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祥[1](2021)在《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普通中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不仅是一项室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也担负了对全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使命和重任。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全面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够促进初中体育课程的德育工作。
邵永静[2](2021)在《河南省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学校对德育工作异常重视,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融合也成为了趋势。体育学科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因此体育与德育渗透成为了一对黄金搭档,二者相结合可以发挥出体验式德育的实效。就目前为止,有关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在体育教学中所实施的德育渗透措施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改善。本研究以河南省上蔡县初级中学为调查对象,整合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对其它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厘清了德育以及德育渗透的相关概念,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认真地整理与分析,发现了其在德育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1)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认知还不足;(2)没有把德育渗透内容归成体系;(3)德育渗透方法运用较为传统;(4)德育渗透途径未能深入挖掘;(5)多运用定性评价来对德育渗透进行评价;(6)体育教师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时不能有效达成德育渗透目标。针对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相关问题,对问题产生的缘由进行了研判:(1)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内涵的了解参差不齐,没有看透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依附关系;(2)没有对德育渗透内容进行梳理,并按照合理的章法选择德育渗透内容;(3)对说服教育法和课堂常规教学途径较为依赖;(4)难以找出精准的德育渗透量化指标;(5)在常规体育课上对德育渗透目标的落实略显功利性。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精准提出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实施德育渗透能力提升路径:(1)教育局领导要组织德育渗透方面的专家为体育教师传经送道;(2)梳理德育渗透内容,并把德育渗透内容归成系统,便于体育教师遴选;(3)不断摸索出新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4)不断总结和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5)避免功利性,把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目标常态化;(6)利用中招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优化。
党杨[3](2021)在《体育课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极其重要,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建设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锻炼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完善健康课程。基于此,文章首先说明了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然后说明了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针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思考,
卓晓雷[4](2020)在《浅谈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文中认为体育教学是教育与学习相统一的活动,它能有目的地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把握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不同于其他科目,主要在室外进行教学活动。一般来讲,体育教师通常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学基本运动知识,轻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新一代的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性,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吴金霖,王方珍[5](2020)在《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思考》文中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而体育涵括着"育体"与"育心"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在课内外开展一体化建设,将更加有效的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本文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一体化做出思考,为教育实践与理论做出绵薄贡献。
周建斌[6](2020)在《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落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课程作为初中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体育活动中能够对学生行为、思想、意志进行观察,并针对性将思想品德教育引入其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德育教育。所以初中体育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优秀品德。特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体育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现状,提出思想品德教育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
张庆丽[7](2019)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首先,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且国家不断加大德育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其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天然具有德育渗透的责任。体育课中要对学生积极渗透礼节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内容,并且培养起学生的意志品质,健康体魄和审美情趣等;第三,武术天然具有德育功能,传统武术文化思想中,已经形成了武德内涵。而武德本身就是指练武的人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因此,本研究以初中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作为研究方向,开展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以初中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为研究对象,以烟台第三中学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为德育渗透实验组和无德育渗透对照组,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实验。通过设计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以武术教学的中武德作为德育内容,采用教师表率法等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武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实践,分别从主体性、武德性、集体性、尊师性、求实性和纪律性角度对初中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主体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主体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克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阻碍因素开展武术学习;(2)在武德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武德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生生互助的意识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提升,爱国热情高涨;(3)在集体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集体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更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练习武术的心得,且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之间的的安全协助意识显着增强;(4)在尊师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尊师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礼仪规范意识、与父母的交流等道德意识都显着增强;(5)在求实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求实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武术强身健体的认知更加明确,且对武术内容的关注度显着提高;(6)在纪律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纪律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课堂秩序观念显着增强,具有了规则意识,且认同武术高强度、高负荷的练习要求。
王亚路[8](2019)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简便、快捷,但是方便简捷的生活及出行方式使人们的体育锻炼活动越来越少,无形之中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危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中都曾指出把健康知识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对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各级学校的教育改革,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正在逐步渗透健康知识教育,但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是值得学校及教师注意的问题。本文以西宁市城西区虎台中学、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十二中学、五四小学、行知小学、文汇小学六所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六所中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情况,分析影响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对所调查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领导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较好,但是实施健康知识教育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2)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领导比较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是缺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量的保障,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被其他学科占用的情况。(3)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健康知识教育方面的培训次数较少,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4)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并不能满足健康知识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比较缺乏关于健康知识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知识。(5)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缺乏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评价体系,不能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验。(6)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体育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提高。(7)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学中学习健康知识的兴趣、态度及积极性较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健康知识的情况较差,小学生的日常健康行为优于初中生。(8)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前后,进行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情况较差,对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强度、次数的控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王自清[9](2018)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文中认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在促进学生育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其中所蕴含、遵循的道德价值较为丰富。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的教化功能,提出要统筹体育、艺术和语文、历史、品德五科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由此多学科课程融合成为中小学生育德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如何梳理和有效构建体育学科育德内容体系,实现体育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育德,这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工作所面临的课题和重大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学科融合为研究视角,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实施路径、要求等进行理论构建,并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形成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行动方案,为中小学体育贯彻立德树人探索有效路径。研究表明:1.所构建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体系主要分成四个维度:即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和健康人格。国家认同维度包括:爱国奉献、国家荣誉、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维度包括: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社会责任维度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健康人格维度包括健康身心、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2.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的特征主要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实现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路径是跨学科融合渗透。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育德:塑造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协同育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程育德: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育德衔接的一体化、实践育德:认知与行为的统一等。3.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都设置了与体育育德有关的目标,但部分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目标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育德目标的可操作性不足。4.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育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对体育育德的目标理解不够准确、没有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等,导致体育育德效果不尽人意。中小学校领导较为重视体育育德,但贯彻落实力度不够。5.行动研究实施的成效分析表明,基于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充分体现了体育育德价值,学科教师育德的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榜样学习等方法。6.行动研究的实施对学校领导层面的德育理念、学科融合的育德认知、学科教学与育德的关系等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促进学校领导更为重视体育育德的功能。行动研究有助于学科教师积极转变育德理念,有效树立“立德树人”、“学科融合”、“体育育德”等育德理念。行动研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体育活动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意志品质、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竞争精神等有了更为清晰和积极的认知,体育品德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王鑫[10](2017)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只是针对小学生体能方面的提高以及身体状态的训练,并没有去深入地挖掘小学体育课程核心内在的教育价值。而本文为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教学、发挥小学体育课堂价值方面提供参考。帮助小学体育教师归纳和总结出更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案,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研究法等。研究结果:(1)调查中有60%的校领导和58.33%的体育教师认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相互结合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调查分析出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薄弱的常见特征有:体育项目的技术难度大、体育项目的危险性大、对体育课中的身体锻炼提不起兴趣等方面。(3)通过采用运动游戏比赛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后,发现实验班学生意志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4)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和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积极暗示、指引能有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意志品质水平。研究结论:(1)小学生意志品质在体育课堂中的缺乏要求体育教师所组织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培养学生坚决果断、坚强勇敢、不惧挑战这三个方面展开意志品质的培养工作。(2)当前体育教师没有注重采取针对学生意志品质缺乏问题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课堂中没有很好的使用心理暗示和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3)本次教学实验研究中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克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缺乏问题,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水平。(4)体育课堂中教师积极的言行举止,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意志品质有效提升。
二、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
(一)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
(二)初中体育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品质 |
(三)体育教学能够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 |
三、 体育课堂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 |
四、 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现状与不足 |
(一)教师、学校层面对体育课中德育教育重视度不足 |
(二)体育课堂中德育内容不全面 |
(三)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方式单一 |
五、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
(二)明确德育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入项目教学 |
(三)借助体育赛事与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
六、 结语 |
(2)河南省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3 国外德育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
3.1.1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认知 |
3.1.2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遴选情况 |
3.1.3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使用情况 |
3.1.4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选择情况 |
3.1.5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使用德育渗透评价方法情况 |
3.1.6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目标达成情况 |
3.2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实施德育渗透能力提升路径 |
3.2.1 聘请专家开展有关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面的培训 |
3.2.2 梳理德育渗透内容并密切结合学情遴选德育渗透内容 |
3.2.3 不断开辟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 |
3.2.4 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评价方法 |
3.2.5 维持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目标常态化 |
3.2.6 利用中招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优化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开展德育渗透培训,使体育教师拥有正确的德育渗透认知 |
4.2.2 梳理德育渗透内容,使之形成系统,选择要有层次性 |
4.2.3 不断开辟新的德育渗透方法与途径 |
4.2.4 德育渗透评价方法要多元化 |
4.2.5 关注常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目标达成度 |
4.2.6 以中招体育加试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B 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3)体育课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
1. 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
2. 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良好精神 |
3. 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维护自身形象 |
二、体育课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 |
1. 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存在认知局限 |
2. 部分学校和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足 |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
1. 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 |
2.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3.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
4. 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
5.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 |
四、体育课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
1. 有针对性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
2. 教师提高自我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
3. 校内外体育活动为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融合搭建平台 |
(4)浅谈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
二、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 |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
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2.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
3. 利用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4. 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
5. 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
结语 |
(5)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
2.1、教育学生组织纪律和遵纪守法 |
2.2、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热爱班集体 |
2.3、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
2.4、教育学生勇敢自信、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
2.5、教育学生的礼仪礼貌 |
3、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单一 |
3.2、体育课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
4、体育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归因分析 |
4.1、大环境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
4.2、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不足 |
4.3、缺少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支持 |
5、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的优势 |
5.1、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
5.2、促进教师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
5.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 |
5.4、有利于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 |
5.5、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待人态度 |
6、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
6.1、巧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6.2、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修养以树立榜样 |
6.3、学校与社区、街道联合开展培养教育 |
7、结语 |
(6)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落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课堂开展德育的优势 |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现状与不足 |
(一)教师、学校层面对体育课中德育重视度不足 |
(二)体育课堂中德育内容不全面 |
(三)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方式单一 |
三、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
(二)明确德育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入项目教学 |
(三)借助体育赛事与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
四、结语 |
(7)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
1.1.2 体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
1.1.3 武术具有德育功能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德育 |
2.1.2 德育渗透 |
2.1.3 武术教学 |
2.1.4 武德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相关研究 |
2.2.2 国内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相关研究 |
2.3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
2.3.1 武德研究内容 |
2.3.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现状 |
2.3.3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
2.3.4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
2.4 小结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初中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主体性差异分析 |
4.1.1 学生主体性组间差异对比 |
4.1.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主体性的结果分析 |
4.2 武术教学中学生武德性差异分析 |
4.2.1 学生武德性组间差异对比 |
4.2.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武德性的结果分析 |
4.3 武术教学中学生集体性差异分析 |
4.3.1 学生集体性组间差异对比 |
4.3.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集体性的结果分析 |
4.4 武术教学中学生尊师性差异分析 |
4.4.1 学生尊师性组间差异对比 |
4.4.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尊师性的结果分析 |
4.5 武术教学中学生求实性差异分析 |
4.5.1 学生求实性组间差异对比 |
4.5.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求实性的结果分析 |
4.6 武术教学中学生纪律性差异分析 |
4.6.1 学生纪律性组间差异对比 |
4.6.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纪律性的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教学案例——武术健身拳 |
作者简历 |
(8)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的概念 |
2.1.2 健康的概念 |
2.1.3 健康知识教育的概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 |
2.2.2 关于健康知识教育的研究 |
2.2.3 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美国体育教学与健康知识教育结合情况 |
2.3.2 日本体育教学与健康知识教育结合情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1.1 体育教师的年龄情况 |
4.1.2 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 |
4.1.3 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 |
4.1.4 体育教师的教龄情况 |
4.2 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教育的认知 |
4.2.1 体育教师对学校健康知识教育工作的总体评价 |
4.2.2 体育教师对健康的认知 |
4.2.3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认知 |
4.2.4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任务的认知 |
4.2.5 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身体健康内容的认知 |
4.2.6 体育教师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 |
4.3 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教育的认知 |
4.3.1 学生对健康的认知 |
4.3.2 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 |
4.3.3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认知 |
4.3.4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态度 |
4.3.5 学生期望在体育教学中学到的健康知识情况 |
4.4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传授健康知识的情况 |
4.4.1 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教育内容的开展情况 |
4.4.2 体育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健康知识教育的情况 |
4.4.3 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所用的时间 |
4.4.4 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 |
4.4.5 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教学方法 |
4.5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健康知识的情况 |
4.5.1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 |
4.5.2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的学习态度 |
4.5.3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
4.5.4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的学习效果 |
4.6 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学生日常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
4.6.1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情况 |
4.6.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
4.6.3 学生运用健康知识的情况 |
4.7 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4.7.1 学校层面 |
4.7.2 体育教师层面 |
4.7.3 学生层面 |
4.8 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对策 |
4.8.1 学校层面 |
4.8.2 体育教师层面 |
4.8.3 学生层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 |
1.2.1 德育 |
1.2.2 育德 |
1.2.3 体育育德 |
1.2.4 中小学体育育德 |
1.2.5 学科融合 |
1.2.6 中小学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1 儒家思想 |
1.3.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1.3.3 社会学习理论 |
1.3.4 角色承担理论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假设、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假设 |
1.5.2 研究创新点 |
1.5.3 研究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体育道德基础理论研究 |
2.1.1 体育品德研究 |
2.1.2 体育精神研究 |
2.1.3 体育道德困境研究 |
2.2 学校体育育德理论研究 |
2.3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育德研究 |
2.3.1 体育课程标准育德研究 |
2.3.2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
2.3.3 国际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
2.4 高校体育德育研究 |
2.5 体育道德测量工具的研究 |
2.6 发达国家体育德育价值研究 |
第3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 |
3.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依据 |
3.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
3.1.2 国家教育政策的有力驱动 |
3.1.3 全球化新时代的强烈呼唤 |
3.2 体育育德与学科融合的关系 |
3.3 审思:相关概念的逻辑联系 |
3.3.1 有关体育育德的基本观点 |
3.3.2 体育育德相关概念的辨析 |
3.4 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基本内容体系研究 |
3.4.1 中小学体育的育德内容的来源分析 |
3.4.2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
3.4.3 中小学体育育德基本内容体系 |
3.4.4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特征 |
3.4.5 学科融合:体育育德实施途径 |
3.4.6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要求 |
第4章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研究 |
4.1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分析 |
4.1.1 课程性质(或课程定位)的育德分析 |
4.1.2 课程理念的育德分析 |
4.1.3 课程目标的育德分析 |
4.1.4 教学内容的育德分析 |
4.1.5 学习评价的育德分析 |
4.1.6 影响课程标准育德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
4.2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育德的认知 |
4.2.1 体育课中进行育德的职责认同 |
4.2.2 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的认同 |
4.2.3 不同类型教师的育德认同 |
4.2.4 教学目标体现育德的认知 |
4.2.5 校领导对体育育德的重视 |
4.2.6 中小学体育育德实施途径分析 |
4.2.7 影响体育育德的实施因素 |
第5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及成效分析 |
5.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方案 |
5.1.1 行动研究目标 |
5.1.2 行动研究实施单位 |
5.1.3 行动研究流程 |
5.1.4 行动研究时间 |
5.2 行动研究内容设计 |
5.2.1 教学目标的育德内容 |
5.2.2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
5.2.3 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 |
5.2.4 教学计划汇总 |
5.2.5 教学实施要求 |
5.2.6 行动研究风险 |
5.3 学科融合的体育育德教学行动研究实施成效分析 |
5.3.1 有效渗透体育育德,教学设计实现创新变革 |
5.3.2 深化立德树人落实,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育德 |
5.3.3 积极转变育德理念,增强学科教师体育素养 |
5.3.4 促进道德价值认知,提高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
附录二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学校领导) |
附录三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
附录四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名师基地学员) |
附录五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领导) |
附录六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学科教师) |
附录七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XJ学校学生) |
附录八 中小学体育名师基地学员访谈记录 |
附录九 中小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
附录十 XJ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
附录十一 XJ学校学科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十二 XX学校学生访谈记录 |
附录十三 XX学校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增强小学生的思想竞争意识 |
1.3.2 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
1.3.3 增强小学生的吃苦顽强精神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和手段 |
1.4.2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对意志品质的界定文献综述 |
2.2 有关意志品质在学校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3 有关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4 综述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教学和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系研究 |
4.1.1 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情况分析 |
4.1.2 体育教学和意志品质培养的结合情况分析 |
4.1.3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 体育运动中对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内容分析 |
4.2.1 学生缺乏意志品质的原因 |
4.2.2 学生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特征 |
4.3 适合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
4.3.1 体育教师应增加培养学生不惧挑战的教学内容 |
4.3.2 体育教师应增加培养学生果断性的教学内容 |
4.3.3 体育教师应增加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教学内容 |
4.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
4.4.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的动机 |
4.4.2 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效用 |
4.4.3 发挥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
4.4.4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
4.4.5 引导学生透过自我教育实现自身意志品质的提升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意志品质测试卷 |
致谢 |
四、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 王俊祥. 考试周刊, 2021(39)
- [2]河南省上蔡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路径研究[D]. 邵永静.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体育课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党杨. 武当, 2021(03)
- [4]浅谈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J]. 卓晓雷. 求知导刊, 2020(38)
- [5]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思考[J]. 吴金霖,王方珍.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1)
- [6]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落实[J]. 周建斌. 学周刊, 2020(14)
- [7]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 张庆丽. 鲁东大学, 2019(02)
- [8]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西宁市城西区中小学为例[D]. 王亚路.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9]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D]. 王自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10]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D]. 王鑫. 苏州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