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分析及处理

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分析及处理

一、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的分析与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凯[1](2021)在《渭北煤田三软煤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瓦斯抽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依赖着煤炭资源,近年来随着东部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生产中心已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煤炭开采强度变大、开采深度变深,这使得我们需要面临一些诸如动力灾害、水害、煤层自燃和瓦斯突出等开采难题,其中瓦斯突出造成的灾害尤为严重,故在三软煤层矿井开展采空区覆岩裂隙场演化的研究进而来指导瓦斯矿井的瓦斯抽采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采用了物理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来确定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结合现场工业实验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工程模型来指导瓦斯抽采,最后利用数值模拟确定高位钻孔的垂距和平距,近一步指导瓦斯抽采。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三软煤层开采覆岩破断特征与非三软煤层开采不同,初次来压较早,初次来压后顶板随采随落,周期来压步距小;通过不同推速下覆岩关键层应力和离层量等的分析得到推速对三软煤层综放覆岩的影响变化规律;现场钻孔窥视和微震监测的结果和模拟实验的结果相一致,最后确定了1508工作面裂隙带高度在65m左右,冒落带高度在18m左右;通过前述分析构建了三软煤层开采的覆岩裂隙采动工程简化模型,瓦斯富集区位移椭抛带中,通过三软煤层卸压瓦斯抽采关键参数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高位钻孔终孔位置垂距为18~27m,平距为10~25m。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在施工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后均降低到安全范围内,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本文研究成果对三软煤层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卸压瓦斯抽采关键参数的设计,以及提升瓦斯抽采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支光辉[2](2020)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锚固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赵家寨矿属于典型的“三软”厚煤层,回采巷道托顶煤平均厚度2~3m不等,沿空掘巷局部地段破坏严重,影响现场正常使用。在施工锚网索支护时,存在锚固孔成孔质量差、塌孔现象严重以及锚固力较低等问题,临近采空区小煤柱表现尤为严重。因此,论文基于赵家寨矿现有地质开采条件,采用现场观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矿压显现规律、松软破碎煤体钻-封-注一体化锚固机理及工艺、装置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发现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呈现非对称形式,小煤柱侧变形值及所受垂直应力较大;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大,小煤柱完全呈现塑性状态,且小煤柱内有一剪切带,可能会导致小煤柱的失稳破坏。(2)基于自主设计的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通过理论分析,论述了“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小煤柱巷道钻-封-注一体化锚固机理。优化确定了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杆体和连接件的强度和尺寸,确定了最优注浆压力,分析了封孔长度与封堵效果关系。发现在软煤中注浆裂隙扩展范围较大,注浆稳定后相同测量圆孔隙率、应力均呈现软煤>中软煤体>硬煤特征。(3)自主研发了注浆锚固技术综合试验台,通过对钻进过程中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的振动特征监测发现,松软煤体中钻进时锚杆的纵向振动加速度值远大于破碎煤体,为识别煤体的完整性提供了依据。超声波无损检测注浆效果发现,注浆范围能够使锚固范围内形成承载体。通过锚杆拉拔检测试验可知,松软煤体中锚杆拉拔力峰值平均值比破碎煤体中大,说明松软煤体中注浆锚固质量更好,锚固系统承载能力更高。(4)在井下现场对沿空掘巷煤柱侧进行钻-封-注一体化锚固试验,验证了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和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段锚固后的锚杆拉拔力峰值的平均值明显比附近的树脂锚固锚杆高、煤柱侧变形量小,由于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杆体为空心、封孔为胶套、薄皮钢管加工的钻头,成本和同长度?20mm螺纹钢锚杆价格相当,减小了巷道支护和返修成本。

马威,徐厚学,施国华[3](2013)在《综合防降尘技术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产尘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郑煤集团某矿井12202综放工作面的粉尘现状,应用煤层注水、高压喷雾以及挡尘网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降尘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了治理。通过对治理效果的考察发现,综合降尘效率达到85%以上,可为"三软"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的粉尘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科[4](2012)在《两淮矿区“三软”极复杂厚煤层综放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两淮矿区"三软"极复杂厚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难题,自1997年在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桥矿首次试验及推广应用综放开采技术以来,系统研究了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场三维矿压特征,探索、集成创新了一套适合于极复杂条件下"三软"较薄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的综放开采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矿区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发展和推广了"三软"极复杂厚煤层综放开采和围岩控制技术。

杨富锋[5](2010)在《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文中指出为提高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采出率,分析了郑煤集团三软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煤损产生原因,提出了减少综放开采工作面内、外煤炭损失的措施,并在实施中加强对放煤操作的管理,从而使郑煤集团三软厚煤层采区煤炭采出率达到或超过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

杨朝维,王战敏,郜高峰[6](2007)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裴沟煤矿3205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出水情况,分析了工作面底板出水机理,研究制订了工作面水害综合治理措施,为水文地质条件类似的工作面水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陈天佑[7](2020)在《芦岭矿Ⅲ811工作面综放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厚煤层的高产高效回收,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有利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小矿井生产建设投资成本。但同时综放开采又会带来不同于普通综采面的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问题。本文基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Ⅲ811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综放开采工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以及松软煤壁片帮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芦岭煤矿Ⅲ811综放工作面单月实际灰分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当前矿上实际采取的放煤方式煤炭损失量较大,为提高顶煤回收率,运用理论分析合理确定芦岭煤矿Ⅲ811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参数,分析了不同综放回采工艺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综放回采工艺,最大程度提高顶煤冒放性,降低煤炭损失;为了解Ⅲ811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综放工作面覆岩移动破坏特征进行相似条件模拟分析,从覆岩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破坏形态等方面对覆岩移动特征进行阐述,得到工作面覆岩受力和变形情况;通过对工作面现场矿压实测,分析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特征,掌握工作面来压规律,通过对回采巷道表面位移的深部位移实测数据分析,掌握综放工作面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从而揭示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结合实验室相关实验,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型煤试样单轴压缩和抗剪特征应力-应变曲线,对Ⅲ811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注水方式控制煤壁及顶煤稳定技术措施,并设计合理的注水参数。研究结果对类似综放工作面开采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图[61]表[11]参[89]

史永理[8](2019)在《深埋煤层开采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影响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矿井生产开始转向深部开采,深部煤层的开采将会面临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大型断层的存在,既给矿井高效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又增加了矿井突水的可能。因此,大型断层存在条件下深部区域煤层开采水害的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山东济宁新河煤矿东部深部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多手段综合的方法,针对深部煤层开采时嘉祥支断层下盘高压奥灰含水层对上盘3煤开采产生的影响以及水害防治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首先,从产状及其控制、两盘岩性对接关系、发育特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嘉祥支断层及其伴生断层的构造特征;其次,从奥灰侧向径流特征与侧向奥灰含水层径流量两方面对侧向含水层补径排条件进行了分析;在充分了解断层破碎带的岩性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似材料模拟的原理,选择4种相似材料来模拟断层破碎带岩性,采用不同的配比做了 5组试样,在达西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渗透试验设备,对试样做了不同水压下的室内渗透试验,得出了不同配比不同水压下的试样的渗透系数,总结了断层带的阻水性能特征;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深部煤层开采时流-固耦合的研究,详细了解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孔隙水压、塑性区与渗流量等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水害防治技术,包括:断层煤柱留设、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完善排水系统、局部注浆加固封堵小型断层及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探查等。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华北型煤田大型断裂两侧煤层的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宋轶群[9](2018)在《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的特厚煤层具有赋存厚度不稳定、硬度较大、自然发火期短等显着特点,传统厚煤层开采技术用于开采此类煤层不甚合适。为了解决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的特厚煤层高效开采技术问题,本文对该盘区的综放开采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所述。(1)对该矿东部盘区的开采境界进行了划分,计算出了境界内的可采储量,确定了盘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确定出了盘区巷道及生产系统布置方法,包括盘区巷道布置方法、盘区各生产系统布置方法、盘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和盘区主要硐室设计方法等。(3)确定出了盘区采煤方法,括采煤工艺方式、工作面基本参数计算,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机械化程度、采煤工艺及设备选择、工作面劳动组织和作业循环图表计算以及巷道回采布置方法等。(4)确定出了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与设备选择方法,包括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盘区运输设备和大巷运输设备选择方法等。(5)确定出了盘区通风与安全技术,包括盘区通风方式的选择和盘区通风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和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安全性分析等。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神东矿区特厚煤层的高效开采、极大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可为神华集团在该区域内煤炭开采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战略储备做出贡献。

姚海[10](2018)在《活鸡兔井1-2煤上分层采空区下开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复合区煤层埋深76~106m,厚度10m左右。由于当时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水平受限的原因,从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神东公司对该盘区煤层配套5.0液压支架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进行了回采,采高4.5~5m,剩余的5m厚的煤层保留在上分层的采空区下,剩余煤炭资源超过3000万吨未回收,经重新设计可以布置回采工作面9个。本文以1-2下202工作面采煤工程为例,对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和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合理确定了采空区下资源回收最佳采煤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及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验证了选择采用放顶煤开采的科学合理性。坚硬顶煤在上分层开采底板破坏以及本工作面支架反复支撑作用下,顶煤冒放性较好。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矿压显现不明显,周期来压步距为4.8~14.9m,平均为8.1m;来压时支架载荷为9153~10026kN,平均为9434kN,设计配套的液压支架能满足现场矿压显现需要。针对此工作面在极近距离采空区下掘进及回采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还研究制定了安全开采的保障措施,建立起来一整套从采煤方法的确定—合理性验证—巷道安全掘进支护方案—安全开采措施的系统性技术体系,为后续工作面的开采提供了依据。该工作面的高效安全回采也为国内外类似条件煤矿资源的回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它为国家煤炭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的分析与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的分析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渭北煤田三软煤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瓦斯抽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研究现状
        1.2.2 三软煤层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3 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4 矿井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三软煤层开采覆岩裂隙演化物理相似模拟试验
    2.1 试验矿井概况
    2.2 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理论分析
    2.3 三软煤层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2.3.1 实验原理及仪器
        2.3.2 模型设计
        2.3.3 覆岩裂隙动态演化过程
    2.4 覆岩裂隙动态演化规律
        2.4.1 覆岩裂隙的位移场分布规律
        2.4.2 覆岩裂隙的应变场分布规律
        2.4.3 采场底板应力场分布规律
        2.4.4 覆岩裂隙密度规律分析
        2.4.5 垮落及裂隙高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三软煤层3DEC数值模拟实验
    3.1 模拟方案及模型建立
        3.1.1 模拟软件
        3.1.2 模拟方案
        3.1.3 模型建立
    3.2 不同推进速度下采空区覆岩分布特征
        3.2.1 工作面走向覆岩裂隙演化结果分析
        3.2.2 工作面倾向覆岩裂隙演化结果分析
        3.2.3 工作面覆岩位移形态演化规律分析
    3.3 覆岩裂隙带高度的推进速度效应分析
        3.3.1 覆岩三带高度分析
        3.3.2 采动覆岩不同推速应力分析
        3.3.3 采动覆岩推速离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三软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工程简化模型
    4.1 工作面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现场微震测试
        4.1.1 工作面微震监测方案布置
        4.1.2 微震监测结果分析
    4.2 工作面覆岩裂隙特征钻孔窥视现场测试
        4.2.1 钻孔窥视方案
        4.2.2 钻孔窥视结果分析
    4.3 三软煤层采动覆岩裂隙演化工程简化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践
    5.1 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
    5.2 三软煤层卸压瓦斯抽采关键参数数值模拟
        5.2.1 数值模拟方案
        5.2.2 三软煤层综放面瓦斯效果考查
        5.2.3 卸压瓦斯高位钻孔合理抽采参数确定
    5.3 高位钻场抽采瓦斯效果
        5.3.1 高位钻孔布置参数的确定
        5.3.2 高位钻孔抽采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锚固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理论
        1.2.2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法
        1.2.3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三软”厚煤层沿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与围岩力学特征
    2.1 工程概况
    2.2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
        2.2.1 地质力学评估地点选择
        2.2.2 二_1煤物理力学参数测定试验
        2.2.3 巷道顶板岩层状态探测
        2.2.4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2.2.5 原支护结构受力及破坏方式
    2.3 小煤柱护巷合理性及尺寸确定
        2.3.1 小煤柱护巷合理性分析
        2.3.2 小煤柱合理尺寸的确定
    2.4 沿空掘巷围岩力学特征数值分析
        2.4.1 数值模拟模型构建
        2.4.2 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2.4.3 沿空巷道围岩位移分布特征
        2.4.4 沿空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锚固机理与设计
    3.1 钻-封-注一体化注浆加固原理
    3.2 注浆后锚固界面受力分析
    3.3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设计
    3.4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杆体强度测试
        3.4.1 45号钢实验室拉拔试验结果及分析
        3.4.2 20号钢实验室拉拔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连接件受力数值分析
        3.5.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3.5.2 45号钢杆体及连接件受力分析
        3.5.3 20号钢杆体及连接件受力分析
        3.5.4 杆体及连接件规格确定
    3.6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孔径尺寸数值模拟
        3.6.1 模型建立和边界条件
        3.6.2 数值模拟结果
    3.7 不同参数情况下连接件强度测试
    3.8 本章小结
4 松软破碎煤体钻-封-注一体化锚固过程数值模拟
    4.1 钻进过程数值模拟及分析
        4.1.1 基本假设及模型建立
        4.1.2 钻杆与孔壁接触碰撞特征分析
    4.2 注浆压力与封孔长度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4.2.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4.2.2 模拟结果
    4.3 不同硬度煤体内注浆效果分析
        4.3.1 PFC模拟注浆参数标定与模型建立
        4.3.2 煤层注浆PFC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松软破碎煤体钻-封-注锚固实验室试验
    5.1 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装置设计
        5.1.1 相似模拟试验原则
        5.1.2 相似模拟试验装置
        5.1.3 实验室相似模型配比
        5.1.4 相似模型制作
    5.2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钻进过程振动信息监测
        5.2.1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钻进过程
        5.2.2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钻进振动特征分析
    5.3 钻-封-注一体化可接长锚杆注浆加固试验
        5.3.1 注浆加固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材料
        5.3.2 注浆压力的确定
        5.3.3 钻-封-注一体化注浆加固试验过程
        5.3.4 超声波无损检测注浆效果试验结果分析
        5.3.5 锚杆拉拔检测注浆效果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井下工业试验
    6.1 井下试验地点及测站布置
        6.1.1 试验巷道简介
        6.1.2 测站布置
    6.2 钻孔窥视观测
        6.2.1 试验目的及仪器
        6.2.2 试验过程及结果
    6.3 锚杆拉拔检测
        6.3.1 试验目的
        6.3.2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6.4 试验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6.4.1 试验目的及仪器
        6.4.2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综合防降尘技术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及其产尘特性
2 综合防降尘技术的应用
    2.1 煤层注水防降尘技术
    2.2 喷雾降尘技术
    2.3 挡尘网降尘技术
    2.4 综合防尘供水系统
3 综合防降尘效果分析
4 结论

(5)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综采放顶煤开采煤炭损失的构成
3 采取措施
    3.1 减少综放开采工作面外煤炭损失
        3.1.1 减少回采巷道煤柱损失
        3.1.2 减少采区隔离煤柱损失
        3.1.3 减少采区上 (下) 山煤柱及其他损失
        3.1.4 适当加大采区及采面参数, 减少煤炭损失
    3.2 减少综放开采工作面内煤炭损失
        3.2.1 减少综放面内浮煤损失
        3.2.2 减少初、末采损失
        3.2.3 减少端头煤炭损失
        3.2.4 减少放顶煤工艺引起的煤炭损失
        (1) 选择合适的放煤步距。
        (2) 选择合理的放煤方式。
        (3) 选择正确的放煤顺序。
        3.2.5 减少综放面内其他煤炭损失
4 结语

(6)“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2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2.1 顶底板含水层特征
    2.2 底板隔水性能及突水可能性分析
3 工作面出水情况及出水机理
    3.1 工作面出水经过
    3.2 出水机理简析
4 综合治理措施
    4.1 疏
        (1) 工作面调斜回采。
        (2) 沿空留巷留设水路。
        (3) 采切巷出水点疏导。
        (4) 施工沉淀煤水仓和沉淀池沉淀水煤, 安装水煤分离设备分离水煤。
        (5) 施工多条水路, 实现清浊分流。
    4.2 堵
    4.3 防
        (1) 钻孔施工及注浆。
        (2) 注浆改造效果检查。
5 结语

(7)芦岭矿Ⅲ811工作面综放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放开采技术及回采工艺研究现状
        1.2.2 综放开采矿山压力显现研究现状
        1.2.3 综放开采煤壁稳定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工作面位置
    2.2 煤层及顶底板条件
    2.3 回采巷道的布置
3 一次采放全高大采放比回采工艺研究
    3.1 综放开采工艺
    3.2 Ⅲ811综放工作面灰分计算分析
    3.3 顶煤冒放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Ⅲ811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分析
        3.4.1 放煤间距
        3.4.2 放煤步距
        3.4.3 放煤方式
        3.4.4 放煤方向分析
    3.5 提高顶煤回收率的方法
        3.5.1 工作面回采过程顶煤损失构成
        3.5.2 提高顶煤回收率的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综放开采覆岩移动及破坏特征数值分析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1.1 计算模型与参数
        4.1.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4.2 数值模拟方案
        4.2.1 计算模型方案及模拟步骤
        4.2.2 岩石力学参数的选取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工作面应力场分析
        4.3.2 覆岩位移场分析
        4.3.3 塑性区破坏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现场实测
    5.1 现场观测内容及观测方法
    5.2 Ⅲ811综放工作面基本顶来压统计分析
    5.3 支架工作特性与适应性分析
        5.3.1 支架工作特性分析
        5.3.2 液压支架适应性分析
    5.4 回采巷道矿压监测
        5.4.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5.4.2 巷道围岩深基点位移观测
    5.5 本章小结
6 松软破碎煤层回采煤壁注水稳定控制技术
    6.1 煤壁片帮形式和片帮机理
        6.1.1 煤壁片帮形式
        6.1.2 煤壁片帮机理
    6.2 煤壁注水力学性质试验分析
        6.2.1 现场煤样水分测定
        6.2.2 实验室煤样制备
        6.2.3 煤样含水率与干燥时间变化规律
        6.2.4 不同含水率煤样单轴压缩实验
        6.2.5 不同含水率煤样剪切实验
    6.3 煤壁注水参数设计
        6.3.1 煤壁注水几何参数
        6.3.2 煤壁注水物理参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深埋煤层开采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影响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井田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2.2 深部区域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
3 嘉祥支断层构造特征及侧向高压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
    3.1 嘉祥支断层及其伴生构造特征
    3.2 嘉祥支断层及其伴生构造含、导水性
    3.3 侧向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
    3.4 小结
4 断层带阻水性能室内渗透试验研究
    4.1 试样的制作
    4.2 室内渗透试验
    4.3 断层带阻水性能
    4.4 小结
5 深部煤层开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5.1 流-固耦合理论基础
    5.2 裂隙岩体渗流特征
    5.3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5.4 数值模拟过程
    5.5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6 小结
6 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水害防治技术
    6.1 断层煤柱留设
    6.2 其他防治技术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盘区境界划分和储量计算方法
    2.1 盘区境界
        2.1.1 盘区位置
        2.1.2 盘区划分
    2.2 盘区储量
        2.2.1 盘区工业储量
        2.2.2 盘区可采储量
    2.3 本章小结
3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计算方法
    3.1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
        3.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1.2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
        3.1.3 盘区回采率
    3.2 盘区服务年限
    3.3 盘区工作面掘进与回采接续计划编制
    3.4 本章小结
4 盘区巷道及生产系统布置方法
    4.1 盘区巷道布置方法
        4.1.1 盘区走向长度和倾向长度的确定
        4.1.2 盘区煤柱尺寸的确定
        4.1.3 盘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4.2 盘区各生产系统布置方法
        4.2.1 运煤系统
        4.2.2 通风系统
        4.2.3 运料系统
        4.2.4 排矸系统
        4.2.5 供电系统
        4.2.6 供水系统
        4.2.7 排水系统
    4.3 盘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4.4 盘区主要硐室设计
        4.4.1 盘区变电所
        4.4.2 盘区水仓
        4.4.3 调车硐室
    4.5 本章小结
5 盘区采煤方法
    5.1 采煤工艺方式确定
        5.1.1 采煤工艺确定
        5.1.2 采煤方法确定
    5.2 工作面基本参数计算
        5.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5.2.2 工作面推进长度的确定
        5.2.3 工作面割煤高度和放煤高度
        5.2.4 采煤机截深和放煤步距
        5.2.5 工作面日循环数
        5.2.6 工作面产量
    5.3 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分析
        5.3.1 初采损失
        5.3.2 末采损失
        5.3.3 端头损失
        5.3.4 工艺损失
    5.4 机械化程度
    5.5 采煤工艺及设备
        5.5.1 工作面落煤、装煤方式及落煤、装煤机械
        5.5.2 工作面支护方式及支架选型
        5.5.3 工作面运煤方式及运煤机械
        5.5.4 综放工艺
    5.6 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
    5.7 巷道回采布置方法
        5.7.1 盘区巷道布置
        5.7.2 盘区煤柱尺寸
    5.8 本章小结
6 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与设备选择
    6.1 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
    6.2 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6.2.1 顺槽运煤设备选型
        6.2.2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6.3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盘区通风与安全技术
    7.1 通风方式的选择
        7.1.1 矿井概况
        7.1.2 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
    7.2 盘区通风
        7.2.1 盘区通风概述
        7.2.2 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7.2.3 通风构筑物
        7.2.4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7.2.5 掘进通风风量计算
        7.2.6 独立通风硐室所需风量
        7.2.7 其它需风量
        7.2.8 掘进通风方法
    7.3 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安全性分析
        7.3.1 影响综放开采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7.3.2 综放开采瓦斯治理
        7.3.3 综放开采防灭火措施
        7.3.4 安全监控装备
        7.3.5 综放开采工作面防治水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活鸡兔井1-2煤上分层采空区下开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采放顶煤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下分层综放开采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技术难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活鸡兔井1-2煤层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2 自然地理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系
    2.3 开采煤层特征
        2.3.1 煤层特征
        2.3.2 水文地质条件
        2.3.3 瓦斯、煤层自燃发火及爆炸性
    2.4 下分层工面生产技术条件
    2.5 1~(-2下)202 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
    2.6 1~(-2下)202 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参数
    2.7 1~(-2下)202 综采工作面支护及强度验算
        2.7.1 ~(-2下)202 综采工作面支护形式
        2.7.2 ~(-2下)202 综采面支护强度验算
    2.8 本章小结
3 1~(-2)煤厚煤层下分层采煤方法研究
    3.1 大采高综采
    3.2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
    3.3 1~(-2)煤层下分层采煤方法选择
        3.3.1 下分层煤厚分析
        3.3.2 大采高综采
        3.3.3 综放开采
        3.3.4 采煤方法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
    4.1 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分析
        4.1.1 煤体强度与顶煤冒放性的关系
        4.1.2 顶煤节理裂隙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
        4.1.3 煤层中的夹矸与冒放性的关系
        4.1.4 煤层顶板条件与顶煤冒放性的关系
        4.1.5 采放比与顶煤冒放性的关系
        4.1.6 综放开采类比分析顶煤冒放性
    4.2 综放开采数值模拟分析
        4.2.1 数值模型
        4.2.2 模拟结果分析
        4.2.3 顶煤、顶板破坏状态分析
        4.2.4 煤体应力分布分析
    4.3 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4.3.1 实验目的
        4.3.2 地质资料
        4.3.3 模型设计
        4.3.4 煤层矿压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安全保障技术
    5.1 巷道掘进保障技术
        5.1.1 掘巷探测技术
        5.1.2 掘巷支护技术
    5.2 综放工作面回采安全保障技术
        5.2.1 割煤采高及层位的确定
        5.2.2 提升顶煤冒放性
    5.3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5.3.1 注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3.2 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3.3 下分层过上分层联巷(硐室)喷浆施工
        5.3.4 采空区观测
        5.3.5 地表回填
    5.4 1~(-2下)202 综放工作面预防两端头集中煤柱压架保障措施
        5.4.1 综放面巷道布置
        5.4.2 配套大阻力高强度端头液压支架
        5.4.3 加强端头支护管理
    5.5 应用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的分析与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渭北煤田三软煤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瓦斯抽采研究[D]. 韩凯.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锚固控制研究[D]. 支光辉.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 [3]综合防降尘技术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研究[J]. 马威,徐厚学,施国华.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3(01)
  • [4]两淮矿区“三软”极复杂厚煤层综放技术研究与实践[A]. 杨科. 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 2012
  • [5]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J]. 杨富锋. 中州煤炭, 2010(02)
  • [6]“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 杨朝维,王战敏,郜高峰. 中州煤炭, 2007(04)
  • [7]芦岭矿Ⅲ811工作面综放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 陈天佑.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8]深埋煤层开采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影响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D]. 史永理.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工艺研究[D]. 宋轶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10]活鸡兔井1-2煤上分层采空区下开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姚海.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水害分析及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