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阳市1995-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朱贵阳[1](2020)在《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可感染多种家畜。伪狂犬病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Herpesviridae,subfamily Alphaherpesvirinae),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猪是PRV的原发感染宿主,PRV能在感染耐过猪体内建立终身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猪是伪狂犬病的潜在传染源,因此,阻止PRV建立潜伏感染和清除潜伏感染的带毒猪对净化PR至关重要。近年来,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比较高,为了防止仔猪感染而带毒转阳,本研究拟从紧急接种效果,仔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首免时间,优化免疫程序,从而培育出阴性后备猪,为实现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奠定基础。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疫苗紧急接种免疫效果,选择疑似伪狂犬病的病例采集病料做PCR检测、测序、PRVg 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和家兔感染试验。对采集的血液样本做PRVg E抗体阻断ELISA试验。PCR检测、抗体检测和家兔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各阶段发病猪只均为PRVg E野毒感染。毒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国内毒株HN1201、QYY和JS-2012等毒株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毒株Becker、Kaplan和Kolchis等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将受PRV威胁健康猪只紧急接种PR活疫苗后,没有新病例再出现。结果表明,受PRV威胁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可有效阻止PRVg E野毒感染和扩散。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为了优化种猪场免疫程序,对母猪临产时采血及所产仔猪在7、14、21、28、32、45、60、80和120d时采血,试验场仔猪做了滴鼻免疫效果对比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效价、PRVg B和PRVg E抗体,以研究母猪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SA215株)后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PRVg E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结果显示,母猪抗体水平均较高,中和抗体平均滴度为8log2,全部仔猪均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日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21d母源抗体滴度为4.67log2,28d为5log2,32d为3.33log2(<4log2),45d为3.67log2(<4log2)。仔猪PRVg B抗体阳性率在7d、14d、21d、28d和32d均为100%,以后随着日龄增长PRVg B抗体阳性率水平呈下降趋势,45d为67%,60d为33%。仔猪0d滴鼻免疫效果优于不滴鼻免疫,后备猪的PRV野毒感染率会下降,抗PRV感染能力提高。综合考虑仔猪PRV母源中和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与转阳率,确定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程序为:滴鼻免疫日龄0d,剂量1头份,首次肌注免疫日龄21d,剂量1头份,二次肌注免疫日龄60d,剂量1头份。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选择五个不同种猪场进行验证和推广。通过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解决了PRV引起种猪群的呼吸道疾病,控制了PRV感染后引起公猪群、后备母猪群和经产母猪群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降低了PRVg E野毒感染率,阻止了后备猪群PRVg E野毒感染转阳,进而通过淘汰阳性经产母猪,补充阴性后备猪,从而达到控制与净化伪狂犬病的目的,PR的控制与净化效果显着。
郭君,王安兵,胡勇根[2](2017)在《2000-2015年德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德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15年德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15年德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214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16年间48 h调查率、合格便采集率、7 d内便标本及时送达率、75 d内随访表及时送达率均≥80%。结论德阳市多年来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卫生部消灭脊灰证实标准,能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但是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可能存在疫苗免疫空白人群,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李刚[3](2013)在《济宁市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由于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人感染麻疹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且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世界卫生组织继消灭天花和消除脊髓灰质炎后,又将麻疹定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WHO美洲区已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的经验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WHO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分别提出2007年、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在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的14种疫苗中,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类疫苗)是其中之一。保持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可以很好地控制麻疹传播流行。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济宁市麻疹的控制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济宁市在20世纪90年代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低了95%以上,其中尤其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降至0.65/10万的当时历史最低水平。随后的几年,由于一些地方常规免疫接种率出现下降,监测系统敏感性较低,造成麻疹发病有所回升,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局部麻疹暴发。随后,济宁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山东省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结合济宁市麻疹控制工作实际情况,出台了济宁市的《麻疹监测方案》。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2000年过后麻疹发病率重新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在2006年提出了济宁市要在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目的通过研究,对济宁市建国以来五个不同阶段麻疹的发病数、发病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其与提高接种率的关系,评价济宁市麻疹控制的效果,对下一步保持麻疹较低水平发病率提出建议。资料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方式。麻疹的发病资料主要来自省、市、县区的书面疾病监测资料。人口数据来自济宁市统计局数据、济宁市人口普查数据、济宁市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疾病监测资料来自于AFP监测系统,后期指标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里面的麻疹专报。接种率监测资料来自于济宁市历年来的接种率报表。本研究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库录入,采用SA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描述,并运用卡方检验对发病率和疾病监测指标的关系等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p=0.05。结果济宁市的麻疹控制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在五个阶段中接种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较大下降,前期下降较为明显。控制麻疹阶段和消除麻疹阶段发病率极低,无病例死亡。2012年麻疹发病控制在1/100万以下,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麻疹监测工作质量较高,达到了消除麻疹工作要求。济宁市多年来麻疹控制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发病率上来看,多年来发病率逐年降低,济宁市取得了消除麻疹的重大胜利。按照消除麻疹工作总目标,济宁市2012年麻疹发病率达到1/100万以下。济宁市2012年实际麻疹发病2例,人口849万人,计算的发病率为0.23/10万。按照《行动计划》的年度目标,2010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20-25/100万以下,济宁市为10.56/100万;2011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济宁市为3.66/100万;2012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济宁市发病率为0.23/100万。2.从接种率上看,多年来接种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2012年度麻疹疫苗三针次接种率分别为99.92%(101292/101374)、99.90%(104979/105080)、99.92%(92732/92803),均达到了行动计划里要求的95%的工作目标。抽取了工作薄弱的多个门诊,进行接种率调查,整体接种率达到95%以上,但是县区工作质量高低不一,有些县区仍需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工作。3.从监测指标上看,消除麻疹阶段监测工作指标处于较好水平,监测工作质量较好。强化免疫除2006年为92.26%外,其余年份均达到95%以上。能较好地发现麻疹病例、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采集、实验室诊断。发现暴发点时能够及时对暴发病例进行流调和标本采集。济宁市麻疹实验室经过WHO现场认证考核,并每年与山东省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进行盲样复核。监测工作质量较好,人群免疫水平较高。结论济宁市的麻疹控制工作卓有成效,在五个不同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较大下降,济宁市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也在高质量运转,近年来麻疹发病降到极低水平,完成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
尹遵栋[4](2011)在《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通常<10岁儿童最为易感,在无脊髓灰质炎后,乙脑是导致亚洲儿童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和残疾的首要原因。部分流行区广泛开展了乙脑疫苗(JE Vaccine, JEV)接种后,年龄分布特征出现了变化,大龄儿童和成人病例构成比增加。2006年7月,我国山西省运城市发生乙脑爆发疫情,由于病例年龄较大、病死率高等特点,从而引起社会和卫生系统的广泛关注。由于国内外缺乏系统、完整的成人乙脑发病率、病死率等资料,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关于成人乙脑预防控制的经验,因此,研究成人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如何开展防控等问题亟需解决。本研究在成人乙脑报告病例数较为集中的山东省淄博市和河南省洛阳市,开展了以乙脑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急性脑炎综合征(Acute Encephalitis Syndrome,AES)监测,以了解AES病例发病率,成人乙脑发病率;对2009年、2010年实验室确诊的乙脑病例,调查其急性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非直接)费用,并进一步随访调查2009年乙脑病例后遗症发生情况,以及有后遗症的病例在1年内的直接费用和非直接费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明确成人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人群,即需要干预的人群;调查各级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相关单位的疫苗接种成本,计算每剂EPI疫苗接种所需的操作成本;建立Markov模型,模拟10万人的成人队列接种乙脑疫苗,计算预防接种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本次研究发现,在监测时段内,全人群AES病例发病率为11.03/10万-13.46/10万;≥40岁人群乙脑发病率在1.20/10万~2.57/10万;≥40岁乙脑病例的临床症状、病死率,相对于低年龄人群,更为严重。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单因素分析,职业为农民,其发病危险是非农民的1.86倍;在固定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家里或邻居养猪者其发病危险是不养猪的21.32倍;不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在农村、职业为农民、家里或邻居养猪等变量与乙脑发病相关。向成人队列(10万人)接种2剂次乙脑疫苗,相对于不接种疫苗的人群队列,可减少48.8例乙脑病例,12.2例死亡,14.6例残疾病例,共减少164.9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减少疾病负担4,944,635.5(?)。接种2剂乙脑疫苗,每避免1例乙脑的接种成本为84,322.9元;每避免1个DALY的接种成本为24,945.1元;从卫生系统的角度,成本效益比为4.59:1,净收益为-3,217,327.4元,不具有成本效益;从社会的角度,其成本效益比为0.83:1,净收益为831,355.1元,而有成本效益。是否接种第2剂疫苗和乙脑发病率这两个变量对模型影响较大。模型中最好的情景,即选取发病率最高值、只接种1剂疫苗、疫苗效力最高值、贴现率最低值时,避免1例乙脑和1个DALY的成本分别为25,519.8元和4,686.7元,从卫生系统角度,接种1剂疫苗的净收益为正值(55,880.7元),具有成本效益。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在淄博、洛阳市成人乙脑发病率虽低于乙脑疫苗应用前儿童乙脑发病率,但已高于当地目前的儿童发病率。≥40岁人群乙脑病例,临床表现要比<40岁组病例更为严重,成人乙脑病例的预后更差。对一般成人人群进行乙脑疫苗接种,从社会角度看,具有成本效益,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标准,但从卫生系统角度看,不具有成本效益。如果对职业为农民,家里或邻居养猪的高危人群进行乙脑疫苗接种,则从卫生系统角度和社会角度均具有成本效益。本研究建议对成人病例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向居住在农村的成人免费接种1剂的乙脑疫苗,特别是要向家庭或邻居养猪或居住在养猪场附近的人群推荐接种疫苗。本研究明确了成人乙脑的发病率,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哪些人群应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及是否具有成本效益等问题。这些结果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研究成人乙脑防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辛崇干,张丽[5](2011)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长期在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了解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的下降情况,以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为实现消除病毒性乙型肝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和母婴阻断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上进行乙肝血清学现状调查和疫苗接种率监测,并对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从1992年开始全市在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全面接种乙肝疫苗,通过坚持不懈地做好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查漏补种等环节,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高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对接种乙肝疫苗后1年、3年、5年、8年、10年进行追踪观察,儿童HBsAg阳性率平均为0.99%,抗-HBs阳性率免后1年为92.13%,免后10年降至47.17%;用乙肝疫苗进行母婴阻断乙肝病毒感染效果观察,母亲HBsAg单阳性组和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组抗-HBs阳性率均达到了90%以上,母婴传播阻断率(保护率)均达到了92%以上;1995年调查3~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7.93%,2004年为3.61%,2009年下降至2.27%,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χ2=183.24,P<0.01)。2009年检测3~18岁年龄组的抗-HBs阳性率平均为63.30%,随着年龄增长抗-HBs阳性率逐渐降低,15~18岁年龄组为54.85%。抗-HBs阳性率男性为58.96%,女性为68.18%,女性高于男性(χ2=32.49,P<0.01)。两个年份3~14岁年龄段比较,2009年(69.60%)明显高于1995年抗-HBs阳性率(23.64%),提高了45.96%。在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并保持高水平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是提高人群抗体水平,建立免疫屏障,阻断母婴传播途径,降低人群HBsAg阳性率的最根本措施;通过近20年的免疫预防措施干预,使18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降低了5.66%,成本-效益显着。
胡艳[6](2010)在《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①收集信阳市1953年~2009年麻疹发病率资料,建立信阳市麻疹发病的基线图;②通过对2004年~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全面了解信阳市当前麻疹发病的特点;③发现信阳市麻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高危人群,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数据通过Excel2003和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地区分布采用PHGISl.03软件(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作,图例部分分级数字为半开半闭区间,包括下限不包括上限,即按照“下限≤x<上限”的原则确定每一例数据x应归属的组段。结果对信阳市2004年~2009年的麻疹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①信阳市麻疹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的春夏季,分别占当年发病数的77.14%、77.56%、52.06%、57.95%、56.38%和65.49%;②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学龄前儿童是信阳市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4.34%病例的年龄<15岁,并且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04年的11.6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435.38/10万:③全市麻疹发病呈现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2009年浉河区、新县和潢川县发生麻疹流行,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50.37/10万、36.23/10万、33.83/10万。2004年-2009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5.75%-99.56%,而估算接种率在88.21%~102.88%之间,与报告接种率相差较大,资料不可信。适龄儿童麻疹接种率调查显示:2004年~2009年接种率分别为95.75%、97.40%、97.21%、95.60%、96.73%和93.85%,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信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流行强度和年龄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市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麻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信阳市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控制发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范志华[7](2010)在《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2003年SARS疫情的爆发和近几年看病难问题的出现,在充分暴露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种种不适应及其固有弊端的同时,也使公共卫生和公共财政关系问题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摆到了国人面前。众所周知,公共卫生支出是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支出,它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分析公共卫生支出的结构和绩效,有助于政府确定公共卫生支出的适度规模,避免支出的“越位”和“缺位”。本文围绕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形成研究路径和分析思路,对天津市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结构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公共财政和构建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通过介绍公共卫生及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相关概念引出公共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相关理论,综述已经实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研究现状及我国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状况。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结构和绩效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构筑数据模型对天津市的财政公共卫生支出与居民健康关系进行评估。第六章,针对中间几个章节所反映出的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寻求完善当前公共卫生服务的对策和途径,总结出结论性意见并从公共财政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分析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接下来研究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使用结构和分配结构,最后,引入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天津市社区十八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一类疫苗的投入与产出为指标,对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作者认为,今后应当明确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责,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合理构建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休系,以提高公共卫生支出的效率、增进公平性,力争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更便利的公共卫生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
葛永胜,洪玲,张树修[8](2009)在《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国内外消除和控制麻疹情况。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结果从流行病学观点阐述了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理论和条件,展望了消除麻疹的前景和困难,评估了目前消除麻疹的措施。结论认为继续消除天花和脊灰后,消除麻疹是可能的,但需要加强力度,克服困难,落实措施。
康成[9](2009)在《“大香项目”作用的初步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托2006年底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香格里拉地区开展的“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通过分析当地生殖健康服务能力及利用现状,对项目作用进行初步评估,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结构式问卷调查与质性焦点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七县三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与生殖健康服务能力及利用相关的的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项目干预,“大香项目”初显成效:各县生殖健康服务模式已见雏形;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有所提高;群众生殖保健意识有所增强,生殖健康知识有所提高;政府主导,资源整合,部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形成。建议尽管“大香项目”已初显成效,但各县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实施方案,建议:(1)生殖健康服务模式已见雏形,在进一步运行中总结完善。(2)当前以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为主,可采取“借聘派培”方式,同时组建当地的生殖健康技术专家队伍。(3)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知识,寻找有效途径改变群众的传统文化观念当中不利于生殖健康的思想观念。(4)充分利用现行有关的政策为生殖健康服务创造支持性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活动,促进群众的生殖健康。
邓大军[10](2008)在《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河南省野生动物的救护情况,对河南省现行野生动物救护管理体制及被救护野生动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果有:(1)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管理目前存在①管理机构不健全;②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匮乏;③宣传不到位,动物放生选择不够科学;④缺乏专项资金投入;⑤法律法规的配套政策不完善;⑥自然保护区管理落后、体制不顺等问题。所以,加强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管理体制建设是今后的主要任务。(2)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状况表现为:被救护野生动物呈逐年增加趋势,对象主要为鸟类、兽类和两栖类,这些动物主要是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从偷猎者和野生动物走私者手中收缴,多数为致残。经过伤残治疗和日常护理,基本恢复的被救护动物一般被直接放归野外。本文结合以上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该研究结果将对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与管理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信阳市1995-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阳市1995-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PR病原学 |
1.1 PRV的病毒粒子 |
1.2 PRV的基因结构特性 |
2 PRV理化特性 |
3 PRV潜伏感染的特点 |
4 PR的疫苗类型 |
4.1 灭活疫苗 |
4.2 自然缺失弱毒疫苗(活苗) |
4.3 基因工程疫苗 |
4.4 几种重要的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 |
5 PR的诊断 |
6 PR的流行史 |
7 国外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
7.1 美国采取PR控制与根除计划简述 |
7.2 欧洲国家采取PR控制与净化计划简述 |
7.3 日本的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 国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
8.1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2 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示范场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3 华中农业大学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4 广东省农村农业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5 台湾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6 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第一节 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 |
2.2 剖检变化 |
2.3 PRV PCR鉴定 |
2.4 试验场PRVgE基因测序 |
2.5 PRVgE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析 |
2.6 PRVgE基因的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 |
2.7 PRVg E抗体阻断ELISA检测 |
2.8 家兔感染试验 |
2.9 紧急接种疫苗 |
3 讨论 |
第二节 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水平变化检测 |
2.2 不同首免日龄接种疫苗后10天PRV抗体检测 |
2.3 疫苗接种当天及后10天猪只PRV中和抗体平均滴度检测结果对比 |
2.4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
3 讨论 |
3.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
3.2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
3.3 伪狂犬病理论优化免疫程序和生产实践免疫程序差异很大 |
3.4 本试验优缺点 |
第三节 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紧急接种PR疫苗,PR临床症状消失,PR得到控制 |
2.2 PR净化前后PRVg E野毒抗原阳性率变化 |
2.3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PRVg E野毒抗体阳性率变化 |
2.4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中和抗体变化 |
2.5 PR净化前后母猪群生产性能指标变化 |
3 讨论 |
3.1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着效果 |
3.2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必须同时配合其它综合措施 |
3.3 紧急接种PR疫苗,效果显着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导师及作者简介 |
(2)2000-2015年德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AFP监测结果 |
2.2 流行病学特征 |
2.2.1 地区分布 |
2.2.2 时间分布 |
2.2.3 年龄性别分布 |
2.2.4 免疫史 |
2.3 实验室病毒学检测结果 |
2.4 AFP病例临床分类 |
2.5 AFP监测系统评价 |
2.6 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及强化免疫 |
3 讨论 |
(3)济宁市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ATALOGUE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研究背景 |
二 资料与方法 |
2.1 麻疹发病资料 |
2.2 接种率监测资料 |
2.3 麻疹监测资料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三 结果与分析 |
3.1 麻疹发病资料 |
3.2 接种率数据 |
3.3 麻疹监测资料 |
3.4 人群的抗体水平 |
四 结论 |
五 讨论与建议 |
5.1 麻疹控制的效果 |
5.2 麻疹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
5.2.1 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 |
5.2.2 麻疹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
5.3 建议 |
5.3.1 加强领导重视 |
5.3.2 疫情报告中的建议 |
5.3.3. 接种率监测工作中的建议 |
5.3.4 麻疹监测中的建议 |
5.3.5 消除麻疹工作中的其他建议 |
附录1 表的目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背景 |
(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
(二) 乙脑和急性脑炎综合征监测现状 |
(三) 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
(四) 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五) 开展成人乙脑研究的必要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地区 |
(二) 病例监测 |
1、病例定义 |
2、病例报告和调查 |
3、病例标本采集和检测 |
(三) 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1、病例选择 |
2、对照选择 |
3、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
(四) 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1、乙脑病例的费用调查 |
2、免疫成本调查 |
3、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五)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五、质量控制 |
(一) 调查员培训及实验室检测 |
(二) 现场督导 |
(三) 实验室检测复核 |
(四) 病例调查和资料收集 |
六、结果 |
(一) AES病例、成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
1、AES病例监测基本情况 |
2、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 |
3、AES病例中乙脑实验室检测结果 |
4、成人乙脑病例和儿童乙脑病例临床表现比较 |
(二) 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1、病例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
2、单因素分析 |
3、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三) 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1、成人乙脑病例费用 |
2、疫苗接种的成本 |
3、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七、讨论 |
(一) AES病例、成人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 |
(二) 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三) 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八、建议 |
九、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一) 创新性 |
(二) 局限性 |
十、下一步设想 |
(一) 持续开展AES监测 |
(二) 开展乙脑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
(三) 将理论结果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麻疹发病的分布状况 |
3.2 麻疹专报系统报告情况 |
3.3 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
4 讨论 |
4.1 信阳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 |
4.2 信阳市麻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
4.3 工作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公共卫生 |
1.1.2 财政公共卫生支出 |
1.2 公共财政下公共卫生支出的相关理论 |
1.2.1 政府介入卫生医疗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因和范围 |
1.2.2 公共财政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
1.3 国际和国内研究综述 |
1.3.1 国际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我国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状况分析 |
第二章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分析 |
2.1 影响财政公共卫生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
2.2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绝对规模 |
2.3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相对规模 |
2.4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弹性分析 |
第三章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结构分析 |
3.1 影响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 |
3.2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使用结构 |
3.3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分配结构 |
3.3.1 城乡之间的分配 |
3.3.2 不同区县之间的分配 |
3.3.3 卫生服务各层级之间的分配 |
3.4 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各级政府负担结构 |
3.5 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3.6 关于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结构的评价 |
3.6.1 使用结构不合理 |
3.6.2 分配结构不科学 |
第四章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评价 |
4.1 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 |
4.2 构建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
4.3 逻辑模型的阐释 |
4.4 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
4.5 绩效评价指标的评分 |
4.5.1 绩效指标的评分方法 |
4.5.2 确定指标计分比较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
4.5.3 分层次确定指标权重 |
4.6 关于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
4.6.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支出绩效分析 |
4.6.2 一类疫苗经费项目绩效分析 |
4.7 对总体绩效的评价 |
第五章 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与健康的关系评估 |
5.1 评估的依据 |
5.2 构筑模型 |
5.3 我市居民健康生产的技术效率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明确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责,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
6.2.2 合理构建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6.2.3 改善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结构,确保公共卫生资源的全民共享水平 |
6.2.4 进行预算体制改革,提高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绩效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理论与条件 |
1.1 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1.2 有质量高、效果好的麻疹疫苗 |
1.3 消除麻疹有合理的免疫方案和程序。 |
1.4 |
1.5 |
1.6 国外消除麻疹成功经验和先例[1-2] |
2 消除麻疹的概念和指标[1] |
2.1 消除和根除的定义, 根除是把麻疹病毒作为一个生物种加以消灭。 |
2.2 消除麻疹指标 |
2.3 麻疹监测系统指标 |
3 消除麻疹成绩举世瞩目, 但形势依然严峻 |
4 目前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
4.1 爆发起数增多病例增加 |
4.2 年龄发病出现发病率双向移位 |
4.3 流行周期改变[2] |
4.4 轻型病例和隐性感染率增加或增高[2] |
4.5 城市发病率低于农村: |
4.6 发病季节变化。 |
5 消除麻疹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
6 消除麻疹的策略的选择和评述 |
6.1消除麻疹免疫策略 |
6.2 制定麻疹接种程序 |
6.3 后续强化免疫活动[10-11] |
6.5 强化流动人口管理, 消除免疫空白 |
(9)“大香项目”作用的初步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国际动态 |
1.2 国内动态 |
1.3 大香格里拉地区生殖健康服务能力及利用现状 |
2 研究目的 |
3 理论框架 |
4 研究问题 |
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1 研究方法 |
5.2 研究内容 |
5.3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
5.4 数据整理和分析 |
6 研究结果与发现 |
6.1 干预前(2006年)7个项目县生殖健康服务情况 |
6.2 干预一年后(2007年)7县项目实施情况 |
6.2.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6.2.2 主要干预活动的开展 |
6.2.3 生殖健康服务网络 |
6.2.4 生殖健康服务人员 |
6.2.5 生殖健康服务能力 |
6.2.6 生殖健康服务利用 |
6.3 干预前后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2005-2007) |
6.3.1 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变化 |
6.3.2 婴幼儿保健服务利用的变化 |
6.3.3 计划生育服务利用的变化 |
6.3.4 生殖健康普查服务利用的变化 |
7 讨论 |
7.1 项目推动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
7.2 项目促进群众生殖健康知识和意识的提高 |
7.3 项目提高群众对生殖健康服务的利用 |
7.4 项目促进外部环境的改善 |
7.5 项目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巩固 |
8 建议 |
9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状况 |
1.1.1 野生动物资源状况 |
1.1.2 濒危物种现状 |
1.1.3 造成物种濒危原因 |
1.1.3.1 物种自身原因 |
1.1.3.2 栖息地破坏与丧失 |
1.1.3.3 环境污染 |
1.1.3.4 乱捕滥猎 |
1.1.3.5 自然灾害 |
1.2 河南省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
1.2.1 自然概述 |
1.2.2 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分析 |
1.2.3 动物区系概况 |
1.2.4 影响资源因素 |
1.2.4.1 资源量偏小 |
1.2.4.2 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些区域 |
1.2.4.3 孤岛状生境的种类较多 |
1.2.4.4 栖息环境的变化 |
1.2.4.5 人为破坏 |
1.3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现状 |
1.3.1 救护情况 |
1.3.2 机构设置 |
1.3.3 动物放生 |
1.4 开展救护工作的必要性 |
2. 引言 |
3. 材料方法 |
3.1 材料 |
3.2 研究内容 |
3.2.1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管理体制 |
3.2.2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状况研究 |
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河南省野生动物管理体制、法律状况 |
4.1.1 管理体制 |
4.1.2 管理机构 |
4.1.3 队伍建设 |
4.1.4 法律法规 |
4.1.5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
4.1.5.1 地理位置 |
4.1.5.2 自然条件 |
4.1.5.3 土地资源条件 |
4.1.5.4 技术人员和组织结构 |
4.1.5.5 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
4.1.6 宣传与执法情况 |
4.2 河南省野生救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
4.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
4.2.2 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匮乏 |
4.2.3 宣传不到位、动物放生选择不够科学 |
4.2.4 缺乏专项资金投入 |
4.2.5 法律法规的配套政策不完善 |
4.2.6 自然保护区管理落后、体制不顺 |
4.3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状况分析 |
4.3.1 野生动物救护种类 |
4.3.2 2001 年来救护情况 |
4.3.2.1 动物救护种类比较 |
4.3.2.2 河南省救护濒危动物种类与重点保护动物种数对比 |
4.3.3 救护动物来源 |
4.3.3.1 救护来源地分类比较 |
4.3.3.2 救护来源部门分类比较 |
4.3.4 救护的主要原因 |
4.3.5 救护的季节性 |
4.3.6 救护野生动物的救护措施 |
4.3.6.1 动物的救护 |
4.3.6.2 被救护动物的运输 |
4.3.7 救护动物的日常管理 |
4.3.8 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 |
4.3.8.1 免疫接种 |
4.3.8.2 隔离与封锁 |
4.3.8.3 消毒 |
4.3.9 救护动物的治疗方法 |
4.3.10 救护动物的疾病治疗 |
4.3.10.1 常见内科病 |
4.3.10.2 中毒性疾病 |
4.3.10.3 寄生虫病 |
4.3.10.4 外科疾病 |
4.3.11 救护动物的放生 |
5. 讨论 |
5.1 关于野生动物救护的管理 |
5.2 关于野生动物的放生 |
5.3 对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若干建议 |
5.3.1 强化宣传教育、统一干部思想、提高民众认识 |
5.3.2 严格控制野生动物驯养、经营及食用、坚决取缔和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
5.3.3 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
5.3.4 开展科学研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信阳市1995-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贵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2]2000-2015年德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J]. 郭君,王安兵,胡勇根.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7(05)
- [3]济宁市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评价[D]. 李刚. 山东大学, 2013(05)
- [4]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 尹遵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2)
- [5]实施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A]. 辛崇干,张丽. 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 2011
- [6]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状况分析[D]. 胡艳. 郑州大学, 2010(05)
- [7]天津市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实证分析[D]. 范志华. 天津大学, 2010(06)
- [8]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理论与实践[J]. 葛永胜,洪玲,张树修.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03)
- [9]“大香项目”作用的初步评估研究[D]. 康成. 昆明医学院, 2009(10)
- [10]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邓大军.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