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打造乌市冬季旅游品牌(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江,马思源[1](2021)在《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新疆坚持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冰雪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助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愿景,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本文结合政府宏观决策与企业发展方向,提出打造阿尔泰山冰雪康养度假产业经济带、打造天山冰雪产业经济带、加快推进冰雪旅游转型升级等发展策略,以期能够接力2022北京冬奥会,为培育壮大冰雪旅游产业,打造我国西北地区冰雪旅游胜地提供理论基础。
王铖铖[2](2020)在《运用ASEB法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日,人们更加注重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有了更高层次的体验需求,传统旅游方式已满足不了游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而体育旅游形式的出现将打破这一瓶颈,将各自的优势充分的融合,从而更好的达到健身、休闲、和放松的目的。滑雪旅游作为体育旅游的一支细分活动,随着第24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预计2022年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将达4500万人,并且在“带动3亿人口上冰雪运动”发展背景下,必将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宠儿,也将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因此,如何提高滑雪旅游消费者的参与性,促进大连市滑雪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其问题所在,为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此为大连市冬季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本论文在查阅国内外滑雪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连市欢乐雪世界、铭湖、林海滑雪场为例,运用ASEB栅格分析、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大连滑雪旅游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阐述大连滑雪旅游发展在活动、环境、体验、利益上的优劣势、机遇、威胁,归纳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大连市开展滑雪旅游,具有地理、自然环境等优势,在基础设施上也相对完善,基本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调查的消费者人群中,具有男多女少、参与目的多样、收入稳定等特征,期望滑雪场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针对教练员的调查发现,大多为刚毕业的学生,经验较缺乏,很少参加专业培训,男女教练比例不均衡等。2.大连市滑雪旅游开展优势和机遇包括:特色的民俗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体验消费的兴起、政府的扶持等。存在雪期短,主题定位不明显,产品单一,消费者体验度低,服务质量不高,宣传力度小,滑雪产品开发不当造成游客体验“失真”等劣势和威胁。3.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产品的规划设计上缺乏多维度;宣传力度不足;品牌辨识率低,难以吸引消费者再次体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服务质量不高;政府相关扶持力度小。4.大连市滑雪旅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提升策略:提高滑雪场的服务水平;扩大媒体开发宣传程度;完备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滑雪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差异化,打造出大连独特的滑雪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为大连市滑雪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耿慧聪[3](2020)在《哈尔滨市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文中指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来临之际,全国正刮起一波“冰雪热”。哈尔滨作为老牌冰雪旅游城市,其冰雪品牌形象曾在民众心中占据一定地位。但随着国内多区域纷纷加入到冰雪旅游市场的瓜分中,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市场正面临一场挑战。在此大背景下,结合省委省政府设定的将“龙江品牌”升级为“国际品牌”这一发展目标,以及当下所处的“万物互联”时代,本文以整合营销的视角,对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进行新的策划。首先,本文从国内整体冰雪旅游市场背景入手,进而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现状展开分析。并分别从冰雪景观类、冰雪乐园类、民俗文化类三个角度,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同类市场竞争者进行比较。结合以上分析,最终将本次哈尔滨冰雪旅游定位为以“北纬45°丨雪蕴民风丨你的城市季候”为主题的“冰雪文化游”。目标客群则以“扩充本地游客数量,带动国内外游客”为原则,面向国内外,分别设定三级目标客源地,进行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品牌策划与传播。其次,本次策划把冰雪旅游和城市文化有机融合,秉承“以冰雪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以享受为目的”的“ICE”原则,凝练三个关键词“积淀”、“想象”、“鲜活”,将哈尔滨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感”、“浪漫感”、“民俗感”得以表现。最后,将结合上述产品定位和潜在消费者特征,对“2020年哈尔滨冰雪文化游”进行年度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本次策划围绕“看中东铁路上的哈尔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冰雪梦”、“来哈尔滨,感受不一样的冰雪风”三大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采取体验营销、IP营销、节庆营销的策略开展线下系列冰雪营销活动。同时以构建新老媒体矩阵的方式,配合微博、微信、抖音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年度传播。
李慧[4](2019)在《新疆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特色小镇是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为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国家供给侧的改革,而探索培育的一种区别于行政建制镇的新型发展创业平台;体育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下位概念,是在遵循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之上,将体育元素加入其中,以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的空间区域和发展平台。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也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参与群众体育、休闲娱乐的积极性。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是全疆唯一一个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以此选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从品牌的视角,探索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并对水西沟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从水西沟镇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冰雪资源等6个方面对水西沟镇进行剖析,并对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园区构造、面积、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解。运用PEST分析工具,对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品牌的建设和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四个影响因素发现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找到影响小镇发展的劣势和威胁因素,以期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小镇的建设发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已基本完成建设工作;(2)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建设缺乏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3)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了解比较薄弱浅显;(4)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自主品牌不明显;(5)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在建设中,有房地产化倾向。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建议:(1)多种途径培养专业人才;(2)增设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内的体育设施,以满足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增强人们对体育意识,提高对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关注度;(3)运用多种方式对冰雪运动特色小镇进行宣传;(4)通过多种途径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5)拓宽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筹资渠道,避免特色小镇的房地产。
乌日很[5](2019)在《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及游客意识观念的转变使冰雪旅游成为了多数游客的出行选择。在习近平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及“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效应之下我国冰雪旅游更是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国内众多省区重视冰雪旅游并加强力度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冰雪旅游产品,但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主要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进行分析和提出可借鉴学习之处的基础上,对呼伦贝尔市开发冰雪旅游产品进行了条件分析,即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角度展开了资源评价;其后分析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其中雪塑冰雕等冰雪观赏类、冰雪体育运动和赛事类及冰雪民族节庆类产品的开发最多;然后对以上开发的产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及景区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分析总结出已开发的产品存在产品的高同质化、各类产品缺少深度开发、产品宣传力度不足及缺少冰雪旅游品牌等问题,并且从产品内部原因即冰雪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旅游资源缺少深度开发、市场调查不足等及产品外部原因即冰雪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旅游公共服务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特色冰雪旅游产品、强化冰雪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强冰雪旅游产品宣传及打造冰雪旅游节庆那达慕品牌等相应对策,并从提高当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开发产品的保障条件。
窦胜昌[6](2019)在《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022冬奥会的到来,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将进入黄金时代,三亿人上冰雪的战略目标,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齐齐哈尔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冰雪发展历史、先天地理优势、雄厚装备制造基础的城市,迎来了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良好机遇。制定科学系统的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对于加速发展冰雪体育产业,推动城市发展、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齐齐哈尔概况,从冰雪体育资源、项目开发、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综合运用了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了全方位分析,深刻阐明了冰雪体育产业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为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对于齐齐哈尔冰雪体育产业的分析情况,探索提出了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战略立足齐齐哈尔地方实际,放眼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对于大力发展冰雪体育制造业、冰雪旅游业、冰雪运动产业做了科学规划,最终提出了齐齐哈尔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相应保障措施。本文对于东北地区非省会城市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促进齐齐哈尔冰雪体育制造业、冰雪旅游业、冰雪运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赵兰[7](2013)在《基于中心镇功能与产业发展需要的园林景观建设研究 ——以义乌市佛堂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把关注度逐步倾向中心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各地的政府陆续制定了中心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倡导中心镇的建设。把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是实现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不断加快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及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中心镇园林景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以义乌市佛堂镇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对佛堂镇的功能、产业、园林景观进行研究,利用佛堂镇现有的相关资料,再加上实际调查的内容对其园林景观建设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通过对国外中心镇(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国内中心镇(小城镇)的功能、产业发展及园林景观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与全面分析,总结了国内中心镇建设值得借鉴的经验,分析了国内中心镇(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特点以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2)义乌市佛堂镇是一个多功能多产业的中心镇,集工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及商业功能、居住功能于一体。重点对佛堂镇园林景观的布局结构和四大功能区的园林景观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义乌市佛堂镇特有的自然、社会、经济、功能与产业等条件,归纳了佛堂镇这个中心镇需要怎样的园林景观建设。(3)通过对佛堂镇现有园林景观的调查,总结了其整个镇的园林植物应如何选择及群落应如何配置。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佛堂镇园林景观的发展优势与动力,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以后类似中心镇的园林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措施。
刘勇[8](2013)在《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雪原风情、北国风光,民族文化,边境口岸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冬季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2010年冬季呼伦贝尔已接待游客近2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受到气候、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呼伦贝尔市的冬季旅游还处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建设上,特色不突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景区的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不高,旅游空间的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的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很多层面的冬季旅游还处于模仿阶段,关键在于没有将地区优势和产业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在优势和劣势这对矛盾中,优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劣势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且这些劣势是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合理的政策措施,更好的发挥优势,确保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的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和发展。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的优势和特点,提出发展冬季旅游业的原则。在明确了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运用“增长极”理论,提出应集中优势冬季旅游资源,打造知名品牌,如满洲里冰雪大世界、海拉尔冰雪民俗园等;运用产业空间集聚理论,提出应努力构建旅游供应链,构建资源驱动型旅游业集聚;根据“点一轴”系统理论,提出应加大基础设施等旅游硬件建设;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在眉睫的是如何解决其旅游投融资问题,本文提出应多渠道筹集冬季旅游开发资金,除了传统的旅游融资方式以外,还可以设计带有期权性质的旅游开发合约、建立旅游产业基金、进行项目融资等;最后,应加强政府对于冬季旅游业发展的领导职能,在政府主导下组建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在此基础上建立旅游企业集团,采取集团化经营模式,以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为龙头,吸收当地有实力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店等各类旅游企业,组成专业化的旅游企业集团,进行集团化运营。
刘欢[9](2012)在《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自驾车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念的转变以及公路网络的不断改善逐渐发展起来。2008年至今自驾车旅游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慢慢走向成熟。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新疆自驾车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是新疆自驾车旅游发展最快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的方法,运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主力是由社会中年富力强、受教育程度高、收入较高的人士组成,消费能力相对较强。(2)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以私家车人群为主,多为散客出游,节假日出游特征明显,自驾车游客多与亲友结伴自助出游。(3)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多是紧邻客源市场,以疆内为主旅游是目前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大空间范围。(4)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自驾游运动轨迹边缘化明显,游览地点较为集中,倾向于级别较高的景点访问,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亟待加强。(5)除亲朋好友推荐外,网络是目前获取自驾车旅游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旅行社、汽车租赁公司对市场的介入不够。(6)安全成为了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出游考虑的首要因素,相应设施不够完善。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开发属于尝试性阶段,市场化水平不高。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发展对策:加强市场宣传;营销渠道采取网络化和多元化并重;细分客源市场;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深度挖掘自驾车旅游产品路线;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立救援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市场的培育与规范。
郑文[10](2012)在《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互动关系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环城游憩带是城市休闲游憩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也是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推动力。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合理运用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推动区域整体建设。本文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分析两者之间互动关系,针对其相互影响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未来发展建设相关建议,全文共分为8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明确全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二章:对本文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辨析:什么是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游憩与旅游的区别与联系,其形成机制分别是什么,环城游憩带的范围如何确定等等,明确了文章所研究的具体内容。第三章:从人口、GDP、产业结构和建成区面积四方面研究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通过数据说明乌鲁木齐市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第四章: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理论,结合乌鲁木齐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水平,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范围划定为以南湖为市中心,半径200公里的辐射带内,包括乌鲁木齐市、近郊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远郊至吐鲁番市、石河子市和奇台县;本文对乌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范围限于市区游憩带、近郊游憩带和部分远郊游憩带,约为以南湖广场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内的游憩圈。借鉴GB/T18972-2003国家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标准,对乌鲁木齐环城游憩带内的游憩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7个主类和22个亚类及48个基本类,明确了区域内部资源丰度和类型丰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环城游憩带内游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矩阵分析未来发展战略。第五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确定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处于发展中期,并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向成熟期迈进。第六章: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分析环城游憩带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积极的促进和消极的阻碍两方面对乌鲁木齐市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阐述。第七章:综合上述研究成果,从资源配置、整体创新、制度体制、基础设施、区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未来发展提出发展思路和相关建议。第八章:总结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创新,根据文章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
二、着力打造乌市冬季旅游品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着力打造乌市冬季旅游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现现状 |
二新疆冰雪旅游产业分布 |
(一)天山冰雪旅游资源 |
(二)阿尔泰山冰雪旅游资源 |
三新疆冰雪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地理区位限制明显 |
(二)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
(三)冰雪产品的本地特色和文化气息不足 |
(四)国内外冰雪旅游基地兴起带来的外部压力 |
四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策略 |
(一)以阿勒泰地区为着力点,打造“宜居、宜养”的阿尔泰山冰雪康养度假产业经济带 |
(二)以乌鲁木齐为着力点,打造“文体、娱乐”天山冰雪产业经济带 |
(三)加快推进冰雪旅游转型升级,形成客源互送的产业链 |
(四)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打造全国冰雪旅游品牌 |
五结语 |
(2)运用ASEB法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滑雪旅游概念界定 |
2.2 国外滑雪旅游研究现状 |
2.3 国内滑雪旅游研究现状 |
2.3.1 滑雪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 |
2.3.2 滑雪旅游发展对策的研究 |
2.3.3 关于大连市滑雪旅游的研究 |
2.4 ASEB栅格分析法 |
2.4.1 ASEB栅格分析法内涵 |
2.4.2 关于ASEB法研究综述 |
2.5 研究现状总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ASEB栅格分析法 |
3.2.7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 |
4.1.1 大连市滑雪场基本情况 |
4.1.2 滑雪教练员基本情况 |
4.1.3 消费人群基本情况 |
4.2 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的ASEB栅格分析 |
4.2.1 活动 |
4.2.2 环境 |
4.2.3 体验 |
4.2.4 利益 |
4.3 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桎梏的分析 |
4.3.1 滑雪场滑雪旅游产品单一化,缺乏个性 |
4.3.2 滑雪旅游宣传力度小,辨识度低 |
4.3.3 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
4.3.4 政府扶持力度小 |
4.4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的提升策略 |
4.4.1 提升滑雪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 |
4.4.2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安全管理机制 |
4.4.3 扩大媒体开发宣传程度,推广全民滑雪健身意识 |
4.4.4 改进服务质量,培养滑雪体育专业人才 |
4.4.5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大连市滑雪场”消费者调查问卷 |
附录B “大连市滑雪场”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录C 专家访谈 |
附录D “大连市滑雪场”相关管理者访问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哈尔滨市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选题概述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价值 |
1.3 策划思路 |
第二章 市场分析 |
2.1 宏观市场分析 |
2.1.1 政策法律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市场分析 |
2.2.1 冰雪旅游市场分析 |
2.2.2 市场客群及偏好分析 |
2.2.3 群体对哈尔滨冰雪旅游认知与旅游意愿调查 |
2.3 市场竞争者分析 |
2.3.1 冰雪景观类——牡丹江雪乡、吉林长白山景区 |
2.3.2 冰雪乐园游玩类——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深圳世界之窗阿尔卑斯冰雪世界 |
2.3.3 特色冰雪文化类——松原查干湖 |
第三章 哈尔滨冰雪旅游概况及营销传播现状 |
3.1 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概况 |
3.1.1 区位条件 |
3.1.2 冰雪资源条件 |
3.1.3 文化资源 |
3.2 哈尔滨冰雪旅游营销传播现状 |
3.2.1 营销活动 |
3.2.2 传播分析 |
第四章 定位策略 |
4.1 哈尔滨冰雪旅游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strength) |
4.1.2 劣势分析(weakness) |
4.1.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4.1.4 威胁分析(threat) |
4.2 目标市场定位 |
4.2.1 目标客源地划分 |
4.2.2 目标消费群体划分 |
4.3 冰雪旅游品牌定位 |
4.3.1 冰雪旅游形象定位 |
4.3.2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
第五章 2020年度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
5.1 营销策略及营销活动安排 |
5.1.1 体验营销——身临其境,感受冰雪文化 |
5.1.2 IP营销——用优质内容,打造潮流IP |
5.1.3 节庆营销——借节日“痛点”塑造品牌形象 |
5.2 传播推广方案设计 |
5.2.1 传播目标 |
5.2.2 传播策略 |
5.2.3 媒介组合及执行 |
5.3 特别策划:疫情下的营销传播策划备案 |
5.3.1 借“公益”之手优化品牌形象 |
5.3.2 开启“云旅游”篇章 |
5.3.3 刺激“后疫情”时代消费 |
第六章 效果监测 |
6.1 测量计划 |
6.2 测量方法 |
6.2.1 数据分析法 |
6.2.2 问卷调查法 |
6.3 可行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新疆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府政策指引 |
1.1.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
1.1.3 城市缺乏特色,个性不鲜明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品牌的研究 |
1.3.2 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 |
1.4.2 品牌与品牌战略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地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3 研究与分析 |
3.1 新疆水西沟镇的基本情况 |
3.1.1 新疆水西沟镇的人口及地理位置 |
3.1.2 新疆水西沟镇的自然条件 |
3.1.3 新疆水西沟镇的气候条件 |
3.1.4 新疆水西沟镇的森林资源 |
3.1.5 新疆水西沟镇的旅游资源 |
3.1.6 新疆水西沟镇的冰雪资源 |
3.2 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概况 |
4 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品牌构建 |
4.1 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品牌建设的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实施品牌战略的 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遇因素分析 |
4.2.4 威胁因素分析 |
5 新疆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实施 |
5.1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品牌的定位 |
5.1.1 目标消费群体 |
5.1.2 明确与其他体育特色小镇的区别 |
5.2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品牌形象创立 |
5.2.1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建设宗旨与文化的创立 |
5.2.2 冰特色小镇视觉识别系统的创立 |
5.3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 |
5.4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强化 |
5.4.1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延伸 |
5.4.2 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品牌延伸中应注意的问题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5)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冬季旅游与冰雪旅游 |
2.1.2 旅游产品与冰雪旅游产品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后发优势理论 |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4 屏蔽理论 |
3 国内外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借鉴 |
3.1 国外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借鉴 |
3.1.1 国外冰雪旅游产品开发 |
3.1.2 国外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借鉴 |
3.2 国内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借鉴 |
3.2.1 国内冰雪旅游产品开发 |
3.2.2 国内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借鉴 |
4 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
4.1 开发冰雪旅游产品的条件 |
4.1.1 自然资源 |
4.1.2 人文资源 |
4.1.3 社会经济环境 |
4.2 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4.3 冰雪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冰雪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 |
4.3.2 冰雪旅游产品缺少深度开发 |
4.3.3 冰雪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足 |
4.3.4 缺少冰雪旅游品牌 |
4.4 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4.4.1 内部原因 |
4.4.2 外部原因 |
5 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
5.1 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对策措施 |
5.1.1 开发特色冰雪旅游产品 |
5.1.2 强化冰雪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
5.1.3 加强冰雪旅游产品宣传 |
5.1.4 打造冰雪旅游那达慕节庆品牌 |
5.2 促进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条件 |
5.2.1 提高当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
5.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
2.1 齐齐哈尔市概况 |
2.2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资源分析 |
2.2.1 自然资源 |
2.2.2 人文资源 |
2.2.3 基础设施资源 |
2.2.4 冰雪人才资源 |
2.3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项目与产品分析 |
2.3.1 冰雪旅游项目 |
2.3.2 民俗传统项目 |
2.3.3 冰雪体育产品 |
2.4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1 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2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运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3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5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
2.5.1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优势 |
2.5.2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劣势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科技环境 |
3.2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省外的竞争 |
3.2.2 省内的竞争 |
3.3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机会与威胁分析 |
3.3.1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机会 |
3.3.2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威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
4.1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
4.1.1 发展总体思路 |
4.1.2 发展战略目标 |
4.2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战略重点 |
4.2.1 做强冰雪体育制造业 |
4.2.2 做优冰雪旅游业 |
4.2.3 做大冰雪运动产业 |
4.3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4.3.1 品牌战略 |
4.3.2 人才驱动战略 |
4.3.3 差异化战略 |
4.4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
4.4.1 提升冰雪体育产品竞争力 |
4.4.2 加大冰雪体育人才培养 |
4.4.3 加强冰雪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
4.4.4 培育壮大冰雪体育企业 |
4.4.5 强化冰雪体育品牌打造 |
4.4.6 开发特色冰雪旅游娱乐项目和冰雪产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
5.1.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
5.1.2 加强资源保护利用与监督管理 |
5.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5.2.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5.2.2 加强冰雪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5.2.3 加强冰雪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 |
5.3 整合冰雪体育区域资源 |
5.3.1 整合冰雪旅游线路 |
5.3.2 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 |
5.4 增强冰雪体育配套接待能力 |
5.4.1 加强相关与辅助产业支撑能力 |
5.4.2 加强服务能力与市场监管 |
5.5 推动冰雪运动的宣传推广 |
5.5.1 推动冰雪全民健身 |
5.5.2 推动公共冰雪体育运动设施开放利用 |
5.6 发挥政府支持作用 |
5.6.1 优化营商环境 |
5.6.2 拓宽资金支持渠道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7)基于中心镇功能与产业发展需要的园林景观建设研究 ——以义乌市佛堂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动态 |
1.2.1 相关概念 |
1.2.2 相关研究动态 |
1.2.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2 国外研究动态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2.1 中心镇的特点、功能及产业发展 |
2.2.2 中心镇的园林景观建设 |
2.2.2.1 建设的主要内容 |
2.2.2.2 建设的主要特征 |
2.2.2.3 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3 研究方法 |
3 义乌市佛堂镇的功能与产业及其园林景观建设 |
3.1 佛堂镇基本概况 |
3.1.1 自然条件 |
3.1.2 社会经济条件 |
3.2 佛堂镇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 |
3.2.1 佛堂镇的功能 |
3.2.2 佛堂镇的产业 |
3.3 佛堂镇园林景观的布局结构 |
3.3.1 佛堂镇景观结构及景观分区 |
3.3.2 佛堂镇的绿地系统现状 |
3.3.3 佛堂镇的园林绿地建设现状 |
3.4 佛堂镇园林景观建设的特点 |
3.4.1 工业园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
3.4.2 文化功能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
3.4.3 商业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
3.4.4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
3.4.5 佛堂镇园林植物的应用及群落配置特点 |
3.4.5.1 佛堂镇绿化树种的调查及应用 |
3.4.5.2 佛堂镇的植物群落 |
3.4.6 佛堂镇园林景观的发展优势与动力 |
3.4.7 佛堂镇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 中心镇园林景观建设的建议 |
3.5.1 政府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落实责任 |
3.5.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景观生态意识 |
3.5.3 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
3.5.4 加强规划和指导,保障实施资金 |
3.5.5 保证园林植物种类与技术指导 |
4 结语 |
4.1 小结 |
4.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浙江省 200 个省级中心镇名单 |
附录二 浙江省 27 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名单( 2010 年) |
附录三 佛堂镇常用园林植物名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季节性旅游的研究 |
1.3.2 文化旅游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旅游产业相关理论 |
2.1 旅游及其分类 |
2.1.1 旅游的概念 |
2.1.2 旅游的分类 |
2.2 旅游业 |
2.2.1 旅游业的概念及性质 |
2.2.2 旅游业的特征 |
2.3 国内外冬季旅游业发展经验借鉴 |
2.3.1 日本冬季旅游业发展经验——以札幌雪节为例 |
2.3.2 哈尔滨冬季旅游发展经验 |
2.3.3 国内外冬季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
第3章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现状 |
3.1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条件 |
3.1.1 自然地理条件 |
3.1.2 社会经济条件 |
3.1.3 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
3.1.4 其他配套设施条件 |
3.2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水平 |
3.2.1 冬季旅游业规模 |
3.2.2 冬季旅游品牌构建 |
3.2.3 冬季旅游区域协作 |
3.2.4 冬季旅游市场定位 |
3.3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产品开发情况 |
3.3.1 冬季旅游民俗产品 |
3.3.2 冬季旅游特色活动 |
3.3.3 冬季旅游边境协作 |
第4章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优势分析 |
4.1.1 民族特色鲜明 |
4.1.2 自然条件优越 |
4.1.3 边境优势明显 |
4.2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
4.2.1 冬季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 |
4.2.2 冬季旅游资源分散,资源开发不足 |
4.2.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4.2.4 缺乏专项投资资金 |
4.2.5 缺乏冬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第5章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的原则和建议 |
5.1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的原则 |
5.1.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5.1.2 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
5.1.3 坚持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
5.1.4 广泛参与的原则 |
5.2 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5.2.1 充分发掘区域内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
5.2.2 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越的自然资源 |
5.2.3 充分发挥边境优势,积极推进边境合作 |
5.2.4 集中冬季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知名品牌 |
5.2.5 构建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效应 |
5.2.6 加大基础设施等旅游硬件建设 |
5.2.7 多渠道筹集冬季旅游开发资金 |
5.2.8 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代旅游发展趋势 |
1.1.2 我国自驾游的产生与发展 |
1.1.3 新疆旅游发展特点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文献资料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技术路线 |
2 自驾游基础理论 |
2.1 自驾游定义 |
2.2 自驾游分类 |
2.3 自驾游特点及作用 |
2.4 自驾游产品设计 |
3 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 |
3.1 研究区域 |
3.1.1 区位条件 |
3.1.2 经济条件 |
3.1.3 交通条件 |
3.1.4 新疆自驾游资源分布 |
3.2 问卷设计及调研 |
3.2.1 问卷构成 |
3.2.2 问卷调查 |
3.2.3 样本筛选 |
3.3 自驾车旅游者个人统计特征分析 |
3.3.1 性别比例 |
3.3.2 年龄结构 |
3.3.3 文化程度 |
3.3.4 职业类别 |
3.3.5 月收入 |
3.4 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
3.4.1 出游特征 |
3.4.2 旅游偏好及意愿 |
3.4.3 汽车来源及信息获取 |
3.5 自驾车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
3.5.1 空间距离流动特征 |
3.5.2 目的地选择模式 |
3.5.3 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 |
3.5.4 目的地与居住地距离决策 |
3.6 调查结论 |
4 乌鲁木齐市自驾游发展对策研究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游客市场以散客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 |
4.1.2 宣传力度不够,手段单一 |
4.1.3 相关行业对市场介入不够,产品开发不足 |
4.1.4 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不够完善 |
4.2 对策建议 |
4.2.1 加大宣传力度,丰富营销手段 |
4.2.2 细分客源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
4.2.3 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产品设计 |
4.2.4 构建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互动关系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现实意义 |
1.1.3 学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城镇化研究概况 |
1.2.2 环城游憩带研究 |
1.2.3 城镇化和环城游憩带的关系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城镇化和环城游憩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城镇化相关概念 |
2.2 环城游憩带相关概念 |
2.2.1 游憩与旅游 |
2.2.2 环城游憩带概念 |
2.2.3 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 |
2.3 相关理论 |
2.4 环城游憩带空间范围界定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
3.1 人口特点 |
3.2 国民经济发展 |
3.3 产业结构调整特点 |
3.4 乌鲁木齐市建成区面积变化 |
第四章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概况 |
4.1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范围界定 |
4.2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游憩资源分类 |
4.3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发展 SWOT 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遇 |
4.3.4 挑战 |
4.4 swot 分析结论 |
第五章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水平评估 |
5.1 研究方法 |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2 环城游憩带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
5.2.3 指标释义 |
5.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综合评估过程及结果 |
第六章 乌市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的互动关系 |
6.1 乌市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互动关系的三维图形分析 |
6.2 环城游憩带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
6.2.1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
6.2.2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速调整产业结构 |
6.2.3 推动城市空间扩张 |
6.2.4 丰富城乡文化内涵 |
6.3 城镇化建设对环城游憩带的影响 |
6.3.1 人口城镇化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客源市场 |
6.3.2 促进环城游憩带内基础设施的完善 |
6.3.3 交通的发展推动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及演变 |
6.4 乌鲁木齐市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的影响分析 |
6.4.1 积极影响 |
6.4.2 消极影响 |
第七章 发展思路 |
7.1 合理配置游憩资源 |
7.2 全面创新发展策略 |
7.3 健全相关制度体制 |
7.4 完善基础设施 |
7.5 加强区域合作 |
7.6 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八章 成果与展望 |
8.1 成果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不足之处 |
8.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专家打分问卷及分数统计与计算 |
附录 2 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范围示意图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四、着力打造乌市冬季旅游品牌(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策略[J]. 王宏江,马思源. 当代旅游, 2021(34)
- [2]运用ASEB法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王铖铖.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3]哈尔滨市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划[D]. 耿慧聪. 南京大学, 2020(02)
- [4]新疆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研究[D]. 李慧.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8)
- [5]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乌日很. 云南大学, 2019(03)
- [6]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窦胜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基于中心镇功能与产业发展需要的园林景观建设研究 ——以义乌市佛堂镇为例[D]. 赵兰.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5)
- [8]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业发展研究[D]. 刘勇.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9]乌鲁木齐市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D]. 刘欢.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10]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互动关系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D]. 郑文. 新疆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