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赵莹,赵丹玉,刘超[1](2022)在《基于TXNDC11基因对泛癌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硫氧还蛋白结构域11 (TXNDC11)在泛癌预后分析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阐明其对肿瘤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ONCOMINE和TIMER数据库综合分析TXNDC11 mRNA和蛋白在肿瘤组织及相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作组(CPTAC)数据库分析TXNDC11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表达的差异;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网站(GEPIA)分析TXNDC11表达与泛癌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TXNDC11表达与泛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各种肿瘤组织中TXNDC11蛋白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angerBox数据库分析TXNDC11蛋白与免疫检查点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分析,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COAD)、胃腺癌(STAD)和肉瘤(SARC)组织中TXNDC1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乳腺癌(BRCA)、食管癌(ESCA)、肾嫌色细胞癌(KICH)和胰腺癌(PAAD)组织中TXNDC1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MER数据库分析,BRCA、胆管癌(CHOL)、ESCA、胶质母细胞瘤(GBM)、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和前列腺癌(PRAD)组织中TXNDC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OAD、肾乳头状细胞癌(KIRP)、肺腺癌(LUAD)、肺鳞状细胞癌(LUSC)、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CPG)、直肠腺癌(READ)和甲状腺癌(THCA)组织中TXNDC11呈明显低表达。CPTAC数据库分析,肾透明细胞癌(KIRC)和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TXNDC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BRCA、卵巢癌(OV)和COAD组织中TXNDC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或P<0.01)。GEPIA数据库分析,TXNDC11表达水平与LUAD、卵巢浆液性囊腺癌、THCA和UCEC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密切关联(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HR=0.71,P=0.024)、 BRCA (HR=0.68, P=0.021)、 ESCA (HR=0.39, P=0.005 1)、 HNSC (HR=0.72,P=0.026)、KIRC (HR=0.41,P=0.002 6)、LUAD (HR=0.53,P<0.01)、READ (HR=0.34, P=0.014)、 SARC (HR=0.61,P=0.016)、胸腺癌(THYM)(HR=0.14,P=0.004 2)、THCA (HR=0.35,P=0.043)和UCEC (HR=0.36,P<0.01)组织中TXNDC11的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良好预后有关联。TIMER数据库分析,TXNDC11表达与22种肿瘤组织中B细胞浸润水平有相关性(P<0.05),TXNDC11表达与16种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浸润水平、25种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浸润水平、22种肿瘤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22种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和23种肿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TXNDC11表达与COAD、LUSC、 HNSC、 SARC和皮肤黑色素瘤(SKCM)的免疫细胞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SangerBox数据库分析,TXNDC1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与多个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泛癌分析中,TXNDC1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普遍低表达,且TXNDC11与多种肿瘤患者的预后生存有密切关联。TXNDC11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肿瘤预后预测因子,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多种肿瘤的免疫反应。
时牛,宋洁,崔天庆,云宇婷,郭瑞芳,吴昆[2](2022)在《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采用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树突状细胞(DC)疫苗处理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载miR-16-5p的高分子微泡和DC疫苗。在30只小鼠用HepG2细胞建立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空微泡、miR-16-5p微泡、DC疫苗和miR-16-5p微泡联合DC疫苗处理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iR-16-5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FN-γ、TGF-β、IL-2和IL-10水平。结果制备的高分子微泡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31μm;对照组、空微泡、miR-16-5p微泡、DC疫苗和联合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5973.2±257.4)mm3、(5912.3±248.3)mm3、(4873.7±281.5)mm3、(4954.9±276.3)mm3和(2225.8±201.4)mm3,瘤体质量分别为(4.4±0.4)g、(4.2±0.3)g、(2.8±0.2)g、(2.7±0.2)g和(0.9±0.2)g,差异显着(P<0.05);各组小鼠肿瘤组织miR-16-5p水平分别为(1.02±0.06)、(1.05±0.03)、(7.81±0.97)、(1.08±0.07)和(8.08±1.06),提示微泡组和联合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或空微泡处理组比,其他三组血清IgG、IFN-γ和IL-2水平均显着升高,其中联合组水平最高,而其他三组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显着降低,其中联合组水平最低(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DC疫苗处理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协同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强了小鼠对肿瘤的免疫效应有关。
郑浩然,蒋爱民,史楚楚,傅潇,姚煜[3](2022)在《BIRC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aculoviral inhibitor of apoptosis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BIRC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NSCLC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GEPIA数据库分析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BIRC5基因的表达水平。运用Sperman’s相关性检验在TIMER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对BIRC5基因表达与NSCLC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免疫细胞浸润表面标记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BIRC5表达水平与N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BIRC5基因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BIRC5基因与NSCLC免疫微环境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其表面标记物显着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B细胞浸润水平降低及BIRC5高表达是肺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BIRC5基因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着相关(P<0.05)。结论:BIRC5基因在NSCLC中表达上调,影响NSCLC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导致免疫微环境失衡,进而造成不良的临床预后。BIRC5基因有望成为NSCLC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
杜莎,姜珂,丁铲,许青,李文斌,孟松树[4](2021)在《溶瘤新城疫病毒: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新机遇》文中研究表明新型溶瘤病毒疗法治疗肿瘤,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溶瘤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作为一种新型抗癌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利用肿瘤细胞中有缺陷的抗病毒防御,选择性地感染复制和裂解肿瘤细胞,增强肿瘤抗原暴露,促进免疫细胞的招募,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基于溶瘤NDV独特的抗肿瘤特性及其与患者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溶瘤NDV与其他免疫疗法联用可以增强抗肿瘤功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溶瘤NDV的结构、溶瘤机制、溶瘤NDV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联合免疫治疗的应用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杨哲宇,陆骋豪,蔡伟[5](2021)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DC)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作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一种,在未受刺激时具有浆细胞样外观.在体外可被诱导转化为经典DC(classical DC, c DC),在抗病毒、抗肿瘤、自身免疫等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洁,谢叶文,潘洁,丁骏[6](2021)在《基于CRISPR-Cas9构建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文中认为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基因缺失小鼠模型,研究Dectin-1基因缺失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设计靶向目的基因的sgRNA实现Cas9蛋白对DNA双链的特异性切割。将体外转录纯化得到的sgRNA和ssDNA并与Cas9混合后,通过显微注射到C57BL/6小鼠的受精卵内并经胎盘移植到代孕小鼠体内,获得F0代小鼠。F0代小鼠通过基因鉴定和DNA测序获得Dectin-1基因缺失阳性子代小鼠。最后构建野生型与Dectin-1敲基因小鼠的肿瘤模型,经β-葡聚糖治疗后,观察两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敲除C57BL/6野生型小鼠的Dectin-1基因。PCR技术及DNA测序进一步显示Dectin-1基因部分碱基缺失,功能实验显示Dectin-1敲基因小鼠口服β-葡聚糖后肿瘤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Dectin-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验证了Dectin-1对β-葡聚糖抗肿瘤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Dectin-1基因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陈良燕,朱月伊,石晓兰[7](2021)在《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研究包括: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和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其中,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维持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等。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主要包括:中医药改变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中医药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作用、中医药调节免疫抑制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的作用等。中医药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间平衡、改变肿瘤内部浸润情况、增强免疫活性细胞功能、逆转免疫细胞抑制表型极化等方法激活免疫系统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但是,这些实验并未深入涉及相关的机制研究,基础实验研究起步晚,关于中医药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仍不足。中医药对免疫检查位点调节作用的研究尚不深入。今后,应在中医药如何调节免疫检查位点,调控肿瘤微环境内平衡,干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以及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发展和转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李四香,周承志,李为民[8](2021)在《树突状细胞在肺癌免疫作用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是链接固有、适应性免疫的桥梁,触发肿瘤免疫反应的扳机。不同亚型的DC发挥着不同的抗肿瘤功能。基于树突状细胞的重组疫苗和免疫调节剂业已取得一定的疗效,有潜力成为肺癌免疫治疗新方向。本文简要讨论了人体DC的来源、分类、功能,强调了DC在肺癌微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基于不同类型DC的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发现。
李凯,黄海溶,孙早喜[9](2021)在《肠道菌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疗法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胰腺癌由于其治疗中切除率低、预后差,近来有关其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被逐渐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中尤为重要的抗原体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C疫苗在抗胰腺癌免疫治疗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人体肠道微生态含有细菌种类多且复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主要阐明肠道菌-DC瘤苗-胰腺癌细胞三者的联系,为肠道优势菌协同DC疫苗免疫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杨朵,周心娜,王硕,王小利,袁艳华,杨化兵,耿会珍,彭兵,李子博,李彬,任军[10](2021)在《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功能评估》文中提出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P<0.001;第6天Z=-2.95,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着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着高于DC-CIK组(Z=-2.02,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 GM-CSF)(Z=-3.85,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Z=-3.56,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ɑ,Z=-3.40,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P<0.05),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P<0.05)、TNF-ɑ(Z=-2.26,P<0.05)和GM-CSF(Z=-3.73,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二、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细胞、试剂与仪器 |
1.2 超声微泡和疫苗的制备[10,11] |
1.3 细胞培养 |
1.4 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12] |
1.5 动物分组与处理 |
1.6 肿瘤组织miR-16-5p水平检测 |
1.7 血清IgG和细胞因子检测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微泡的一般特征和形态表现 |
2.2 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比较 |
2.3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miR-16-5p水平比较 |
2.4 各组小鼠血清IgG和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BIRC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GEPIA数据库分析 |
1.2 TIMER数据库分析 |
1.3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BIRC5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 |
2.2 BIRC5基因表达与NSCLC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 |
2.3 BIRC5及免疫浸润细胞对NSCLC预后的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2.4 BIRC5与免疫浸润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相关性分析 |
2.5 BIRC5基因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
3 讨论 |
(4)溶瘤新城疫病毒: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新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 溶瘤NDV简介 |
1.1 溶瘤NDV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
1.2 溶瘤NDV的研究简史 |
1.3 NDV的溶瘤机制 |
1.4 使用NDV作为溶瘤制剂的优势 |
1.5 NDV治疗癌症的临床应用 |
2 NDV与肿瘤免疫治疗 |
2.1 NDV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 |
2.2 NDV与免疫治疗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
3 NDV临床治疗的限制和挑战 |
4 未来展望 |
(5)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p DC的生物学特征 |
一、表型 |
二、来源、分化、发育和迁移 |
p DC的免疫学功能 |
一、p DC分泌IFN-Ⅰ |
二、p DC介导的免疫耐受 |
p 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p DC与免疫治疗 |
一、p DC分泌IFN-α应用于癌症治疗 |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修复p DC功能 |
三、肿瘤微坏境中根除TA-p DC和应用DC疫苗 |
结语 |
(6)基于CRISPR-Cas9构建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1.2 方法 |
1.2.1 引物设计 |
1.2.2 Cas9 mRNA及sgRNA的体外转录和纯化 |
1.2.3 受精卵准备 |
1.2.4 胚胎移植及Dectin-1小鼠的获得 |
1.2.5 体内实验及分组情况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F0代小鼠获得 |
2.2 Dectin-1小鼠基因鉴定结果 |
2.3 Dectin-1缺失抑制β-葡聚糖诱导的小鼠抗肿瘤能力 |
3 讨论 |
(7)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 |
1.1 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 |
1.2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功能受损 |
1.3 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维持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 |
2 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 |
2.1 中医药改变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
2.2 中医药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作用 |
2.2.1 T淋巴细胞 |
2.2.2 NK细胞 |
2.2.3 DCs |
2.3 中医药调节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 |
2.3.1 TAMs |
2.3.2 MDSCs |
2.3.3 Tregs |
3 结语 |
(8)树突状细胞在肺癌免疫作用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树突状细胞来源、分类 |
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肿瘤微环境 |
1.Mo-DC |
2.cDC |
3.pDC |
4.混合DC疫苗 |
总结与展望 |
(9)肠道菌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疗法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胰腺癌免疫疗法 |
2 抗胰腺癌DC疫苗 |
3 肠道菌致敏DC抗胰腺癌 |
4 肠道菌致敏DC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 |
5 展望 |
(10)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功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患者肿瘤特异多肽检测合成 |
1.2 试剂 |
1.3 患者体外DC细胞培养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培养 |
1.4 增殖功能检测 |
1.5 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检测 |
1.6 杀肿瘤细胞功能检测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外周血特异肿瘤多肽检测 |
2.2 体外淋巴细胞增殖 |
2.3 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
2.4 杀肿瘤细胞功能 |
3 讨论 |
四、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XNDC11基因对泛癌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赵莹,赵丹玉,刘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 [2]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J]. 时牛,宋洁,崔天庆,云宇婷,郭瑞芳,吴昆.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2(01)
- [3]BIRC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J]. 郑浩然,蒋爱民,史楚楚,傅潇,姚煜. 现代肿瘤医学, 2022
- [4]溶瘤新城疫病毒: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新机遇[J]. 杜莎,姜珂,丁铲,许青,李文斌,孟松树.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12)
- [5]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进展[J]. 杨哲宇,陆骋豪,蔡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06)
- [6]基于CRISPR-Cas9构建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J]. 陈洁,谢叶文,潘洁,丁骏.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2)
- [7]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J]. 陈良燕,朱月伊,石晓兰. 河南中医, 2021(12)
- [8]树突状细胞在肺癌免疫作用中研究进展[A]. 李四香,周承志,李为民. 2021海峡两岸暨港澳精准医学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 2021
- [9]肠道菌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疗法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J]. 李凯,黄海溶,孙早喜. 黑龙江医学, 2021(21)
- [10]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功能评估[J]. 杨朵,周心娜,王硕,王小利,袁艳华,杨化兵,耿会珍,彭兵,李子博,李彬,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