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

一、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钏,郝胜菊,闫有圣[1](2015)在《雌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基因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之间关联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RSA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RSA病因极其复杂,尽管已经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机制,临床上排除了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性因素、解剖学因素、自身抗体因素外,仍有大约50%的患者病因未明。激素因素已经被提出可能与RSA有关。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会导致某些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以及卵巢发生异常。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基因与RSA的发生有关联性。本文就雌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基因与RSA之间关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夏艳洁[2](2015)在《高雄激素与PCOS病理形成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以月经周期紊乱、卵巢多囊、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为特征,临床表型具有强烈的异质性。PCOS不仅增加了女性不孕的风险,且患者易发生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并发症。因此,了解PCOS的病理形成机制,对患者及早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COS具有强烈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是其病因中的重要因素。高雄激素是PCOS患者的主要病理表型,因此,雄激素代谢及功能相关的雄激素受体基因(AR)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SHBG)都被列为研究PCOS的候选基因。AR(CAG)n和SHBG(TAAAA)n多态性分别与基因转录活性相关,提示研究其遗传学意义与PCOS的关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PCOS可能是一种胎儿起源的疾病,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宫内高雄激素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宫内高雄激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基因表达,导致雌性胎儿成年后出现PCOS表型。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且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往往抑制转录。本课题选取雄激素合成/功能相关的AR,CYP11A1和CYP17A1基因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与PCOS之间的关系,了解表观遗传机制在PCOS形成中的重要作用。PCOS往往导致严重的生殖障碍。临床研究表明,PCOS患者卵巢被膜下胶原沉淀增加、皮质及皮质下基质区域明显增厚,提示卵巢局部可能存在纤维化现象,与患者排卵障碍相关。本课题将通过建立PCOS动物模型,检测其卵巢局部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状况,了解PCOS卵巢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为通过抑制纤维化来改善患者排卵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1.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PCOS患者和正常女性基因组中含AR(CAG)n和SHBG(TAAAA)n的DNA片段,进一步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PCOS和对照组AR(CAG)n双等位基因均值出现显着差异,PCOS患者较对照组更易携带重复次数较少的CAG等位基因;在患者和对照组中,携带较长SHBG(TAAAA)n等位基因的个体血清中SHBG浓度较低,但SHBG(TAAAA)n等位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PCOS患者和对照组间均无差异。2.在SD大鼠胚胎发育的第16-19天给母鼠皮下注射睾酮,其中雌性个体成年后均表现为肥胖、多囊卵巢、动情周期和内分泌紊乱等类似PCOS特征。通过Q-PCR和焦磷酸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AR,CYP11A1和CYP1 7A1基因的表达状况和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在血液DNA中,PCOS大鼠AR基因中的3个CpG位点和CYP11A1基因中的1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在卵巢组织,PCOS大鼠AR基因中的5个CpG位点和CYP11A1基因中的1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AR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提高,而CYP11A1和CYP17A1的表达却没有改变。3.选取21日龄雌性SD大鼠,模型组每日皮下注射DHEA,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油剂。连续注射35天后,检测血清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卵巢形态(HE染色)和卵巢中纤维化状态(天狼星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给青春期SD雌性大鼠外源性注射高雄激素可使其成年后表现为类似PCOS患者的特征,且DHEA诱导的PCOS大鼠卵巢组织发生显着的纤维化病变,主要表现为Collagen Ⅳ的表达显着增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卵巢组织中TGF-β信号通路激活、肌成纤维细胞增多。此外,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CTGF和Fibronectin)表达升高,而分解胶原蛋白的胶原酶(MMP2)表达降低。结论1.携带较短AR(CAG)n重复次数的个体易于发生PCOS。2.SHBG(TAAAA)n重复次数与血清SHBG水平呈负相关,但该多态性与PCOS的发生不一定相关。3.雌性个体胚胎期接触高雄激素刺激可使其成年后发生PCOS表型,并导致相关基因表观遗传状态改变,但是关于表观遗传改变和PCOS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4.PCOS患者卵巢可能纤维化现象,该现象可能与PCOS患者排卵障碍相关。

王晓明[3](2014)在《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前列腺癌(PCa)患病风险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地区PCa患者140例和按年龄匹配的健康男性206例,记录受试者临床信息并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AR基因第一外显子,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基因分型,然后用Sanger法直接测序验证分型结果。根据基因分型结果推算(CAG)n重复次数。比较AR基因(CAG)。重复次数在PC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并分析(CAG)n重复多态性与PC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PCa组和对照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的比较采用Z检验,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结果最终纳入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基因分型结果的研究对象共323例,PCa组126例,对照组197例。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和BMI无显着性差异(P>0.05)。PCa组AR基因(CAG)n平均重复次数为19.81±3.30,对照组(CAG)。平均重复次数为20.58±2.75,PCa组(CAG)。平均重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短(CAG)。重复(<20次)序列AR基因的分布频率在PC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1.70,95%CI:1.06,2.71,P<0.05);且短(CAG)。重复序列是发生高级别(Gleason评分>7分)PCa的危险因素(OR=4.12,95%CI:1.84,9.23, P<0.01)。AR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在不同年龄、BMI、PSA和临床病理分期的PCa患者中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PCa患病风险相关;短(CAG)。重复(<20次)序列会增加PCa患病风险,且与高级别PCa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第二部分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多人群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多人群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检索2013年8月之前国内外大型数据库中关于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PCa患病风险关系研究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加入第一部分研究数据。采取双人盲法提取文献数据,用Stata12.0软件Meta分析模块完成分析。首先采用Q检验分析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挖掘异质性来源。然后采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分析,计算OR值和95%CI评价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PCa患病风险的相关性,进而按照研究人群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累积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最后采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及绘制漏斗图的方法评估潜在发表偏倚,采用剪补法识别和处理潜在发表偏倚。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15篇,入选31篇加上我们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研究人群包括高加索人、亚洲人、非洲人和西班牙人,其中PCa组5,516例、健康对照组6,834例。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76.2%,P<0.05),其中以非洲人(I2=88.0%)和亚洲人(I2=81.5%)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显示,短(CAG)n重复序列AR基因显着增加PCa患病风险(OR=1.61,95%CI:1.34,1.94)。亚组分析提示,短(CAG)。重复序列与高加索人(OR=1.37,95%CI:1.15,1.63)和亚洲人(OR=2.10,95%CI:1.38,3.19) PCa患病风险增加具有显着相关性,而与非洲人和西班牙人PCa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不明显。敏感性分析和累计分析提示本项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尽管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均提示存在显着发表偏倚(P<0.05),但用剪补法剪补前后的合并效应量OR值无显着性差异。结论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PCa患病风险的关系受到人群种族的影响,短(CAG)n重复序列与高加索人和亚洲人PCa患病风险增加呈正相关性;但与非洲人和西班牙人PCa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杨婷[4](2013)在《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雄激素调控酶基因CYP21A2、CYP19A1、CYP11B1/CYP11B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发病风险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进一步明确重型痤疮的易感基因以及男性女性遗传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SNaPshot微测序法,对CYP21A2基因(rs6464、rs6467、rs6474、rs6465), CYP19A1基因(rs4646、rsl0046、rs700519、rs8023263、rs2899473、rsl2594287s rs2414096、rs727479、rs767199、rsll636667、rs749292、rs730154、rs28757111、 rs2470152、rs41399553、rsl902584、rsl004984、rs28757078)和CYP11B1/CYP11B2基因(rs6387、rs6410、rs4539、rsl799998、Intron2W/C、rs4736312、rs7818826、 rs4534、rs5280)共31个位点在1200例云南汉族样品(其中重型痤疮患者569例,健康对照631例)中进行检测,以性别作分层分析,从单个位点和单倍型水平探讨其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单个位点分析发现:①CYP21A2基因rs6474(p.Argl03Lys)(P=0.001)、rs6465(P=0.025)在总体病例-对照中差异显着。②以性别作分层分析显示,CYP21A2基因rs6474(p.Argl03Lys)(P=0.002)、rs6465(P=0.012),CYP19A1基因rs8023263(P=0.037)、rs2470152(P=0.007)以及CYP11B1基因rs4534(p.Arg43Gln)(P=0.027)、rs5280(c.-64T>C)(P=0.023)共6个位点在男性病例-对照组中差异显着,而所有位点均未在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发现显着的差异(P>0.05)。2.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①CYP21A2基因由3个位点(rs6464-rs6467-rs6474)组成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GA在总体病例-对照组处于边缘显着(P=0.044, OR=1.350,95%CI=1.017-1.792).以性别作分层分析后显示:在男性病例-对照组中发现单倍型AGG和单倍型ATA均与男性重型痤疮的易感性相关,男性个体单倍型AGG携带者患重型痤疮的风险降低(OR=0.697,95%CI=0.531-0.913, P=0.009),而单倍型ATA携带者患重型痤疮的风险增高(OR=1.822,95%CI=1.245-2.665, P=0.002),这两个单倍型经Bonferroni校正(for CYP21A2, P=0.0167)后仍具有显着差异:CYP21A2基因的单倍型在女性病例和对照组均未发现显着差异。②CYP19A1基因的所有单倍型在总体病例-对照,男性病例-对照组以及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均无显着差异。③CYP11B1/CYP11B2基因由rs4736312、rs6387、rs7818826、rs5280、rs4539共5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CACCA (P=0.040)和单倍型AGCTA(P=0.016)在总体病例和对照组中差异显着,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不显着,CYP11B1/CYP11B2基因单倍型经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所有单倍型在男性病例-对照和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均不显着。3. CYP11B1与CYP11B2基因8个SNP位点在我们的人群中存在强烈连锁现象(D’>0.9),这两个基因上的位点可以通过连锁共同作用于重型痤疮。结论1.雄激素调控酶相关基因CYP21A2、CYP19A1和CYP11B1的遗传变异主要与男性重型痤疮的发病相关。2. CYP21A2基因[rs6474(p.Arg103Lys)、rs6465], CYP19A1基因(rs8023263. rs2470152和CYP11B1基因[rs4534(p.Arg43Gln)、rs5280(c.-64T>C)]在单点水平均与男性重型痤疮遗传易感性相关。3. CYP21A2基因表现出最强关联。其AGG单倍型是男性重型痤疮的保护因子,而ATA单倍型是男性重型痤疮的危险因素。4. CYP11B1基因与CYP11B2基因存在强烈连锁现象,CYP11B2基因可能与CYP11B1的致病基因连锁与重型痤疮的发病相关。

张钏[5](2013)在《AR基因CAG、GG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指长比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对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CAG和GGN两个重复序列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探讨AR基因这两个多态性位点与宁夏地区指长比(digitratios)的关联性。方法:以宁夏医科大学2011级新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抽取身体健康,彼此之间无血缘关系、父母为同一民族且三代以上祖居本地的个体685人,平均年龄19.85±1.40。其中,男性294人,回族134人,汉族160人;女性391人,回族182人,汉族209人。通过ABI3730XL测序仪上机分析,采用Peak Scanner软件(AppliedBiosystems, Foster City, CA, USA)进行基因分型。照片打好点后用电子游标卡尺对指长比进行测定。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女性个体指长比的差异,用相关分析检验AR基因CAG和GGN两个多态性位点与指长比的关联性,所有计算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我们发现在男性与女性中,左手2D:4D要高于右手(p<0.001)。我们发现男性右手2D:4D(p=0.003)、左手2D:4D(p=0.008)、左右手2D:4D平均值均低于女性(p=0.002)。CAG与男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963, p=0.779, p=0.704, p=0.963)。GGN与男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102, p=0.070, p=0.654, p=0.056)。较短CAG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600,p=0.772, p=0.339, p=0.938);较长CAG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631, p=0.772, p=0.367, p=0.962);平均CAG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554,p=0.726, p=0.274, p=0.956)。较短GGN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129, p=0.332, p=0.607, p=0.192);较长GGN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771,p=0.641, p=0.269, p=0.943);平均GGN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左手、右手减左手、左右手平均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p=0.236, p=0.649, p=0.385, p=0.385)结论:2D:4D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左手大于右手,雄激素受体CAG和GGN多态性与宁夏地区2D:4D指长比无关联性。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CAG、GGN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群体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用ABI3730XL测序仪进行AR基因的CAG及GGN重复数的测定。结果:CAG等位基因在宁夏回、汉族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N位点在宁夏回、汉族群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族女性中GGN重复数为23的频率48.4%低于回族女性中的64.7%(P=0.001)。结论:AR基因GGN等位基因在宁夏回、汉族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CAG等位基因在宁夏回、汉族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刘梦瑶,杨承忠,高依敏,肖珍,王淋波,王洁清,刘武华,张修月,岳碧松[6](2012)在《四川梅花鹿(CAG)n微卫星文库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与四川梅花鹿基因组酶切片段杂交,捕获200~750bp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pMD18-T载体,再转化到感受态细胞JM109中以构建文库。通过PCR方法从(CAG)n文库中筛选阳性克隆,从57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234个阳性克隆,对其全部进行序列测定,其中73个含有微卫星序列。除获得的目的微卫星序列(CAG)n外,还观察到(AG)n、(AT)n的重复序列。本研究表明,经过优化的磁珠富集法能够稳定、高效地获得四川梅花鹿微卫星标记。

林琳[7](2012)在《卵巢早衰的相关候选基因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重复序列及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MR1)CGG重复序列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OF)发病的关系;特发性POF患者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变化,激素替代治疗(HRT)对其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对POF不孕患者诊疗策略的探讨。材料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门诊的特发性POF患者85例,选择80例正常月经健康女性>40岁者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 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取目的基因,基因测序,分别检测AR基因CAG重复序列及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选择2009年2月~2011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门诊的特发性卵巢早衰患者105例,其中POF不孕患者34例,同年龄段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POF非不孕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给予戊酸雌二醇/复合雌二醇环丙孕酮(克龄蒙),B组(36例)给予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d+醋酸甲羟孕酮(MPA)6mg/d,周期序贯治疗3个周期,POF不孕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mg/d+黄体酮胶丸200mg/d周期序贯治疗3个周期。各组均于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性激素水平、脂代谢指标及血糖水平。POF不孕患者当FSH水平<15IU/L时开始应用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选择2009年2月~2010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特发性POF患者62例及同年龄段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将PO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D组)各31例,C组给予戊酸雌二醇/复合雌二醇环丙孕酮,D组给予结合雌激素0.625mg+醋酸甲羟孕酮6mg周期序贯治疗,服药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POF组AR基因(CAG)n重复序列变异范围为n=11-34,对照组变异范围为n=13-33,两组最大频率等位基因分别为n=23及n=22;POF组及对照组(CAG)n重复次数的均数分别为22.73±3.24、22.03±3.06,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POF组(CAG)n长片段(n≥23)的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POF组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变异范围为n=12-42,对照组(CGG)n重复数目变异范围为n=10~38,两组最大频率等位基因均为n=28;POF组及对照组(CGG)n重复次数的均数分别为28.06±4.07、26.93±4.37,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POF组(CGG)n中间重复序列的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未发现前突变携带者。POF组及对照组,两组脂代谢指标无显着性差异;将POF非不孕患者根据闭经时间分为两组:≤6个月为Ⅰ组,>6个月为Ⅱ组。Ⅱ组患者TC、LDL水平显着高于Ⅰ组及对照组,HDL水平显着低于I组及对照组(P<0.05),TG、FBG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POF患者应用不同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治疗后雌激素低落症状均明显改善,FSH、LH水平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升高(P<0.05),AMH、PRL、T水平无明显改变,血糖及脂代谢指标无显着改变(P>0.05);POFⅡ组患者中应用克龄蒙者20例,倍美力+MPA者22例,克龄蒙治疗后TC、LDL水平与治疗前及倍美力组治疗后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H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着升高(P<0.05);倍美力+MPA组与治疗前相比血糖及脂代谢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POF患者激素替代治疗3个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各超声检测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6个疗程后,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卵巢体积及窦卵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段健康女性血清FSH、LH、E2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AMH水平逐渐降低,37-45岁组与另两组相比AMH水平显着降低(P<0.05),AFC显着低于另两组(P<0.05)。POF不孕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后,1例患者在激素替代治疗第3个周期时自然妊娠,HRT治疗后共27例患者接受了HMG+HCG促排卵治疗,其中11例患者卵泡生长至≥18mmm,8例排卵,1例妊娠;余16例患者卵泡直径<16mm,未孕。有6例患者经6个周期HRT治疗后FSH>15IU/L,建议行赠卵IVF-ET治疗。POF组腰椎及股骨颈的BMD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5-OH-VD3、1,25-OH2-V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G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POF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与雌激素缺乏时间、FSH水平及BGP水平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年龄、体重指数、25-OH-VD3、1,25-OH2-VD3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雌激素水平与腰椎骨密度显着正相关(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无显着相关性(P>0.05)。初潮年龄及LH水平与POF患者骨密度无显着相关性;POF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后C、D两组腰椎及股骨颈BMD与治疗前相比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25-OH-VD3,1,25-OH2-VD3水平均显着高于治疗前,BGP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OF患者AR基因CAG重复序列次数多于对照组,CAG长片段的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AR基因CAG重复序列次数增多与POF发病有关。2.POF患者FMR1基因(CGG)n重复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仍在正常范围,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与POF发病有关。3.FMR1基因(CGG)n中间重复序列与POF发病有关,本研究中未发现(CGG)n前突变患者,前突变可能与POF发病无关。4.POF闭经时间>6个月的患者,发生脂代谢异常的几率升高;克龄蒙对POF患者的脂代谢存在有益影响。5.AMH可作为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POF不孕患者可根据AMH水平及AFC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评估,选择可行的助孕方式。6.POF患者在HRT过程中,有自然妊娠的可能性。7.POF患者BMD降低,远期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增高。8.HRT可改善POF患者骨代谢状况。

钟雪松[8](2012)在《雄激素受体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在男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差异性,探讨男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发生及病理分级是否与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变异有关。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2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男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及健康人群各48例,均采集外周静脉血6ml,加入枸橼酸抗凝剂后保存于-80℃冰箱备用。实验时应用基因组DNA的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浓度和纯度测定,然后用槽式PCR法扩增AR基因第一外显予,PCR扩增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凝胶电泳成像分析系统上观察结果,光学照相机记录结果。PCR扩增产物与基因分型分子内标GS500LIZ充分混匀,在Applied Biosystems3130测序仪上进行基因分型;分型后,通过GeneMapper V1.75软件分析结果。同时根据病理分级将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分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分级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分级组,并以(CAG)n22次重复次数为标志将其分为短组(n<22),长组(n≥22)。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以检验三者间差别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后得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AR基因(CAG)n平均为(18.02±4.215),健康对照组为(26.23±6.071),行T检验,P<0.05。较小的AR基因(CAG)n重复数将增加了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易感性。经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上皮乳头状瘤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分级组及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分级组三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9.076,P值均<0.05)。说明AR基因(CAG)n<22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影响其疾病的病理分级。但只有低度恶性潜能组和高分级组间病理分组两两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基因(CAG) n重复数的减小将增加了男性患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易感性。AR基因的(CAG) n<22时,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

张瑞,史惠蓉[9](201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PCOS复杂的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是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生化特征提示其发病与参与甾体激素合成与作用的基因、参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基因、参与促性腺激素作用及调节的基因及炎症因子基因相关。因此,对PCOS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

彭翠英[10](2010)在《TNF-α、AR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多囊卵巢,高雄激素血症(HA)及持续性无排卵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临床上的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在其病理生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对TNF-α基因-308G/A多态与PCOS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而其外显子区域多态与PCOS相关研究未见报导。国内外对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与PCOS的相关性亦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CAG重复多态,报导结果不一。最近的研究显示AR基因外显子1中rs6152G/A多态与男性秃顶相关,男性秃顶是PCOS家族中男性的表型特征;rs6152G/A多态与PCOS相关研究未见报导。更近的研究揭示PCOS的患者存在外周血促炎因子如TNF-α水平的升高,提示PCOS中慢性炎症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研究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G/A及外显子1中rs3179060C/A及外显子3中rs4645843C/T多态和AR基因外显子1中rs6152G/A及CAG重复多态与PCOS的相关性及其与高雄激素血症之间的关系;TNF-α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炎症中的作用,以期阐明PCOS的部分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确凿的理论依据,为PCOS的药物治疗开辟新的途径。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308G/A,外显1区rs3179060C/A及外显3中rs4645843C/T三个多态与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形成的关系。方法选自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就诊的汉族PCOS患者130例。诊断标准按照2003年鹿特丹欧洲生殖年会(ASRM/ESHRE)修订的标准,即:1、月经紊乱导致的排卵稀发或无排卵;2、临床或生化的雄激素过多症;3、超声观察到多囊卵巢。且排除其他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迟发的21羟化酶缺陷等,符合上述3项中的2项者即可确诊为PCOS。本实验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为B超显示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基础卵泡>12个与血清睾酮增高或者B超显示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基础卵泡>12个与月经稀发(周期>37天),同时排除其他内分泌紊乱所造成的高雄激素血症。选择同期在本院生殖中心因输卵管阻塞或男方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175例作为对照组,月经周期正常,无内分泌紊乱,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于月经周期2-4天或闭经患者任何时期抽取肘静脉血3ml,取300ul全血,用构椽酸钠(ACD)抗凝,采用全血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剩余全血分离血清待测激素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分析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G/A多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保真酶介导的SNP敏感分子开关技术(PCR-On/off Switch)检测TNF-α基因rs4645843C/T及rs3179060C/A多态,比较各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析各多态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TNF-α基因因启动子-308G/A多态GG, GA, AA三种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PCOS组中分别为83.4%,15.4%,12%和90.8%,8.4%,0.8%;G,A基因频率分别为91.1%,8.9%和95.0%,5.0%。在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6,0.069)。2. TNF-a基因rs3179060C/A多态CC, C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在PCOS及对照组分别为58.4%,23.1%,18.5%和72.0%,17.7%,10.3%;C,A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0%,30.0%和80.9%,19.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35,0.002)。3. TNF-a基因rs4645843C/T多态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6%,58.5%,6.9%和43.4%,53.7%,2.9%;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8%,36.2%和70.3%,29.7%。三种基因型和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0.093)。4. TNF-a基因-308G/A, rs3179060C/A和rs4645843C/T三个多态各等位基因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无明显相关。结论1.中国汉族人群TNF-a基因rs3179060C/A多态与PCO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与高雄激素血症之间无明显相关,rs3179060C/A多态可能在PCOS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高雄激素血症影响不明显。2.中国汉族人群-308G/A多态,rs4645843C/T多态与PCOS及高雄激素血症均无明显相关,可能不是PCOS的主要致病因素。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CAG)n重复序列构成的VNTR多态和rs6152G/A多态与中国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形成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PCOS选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汉族PCOS患者224例,诊断标准同第一部分;选择同期在本院生殖中心因输卵管阻塞或男方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223例作为对照组,月经周期正常,无内分泌紊乱,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应用测序技术检测224名PCOS患者及223名对照妇女AR基因CAG微卫星多态,比较AR基因型及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析AR基因CAG微卫星多态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之间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分析rs6152G/A多态,比较rs6152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AR基因外显子1rs6152G/A多态存在G和A两种等位基因和GG和GA, AA三种基因型。2.G和A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在PCOS和对照组分别为88.4%,11.6%和92.8%、7.2%,GG和GA+AA两组基因型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照组分别为82.6%、17.4%和89.2%、10.8%,两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23);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也有统计意义(P=0.043)。3.与GG纯合子相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患PCOS的危险性增加1.608倍,95%的可信区间为1.008-2.597(P<0.05)。4.与对照组比较,PCOS患者AR基因(CAG)n重复多态双等位基因平均长度有变短的趋势(22.65±2.5 vs 23.09±2.1), PCOS组短组CAG(n=22)频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5%vs 29.14%,P<0.001)。5.在PCOS患者中,与高雄激素血症组比较,非高雄激素血症双等位基因的平均长度和长组CAG(n>22)的平均长度明显短(22.3±2.5 vs23.9±2.2, P=0.008;24.3±1.4 vs 25.9±1.6, P=0.005)。6.在PCOS患者中,方差分析显示CAG(n<22), CAG(n=22)和CAG(n>22)三种长度与雄激素水平明显相关(F=3.121,P=0.048)。结论1. rs6152G/A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中国汉族PCOS人群明显相关,rs6152A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是PCOS高危人群。2.中国汉族人群CAG微卫星多态与PCOS和高雄激素血症均明显相关,可能是PCOS及高雄激素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目的探讨TNF-α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于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集PCOS肥胖和非肥胖患者血样和卵泡液标本各30例,对照组肥胖和非肥胖患者血样和卵泡液标本各30例。分离血清和单核细胞,ELISA分析血清TNF-α水平;提取单核细胞RNA,总蛋白和核蛋白。分离卵泡液和颗粒细胞,提取颗粒细胞的RNA。RT-PCR检测单核细胞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和颗粒细胞IRS1和IRS2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NFκB和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凝胶阻滞实验分析NFκB结合活性。结果与对照非肥胖组比较,PCOS肥胖和非肥胖组血清TNF-α水平,单核细胞TNF-α的mRNA的表达,NFκB的蛋白表达,PCOS组NFκB的结合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IRS1的mRNA表达下调, I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RS2的mRNA表达水平未明显改变。结论1. PCOS血清TNF-α水平明显提高和单核细胞TNF-αmRNA的高表达,NFκB蛋白高表达,NFκB结合活性明显提高,IκB蛋白的低表达,提示PCOS存在慢性低度炎症反应。2. PCOS颗粒细胞IRS1的表达明显下调,揭示PCOS低度炎症反应可能介导胰岛素抵抗(IR)。

二、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论文提纲范文)

(1)雌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基因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之间关联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RSA与雌激素受体基因
    1.1 ESR
    1.2 ESR基因与RSA
2 URSA与雄激素受体基因
    2.1 雄激素受体基因
    2.2 AR基因与RSA
3 展望

(2)高雄激素与PCOS病理形成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前言
    1. PCOS的病理生理改变
    2. PCOS诊断标准争议
    3. PCOS病因学研究
    4. 表观遗传与PCOS
    5. 表观遗传机制与PCOS胎儿起源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雄激素代谢和功能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
    前言
    第一节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PCOS
    第二节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TAAAA多态性与PCOS
    第三节 雄激素合成与功能相关基因甲基化与PCOS宫内起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雄激素诱导的PCOS模型卵巢纤维化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PCOS大鼠卵巢中纤维化相关指标检测
    第二节 DHEA诱导的PCOS大鼠卵巢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附录

(3)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_n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一般特征
        2.2 AR基因(CAG)_n重复次数在两组人群中的频数分布
        2.3 AR基因(CAG)_n多态性与PCa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AR基因(CAG)_n多态性在人群中分布的差异
        3.2 AR基因(CAG)_n多态性与AR功能
        3.3 AR基因(CAG)_n重复序列长短的标准
        3.4 AR基因(CAG)_n多态性与PCa临床指标
    4 结论
第二部分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_n多态性与多人群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入选文献特征
        2.2 合并效应量分析
        2.3 敏感性分析
        2.4 累积分析
        2.5 发表偏倚评价
    3 讨论
        3.1 Meta分析在研究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易感性关系中的作用
        3.2 AR基因(CAG)_n多态性与亚洲人群PCa发病风险
        3.3 AR基因(CAG)_n多态性与西方人群PCa发病风险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YP21A2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部分 CYP19A1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CYP11B1/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总结
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AR基因CAG、GG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指长比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AR 基因 CAG、GGN 多态性与指长比的关联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宁夏回、汉族群体 AR 基因 CAG、GGN 重复多态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6)四川梅花鹿(CAG)n微卫星文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方法
        1.2.1 四川梅花鹿基因组DNA提取和酶切
        1.2.2 基因组片段与人工接头的连接
        1.2.3 用Dynal磁珠富集微卫星片段
        1.2.4 连接转化和筛选
        1.2.5 微卫星序列的鉴定
2 结果
    2.1 四川梅花鹿基因组富集文库的构建
    2.2 微卫星DNA的PCR筛选
    2.3 测序结果
3 讨论

(7)卵巢早衰的相关候选基因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卵巢早衰的相关候选基因研究
    1. 雄激素受体微卫星多态性与卵巢早衰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POF组与对照组基本临床情况
        1.2.2 AR基因CAG序列凝胶电泳结果
        1.2.3 CAG序列测序图
        1.2.4 CAG序列频数分布图
        1.2.5 POF组及对照组AR-CAG重复序列分布图
        1.2.6 POF组与对照组AR基因CAG重复次数的均数比较
        1.2.7 AR基因位于X染色体,每个女性两个CAG重复次数计算均值后,参照文献以n=23作为分割点进行比较
        1.3 讨论
        1.3.1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序列多态性
        1.3.2 AR-CAG基因多态性与POF
        1.4 小结
    2. 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POF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POF组与对照组基本临床情况
        2.2.2 FMR1基因CGG序列凝胶电泳结果
        2.2.3 CGG序列测序图
        2.2.4 CGG序列频数分布图
        2.2.5 POF组和对照组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的分布
        2.2.6 POF组与对照组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的均数比较
        2.2.7 POF组与对照组FMR1基因(CGG)n中间重复序列比较
        2.3 讨论
        2.3.1 FMR1基因简介
        2.3.2 FMR1-(CGG)n重复序列与POF
        2.3.3 FMRl基因(CGG)n重复序列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2.4 小结
二、卵巢早衰患者临床诊疗方案的探讨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取样偏倚及质量控制
        3.1.4 仪器与设备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POF患者与对照组基本临床资料
        3.2.2 POF患者临床症状
        3.2.3 POF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
        3.2.4 POF患者分组后临床指标比较
        3.2.5 POF患者HRT后临床症状情况
        3.2.6 POF非不孕患者HRT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
        3.2.7 POFⅡ组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各代谢指标比较
        3.2.8 POF不孕患者应用补佳乐+黄体酮胶丸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
        3.2.9 POF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前及3、6个周期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3.2.10 对照组不同年龄段健康女性各临床指标比较:
        3.2.11 POF不孕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后促排卵结果
        3.2.12 POF不孕患者促排卵结果分析:
        3.2.13 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生率
    3.3 讨论
        3.3.1 无生育要求POF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
        3.3.2 POF不孕患者的诊疗策略探讨
        3.3.3 抗苗勒管激素与卵巢早衰
    3.4 小结
三、卵巢早衰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相关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仪器
        4.1.3 试剂
        4.1.4 方法
        4.1.5 统计分析
        4.1.6 质量控制
    4.2 结果
        4.2.1 POF组及对照组各项基本临床情况及性激素水平比较
        4.2.2 POF组与对照组的BMD及骨代谢指标比较
        4.2.3 POF组骨密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4.2.4 POF患者HRT前后BMD及骨代谢指标的比较
        4.2.6退出情况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4.3 讨论
        4.3.1 POF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4.3.2 POF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4.3.3 POF患者骨转化指标的变化
        4.3.4 激素替代治疗对POF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雄激素受体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试剂仪器
实验方法与步骤
结果
统计学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参与甾体激素合成与作用的基因
    1.1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 (CYP11A) 基因
    1.2 芳香化酶 (CYP19) 基因
    1.3 21-羟化酶 (CYP21) 基因
    1.4 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 AR) 基因
    1.5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 基因
2 参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基因
    2.1 胰岛素 (insulin, INS) 基因
    2.2 INS受体 (insulin receptor, INSR) 基因
    2.3 胰岛素受体底物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 基因
    2.4 TRB3 Q84R基因
3 参与促性腺激素作用及调节的基因
    3.1 黄体生成激素β (LH-β) 基因
    3.2 脂联素 (APN) 基因
    3.3 肥胖 (FTO) 基因
4 炎症因子基因
    4.1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TNF受体2基因
    4.2 白细胞介素 (IL) 基因
    4.3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PAFAH) 基因

(10)TNF-α、AR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业名词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肿瘤坏死因子-a基因多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关系的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5 讨论
第二章 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分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TNF-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炎症中的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统计学处理
    3.4 结果
    3.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四、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雌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基因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之间关联性的研究进展[J]. 张钏,郝胜菊,闫有圣.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06)
  • [2]高雄激素与PCOS病理形成的分子机制[D]. 夏艳洁. 南京大学, 2015(01)
  • [3]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研究[D]. 王晓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11)
  • [4]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D]. 杨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5]AR基因CAG、GG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指长比的关联性研究[D]. 张钏.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6]四川梅花鹿(CAG)n微卫星文库构建[J]. 刘梦瑶,杨承忠,高依敏,肖珍,王淋波,王洁清,刘武华,张修月,岳碧松. 四川动物, 2012(05)
  • [7]卵巢早衰的相关候选基因及临床研究[D]. 林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1)
  • [8]雄激素受体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D]. 钟雪松.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9]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 张瑞,史惠蓉.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2(02)
  • [10]TNF-α、AR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D]. 彭翠英. 中南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