.5 标注系统 |
5.5 系统部署 |
5.5.1 PACS系统的部署 |
5.5.2 图片查看器系统与回溯系统的部署 |
5.5.3 脱敏系统的部署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概述 |
6.2 测试环境 |
6.3 功能测试 |
6.3.1 PACS系统测试 |
6.3.2 图片查看器系统 |
6.3.3 脱敏系统 |
6.3.4 回溯系统 |
6.3.5 标注系统 |
6.4 兼容性测试 |
6.5 压力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四、网上病历的质量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医疗患者隐私权保护研究[D]. 郭志鹏.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D]. 任晓勇.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研究[D]. 李茵. 吉林大学, 2021(01)
- [4]卫宁健康盈利模式及效果分析[D]. 邓智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5]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 张洁.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6]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7]可搜索加密在脑卒中电子病历数据共享隐私保护中的应用[D]. 刁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8]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风险与机遇[J]. 高仪.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10)
- [9]公立医院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济南市3家公立医院为例[D]. 李贵敏. 山东大学, 2021(12)
- [10]物流从业人员医疗诊断辅助PAC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刘瑞卿.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