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康雄[1](2021)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因素。2.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定量分析模型中各影响因素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及强弱,为医护人员实施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1.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两所三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2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2.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资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差异,不符合正态性、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各影响因素与患者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深入挖掘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验证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对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路径及其作用效应,并用AMOS中的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技术检验该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1在主观幸福感现状方面: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得分为(71.02±17.42)分,维度均分为(3.95±0.97)分,6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健康的担心(3.35±1.24)分、精力(4.28±1.01)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2.61±0.95)分、愉快或忧郁的心境(4.94±1.31)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4.03±0.86)分、松弛与紧张(3.77±1.15)分。按照量表的相关评价标准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48分(较低水平)36人(占比11.01%)、49-72分(中等水平)124人(占比37.92%)、73-96分(较高水平)157人(占比48.01%)、97-120分(高水平)10人(占比3.06%)。1.2在社会支持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62±8.58)分,维度均分为(3.46±0.86)分,其中主观支持总分为(19.04±4.82)分,客观支持总分为(9.63±2.94)分,社会支持利用度总分为(5.95±2.07)分,维度均分分别为(4.76±1.20)分、(3.21±0.98)分、(1.98±0.69)分。1.3在自我管理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9.24±11.59)分,维度均分为(2.46±0.58)分,4个维度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的总得分分别为(7.83±2.67)分、(18.59±4.50)分、(13.89±2.94)分、(8.93±2.94)分,均分分别为(1.96±0.67)分、(2.66±0.64)分、(2.78±0.59)分、(2.23±0.74)分。1.4在症状困扰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总得分(20.50±14.76)分,维度均分(0.68±0.49)分。其中精神症状困扰得分(3.30±5.09)分,维度均分(0.66±1.02)分;躯体症状困扰得分(17.20±11.15)分,维度均分(0.69±0.45)分;症状有无得分(7.66±4.60)分,症状困扰程度得分(12.84±10.60)分。1.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自评、自理能力、睡眠状况、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照护负担及对生活满意度自评不同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生活状况满意度评价、问题解决、精神症状总分、自我感觉睡眠状况、社会支持利用度、伙伴关系、自理能力、执行自我护理、客观支持依次纳入回归方程,以上因素能够解释因变量73.80%的变异(F=103.08,P<0.001)。1.6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困扰与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主观幸福感呈显着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r=-0.286,-0.391,-0.588;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主观幸福感呈两两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r=0.638,0.616,0.640。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将症状困扰作为外生潜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修正模型拟合良好,X2=121.648,X2/df=1.484,RMSEA=0.039,GFI=0.972,AGFI=0.947,NFI=0.972,RFI=0.964,IFI=0.991,TLI=0.988,CFI=0.991。症状困扰(β=-0.501,P<0.001)、社会支持(β=0.301,P<0.001)、自我管理(β=0.270,P<0.001)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症状困扰也可通过社会支持(β=-0.126,P<0.001)、自我管理(β=-0.064,P<0.001)、社会支持—自我管理(β=-0.074,P<0.001)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中低主观幸福感的占48.93%,该类人群主观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自评、自理能力、睡眠状况、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照护负担及对生活满意度是其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根据影响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呈正相关,与症状困扰呈负相关。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可以直接预测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症状困扰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我管理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照护者及医务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正性情感与积极情绪的产生。
王孟孟[2](2021)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老年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现状;探讨一般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影响;分析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探讨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及衰弱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稳定血液透析治疗的23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侵扰评定量表、焦虑抑郁评定量表、FRAIL量表。采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同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和衰弱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及衰弱之间的相关性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Zhao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焦虑、抑郁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总分为(40.08±5.37)分,得分在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HD患者焦虑(56.5%)、抑郁(45.2%)症状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运动、家庭月收入、医保形式、每月医疗费用的老年HD患者在焦虑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主要照顾者、运动、家庭月收入的老年HD患者在抑郁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HD患者衰弱平均得分(2.47±1.48)分,得分在主要照顾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焦虑、抑郁和衰弱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的焦虑、抑郁与衰弱呈正相关(P<0.01)。5.焦虑、抑郁在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衰弱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6。结论: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衰弱症状有一定的影响。2.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处于高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在临床工作中可侧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3.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三者之间两两相关,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越大,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患者衰弱发生率越高。4.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管理开展关于延缓老年HD患者衰弱状态、减少疾病侵扰的干预性研究。
唐醒醒[3](2021)在《湖南某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综合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瑶瑶[4](2021)在《依恋风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失志及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索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在MHD患者的依恋风格与其失志及PTG间的平行中介作用,旨在为制定基于患者依恋风格的个性化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了实证研究依据。方法:方便抽样选取在济南市某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室行MHD治疗的301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简化修订版亲密关系体验量表、自我同情量表。数据分析在SPSS 25.0及AMOS 23.0中进行。本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分层线性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MHD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信息301例MHD患者中,男性患者共176例(58.5%)、女性患者125例(41.5%);MH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98±14.31岁;婚姻状况为已婚的MHD患者占79.1%,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及以上的患者占25.9%。职业状况为在职的患者占30.6%。样本中MHD患者的透析时间跨度为4个月至20.8年。有肾移植经历的MHD患者占6.4%。2.MHD患者的失志与PTG的状况MHD患者失志的总平均分为37.52±13.32分,20.6%的MHD患者存在重度失志现象,62.5%的MHD患者存在中度失志现象,还有16.9%的MHD患者不存在或存在轻度的失志现象。MHD患者PTG的总平均分为58.94±12.28分,处于中等水平。3.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对MHD患者失志得分的影响MHD患者的失志水平在不同婚姻状况、自感家庭经济负担、就业状况以及是否有肾移植经历上存在显着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年龄越小,失志水平就越高(r=-0.28,P<0.001);合并症数量越多,其失志水平越高(r=0.21,P<0.001)。4.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对MHD患者PTG得分的影响MHD患者的PTG水平在不同的婚姻状况、自感家庭经济负担、文化程度及就业状况上存在显着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合并症数量越多,其PTG水平越低(r=-0.19,P=0.001)。5.MHD患者失志与PTG的影响因素以失志为因变量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负担(β=0.096,P<0.05)、肾移植经历(β=0.071,P<0.05)、合并症数量(β=0.085,P<0.05)、依恋焦虑(β=0.180,P<0.001)和消极自我同情(β=0.518,P<0.001)对MHD患者的失志水平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自我同情(β=-0.184,P<0.001)对MHD患者的失志水平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以PTG为因变量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自我同情(β=0.391,P<0.001)与合并症数量(β=-0.143,P<0.01)分别对MHD患者的PTG有显着的正向及负向预测作用。6.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的失志与PTG的作用机制以失志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失志的直接效应不显着,但间接效应显着(β=0.426,P<0.001),消极自我同情在MHD患者的依恋焦虑与失志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不显着。MHD患者的依恋回避对其失志状况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不显着。以PTG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PTG的直接效应不显着,但间接效应显着(β=-0.098,P<0.05),积极自我同情在MHD患者的依恋焦虑与PTG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消极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不显着。MHD患者的依恋回避对其PTG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不显着。结论:1.MHD患者的失志状况不容乐观,其PTG水平也有待提高。2.MHD患者的依恋焦虑与消极自我同情是其失志状况的危险因素,积极自我同情是患者失志状况的保护因素。MHD患者的积极自我同情是患者PTG的促进因素。3.消极自我同情可以完全中介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失志的影响,积极自我同情可以完全中介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PTG的影响。
周爱明[5](2021)在《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是调查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家庭功能、饮食依从性行为现状及其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分析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延缓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病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便利抽样法,从威海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肾病内科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8名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饮食知识问卷、慢性肾脏病饮食自我效能量表、家庭功能量表、饮食依从性行为量表进行量化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26.0中文版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知识总分为(8.42±2.61),处于较低水平。饮食知识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病程、年就诊次数和自理能力方面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自我效能总分为(56.25±8.80),处于中等水平。饮食自我效能得分在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病程、年就诊次数、自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家庭功能总分(135.73±12.33),处于一般水平。家庭功能得分在退休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年就诊次数、自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行为总分(72.66±7.54),处于中等水平,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就诊次数、自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饮食依从性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家庭功能与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饮食依从性行为之间呈负相关。(6)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饮食知识总分、饮食自我效能总分、家庭功能总分、年就诊次数、自理能力、文化程度、病程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因变量饮食依从性行为总分变异的52.7%。结论:(1)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知识水平偏低,饮食自我效能和饮食依从性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其家庭功能处于一般水平。(2)一般资料上,年龄60~7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退休前国家公职人员、月收入≥5000元、病程10年以上、年就诊≥12次、自理能力无需依赖的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较好。(3)饮食知识越丰富,饮食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家庭功能越好的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其饮食依从性行为越好。(4)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家庭功能、年就诊次数、自理能力、文化程度、病程为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罗棉[6](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MHD患者心理状态诊疗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患者136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影响因素采用自制社会人口学信息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手握力测定、临床及实验室数据等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6名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8.32±15.00)岁,平均透析龄为(37.70±27.55)月,男性95例(69.85%),女性41例(30.15%)。低握力发病率为60.29%,其中男性患者57例(60%),女性患者25例(61%)。84例(61.76%)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轻、中、重度抑郁占比分别为26.5%,23.5%,11.8%。61例(44.85%)患者有不同程度焦虑,轻、中、重度焦虑的患病率分别为37.5%、5.9%、1.5%。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症占30.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手握力、睡眠时间、血管通路、透析方式、合并症、WBC、Scr、ALB、SF、Fe2+在不同抑郁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BMI、手握力、WBC、BUN/Scr、Scr、FPG、ALB、K+在不同焦虑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与患者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男)、婚姻、教育程度、手握力、睡眠时间、运动时间、每次透析时间、透析方式、ALB、BUN、Scr、K+与患者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0.05)。性别(男)、教育程度、手握力、睡眠时间、ALB、Scr、UA与患者焦虑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BUN/Scr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P<0.05)。WBC、Hb、Ca2+与抑郁、焦虑评分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睡眠时间、透析方式、手握力、合并症、BUN是MHD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睡眠时间、手握力则是患者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与小学及以下水平比较,抑郁评分可能降低6.393分。睡眠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抑郁、焦虑评分可能分别下降1.040分、0.634分。BUN每增加1mmol/L,抑郁评分可能减少0.490分。手握力每增加1Kg,抑郁、焦虑评分可能分别减少0.501分、0.193分。HD+HP组、HD+HDF组与HD组对比,抑郁评分可能分别降低5.11分、3.67分。3种以上合并症与2种以下合并症比较,抑郁评分可能增加3.673分。男性与女性比较,焦虑评分可能减少4.7分。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男性、手握力、睡眠时间是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教育程度、睡眠时间、透析方式、手握力、BUN是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合并症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2.积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症,联合HP、HDF透析方式、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握力可能有利于减少或预防抑郁、焦虑的发生。3.医护人员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和诊疗,采取综合性个体化干预,以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黄赛男[7](2021)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运动疗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需要进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本研究对腹膜透析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以及互联网医疗的监督干预,观察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运动疗法对于腹膜透析患者的作用,探讨互联网医疗模式以及运动疗法在居家腹膜透析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影响,为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居家治疗以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选取60例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就诊并且进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在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3组,互联网医疗模式下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A组)20例、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B组)20例以及常规治疗组(C组)20例,对A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训练12周,其中A组有互联网医疗进行随访与管理,C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在12周之后观察三组在临床疗效指标、疲劳程度、心理状态、随访依从性方面的变化。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指标方面,第0周时三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A组组内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质指数、血尿素、血清肌酐、血尿酸、白细胞计数、血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第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尿素、白细胞计数、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第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组内任何指标与第0周相比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组间比较时,A组和B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互联网医疗和运动疗法双重干预的A组在血清肌酐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铁、血磷、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疲劳评分方面,第0周时三组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组内比较时,A组在疲劳总分以及细分的五个条目之间与第0周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除动力下降之外的其他指标差异与第0周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任何方面与第0周相比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组间比较时,A、B组在各个得分上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在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活动减少方面分别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般疲劳、动力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理状态方面,第0周时三组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组内比较时,A、B组内在焦虑和抑郁方面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与B组之间在焦虑和抑郁评分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分别与C组对比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依从性方面,第0周时三组在随访次数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在12周研究完成之后统计按时进行随访的患者人次,A组分别与B组、C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运动疗法能够调整腹膜透析患者血压、心率,改善患者肾功能状态和机体炎症反应;运动疗法在改善患者机体疲劳状态以及负面情绪方面有促进作用。2.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的监督及管理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依从性以及增强运动疗法作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张政[8](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的现状,并就三者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探究成人依恋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为今后医务人员通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01月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进行调查。通过Excel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AMOS 21.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Process插件对并行中介效应的差异进行验证。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中介效应及路径分析对所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7.16±7.95)分,根据各维度均分,均分最高的维度为伙伴关系维度(2.74±0.48)分,均分最低的维度为情绪处理维度(2.15±0.50)分。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总分(30.53±4.77)分,其中处于高分组(总分≥34分)的患者54例占27.27%,处于低分组(总分<34分)的患者144例占72.73%;成人依恋2个维度:依恋焦虑(63.79±12.41)分,依恋回避(65.72±19.32)分。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r=-0.606,P<0.01);与依恋焦虑呈负相关(r=-0.506,P<0.01),与依恋回避也呈负相关(r=-0.517,P<0.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在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透析年限、兴趣爱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透析年限、兴趣爱好、恐惧疾病进展和成人依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56.3%的变异。6.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成人依恋2个维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起并行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46%。通过AMOS构建结构方程,最终模型适配度各指标为:CMIF/DF=2.052,GFI=0.963,CFI=0.963,AGFI=0.918,IFI=0.964,RMSEA=0.073,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内,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良好,结构方程模型成立。采用Bootstro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恐惧疾病进展对自我管理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成人依恋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具有中介效应。使用Process插件对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并行中介效应差异的95%置信区间包括0(-0.103,0.076),说明成人依恋2个维度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所起的中介效应无差异。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改善。此外,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的情况也有待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受透析年限、兴趣爱好的影响,应对透析年限较长、兴趣爱好较少的患者加强引导和支持。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水平越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且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也是自我管理的预测因素。3.成人依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起并行中介效应,恐惧疾病进展可通过成人依恋间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吴洪[9](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三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护理措施,达到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和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内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利用Excel2016进行数据录入和备份,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各量表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运用Pearson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共278份,回收278份,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100.00%;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均分为(28.61±5.35)分,条目均分为(2.89±1.08)分。不同年龄(F=5.671,P=0.004)、家庭人均月收入(F=4.495,P=0.027)、医疗费用支付方式(F=7.193,P=0.002)、自理能力(t=2.239,P=0.035)、照顾者健康状况(t=2.592,P=0.014)的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MH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均分为(88.89±6.78)分,条目均分为(2.86±1.43)分。不同受教育程度(F=6.350,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F=4.520,P=0.034)、工作现状(F=3.270,P=0.041)、透析时间(F=3.820,P=0.021)的MH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MHD患者社会支持总均分为(36.85±6.35)分,条目均分为(3.67±1.12)分。不同年龄(F=4.640,P=0.005)、婚姻状况(t=2.432,P=0.016)、受教育程度(F=3.560,P=0.021)、家庭人均月收入(F=5.612,P=0.004)、居住情况(t=2.578,P=0.013)、透析时间(F=3.501,P=0.047)的MHD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earson统计分析结果认为,MHD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不确定感为正相关关系(r=0.437,P<0.01),与社会支持为负相关关系(r=-0.326,P<0.01),且MH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为负相关关系(r=-0.383,p<0.01)。结论:本研究的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理能力及照顾者健康状况。本研究的MHD患者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其中,不明确性维度的得分最高,数据分析显示,不同MH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程度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现状、透析时间有关。本研究的MHD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普遍为中等水平,经统计学结果所得,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及透析情况。本研究的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关系,与社会支持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疾病不确定感程度与其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自我感受负担越重、疾病不确定感越重,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周越[10](2020)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以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为指导,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深入了解容量管理行为依从性中低水平的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障碍的因素,以提高干预方案的针对性。3.探讨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干预方案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疾病认知、生活质量及容量负荷的影响。方法1.量性调查阶段便利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一般资料问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希望水平、认知评价量表,分析容量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2.质性研究阶段采用目的抽样,将第一阶段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访谈对象,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者容量管理障碍的深层次因素。3.干预阶段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两个腹膜透析中心各45例患者进行干预,采用抛硬币将两个科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容量管理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基于IMCHB的容量管理行为干预,干预时长为三个月,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三个月收集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疾病认知评价、生活质量及水肿程度、干体重。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广义估计方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量性调查阶段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54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97.2%。(1)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范围6~24分,总得分为(14.79±2.88)分。其中饮食管理维度(3.52±1.12)分,症状及指标监测维度(11.26±2.35)分。(2)通过Peα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筛选容量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血肌酐及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对疾病积极评价及担负责任是其容量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2.质性研究阶段共访谈12例患者,资料分析提取出四个主题,包括内在动机缺乏、心理负担困扰、疾病认知偏差、外在支持不足。3.干预阶段干预过程中共失访6例患者,最终共84例患者完成干预,干预组、对照组各42例。(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及其各维度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价中的对结果的不确定、积极评价、担负责任维度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到威胁维度得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维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水肿程度在干预后即刻、干预后三个月较对照组患者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体重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依从性有待提高,其受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及血肌酐的影响,且与其自我效能、希望水平、认知评价中的积极评价、担负责任及对结果的不确定有关。2.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障碍与其动机、心理负担、认知及外在支持有关,提示医务人员应给予其相应支持。3.基于IMCHB的容量管理行为干预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对疾病的积极认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水肿程度。
二、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尿毒症的概述 |
1.2 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概述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国外研究现状 |
2.2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操作性定义 |
4.1 主观幸福感 |
4.2 社会支持 |
4.3 自我管理 |
4.4 症状困扰 |
5 研究路线 |
第一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与抽样方法 |
2.2 样本量的确定 |
2.3 研究工具 |
2.4 调查过程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方法 |
3 调查结果 |
3.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3.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 |
3.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
3.4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3.5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现状 |
3.6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
3.7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
3.8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4 讨论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 |
4.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
4.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
第二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2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
2.1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类型及含义 |
2.2 结构方程模型分类 |
2.3 结构方程模型表达方式 |
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过程 |
3.1 模型设定 |
3.2 模型拟合 |
3.3 模型评估 |
3.4 模型修正 |
4 结果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初始模型的构建 |
4.2 模型拟合结果及评价 |
4.3 模型中各相关因素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5 讨论 |
5.1 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
5.2 自我管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效应 |
5.3 症状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 |
1.1.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
1.1.2 疾病侵扰(Illness intrusiveness) |
1.1.3 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
1.1.4 衰弱(Frailty) |
1.2 研究背景 |
1.2.1 老年HD流行病现状 |
1.2.2 疾病侵扰研究现状 |
1.2.3 HD 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现状 |
1.2.4 HD患者衰弱研究现状 |
1.2.5 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和衰弱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
1.3 立题依据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及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2.1.2 样本量的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工具 |
2.2.2 调查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3.1 调查阶段 |
2.3.2 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 |
2.4 可行性分析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3.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
3.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
3.4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
3.5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
3.6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
3.6.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
3.6.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
3.7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
3.8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
3.9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
4.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
4.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
4.4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
4.4.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
4.4.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
4.5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
4.6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
4.7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
4.7.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 |
4.7.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衰弱的相关性 |
4.7.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 |
4.8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 |
4.9 建议 |
4.9.1 加强相关知识认知,普及衰弱筛查 |
4.9.2 早期干预情绪障碍,提高社会支持 |
4.9.3 完善医疗政策,提高社会福利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5.2.1 本研究的创新 |
5.2.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依恋风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MHD患者失志状况的研究综述 |
2.1.1 失志的概念 |
2.1.2 失志的测量工具 |
2.1.3 失志的研究现状 |
2.1.4 失志的影响因素 |
2.2 MHD患者创伤巵成长的研究综述 |
2.2.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
2.2.2 PTG的测置工具 |
2.2.3 PTG在MHD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
2.2.4 MHD患者PTG的影响因素 |
2.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伦理考虑 |
3.4 质量控制 |
3.5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
4.1.1 简化修订版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1.2 自我同情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1.3 中文版失志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1.4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3 MHD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 |
4.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消极自我同情、失志与PTG的得分情况 |
4.5 MHD患者失志的得分在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 |
4.6 MHD患者的PTG得分在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 |
4.7 MHD患者失志及PTG的影响因素分析 |
4.7.1 MHD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分析 |
4.7.2 MHD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分析 |
4.8 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失志及PTG作用机制 |
4.8.1 依恋风格、积极与消极自我同情、失志与PTG的相关性分析 |
4.8.2 积极自我同情和消极自我同情在依恋风格与失志之间的中介效应 |
4.8.3 积极自我同情和消极自我同情在依恋风格与PTG之间的中介效应 |
第五章 讨论 |
5.1 MHD患者失志的现状 |
5.2 MHD患者PTG的现状 |
5.3 MHD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 |
5.3.1 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变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状况的影响 |
5.3.2 依恋风格对MHD患者失志状况的影响 |
5.3.3 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失志状况的影响 |
5.4 MHD患者PTG的影响因素 |
5.4.1 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对MHD患者PTG状况的影响 |
5.4.2 依恋风格对MHD患者PTG状况的影响 |
5.4.3 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PTG水平的影响 |
5.5 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失志与PTG的作用机制 |
5.6 启示 |
5.7 创新性与局限性 |
5.7.1 创新性 |
5.7.2 局限性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理论依据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性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现状 |
3.2 研究对象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家庭功能及饮食依从性行为数据分布特点 |
3.3 研究对象饮食知识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4 研究对象饮食自我效能现状及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5 研究对象家庭功能现状及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6 研究对象饮食依从性行为现状及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7 研究对象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家庭功能与饮食依从性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
3.8 研究对象饮食依从性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现状分析 |
4.2 研究对象饮食知识现状 |
4.3 研究对象饮食自我效能现状 |
4.4 研究对象家庭功能现状 |
4.5 研究对象饮食依从性行为现状 |
4.6 研究对象饮食知识、饮食自我效能、家庭功能与饮食依从性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4.7 研究对象饮食依从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附录 C 综述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临床及社会人口学资料 |
1.2.2 抑郁、焦虑状态评估 |
1.2.3 握力测量及判定标准 |
1.2.4 生化指标检测 |
1.3 伦理问题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MHD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
2.2 MHD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 |
2.3 不同焦虑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4 不同抑郁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5 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
2.6 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
2.7 MHD患者焦虑评分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2.8 MHD患者抑郁评分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2.9 MHD患者焦虑评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
2.10 MHD患者抑郁评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MHD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 |
3.1.1 社会人口学因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
3.1.2 透析方式与抑郁的关系 |
3.1.3 睡眠时间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
3.1.4 合并症与抑郁的关系 |
3.1.5 血肌酐、白蛋白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
3.1.6 手握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
4 不足与展望 |
4.1 不足 |
4.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发病因素与干预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7)互联网医疗模式下运动疗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腹膜透析相关研究 |
2.1.1 腹膜透析的概念 |
2.1.2 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优点 |
2.1.3 腹膜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 |
2.2 运动疗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相关研究 |
2.2.1 对肾脏康复认识的变化 |
2.2.2 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干预处方的研究现状 |
2.2.3 运动疗法对慢性肾脏病的增益影响 |
2.3 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1 互联网医疗概况 |
2.3.2 互联网医疗主要服务内容 |
2.3.3 互联网医疗在疾病治疗及管理中的研究现状 |
2.3.4 互联网医疗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3 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3.5 干预方案 |
4 数据收集以及统计分析方法 |
4.1 数据记录 |
4.1.1 基本信息 |
4.1.2 临床疗效指标 |
4.1.3 自我疲劳感评分 |
4.1.4 心理状态指标 |
4.1.5 随访依从性 |
4.2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三组组间基线情况比较 |
5.1.1 三组间基础数据比较 |
5.1.2 临床疗效指标基线比较 |
5.1.3 自我疲劳感评分基线比较 |
5.1.4 心理状态指标基线比较 |
5.1.5 随访次数的基线比较 |
5.2 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比较 |
5.2.1 三组内第 0 周与第 12 周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
5.2.2 三组间第12 周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
5.3 疲劳评分结果比较 |
5.3.1 三组内第 0 周与第 12 周疲劳评分比较 |
5.3.2 三组间第12 周疲劳评分比较 |
5.4 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比较 |
5.4.1 三组内第 0 周与第 12 周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5.4.2 三组间第12 周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5.5 随访依从性结果比较 |
6 分析与讨论 |
6.1 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讨论 |
6.2 疲劳程度结果讨论 |
6.3 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讨论 |
6.4 随访依从性结果讨论 |
7 结语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不足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意义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与伦理学原则 |
4 调查方法 |
5 数据处理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现状分析 |
3 人口学资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单因素分析 |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分析 |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成人依恋对自我管理的影响路径分析 |
讨论 |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分析 |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人依恋现状分析 |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人依恋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作用 |
7 对策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技术路线图 |
伦理问题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调查问卷 |
(10)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2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的研究现状 |
1.3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和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1.5 质量控制 |
2 研究结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情况 |
2.3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
2.4 腹膜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得分情况 |
2.5 腹膜透析患者疾病认知评价得分情况 |
2.6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现状分析 |
3.2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3.3 对干预方案的启示 |
第二部分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障碍的质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访谈提纲 |
1.3 资料收集 |
1.4 资料分析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内在动机缺乏 |
2.2 心理负担困扰 |
2.3 疾病认知偏差 |
2.4 外在支持不足 |
3 讨论 |
3.1 增强腹膜透析患者参与容量管理的内在动机 |
3.2 关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中的负性感受,增强社会支持 |
3.3 促进腹膜透析患者对容量管理的正确认知 |
3.4 关注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参与的需求 |
3.5 对干预方案的启示 |
第三部分 容量管理行为干预方案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干预内容和方法 |
1.4 资料收集 |
1.5 统计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1.7 伦理原则 |
2 研究结果 |
2.1 样本流失情况 |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2.3 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基于IMCHB的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 |
3.2 基于IMCHB的干预方案可增强患者自我效能 |
3.3 基于IMCHB的干预方案可促进患者疾病认知评价的积极转变 |
3.4 基于IMCHB的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3.5 基于IMCHB的干预对患者容量状态的影响 |
3.6 关于干预方案的思考 |
结论 |
1 研究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2.1 研究的创新性 |
2.2 局限性 |
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D]. 康雄.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D]. 王孟孟. 吉林大学, 2021(01)
- [3]湖南某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综合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唐醒醒.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4]依恋风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杨瑶瑶. 山东大学, 2021(09)
- [5]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周爱明. 延边大学, 2021(02)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罗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7]互联网医疗模式下运动疗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作用研究[D]. 黄赛男.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8)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研究[D]. 张政.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 吴洪.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10]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D]. 周越.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