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对鸡白痢的检疫(论文文献综述)
周磊磊[1](2021)在《新疆某种鸡场鸡白痢感染及MG与MS防控效果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是三种重要的垂直传播性病原,对鸡场危害巨大。因此对这三种传染病的科学防控对种鸡场而言至关重要,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评估这三种垂直传播性疾病在新疆某规模化养鸡场的防控效果,以期为这三种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定期采用血清平板凝集方法对新疆某种鸡场的父母代良凤麻鸡进行了鸡白痢沙门菌抗体检测,并结合现场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调查该种鸡场鸡白痢净化情况;用ELISA试剂盒检测MG、MS抗体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通过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等方法对该鸡场送检的50只弱雏鸡,150枚毛蛋,150枚种蛋样品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1)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共检测鸡只3600只,检测出3次强阳性,其中6只鸡表现为强阳性,强阳性率为0.17%;检出41只弱阳性,弱阳性率为1.14%;总阳性数为47份,总阳性率为1.31%。在21w至37w时未检出阳性。(2)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现场抽查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母鸡的感染率为0.36%(13/3600),公鸡的感染率为0.03%(1/2880),平均阳性率为0.22%(14/6480)。(3)鸡白痢沙门菌分离鉴定结果可知,在378份样品中,只在1份毛蛋和1份环境样品中各分离检测到1株沙门氏菌,经PCR鉴定不属于鸡白痢沙门菌。(4)鸡毒支原体EL 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MG+MS双联灭活苗首次免疫后抗体滴度过低,免疫防控效果差,MG+MS双联灭活二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可达到有效保护;鸡滑液囊支原体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种鸡场MS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5%,高于该种鸡场制定的70%的抗体阳性率。鸡群整体免疫效果良好,疫苗达到免疫保护状态。(5)对送检的150枚毛蛋、150枚种蛋、50只弱雏鸡以及28份环境样品进行PCR、结果在2份毛蛋样品中检测到MG基因,未检测到MS基因。结论:(1)通过对该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的病原学检测,该种鸡场阳性率低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0.5%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净化标准,表明种该鸡场饲养管理水平、防控水平、净化水平较好。(2)该种鸡场MG鸡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61.3%,在首次免疫后抗体滴度过低,免疫效果稍差,调整免疫程序后,二次免疫后平均抗体阳性率达到100%,表明种鸡场MG需要进行二次免疫;通过基因检测,在2份毛蛋样品中检出了鸡毒支原体基因,表明该种鸡场存在鸡毒支原体风险,需要加强该病的防控。(3)该种鸡场MS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5%,鸡群整体免疫效果良好,疫苗达到免疫保护状态。
王海波[2](2020)在《某父母代黄麻肉种鸡沙门氏菌病的净化及防制效果评价》文中提出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机体发生疾病。人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以导致中毒症状,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鸡作为沙门氏菌的自然宿主,可以引起不同时期的鸡只发病,轻者呈隐性感染,重者会发生急性死亡,且因该菌具有垂直传播的特性,故对鸡养殖业的影响重大,应当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控。目的:为了调查乌昌地区某规模化种鸡场中父母代黄麻肉种鸡感染沙门氏菌的情况,并为父母代种鸡沙门氏菌的净化提供科学的方案,促进鸡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方法:以某规模化种鸡场中A批次的1000套父母代黄麻肉种鸡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处于开产前的1%的母鸡和全部公鸡,利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再用ELISA方法对疑似阳性的鸡只进行复检;选取阳性鸡只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根据该菌16S rRNA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另选取该场新购进的B批次种鸡中1000套父母代黄麻肉种鸡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净化方案,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全群逐只检测并及时淘汰阳性鸡只,对比刚购进时和开产前种鸡群中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变化,并对种蛋、终止胚及5日龄雏鸡随机抽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进一步评价净化效果。结果:对该种鸡场A批次开产前父母代黄麻肉种鸡的沙门氏菌血清学调查显示,ELISA方法检测结果更为准确,1000只被检种公鸡中,阳性率为3.5%(35/1000),120只被检母鸡中阳性率为3.33%(4/120);对39只阳性鸡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9株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短杆菌,在BHI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均长出了白色、湿润的圆形菌落,在SS培养基中长出了周围呈白色,中间为黑色的光滑湿润的小菌落,生化鉴定试验显示与沙门氏菌生化特性相符,PCR检测45份样品中均扩增出约1381 bp大小的DNA目的片段;39株分离得到的沙门氏菌主要为B群和D群,其中B群共16株,占41.03%(16/39),为鼠伤寒沙门氏菌;D群共23株,分离率为58.97%(23/39),其中9株为鸡伤寒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3.08%(9/39),7株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7.95%(7/39),7株为肠炎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7.95%(7/39);制度科学的防控与净化方案,对新购进的B批次种鸡苗中单独饲养的1000套父母代黄麻肉种鸡两个不同时期进行全群沙门氏菌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开产前鸡群的沙门氏菌的总感染率为1.23%(155/12594),其中公鸡感染率为0.96%(9/934),母鸡感染率为1.25%(146/11660),均较购进时的鸡群总感染率2.15%(280/13000)、公鸡的感染率3.2%(32/1000)及母鸡感染率2.07%(248/12000)显着降低;在随机抽取的种蛋、终止胚及雏鸡样品中均成功分离并鉴定到了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终止胚83.33%(25/30)>鸡蛋3.33%(1/30)=雏鸡3.33%(1/30)。结论:该种鸡场中开产前的黄麻肉种鸡感染沙门氏菌的情况较为严重,血清型具有多样性,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据此制定的净化与防控方案有效降低了开产前种鸡群及子代雏鸡中的沙门氏菌感染情况,效果较好,可以为鸡养殖业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
郭荣显[3](2019)在《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多样性及DIVA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作用》文中认为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禽养殖业发展的常见性疫病。通常,鸡白痢沙门菌以侵害21日龄以内雏鸡为主,以白色下痢为致病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成年种鸡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表现为无症状带菌,然而可以经过种蛋将病原垂直传播给子代导致孵化率和出雏率的降低。近年来,我国鸡白痢沙门菌的流行呈现新的特点,引起的感染表现出鸡群易感日龄增加以及临诊病型多样的趋势,其中以关节肿胀、跛行等为主要症状的关节炎致病型的疫情具有蔓延态势。鸡白痢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的流行特点,为其防控增添了难度。种群净化是控制鸡白痢的根本措施。然而,就目前我国养鸡业的现状而言,产业分散、饲养模式多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鸡白痢疫情多发,检疫淘汰的策略实际操作起来成本过高,短期内尚无法广泛实施。在外界的关注和呼吁下,家禽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也正逐步减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种鸡场沙门菌病净化方案。根据我国养鸡业现状和长期以来对鸡白痢防控措施的探索,制定控制鸡白痢的方法应该取决于一个地区的感染水平。感染水平低或可实施检疫淘汰的地区可采取血清学检测和扑杀阳性鸡的手段进行净化,感染水平高或者无法进行淘汰扑杀的地区则考虑使用疫苗免疫和种群净化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相较于灭活疫苗、菌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减毒活疫苗免疫途径及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多样,能提供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传统的疫苗免疫雏鸡后刺激产生的抗体与野生型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抗体无法区分,干扰沙门菌血清监测程序的正常实施。DIVA疫苗具有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Differentiationof Infected and Vaccinated Animals)的特征,应用于畜禽疫病的预防控制更显重要意义。沙门菌的血清监测主要依靠于检测动物针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产生的抗体,玻板凝集试验是目前国内外广泛用于鸡白痢检疫诊断的方法。O-特异多糖(即O-抗原)由重复的寡糖单位呈链状结构排布于LPS最外层,是沙门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与致病性密切相关,参与维持细菌稳态、抵御环境压力、信号识别、黏附和定殖等。缺乏O-特异多糖链的LPS称为粗糙型LPS,含有一定数量或完整O-特异多糖结构的LPS称作光滑型LPS。沙门菌光滑型和粗糙型菌株之间无血清学交叉反应,因此,LPS是构建鸡白痢沙门菌DIVA疫苗合适的选择靶标。本文对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的病原学及致病特征进行研究,以雏鸡感染模型成功复制出关节炎症状;证明了鸡白痢沙门菌O-特异多糖的致病作用;构建了 7个LPS合成相关基因突变株,从中筛选出具有理想的减毒效应、免疫保护力和DIVA特性的疫苗候选株S06004△spiC△rfaL,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疫苗评价。1.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特征从表现有关节肿胀或破行等临床症状的病死鸡关节组织中分离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生物膜形成能力、CRISPR分子分型和毒力等分析,建立雏鸡感染模型复制关节炎症状,同时,利用全基因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分析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的基因组特征。结果显示,关节组织中分离到的5株沙门菌经生化鉴定和血清型分析均为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萘啶酮酸普遍耐药,对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较敏感。5株鸡白痢沙门菌的CRISPR间隔序列相同,CRISPR1 位点上依次为 Ent1、Ent2 和 Ent3,CRISPR2 依次为 EntBO、GallB1、GallB2、EntB8和EntB9var2,属于我国鸡白痢沙门菌CRISPR聚类分析中的最大分支。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鸡胚致死能力,对1日龄雏鸡的LD50在1.7×107CFU~7.2×107CFU之间。通过雏鸡致病模型,成功复制出关节炎症状,多数病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跗关节及周围组织肿大,逐渐发展为跛行、站立或行走困难。剖检病变可见跗关节明显肿胀,触之柔软有波动感,腱鞘略微肿大,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清亮渗出液。组织病理切片主要表现为肝脏局部有坏死灶和炎性细胞浸润,脾脏淋巴细胞减少、坏死,有异嗜性粒细胞浸润等。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在感染雏鸡的肝脏、脾脏、盲肠和跗关节腔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分离株的基因组长度为4855288 bp,核苷酸GC含量为52.1%,共注释到5006个基因。通过比对沙门菌MLST分型的管家基因序列,确定5株鸡白痢沙门菌的ST型均为ST92。鸡白痢沙门菌关节炎致病型菌株与白痢致病型菌株S06004基因组差异分析表明,两种致病型菌株同源性极高,存在46个非同义突变的ORF以及22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以上结果为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分子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鸡白痢沙门菌O-特异多糖的致病作用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编码O-抗原连接酶的waa(同rfaL)基因,构建鸡白痢沙门菌S06004AwaaL::cat缺失株,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缺失株与沙门菌09单因子诊断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而吖啶橙凝集为阳性,LPS结构不完整,O-特异多糖链缺失。鸡白痢沙门菌O-特异多糖的缺失,会影响细菌群体之间的凝集效应,缺失株表现出明显的自凝集现象。在酸性(pH 5.0)培养条件下,O-特异多糖的缺失影响鸡白痢沙门菌分泌蛋白的表达。LPS结构的完整性对于鸡白痢沙门菌抵抗蛋清和血清杀伤作用至关重要,O-特异多糖的缺失增强了细菌对蛋清和血清的敏感性。鸡白痢沙门菌waaL基因缺失后,细菌对DF-1细胞的黏附能力显着降低。通过鸡胚致死性试验,发现缺失株对12日龄鸡胚的致死性显着降低,在肝脏、脾脏、尿囊液和羊膜液中的定殖量明显低于野生株,表明O-特异多糖是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鸡胚和胚内定殖的关键毒力因子。与野生株相比,S06004△waaL::cat的LD50提高了近100倍,说明鸡白痢沙门菌O-特异多糖对于雏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这些发现为进一步认识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性和垂直传播的特征,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以及开发有效的疫苗提供了依据。3.鸡白痢沙门菌LPS合成相关基因的缺失对毒力和免疫原性的影响为获得鸡白痢沙门菌粗糙型LPS突变株,研究不同结构的LPS对细菌生长、免疫原性、安全性和DIVA特性的影响,本部分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缺失鸡白痢沙门菌rfaL、rfaJ、rfaI、rfaH、wzy、wzzB和fepE等基因,对其LPS结构进行定向改造,构建不同糖链结构或长度的突变株。其中,鸡白痢沙门菌S06004△spiC△rfaL::cat、S06004△spiC△rfaJ::cat、S06004△spiC△rfaH::cat、S06004△spiC△rfaI::cat和S06004△spiC△wzy::cat等缺失株的核心多糖或O-特异多糖的合成受阻,符合粗糙型LPS的特点。以上5个LPS合成相关基因的缺失均未引起鸡白痢沙门菌生化特性的改变,对生长速率也无显着影响。粗糙型鸡白痢沙门菌缺失株对鸡胚的毒力显着降低,对1日龄雏鸡的LD50与野生株相比均提高了 400倍以上。鸡白痢沙门菌粗糙型缺失株接种雏鸡后,在感染初期,S06004△spiC△rfaJ和S06004△spiC△rfaI在组织中的定殖量略低于其他3株。缺失株在肝脏中的定殖周期维持在21 d左右,在脾脏中维持约28d,随后即被机体清除。粗糙型突变株免疫组雏鸡经S06004攻毒后存活率均为 100%,S06004AspiC△rfaL、S06004△spiC△rfaH和 S06004△spiC△wzy 同时具有良好的对鸡伤寒沙门菌的交叉保护能力。LPS结构充分截短的缺失株(△rfaL、△rfaJ、△rfaI与△rfaH)接种雏鸡后,血清与检测抗原不发生凝集反应,S06004△spiC△wzy免疫组所制备的血清与检测抗原混合后有微弱的凝集颗粒。通过毒力、免疫保护效力和DIVA特征等方面综合评价,所构建的LPS合成相关基因缺失株中,S06004△spiC△rfaL::cat和S06004△spiC△rfaH::cat可作为疫苗候选株进一步评价。4.鸡白痢沙门菌DIVA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作用利用重叠延伸PCR(SOEing PCR)和自杀性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无痕敲除rfaL基因的鸡白痢沙门菌疫苗候选株S06004△spiC△rfaL。疫苗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传代后其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基因回复突变或毒力返祖的能力完全丧失。鸡白痢沙门菌疫苗候选株S06004AspiC△rfaL在干燥、缺乏营养的不利条件下持续生存能力显着降低,对紫外线暴露、氧应激、NaOH和消毒剂的敏感性增强,表明疫苗被接种动物排泄后更容易从环境中清除,具有良好的环境安全性。通过观察不同接种剂量的雏鸡反应,发现疫苗候选株以低于108CFU的免疫剂量接种雏鸡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利用“seederchick”模型,对鸡白痢沙门菌疫苗株S06004△spiC△rfL的水平传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与野生株S06004相比,疫苗株在鸡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较低。疫苗接种不影响雏鸡生长,在免疫14 d以后,免疫组雏鸡的抗体水平持续增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鸡白痢沙门菌疫苗株S06004AspiC△rfaL能诱导雏鸡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通过细胞增殖ELISA定量分析,疫苗株免疫后第21 d,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SI值(3.197±0.068)显着高于对照组(1.05±0.1)。而且疫苗接种组CD4+和CD8+T细胞的相对数量均显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约2倍和1.5倍。以上说明,疫苗株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显着的细胞免疫应答。雏鸡攻毒保护试验表明,疫苗不仅具有理想的针对不同致病型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保护效力,还具有针对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交叉保护能力,同时免疫雏鸡后能有效地诱导机体清除强毒菌株的感染和定殖。疫苗株缺失的spiC基因和rfaL基因可作为分子鉴别标记,通过PCR与野生株菌株区分。鸡白痢沙门菌疫苗候选株S06004△spC△rfaL缺少O-抗原结构,雏鸡免疫后血清不与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发生凝集反应,通过简单易行的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即可有效区分疫苗免疫雏鸡和野生菌感染雏鸡,表现出显着的DIVA特征。
晏玲,曹伟胜[4](2018)在《鸡白痢沙门菌检测技术进展》文中指出鸡白痢(PD)是全球性的家禽疾病,因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导致产蛋率下降,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各国都在采取多种策略来控制鸡白痢沙门菌的感染,但持续性的多重耐药和新型沙门菌变异仍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鸡白痢在我国鸡群中流行仍较为严重,建立和筛选出准确而快速的检测方法成为鸡白痢沙门菌净化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将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检测技术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各养殖场制订和实施鸡白痢沙门菌净化措施提供参考。
李蕴玉,李佩国,张香斋,贾青辉,张艳英,张建文,丁咚,耿田田[5](2016)在《我国种鸡场种鸡鸡白痢感染现状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蛋传性细菌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笔者在对我国种鸡场种鸡鸡白痢感染现状分析的同时,提出了种鸡检疫、种鸡场生物安全、药物预防、培育抗沙门氏菌新品系等综合防控措施。
秦文学[6](2015)在《从检疫细节提高鸡白痢净化质量》文中指出鸡白痢是一种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目前,鸡白痢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旦感染很少有鸡能够幸存,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徐家芳[7](2013)在《三种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的比较和鸡场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文中提出沙氏门菌病一直都是影响养鸡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包括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也是产蛋鸡减产的重要病因之一,而且造成其产品的污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比较检测中北京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中国兽医药品监督所和美国LOHMANN ANIMAL HEALTH INT公司生产的三种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以及比较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两种方法的准确性;2、对未净化鸡场的沙门氏菌病进行了调查,包括不同日龄的种鸡和糊肛的雏鸡、21天龄的死胚以及鸡白痢-鸡伤寒抗体检测阳性和阴性鸡内脏器官沙门氏菌的分布情况,目的是为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提供科学的证据。来自四家公司种鸡群共1109份的血清样品同时平行用三种不同公司生产的抗原进行检测,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鸡白痢抗体检测标准-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结果显示,中海抗原、中监所抗原和美国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数量分别为273份、235份、238份,三种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血清数量为201份;对用中海抗原进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分别为阳性和阴性的鸡血清样品300份和303份,应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复检,阳性率分别为13%和1%,符合率分别为13%和99%。在三个尚未净化鸡场中分别取110d龄、168d龄、258d龄的种鸡,4-27d龄糊肛的雏鸡以及21天龄的死胚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对鸡的内脏和泄殖腔棉拭子以及死胚的内脏进行常规的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应用A-F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对沙门氏菌可疑菌落进行玻片凝集试验,然后对疑似菌株进行了PCR检测,最后分别应用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运动性试验和生化试验对PCR阳性的菌株进行沙门氏菌的分型。结果,泄殖腔棉拭子的分离率为1%(1/100);抗体阳性鸡的内脏细菌分离率为46.7%(14/30),其中卵巢、输卵管和脾脏的检出率最高,均为64.3%(9/14),阴性鸡内脏的分离率为0(0/15);133只糊肛雏鸡的内脏细菌分离率为12%(16/133);80枚死胚的细菌分离率为62.5%(50/80)。共分离到的81株沙门氏菌中,鸡白痢沙门氏菌占91.3%(74/81)、鸡伤寒沙门氏菌占7.4%(6/81)、副伤寒沙门氏菌占1.3%(1/81)。本课题研究的结果表明:1、本课题比较的三种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中以北京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生产的最敏感,以中国兽医药品监督所的检测结果最准确;2、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比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更为准确,特别是对于阳性的结果而言;3、沙门氏菌感染种鸡中,以卵巢、输卵管和脾脏的检出率最高,而泄殖腔棉拭子的检出率最低;4、尚未净化种鸡群的死胚中,沙门氏菌分离率高达62.5%;5、本课题调查的种鸡场流行的鸡沙门氏菌绝大部分属于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这些结果将对鸡场下一阶段的鸡沙门氏菌病的净化工作提供有用的依据。
龚建森[8](2012)在《鸡白痢凝集抗原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各日龄鸡的传染病,以急性败血性经过或以慢性隐性感染为特征。目前还没有效果可靠的疫苗预防该病,国内外通常使用鸡白痢诊断抗原,开展鸡白痢疫病净化工作。我国目前使用的规程抗原是以标准血清控制抗原含菌浓度的方法进行制备,导致不同批次抗原检测效果不稳定。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对51株初分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菌落型的分类以及血清类型的测定,从中找出各初分离菌株菌落型与血清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筛选出抗原制备菌株。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抗原最佳含菌浓度,并与规程抗原的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将研制的抗原进行了临床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鸡白痢凝集抗原制备菌株的筛选对51株初分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菌落型的分类以及血清类型的测定,从中找出各初分离菌株菌落型与血清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筛选出抗原制备菌株,并测试菌株在人工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后,菌落型与血清类型的变异率。试验结果表明,YBc, yBC和Ybc三种菌落型是初分离菌株的主要菌落类型,以YBc和Ybc菌落型中的菌株所含的O:123抗原因子最丰富,以yBC菌落型中的菌株所含的O:122抗原因子最丰富,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三株抗原制备菌株。对抗原制备菌株与同类型未经选择菌株的变异率测定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可以保持菌株的相对稳定,降低变异率。2鸡白痢凝集抗原的标化使用不同含菌浓度的染色抗原分别检测人工感染鸡与自然感染鸡,并与不同稀释度的鸡白痢高免血清分别进行标准试管凝集反应与平板凝集反应,比较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对人工感染鸡和自然感染鸡的检测效果,以及对不同稀释度高免血清的检测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含菌浓度为200亿/ml的染色抗原阳性检出率最高,达96.2%,与标准试管凝集反应结果一致,且反应速度较快,反应图像清晰,便于肉眼判别。对自然感染鸡的阳性检出结果与病变观察和细菌分离结果完全一致,且对阳性血清的检测范围也较宽。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我们选用的鸡白痢凝集抗原含菌浓度为200亿/ml。3鸡白痢凝集抗原的实验性检测与临床应用使用自行研制的抗原与规程抗原同时检测不同日龄的人工感染鸡,比较两种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使用自制抗原对不同品种的自然感染鸡进行检测,计算该抗原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同时与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某种鸡场鸡白痢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三批不同日龄的人工感染鸡中,自制抗原的检疫效果比目前规程抗原略有提高。对5个鸡种的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该染色抗原的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100%。与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比较发现,凝集反应的检疫效果是可信的。在临床试验中,使用自制凝集抗原共检测2059只种鸡血清,平均阳性率为11.9%,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品系种鸡的感染情况均有所不同,其中公鸡明显高于母鸡。
李磊,娄兴国,李永强,李海花[9](2008)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平板凝集抗原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从郑州某鸡场死亡雏鸡的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分离纯化细菌,通过致病性试验、生化试验,并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培养特性鉴定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经传代分离株、培养细菌、收集细菌、灭活细菌、浓缩抗原、调整抗原浓度、无菌检查及染色制备鸡白痢沙门氏菌平板凝集抗原,建立了检测鸡白痢血清抗体的微量平板凝集法。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
杨晓辉[10](2008)在《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的调查及臭氧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关中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现状,在陕西关中地区选择不同鸡场,随机抽样采血分离血清,用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PAT)试验进行检测。同时无菌采集以上地区部分病死鸡肝、脾,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根据分离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染色特性、菌体特征、生化特征、与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的凝集特性、以及对15日龄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呈阳性的雏鸡的致病性,确定分离鸡白痢沙门氏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解决目前因广泛采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而产生的药物残留问题,本试验研究了臭氧消毒技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关中宝鸡、咸阳、武功、杨陵、西安和渭南6个地区共20个鸡场,采集血清305份,检出阳性血清88份,阳性率为29%;其中在4个父母代鸡场,采集血清65份,检出阳性血清13份,阳性率为20%;商品代鸡场16个,采集血清240份,检出阳性血清75份,阳性率为31%。确定分离的菌株中有2株是鸡白痢沙门氏菌,用这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别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2株菌均对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头孢噻肟敏感。用臭氧处理组鸡群的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率比对照组低16%。综上,陕西关中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阳性率较高,可用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头孢噻肟治疗;臭氧消毒技术可很好地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降低药物残留。
二、应用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对鸡白痢的检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对鸡白痢的检疫(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某种鸡场鸡白痢感染及MG与MS防控效果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语 |
第一章 综述 |
1 鸡毒支原体 |
1.1 病原学 |
1.1.1 分类地位 |
1.1.2 结构与形态特征 |
1.1.3 培养特性与生化特性 |
1.2 流行病学 |
1.3 临床症状 |
1.4 病理变化 |
1.5 检测方法 |
1.5.1 分离鉴定 |
1.5.2 血清学方法 |
1.5.2.1 平板凝集试验(SPA) |
1.5.2.2 血凝抑制试验(HI) |
1.5.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5.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1.6 防控 |
1.6.1 药物防控 |
1.6.2 疫苗防控 |
1.6.3 综合防控措施 |
2 鸡滑液囊支原体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原 |
2.3 流行现状 |
2.4 临床症状 |
2.5 病理变化 |
2.6 检测方法 |
2.6.1 病原的分离鉴定 |
2.6.2 血清学方法 |
2.6.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2.7 防控 |
2.7.1 药物防控 |
2.7.2 疫苗防控 |
2.7.3 综合防控 |
3 鸡白痢 |
3.1 病原 |
3.2 流行病学 |
3.3 鸡白痢的发病特点 |
3.4 临床症状 |
3.5 病理变化 |
3.6 鸡白痢检测方法 |
3.6.1 分离培养 |
3.6.2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
3.6.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3.6.4 PCR技术 |
3.7 防控 |
3.7.1 药物防控 |
3.7.2 疫苗防控 |
37.3 综合防控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鸡白痢沙门菌防控状况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诊断试剂 |
1.1.2 样品来源 |
1.1.3 菌株 |
1.2 方法 |
1.2.1 鸡白痢防控现状调查 |
1.2.1.1 调查方法 |
1.2.1.2 调查内容 |
1.2.2 鸡白痢流行病学调查 |
1.2.2.1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方法与判定 |
1.2.2.2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
1.2.3 鸡白痢沙门菌分离鉴定 |
1.2.3.1 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 |
1.2.3.2 生化鉴定 |
1.2.4 基因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鸡场基本情况调查 |
2.2 种鸡场饲养管理状况 |
2.3 种鸡场鸡白痢净化方案及药物防控现状 |
2.3.1 鸡白痢净化方案 |
2.3.2 鸡白痢药物防控 |
2.4 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 |
2.5 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 |
2.6 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
2.7 基因检测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二 新疆某种鸡场MG、MS抗体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仪器及试剂 |
1.1.2 样品采集 |
1.2 方法 |
1.2.1 调查内容 |
1.2.2 MG、MS血清ELISA抗体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MG、MS疫苗接种时间与方式 |
2.2 MG、MS疫苗免疫效果判定 |
2.3 种鸡场MG血清ELISA抗体结果 |
2.4 种鸡场MS血清ELISA抗体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三 新疆某种鸡场MG、MS基因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1.2 检测样品 |
1.2 试验方法 |
1.2.1 MG、MS的基因检测 |
1.2.1.1 样品处理方法 |
1.2.1.2 DNA提取方法 |
1.2.1.3 MG、MS引物设计 |
1.2.1.4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1.2.1.5 PCR产物电泳分析 |
1.2.1.6 PCR结果判定方法 |
1.2.1.7 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
1.2.2 PCR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MG的PCR检测结果 |
2.2 MS的PCR检测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2)某父母代黄麻肉种鸡沙门氏菌病的净化及防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沙门氏菌的研究进展 |
1 沙门氏菌病概述 |
2 沙门氏菌病原学 |
2.1 形态及培养特性 |
2.2 生化特性 |
2.3 抵抗力 |
2.4 抗原特征与血清型 |
3 沙门氏菌流行病学 |
3.1 流行特征 |
3.2 致病性 |
3.3 临床症状 |
3.4 病理变化 |
3.5 致病机制 |
4 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
4.1 传统检测方法 |
4.2 免疫学标记检测方法 |
4.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5 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
5.1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定期环境消毒 |
5.2 做好种鸡监测和淘汰管理 |
5.3 药物控制和疫苗预防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父母代黄麻肉种鸡场沙门氏菌的血清学调查 |
1 材料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沙门氏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结果 |
2.2 沙门氏菌ELISA方法检测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二 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 |
1 材料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菌的分离纯化 |
2.2 细菌的形态学鉴定 |
2.3 分离菌生化鉴定 |
2.4 分离菌PCR鉴定 |
2.5 沙门氏菌血清型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三 沙门氏菌净化方案防控效果评价 |
1 材料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种鸡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调查 |
2.2 种鸡场沙门氏菌净化效果的评价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校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导师评阅表 |
(3)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多样性及DIVA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鸡白痢沙门菌研究进展 |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基因组学 |
4 感染模型 |
5 致病与感染机制 |
6 检测诊断 |
7 预防控制 |
8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禽源沙门菌疫苗研究进展 |
1 血清型分布 |
2 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疫苗 |
3 肠炎沙门菌疫苗 |
4 鼠伤寒及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疫苗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致关节炎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鸡白痢沙门菌O-特异多糖的致病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鸡白痢沙门菌LPS合成相关基因的缺失对毒力和免疫原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鸡白痢沙门菌DIVA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4)鸡白痢沙门菌检测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检测方法 |
2.1 细菌学检测 |
2.2 病理学检测 |
2.3 生化特性检测 |
2.4 血清学检测 |
2.4.1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PAT) |
2.4.2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SPAT) |
2.4.3 卵黄抗体检测法 |
2.4.4 琼脂扩散试验 (AGP) |
2.4.5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
2.4.6 电化学酶免疫传感器 |
2.4.7 核酸探针技术 |
2.4.8 胶体金技术 |
2.4.8.1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DIGFA) |
2.4.8.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法 (GICA) |
2.5 分子生物学检测 |
2.5.1 PCR检测方法 |
2.5.1.1 直接PCR检测法 |
2.5.1.2 多重PCR检测法 |
2.5.1.3 套式PCR |
2.5.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5.2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HRM) |
2.5.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LAMP) |
3 小结 |
(5)我国种鸡场种鸡鸡白痢感染现状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种鸡鸡白痢感染现状 |
2 种鸡场鸡白痢的控制 |
2.1 种鸡检疫 |
2.1.1 检疫方法的选择 |
2.1.2 检疫程序 |
2.1.3 检疫标准 |
2.2 保障种鸡场生物安全 |
2.2.1 保持场区和鸡舍适宜的环境条件 |
2.2.2 提供完善的营养 |
2.2.3 加强种蛋、孵化器与孵化室的消毒 |
2.3 药物预防 |
2.4 培育抗沙门氏菌新品系 |
(6)从检疫细节提高鸡白痢净化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鸡白痢的流行现状 |
1.1 鸡白痢的症状 |
1.2 鸡白痢的流行特点 |
2 鸡白痢检疫之前应做的准备 |
2.1 最佳检疫时间 |
2.2 提供适宜的鸡舍环境 |
2.3 准备检疫材料 |
3 检疫鸡白痢的操作流程 |
3.1 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 |
3.2 阳性鸡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
3.2.1 温度适宜 |
3.2.2 操作事宜 |
3.3 净化种鸡的管理 |
3.3.1 消毒 |
3.3.2 保证水和饲料的质量 |
3.3.3 切断垂直传播途径 |
3.3.4 定期进行检测 |
4 结语 |
(7)三种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的比较和鸡场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所用的英文缩写 |
前言 |
第一章 鸡沙门氏菌的危害及其检测与净化 |
1.1 病原学 |
1.1.1 分类 |
1.1.2 形态和染色 |
1.1.3 生化特性 |
1.1.4 抗原结构 |
1.2 流行病学 |
1.2.1 鸡白痢 |
1.2.2 鸡伤寒 |
1.2.3 鸡副伤寒 |
1.3 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1.3.1 常规鸡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 |
1.3.2 血清学 |
1.3.3 聚合酶链式方法(PCR) |
1.3.4 DNA探针法 |
1.3.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
1.4 鸡白痢-鸡伤寒净化程序和效果 |
1.5 预防和控制 |
1.5.1 环境消毒与鸡场控制 |
1.5.2 种鸡群抗体的检测及沙门氏菌的净化 |
1.5.3 竞争排斥 |
1.5.4 药物控制和治疗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三种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检测的比较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剂 |
2.1.2 实验血清 |
2.1.3 方法 |
2.1.4 结果判定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2.1 用三种抗原检测结果 |
2.2.2 每两种抗原相符情况 |
2.2.3 检测方法比较结果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鸡场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和分析 |
3.2.1 细菌分离结果 |
3.2.2 鸡白痢-鸡伤寒抗体阳性鸡和阴性鸡泄殖腔棉拭子 |
3.2.3 鸡白痢-鸡伤寒抗体阳性鸡和阴性鸡内脏器官和泄殖腔棉拭子 |
3.2.4 死胚肝脏 |
3.2.5 糊肛的雏鸡内脏和泄殖腔棉拭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鸡白痢凝集抗原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研究进展 |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症状 |
4 剖检病变 |
5 诊断 |
5.1 发病情况 |
5.2 病菌分离鉴定 |
5.3 生化鉴定 |
5.4 血清学鉴定 |
6 毒力质粒 |
7 耐药性与耐药基因 |
第二章 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控研究进展 |
1 鸡白痢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
1.1 鸡白痢病的临床诊断 |
1.2 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培养鉴定 |
1.3 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生化鉴定 |
1.4 凝集试验法 |
1.5 琼脂扩散法 |
1.6 间接血凝法 |
1.7 ELISA诊断法 |
1.8 PCR检测技术 |
2 鸡白痢病的防控方法 |
2.1 检疫净化措施 |
2.2 抗菌药物治疗 |
2.3 中草药治疗 |
2.4 疫苗预防 |
2.5 微生态制剂防治 |
2.6 其他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鸡白痢凝集抗原制备菌株的筛选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 |
1.2 试验材料 |
1.3 菌落分型试验 |
1.4 血清学测定 |
1.5 抗原制备菌株的选择 |
1.6 抗原菌株变异率的测定 |
2 结果 |
2.1 菌落分型结果 |
2.2 血清学测定结果 |
2.3 菌落型与血清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
2.4 抗原制备菌株的筛选及其特征 |
2.5 抗原制备菌株变异率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鸡白痢凝集抗原的标化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抗原制备菌株 |
1.2 抗原制备用培养基 |
1.3 种子液制备 |
1.4 染色抗原的制备 |
1.5 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检测人工感染鸡 |
1.6 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检测自然感染鸡 |
1.7 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检测高免血清 |
2 结果 |
2.1 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检测人工感染鸡的结果 |
2.2 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检测自然感染鸡的结果 |
2.3 不同含菌浓度染色抗原检测高免血清的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鸡白痢凝集抗原的实验性检测与临床应用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鸡白痢诊断抗原 |
1.2 试验材料 |
1.3 人工感染鸡的检测 |
1.4 自然感染鸡的检测 |
1.5 凝集试验与琼扩试验的比较 |
1.6 种鸡场鸡白痢的血清学调查 |
2 结果 |
2.1 不同染色抗原检测人工感染鸡的结果 |
2.2 不同鸡种感染率的测定 |
2.3 凝集试验与琼扩试验检测结果的比较 |
2.4 种鸡场鸡白痢血清学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9)鸡白痢沙门氏菌平板凝集抗原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1.5 细菌的分离培养 |
1.6 细菌的鉴定 |
1.6.1 镜检 |
1.6.2 致病性试验 |
1.6.3 鉴别培养和生化试验 |
1.7 抗原的制备 |
1.8 免疫血清的制备 |
1.8.1 动物的免疫 |
1.8.2 血清的制备 |
1.9 特异性试验 |
1.1 0 抗原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2 结果 |
2.1 培养特性 |
2.2 镜检结果 |
2.3 致病性试验 (见表1) |
2.4 生化试验 (见表2) |
2.5 细菌计数 |
2.6 特异性试验 |
2.7 抗原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见表3) |
3 讨论 |
(10)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的调查及臭氧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特性 |
1.1.1 病原特性 |
1.1.2 培养特性 |
1.2 鸡白痢临床症状及其病理变化 |
1.2.1 临床症状 |
1.2.2 病理变化 |
1.3 鸡白痢发病机制与危害 |
1.3.1 发病机制 |
1.3.2 危害 |
1.4 鸡白痢流行特点 |
1.4.1 垂直传播 |
1.4.2 水平传播 |
1.4.3 媒介传播 |
1.5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检测方法 |
1.5.1 血清学鉴定 |
1.5.2 血清平板凝集法(PAT) |
1.5.3 卵黄玻板凝集法 |
1.5.4 ELISA 法 |
1.5.5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技术 |
1.6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
1.7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
1.7.1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
1.7.2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
1.7.3 综合性防治措施 |
1.8 臭氧的应用 |
1.8.1 杀灭微生物作用机制 |
1.8.2 除臭作用原理 |
1.8.3 臭氧在养禽场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关中地区鸡白痢的血清学调查及流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2.1 材料 |
2.1.1 病料 |
2.1.2 培养基 |
2.1.3 染色液 |
2.1.4 生化试剂 |
2.1.5 凝集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 |
2.1.6 药敏纸片 |
2.1.7 试验动物 |
2.2 方法 |
2.2.1 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 |
2.2.2 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菌株进行分离与鉴定 |
2.3 结果 |
2.3.1 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
2.3.2 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菌株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
2.4 讨论 |
2.4.1 鸡白痢感染现状血清学调查 |
2.4.2 鸡白痢流行菌株分离鉴定 |
2.4.3 药敏试验 |
2.4.4 药物治疗试验 |
2.5 小结 |
第三章 臭氧对鸡白痢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
3.1 材料 |
3.1.1 试验地址和时间 |
3.1.2 鸡舍方位及面积 |
3.1.3 试验鸡来源 |
3.1.4 饲料 |
3.1.5 仪器 |
3.2 方法 |
3.2.1 鸡只入舍前消毒处理 |
3.2.2 鸡的饲养管理 |
3.2.3 处理组的臭氧防疫消毒技术方法 |
3.2.4 用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PAT)试验对处理组和对照组鸡只的血清进行检测 |
3.3 结果 |
3.3.1 有害气体测定 |
3.3.2 处理组和对照组鸡只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情况 |
3.3.3 鸡组织切片观察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应用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对鸡白痢的检疫(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某种鸡场鸡白痢感染及MG与MS防控效果调查[D]. 周磊磊.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某父母代黄麻肉种鸡沙门氏菌病的净化及防制效果评价[D]. 王海波.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3]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多样性及DIVA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作用[D]. 郭荣显. 扬州大学, 2019(02)
- [4]鸡白痢沙门菌检测技术进展[J]. 晏玲,曹伟胜.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8(07)
- [5]我国种鸡场种鸡鸡白痢感染现状与控制[J]. 李蕴玉,李佩国,张香斋,贾青辉,张艳英,张建文,丁咚,耿田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4)
- [6]从检疫细节提高鸡白痢净化质量[J]. 秦文学. 当代畜牧, 2015(29)
- [7]三种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的比较和鸡场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D]. 徐家芳. 广西大学, 2013(03)
- [8]鸡白痢凝集抗原的研制与应用[D]. 龚建森.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9]鸡白痢沙门氏菌平板凝集抗原的制备[J]. 李磊,娄兴国,李永强,李海花.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8(09)
- [10]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的调查及臭氧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D]. 杨晓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