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学习型工会 争当学习型职工(论文文献综述)
尤传露[1](2021)在《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工人教育日益成为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劳动力。产业工人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真正实现新时期产业工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助力。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及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起的“求学圆梦行动”,广州市总工会在原来支持职工技能提升和学历提升工作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支持力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作为全国首个以地方工会牵头的产业工人教育新模式的表率,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建设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查法,明晰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基本内涵,呈现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背景,梳理并划分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阶段。再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剖析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存在教育受众单一,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不密切,产业工人对其缺乏了解,以及产业工人自我非职业技能素养认同感不高,各教育主体的合作效果不佳以及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教育目标定位与产业工人需求不匹配,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品牌效应尚未发挥作用,合作主体之间合作未达预期以及对合作教育经费监管不到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反思建议。研究认为,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应更加注重产业工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产业工人职业能力培养上要从职业技能转向技能与创新并举,这也将是产业工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紧跟这一目标趋势,要针对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各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不断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资源整合力度,筛选高水准的教育合作伙伴,吸纳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产业工人教育接轨。
陈伶浪[2](2020)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党和政府授予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着成绩的劳动者的一种崇高荣誉称号。劳模精神是通过劳模行为体现的,并通过劳模表彰得到承认,是劳模在社会实践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念、道德风范、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瑞金就涌现了劳模表彰运动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劳模表彰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劳模表彰作为发动群众、联系群众、为了群众的制度固定下来。一部我国劳模运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振兴史。一代又一代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积极倡导下,历经近90年的演化,劳模精神的内涵功能不断丰富完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始终把其作为影响、带动和鼓舞亿万劳动群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懈努力的风向标和精神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劳模座谈、考察调研、劳模大会等不同场合多次就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作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进一步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劳模精神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发扬光大劳模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劳模精神无疑是新时代最具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精神力量。因此,加强对劳模精神的研究,挖掘、阐释这一“精神富矿”的内涵功能、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对于充分焕发亿万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激发职工群众的创新活力、迸发职工群众的无穷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展现风采、再铸辉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劳模精神起源于何时?劳模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有何困境?新时代如何弘扬劳模精神?这4个问题为主线进行探析研究。首先追溯了劳模表彰运动的历史起源,以及劳模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巨大精神引领作用,并创造性地将我国劳模精神内涵的嬗变历程划分为萌芽期(新中国成立以前)、雏形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形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完善期(新时代),同时针对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劳模精神所展现的特色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详细解读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的深刻含义以及劳模精神所具有的激励教育、示范引领、文化影响等功能作用,而后得出我国劳模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从实践层面看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广泛尊崇、工会组织的积极作为以及劳模群体的自我弘扬;从理论层面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有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指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新时代仍然是一个奋斗的时代,需要有劳模精神的力量、劳模精神的作用、劳模精神的激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群众以脚踏实地的干劲、勇往直前的闯劲、攻坚克难的钻劲建功新时代。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劳模精神的弘扬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境和问题,本文阐述了社会认识偏差、社会功利化、多元价值观、西方意识形态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分析了由于普通劳动者地位有所弱化、工人阶级归属感有所淡化、劳模管理服务仍存在薄弱环节、劳模精神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面对这些困境和问题,本文阐明了全社会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四最”劳动精神,坚持倡导正确的劳动观,就能提高认识、主动作为,自觉弘扬、传承、践行劳模精神,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要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意见建议。
张楠[3](2018)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集政治性与经济性特征于一身,在党和国家事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群团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贴近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更是国有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群众路线发挥形式。因此,群团组织改革不仅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是推动国有企业群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群团工作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挑战,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要朝向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如何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坚持党的领导统一结合起来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群团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与国有企业全体职工群众的需求连接在一起,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探索国有企业群团工作的有效路径,共同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因此,本文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作为个案研究,根据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群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国有企业群团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经验方法,提出学习型组织视角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的路径选择。
杜娟[4](2018)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国有企业工会的探索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三型"工会是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新形势下对各级工会组织提出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将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工会,更好地起到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作用,适应新时代、
刘凤国[5](2017)在《发挥工会“群众性”优势 助力“学习型”团队建设》文中研究说明为积极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群众性"的特征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创造学习环境,为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发挥作用。
徐红[6](2017)在《企业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创建学习型工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是个人素质密集发展的时代,又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个人和团体若要跟上时代的节拍,中国化的工作机制若要与国际化接轨,均需要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成为各项知识技能的率先掌握者,不仅是世界性重要的教育思潮,同时也是新时代对当下提高国民素质的新要求。
许梦醒[7](2014)在《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全总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文中指出"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有句名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阅读优秀作品,可以使我们汲取思想智慧,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读书是人们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更是获取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渠道。"4月22日,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启动"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这也是今年五一庆祝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自城建集团八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王志文向全国职工发出倡议,号召从读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赵爱华[8](2014)在《推进“五型工会建设” 打造强力工作团队》文中指出作为单位生产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对单位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职工工作能力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个人的工作成绩,影响着单位建设的方向与进度、质量与水平。因此单位在抓好基础业务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工会的作用,发挥其实效。而且从工会的角度来说,创建新型的工会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发展中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工会我们应该着力推进"五型工会"打造强有力的工作团队,促进单位职工水平的提高。而所谓的"五型工会"就是指学习型工会,服务型工会,创新型工会,活力型工会以及务实型工会。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以及文献资料总结,具体谈一谈笔者对于这五中类型的工会建设的看法。
江苏省总工会[9](2014)在《深化改革 勇于创新 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文中认为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2013年4月江苏省工会十三大召开后,省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抓好"三型"工会建设,努力打造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张春生[10](2014)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工会十六报告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我根据工作实际,谈几点感受。学习应该成为工会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对工会组织来说,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工会要更好地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工会干部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工会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工会组织就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工会干部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学习型、思考型的学者和专家。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会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本领。只有学习进入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坚持学以致用,学习
二、建设学习型工会 争当学习型职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学习型工会 争当学习型职工(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评价与反思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产业工人 |
2.产业工人教育 |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 |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
(一)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背景 |
1.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动 |
2.广州传统产业工人教育模式问题重重 |
3.用工主体和产业工人急需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进程 |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开端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拓展 |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深化 |
4.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完善 |
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 |
(一)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目标 |
1.学会认知 |
2.学会做事 |
3.学会共同生活 |
4.学会生存 |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课程设置 |
1.各教育主体联合开发课程 |
2.多教育载体组织实施课程 |
(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教学方式 |
1.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线上远程教学 |
2.基于学习中心和企业学院的线下教学 |
(四)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师资组成 |
1.遴选企业优秀教师 |
2.聘请高校、行业专家教师 |
3.设立网络班主任及辅导教师 |
(五)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运行保障 |
1.多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保障 |
2.多方协同的运行管理保障 |
3.工会三级联动的财政保障 |
4.多渠道的舆论宣传保障 |
四、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成效调研 |
(一)调研结果 |
1.调研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2.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
3.产业工人学员的学习体验 |
4.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运行反馈 |
(二)调研结论 |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实施成效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存在的问题 |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反思与优化 |
(一)调整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定位 |
1.产业工人教育要更加注重产业工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
2.产业工人职业能力培养应从技能转向技能与创新并重 |
(二)优化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 |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
2.加大非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比重 |
3.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4.丰富师资来源并强化师资质量 |
5.完善产业工人教育的运行保障 |
(三)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资源整合力度 |
1.筛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合作伙伴 |
2.广泛吸纳国内国际优质产业工人教育资源 |
结语 |
附件1 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2 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2)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1.6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我国劳模精神内涵的演化过程及经验启示 |
2.1 我国劳模精神内涵的演化过程 |
2.1.1 新中国成立前——劳模精神内涵的萌芽期 |
2.1.2 新中国成立初期——劳模精神内涵的雏形期 |
2.1.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模精神内涵的发展期 |
2.1.4 改革开放新时期——劳模精神内涵的成形期 |
2.1.5 新时代——劳模精神内涵的完善期 |
2.2 劳模精神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 |
2.2.1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
2.2.2 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 |
2.2.3 人民群众的广泛尊崇 |
2.2.4 工会组织的积极作为 |
2.2.5 劳模群体的自我弘扬 |
第3章 劳模精神的内涵功能及弘扬意义 |
3.1 劳模精神的主要内涵 |
3.1.1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
3.1.2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
3.1.3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
3.2 劳模精神的功能作用 |
3.2.1 劳模精神的激励教育功能 |
3.2.2 劳模精神的示范引领功能 |
3.2.3 劳模精神的文化影响功能 |
3.3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现实意义 |
3.3.1 弘扬劳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3.3.2 弘扬劳模精神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有力保证 |
3.3.3 弘扬劳模精神是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
第4章 劳模精神的理论诠释 |
4.1 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是劳模精神成因的理论基石 |
4.1.1 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
4.1.2 劳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
4.1.3 劳动创造价值 |
4.1.4 劳动理应得到社会尊重 |
4.2 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思想是劳模精神产生的理论支撑 |
4.2.1 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强大阶级力量 |
4.2.2 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
4.2.3 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和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
4.2.4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
4.3 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是劳模精神发扬光大的理论指导 |
4.3.1 劳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4.3.2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 |
4.3.3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
第5章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遇到的困境及其原因 |
5.1 弘扬劳模精神的社会认识偏差 |
5.1.1 劳模精神缺乏时代性 |
5.1.2 劳模精神缺乏民本性 |
5.1.3 劳模精神缺乏普遍适用性 |
5.2 影响劳模精神弘扬的主要因素 |
5.2.1 弘扬劳模精神受功利化的负面影响 |
5.2.2 弘扬劳模精神受多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
5.2.3 弘扬劳模精神受西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
5.3 弘扬劳模精神遇到困境的原因分析 |
5.3.1 普通劳动者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
5.3.2 工人阶级的归属感有所淡化 |
5.3.3 劳模的管理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 |
5.3.4 劳模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到位 |
第6章 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对策建议 |
6.1 提高弘扬劳模精神的社会认识 |
6.1.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
6.1.2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
6.1.3 坚持弘扬“四最”劳动精神 |
6.2 创新弘扬劳模精神的方式方法 |
6.2.1 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渠道作用 |
6.2.2 注重提高新媒体的宣传效能 |
6.2.3 注重加强劳模纪念场所建设 |
6.2.4 注重创作劳模影视作品 |
6.3 完善弘扬劳模精神的制度保障 |
6.3.1 着力加强党对弘扬劳模精神工作的领导 |
6.3.2 着力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6.3.3 着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
6.3.4 着力提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 |
6.3.5 着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
6.4 营造弘扬劳模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
6.4.1 聚焦科学选树劳模 |
6.4.2 聚焦加强劳模培养教育 |
6.4.3 聚焦切实关心爱护劳模 |
6.4.4 聚焦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学习型组织理论 |
2.国有企业群团工作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工具与方法 |
1.研究工具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国有企业群团工作 |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
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演变 |
2.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界定 |
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 |
(二)国有企业群团工作 |
1.群团工作的内涵与作用 |
2.群团工作的历史变化 |
(三)二者的结合点 三、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分析——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 |
(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群团工作现状 |
1.共青团组织工作情况 |
2.工会组织工作情况 |
(二)群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共青团组织主要问题 |
2.工会组织主要问题 |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
1.思想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能力 |
2.层级机构冗杂,组织机构运行不畅 |
3.主题活动空泛,脱离职工实际需求 |
4.方法工具落后,竞争创新意识不强 四、国内企业群团工作构建学习型组织经验 |
(一)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工会 |
1.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基础 |
2.以构建“两个组织学习体系”为支撑 |
3.以建立健全“三项组织学习机制”为保证 |
(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工会 |
1.加强各级组织领导 |
2.实现“四个结合” |
3.完善机制建设 |
(三)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1.科学认识,准确定位 |
2.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
3.持续学习,不断创新 |
4.完善机制,保障有力 |
(四)对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群团工作的借鉴和启示 |
1.整体设计,用系统方法管理变革 |
2.注重实效,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
3.大胆创新,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 |
4.区分情况,实现一般个别相结合 |
5.持续改进,将创建经常化制度化 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
(一)自我超越 |
(二)改善心智模式 |
(三)建立共同愿景 |
(四)团体学习 |
(五)系统思考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
(4)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国有企业工会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建“三型”工会的目标 |
二、建设三型工会的探索和分析 |
(一) 企业职工需求分析 |
(二) 建设三型工会的基础 |
1. 学习是动力的源泉 |
2. 工作模式 |
三、建设三型工会的实践和探索 |
(一) 学习型工会 |
1.“家庭式” |
2.“灵活反应式” |
3.“市场化” |
4.“参与式” |
(二) 服务型工会 |
1. 服务大局, 紧贴中心工作 |
2. 服务职工, 工作富有成效 |
(三) 创新型工会 |
1. 坚持鼓励创新、突出重点的原则, 创新劳动竞赛, 加大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效性和专业考核力度。 |
2.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新时代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任务之一。 |
四、结语 |
(5)发挥工会“群众性”优势 助力“学习型”团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主动参与, 发挥优势, 积极融入“学习型”团队建设 |
搭建平台, 拓宽渠道, 全面促进“学习型”团队建设 |
夯实基础, 创新形式, 提升“学习型”团队建设成效 |
(6)企业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把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作为一种战略理念实施 |
二、要让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的意义成为员工的执行力 |
三、要积极拓宽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的新途径 |
(7)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全总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论文提纲范文)
读书学习是终身事业 |
着力培养读书习惯 |
每年将新建万个书屋 |
(8)推进“五型工会建设” 打造强力工作团队(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型工会建设 |
(一) 学习型工会的概念以及特征 |
(二) 学习型工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措施 |
二、建设创新型工会的措施 |
(一) 创新工作思路, 探寻科学的工作方法 |
(二) 增强观念, 树立创建创新型工会理念 |
(三) 正确定位工会未来的发展, 做到创新维权, 创新管理 |
三、要把工会建设成服务型组织 |
四、建设活力型工会和务实型工会 |
结束语 |
(9)深化改革 勇于创新 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理论武装为引领, 着力推进学习型工会建设 |
二、以“三服务”为主线, 着力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 |
三、以激发基层活力为目标, 着力推进创新型工会建设 |
(10)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建设学习型工会 争当学习型职工(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D]. 尤传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研究[D]. 陈伶浪. 吉林大学, 2020(03)
- [3]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D]. 张楠. 郑州大学, 2018(12)
- [4]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国有企业工会的探索与研究[J]. 杜娟. 现代国企研究, 2018(08)
- [5]发挥工会“群众性”优势 助力“学习型”团队建设[J]. 刘凤国.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7(15)
- [6]企业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的几点思考[J]. 徐红. 现代国企研究, 2017(04)
- [7]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全总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J]. 许梦醒. 当代劳模, 2014(05)
- [8]推进“五型工会建设” 打造强力工作团队[J]. 赵爱华. 才智, 2014(13)
- [9]深化改革 勇于创新 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J]. 江苏省总工会. 中国工运, 2014(03)
- [10]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J]. 张春生. 工会信息,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