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治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中药外治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一、中药外治小儿泄泻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黄甡,李付根,王妍炜,魏明,张亚超[1](2021)在《透药热灸贴治疗风寒型小儿泄泻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透药热灸贴治疗风寒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风寒型泄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透药热灸贴贴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温脾贴贴敷神阙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后、5 d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 d后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有效率为71.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5 d后有效率为92.18%,对照组有效率为89.0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治疗5 d后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3 d后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5 d后低于对照组治疗5 d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药热灸贴治疗风寒型小儿泄泻,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周梦晓[2](2020)在《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术芍化湿汤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对小儿泄泻(湿热泻)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本方治疗儿童湿热泻的临床疗效,为儿童腹泻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90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术芍化湿汤+基础治疗),对照组Ⅰ(葛根黄芩黄连汤+基础治疗)以及对照组Ⅱ(基础治疗)各30例,基础治疗轻度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ORS)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中度脱水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低钙、低镁的治疗;给予益生菌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散。疗程为5天,连续治疗12个疗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证候总积分变化、疾病疗效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Ⅰ总有效率90.0%。对照组Ⅱ总有效率66.7%,试验组和对照组Ⅰ分别与对照组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疗效优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临床疗效相当。2.治疗后,三组中医主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湿热泻患儿临床主要症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治疗后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改善主要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疗效相当。三组中医次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湿热泻患儿临床次要症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治疗后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改善次要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疗效相当。3.各组治疗使用抗生素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针对抗生素使用级别相比无差异,但抗生素使用疗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Ⅰ抗生素使用疗程低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泄泻(湿热泻)疗效确切,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术芍化湿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陆倩影[3](2020)在《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搜集古代中医文献中与任督二脉外治法相关的内容,梳理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学术源流,整理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基础理论,归纳总结出古代常用的任督二脉外治法治疗种类及操作方法,分析古代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应用规律,以期为任督二脉外治法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文献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秦汉时期至清代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学术源流,以展现任督脉外治法理论及应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特点。采用传统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中医古籍中任督脉的基础理论内容,明晰任督脉外治法在古代得以广泛运用的理论基础及具体内容。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文献中任督脉外治法的应用规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展现古代任督脉外治法的具体特点,并以数据方式进行直观陈述。结果:第一方面,通过学术源流梳理,本文整理挖掘了从秦汉至清代以来,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变迁与发展脉络。秦汉时期,针刺、艾灸为任督脉外治法的主要治疗方式,操作相对简单。魏晋隋唐时期,任督脉灸法较为盛行,治疗范围较为广泛。这一时期,任督脉熨法、敷法、贴法、摩法、导引等治疗方式相继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任督脉外治法的内容。宋元时期,医家更为重视任督脉针灸的感传效应,针刺补泻法以单式手法为主。明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针刺复式补泻手法,操作较之宋元时期更为复杂。清代流行任督脉中药外治法,熨法、敷法、贴法、摩法等治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第二方面,通过对散在于中医古籍中关于任督二脉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和归纳总结,本文整理综合阐述了支撑任督脉外治法不断传承创新的多方面理论基础,是解读任督脉外治法具体应用规律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第三方面,本文通过对精心筛选出的62本古籍文献中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出常用任督脉外治法共11种,分别是针刺、艾灸、熨法、敷法、贴法、摩法、爪法、点法、揉法、刮痧、导引等治疗方式,并对具体操作方法和辅助方药等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第四方面,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古籍文献中任督脉外治法常用药物、主治病证、选穴部位等规律。并重点论述了艾叶、食盐、葱白等任督脉外治法常用药物功效;阴寒内盛证、小便不通、霍乱病等任督二脉常见病证出现的缘由;神阙、关元、百会等常用腧穴主治病证规律。结论:任督二脉外治法源远流长,简便验廉,在古代应用颇广。通过本文归纳总结,明晰了任督二脉外治法学术发展历史,阐述了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古代常用任督脉外治法11种,统计分析了古代文献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具体应用规律。本文的撰写丰富了任督二脉外治法研究的内容,可以为后续文献、临床、教学等工作提供文献支持。

雷会霞,白明,苗明三[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治腹泻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以中药外治方法治疗腹泻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中临床研究文献,归纳文献中的用药疗程、用药时间、用药频率、剂型、赋形剂、用药剂量、给药方式,总结中药临床外治腹泻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不良反应。将临床文献中含有腹泻外治的中药处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应用Clementine12.0、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腹泻临床外治中药一般为吴茱萸、丁香、肉桂、白术、黄连等;以温里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常用药对为肉桂-丁香、吴茱萸-丁香等。给药方式主要有外敷法、灌肠法;给药频率主要为1~3次/d;用药时间多为在0≤t≤1 h、6 h<t≤12 h内;用药疗程多在1个月内,主要在1~7 d;赋形剂主要有醋、酒、水。结论: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中药外用技术的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撑,提高腹泻外治临床疗效。

丁甜甜[5](2020)在《小儿解毒化斑膏治疗小儿湿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小儿解毒化斑膏治疗小儿湿疮,总结小儿解毒化斑膏治疗小儿湿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小儿湿疮急性期的典型病例共54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两组均给予中药辨证口服,在该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的靶皮损处给予小儿解毒化斑膏外用,而对照组的靶皮损处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疗程均为2周。通过填写调查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靶皮损形态及全身瘙痒情况。结果:(1)靶皮损改善疗效:治疗组治愈病例9例,显效病例17例,无效病例1例,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治愈病例9例,有效病例2例,显效病例14例,无效病例2例,有效率92.59%。(2)瘙痒改善疗效:治疗组治愈病例3例,有效病例17例,显效病例3例,无效病例4例,有效率85.19%;对照组治愈病例7例,有效病例11例,显效病例8例,无效病例8例,有效率85.19%。结论:(1)小儿解毒化斑膏和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小儿湿疮,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2)小儿解毒化斑膏在改善患儿靶皮损程度方面优势较0.03%他克莫司软膏略显着;(3)小儿解毒化斑膏治疗小儿湿疮安全性好。

陆怀虎[6](2019)在《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提供治疗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又符合中医证候诊断并符合纳入标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苦柏洗剂组、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每组50例。抗病毒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每次用量为5.07.5mg/kg,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苦柏洗剂组在抗病毒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苦柏洗剂外洗患儿手、足、口及肛周等疱疹、皮疹,1次/d,5天为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苦柏洗剂(泡洗方法与苦柏洗剂组相同)联合外感Ⅱ号合剂口服,用量为10ml/次,日三次,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总积分进行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2)治疗后的总积分两两进行对比:苦柏洗剂组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抗病毒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联合治疗组的患儿在口腔疱疹改善时间、退热所需要的时间、皮肤疱疹消退所需要的时间、输液及总病程所需时间最短,苦柏洗剂组次之,抗病毒组所需时间最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4)苦柏洗剂组总有效率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王鑫[7](2018)在《芩葛止泻合剂联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泄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芩葛止泻合剂联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且监测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祖国医学内治和外治法互相配合治疗小儿湿热泻,记录各组患儿治疗期间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总结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优缺点,观察其是否可以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小儿湿热泻治愈效率。方法:选取70例湿热泻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将70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芩葛止泻合剂基础上配合外用止泻膏贴敷神阙穴;对照组35例,单纯口服芩葛止泻合剂。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主症和次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单纯口服芩葛止泻合剂)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口服芩葛止泻合剂配合外用止泻膏贴敷神阙穴)总有效率为94%,进行数据分析,经秩和检验,P值小于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内服芩葛止泻合剂的同时配合使用止泻膏,可以提高小儿湿热泻的治愈率。改善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的比较中,P值均小于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显着优于对照组。改善次要症状(饮食)的比较中,P值均小于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纳差的疗效中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治贴敷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小儿湿热泻的相关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

殷晨慧[8](2017)在《中药脐部贴敷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脐部贴敷在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的符合小儿泄泻(风寒泻)诊断的患儿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各有患儿2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仅常规西医治疗的方式,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脐部贴敷。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治愈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平均治愈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脐部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临床疗效较好,对于降低腹泻次数、减少泄泻(风寒泻)患儿的治愈天数有很好的作用。

冯蕴哲[9](2017)在《邵氏摩按顶揉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邵氏摩按顶揉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提供更简单有效的方案。方法:于2016年04月至2017年01月间招募符合标准的小儿脾虚型泄泻患者共6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邵氏摩按顶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在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疾病评分及脾虚证评分,并对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疾病评分积分、脾虚证评分积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完成后次日再次评分,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评分积分、脾虚证评分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邵氏摩按顶揉法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儿的大便次数、大便质地等疾病症状,也均能改善患儿的食欲减退、神疲懒言等脾虚证表现。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泄泻疾病评分差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证评分积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邵氏摩按顶揉法组差值均值大于对照组。说明邵氏摩按顶揉法在改善小儿脾虚证表现方面效果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总有效率方面,邵氏摩按顶揉法组为96.7%,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为93.3%,虽然治疗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为治疗脾虚型泄泻可行有效的方法。结论:邵氏摩按顶揉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且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泄泻症状,更能有效改善脾虚表现,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王雪姣[10](2017)在《运脾清解汤治疗小儿湿热泻临床观察及体质易感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运脾清解汤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通过小儿湿热泻与小儿体质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何种体质对小儿湿热泻具有易感性,从治未病的角度提出“因质制宜”从而预防小儿湿热泻的发生。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00例湿热泻患儿,根据孔金凤采用菲尔德法得出中医儿童体质五种分型(即均衡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以及各种分型的判定标准,辨别小儿体质。并将10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自拟运脾清解汤;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思密达和培菲康。治疗3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痰湿质和阳虚质在小儿湿热泻的发病上具有较重要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88.0%,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整体疗效相当。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两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脱水程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P>0.05);在改善次要症状方面,提示治疗组在改善呕吐、食纳差、腹痛等方面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在减少小儿泄泻的复发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体质类型的辨识,及时了解体质的偏颇,预防湿热泻的发生。运用健脾清解汤治疗小儿湿热泻安全、有效,降低复发率。

二、中药外治小儿泄泻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治小儿泄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透药热灸贴治疗风寒型小儿泄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1.6.2 治疗组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泄泻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泄泻患儿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泄泻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研究进展
    2 西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2.1 小儿腹泻的病因
        2.2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临床观察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第二章 临床观察方法
        1 临床观察方法
        2 疗效性观测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疗效比较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4.结论
讨论
    1 导师学术思想
    2 术芍化湿汤组方分析
    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体会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任督二脉外治法古代学术源流
    1 秦汉时期
    2 魏晋隋唐时期
        2.1 《针灸甲乙经》任督二脉外治法的记载
        2.2 《肘后备急方》记载任督二脉外治法的急救应用
        2.3 《诸病源候论》任脉导引法
        2.4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任督二脉外治法发展
    3 宋金元时期源流
    4 明代源流
    5 清代源流
第二部分 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1 任督脉循行
    2 任督二脉的生理病理特点
        2.1 任脉生理功能
        2.2 任脉病理特点
        2.3 督脉生理功能
        2.4 督脉病理特点
    3 任督二脉腧穴应用规律
        3.1 任脉腧穴应用
        3.1.1 呼吸系统疾病
        3.1.2 消化系统疾病
        3.1.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1.4 郁证
        3.1.5 阴寒病症
        3.2 督脉腧穴应用
        3.2.1 外感表证
        3.2.2 情志病症
        3.2.3 五官疾病
        3.2.4 神志病症
第三部分 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整理研究
    1 针刺外治法
        1.1 毫针疗法
        1.1.1 针刺角度
        1.1.2 针刺补泻手法
        1.2 火针疗法
        1.3 放血疗法
        1.3.1 三棱针放血法
        1.3.2 ?针放血法
        1.4 禁灸刺腧穴
        1.5 小结
    2 艾灸疗法
        2.1 艾久壮数
        2.2 艾灸顺序
        2.3 督脉艾灸疗法
        2.4 任脉艾灸疗法
        2.4.1 神阙隔盐灸
        2.4.2 神阙隔蒜灸
        2.4.3 神阙隔葱灸
        2.4.4 神阙隔附子饼灸
        2.4.5 神阙隔药物灸
        2.5 小结
    3 熨法
        3.1 药熨法
        3.1.1 蒸煮熨法
        3.1.2 火炙熨法
        3.1.3 炒熨法
        3.1.4 熨斗火熨法
        3.1.5 贴熨法
        3.1.6 熨脊法
        3.2 艾熨法
        3.3 葱熨法
        3.3.1 炒葱熨法
        3.3.2 熨斗火葱熨法
        3.4 盐熨法
        3.5 蛋熨法
        3.6 热熨法
        3.7 牛屎熨法
        3.8 榆树皮灸熨法
        3.9 小结
    4 敷法
        4.1 药物敷法
        4.1.1 涂敷法
        4.1.2 调敷法
        4.1.3 贴敷法
        4.1.4 撒布法
        4.2 非药物敷法
        4.3 小结
    5 贴法
        5.1 膏贴法
        5.2 饼贴法
        5.3 缚贴法
        5.4 小结
    6 摩法
        6.1 药物摩法
        6.1.1 膏摩法
        6.1.2 丸摩法
        6.1.3 涂摩法
        6.2 非药物摩法
        6.3 小结
    7 其他外治法
        7.1 爪法
        7.2 点法
        7.3 揉法
        7.4 刮痧法
        7.5 导引
        7.5.1 导引养生
        7.5.2 导引疗疾
        7.6 小结
第四部分 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应用规律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入库标准
        2.2 剔除标准
        2.3 文献管理
    3 研究结果
        3.1 任督二脉外治法用药规律分析
        3.2 任督二脉外治法常见病种分析
        3.3 任督二脉外治法常用腧穴统计
        3.3.1 神阙穴
        3.3.2 关元穴
        3.3.3 百会穴
        3.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治腹泻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中单味药的统计与分析
    2.2 中药类别使用频次分析
    2.3 中药配伍特点与分析
    2.4 外治腹泻给药方式
    2.5 用药频率
    2.6 用药时间
    2.7 用药疗程
    2.8 赋形剂特点与分析
3 讨论

(5)小儿解毒化斑膏治疗小儿湿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本病诊断标准
        2.1.1 西医病名诊断标准
        2.1.1.1 小儿湿疹诊断标准
        2.1.2 中医名称及其证候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调查内容
        2.6 调查方式
        2.7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2.7.1 知情通知
        2.7.2 分析项目
        2.7.3 观察记录方法
        2.7.4 数据编码
        2.8 治疗方法
        2.8.1 治疗方法
        2.8.2 观察指标
        2.8.2.1 靶皮损形态疗效
        2.8.2.2 全身瘙痒疗效判定标准
    3 质量控制
        3.1 调查设计阶段
        3.2 资料收集阶段
        3.2.1 调查者的培训
        3.2.2 录入信息的确定
        3.3 统计学处理
        3.3.1 频数分析
        3.3.2 统计学方法
        3.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治疗前基线比较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2 两组治疗前靶皮损程度积分比较
    2 疗效比较
        2.1 两组治疗2周后靶皮损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2周后瘙痒程度疗效比较
        2.3 靶皮损面积积分比较
        2.4 靶皮损形态积分比较
        2.5 患儿瘙痒积分比较
        2.6 两组总分积分比较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西医关于本病的研究现状
    3 组方的选择
    4 课题的结果分析
    5 课题的展望与不足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研究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4 治疗结果总结
4 安全性观察
5 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2 祖国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3 结语
    5.4 外感Ⅱ号合剂及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理论依据
    5.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6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芩葛止泻合剂联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泄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1.1 小儿腹泻病因的研究进展
        1.2 小儿腹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小儿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
        2.1 泄泻病的历史沿革
        2.2 中医对泄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2.3 中医治疗泄泻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程
        2.5 观察项目及指标
        2.6 临床疗效评价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比较
讨论
    1 小儿湿热泻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2 组方思想及方药分析
    3 研究疗效讨论与分析
    4 展望与不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8)中药脐部贴敷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下表2。
        3.3.2 两组患儿治愈天数比较, 见下表3。
    3.4 不良反应。
4 讨论

(9)邵氏摩按顶揉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关于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2 西医对于小儿泄泻的认识
        2.1 危险因素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诊断与病因诊断
    3 小儿泄泻的治疗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基线特点
        3.2 治疗前各项积分比较
        3.3 治疗前后疾病评分积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脾虚证评分积分比较
        3.5 疗效比较
    4 病例脱落与终止
    5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部分
    1 邵氏手法的发展
    2 邵氏摩按顶揉法处方解析
        2.1 摩腹
        2.2 按揉脾俞、肾俞
        2.3 顶揉长强
    3 疗效总结与分析
    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5 本研究的优点与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运脾清解汤治疗小儿湿热泻临床观察及体质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西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1 小儿腹泻的病因
        2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3 小儿腹泻的治疗研究进展
    二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二 临床试验方法
        1 临床研究方法
        2 观察项目及指标
    三 统计学处理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疗效比较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小儿湿热型泄泻的治疗原则
    2 组方思想及方药分析
    3 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4 体会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药外治小儿泄泻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透药热灸贴治疗风寒型小儿泄泻临床研究[J]. 黄甡,李付根,王妍炜,魏明,张亚超. 河南中医, 2021(09)
  • [2]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临床疗效评价[D]. 周梦晓.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研究[D]. 陆倩影.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治腹泻特点分析[J]. 雷会霞,白明,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2020(03)
  • [5]小儿解毒化斑膏治疗小儿湿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丁甜甜.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D]. 陆怀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芩葛止泻合剂联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泄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8]中药脐部贴敷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J]. 殷晨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1)
  • [9]邵氏摩按顶揉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临床研究[D]. 冯蕴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10]运脾清解汤治疗小儿湿热泻临床观察及体质易感性研究[D]. 王雪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中药外治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