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蜘蟋丸治疗阳痿75例(论文文献综述)
肖毅[1](2014)在《近二十年阳痿临床文献证治总结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收集一九九零年至二零一二年的各类中医文献中有关使用专方治疗阳痿的临床报道,从治疗效果、病因病机、使用药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出近二十年临床上治疗阳痿的思路与探索。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反映阳痿证治规律的研究,总结了从古至今医家门对阳痿的认识。第二部分,近二十年阳痿临床报道数据整理与分析。通过对历年相关文献的收集,排除不符合收集条件的文献,从2641篇文献中筛选出199文献。对筛选出的199篇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分别从治疗效果、剂型、证型、使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从统计出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肾阳虚是阳痿的主要病机;2.血瘀是导致阳痿的重要因素;3.治疗上采用补肾活血的方法在临床上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3、情绪所致阳痿逐渐被重视;4、治疗选药上传统与现代实验研究相结合。除以上几个主要结论以外,对其临床上做出这些探索的缘由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认为使用活血通络的方法在近二十年治疗阳痿的文献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引发全国医生的重视的原因,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大布局情况下,借鉴西医所观察到的现象,应用中医辨证而产生的思路,并且在临床中切实收到满意效果。中医治疗阳痿历史悠久,通过本研究,总结近二十年临床治疗阳痿的相关成果,希望为更好地治疗阳痿做些铺垫。
赵文景[2](2011)在《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张炳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师承老师,酷爱中医事业,刻苦钻研医术,谙熟中医经典,博览古今医籍。从医50年,奠定了扎实的中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即继承岐黄生命科学之精华,又有独立创新之思想,形成了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的辨证论治规律,在治则治法上提出“顺其性即为补”,“补其正即为顺”的观点;方剂的使用从简驭繁,擅用类方,选方新颖;用药方面,君臣佐使配伍有序,轻重缓急主次分明,擅用活血化瘀、涤痰滚痰,尤其是虫蚁之品、毒麻之剂,遣药奇特,疗效显着。学术渊源:通过检索中医古籍及对导师影响较大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分析,探求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古典医籍1《黄帝内经》中一些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①整体观—辨病要“审查内外”;②治病必求于本—辨证求因;③用药讲究引经报使;另外,《素问·举痛论篇》对张炳厚教授认识痛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有较大影响。2《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对痛证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进行系统论述的中医学经典论着,并开创了“虫蚁通络”治疗大法的先河,为张炳厚教授应用虫蚁通络法治疗痛证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张炳厚教授治疗头痛时多参考六经辨证,且必用引经药,善用类方等学术思想均来源于《伤寒杂病论》。3《丹溪心法》:“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力倡滋阴降火,是张炳厚教授重视补肾,尤其是滋补肾阴的理论源泉。治疗水肿要“大补中宫”,及治疗滑精多从湿热论治等均源于丹溪理论。4景岳学说:张炳厚教授非常推崇景岳学说,认为张景岳对“阴常不足”有所发挥,提出“真阴不足”的论点,并认为“人体虚多实少”。临证时重视补肾法,尤重滋补肾精,用药喜用大剂量熟地、龟版。景岳“不荣则痛”的理论,为张炳厚教授治痛大法“荣则不痛”的中医理论基础。5《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痛证的论治、通络法及虫蚁药的使用对张炳厚教授治疗痛证有较大影响。6《医醇媵义》:张炳厚教授在辨证方面参考其关于“五脏咳”的辨证要点,且有所发挥,并扩大了费伯雄“自制滋生青阳汤”的应用范围,用于治疗肝风上扰、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1刘渡舟:①围绕主症进行辨证;②善用类方;③附子之运用;④经行腹痛的辨证。2学习祝谌予重视脾胃升降功能,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通过研究中医升降出入理论,张老师提出了“顺其性即为补,补其正即为顺”的治疗方法。并对“施氏对药”提出独特见解。3学习宋向元重视活血化瘀,善用血府逐瘀汤,及治疗妇科疾病,首重疏肝理气,但不可破气的学术思想,喜用逍遥散、爽胃饮等方剂,并将爽胃饮的应用范围扩大。4学习王文鼎使用小青龙汤的经验及从痰论治精神疾患等学术思想。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总结了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如下:1以“脏腑辨证”为核心,诊病严格遵循审查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三大原则。辨证时,重视五大要点:①证候全面确切是辨证的基础,重视问诊;②围绕主症进行辨证;③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辨证;④个别症状是辨证的关键;⑤既要辨证又要辨病。2治疗上倡导“顺其性即为补”,“补其正即为顺”的原则。并将其泛用于治疗八法中,尤其在补法中最为常用。并对不同脏腑以及不同病位,在补剂中使用不同的顺气之品。3重视补肾,尤重滋补肾阴的治疗大法,主张“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提出补肾八法,并创制地龟汤类方治疗肾虚诸病。4创制类方,以简驭繁,将类方分为基础方和加减方,基础方多为成方或自拟经验方,治疗疾病的共性,加减方则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辨证而灵活化裁,治疗疾病的个性,根据基础方不同,分为:基础方治本、基础方治标、基础方引经三类。5喜用成方,用药广泛。但张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守方和仿效,而是“思变”,守其法而不泥其方,经辨证和辨病选方后,再根据辨证将所选方义加以引申扩展,变其方而治之。6善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为“治痛名家”。①“不通则痛”,重视用“通法”治疼痛;②擅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并总结张老师常用虫类药的药量、药对、配伍特点及治疗疾病。详细总结了张炳厚教授诊疗经验,并附典型医案。1慢性肾脏病:①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本虚为主;②治疗以滋补肾阴为要,提出补肾八法;③创制地龟汤类方,配合补肾八法治疗各种肾病。2胃痛:治疗注重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常将胃痛分为脾胃虚弱型,治以开胃进食汤;脾胃虚寒型,治以参芪建中汤;肝脾不调型,治以爽胃饮;肝胃不和型,治以解肝煎,并喜合用金铃子散类方活血止痛治疗胃痛之标。3三叉神经痛:提出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风上扰,或脾胃虚弱,阴火上行,与肝经风火相夹,流窜经络,上攻头面,阻滞头面经络,不通而痛,治疗以滋补肝肾,息风通络化痰为主,主方取滋生青阳汤。并重用虫类药透骨搜风,息风通络止痛,且有引经之意。4失眠:临证时需先辨虚实,后分脏腑,病位主要在心,与肾、肝、脾关系密切。自拟二仁安寐汤类方治疗失眠,取得良好疗效。5心律失常:常分四型辨证论治:①气阴两虚,心脉失养,治以炙甘草汤;②气虚血瘀,心脉闭阻,治以老师自拟方冠心六号;③心阳不振,水饮凌心,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减;④痰热内扰,心神失养,治以黄连温胆汤加减。6咳嗽:张炳厚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总结了五脏咳的临床表现及治法;归纳了张老师常用治咳方剂:小青龙汤加减治疗风寒咳嗽、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热性咳嗽、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燥咳嗽、百合固金汤治疗肺肾阴虚咳嗽。7内伤发热:认为内伤发热多生于火,火乃气有余。将内伤发热分为: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饮食郁热、痰饮郁热、水湿郁热、肝气郁热、瘀血郁热、脾气郁热九种类型。并提出以清暑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三石汤加减治疗湿热发热、秦艽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痛经:总结妇科病总的病因病机为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冲任二脉损伤,治疗原则为:调气血、和脾胃、疏肝气、补肾精。辨证月经不调多以月经之期、色、量、质为问诊的四大重点。9慢性胆囊炎:提出慢性胆囊炎以肝胆湿热型最为常见,自制清肝利胆汤主治由肝胆湿热引起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等。10皮疹:以五皮五藤饮类方治疗各种皮疹,取其“以皮达皮、以藤通络”之意。张炳厚教授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背景:虫类药是药用动物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张炳厚教授善治痛证和慢性肾脏病,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是其最独特的临床经验之一,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数据库挖掘,总结出张炳厚教授重视虫蚁通络的学术思想。慢性肾炎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治疗困难,根据中医“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理论,将虫类药与张炳厚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方相结合,进行了临床研究。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回顾了虫类药发展的历史沿革,总结了虫类药物的功效及药理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第二部分张炳厚教授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运用结构化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整理和总结张炳厚教授学术经验,对其运用虫类药治疗痛证的经验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及学术思想的凝练和升华。研究方法:从张炳厚教授治疗痛证的典型医案入手,通过数据库对典型医案中涉及的“药物”和“证候”等中医辨证要素进行频次统计及分析,对张炳厚教授虫类药用药特点和辨证思路进行总结。研究结果:张炳厚教授典型医案数据库共录入痛证208例,位于前10位的疾病分别为痹证、头痛、胃脘痛、腰痛、面痛、胸痹、痛经、腹痛、胁痛、咽痛,以痹证、头痛最为多见。经拆分处理,共涉及证型有42个,总频数为498次,最常见的证型为瘀血阻络证、风寒湿痹证、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肝阳上亢证、肝火上扰证。脏腑辨证多定位在肝,认为诸痛皆属于肝。痛证病因病机以瘀血、风邪(包括内风、外风)、寒邪、湿邪、气虚、气滞、血虚、阴虚为主。数据库中共使用成方和自拟方32首,总频数231次,最常用的方剂依次为:疼痛三两三类方、滋生青阳汤、芍药甘草汤、川芎茶调散类方、血府逐瘀汤、补肾地龟汤(自拟方)等。数据库共使用药物314味,药物总频数3318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甘草、白芍、黄芪、当归、全蝎、川芎、熟地、蜈蚣、血竭面、穿山甲、生地、地龙等。痛证数据库中共使用虫类药16味,总频数518次,占所用药物的15%,常用的虫类药有全蝎、蜈蚣、穿山甲、地龙、龟版、水蛭、白花蛇、僵蚕、五灵脂、蝉蜕、鳖甲、蛤蚧、露蜂房、土鳖虫、晚蚕沙、蝼蛄,药味以“咸辛”为主,药性以“平”多见,多归肝经,功效以通络止痛、平肝息风、活血化瘀、补益培本、祛风除湿见长。张炳厚教授痛证数据库中共收入痹证典型医案51例,其中风寒湿痹38例,分为经脉不通型30例,治以和血祛风,通络止痛,方用痹证三两三类方加减;久痹不已,内舍肝肾型8例,治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风湿热痹13例,其中直接感受热邪6例,治以清热通络,疏风胜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寒痹日久化热7例,治以温通经脉,兼散郁热,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甘草、当归、生黄芪、水蛭、川芎、血竭面、鸡血藤、白芍、全蝎、穿山甲、桂枝、白花蛇、熟地、蜈蚣、炙麻黄、僵蚕、地龙、龟版,其中虫类药有八味。张炳厚教授治疗痹证除善用虫类药,还重用黄芪,重视使用引经药。痛证数据库中共录入头痛43例,其中肝阳头痛10例,肝风头痛9例,肝火头痛4例,肾虚头痛3例,气虚头痛5例,瘀血头痛4例,风湿头痛2例,血虚头痛2例,阴虚头痛2例,风热头痛2例。最常用方剂为:滋生青阳汤和茶调散类方。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甘草、全蝎、蜈蚣、白芍、生地、石决明、熟地、钩藤、川芎、生黄芪、天麻、麦冬、菊花、草决明、竹茹、半夏、蔓荆子、当归、僵蚕、白花蛇等。张炳厚教授独创性地以川芎茶调散类方治疗各种外感、内伤头痛,以滋生青阳汤治疗肝阳、肝火、肝风头痛,且治头痛必用虫类药,全蝎、蜈蚣为最常用药对,二者同用,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效果更佳,痛甚者加白花蛇。结论:通过对数据库的挖掘,总结出张炳厚教授治疗痛证重视通络法,尤其是虫蚁通络法的学术思想。善用类方,以简驭繁。并认为诸痛皆属于肝,从肝论治痛证的学术特点。同时对张炳厚教授治疗痛证常用方剂及药物进行了归纳分析。第三部分应用虫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观察虫类药配合张炳厚教授经验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张炳厚教授经验方加味补肾利湿汤辨证治疗。治疗组:在加味补肾利湿汤辨证治疗基础上加龟版15-30g、蝉蜕15-20g、僵蚕6-20g、水蛭3-6g、全蝎3-6g、地龙15-30g、炒山甲6g。两组各治疗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变化。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都较疗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但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疗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后尿蛋白定量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稳定,心电图及腹部B超较治疗前无明显动态变化。结论:张炳厚教授经验方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症状,配合虫类药可更为有效的减少蛋白尿,安全性好。提出新见解:1通过总结张炳厚教授应用虫蚁通络法治疗痛证学术思想,将虫类药应用于新领域,与张老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有机结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得明显疗效。2分析了通络法与活血法的关系,并提出扩大虫蚁通络的应用范围,将其应用于慢性肾脏病、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3虫类药的服用方法:应尽可能制成散剂装胶囊使用。主要原因如下:①虫类药多为动物蛋白,久煎可能会降低其生物活性,影响疗效。②节省药材、避免资源浪费。③虫类药均有腥味,装胶囊使用可减少异味,便于患者服用,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4提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机,以先天禀赋不足为根本,加之后天脾肾两伤,湿热、瘀血等致病因素共同导致。5慢性肾炎从肾络论治:本人认为,在慢性肾炎的早期阶段就已存在“肾络受伤”,如能早期干预,在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之前,就给予相应的治疗,可阻断病情的进展,防止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6虫类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虫类药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也适用于慢性肾脏病。在慢性肾脏病中应用虫类药应注意结合辨病及分期,并关注其安全性。
黄云河,苟建宁[3](2007)在《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提出
刘庆申[4](2006)在《仲景通阳理论及其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结合男科的临床实践,以男科的常见病种—“阳痿”的临床研究为突破点,对《伤寒论》的通阳理论及其在阳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面分析了现代中医在阳痿临床治疗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伤寒论》通阳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提出了通阳治痿的论点,认为阳郁是当今阳痿发病的主要病机,邪气阻滞是阳郁的主要发病原因,祛邪通阳和理气通阳是通阳治痿的两个主要治法,并通过对伤寒通阳法及其在治痿治疗中具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六经钤百病”的正确性,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及辨治思维方法,对当前中医临床各科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文献部分,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历代阳痿发病理论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文献研究,认为古代中医治疗阳痿的发展思路大致是:金元以前多从肾脏入手,以补为主,金元之后则从多脏入手,或补或泻,或补泻结合。近20年来,阳痿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中医对于阳痿的治法也开始了多层面的深入研究。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辨从脏腑,从肾论治者仍众,温肾壮阳法仍是目前阳痿治疗的主流,其次是从肝论治、从脾胃论治等等。从病因论治的则多从痰湿、湿热、酒毒、肝郁和情志等方面入手,各种相应的治法也是层出不穷。第二部分对历代运用六经理论辨证治疗阳痿的概况进行了文献研究。认为古代医家多从脏腑辨证论治阳痿,运用六经辨证者少。少数病案虽无六经辨证之名,却有六经辨证之实。近20年来,我国一直有人在进行应用六经理论辨证治疗阳痿的研究,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从文献资料来看日本比较突出。从方剂分布来看,几乎涉及到了六经的各个层面。第三部分是对阳痿现代医学研究概况的系统回顾。现代医学对阳痿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甚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现代医学治疗阳痿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为第一阶段。倡导以Masters性感集中训练、心理疏导等方法治疗阳痿,效果不能令人满意。1973年推出了可膨胀和可弯曲两种阴茎假体植入术,效果较肯定,但假体价格昂贵,手术可能产生的感染、机械故障、假体部件移位等合并症,使得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1980年代,随着阴茎勃起血流动力学机制的揭示,开始应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阳痿,有人称这种治疗方法为“化学假体”,此为第二阶段。1990年代,前列腺素E1经尿道给药系统和口服新药西地那非的问世,标志着阳痿的治疗进入了比较理想的第三阶段。该类产品是当今最有效的口服治疗阳痿的药物,目前该类第二代产品希爱力(Tadalafil)和爱力达(Vardenafil)正申请在我国上市,这给我国的阳痿患者和临床男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随着基因学和基础医学理论的研究,从1997年起,开始了有关阳痿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第四、五部分,则在对现代中医治疗阳痿的概况作了系统回顾后,指出目前中医阳痿治疗研究中存在理
陈昆锋[5](2005)在《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时至今日,治疗阳痿(ED)虽已有特定的治疗药物,但仍不足以满足日益增多患者个体所需。本研究观察了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的一般药理作用,和对肾阳虚症动物模型的行为药理学作用,并采用放免法测定了肾阳虚症大鼠模型的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第一部分 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实验一 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行为学测试的实验观察 用DigBehv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来观察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行为学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总路程、活动时间、穿越时间明显缩短,平均速度明显降低,活动次数明显增加,休息时间明显延长。同模型组相比,兴宾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总路程、活动时间、穿越时间明显增加,平均速度明显提高,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休息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同兴阳组相比,兴宾大、中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兴阳组。同育亨宾组相比,兴宾大、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育亨宾组。实验二: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耐寒能力的影响 观察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耐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模型组相比,兴宾大、中、小剂量组,兴阳组小鼠的耐寒时间明显增加,p<0.05或0.01。同育亨宾组相比,兴宾大、中剂量的耐寒时间明显延长,p<0.05,同兴阳组相比,兴宾大剂量组小鼠的耐寒时间显着增高p<0.05。实验三: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游泳耐力的影响 观察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行游泳耐力的影响。同模型组相比,兴宾大、中组,兴阳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或0.01。同育亨宾组相比,兴宾大剂量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同兴阳组相比兴宾大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显着增多p<0.05。实验四: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交配能力的影响 观察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行交配能力的影响。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扑捉潜伏期、射精潜伏期明显延长,扑捉次数和射精次数明显减少。同模型组相比,兴宾大、中、小剂量组,兴阳组,育亨宾组小鼠扑捉潜伏期和射精潜伏期明显缩短,扑捉次数和射精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0.01。同育亨宾组相比,兴阳组、兴宾小剂量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但兴宾大、中剂量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育亨宾组。同兴阳组相比,兴宾大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兴阳组p<0.05。 第二部份 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大鼠模型的影响实验一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大鼠体重、毛色、进食量及生殖器官脏器指数的影响 观察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大鼠机体状况、生殖器官脏器指数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模型组及治疗组每日均以腺嘌呤30mg/100g灌服,连续30天后完成造模。得知肾阳虚阳
林文建[6](2005)在《天灸对肾阳虚型阳痿模型鼠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阳痿是指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症,为临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作为病名虽沿用已久,但其涵义模糊而广泛,且病名隐含贬意,病人易于产生沉重心理压力,不利于治疗。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阳痿正名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简称ED),ED明确指出病变部位在阴茎,将ED定义为: “阴茎持续不能勃起和(或)不能维持勃起,以达到满意性生活”。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了精确的概念。据统计,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 时至今日,治疗阳痿(ED)虽已有特定的治疗药物,但仍不足以满足日益增多患者个体所需。从近数年来许多的医学临床报告中显示,针灸治疗阳痿具有其独特疗效,相关实验暨报导亦证实针灸有调节人体神经及其内能的功效作用。针灸能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而调整脑内各类神经递质、受体的状态功能,而达到治疗阳痿的目的。因此,于临床上运用中医针灸治疗阳痿已是一个医学科研的新趋势。 天灸疗法是以辛热刺激性药物贴敷于穴位,使局部充血红赤,甚至发泡如同艾火灸燎效应的一种方法,具有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双重作用,与穴位药物贴敷法和现代医学经皮给药法十分相似。其局部刺激起温经通络、温阳散寒、行气活血的效果,通过经络调衡作用,达到补虚泻实、平衡阴阳、祛病保健的作用;其药物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理作用,并可借经络的传导功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天灸具有疗效显着、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历代医家所推崇,随着现代医学透皮吸收和经皮给药的开发和应用,天灸这一古老方法的开发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以氢化可地松与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的阳痿模型,运用督脉经所属穴位及肾俞穴进行天灸操作,藉由动物行为与性激素等内分泌检测来观察天灸治疗对动物模型的影响。由自主行为学检测所示,天灸加药物治疗对模型小鼠的自主行为能力表现较好,证实天灸疗法确有其“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临床运用功效,且相关的实验观察中,亦观察到天灸可提高个体的机能与性行为能力。交配实验结果显示,天灸可提高肾阳虚阳痿模型小鼠的交配率,天灸加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天灸加药物组其疗效均优于模型组(P<0.01),可见天灸对肾阳虚证阳痿模型小鼠可提升其交配率及血清中睾酮含量,使该组小鼠整体表现趋近于正常空白组,且天灸于改善小鼠耐寒及附壁游泳能力结果亦显示天灸疗法的治疗效果;于性激素检测上,天灸可提升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小鼠血清睾酮、T3、T4、ACTH,降低雌二醇(E2)的效用,说明天灸确有其温阳益肾的治疗作用。
李柳骥[7](2004)在《阳痿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计量诊断研究》文中认为阳痿,现代医学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历代医籍中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立方遣药等记载甚多,现代对于其治疗的报道也非常丰富。阳痿为男性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男性生活质量并导致一系列相应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报道屡见不鲜;但理论上,对其认识存在很多分歧,有关辨证标准的规范性欠佳,临床上,相关报道多为低质量的临床试验,可重复率较低。本论文分为理论研究、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三个部分,对阳痿的相关问题做了研究,探讨了阳痿的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和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了当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理论研究本部分从阳痿的定义及辨病标准、阳痿的历史源流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阳痿病名由来久远,中西医学虽然病名相同,但定义与辨病标准各不相同。历史源流部分阐述了阳痿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与论治,将历代医家对阳痿病的认识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具有开创性和独树一帜的理论认识予以介绍。系统评价本部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现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阳痿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 Meta-分析,结果在 1994~2003 年的所有临床试验文献中,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章 4 篇,均为低质量的研究。本系统评价提示中医治疗阳痿与西医比较,疗效有显着性差异。然而,由于潜在的发表偏倚、测量偏倚和设计缺陷,现有的证据不足以推荐这些中医疗法用于治疗阳痿。临床研究1 阳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通过对 293 例阳痿病人的调查,分析了阳痿病的中医证候学和其他相关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次调查显示,阳痿在 40 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患病机率增大,在 40~组达到高峰,符合阳痿是一种增龄性疾病的定义。40~组、50~组和 60~组病例数逐渐减少,分析原因,可能与高龄患者就诊率低有关。职业上,阳痿患者中干部最多,其次为工人和知识分子,农民和无业人员最少。但尚不具备代表性。阳痿患者阳痿程度是随年龄而逐渐加重的,尤其是重度阳痿的出现率。临床上阳痿病人最常出现肝肾两脏症征,但并不局限于这两脏,而是广泛出现心肝脾肾四脏症征,并且各脏症征相杂出现,表现出涉及脏腑的广泛性和单一<WP=5>4 阳痿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计量诊断研究证候的不典型性。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是阳痿的两大主要证候要素,脾肾阳虚亦为一重要证候。肝郁、阳虚、湿热和血瘀是阳痿发病的主要病机。2 阳痿病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标准的研究 经计算各证候的诊断标准为:湿热下注证 5.75 分,命门火衰证 6.25 分,肝气郁结证 9 分,心脾两虚证 5.5 分,惊恐伤肾证 3.5 分。 293 例患者中能通过该方法辨为本研究所选定五个证型的仅为 124 例, 其中72.58%能被诊断为单纯的一个证候,可见阳痿病证候相对简单,相兼证候不多。阳痿患者主要以命门火衰证为主,心脾两虚证和惊恐伤肾证最少。3 阳痿病中医各证型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IIEF-5 量表用于诊断阳痿病和初步评估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程度,其效果是得到国际公认的,本研究结果,仅有命门火衰证与其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能是该量表主要用于定量诊断疾病,对于中医证候适用性不强。4 阳痿病中医各证型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研究 本研究显示,各中医证候与 SAS 和 SDS 量表标准分之间不具有相关性。但因入选例数太少,结果不具有代表性。阳痿作为男科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其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是明确的,患者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然而,抑郁焦虑情绪与中医各证候之间的关系和情绪在各证候之间的差别尚未明确。 以上四部分临床研究,由于样本量尚不够大,调查区域仅限于北京市,临床调查前未能对各调查员实行统一培训,因此尚存在诸多不足。对阳痿一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仅属初步总结,计量诊断标准还有待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
徐振刚,岳斌,季增荣[8](2002)在《中医治疗阳痿的进展》文中指出
白青,杨宝玲[9](2000)在《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凌娅,吴宜澄,王敏,张明生[10](2000)在《蜘蟋丸的研制及治疗阳痿早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二、蜘蟋丸治疗阳痿7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蜘蟋丸治疗阳痿75例(论文提纲范文)
(1)近二十年阳痿临床文献证治总结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历代对阳痿证治的研究概况 |
2.1 先秦两汉时期 |
2.2 晋隋唐时期 |
2.3 宋元时期 |
2.4 明清时期 |
2.5 现代时期 |
3. 统计方法 |
4. 统计结果 |
5. 统计分析 |
6. 讨论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1 199篇统计文献 |
附2 关于证型拆分和分类的说明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研究 |
第一部分 张炳厚教授学术渊源 |
1 张炳厚教授简介 |
2 学术渊源 |
2.1 孜孜不倦,精求古训 |
2.2 学艺有道,博采众长 |
第二部分 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
1 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以"脏腑辨证"为核心,诊病严格遵循三大原则 |
1.2 顺其性即为补补其正即为顺 |
1.3 重视补肾,尤重滋补肾阴 |
1.4 创制类方,以简驭繁 |
1.5 喜用成方,用药广泛 |
1.6 善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为"治痛名家" |
2 张炳厚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
2.1 张炳厚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
2.2 张炳厚教授治疗胃痛经验 |
2.3 张炳厚教授应用滋生青阳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
2.4 张炳厚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
2.5 张炳厚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
2.6 张炳厚教授治疗咳嗽经验 |
2.7 张炳厚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经验 |
2.8 张炳厚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
2.9 张炳厚教授应用清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 |
2.10 张炳厚教授应用五皮五藤饮治疗皮疹经验 |
张炳厚教授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虫类药的历史沿革 |
2 虫类药的功效及应用 |
2.1 虫类药治疗痛证 |
2.2 虫类药治疗内科杂症 |
2.3 虫类药治疗肿瘤 |
2.4 虫类药治疗肾病 |
2.5 虫类药治疗皮肤病 |
3 药理研究 |
3.1 免疫调节作用 |
3.2 抗血栓、溶栓和改善血液循环 |
3.3 抗炎、镇痛作用 |
3.4 抑制、杀灭微生物作用 |
3.5 抗肿瘤作用 |
第二部分 张炳厚教授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痛证的病因病机 |
2 痛证的治疗 |
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 |
2.2 深度访谈 |
2.3 临床数据 |
3 研究内容 |
3.1 临床资料 |
3.2 数据分析 |
3.3 数据统计 |
结论 |
1 痛证医案数据库疾病分类 |
2 痛证医案数据库证型 |
3 痛证数据库使用方剂 |
4 痛证数据库使用药物 |
5 痛证数据库中虫类药物分析 |
5.1 痛证数据库中虫类药物使用频数 |
5.2 痛证数据库虫类药功效分析 |
5.3 痛证数据库虫类药归经分析 |
5.4 痛证数据库虫类药药性分析 |
5.5 痛证数据库虫类药药味分析 |
5.6 常用虫类药总结 |
6 张炳厚痛证数据库痹证治疗经验分析 |
7 张炳厚痛证数据库头痛治疗经验分析 |
7.1 川芎茶调散类方治疗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头痛及多种内伤头痛 |
7.2 滋生青阳汤治疗肝阳、肝风、肝火头痛 |
7.3 用经验方治疗五官疾病所致头痛 |
讨论 |
1 "不通则痛",治疗以"通"为用 |
2 从肝论治痛证 |
3 使用类方,共性个性兼顾 |
4 创新观点 |
4.1 深刻理解,扩大应用范围 |
4.2 虫类药的服用方法 |
小结 |
第三部分 应用虫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慢性肾炎脾肾气虚、湿热血瘀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标准 |
6 疗效判定标准 |
6.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6.2 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标准 |
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样本量 |
4 随机方法 |
5 治疗方法 |
5.1 基础治疗 |
5.2 分组治疗 |
6 观察指标 |
6.1 疗效指标 |
6.2 安全指标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临床资料分析 |
1.1 性别 |
1.2 年龄 |
1.3 基线资料分析 |
2 疗效分析 |
2.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2.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2.3 蛋白尿疗效分析 |
2.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 |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结论 |
讨论 |
1 当代医家论治蛋白尿 |
2 张炳厚教授论治蛋白尿 |
3 虫类药治疗蛋白尿的机理探讨 |
4 创新观点 |
4.1 脾肾两虚为主,湿热、血瘀为患 |
4.2 慢性肾炎从肾络论治 |
4.3 虫类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仲景通阳理论及其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阳痿发病理论与治疗的历代研究概况 |
2 历代运用六经辨证治疗阳痿的研究概况 |
3 现代医学阳痿病的研究现状 |
4 现代中医阳痿病的研究现状 |
5 目前阳痿中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理论研究 |
1 通阳的含义 |
1.1 通阳的概念 |
1.2 通阳与温阳的区别和联系 |
1.3 阳虚证和阳郁证 |
2 通阳法的发展概况 |
3 张仲景通阳法治疗阳痿的理论基础 |
3.1 阳气郁遏是当今阳痿重要发病因素 |
3.2 六经阳气输布与阳痿发病的关系 |
4 张仲景通阳法及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
4.1 张仲景通阳法的应用概况 |
4.2 《伤寒论》通阳法用药及配伍规律 |
临床研究 |
1 阳郁阳痿的诊断与辨证 |
1.1 阳郁阳痿的临床表现 |
1.2 阳郁阳痿的辨证方法 |
2 阳郁阳痿的诊断要点 |
2.1 问诊 |
2.2 阳郁阳痿的症候特点 |
3 阳痿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的研究 |
3.1 目的 |
3.2 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
3.3 调查结果 |
3.4 讨论 |
4 通阳法与传统疗法治疗阳痿的疗效比较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结果 |
4.5 结论 |
5 通阳法治疗阳痿应用举例 |
5.1 发表通阳治痿 |
5.2 理气通阳治痿 |
5.3 利湿通阳治痿 |
5.4 祛痰开结通阳治痿 |
5.5 利水开结通阳治痿 |
5.6 清热开结通阳治痿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部分 |
综述一 中医学对阳痿的认识与治疗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从病位论治阳痿 |
3 从病邪论治阳痿 |
4 从六经分类辨治阳痿 |
5 中医药分型辨证论治阳痿 |
6 单方验方为主随症论治阳痿 |
7 固定方为主治阳痿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学对阳痿的认识与治疗进展 |
1 阴茎勃起的机制 |
2 阳痿病因病机 |
3 阴茎勃起的治疗 |
4 手术治疗 |
5 物理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肾阳虚型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 |
1 肾阳虚模型 |
2 肾阳虚模型的病理变化 |
3 模型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部分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
实验一: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
实验二: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耐寒能力的影响 |
实验三: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游泳耐力的影响 |
实验四: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交配能力的影响 |
讨论 |
第二部分 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大鼠模型的影响 |
实验一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大鼠体重、毛色、进食量及生殖器官脏器指数的影响 |
讨论 |
第三部分 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模型防治作用的机理研究 |
实验一: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小鼠生殖器官脏器指数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实验二: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天灸对肾阳虚型阳痿模型鼠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阳痿的研究与认识 |
2 中医治疗阳痿槪述 |
2.1 中医药治疗阳痿 |
2.2 针刺治疗阳痿 |
2.3 灸法论治肾阳虚阳痿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 天灸的理论研究 |
2 天灸的研究现况 |
3 天灸的临床运用现状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行为学测试实验观察 |
实验二交配实验观察 |
实验三耐寒实验观察 |
实验四附壁游泳实验观察 |
实验五天灸对腺嘌呤造模之肾阳虚模型大鼠影响实验观察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阳痿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计量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文献综述一 中医计量诊断研究概况 |
1.1 四诊的计量诊断研究 |
1.2 证候的计量诊断研究 |
1.3 病的计量诊断研究 |
1.4 展望 |
文献综述二 阳痿(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2.1 患病率 |
2.2 病因与危险因素 |
2.3 中医证候 |
2.4 阳痿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
2.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前言 |
理论研究 |
1 阳痿的定义及辨病标准 |
2 阳痿的历史源流 |
2.1 阳痿的病名演变 |
2.2 阳痿的病因病机 |
2.3 阳痿的辨证分型 |
2.4 阳痿的论治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 问题的提出 |
2 序言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1 阳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1.4 研究结果 |
1.5 讨论 |
2 阳痿病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标准的研究 |
2.1 阳痿病常见证候类型的确定 |
2.2 症状范围筛选及主次症的确定 |
2.3 权重的规定 |
2.4 症状体征的分级 |
2.5 诊断标准临界值的确定 |
2.6 结果 |
2.7 讨论 |
3 阳痿病中医各证型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
3.1 临床资料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3 统计方法 |
3.4 研究结果 |
3.5 讨论 |
4 阳痿病中医各证型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研究 |
4.1 临床资料 |
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3 统计方法 |
4.4 研究结果 |
4.5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8)中医治疗阳痿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研究 |
2 临床研究 |
2.1 吴宜澄等[5]采用蜘蟋丸治疗阳痿75例。 |
2.2 徐生荣[6]理疗加补阳求偶散治疗阳痿100例。 |
2.3 张惠臣, 刘友章[7]用双龙作强丸治疗阳萎156例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
2.4 陈子胜[8]自拟补肾利湿汤治疗阳痿伴慢性前列腺炎44例。 |
2.5 武怀信[9]采用补天灵治疗肾阳虚型阳痿早泄患者29例。 |
2.6 蔡振宇[10]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功能性阳痿50例。 |
2.7 陆龙达[11]采用韭仙冲剂加辛芷搽剂治疗阳萎80例。 |
2.8 李诤等[12]采用九天灵应散外洗治疗心理性阳痿100例。 |
3 辨证论治 |
3.1 朱凌云, 张学亮[13]以助阳散为主治疗阳痿150例。 |
3.2 李淑玲等[14]二仙地黄汤加减治疗阳痿130例。 |
4 验方、特殊疗法 |
(9)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治疗阳痿 |
1.1 分型辨证治疗: |
1.2 从肝肾论治: |
1.3 从心脑论治: |
2 验方治疗阳痿 |
3 针刺治疗阳痿 |
4 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阳痿 |
5 按摩导引治疗阳痿 |
6 实验研究 |
(10)蜘蟋丸的研制及治疗阳痿早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蜘蟋丸的研制 |
1.1 蜘蛛、蟋蟀的捕捉、鉴定和炮制: |
1.2 组方: |
1.3 制备: |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疗效情况见表1。 |
3 讨 论 |
四、蜘蟋丸治疗阳痿7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二十年阳痿临床文献证治总结与分析[D]. 肖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2]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D]. 赵文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3]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治疗进展[J]. 黄云河,苟建宁. 皮肤病与性病, 2007(03)
- [4]仲景通阳理论及其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刘庆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5]兴阳颗粒配伍育亨宾对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D]. 陈昆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6]天灸对肾阳虚型阳痿模型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 林文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7]阳痿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计量诊断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8]中医治疗阳痿的进展[J]. 徐振刚,岳斌,季增荣.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06)
- [9]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J]. 白青,杨宝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00(S1)
- [10]蜘蟋丸的研制及治疗阳痿早泄疗效观察[J]. 凌娅,吴宜澄,王敏,张明生. 福建中医药,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