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喻国洪,王扬才,金中文[1](2021)在《两次卵巢发育成熟拟穴青蟹卵巢与肝胰腺营养成分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卵巢发育成熟拟穴青蟹卵巢和肝胰腺营养成分的差异。作者选取一次卵巢发育成熟和二次卵巢发育成熟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各5只,对其卵巢和肝胰腺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两次卵巢发育青蟹卵巢和肝胰腺主要营养成分的异同,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的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卵巢二次发育青蟹性腺指数(GSI)为9.29±1.81,显着低于一次卵巢发育青蟹的15.46±1.81。C16:0(棕榈酸)、C18:0(硬脂酸)、C16:1(ω–7)(棕榈油酸)、C18:1(ω–9)(油酸)、C20:5(ω–3)(EPA)和C22:6(ω–3)(DHA)为卵巢和肝胰腺主要脂肪酸组成,卵巢中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脂肪酸(TFA)在二次卵巢发育青蟹和一次卵巢发育青蟹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两次卵巢发育成熟青蟹肝胰腺中TFA、SFA、MUFA以及PUFA均显着差异(P<0.05),主要的能量型脂肪酸C16:0、C18:0、C16:1、C18:1,DHA和EPA二次卵巢发育青蟹显着低于一次卵巢发育青蟹(P<0.05)。青蟹卵巢和肝胰腺中氨基酸组成相同,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精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最低。无论卵巢还是肝胰腺,卵巢二次发育青蟹的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含量与卵巢一次发育青蟹无显着差异(P>0.05),青蟹卵巢中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肝胰腺。二次卵巢发育的青蟹生殖力低于一次卵巢发育青蟹,尽管卵巢二次发育时间短,但青蟹卵巢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与一次卵巢发育青蟹相当,其生殖性能接近一次卵巢发育青蟹。而肝胰腺由于初次繁殖中能量消耗及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对脂肪酸需求,而导致脂肪酸含量明显低于一次卵巢发育青蟹。
方怀义,林海涵,王秀娟,吴玉波[2](2019)在《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蟹类之一。然而,青蟹池塘养殖主要投喂鲜杂鱼、低值贝类等,饵料利用效率低、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因此,青蟹配合饲料的研制是青蟹健康养殖的研究重点。文章简单总结青蟹的生物学特征、营养需求及现有养殖模式,旨在为青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郝美林[3](2019)在《饲料中不同水平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类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青蟹的常见种,是华南地区主要的养殖蟹类。近些年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饲料原料日益紧张,水产动物饲料供需矛盾逐年增加。为缓解国际鱼油资源短缺,本研究以拟穴青蟹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实验,以观察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拟穴青蟹生长、体成分、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指标的影响,以及青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合成、转运和分解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以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tty acyl desaturase,Δ6 Fad)启动子为切入点,筛选并克隆调控Δ6 Fad基因的主要转录因子,在此基础上探讨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中脂肪酸对拟穴青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理。本研究有助于为拟穴青蟹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数据参考,为甲壳动物脂质代谢提供理论资料。对于开发营养均衡、成本经济的青蟹饲料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性能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以鱼粉、酪蛋白、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等为基础饲料原料,并分别添加8%水平的不同比例鱼油和豆油混合的油脂,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粗蛋白45%,粗脂肪9.5%)配合饲料饲喂青蟹(20.19±0.82 g)10周,豆油替代鱼油比例分别为0%(SO0)、20%(SO20)、40%(SO40)、60%(SO60)、80%(SO80)及100%(SO100)。实验青蟹共设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0只蟹。结果表明:青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中豆油替代水平升高均呈减低趋势,其中SO60、SO80和SO100三个处理组显着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合考虑,豆油最佳替代量不宜超过40%。肝胰腺中SO60、SO80和SO100组粗脂肪含量显着上升(P<0.05),肝胰腺中SO0组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SO20、SO40和SO60组。肌肉组织中,粗脂肪含量总体上随着饲料中豆油替代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肝胰腺EPA含量随着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最低值出现在SO100处理组,DHA含量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SO0和SO20组中EP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SO0组中DHA含量显着高于SO80和SO100试验组(P<0.05)。肌肉和肝胰腺中HUFA含量与饲料脂肪酸中C18:2n-6含量呈现负相关,肝胰腺中C18:2n-6和HUFA含量与肌肉中的含量均呈现正相关;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含量、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随着大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肝胰腺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的表达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肝胰腺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于SO0分别上调2.48倍和2.23倍,ACC基因分别上调2.25倍和2.53倍,均与SO0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各处理组间FAS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ACC基因SO80和SO100处理组相对于SO0组分别上调1.98倍和1.71倍(P<0.05);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SO0和SO20处理组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3)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脂肪酸转运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er protein,FATP)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中豆油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60和SO80处理组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肌肉组织中的FATP基因表达水平在SO0组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FABP9基因的m RNA整体表达水平随着豆油替代比例的增加而上升。肝胰腺中,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替代水平比例达到60%、80%和100%时,肉碱脂酰转移酶I(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肌肉组织中,SO0处理组CPT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SO40、SO60、SO80和SO100处理组(P<0.05)。3.拟穴青蟹Δ6Fad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Δ6 Fad启动子区序列共3258bp,其中包括第二个外显子的部分序列(ATG上游,70bp)、第一个内含子(228bp)、第一个外显子(126bp)和第一个外显子上游序列(2833bp)。启动子预测网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有启动子特征,并且有多个可能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组件,包括:NF-1、HNF-4、CEBPB、SREBP、Sp1、AP1和P53等,并在-958~-856bp处发现一个102 bp的Cp G岛。4.SREBP-1基因的c DNA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REBP)转录因子c DNA全长3361bp(不包括Poly A尾)(Gen Bank登录号:MH910503),包括118bp的3’非翻译区,123bp的5’非翻译区以及3202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039个氨基酸。SREBP-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具有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结构(b HLH-zip),通过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发现,拟穴青蟹SREBP-1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的相似度最高,为61.17%,与斑马鱼和大西洋鲑的相似度分别为31.84%和32.57%,与人、小家鼠、原鸡的相似度在11.07-33.30%之间。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SREBP-1基因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脑神经节和眼柄中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着(P<0.05),其次是肝胰腺、心脏、鳃和肠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胸神经节和胃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5.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Δ6 Fad和SREBP-1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随着大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肝胰腺中Δ6 Fad基因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Δ6 Fad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SO0处理组分别上调2.76倍和2.58倍(P<0.05)。肌肉组织中,替代比例达到20%和40%时,Δ6 Fad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最高,与SO0处理组差异显着(P<0.05),但与SO60、SO80和SO100处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胰腺中,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与SO0处理组相比,SREB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上调2.25倍和2.87倍(P<0.05);肌肉组织中SREBP-1基因表达整体水平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替代比例达到60%、80%和100%时,与SO0组相比,分别相对上调了2.03倍、1.86倍和2.13倍(P<0.05)。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青蟹肝胰腺中Δ6 Fad、SREB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要比在肌肉组织中显着。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对肝胰腺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具有显着影响;在油脂添加8%的基础上,豆油替代鱼油比例不宜超过40%。(2)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整体表达水平上升,分解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肌肉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整体上与在肝胰腺中一致。(3)Δ6 Fad启动子区含有保守的NF-Y、SREBP结合位点,在此基础上克隆了转录因子SREBP-1,并研究了其在豆油替代鱼油的表达效果。肝胰腺中Δ6 Fad和SREBP-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而升高,且肝胰腺中Δ6 Fad、SREB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要比对肌肉组织中的影响大。
赵捷杰[4](2019)在《短蛸早期生长发育及环境胁迫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短蛸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早期生长发育、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对生物饵料的利用以及环境胁迫对短蛸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对孵化后150日龄短蛸(Octopus ocellatus)幼体的体重、全长、腕长及胴长进行测量,观察并分析其早期生长变化特征。在水温为22℃24℃的养殖条件下,初孵短蛸平均全长为10.03 mm。11日龄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以此为分界线划分为浮游期和底栖期。结果显示,111日龄浮游短蛸体重增长为立方函数增长类型,y=0.0001x3–0.0019x2+0.0098x+0.0409;1150日龄的底栖短蛸体重增长为指数函数增长类型,y=0.0284e0.092x。在150日龄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中,体重(g)与全长(mm)呈立方函数关系,y=–8e–07x3+0.001x2–0.011x+0.099;全长(mm)与腕长(mm)呈线性关系,y=1.314x+4.952;体重、全长及腕长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y=6e–05x3-0.003x2+0.036x–0.03、y=0.0004x3+0.002x2+0.307x+10.604、y=0.0004x3–0.007x2+0.364x+4.205。通过研究短蛸幼体的生长发育特征,从而加深了对幼体生长的了解,并为短蛸人工繁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二为了更好地了解短蛸的消化生理学,观察了短蛸消化器官的结构和组织学。结果表明:短蛸消化道为U形,背侧为“降支”,包括口、食道和嗉囊;腹侧为“升支”,包括肠、直肠和肛门;在U形曲线“降支”和“升支”之间为胃和胃盲囊。短蛸胃较食道肌层发达,嗉囊肌层较薄。胃盲囊和肠内壁突起许多褶皱,纤毛密集分布,肌层较薄。直肠粘膜上皮分布大量的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试验三为比较短蛸对不同生物饵料的利用效果,以南美白对虾、肉球近方蟹、菲律宾蛤仔和玉筋鱼四种饵料进行了饲喂实验。结果表明:1)肉球近方蟹组短蛸增重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美白对虾组脏体比显着高于玉筋鱼组(P<0.05),各饵料组肝体比无显着差异;2)南美白对虾组和肉球近方蟹组短蛸肌肉的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菲律宾蛤仔组和玉筋鱼组(P<0.05),肉球近方蟹组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灰分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3)南美白对虾组短蛸肝胰腺谷丙转氨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肉球近方蟹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菲律宾蛤仔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投喂肉球近方蟹可以显着提高短蛸的增重率;不同饵料对短蛸肌肉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有影响,对其肝胰腺功能和胃蛋白酶活性也有显着影响。试验四为了探讨干露和盐度胁迫对短蛸的影响,实验以充氧干露(G1组)和空气干露(G2组)两种方式研究了干露时间(2、5、8、11h)胁迫对短蛸抗氧化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以不同盐度(22、24、26、28、30盐度)研究了短时(2、6、12、24h)胁迫下短蛸吸水率的变化;以盐度梯度(22、24、26、28盐度组)研究了不同胁迫时间(24、36、48h)下鳃组织SOD、CAT、Na+/K+-ATP酶活力和肌肉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露初期,G1、G2组SOD、CAT及T-AOC活性均显着升高(P<0.05),达到峰值。之后,G2组SOD活力和G1、G2组T-AOC活性均降低;G1、G2组CAT活力降低后又升高。G1组乳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G2组乳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短蛸吸水率随盐度升高而降低;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12h时达到峰值。胁迫24、36h下Na+/K+-ATP酶活力均随盐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胁迫48h下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盐度胁迫初期,SOD、CAT活力具有协同性,均呈升高趋势。4)随胁迫时间延长,22、26盐度组乳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盐度组先降低后升高;28盐度组变化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干露及盐度胁迫均对短蛸的生理状态产生显着影响,且在胁迫初期机体的抗氧化水平显着提高。
林沛然[5](2018)在《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铁笼养殖技术比较研究在红树林和光滩两种样地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对养殖性状、营养成分及其基底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挑选平均体重为(11.78±2.40)g的拟穴青蟹作为种苗,共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1)光滩不投饵组、(2)光滩投饵组、(3)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4)红树林林下投饵组,每个实验组设计三个平行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只,以新鲜小杂鱼作为饵料。铁笼的规格(长×宽×高)为1 m×0.8 m×0.4 m,铁笼内部隔4个铁板,形成5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大小为0.2 m×0.8 m×0.4 m,采用单养模式。养殖周期60 d,实验结束时进行存活个体计数和体重、甲壳宽、甲壳长等养殖性状的测量,并取肌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性状:林下投饵组、光滩投饵组、林下不投饵组和光滩不投饵组终末平均体重分别为(83.36±7.14)g、(76.00±7.05)g、(42.99±9.39)g和(19.54±3.10)g,体重分别增长了6.87、6.25、3.32和1.32倍;出肉率分别为30%、29%、22%和20%;肥满度分别为0.64、0.64、0.63和0.60;成活率分别为40%、40%、33.3%和20%。4组中投饵养殖方式的各项养殖性状较好,以红树林下投饵养殖方式最优。2.营养成分:各组实验蟹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均较高(77.00%-80.14%),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91%-1.73%),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红树林下养殖两组实验蟹肌肉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粗脂肪低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接近于林下野生组。各组实验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为68.03%-76.10%,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25%-35.53%,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6.80%-40.57%,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45.22%-47.29%,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84.34%-89.77%,鲜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3.59%-38.20%,占比高达48.35%-50.20%。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拟穴青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草氨酸或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支链/芳香比值在1.87-2.02,接近鸡蛋蛋白标准。各组实验蟹肌肉中氨基酸组成以林下野生组为最佳,红树林下养殖两组的氨基酸组成优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其中红树林下投饵组接近于林下野生组。各组实验蟹肌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8.80%-13.6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7.34%-41.14%,两者约占50%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的相对含量较高,占30%左右;n-3/n-6的比值在2.5以上,说明脂肪酸营养均衡,并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各组实验蟹肌肉中PUFA含量以红树林下投饵最高,红树林下养殖两组高于光滩养殖两组。3.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层深度为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都会产生影响,对土层深度0-10 cm的影响大于土层深度10-20 cm,各养殖实验组都能提高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其中以红树林下投饵养殖组的影响最为显着;除了林下投饵组能显着提高土壤pH外,其他养殖组对pH值和盐度均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与光滩养殖拟穴青蟹相比,红树林下养殖拟穴青蟹在养殖性状和营养成分上更具有优势,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红树树生长。研究结果可以解决红树林恢复种植和当地渔民滩涂养殖的矛盾,既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更好地保护红树林,实现红树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肖起珍,杜雪,刘青,徐建发,王少兵,姜晓东,成永旭[6](2017)在《不同活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投喂轮虫、轮虫与卤虫、卤虫3种不同的投喂模式饲喂中华绒螯蟹Ⅴ期溞状幼体,以其变态为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存活率以及实验结束时存活个体的重量、甲壳长、甲壳宽为评价指标,探讨了3种不同的饵料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活饵料投喂模式的溞状幼体的存活率和96 h时变态率以单独投喂卤虫组最高,分别为33.33%±2.31%和86.2%±7.2%,但与另外两组差异不显着。2)3种不同活饵料投喂模式下的存活大眼幼体平均体重差异不显着;存活I仔蟹平均体重为(12.10±0.98)mg至(13.16±1.10)mg之间,单独投喂卤虫组体重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3)3种不同活饵料投喂模式下的存活大眼幼体的平均甲壳长和甲壳宽均以单独投喂卤虫组的效果最好;3种不同活饵料投喂模式下I期仔蟹平均甲壳长和甲壳宽有显着差异,单独投喂轮虫组的甲壳长宽均小于其他两组;将卤虫作为单一饵料在促进中华绒螯蟹后期溞状幼体的变态和存活方面效果最好,其次轮虫卤虫混合组的饲喂效果优于单独投喂轮虫。
何碧华[7](2013)在《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的慢性毒性》文中提出本文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进行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盐度30、温度27~28℃、pH值7.8~8.5的条件下,设置3.125mg/L、6.25mg/L、12.5mg/L、25mg/L、50mg/L、100mg/L6个氨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氨氮),将刚产出的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时,三疣梭子蟹胚胎均能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Z1);氨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存活率较高,在21.00%以上,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对照组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氨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浓度,胚胎发育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在361.8h以内,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可行氨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最适宜氨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2.盐度30、温度27~28℃、pH值7.8~8.5的条件下,设置3.125mg/L、6.25mg/L、12.5mg/L、25mg/L、50mg/L、100mg/L6个亚硝酸盐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亚硝酸盐氮),将刚产出的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时,三疣梭子蟹胚胎均能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Z1);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浓度,存活率较高,在21.67%以上,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对照组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不高于3.125mg/L浓度,发育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在367.8h以内,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可行的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最适宜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3.温度27~28℃、pH值7.8~8.5的条件下,设置5、10、15、20、25、30、35、40、45、50、55共计11个盐度梯度,将刚产出的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35盐度时,三疣梭子蟹胚胎均能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Z1);25~35盐度时,存活率较高,在23.67%以上,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它们与20盐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25~30盐度时,发育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在359.4h以内,它们与20盐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宜盐度为25~30。4.盐度30、温度27.8~28.8℃、pH值7.8~8.5,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条件下,设置1.25mg/L、2.5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7个氨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氨氮),将刚孵化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进行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活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氨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活力较强;幼体存活率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0~5mg/L幼体均能变态为C1,氨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存活率较高,在1.67%以上;不高于2.5mg/L氨氮浓度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速度较快,平均时间在376.0h以内,与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氨氮暴露12h、24h、36h、48h、60h、72h时,LC50分别为82.441mg/L、32.304mg/L、30.251mg/L、23.442mg/L、23.423mg/L、11.589mg/L;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氨氮暴露72h的氨氮安全浓度为1.159mg/L。5.盐度30、温度27.4~28.6℃、pH值7.8~8.5,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条件下,设置1.25mg/L、2.5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7个亚硝酸盐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亚硝酸盐氮),将刚孵化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进行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活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活力较强;幼体存活率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0~5mg/L幼体均能变态为C1,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存活率较高,在1.33%以上;不高于1.25mg/L亚硝酸盐氮浓度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速度较快,平均时间在367.8h以内,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亚硝酸盐氮暴露12h、24h、36h、48h、60h、72h、84h、96h时,LC50分别为96.500mg/L、49.776mg/L、49.738mg/L、44.010mg/L、25.540mg/L、19.529mg/L、14.786mg/L、8.792mg/L。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亚硝酸盐氮暴露96h的亚硝酸盐氮安全浓度为0.879mg/L。6.温度27.5~28.6℃、pH值7.8~8.5,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条件下,设置10、15、20、25、30、35、40、45、50共计9个盐度梯度,将刚孵化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进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活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25~30盐度时,幼体的活力较强;幼体存活率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20~35盐度幼体均能变态为C1,25~30盐度范围时,幼体的存活率较高,在1.67%以上,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25~30盐度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速度较快,平均时间在371.2h以内,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宜盐度为25~30。
李晶,陈小娥,方旭波,余辉[8](2012)在《东海细点圆趾蟹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细点圆趾蟹的含肉率,以及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对东海细点圆趾蟹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点圆趾蟹的含肉率为23.67%,蟹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7.94%,1.37%,73.25%,4.7%。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17种常见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其氨基酸总量为16.43%,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并且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铁等矿质元素。综合数据表明,细点圆趾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适合进一步开发利用。
顾孝连,乔振国[9](2012)在《我国蟹类土池育苗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蟹类养殖产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梭子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以下简称青蟹)是我国主要的养殖蟹类。目前3种蟹类土池育苗技术发展不平衡,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较为成熟,已经普及推广并在养殖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青蟹土池育苗尚未有成功的报道。本文综述了我国河蟹、梭子蟹、青蟹苗种生产技术,尤其是土池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蟹类土池育苗技术应用于青蟹土池育苗的可行性。
吕延红,于忠利,王建钢,乔振国,张胜负[10](2009)在《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着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着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μL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二、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两次卵巢发育成熟拟穴青蟹卵巢与肝胰腺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来源及制备 |
1.2 营养成分测定 |
1.3 营养评价 |
1.4 抱卵率与抱卵量的计算 |
1.5 数据分析统计 |
2 结果 |
2.1 常规营养成分 |
2.2 脂肪酸组成、含量比较及营养评价 |
2.3 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
2.4 抱卵率与抱卵量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常规营养 |
3.2 脂肪酸 |
3.3 氨基酸 |
3.4 抱卵率与抱卵量的比较分析 |
4 总结 |
(2)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蟹的生物学特征 |
2 青蟹的营养需求 |
2.1 青蟹的天然饵料 |
2.2 青蟹的人工配合饲料 |
3 青蟹的养殖模式 |
4 展望 |
(3)饲料中不同水平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类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1 脂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 |
1.1.1 脂类的定义和分类 |
1.1.2 脂肪酸分类和来源 |
1.1.3 脂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
1.1.3.1 提供机体生长代谢所需能量 |
1.1.3.2 提供必需脂肪酸 |
1.1.3.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
1.1.4 脂肪酸在甲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
1.2 甲壳动物的脂类营养需求 |
1.3 甲壳动物脂肪酸的代谢 |
1.3.1 脂肪的合成代谢 |
1.3.2 脂肪的分解代谢 |
1.3.3 脂肪的转运 |
1.3.4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
1.4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甲壳动物的影响 |
1.5 拟穴青蟹的生物学特性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性能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动物 |
2.2.2 试验饲料 |
2.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2.4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2.2.4.1 生长指标计算方法 |
2.2.4.2 饲料及蟹体常规成分测定 |
2.2.4.3 饲料及组织脂肪酸组成测定 |
2.2.4.4 脂质代谢指标测定 |
2.2.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常规成分的影响 |
2.3.3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3.4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质代谢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发育的影响 |
2.4.2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体成分的影响 |
2.4.3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4.4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质代谢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1.1 主要试剂 |
3.2.1.2 其它试剂的配制 |
3.2.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
3.2.2 拟穴青蟹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部分片段克隆 |
3.2.2.1 RNA的提取 |
3.2.2.2 CDNA的第一链合成 |
3.2.2.3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3.2.2.4 PCR产物胶回收 |
3.2.2.5 连接与转化 |
3.2.2.6 阳性克隆子的鉴定及测序 |
3.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3 实验结果 |
3.3.1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2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3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分析 |
3.4.2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影响分析 |
3.4.3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的影响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拟穴青蟹Δ6FAD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4.2.2.2 引物设计 |
4.2.2.3 启动子区PCR扩增 |
4.2.2.4 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候选转录因子筛选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SREBP-1 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RNA的提取 |
5.2.2.2 CDNA的第一链合成 |
5.2.2.3 引物设计 |
5.2.2.4 CDNA末端快速扩增 |
5.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2.2.6 拟穴青蟹SREBP-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
5.3 实验结果 |
5.3.1 拟穴青蟹SREBP-1 全长CDNA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5.3.1.1 SREBP-1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 |
5.3.1.2 SREBP-1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5.3.1.3 系统进化树分析 |
5.3.2 SREBP-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 |
5.4 讨论 |
5.4.1 拟穴青蟹SREBP-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性 |
5.4.2 拟穴青蟹SREBP-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分布 |
5.5 小结 |
第六章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Δ6 FAD和 SREBP-1 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2.2.1 RNA的提取 |
6.2.2.2 CDNA的第一链合成 |
6.2.2.3 引物设计 |
6.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6.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3 实验结果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 |
7.1 全文结论 |
7.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7.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读博期间发表论文、交流会议论文情况 |
(4)短蛸早期生长发育及环境胁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蛸类消化生理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
1 蛸类的人工培育 |
1.1 基本特征 |
1.2 幼体的培育及生长 |
1.3 蛸类的养成 |
2 蛸类消化生理研究概况 |
2.1 蛸类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
2.2 蛸类消化系统的发育 |
3 蛸类天然饵料与配合饲料的发展 |
3.1 幼体阶段的饵料供给 |
3.2 天然饵料与配合饲料的发展 |
第二章:短蛸的早期生长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养殖条件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短蛸幼体的阶段划分 |
2.2 短蛸幼体的生长规律 |
2.3 短蛸幼体体色和吸盘数量的变化 |
3 讨论 |
3.1 短蛸幼体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规律 |
3.2 短蛸幼体的形态结构与捕食之间的关系 |
4 小结 |
第三章:短蛸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短蛸消化系统描述 |
2.2 短蛸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结构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短蛸对不同生物饵料利用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样品收集与分析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饵料对短蛸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 不同饵料对短蛸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
2.3 不同饵料对短蛸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饵料对短蛸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饵料对短蛸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
3.3 不同饵料对短蛸酶活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干露及盐度胁迫对短蛸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干露胁迫对短蛸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 干露胁迫对短蛸肌肉乳酸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盐度胁迫下短蛸吸水率及鳃组织 Na~+/K~+-ATP 酶活力的变化 |
2.4 盐度胁迫对短蛸鳃组织 SOD、CAT 活力的影响 |
2.5 盐度胁迫对短蛸肌肉乳酸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干露胁迫对短蛸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2 干露胁迫对短蛸肌肉乳酸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盐度胁迫下短蛸吸水率及鳃组织Na~+/K~+-ATP活力的变化 |
3.4 盐度胁迫对短蛸鳃组织SOD、CAT活力的影响 |
3.5 盐度胁迫短蛸肌肉乳酸含量的影响 |
4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红树林林下养殖研究 |
1.1.1 红树林下养殖优势研究 |
1.1.2 红树林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
1.1.3 红树林下养殖技术研究 |
1.1.4 红树林下养殖对红树林土壤影响的研究 |
1.2 拟穴青蟹的养殖研究 |
1.2.1 拟穴青蟹的生物学研究 |
1.2.2 拟穴青蟹养殖技术研究 |
1.2.3 蟹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目的意义 |
第2章 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的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样地的选择 |
2.1.2 实验时间 |
2.1.3 实验材料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和分析 |
2.3 讨论 |
2.3.1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养殖形状的影响 |
2.3.2 拟穴青蟹的饥饿胁迫反应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氨基酸的营养评价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和分析 |
3.2.1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常规营养比较 |
3.2.2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比较 |
3.2.3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比较 |
3.2.4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氨基酸评分及F值 |
3.3 讨论 |
3.3.1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一般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2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差异 |
3.3.3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脂肪酸品质的影响 |
3.3.4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和分析 |
4.2.1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的总有机碳增量的影响 |
4.2.2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的总磷增量的影响 |
4.2.3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总氮增量的影响 |
4.2.4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pH值和盐度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不同活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大眼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
2.2 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溞状幼体变态率的影响 |
2.3 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存活幼体体重的影响 |
2.4 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大眼幼体甲壳长、甲壳宽的影响 |
2.5 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仔蟹甲壳长、甲壳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3种投喂模式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
3.23种投喂模式对幼体变态率的影响 |
3.3 3种投喂模式对存活幼体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的影响 |
4 小结 |
(7)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的慢性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 |
1.1.1 生物学分类 |
1.1.2 形态特征 |
1.1.3 生活习性 |
1.1.4 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 |
1.1.5 营养价值 |
1.2 研究现状 |
1.3 目的意义 |
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存活的影响 |
2.2.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
2.2.3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变化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 |
2.3.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孵化率的影响 |
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存活的影响 |
3.2.2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
3.2.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变化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 |
3.3.2 三疣梭子蟹幼体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 |
4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存活的影响 |
4.2.2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
4.2.3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变化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盐度对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
4.3.2 盐度对胚胎孵化效果的影响 |
5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1.3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氨氮浓度下饵料的数量变化情况 |
5.2.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活力的影响 |
5.2.3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
5.2.4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时间的影响 |
5.2.5 Probit 分析 |
5.3 讨论 |
5.3.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5.3.2 三疣梭子蟹幼体对氨氮的耐受性 |
6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1.3 统计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亚硝酸盐氮浓度下饵料的数量变化情况 |
6.2.2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活力的影响 |
6.2.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
6.2.4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时间的影响 |
6.2.5 Probit 分析 |
6.3 讨论 |
6.3.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6.3.2 三疣梭子蟹幼体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 |
7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方法 |
7.1.3 统计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不同盐度下饵料的数量变化情况 |
7.2.2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活力的影响 |
7.2.3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
7.2.4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时间的影响 |
7.2.5 Probit 分析 |
7.3 讨论 |
7.3.1 盐度对蟹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
7.3.2 幼体对盐度的适应性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东海细点圆趾蟹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含肉率的测定 |
1.2.2 肌肉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
1.2.2. 1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
1.2.2. 2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1.2.2. 3 水分含量的测定 |
1.2.2. 4 灰分含量的测定 |
1.2.2. 5 氨基酸的测定 |
1.2.2. 6 磷含量的测定 |
1.2.2. 7 铅含量的测定 |
1.2.2. 8 其它矿质元素的测定 |
1.3 肌肉营养评价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含肉率 |
2.2 主要营养成分 |
2.3 氨基酸组成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 |
2.3.1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3.2 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
2.4 矿质元素 |
3 结论与讨论 |
(9)我国蟹类土池育苗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3种蟹类育苗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1.1 河蟹 |
1.2 梭子蟹 |
1.3 青蟹 |
2 3种蟹类幼体生理生态差别 |
3 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成功经验对青蟹土池育苗的启示 |
3.1 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温度对青蟹土池育苗温度选择的启示 |
3.2 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中藻种选择与施肥对青蟹土池育苗的启示 |
3.3 工厂化育苗饵料生物密度对青蟹土池育苗的启示 |
3.4 河蟹土池育苗中底层微孔增氧技术的启示 |
3.5 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育苗池水质 |
4 展望 |
(10)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不同营养强化材料对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轮虫的营养强化 |
1.1.3 卤虫的营养强化 |
1.1.4 微绿球藻、轮虫和卤虫的收获 |
1.1.5 脂肪酸测定方法 |
1.2 不同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 |
1.2.1 小水体试验 |
1.2.2 生产性应用试验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营养强化材料的脂肪酸组成 |
2.2 营养强化材料对轮虫的营养强化效果 |
2.3 营养强化材料对卤虫的营养强化效果 |
2.4 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青蟹Z1~M培育的小水体试验结果 |
2.5 营养强化材料替代藻类培育青蟹种苗的生产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EPA和DHA对不同发育阶段青蟹幼体生长、存活的作用 |
3.2 营养强化材料和营养强化技术 |
四、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两次卵巢发育成熟拟穴青蟹卵巢与肝胰腺营养成分比较分析[J]. 喻国洪,王扬才,金中文. 海洋科学, 2021(09)
- [2]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 方怀义,林海涵,王秀娟,吴玉波. 饲料研究, 2019(10)
- [3]饲料中不同水平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类代谢的影响[D]. 郝美林.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4]短蛸早期生长发育及环境胁迫效应研究[D]. 赵捷杰.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5]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D]. 林沛然. 集美大学, 2018(01)
- [6]不同活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 肖起珍,杜雪,刘青,徐建发,王少兵,姜晓东,成永旭. 生物学杂志, 2017(04)
- [7]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的慢性毒性[D]. 何碧华. 广东海洋大学, 2013(S1)
- [8]东海细点圆趾蟹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的分析[J]. 李晶,陈小娥,方旭波,余辉. 食品工业, 2012(06)
- [9]我国蟹类土池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 顾孝连,乔振国. 海洋渔业, 2012(01)
- [10]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J]. 吕延红,于忠利,王建钢,乔振国,张胜负. 海洋渔业,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