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

浅谈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

一、谈国产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铅[1](2020)在《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作为一种技艺传承的方式和从业准入资格,学徒制一般是在行会等团体的组织监督下,由师傅与学徒家长签订《学徒协议》,由师傅向学徒传授技能,经考核合格的学徒获得具体行业的从业资格。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徒制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已不再是一种从业资格的获得,但仍旧是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是英国在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不二法门,学徒制为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英国的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经行会学徒制的辉煌,遭受工业革命打击后的没落,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进入20世纪,英国学徒制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重回世人眼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已经形成了结构完整,层次明晰的体系。囊括了准学徒制、青年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学位学徒制和成人学徒制等各种类型的学徒制。论文主要探讨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过程。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干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本阶段英国政府通过颁布《1964年产业培训法》设立产业培训委员会,开始对学徒制的发展进行初步干预;放任自流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撒切尔夫人的上台,英国政府开始将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作为技能培训的重要目的,学徒制受到冷落,进入“自生自灭”状态;政府主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初),政府意识到以就业为目的的技能培训不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决心通过主导学徒制的发展来提升劳工素质;雇主主导阶段(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政府主导学徒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学徒制的发展,政府认为有必要将主导权交给雇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的更新换代,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加强,英国现代学徒制为广大青年拓宽了工作本位学习的路径,成为他们学习知识与提升技能的纽带,有效地将国家发展战略、劳动力技能训练与雇主需求结合在一起,较好地满足国家、雇主和学徒的发展需要。尽管中英两国制度不同,文化各异,但英国在学徒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借鉴与关注。

陈武[2](2020)在《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冲制造行业当今处于快速成长壮大阶段,由于其有制造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和制造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铸件、锻件、粉末冶金及机械加工产品向精冲产品转化,在未来的制造业中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也已形成了完整的精冲产品产业链。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中国有望成为继欧、美、日之后全球第四大精冲零件制造中心。如何制造出高质量,高价值的精冲产品是精冲制造企业研究的方向。ECA中国公司于2013年在中国江苏昆山建立工厂,积极参与汽车项目全球化的开发,并推动精冲产品在中国的国产化和国外汽车项目转移本土化业务。公司集团总部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以专业制造汽车精冲产品为目标。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精冲设备如瑞士的法因图尔品牌和日本Mori品牌设备,并配套有精冲产品的后道工序加工和装配工序,主要给世界知名汽车一级供应商如法雷奥、博泽、吉凯恩、舍弗勒等公司配套供货。本文基于个人在ECA公司多年的运营、质量管理工作实践和MBA管理课程的学习,主要以ECA汽车精冲产品在质量策划,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外包特殊工序质量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运用质量管理基本理论,结合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汽车行业五大工具以及5W2H、鱼骨图、柱形图、层别法等质量管理工具,分析ECA公司精冲产品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前期策划不完善、典型产品PPM偏高、以及外包工序质量监管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方案。首先完善质量策划流程,即项目开发流程改进和职责明确;其次是精冲产品制造过程控制改进,包括:明确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运用统计过程分析方法,更新制造和质量文件管理流程,建立快速反应流程以及在外包特殊工序质量改进开发流程;第三是改进质量控制包括:改进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和监控特殊工序过程控制。最后,为了保证ECA精冲产品质量改进有效实施,本文提出了质量改进委员会及相关组织结构调整措施,配各方案实施所需资源及开展人员培训、实施合理化建议制度、形成全员持续改进的氛围。通过本案例的研究分析,能有助于给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本土汽车精冲制造公司提供一些质量改进思路,也为中国精冲制造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率略尽绵薄之力。

王斌[3](2020)在《莱诺公司中国区减速机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工业行业的支柱型产业,传统工业品减速机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更典型地表现为一般工业品特性。虽然国家面临着多种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但是中国制造业总体稳定向前发展的趋势没有大的变化,甚至有一些细分行业的年增长率还超过当年GDP的增长,比如塑料机械行业和化工搅拌行业等。莱诺中国减速机业务进入中国10多年,其固有的营销思路和策略在进入中国初期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面对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地变化和挑战加剧,以生产为导向、缺少市场的细分和聚焦、全员营销文化的缺失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并影响到了公司营销竞争优势的提升。因此,调整和优化现有的营销策略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以及公司内部的变革,对莱诺中国更加稳健地持续增长、继续保持业内的竞争优势、服务于制造业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急需深入研究和扎实践行的管理问题。论文以莱诺中国减速机产品线的营销优化创新作为研究主题,借助于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基于对莱诺中国客户满意度调查和诊断的前提下,深入剖析公司在减速机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现存问题。此后,论文以莱诺中国减速机目标市场策略分析为起点,探究了企业的细分市场及其目标客户的消费行为特点,从而基于营销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对莱诺中国减速机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营销组合策略进行优化。最后,围绕营销组合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保障措施与建议。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要使公司的发展能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就必须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针对细分的市场和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客户感受的价值大于其付出的货币价值,这样的营销思路和策略才会使公司的营销取得成功。论文旨在将营销理论同莱诺中国公司业务相结合,通过优化营销策略帮助企业摆脱营销没有理论指导的现状,改善业务再增长出现困难的境况。从而推动莱诺中国公司减速机单元业务更好的发展,同时对于类似莱诺中国公司的减速机制造市场跟随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崔淑鑫[5](2019)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汽车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断发展,汽车成为了人们每日生活的必需品。汽车产业也成为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世界上多数老牌工业国家,都持续关注、扶植、培养和投资汽车行业。汽车的保有量、汽车产量和汽车销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几何倍数增长。各大知名车企都想要快速推出新车型占领消费者市场,然而,由于政策引导、行业经济进入平缓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消费者趋于理性化个性化的需求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新车型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新车型从开发到上市往往需要五年时间,投资数亿,这期间政策和形势在不断变化。老牌车企和优秀的自主品牌在经年累月的新车型项目经验中意识到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对新车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解了汽车行业与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需求。然后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为进行下一步研究及实际应用打下基础。本研究围绕B公司J新车型项目实际情况,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等方面研究,创建并尝试推广对B公司在新车型项目工作适用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基于历史项目经验所得风险核对清单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针对B公司J新车型项目识别出了五个大类、十一个风险因素,并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综合评估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行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建立,科学计算出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基于此结果,对B公司J新车型项目建立了风险应对策略及控制策略,尤其对风险权重较大的三个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B公司J项目应用本研究的优化取得不俗成果,与此同时,本研究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延伸应用到B公司装焊车间四个新车型项目假期集成调试项目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证明本研究成果可行性先进性的同时也成功将理论推广应用到实际。较好的应用实践弥补了在相关新车型风险管理研究中科学性与应用性没有很好平衡的缺点。

陈鹏[6](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定位折弯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国内钣金折弯工艺和折弯设备,不同尺寸形状的折弯工件须由不同特定的模具进行加工,且具有利用率不高、折弯精度低、效率低等特点。在现有折弯机功能基础上,对传统钣金折弯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发出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自动定位折弯机系统,运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实现钣金加工过程中自动定位,去掉繁杂的钣金加工过程中的特定模具,利用视觉图像处理实现钣金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定位自动加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比几种常用的钣金折弯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要求,设计了一套全自动折弯设备。根据折弯方案完成了折弯机总体结构设计,由折弯机构提供的折弯力计算选型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力。对搭建的机器识别系统,根据折弯机相关的技术参数的完成了视觉系统上相机、镜头、光源等主要设备的选型。(2)对采集的冰箱薄板工件图像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操作。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根据三种传统滤波算法对得到的灰度化图像进行降噪处理,结果显示中值滤波效果最好。图像结果经二值化变换后结合先闭后开操作得到的冰箱薄板前景和背景分离,有效地解决了被测物件的残影和图像中的暗斑。(3)对经过预处理后的薄板图形进行边缘检测,运用Canny、Sobel、Roberts、Prewitt四种算子分别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比较几种边缘检测算子分别处理经预处理之后的薄板图像,Canny算子处理后的图像能够更好地反映图像的边缘信息。并将通过边缘检测的图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薄板的边缘直线拟合,找到边缘与模板边缘信息之间的偏差,计算出偏差的角度。(4)为了提高薄板自动定位的精度,对机械手进行手眼标定实验。建立Eye-to-Hand视觉系统手眼标定模型,规划标定板的运动空间,采用张正友标定方法分析相机模型,确定相机标定流程,完成图像像素坐标和机械手的世界坐标之间的相互转换,由相机标定实验得出:将7*5黑白正方形相间连接组成的棋盘标定板以14中不同放置方位组成标定模板作为标定对象,识别出的每幅图中13个内角点总体平均误差像素为0.0962,满足相机标定精度要求。视觉系统手眼标定以两种不同位姿的薄板工件为对象,提取中心点坐标,与经手眼标定后的测量坐标之间的误差小于1mm,满足标定精度要求。(5)结合机器视觉和研发的折弯样机,分别以搭载机器视觉的自动定位折弯样机和未搭载机器视觉的传统折弯机为试验基础,以数量为100,尺寸为600mm×300mm,折边尺寸为50mm的冰箱薄板工件作为对象,分为五组试验,每组20块薄板,试验得样机设备的平均达标率为99.00%,明显高于传统折弯机的成型达标率,满足工业要求。

徐志强[7](2019)在《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国家逐步建立和实施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法规,同时正式发布了治理超载、计重收费的政策,低碳生活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这必将对商用车的轻量化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演变为汽车零部件轻量化革命,车轮产品也不例外。而且,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车轮产品的出口受阻,造成国内车轮产品产能过剩。由此种种因素影响,造成了国内商用车车轮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面临日趋激烈的车轮市场竞争形势,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产品开发和升级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各大车轮制造厂家纷纷开展技术升级与产品升级,将传统车轮的产品需求特性由单纯的可靠性及耐久性,向长寿命、轻量化、高品质、美观化等特性延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整车燃油经济性、驾驶舒适性和美观性。如何更好更快地满足甚至超越各大商用车集团的客户需求将是各大车轮制造厂商在未来立足的根本。由此,本文对一汽富维车轮产品的开发战略进行研究,以便识别潜在的市场机遇,抓住发展机会,从而经过系统分析制定得出车轮产品开发的战略:首先利用品牌优势与原材料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快速掌握轻量化核心工艺,开发新型轻量化钢车轮,以此为卖点开辟主机厂市场;其次,利用企业改革的机会,同成熟的锻造铝合金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大力开发锻造铝合金车轮,并逐渐掌握核心工艺,着眼于未来市场,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提高持续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丰富传统车轮产品的品系,并以此开发轻卡市场,以丰富传统车轮品系为途径增加盈利渠道,而且借助行业“整合”的机会,抢占现有的主机厂份额。最后,持续推进前沿型车轮产品的开发探索,形成持续的技术优势,建立专利壁垒。这篇文章通过使用传统的战略管理的方法,结合相关的文献,通过丰富的市场调研以及行业分析,对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的新产品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三项关键问题,开发导向不清晰、项目流程管理低效、缺失异步开发策略。通过PES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外部环境,然后运用丰富的知识开展行业分析。然后,利用SWOT分析模型总结分析产品开发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使用QSPM矩阵进行量化的战略选择决策,从而得出结论:建议采取SO增长型产品开发战略。为了保证战略目标必达,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最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制订了针对性保障方案: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引进研发经理,建设人才梯队,构建职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在薪酬制度改良方面,引进薪酬承包制度,改良薪酬分配方法。在开发导向机制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市场调研以及产品、工艺对标。在项目流程方面,建立合理的纠偏机制,以保证项目高效开展。在研发文化方面,搭建共享平台,创新研发文化。最终以此来保障一汽富维车轮产品开发战略顺利实施。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8](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9](2017)在《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从汽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汽车NVH控制方面综述了从静音到声品质、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等;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方面综述了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等;汽车电子化方面综述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转向电控技术、汽车制动电控技术、汽车悬架电控技术等;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综述了中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复杂交通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并给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和人机共驾等典型应用实例解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综述了整车碰撞、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等。该综述可为汽车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陈丽[10](2008)在《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入关后该制造业面临的激烈竟争,汽车质量及性能势必成为竟争的硬指标,要达到这些技术指标,就要具备高精度、高质量、设计先进的发动机、变速箱及传动系等。这些汽车零部件制造及装配的高精度必然需求高精度的精密检测,需求严密的质量控制。三坐标测量机是一个企业质量控制水平的鲜明标志。目前,国内各发动机生产厂家及汽车生产厂家为满足国际汽车行业对供应商质量的要求,纷纷通过汽车行业质量标准ISO/TS16949:2002质量认证,纷纷购进各种高测量精度的三坐标测量机,使生产及装配全程处于质量受控状态。本文针对影响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的机加和装配等环节进行的质量控制,对机加生产中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和三坐标测量机测量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机加生产中对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研究包括:(1)在机加生产中控制大量的生产线测量检具的精度状态;(2)新购进机加生产线时,对加工设备进行验收及精度确认;(3)日常加工生产中,对加工的工序产品及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及设备调整中的精度确认。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方法研究中,结合三坐标测量机展开了测量系统分析,根据测量参数及测量特征推导出计量设备在开展具体测量时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在精密检测中,实现了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补偿,提高了测量精度。本论文通过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检测研究,提出了在检测及编写测量程序时的测量建议,使测量精度与测量速度达到平衡状态,针对不同的测量任务,根据测量原理、测量要求及加工工艺,提出了最佳计量检测策略,并通过测量软件进行了实现,满足了发动机生产实际中质量控制的需求。

二、谈国产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国产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一)学徒制
        (二)工作本位学习
        (三)职业教育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学徒制的历史研究
        (二)关于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三)关于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学徒制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五)关于学徒制具体项目的研究
        (六)史料情况说明
    四、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国学徒制的历史溯源(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第一节 行会学徒制的发展
        一、行会的发展
        二、行会的组织架构及其功能
        三、行会学徒制的发展及其作用
    第二节 教区学徒制的运作
        一、《济贫法》与教区学徒制
        二、教区学徒制的开展
        三、教区学徒制的成本与收益
    第三节 传统学徒制的衰落
        一、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国家干预:相关法律的颁布与废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步干预: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萌芽(20 世纪60~70 年代)
    第一节 政府对学徒制初步干预的动因
        一、人力资本:学徒制改革的催化剂
        二、工党执政:学徒制改革的推动者
        三、与工会斗争:学徒制改革的导火索
    第二节 政府对学徒制初步干预的措施
        一、成立各类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1964 年产业培训法》的实施
        三、培训附加费的征收与发放
    第三节 初步干预阶段英国学徒制的开展
        一、学徒的选拔
        二、学徒制的类型
        三、学徒制的课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由放任: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受挫(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
    第一节 学徒制蛰伏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一、政治环境的改变
        二、经济政策的波动
        三、培训成本的高涨
        四、高等教育的冲击
        五、参与各方的疑虑
    第二节 自由放任阶段学徒制蛰伏的表现
        一、学徒制发展规模的萎缩
        二、学徒制发展空间被挤占
        三、学徒制进一步发展受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主导: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勃兴(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初)
    第一节 政府主导学徒制发展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因素: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因素:改变技能培训现状的需要
    第二节 政府主导时期现代学徒制体系的构建
        一、“现代学徒制计划”的颁布
        二、青年学徒制的开展
        三、学徒制的组织保障
        四、学徒制的法制保障
        五、学徒制的经费保障
        六、学徒制的质量保障
    第三节 政府主导学徒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雇主主导: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转向(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
    第一节 《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出台与学徒制的转向
        一、《理查德学徒制报告》出台的背景
        二、《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政府对《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回应
    第二节 雇主主导时期学徒制的发展
        一、新型学徒制的推出
        二、学徒制的组织保障
        三、学徒制的经费保障
        四、学徒制的质量保障
    第三节 雇主主导期学徒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析、展望与启示
    第一节 英国学徒制的特色分析
        一、历久弥新:绵延将近千年
        二、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
        三、重视法治:依法开展工作
        四、注重分权:调动各方力量
    第二节 英国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一、雇主成为开展学徒制项目的主导方
        二、高校成为学徒提升学历的重要平台
        三、加速社会流动促公平成为学徒制的使命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一、保障参与者的权益
        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三、稳定经费保障机制
        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附录
    附录1:1396 年苏格兰诺思汉普顿学徒契约
    附录2:1965 年英国学徒制种类一览表
    附录3:学徒毕业证书
    附录4:企业与培训机构关于开展学徒训练的协议(模板)
    附录5:青年学徒制案例
    附录6:学位学徒制案例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报告、报纸等
        (五)政策法规及其他
        (六)网络资源
    二、英文文献
        (一)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报告
        (五)政策法规及其他
        (六)网络资源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一、期刊论文
    二、课题研究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一、教育经历
    二、工作经历

(2)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产品质量改进相关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本文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工具
    2.1 质量管理与产品质量管理定义和概念
        2.1.1 质量管理的定义和概念
        2.1.2 产品质量的定义和概念
    2.2 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2.3 主要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2.3.1 质量控制基本工具
        2.3.2 汽车工业五大工具
        2.3.3 8D问题解决法
第3章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及问题现状分析
    3.1 ECA汽车精冲产品简介
        3.1.1 国内外汽车精冲行业的发展介绍
        3.1.2 ECA公司简介
        3.1.3 ECA汽车精冲产品类别和生产工艺流程
    3.2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过程及主要管控情况
        3.2.1 ECA汽车精冲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过程
        3.2.2 ECA汽车精冲产品制造质量控制过程
        3.2.3 ECA汽车精冲产品外包特殊工序质量管理过程
    3.3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存在主要问题
        3.3.1 ECA公司现有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水平
        3.3.2 ECA公司项目质量策划不完善
        3.3.3 ECA公司典型产品PPM高
        3.3.4 ECA公司外包特殊工序质量监管不够
    3.4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3.4.1 ECA项目质量策划不完善问题原因分析
        3.4.2 ECA公司典型产品PPM高问题原因分析
        3.4.3 ECA外包特殊工序质量监管不够问题原因分析
第4章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4.1 ECA 公司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的主要范围及主要思路
        4.1.1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主要范围
        4.1.2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思路
    4.2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策划过程改进方案
        4.2.1 项目计划及定义
        4.2.2 过程设计开发阶段
        4.2.3 产品和过程的确认阶段
        4.2.4 反馈,评价及整改
    4.3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控制过程改进方案
        4.3.1 改进制造过程控制点
        4.3.2 严格实施控制计划要求,并用SPC工具监控过程
        4.3.3 明确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测量标准
        4.3.4 更新制造质量控制点
        4.3.5 改变制造和质量相关文件管理方式
        4.3.6 实施快速反应流程和质量工具快速处理质量问题
    4.4 外包特殊工序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第5章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实施和效果评价
    5.1 ECA汽车精冲产品改进方案实施的资源配备和保障措施
    5.2 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实施目标和进度计划
    5.3 ECA汽车精冲产品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
    5.4 ECA 精冲产品改进方案的效果评价
第6章 结论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莱诺公司中国区减速机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营销组合4P理论
        2.1.2 STP理论
        2.1.3 顾客价值理论
    2.2 工业品营销概述与研究现状
        2.2.1 工业品与减速机的简介
        2.2.2 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2.2.3 工业品营销的特性
        2.2.4 工业品组织采购者行为分析
        2.2.5 工业品营销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莱诺中国减速机业务的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公司概述
        3.1.1 发展概况
        3.1.2 组织结构
    3.2 营销现状
        3.2.1 产品现状
        3.2.2 价格现状
        3.2.3 渠道现状
        3.2.4 促销现状
    3.3 客户满意度调查诊断
        3.3.1 调查数据分析
        3.3.2 诊断的讨论和结论
    3.4 莱诺中国减速机营销现存问题
        3.4.1 市场定位和市场覆盖范围不清晰
        3.4.2 产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偏弱
        3.4.3 缺乏明确的全员营销理念
        3.4.4 跨产品线营销的协调不到位
        3.4.5 新项目类客户跟踪经验缺乏
第四章 莱诺中国减速机业务的营销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
        4.1.1 宏观环境
        4.1.2 竞争环境
    4.2 内部环境
        4.2.1 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4.2.2 能力的优势和劣势
第五章 莱诺中国减速机业务的营销策略优化
    5.1 STP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购买者行为分析
        5.1.3 确定目标客户
        5.1.4 市场定位
    5.2 莱诺中国减速机业务整合营销策略的优化
        5.2.1 产品策略优化
        5.2.2 价格策略优化
        5.2.3 渠道策略优化
        5.2.4 促销策略优化
        5.2.5 客户服务策略优化
第六章 莱诺中国减速机整合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6.1.1 改善组织执行力
        6.1.2 建立企业的赢得文化
    6.2 人力资源保障
        6.2.1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6.2.2 形成新老更替的销售团队
    6.3 财务保障
        6.3.1 持续的资金投入
        6.3.2 优化财力分配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莱诺中国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B1:减速机客户满意度调查得分详细记录表(1-15客户)
    附录B2:减速机客户满意度调查得分详细记录表(16-30客户)
    附录B3:减速机客户满意度调查得分详细记录表(31-45客户)
致谢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1.1 项目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2.1.2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2.1.3 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2.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2.2.1 项目风险识别
        2.2.2 项目风险评估
        2.2.3 项目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
        2.2.4 项目风险应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识别及分析
    3.1 B公司新车型项目现状
        3.1.1 B公司历史发展背景
        3.1.2 B公司新车型项目组织架构及其工作组织
        3.1.3 B公司J新车型项目背景及风险管理现状
    3.2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识别技术和过程
    3.3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识别结果
        3.3.1 经济政策风险
        3.3.2 市场风险
        3.3.3 技术风险
        3.3.4 运营风险
        3.3.5 财务风险
    3.4 新车型项目风险等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评估
    4.1 新车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建立及方法选取
    4.2 新车型项目风险评价过程
        4.2.1 构造新车型项目判断矩阵
        4.2.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新车型项目风险评估总结
第5章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应对及监控
    5.1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应对
        5.1.1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应对方案综述
        5.1.2 B公司新车型项目产品开发风险应对策略
        5.1.3 B公司新车型项目市场竞争风险应对策略
        5.1.4 B公司新车型项目进度风险应对策略
    5.2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监控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成果
    6.1 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优化成果
    6.2 B公司装焊车间四个新车型项目假期集成调试风险管理应用
        6.2.1 装焊车间四个新车型项目假期集成调试背景
        6.2.2 装焊车间四个新车型项目假期集成调试风险管理过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与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历史项目经验的J新车型项目风险核对单
附录B 新车型项目风险识别访谈提纲
附录C 装焊车间四个新车型项目假期集成调试风险矩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定位折弯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折弯机研究现状
        1.2.2 机器视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3 机器视觉折弯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器视觉自动定位折弯机方案设计
    2.1 折弯机技术要求
    2.2 折弯机总体方案设计
        2.2.1 折弯机方案选择
        2.2.2 手眼标定方案选择
        2.2.3 折弯机主要机构设计
    2.3 折弯机机器视觉系统选型
        2.3.1 工业相机选型
        2.3.2 镜头选型
        2.3.3 照明光源选型及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薄板自动定位
    3.1 图像预处理
        3.1.1 图像采集
        3.1.2 图像灰度化
        3.1.3 图像滤波
        3.1.4 图像二值化
        3.1.5 图像形态学
    3.2 薄板边缘特征提取
        3.2.1 边缘提取算子简介
        3.2.2 冰箱薄板边缘提取
    3.3 边缘拟合算法
    3.4 薄板自动定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臂手眼标定
    4.1 机械手手眼标定
        4.1.1 手眼标定模型
        4.1.2 标定板运动空间
        4.1.3 相机标定方法分析
        4.1.4 相机标定实验
    4.2 视觉系统手眼标定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机器视觉折弯机样机搭建
    5.1 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定位折弯机设计流程
        5.1.1 折弯机总体装配
        5.1.2 折弯机折弯功能模块
        5.1.3 折弯机视觉功能模块
        5.1.4 折弯机旋转功能模块
        5.1.5 机械手定位功能模块
        5.1.6 底座
    5.2 视觉定位折弯样机的搭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视觉定位折弯机试验验证
    6.1 冰箱薄板工艺
    6.2 折弯机控制流程
    6.3 试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第2章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企业概况
    2.2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现状
    2.3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3章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环境分析
    3.1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外部环境分析
    3.2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内部环境分析
    3.3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SWOT分析
第4章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制定及实施
    4.1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的目标
    4.2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的选择
    4.3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的实施计划
    4.4 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和致谢

(8)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9)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1汽车NVH控制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统稿)
    1.1从静音到声品质 (重庆大学贺岩松教授提供初稿)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1声品质主观评价
        1.1.1.2声品质客观评价
        1.1.1.3声品质主客观统一模型
        1.1.2存在的问题
        1.1.3研究发展趋势
    1.2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
        1.2.1驱动电机动力总成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林福博士生提供初稿)
        1.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2热点研究方向
        1.2.1.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2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韦开君博士生提供初稿)
        1.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2存在的问题
        1.2.2.3总结与展望
    1.3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
        1.3.1车身与内饰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1.3.1.1车身结构
        1.3.1.2声学包装
        1.3.2制动系 (同济大学张立军教授、徐杰博士生、孟德建讲师提供初稿)
        1.3.2.1制动抖动
        1.3.2.2制动颤振
        1.3.2.3制动尖叫
        1.3.2.4瓶颈问题与未来趋势
        1.3.3轮胎 (清华大学危银涛教授、杨永宝博士生、赵崇雷硕士生提供初稿)
        1.3.3.1轮胎噪声机理研究
        1.3.3.2轮胎噪声计算模型
        1.3.3.3轮胎噪声的测量手段
        1.3.3.4降噪方法
        1.3.3.5问题与展望
        1.3.4悬架系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1.3.4.1悬架系NVH问题概述
        1.3.4.2悬架系的动力学建模与NVH预开发
        1.3.4.3悬架系的关键部件NVH设计
        1.3.4.4悬架NVH设计整改
    1.4主动振动控制技术 (重庆大学郑玲教授提供初稿)
        1.4.1主动和半主动悬架技术
        1.4.1.1主动悬架技术
        1.4.1.2半主动悬架技术
        1.4.2主动和半主动悬置技术
        1.4.2.1主动悬置技术
        1.4.2.2半主动悬置技术
        1.4.3问题及发展趋势
2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 (江苏大学何仁教授统稿)
    2.1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同济大学郝真真博士生、倪计民教授提供初稿)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1替代燃料发动机
        2.1.1.2高效内燃机
        2.1.1.3新型传动方式
        2.1.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重点研究方向
        2.1.4发展对策及趋势
    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教授、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存在的问题
        2.2.3重点研究方向
    2.3新能源汽车技术
        2.3.1纯电动汽车技术 (长安大学马建、余强、汪贵平教授, 赵轩、李耀华副教授, 许世维、唐自强、张一西研究生提供初稿)
        2.3.1.1动力电池
        2.3.1.2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
        2.3.1.3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2.3.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2.3.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2存在的问题
        2.3.2.3热点研究方向
        2.3.2.4研究发展趋势
        2.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王震坡教授、邓钧君助理教授, 北京重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雷工程师提供初稿)
        2.3.3.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2.3.3.2关键技术及热点研究方向
        2.3.3.3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2.3.3.4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3汽车电子化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统稿)
    3.1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陈飞博士提供初稿)
        3.1.1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重点研究方向
        3.1.2.1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技术
        3.1.2.2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控制技术
        3.1.2.3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控制技术
        3.1.2.4汽车发动机点火控制技术
        3.1.2.5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技术
        3.1.2.6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技术
        3.1.2.7汽车发动机爆震检测与控制技术
        3.1.2.8汽车发动机先进燃烧模式控制技术
        3.1.2.9汽车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1.3研究发展趋势
    3.2汽车转向电控技术
        3.2.1电动助力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3.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1.2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3.2.1.3研究发展趋势
        3.2.2主动转向及四轮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3.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2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
        3.2.2.3研究发展趋势
        3.2.3线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郑宏宇副教授提供初稿)
        3.2.3.1转向角传动比
        3.2.3.2转向路感模拟
        3.2.3.3诊断容错技术
        3.2.4商用车电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赵伟强副教授, 韩小健、高恪研究生提供初稿)
        3.2.4.1电控液压转向系统
        3.2.4.2电液耦合转向系统
        3.2.4.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4.4后轴主动转向系统
        3.2.4.5新能源商用车转向系统
        3.2.4.6商用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3.3汽车制动控制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陈无畏教授、汪洪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3.3.1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1制动系统元部件研发
        3.3.1.2制动系统性能分析
        3.3.1.3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3.3.1.4电动汽车研究
        3.3.1.5混合动力汽车研究
        3.3.1.6参数测量
        3.3.1.7与其他系统耦合分析及控制
        3.3.1.8其他方面
        3.3.2存在的问题
    3.4汽车悬架电控技术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3.4.1电控悬架功能与评价指标
        3.4.2电控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3.4.3电控悬架其他控制算法
        3.4.4电控悬架产品开发
4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共同统稿)
    4.1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
        4.1.1美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厅Jianming Ma博士提供初稿)
        4.1.1.1美国智能网联车研究意义
        4.1.1.2网联车安全研究
        4.1.1.3美国自动驾驶车辆研究
        4.1.1.4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
        4.1.2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徐志刚副教授、闵海根、孙朋朋、王振博士生提供初稿)
        4.1.2.1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规划
        4.1.2.2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4.1.2.3中国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4.1.2.4存在的问题
        4.1.2.5展望
    4.2复杂交通环境感知
        4.2.1基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 (长安大学付锐教授、张名芳博士生提供初稿)
        4.2.1.1点云聚类
        4.2.1.2可通行区域分析
        4.2.1.3障碍物识别
        4.2.1.4障碍物跟踪
        4.2.1.5小结
        4.2.2车载摄像机等单传感器处理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胡钊政教授、陈志军博士, 长安大学刘占文博士提供初稿)
        4.2.2.1交通标志识别
        4.2.2.2车道线检测
        4.2.2.3交通信号灯检测
        4.2.2.4行人检测
        4.2.2.5车辆检测
        4.2.2.6总结与展望
    4.3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 (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长安大学徐志刚副教授提供初稿)
        4.3.1国内外研究现状
        4.3.2当前研究热点
        4.3.2.1高精度地图的采集
        4.3.2.2高精度地图的地图模型
        4.3.2.3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
        4.3.2.4基于GIS的路径规划
        4.3.3存在的问题
        4.3.4重点研究方向与展望
    4.4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李升波副教授、忻隆博士提供初稿)
        4.4.1驾驶人决策行为特性
        4.4.2周车运动轨迹预测
        4.4.3智能汽车决策方法
        4.4.4自主决策面临的挑战
        4.4.5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算法
        4.4.5.1路线图法
        4.4.5.2网格分解法
        4.4.5.3 Dijistra算法
        4.4.5.4 A*算法
        4.4.6路径面临的挑战
    4.5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
        4.5.1车辆横向控制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 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4.5.1.1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PID)
        4.5.1.2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3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4考虑驾驶人特性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5面临的挑战
        4.5.2动力学控制 (清华大学李升波副研究员、李克强教授、徐少兵博士提供初稿)
        4.5.2.1纵向动力学模型
        4.5.2.2纵向稳定性控制
        4.5.2.3纵向速度控制
        4.5.2.4自适应巡航控制
        4.5.2.5节油驾驶控制
    4.6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黄武陵副研究员、王飞跃研究员,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刘跃虎教授、郑南宁院士提供初稿)
        4.6.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现状
        4.6.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热点研究方向
        4.6.2.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内容研究
        4.6.2.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法
        4.6.2.3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地建设
        4.6.3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存在的问题
        4.6.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发展趋势
        4.6.4.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建设要求
        4.6.4.2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方法的发展
        4.6.4.3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进程管理
    4.7典型应用实例解析
        4.7.1典型汽车ADAS系统解析
        4.7.1.1辅助车道保持系统、变道辅助系统与自动泊车系统 (同济大学陈慧教授, 何晓临、刘颂研究生提供初稿)
        4.7.1.2 ACC/AEB系统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4.7.2 V2X协同及队列自动驾驶
        4.7.2.1一维队列控制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李升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4.7.2.2二维多车协同控制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提供初稿)
        4.7.3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褚端峰副研究员、吴超仲教授、黄珍教授提供初稿)
        4.7.3.1国内外研究现状
        4.7.3.2存在的问题
        4.7.3.3热点研究方向
        4.7.3.4研究发展趋势
5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5.1整车碰撞 (长沙理工大学雷正保教授提供初稿)
        5.1.1汽车碰撞相容性
        5.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2存在的问题
        5.1.1.3重点研究方向
        5.1.1.4展望
        5.1.2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
        5.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2存在的问题
        5.1.2.3重点研究方向
        5.1.2.4展望
        5.1.3汽车碰撞试验测试技术
        5.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2存在的问题
        5.1.3.3重点研究方向
        5.1.3.4展望
    5.2乘员保护 (重庆理工大学胡远志教授提供初稿)
        5.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重点研究方向
        5.2.3展望
    5.3行人保护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余泳利研究生提供初稿)
        5.3.1概述
        5.3.2国内外研究现状
        5.3.2.1被动安全技术
        5.3.2.2主动安全技术研究
        5.3.3研究热点
        5.3.3.1事故研究趋势
        5.3.3.2技术发展趋势
        5.3.4存在的问题
        5.3.5小结
    5.4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 (湖南大学曹立波教授,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李舒畅研究生提供初稿;曹立波教授统稿)
        5.4.1国内外研究现状
        5.4.1.1儿童碰撞安全现状
        5.4.1.2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5.4.1.3车内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5.4.1.4车外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5.4.1.5儿童安全防护措施
        5.4.1.6儿童约束系统使用管理与评价
        5.4.2存在的问题
        5.4.3重点研究方向
        5.4.4发展对策和展望
    5.5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 (大连理工大学侯文彬教授、侯少强硕士生提供初稿)
        5.5.1国内外研究现状
        5.5.1.1新能源汽车碰撞试验
        5.5.1.2高压电安全控制研究
        5.5.1.3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布局研究
        5.5.1.4电池包碰撞安全防护
        5.5.1.5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5.5.2热点研究方向
        5.5.3存在的问题
        5.5.4发展对策与展望
6结语

(10)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汽车行业的发展动态
        1.2.1 汽车型式认证制度简介
        1.2.2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动态
    1.3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1.4 汽车发动机的质量控制
    1.5 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前景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
    2.1 三坐标测量机
        2.1.1 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结构
        2.1.2 三坐标测量机的选用
    2.2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
        2.2.1 机加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检测
        2.2.2 三坐标测量机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三坐标测量机在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1 三坐标测量机在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线验收中的应用
    3.2 三坐标测量机对发动机生产线在线检具的质量控制
    3.3 三坐标测量机对发动机机加零部件的质量控制
        3.3.1 气缸体
        3.3.2 气缸盖
        3.3.3 曲轴
        3.3.4 连杆
    3.4 三坐标测量机对发动机国产化零部件的质量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系统分析
    4.1 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验证
    4.2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系统测量精度分析及其控制
        4.2.1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系统的线性及偏倚分析(以连杆为例)
        4.2.2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以连杆为例)
    4.3 三坐标测量机系统不确定度的测量及其补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谈国产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D]. 陈志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2]ECA汽车精冲产品质量改进研究[D]. 陈武. 吉林大学, 2020(08)
  • [3]莱诺公司中国区减速机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王斌. 兰州大学, 2020(10)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B公司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崔淑鑫. 天津大学, 2019(01)
  • [6]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定位折弯机研究[D]. 陈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一汽富维车轮分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D]. 徐志强. 吉林大学, 2019(12)
  • [8]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9]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6)
  • [10]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陈丽. 吉林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浅谈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