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中学生心理压力

如何有效控制中学生心理压力

一、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瑞,王宇慧[1](2022)在《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和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2020年10—11月,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应对效能量表和适应取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宝鸡市4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0名留守儿童的情绪智力总分为(120.47±16.26)分,应对效能总分为(50.47±7.65)分,心理健康总分为(82.05±15.40)分。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儿童情绪智力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应对效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生活幸福、乐于学习和人际和谐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r=0.278~0.563,均P<0.01),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与应对效能总分、胜任力和认知水平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r=0.346~0.477,均P<0.01),应对效能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生活幸福和乐于学习维度呈显着正相关(r=0.199~0.593,均P<0.01)。当中介变量应对效能引入方程后,留守儿童情绪智力不再显着预测心理健康(β=0.070,t=0.746,P>0.05)。结论留守儿童的情绪智力和应对效能均与心理健康呈显着正相关,留守儿童的应对效能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石耀慧,麻超[2](2021)在《特质焦虑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探讨特质焦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为特质焦虑中学生有效提升学业成绩制定科学方案。采用特质焦虑、生命意义感、自我控制问卷对14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特质焦虑、生命意义感、自我控制、学业成绩两两之间显着相关;(2)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特质焦虑负面影响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要提升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应注重生命意义感的培育和自我控制的加强。

杨荣秀[3](2021)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文中指出在中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中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重要影响及作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中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且结合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实施有效的疏导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针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护航教育活动新时期的中学教育要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育人为首要任务。

王芳,李保松,宫贺[4](2021)在《运用读写技术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读写技术是指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自由书写或主题绘画等形式表达内在感受或想法的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证实运用读写技术能有效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体现在可以改善学生的生理状况、调节负性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增进自我认识、提高学业成绩和提升希望感。该技术普适性强,容易操作,非心理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在心理课、选修课及班会课上广泛适用。

马丽铭,张煌坤,吴燕妮,游泽佳[5](2021)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韧性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积极心理学强调用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看待每一个人,并认为每个人本身就具有内在的积极力量,任何人都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势,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克服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获得更加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内外压力时,能够合理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克服困难、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潜能。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学生挫折的来源,对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心理韧性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刘汉平[6](2021)在《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一项跨学年的纵向研究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考察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内在因果关联。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量表中的认知重评分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以607名初中生为被试,进行1个学年、两个阶段纵向追踪调查。结果:青少年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不显着,而体育锻炼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青少年的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关系困扰与体育锻炼具有同步、稳定相关性;青少年的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能单向预测1学年后的人际关系困扰和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困扰能单向预测1学年后的体育锻炼,而且在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路径上,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困扰具备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率和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性别一致性特征;相较于女生,男生体育锻炼更加积极、频繁且具持续性;青少年的认知重评策略、人际关系困扰与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联,其中,认知重评策略是人际关系困扰、体育锻炼的原因变量,人际关系困扰是体育锻炼的原因变量,认知重评策略既能直接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还能通过缓解人际关系困扰而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

秦恺蔓[7](2021)在《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和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持续12周中等强度的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并探究锻炼动机和社会性体格焦虑在运动干预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以及锻炼动机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链式中介路径,通过实验分析运动干预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镇江市某中学初一年级13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足球组(实验1组)、啦啦操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进行每周3次、持续45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课,并连续干预12周的实验干预。在实验前、实验6周后和12周后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社会性体格焦虑量表》对3个组实施团体测量。研究结果:(1)12周的实验干预后,初中生在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存在时间的主效应(P<0.05)、组别的主效应(P<0.05)以及存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2)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及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具显着性,优于足球组和对照组;(3)锻炼动机在足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9.58%;锻炼动机在啦啦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74.09%。社会性体格焦虑在足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7.60%;社会性体格焦虑在啦啦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3.39%。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在足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效应,链式中介效应为55.87%;社会性体格焦虑在啦啦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效应,链式中介效应为107.74%。研究结论:(1)持续参加中等强度的足球与啦啦操运动能提高初中生锻炼动机和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2)持续12周的的足球与啦啦操运动能够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且不同干预方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啦啦操运动在提高锻炼动机、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优于足球运动。(3)参加足球运动能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同时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可以通过社会性体格焦虑和锻炼动机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

吴秉旭[8](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黄乾坤[9](2021)在《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抑郁症严重程度、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招募129例就诊于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另招募129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大五人格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施测。所有数据使用SPSS23.0版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影响。结果:(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特点:在大五人格量表中,患者组神经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中,患者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患者组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忍耐、逃避、幻想否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基线期,患者的神经质(β=0.48,P<0.01)、外倾性(β=-0.31,P<0.01)、严谨性(β=0.67,P<0.01)、积极认知(β=-0.19,P=0.04)对HAMA评分影响显着;神经质(β=0.50,P<0.01)、外倾性(β=-0.18,P=0.015)、积极认知(β=-0.13,P=0.041)、家庭支持(β=-0.13,P<0.01)对HAMD-17评分影响显着。(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治疗2周末时,患者的外倾性(β=0.27,P<0.01)、目标专注(β=0.21,P=0.048)、情绪控制(β=0.54,P<0.01)、积极认知(β=0.17,P=0.03)、逃避(β=0.16,P=0.02)对HAMA的减分率影响显着;患者的神经质(β=-0.61,P<0.01)、宜人性(β=0.14,P=0.036)、积极认知(β=0.26,P<0.01)、问题解决(β=0.20,P=0.029)对HAMD-17的减分率影响显着。在治疗4周末时,患者的外倾性(β=0.37,P<0.01)、开放性(β=0.13,P=0.023)、目标专注(β=0.19,P=0.036)、情绪控制(β=0.47,P<0.01)、积极认知(β=0.17,P=0.019)对HAMA减分率影响显着;患者的神经质(β=-0.53,P<0.01)、宜人性(β=0.22,P<0.01)、积极认知(β=0.36,P<0.01)、家庭支持(β=0.13,P=0.019)、问题解决(β=0.32,P<0.01)、发泄情绪(β=-0.15,P=0.021)对HAMD-17减分率影响显着。结论:(1)高神经质,低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低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高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2)神经质、外倾性、严谨性、积极认知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神经质、外倾性、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3)外倾性、开放性、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有预测作用,逃避应对方式短期内对焦虑症状改善有预测作用。神经质、宜人性、积极认知、家庭支持、问题解决、发泄情绪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有预测作用。

吕云龙[10](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新冠疫情对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二、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论文提纲范文)

(1)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和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情绪智力量表
        1.2.2 应对效能量表
        1.2.3适应取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得分情况
    2.2 不同特征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2.3 情绪智力、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2.4 应对效能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3 讨论
    3.1 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应对效能和心理健康的特点分析
    3.2 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3.3 应对效能的中介作用分析

(2)特质焦虑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特质焦虑量表
        2.2.2 生命意义感量表
        2.2.3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
        2.2.4 学业成绩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2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3.3 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特质焦虑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作用
    4.2 生命意义和自我控制的独立中介作用
    4.3 生命意义和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
    4.4 教育启示
        第一,多维度分析学生学业成绩较低的原因。
        第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人格特质。
        第三,学校要丰富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5 结论

(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针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护航教育活动
    (二)完善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因素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二)构建多样性的心理课程
    (三)整合教育资源
    (四)多方面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运用读写技术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整合多种心理疗法形成读写技术
二、读写技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读写练习能带来内心宁静
    (二)自由书写能充分表达情绪
    (三)小组活动促进人际间互动
    (四)读写练习促进自我认知
    (五)读写活动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以读写技术为干预手段的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适用群体
    (四)课程实施
四、读写技术的干预效果
    (一)改善生理状况
    (二)增加积极情绪
    (三)融洽人际关系
    (四)增进自我认识
    (五)提高学业成绩
    (六)促进对未来的向往
五、反思与启示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韧性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二)研究工具
三、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挫折来源
        1.生活的挫折
        2.心理的挫折
        3.学习的挫折
        4.人际交往的挫折
    (二)青少年心理韧性现状与分析
        1.青少年心理韧性的一般状况与分析
        2.青少年心理韧性及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与分析
四、对策研究与实践
    (一)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积极认知水平
        1.专题教育
        2.学科渗透
        3.个体教育
    (二)在课外活动中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三)在主题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养成
        (1)构建社团教育文化。
        (2)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四)在宣传活动中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
五、研究结果与总结

(6)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一项跨学年的纵向研究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认知重评量表
        1.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1.2.3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1.3 施测过程
    1.4 数据采集与分析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
    2.3 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交叉滞后分析
3 讨论
    3.1 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
    3.2 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果关系
4 结论

(7)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和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运动项目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1.1 心理健康的涵义
        2.1.2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2.1.3 心理健康的测量
        2.1.4 运动项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2 运动项目与锻炼动机的相关研究
        2.2.1 动机的定义
        2.2.2 锻炼动机的涵义
        2.2.3 锻炼动机的测量
        2.2.4 运动项目与锻炼动机的相关研究
    2.3 运动项目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相关研究
        2.3.1 焦虑的定义
        2.3.2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涵义
        2.3.3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
        2.3.4 运动项目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相关研究
    2.4 运动项目与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4.1 运动项目与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
        2.4.2 运动项目与锻炼动机、心理健康的关系
        2.4.3 运动项目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心理健康的关系
        2.4.4 运动项目与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4.5 小结
    2.5 运动项目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5.1 足球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5.2 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 实验对象
        3.2.2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不同组别初中生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体育锻炼量的差异
    4.2 实验前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和心理健康及其子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4.2.1 实验前初中生锻炼动机及其子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4.2.2 实验前初中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其子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4.2.3 实验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子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4.3 实验前不同组别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同质性检验
    4.4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4.4.1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锻炼动机水平的影响
        4.4.2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4.4.3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的影响
    4.5 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6 多重共线性检验
    4.7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模型检验
        4.7.1 足球运动后测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链式中介模型检验
        4.7.2 啦啦操运动后测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链式中介模型检验
第5章 讨论
    5.1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锻炼动机的影响
    5.2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
    5.3 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5.4 锻炼动机和社会性体格焦虑在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9)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附件二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件三 大五人格简式量表
附件四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附件五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附件六 知情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 [1]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和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王红瑞,王宇慧. 职业与健康, 2022(01)
  • [2]特质焦虑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石耀慧,麻超. 中国特殊教育, 2021(10)
  • [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J]. 杨荣秀. 新智慧, 2021(27)
  • [4]运用读写技术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为例[J]. 王芳,李保松,宫贺. 北京教育(德育), 2021(09)
  •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韧性研究与实践[J]. 马丽铭,张煌坤,吴燕妮,游泽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25)
  • [6]认知重评、人际关系困扰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一项跨学年的纵向研究数据[J]. 刘汉平. 中国体育科技, 2021(08)
  • [7]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锻炼动机、社会性体格焦虑和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秦恺蔓. 扬州大学, 2021(09)
  • [8]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分析[D]. 黄乾坤.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核心素养视域下新冠疫情对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 吕云龙.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标签:;  ;  ;  ;  ;  

如何有效控制中学生心理压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