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

关于促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

一、推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规[202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2021年6月25日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谢凡[2](2021)在《高校典型公共建筑用水规律及节水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农业向城市外迁移以及市民社交活动多样化需求的发展,城市公共建筑数量、种类与面积迅速增长,公共建筑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建筑节约用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校园集合了学生宿舍、教学办公楼和集中式食堂等具有特色的公共建筑类型,同时高校校园还具有人员密集和用水人群单一等特点。开展高校典型公共建筑用水规律监测与用水特征分析研究工作,对于分析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节水策略和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部分高校用水情况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北京某示范性节水高校的宿舍楼、教学办公楼、食堂三类典型公共建筑,通过各建筑用水数据规律研究,分析节水关键环节,并结合高校节水工作管理经验与效果提出高校公共建筑的节水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1)我国部分高校用水现状数据汇总分析显示,近年来高校总用水量和人均水耗呈现下降的趋势;高校人均水耗平均值约为45 m3/(人·a)(北方)和87 m3/(人·a)(南方),相当比例的统计高校(60/146)人均水耗超过水利部《服务业用水定额:学校》用水定额限值的要求。(2)对北京某高校宿舍楼、教学办公楼、食堂三类建筑的全年逐月、全年逐日、全周逐日、全日逐时用水特征进行研究,宿舍楼有早、晚两个用水高峰,教学办公楼受教学安排影响较大,在上午、下午两个课间出现用水高峰,食堂用水分为上下午两个高峰时段,中午就餐时段后用水量较低。(3)设独立卫生间的宿舍楼用水量高于单元式卫生间的宿舍楼,平均高出38.9 L/(人·d),男生人均用水量比女生人均用水量高1.4L/(人·d),学生用水量比教职工用水量高15.8L/(人·d)。在教学办公楼中,侧重教学功能的楼宇因每日人流量大而导致用水量比侧重办公功能的楼宇高,平均高出0.3 L/(m2·d)。食堂用水较稳定,用水量变化较小。(4)不同建筑用水异常分析表明,学生宿舍楼、教学办公楼日高峰用水量与异常出流关系密切,当日用水量超过日平均用水量的120%情况下分别有55%和62%的概率出现了异常出流。当日用水量超过日平均用水量的140%时,异常出流的概率达到100%。建议将日用水与年平均用水的比值作为预警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漏损问题。(5)有效地安装和使用节水器具可在宿舍楼、教学办公楼、食堂中分别节水13.5 L/(人·d)、0.3 L/(m2·d)和15.8 L/(座位·d)。对学校集中式洗浴废水和宿舍灰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可节约建筑用水量的37%~69%。(6)结合高校用水特征和节水工作管理经验,对高校典型公共建筑建筑提出节水策略。高校节水工作要先建立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然后在进行节水器具、用水计量、中水回用设施、雨水利用设施、管网维修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对高校师生的宣传教育,多角度落实高校节水。

李娜[3](2021)在《北方污灌水源水处理中微生物功能强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十三个省份,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的省份中,北方地区占据较大优势,可以说,北方地区是整个中国的粮仓。对于我国北方灌区而言,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其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而中水能极大地缓解灌溉水资源不足和直接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污水处理技术决定了中水的出水标准能否满足用水目标要求,因此,中水回用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对于北方地区提高中水回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北方冬季低温环境下常规生物活性污泥法对污染物去除能力不高,开展了耐低温环境的高效微生物筛选研究、所筛菌落污染物去除对比试验研究、微生物技术配合人工湿地处理试验研究等,得到主要结论为:(1)经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初筛、复筛等过程,筛选出两株氨氮去除专属菌,分别为SBR3-3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和SBR3-4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 strain)。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5℃~10℃条件下,SBR3-3和SBR3-4两株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7%和79%,在25℃~30℃条件下分别达到97%和93%。复合菌株比单一菌株的去除率高,当配比在SBR3-3:SBR3-4=2:2时,在5℃~10℃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9%。在某引黄古灌区地区筛选出来的单菌落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高,但其复合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9%,根据对复合菌液的高通量测序,显示出占据前三位的菌株是变形菌、拟杆菌、放线菌。(2)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和添加活性污泥2种方法进行对照,采用“新型ABR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为3、T=20℃~30℃、生物立体填料挂膜试验条件下,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优。在回流比为4、T=20℃~30℃的试验条件下,添加活性污泥的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装置污泥产生量低,满足污泥减量化原则,适合用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3)通过滤料吸附、滤料吸附+微生物强化+植物吸附、滤料吸附+微生物强化3种方法进行对照,将新型ABRO一体化污水装置处理的出水自流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氮总磷进行强化处理。结果表明,滤料堵塞对总氮总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影响,微生物作用和植物吸收对总氮总磷去除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湿地的深度越深,其菌落总数也越少,表明上部有氧、营养物质丰富的地区更适合于微生物生长。(4)中水回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获得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效益。使用微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主要有针对性强、运行时间短、高效率、“污泥减量化”等优势。针对灌区目前存在标准、政策、建管、安全与观念等几个方面问题,灌区还需要在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创建小型示范区、建立双约束机制、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创建多种选择模式、明确各部门责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强化。

朱娜,荆勇,苗永刚,所芳[4](2021)在《沈阳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文中提出介绍了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结合沈阳市的水资源、水污染、中水回用现状情况,分析沈阳市中水回用的制约因素,提出沈阳市中水回用的措施及建议。

周琼[5](2020)在《浅析南京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文中认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水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水资源的浪费客观存在,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中水回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压力,中水作为城市水源的补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对南京水资源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对中水回用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列举了几点建议,展望南京中水回用的前景。

陈博坤[6](2020)在《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文中提出面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和水资源在地势上呈逆向分布的现状,中国既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又要解决煤转化工业因巨大耗水量而带来的严峻挑战,煤化工废水的“零液排放”俨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工业设计上基本形成并认同了“污水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盐水处理–固化零排放”的设计框架,但是对于部分煤化工废水,该流程仍存在预处理效率低、回用水水质差、处理成本高、水资源回用率低且处理系统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煤转化工业的清洁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模型调研分析了典型的九类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成本,通过引入虚拟成本法对比分析了“零液排放”和综合废水一级排放的成本优势,并基于2018年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和煤化工项目取用水水平对未来煤化工项目耗水水平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煤化工废水实现“零液排放”具有7.17元/t水的成本优势,已规划的煤化工项目总耗水水平将达到工业耗水量的2.8%,通过对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各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一些改进措施,推动煤化工项目能源转化效率的提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碎煤加压气化技术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冷煤气效率,但实现废水“零液排放”困难,相比之下,水煤浆气化技术实现“零液排放”较为容易,但该技术用于生产清洁燃料或化工产品时,对碳元素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因此,本文耦合了两种气化技术的优点以期实现优势互补。结果显示,在控制各工艺流程能够实现全流程“零液排放”的基础上,提升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流程碳元素转化效率提高24.95%和13.55%,降低烯烃和乙二醇的单位成本19.72%和9.27%,而且降低了CO2排放量83.1%和83.5%,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煤制天然气项目实现较低成本“零液排放”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煤制兰炭废水预处理过程对油、尘和酚类等污染物脱除效率不足,而且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蒸汽。这不仅污堵各单元设备组件并大大降低过程的传质传热效率,而且蒸汽要求远高于兰炭厂的蒸汽副产能力。本文总结归纳了该流程的几点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处理流程并通过工业废水的小试实验研究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对产水量为240 m3/d的兰炭废水处理流程进行了工业设计。结果表明,新型流程通过改变废水体系中稳定存在的油滴表面ζ电位使其斥力减少而聚并沉降,油尘含量均降至20mg/L以下;分离脱酸塔和脱氨塔有效降低了塔底热负荷和蒸汽品位需求;而溶剂回收塔的负压操作不仅降低了再沸器蒸汽品位,而且减少了粗酚在高温条件下对塔釜的腐蚀。最终出水中油、酸性气、总酚、氨氮和COD浓度分别降至20 mg/L、10 mg/L、270mg/L、50 mg/L和3050 mg/L以下,节省固定投资成本约57.9%,吨水操作成本由53.40元降至50.69元。煤化工高浓含酚氨有机废水均需采用酚氨回收单元汽提脱除废水中的酸性气、氨氮并回收稀氨水,萃取脱除水中有机物并回收粗酚产品。华南理工大学酚氨回收工艺获得了工业界普遍的认可,该工艺采用单塔同时脱除酸性气和氨氮,MIBK萃取脱除酚类并精馏回收萃取剂和粗酚,但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蒸汽。本文通过引入蒸汽再压缩式热泵精馏,借助夹点分析方法,在不改变现流程的操作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能量集成方案,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新流程降低了53.7%热公用工程、57.5%冷公用工程、增加了662 k W电耗。新流程吨水处理成本由35.53元/t降至27.34元/t水,年节省公用工程费用655.2万元,减少CO2排放5237 t/y。

安娟[7](2020)在《基于BIM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文中认为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中水回用技术是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由于中水回用工程的成本效益并不显着,并存在寿命周期长、信息缺失严重、数据流不畅通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在决策阶段很难根据全面有效的根据历史数据及现状信息进行分析,并未实现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不仅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为决策设计及运维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中水价格的制定提供指导与参考。本文将BIM技术应用于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期和运维期,将BIM技术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划分为深化设计BIM模型、施工管理BIM模型、竣工验收BIM模型、BIM技术运维期的管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系统五个部分,其中深化设计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施工管理BIM模型的商务管理、资源管理及合同管理,竣工验收BIM模型的结算审计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管控息息相关,BIM技术在运维期的管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系统在运维期的实时监控与运维期成本效益紧密相关,实现H校校园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周期精准科学的动态管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不仅考虑了直接经济效益还考虑了间接经济效益;将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划分为三个阶段,建设项目总投资、运营期成本效益和拆除报废成本,并根据项目特点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用动态折现的方式,运用净现值计算现行中水回用的成本价为2.95元/m3,运维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6893.09万元,建设期总投资和运维期成本之和为2191.83万元,明晰了校园中水回用工程经济效益远大于成本;并以校园中水回用工程为例,筛选了影响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敏感性因素,借助水晶球软件(Crystal Ball)通过定义风险因素服从的概率分布,对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从而预测出各风险因素对成本效益的影响,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节吨水节省的单价,敏感度为46.9%,其次为每年的节水量敏感度为5.2%,然后为处理污水单价敏感度为3.09%;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为建设项目总投资,敏感度为23.0%;其次为折现率敏感度为18.2%,然后为电力单价敏感度为2.3%。

张贤[8](2020)在《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模式研究 ——以雄安新区为例》文中认为现阶段国内各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中的水环境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旱灾、洪涝灾害、水质恶化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人类,对城市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我国已经建成的城市中,对于城市水环境的关注点往往在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上,而雄安新区是新建城市,是我国的未来之城,除了对现有的水环境生态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更应该在城市规划之初就尽量避免出现我国已建成城市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因此,在遵循雄安新区现有水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对雄安新区的水环境的景观格局构建模式研究很有必要。本论文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我国城市面临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并总结了国内外与城市水环境营建有关的理论,结合国内外案例总结出在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在景观层面要注重与雨洪措施的结合;在人文层面要延续历史文脉,注重文化的本土性和多样性。其次,本文对雄安新区水环境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整体的水环境状况,总结出雄安新区的水环境在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和形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完整的城市水网体系、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景观生态系统和促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三个策略。并提出了通过构建城市水细胞来作为城市居住区的中水与雨水收集设施,众多水细胞通过植草沟相连接,最终将雨水与中水传入城市河道,从而形成完整并具有层次的城市水网体系和美观与生态功能相统一的水环境景观系统。最后以雄安新区雄县组团及龙湾特色小城镇为规划设计的对象,以论文理论研究为依托,完成此区域的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规划设计,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实践应用。

余娇[9](2020)在《基于“水—能—碳”关联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水系统碳排放是城市重要的碳源。快速城市化过程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了城市水系统对水、能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开展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水系统中水资源流动、能源消耗过程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还有利于统筹协调城市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城市水系统低碳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基于“水—能—碳”关联视角构建了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采用2008~2017年郑州市取水、给水、用水、污水处理等环节的能源消耗数据,评估了郑州市水系统运行全过程的碳排放,探究了影响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因素,并结合情景分析法分析了不同运行情景模式下郑州市水系统的碳减排潜力,最后提出了基于水能协同优化的城市水系统低碳运行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一)2008~2017年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583.58×104t增长到了2017年的833.16×104t,年均增长率为4.04%,这主要归因于快速城市化引致的居民和公共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在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中,用水系统碳排放占主导地位(碳排放贡献率91.31~92.65%),剩下依次为给水系统、取水系统、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二)郑州市水系统不同运行环节的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其中,能源强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居民生活用水(17.931kWh/m3)、引黄供水(0.090kWh/m3),其余环节的能源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公共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雨水回用、污水回用、制水过程、农业用水、配水过程、污水处理、地下水供水、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南水北调供水,由于能源强度最高的三个环节均属于用水系统,这也是造成用水系统碳排放占据了郑州市水系统总碳排放90%以上的主要原因。(三)2008~2017年,郑州市单位GDP水系统碳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0.19t/万元下降到了2017年的0.09t/万元;郑州市人均水系统碳排放变化较稳定(0.74~0.86t/人),其年际变化趋势同水系统整体碳排放基本一致;研究期内,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对全社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在9.85~14.15%之间波动。(四)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分析郑州市城市水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质上是探究水系统中“水”和“能”变化的影响因子,影响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的水源类型与条件、水质标准与水处理工艺、用水设备的类型与能效等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用水行为习惯、水能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等。(五)通过对2030年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的情景分析发现,高度低碳情景下的城市水系统运行模式的减排潜力最大,较基准情景可减少629.91×104t的碳排放;此外,在城市水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中,用水系统的碳减排潜力最大,特别是表现在生活用水环节,因此未来应重点考虑该环节的节水节能以推动城市水系统碳减排。(六)综上研究,建议城市水系统低碳运行应重点考虑以下策略:(1)面向节能减碳目标开展城市水系统低碳设计;(2)健全节水体制机制,引导水系统节能减排;(3)优化节水节能过程,推动水系统低碳运行;(4)加强资源综合管理,促进水能协同优化和碳减排。

刘沛衡[10](2020)在《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评价》文中提出区域水循环日益体现出自然和社会进程的双重作用,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强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探究如何保持水循环的健康状态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同时,改善区域水资源健康状况,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健康水循环理论应运而生,研究健康水循环可为改善区域水污染,修复区域水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因此,本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了区域供用水现状,探讨了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构建了区域水循环健康评价体系,并动态评价了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状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概述如下:(1)利用京津冀地区用水状况数据,采用水生态足迹方法构建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个区域的人均用水生态足迹堆积图,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用水状况,计算了水资源压力和负载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压力均较大,水资源利用程度高,开发潜力很小,且近年来无明显改善。其中北京市人均综合用水的水生态足迹最小,天津市其次,河北省最高。河北省内的石家庄市、张家口市、衡水市、邯郸市和廊坊市等城市水资源负载较大,秦皇岛市和承德市则相对较好。(2)梳理自然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总结了二元水循环的由来及基本模式,分析了城市化对“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驱动和影响。在阐释区域健康水循环内涵的基础上,整理出实现健康水循环的措施,即推行需水管理、发展循序用水、严格把控水源和水价格管理、进行雨水的回用和污水再生利用。(3)以健康水循环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效用、水灾害等五个准则层共18个指标的区域水循环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赋权分析,并运用组合权重法进行权重的主客观耦合,使得指标权重更加合理。结果表明,影响京津冀区域水循环健康的主要指标为中水供水率(D4)、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量(C4)、河湖调蓄能力(C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D2)、污水集中处理率(B3)和地下水供水占比(A4)。由此可知,污水的处理、地下水状态是影响水循环健康的重要因素。(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地区的水循环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北京市水循环健康状况整体逐渐变好;天津市水循环健康状况也呈逐渐变好趋势;河北省水循环健康状况偏差,2018年多个指标表现为亚病态或更差。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亟需采取压采地下水、提高中水利用率、增加跨区域调水等措施,提升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水循环健康状况。

二、推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高校典型公共建筑用水规律及节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水资源现状
        1.2.2 国内外公共建筑用水现状
        1.2.3 国内外公共建筑节水技术现状
        1.2.4 国内节水相关法律法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用水量数据的获取方法
2 高校公共建筑用水总体水平分析
    2.1 高校公共建筑特征
    2.2 高校建筑节水技术应用情况
    2.3 我国部分高校用水特征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北京某高校宿舍楼供用水特征分析
    3.1 宿舍楼用水特征研究
        3.1.1 全年逐月用水特征
        3.1.2 全年逐日用水特征
        3.1.3 全周逐日用水特征
        3.1.4 全日逐时用水特征
    3.2 宿舍楼异常用水分析
    3.3 不同宿舍楼用水特征比较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3.3.1 卫生间形式对宿舍楼用水量的影响
        3.3.2 人员结构对宿舍楼用水量的影响
        3.3.3 节水器具对宿舍楼用水量的影响
    3.4 宿舍楼节水潜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北京某高校教学办公楼供用水特征分析
    4.1 教学办公楼用水特征研究
        4.1.1 全年逐月用水特征
        4.1.2 全年逐日用水特征
        4.1.3 全周逐日用水特征
        4.1.4 全日逐时用水特征
    4.2 教学办公楼异常用水分析
    4.3 不同教学办公楼用水特征比较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4.3.1 不同建筑功能对教学办公楼用水量的影响
        4.3.2 节水器具对教学办公楼用水量的影响
    4.4 教学办公楼节水潜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北京某高校食堂供用水特征分析
    5.1 食堂用水特征研究
        5.1.1 全年逐月用水特征
        5.1.2 全年逐日用水特征
        5.1.3 全周逐日用水特征
        5.1.4 全日逐时用水特征
    5.2 食堂异常用水分析
    5.3 不同食堂用水特征比较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5.4 食堂节水潜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校典型公共建筑节水建议及策略
    6.1 北京某高校典型公共建筑节水建议
    6.2 高校典型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分析
    6.3 高校典型公共建筑节水策略分析
        6.3.1 顶层建设
        6.3.2 用水管理
        6.3.3 用水单元节水建设
        6.3.4 宣传教育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北方污灌水源水处理中微生物功能强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选题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微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4.2 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耐低温环境的高效微生物筛选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和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低温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
        2.2.2 微生物的鉴定
        2.2.3 高效微生物菌株的验证试验确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低温微生物的初筛结果
        2.3.2 低温微生物的复筛结果
        2.3.3 菌株的微生物形态鉴定
        2.3.4 菌株的高通量检测与16sr RNA序列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生活污水微生物强化处理试验研究
    3.1 试验装置
        3.1.1 预处理段
        3.1.2 生化处理阶段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水质
        3.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3.2.4 试验方法
        3.2.5 试验处理
    3.3 试验过程
        3.3.1 试验前期准备
        3.3.2 试验的启动与方法
    3.4 试验运行条件设计
    3.5 厌氧-好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分析
        3.5.1 不同回流比对污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3.5.2 不同温度对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的影响
        3.5.3 不同挂膜填料对生活污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人工湿地微生物强化处理试验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装置与材料
        4.1.2 试验用水
        4.1.3 试验设计
        4.1.4 试验测定仪器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人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4.2.2 人工湿地对总磷的去除效果
        4.2.3 人工湿地反应器中不同深度菌落总数
    4.3 本章小节
5 北方灌区中水回用问题识别与措施建议
    5.1 北方灌区中水回用问题识别
    5.2 北方灌区污水微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
        5.2.1 微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的优势
        5.2.2 微生物强化经济可行性分析
    5.3 北方灌区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4)沈阳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沈阳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中水的概念
    2.2 沈阳市中水回用概况
    2.3 沈阳市中水回用制约因素
3 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及中水用途分析
    3.1 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
        3.1.1 国外中水回用概况
        3.1.2 国内中水回用概况
    3.2 中水用途分析
4 沈阳市实施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及加快中水回用的措施与建议
    4.1 沈阳市实施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4.2 加快沈阳市中水回用的措施及建议
5 结语

(5)浅析南京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南京市水资源现状
2 南京市中水回用工程举例
    2.1 区域性污水再生回用
    2.2 小型中水回用工程
3 南京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导向不完善
    3.2 中水的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3.3 中水管道建设不完善
    3.4 资金投入不足
    3.5 公众对中水的理解存在误区
4 推进中水回用的建议
    4.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中水的认识
    4.2 出台相关制度
    4.3 做好城市中水管网的规划与建设
    4.4 研发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做好回用设施的维护工作
    4.5 合理运用水价杠杆,推动中水回用发展
    4.6 拓宽资金渠道
5 南京市中水回用前景分析
    5.1 南京中水丰富,具有发展潜力
    5.2 企业、高校等数量众多,有利于集中处理回用
    5.3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持
6 结语

(6)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化工产业发展及其废水“零液排放”现状
        1.1.1 以固定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2 以流化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3 以气流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4 煤焦化/半焦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2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的意义和难点
    1.3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
        1.3.1 污水预处理
        1.3.2 生化处理
        1.3.3 深度处理
        1.3.4 膜浓缩及蒸发结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
    2.1 煤炭和水资源利用现状
    2.2 典型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2.2.1 煤炭开采伴生水
        2.2.2 煤炭洗选废水
        2.2.3 煤气化废水
        2.2.4 煤液化废水
        2.2.5 煤焦化/半焦废水
    2.3 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能分析
        2.3.1 直排生化出水对环境的影响
        2.3.2 废水处理系统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2.4 煤化工工业政策意涵和建议
        2.4.1 煤化工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4.2 政策意涵及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概念设计
    3.1 流程建模与分析
        3.1.1 碎煤加压气化制天然气流程
        3.1.2 水煤浆气化制烯烃/乙二醇
    3.2 碎煤加压气化耦合水煤浆气化制产品工艺
    3.3 技术经济分析
        3.3.1 碳元素氢化效率
        3.3.2 碳元素转化效率
        3.3.3 水耗分析
        3.3.4 经济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浓含酚氨兰炭废水处理流程开发
    4.1 现存流程处理兰炭废水的瓶颈
    4.2 新流程开发研究方法
        4.2.1 酸化除油除尘
        4.2.2 萃取操作条件优化
        4.2.3 公用工程调整
    4.3 新流程性能分析
        4.3.1 现存工业兰炭废水处理效果
        4.3.2 酸化对油尘脱除影响
        4.3.3 萃取条件分析
    4.4 新流程关键单元可行性分析
        4.4.1 酸水汽提塔
        4.4.2 溶剂回收塔
    4.5 流程初步设计及经济性能分析
        4.5.1 过程集成及设计
        4.5.2 经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酚氨废水处理流程能量集成
    5.1 酚氨回收工艺运行现状
    5.2 能量集成潜力分析
        5.2.1 工艺物流节能分析
        5.2.2 精馏塔或汽提塔热力学分析
        5.2.3 能量集成可行性分析
    5.3 能量集成方案
        5.3.1 关键技术节点分析
        5.3.2 污水汽提塔优先方案
        5.3.3 溶剂汽提塔优先方案
    5.4 能量集成经济和环境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BIM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BIM技术与全寿命成本效益的基本理论
    2.1 BIM的概念及标准
        2.1.1 国家标准的BIM概念
        2.1.2 国际标准的BIM概念
        2.1.3 国家BIM标准体系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
        2.2.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概念
        2.2.3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特点
    2.3 BIM技术应用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研究价值
        2.3.1 BIM技术构建数字化模型
        2.3.2 BIM技术集成全寿命周期的数据信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IM技术在全寿命管理中的应用
    3.1 BIM技术在建设期的应用
        3.1.1 深化设计BIM模型
        3.1.2 施工管理BIM模型
        3.1.3 竣工验收BIM模型
    3.2 BIM技术在运维期的应用
        3.2.1 BIM技术运维期的管理
        3.2.2 中水回用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成本效益分析
    4.1 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1.1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1.2 建设项目总投资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1.3 运营期成本效益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2 敏感性因素分析
        4.2.1 敏感性分析的概念
        4.2.2 蒙特卡洛模拟
        4.2.3 水晶球软件及过程模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H校校园中水回用工程概况
    5.2 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1 深化设计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2 施工管理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3 竣工验收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4 中水回用工程BIM模型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5.3 H校园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研究
        5.3.1 H校园中水回用工程案例成本效益的分析及计算
        5.3.2 H校园中水回用工程案例敏感性分析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模式研究 ——以雄安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水环境问题
        1.1.2 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产生的弊端
        1.1.3 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案例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生态理念及水环境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
        2.1.1 基本概念
        2.1.2 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
        2.1.3 时间与空间尺度
        2.1.4 景观连接度
    2.2 恢复生态学概念及其理论
        2.2.1 基本概念
        2.2.2 自我设计理论
        2.2.3 人为设计理论
        2.2.4 恢复生态学在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实践
    2.3 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2.4 城市水环境的相关概念
        2.4.1 水环境
        2.4.2 城市水细胞
        2.4.3 城市水网
    2.5 海绵城市概念及其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雄安新区水环境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雄安新区基本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气象与水文概况
        3.1.3 特色地域文化
    3.2 雄安新区水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3.2.1 水域构成
        3.2.2 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3.2.3 主要的水利设施及现状
        3.2.4 洪涝灾害分析
        3.2.5 雄安新区水环境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3.3 雄安新区水环境景观特征分析
        3.3.1 水域类型多样,水体分布集中
        3.3.2 水体有明显的层级次序
        3.3.3 绿色空间资源分散
    3.4 雄安新区水环境现状问题
        3.4.1 水系连通性不高,易引发洪涝灾害
        3.4.2 水域面积较小且整体水量少
        3.4.3 水质污染
        3.4.4 水景景观效果较差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体系
    4.1 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的定位与目标
        4.1.1 水环境系统的定位和目标
        4.1.2 景观构建的定位和目标
    4.2 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原则
        4.2.1 整体规划,整体提升原则
        4.2.2 环境保护,生态优先原则
        4.2.3 资源节约,可持续性原则
        4.2.4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原则
        4.2.5 景观融合,美学原则
    4.3 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要求
        4.3.1 雨洪管理要求
        4.3.2 雨水与中水资源化
        4.3.3 削减面源污染
        4.3.4 水环境景观化
    4.4 策略一:构建完整的城市水网体系
        4.4.1 骨干水网的构建
        4.4.2 次级水网的构建
        4.4.3 三级水网的构建
    4.5 策略二: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景观生态系统
        4.5.1 河流廊道的功能
        4.5.2 河流廊道生态景观系统构建
        4.5.3 河流廊道游憩景观系统构建
        4.5.4 河流廊道文化景观系统构建
    4.6 策略三:促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4.6.1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4.6.2 中水的收集与利用
        4.6.3 构建城市水细胞
    4.7 本章小结
5 项目实践——雄县组团及龙湾特色小城镇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
    5.1 项目背景概述
        5.1.1 项目区位介绍
        5.1.2 社会资源分析
    5.2 雄县组团及龙湾特色小城镇水环境概况
        5.2.1 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的基础条件分析
        5.2.2 雄县组团及龙湾特色小城镇水系与周边水系的关系
        5.2.3 综合现状分析
    5.3 雄县组团及龙湾特色小城镇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
        5.3.1 城市水网的构建
        5.3.2 城市河流廊道的景观生态系统构建
        5.3.3 居住区雨水与中水的综合利用
    5.4 设计方案与具体措施
        5.4.1 设计目标
        5.4.2 设计理念
        5.4.3 总体规划设计
        5.4.4 基地居住区雨水与中水的收集与利用措施
        5.4.5 城市水细胞的设计
        5.4.6 基地新建河流廊道的景观设计
    5.5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
    图录
    表录
附录1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1.参与实际项目
    2.发表的论文
    3.竞赛获奖情况

(9)基于“水—能—碳”关联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水系统运行的碳排放是城市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
        1.1.2 快速增长的城市用水需求导致了水能资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1.1.3 基于水能协同的城市水系统碳减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进展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区概况
        1.5.1 郑州市自然条件
        1.5.2 郑州市社会经济条件
        1.5.3 郑州市水能资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
2 理论框架、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框架与机理分析
        2.1.1 城市水系统概念界定
        2.1.2 城市水系统碳排放核算边界及其机理分析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1 碳排放系数的确定
    3.2 取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2.1 蓄水工程供水碳排放核算
        3.2.2 地表水提水工程供水碳排放核算
        3.2.3 引黄供水碳排放核算
        3.2.4 南水北调供水碳排放核算
        3.2.5 地下水供水碳排放核算
        3.2.6 非常规水源供水碳排放核算
    3.3 给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3.1 制水过程的碳排放核算
        3.3.2 配水过程的碳排放核算
    3.4 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4.1 农业用水碳排放核算
        3.4.2 工业用水碳排放核算
        3.4.3 居民生活用水碳排放核算
        3.4.4 公共生活用水碳排放核算
    3.5 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核算
        3.5.1 污水收集碳排放核算
        3.5.2 污水处理碳排放核算
4 郑州市水系统不同环节碳排放特征分析
    4.1 取水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4.1.1 蓄水工程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2 提水工程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3 引黄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4 南水北调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5 地下水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6 非常规水源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7 取水系统各环节碳排放对比
    4.2 给水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4.3 用水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4.3.1 农业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2 工业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3 居民生活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4 公共生活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5 用水系统各环节碳排放对比
    4.4 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5 “水—能—碳”关联下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总体特征分析
    5.1 城市水系统不同环节能源强度对比
    5.2 城市水系统全过程碳排放特征分析
        5.2.1 城市水系统“水—能—碳”的关联特征分析
        5.2.2 单位GDP水系统碳排放变化
        5.2.3 人均水系统碳排放变化
    5.3 城市水系统碳排放贡献率
    5.4 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6 郑州市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1 郑州市水系统不同运行模式的情景设定
    6.2 取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3 给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4 用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5 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6 郑州市水系统碳减排潜力综合评价
7 城市水系统碳减排政策建议
    7.1 面向节能减碳目标开展城市水系统低碳设计
    7.2 健全节水体制机制,引导水系统节能减排
    7.3 优化节水节能过程,推动水系统低碳运行
    7.4 加强资源综合管理,促进水能协同优化和碳减排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8.2.1 创新点
        8.2.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健康水循环
        1.2.2 水循环健康评价
        1.2.3 水资源利用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京津冀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京津冀地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水资源状况分析方法
        2.2.2 水循环健康评价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3.1 京津冀地区用水状况分析
        3.1.1 北京市
        3.1.2 天津市
        3.1.3 河北省
    3.2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盈亏状态及压力分析
        3.2.1 京津冀地区
        3.2.2 河北省典型城市
    3.3 本章小结
4 健康水循环的内涵
    4.1 自然水循环
    4.2 二元水循环
        4.2.1 二元水循环的提出
        4.2.2 二元水循环基本模式
    4.3 城市化对二元水循环的影响
        4.3.1 城市化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
        4.3.2 城市化对社会水循环的影响
    4.4 健康水循环
        4.4.1 健康水循环的提出和内涵
        4.4.2 实现健康水循环的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评价
    5.1 水循环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1.3 评价指标阈值确定
    5.2 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评价
        5.2.1 北京市
        5.2.2 天津市
        5.2.3 河北省
        5.2.4 京津冀地区差异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推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2)
  • [2]高校典型公共建筑用水规律及节水策略研究[D]. 谢凡.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北方污灌水源水处理中微生物功能强化技术研究[D]. 李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4]沈阳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J]. 朱娜,荆勇,苗永刚,所芳.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1(01)
  • [5]浅析南京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J]. 周琼. 智能城市, 2020(22)
  • [6]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D]. 陈博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7]基于BIM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D]. 安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
  • [8]生态理念下的新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构建模式研究 ——以雄安新区为例[D]. 张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水—能—碳”关联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D]. 余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评价[D]. 刘沛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关于促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