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生[1](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陈科汛[2](2016)在《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腿痛、腰椎曲度的改善程度,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受试者来源于成都市的4个临床分中心。纳入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随机分为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组(治疗组)和针灸综合疗法组(对照组),各160例。治疗组予: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对照组予:电针+推拿+牵引。治疗4周(即4个疗程);然后在开始治疗的第12、24周结束时分别进行两次随访。以基线(0周)和第4、12、24周结束时为评价时间点,以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腰椎曲度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同步观察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分析:两组患者在入组时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临床特征、病情程度各项指标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疗效评价:(1)治疗4周结束时,分级疗效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结束时,两组vasWP: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结束时,两组vasLP: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结束时,两组腰椎曲度: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PS的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开始后第12、24周结束时分别随访,vasWP、vasLP、腰椎曲度: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案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是安全、有效的;分级疗效及总有效率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组更优。2、在治疗第4、12、24周结束时,各项观察指标(腰痛视觉模拟评分、腿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曲度)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组均要优于针灸综合疗法组,提示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腿痛、腰椎曲度方面,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疗效更佳。
杨仕年[3](2014)在《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腰部活动功能、腰腿痛、腰椎曲度的改善程度,为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方法:受试者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大邑县中医院等4个临床中心的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标准的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中心随机,将患者随机分为踩跷结合骶管注射组(治疗组)和针灸综合疗法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腰部踩跷与骶管注射,腰部踩跷每日1次,每次治疗20分钟,6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骶管注射每周1次,1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6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每次骶管注射结束休息10分钟后立即进行腰部踩跷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牵引及推拿,电针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30分钟,6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牵引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在电针及推拿治疗结束后行牵引治疗。6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推拿每次20分钟,每日1次,6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的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结束后的第12周随访。以基线和治疗4周后及治疗12周后为评价时间点,采用腰腿痛功能评分表、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椎曲度对患者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时进行评估。结果:1、基线分析:(1)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婚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工作时间、工作类型)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各项指标(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的阶段、突出方向)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3)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各项指标(腰腿痛功能评分、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椎曲度)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疗效评价:(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腰腿痛功能评分、腰部活动范围、腰背肌力、活动能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两组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两组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两组腰椎曲度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估:两组各发生不良事件1例,分别为治疗组骶管注射后胸闷和对照组取针后针孔出血,同时未发生其他情况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和1.0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没差异(p>0.05)。结论:1、两种疗法对治疗LDP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2、在改善腰部活动范围、腰背肌力、活动能力方面,针灸综合疗法疗效更好。3、在改善腿痛、腰疼、腰椎曲度方面,踩跷结合骶管注射可能疗效更好。
施锋,孙岩,夏义勇,易洪波,刘慎义,张浩[4](2013)在《手法整复骶管注药及银质针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手法整复、骶管注药、银质针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手法整复+骶管注药+银质针)86例,B组(骶管注药+手法整复)70例,C组(手法整复+银质针)69例。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愈24例,显效33例,有效27例,无效2例;B组:治愈8例,显效23例,有效32例,无效7例;C组:治愈7例,显效22例,有效31例,无效9例。三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骶管注药、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杨波[5](2012)在《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一、糖皮质激素是骶管注射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易滥用导致诸多临床意外发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易导致钠水潴留,以及引起肝脏肿大和哮喘等不良反应,不同的激素引起以上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为此,考察不同的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但既往文献多为临床病例的报道或不同激素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基础研究匮乏。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一主要研究临床常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及曲安奈得硬膜外腔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为规范化的激素安全选择与药物配伍提供实验依据。二、骶管注射疗法是从麻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糖皮质激素注入硬膜外腔直接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了对神经根的刺激,并抑制无菌性炎症,消除水肿及抑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以致临床上有人随意加大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期增加临床疗效。关于麻药用量的安全性已有相关的深入研究,且已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关于激素的用量,由于其部分不良反应并非立即出现,比如对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的影响等,需要经过数天甚至数周才有一定变化,故有许多医师盲目加大激素的用量,甚至将两种激素一起使用,对于激素的用量没有严格的控制。针对以上情况设计实验二主要研究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SD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形态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激素的浓度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三、目前,注射不同的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已成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且运用肌电图等检查手段对骶管注射前后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的研究,已进一步证实了骶管内药物注射疗法是肯定的。常用的复合药液一般多从神经根阻滞、炎症消除、血管扩张、粘连剥离及神经营养等角度考虑,但也有学者从改变骶管内环境的pH值角度着手,在治疗药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直接提高pH值,通过减轻局部组织酸中毒,降低H+和局部致痛物质的生成,以增强治疗效果。根据pH值的分配学说,如果pH值越大,则离解度越小,非离子状态的局麻药物浓度就会愈高,继而抵达神经细胞发挥作用的非离子局麻药物明显增多,最终使局麻药物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缩短。这种碱化溶液疗法从临床报道看来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此碱性液体是否会对硬膜外腔内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尚缺乏基础实验的支持,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三初步地探索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SD大鼠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碱化溶液提供依据。方法:一、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其中第1组为泼尼松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1ml:2ml:17m1;第2组为地塞米松组,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l;第3组为曲安奈得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1.第4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1: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1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注射及评估方法参照文献介绍的硬膜外穿刺造模及评估方式,将药液由腰椎5、6间隙注入到大鼠硬膜外腔。第4周统时间段采取大鼠血液,离心后仔细收集上清,用大鼠皮质醇(Cortisol)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并取各组大鼠双侧肾上腺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的比例。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SD法)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数,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比例。二、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分别为泼尼松低、中、高浓度组,其中泼尼松低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泼尼松中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2ml:2ml:16ml,泼尼松高浓度组用药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4ml:2ml:14ml。第4、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l: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第1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1周均取血1次,连续对比观察各组的血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的变化,于第4周用过量的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取双侧股骨头,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钙,清水浸泡过夜,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采用多重比较方法(LSD方法)。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实验组,即碱化溶液组,不加碱化溶液的对照组,以及正常组。碱化溶液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用药比例为lml:2ml:12ml:5ml,对照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测量实验前及第4周大鼠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与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并于第4周将经电生理检测完毕的大鼠取各组大鼠脊膜脊髓及神经根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第1、4、5组均分别与第2组、3组比较,血清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肾上腺组织HE染色观察测量显示,2组和3组的束状带所占皮质的比例与1、4、5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数:第3周(即第2次注射后)泼尼松组死亡大鼠1只,地塞米松组和曲安奈得组均先后死亡2只,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是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对照组与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实验过程中麻醉药物过量。二、(1)泼尼松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用药后1周GLU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2)高浓度组的血清CHO, TG均在用药后1周其升高趋势就开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药后2周达到峰值,中浓度组CHO, TG用药后2周其升高变化趋势高于低浓度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而低浓度组相对于对照组和正常组也有轻微升高血清TG的作用;(3)高浓度组股骨头出现空骨陷窝,骨小梁排列紊乱,变短变细的情况比中、低浓度组更多见、更严重。实验过程泼尼松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有1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对照组和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三、实验前后各组大鼠机械刺激后肢缩爪阈值及马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神经根病理切片也未见明显损害改变。在实验过程中碱化溶液组中的钠水潴留发生率较其他组别高,有4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其中3只死亡,而对照组中有2只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正常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均为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结论:一、硬膜外腔注射对全身影响大的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会引起雄性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导致肾上腺组织学上的萎缩改变,而使用对全身影响较小的中效激素醋酸泼尼松不会引起此类变化,可能是由于长效激素的半衰期时间较长,连续给药导致药物浓度蓄积过高,长期抑制肾上腺的正常功能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激素其效价不同引起。而且醋酸泼尼松引起钠水潴留风险较低,故进行硬膜外腔激素注射治疗时,选用以局部效应为主的中效制剂醋酸泼尼松,相对于对全身影响较大的长效制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而言更为安全。硬膜外激素注射还存在一些少见的、潜在的、甚至严重的神经系统、周围组织器官及其他系统等并发症,如脑和脊髓梗塞、硬膜外血肿、椎间隙感染、月经紊乱、过敏等。部分并发症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面对以上的不安全因素,应该尽快制定一套标准的规范化操作程序来指导临床应用。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关注硬膜外注射的基础研究,并在将来的临床试验中运用标准统一的疗效监测指标与时间评估终点,且长期观察临床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效果差异,建议多个临床中心联合研究,集合有效的资料进行循征医学分析,用科学的结论指导临床应用。二、高浓度泼尼松硬膜外腔注射对血糖、血脂产生不良影响,并使股骨头产生类似坏死的病理学变化,故行硬膜外腔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时,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血脂较高的患者,以及严重的骨质疏松,主要靠单侧股骨头负重,应力较为集中的患者应慎用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治疗,并注意不可多次注射。在多次硬膜外腔注射的其他患者中,应注意常规监测血糖、血脂、血小板及血浆黏度等这些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便捷指标。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硬膜外腔少次低浓度的激素使用是更为安全的选择。三、碱化药液组、常规硬膜外注射药液的普通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神经根功能未发生明显敏感或迟钝的改变,也未见到明显的神经根组织学损害。表明本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药物组成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影响,是相对安全的药物选择,即碱化溶液骶管注射不会造成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有害影响,可作为安全的配方选择。但由于长效激素有易导致钠水潴留的可能,若再加入碱化溶液更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从而引发钠水潴留或使钠水潴留的情况加重。考虑到钠水潴留风险的存在,相信通过减少目前临床常规的5%碳酸氢钠5ml的用量能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至于具体的理想用量需进一步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指导,从而更好地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临床价值。
杜春晓[6](2012)在《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股骨头及腰椎神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骶管注射疗法安全、快速、有效,广泛用于腰骶椎管内病变的治疗,但临床用药没有统一规范,在用药种类、用药配伍、PH、用药剂量及注射速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骶管注射疗法的并发症低血压、感染、过敏、月经紊乱、短暂性失明、截瘫、神经根损伤、甚至死亡等时有报道,临床随意的配方用药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应该对该疗法众多配方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配方,以使骶管注射疗法疗效最优,并发症最低。预实验选择临床常用12组药物配伍,分别行SD大鼠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处死后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上腺、股骨头及腰椎神经的病理改变,筛选出病理变化最大组。正式实验选择预实验病理变化最大组,细分为6组,分别行SD大鼠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测量血清皮质醇变化,处死后显微镜下观察肾上腺、股骨头及腰椎神经形态学改变,以分析该组各药物对大鼠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取临床常用醋酸曲安奈德、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龙、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药物,按不同配伍分为12组:组1: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组2:组1+维生素Bl+维生素B12;组3:地塞米松注射液+组1;组4:地塞米松注射液+组2;组5: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组1;组6: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组2;组7: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组1;组8: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组2;组9:丹参注射液+组1;组10:丹参注射液+组2;组11:地塞米松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组2;组12: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组2。按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0mag、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80mg、丹参注射液8ml、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每组均加生理盐水致30ml的比例配伍。所有配伍统一采用0.2ml/只/次注射用量。分别对26只雄性SD大鼠进行L5-6椎间隙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第4周统一处死,取肾上腺、股骨头、腰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正式实验选取预实验第6组,将其细分为6组:组1: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生理盐水;组2:组1加醋酸曲安奈德;组3:组2减维生素B12;组4:组2减维生素B1;组5:组2减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组6为空白组。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行SD大鼠L5-6椎间隙硬膜外腔注药,按醋酸曲安奈德20mg、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每组均加生理盐水至30ml的比例配伍。所有配伍统一采用0.2ml/只/次注射用量。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第4周测血清皮质醇浓度,并随机抽取4只大鼠处死,取肾上腺、股骨头、腰椎神经,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预实验1.1存活情况:第2次注药后3天,组5死亡1只、组6死亡2只大鼠;注药后第5天,组6又死亡1只;第3次注药后1日,组4死亡1只;注药后2日,组3死亡1只;注药后6日,组12死亡2只。剩余大鼠大多体毛不光泽,肌肉消瘦,兴奋性较低,部份大鼠食欲不振,形色萎靡。1.2切片观察:第1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与网状带宽度比(束网比)约为2:1,各带界限清晰,高倍镜下观察各层细胞排列规则,仅见少量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股骨头骨小梁完整无断裂,少量脂肪细胞存在,营养血管丰富;腰椎神经:雪旺细胞均匀排列,髓鞘无肿胀。第2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网比约为2.5:1,余同1组;骨股头观察结果同第1组;腰椎神经偶见髓鞘肿胀,余同第1组。第5组肾上腺偏小,束网比为1-1.5:1,束状带最窄处约等于球状带,束网边界不清晰,束状带细胞大量水肿,核固缩、碎裂、溶解;股骨头骨小梁变疏变细、偶有断裂,大量脂肪细胞存在,血供稍减少;腰椎神经较多髓鞘肿胀、雪旺细胞坏死。第7组肾上腺、股骨头、腰椎神经观察结果同第1组。第8组肾上腺、腰椎神经观察结果同第1组;股骨头有较多脂肪细胞存在,骨小梁变细,有断裂。第9组肾上腺、骨股头观察结果同1组;腰椎神经偶见雪旺细胞核变大,余同第1组。第10组肾上腺观察结果同1;股骨头较多脂肪细胞存在,骨小梁变细,有断裂;腰椎神经观察结果同第9组。第11组肾上腺体积较大,束网带界限不清较重,余同1;股骨头有较多脂肪细胞存在,骨小梁排列紊乱,骨小梁变疏变细,有断裂,营养血管较少;腰椎神经血管较少,较多髓鞘肿胀。第12组肾上腺明显变小,束网界限严重不清淅,束状带很窄,部份区域几乎没有,束状带大量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骨小梁同11组;腰椎神经很少血管,大量髓鞘肿胀。第3、4、6组大鼠过早死亡,无切片观察记录。2正式实验2.1存活情况:注药后第1周,第5组有3只大鼠先后死亡,尸检见:双肺鲜红,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充血肿大如心脏大小;注药后第2周,第4组有3、5号大鼠死亡。3号尸检见:腹部膨胀,大肠肿胀明显,内含大量气体。胃胀明显。肝心淤黑,肺腥红。5号尸检见:肾脏淤黑,胃肠有胀气。肝有淤斑,心肺淤黑。第3组,第5组亦有2只大鼠萎靡;注药后第3周,第2组有2只,第3组有1只大鼠死亡,尸检见:腹部明显肿胀,较多腹水,胃及大肠肿胀明显并充满气体,肝、肺、心淤黑,下腔静脉入心处胀大。2.2外观及活动:第1组、6组:食欲旺盛,眼睛有神、反应敏捷,体毛光滑,肌肉平满、活动有力,身无伤痕,尾不弯曲,天然孔腔无分泌物,无畸形,粪便黑色呈麦粒状;第2、3、4、5组:体毛不光泽,肌肉消瘦,兴奋性较低,部分大鼠食欲不振,形色萎靡。2.3解剖学观察:第2、3、4、5、组:部份大鼠心、肺、肝脏淤血,下腔静脉近心房部肿大:胃肠胀气,腹水增多;肾上腺变小。2.4血清皮质醇含量:醋酸曲安奈德组、维生素B12组与其余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2.5切片光镜下观察2.5.1肾上腺第6组:肾上腺皮质束网比约为1.77:1,各带界限清晰,高倍镜下观察各层细胞排列规则,偶见束状带细胞核固缩、细胞凋亡第1组:肾上腺皮质束网比约为1.27:1。各带界限较清晰,高倍镜下观察各层细胞排列规则,少量细胞核固缩或破裂、溶解。第2组:多数肾上腺明显减小,束网比约为0.56:1。束网边界不清晰,最窄处束状带几乎没有。大量束状带细胞肿胀,细胞核固缩、破裂、溶解。第3、4组:束网比分别约为0.57:1、0.59:1,观察结果基本同第2组。第5组:肾上腺未明显偏小,束网比约为1.02:1。束网边界不清晰,较多束状带细胞肿胀,细胞核固缩、破裂、溶解。2.5.2股骨头第6组:几乎无脂肪细胞,营养血管丰富,骨小梁排列规则、无断裂,骨细胞正常。第1组:基本同第6组。第2组:大量脂肪细胞存在,营养血管变细减少,骨小梁变疏变细、偶有断裂,部分骨细胞肿胀,细胞核破裂、溶解。第3组:较多脂肪细胞存在(较第2组少),营养血管变细减少(较第2组稍轻),骨小梁变疏变细、偶有断裂,部分骨细胞肿胀,细胞核破裂、溶解。第4组:基本同第3组。第5组:稀疏脂肪细胞存在(较第3、4组少),营养血管未明显减少,骨小梁变疏、偶有断裂,偶有骨细胞肿胀,细胞核破裂、溶解。2.5.3腰椎神经第1、6组血管较多,雪旺细胞均匀分部,偶见髓鞘水肿。第2、3、4组雪旺细胞分部较稀,部分轴突消失、髓鞘水肿。第5组雪旺细胞分部较稀且明显混乱,较多轴突消失及髓鞘水肿。结论:1预实验长效糖皮质激素醋酸曲安奈德组5、组6大鼠肾上腺、股骨头病理变化较大,部分腰椎神经亦有损伤。丹参注射液配伍水溶性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组11及配伍悬浊液糖皮质激素醋酸曲安奈德组12均有肾上腺、股骨头显着病理改变及部分腰椎神经损伤。单纯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组7病理改变轻微。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配伍维生素组8病理改变不明显但较组7严重。单纯的丹参注射液组9病理改变不明显。丹参注射液配维生素组10病理改变不明显但较组9严重。2正式实验维生素B1、B12单独应用于硬膜外腔注射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醋酸曲安奈德硬膜外腔注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与维生素B12合用更会加重皮质醇的降低,而维生素B1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醋酸曲安奈德硬膜外腔注射可引起SD大鼠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维生素B1、B12与醋酸曲安奈德合用,会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醋酸曲安奈德硬膜外腔注射是导致大鼠股骨头发生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维生素B1、B12的单独对股骨头影响不大,但其与醋酸曲安奈德合用会明显加重病理改变。醋酸曲安奈德硬膜外腔注射是导致大鼠部分腰椎神经发生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维生素B1、B12与醋酸曲安奈德合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引起的病理变化。
陈泽群,李义凯,叶淦湖,屠永刚,谭平先,王荣春[7](2011)在《骶管注射不同容量药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20mL和30mL容量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及功能改善的影响及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东莞市常平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0mL组(生理盐水17mL+利多卡因2mL+醋酸泼尼松龙1mL)60例和30mL组(生理盐水27mL+利多卡因2mL+醋酸泼尼松龙1mL)6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1周和1月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 20mL组和30mL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5±1.5)分和(7.7±1.5)分。注射治疗后30min及l周VAS评分,20mL组分别为(5.2±0.8)分和(4.5±0.5)分,30mL组分别为(5.1±1.0)分和(4.6±0.4)分,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59,2.362,P>0.05)。两组患者平均改善指数及平均改善率接近,30mL组较20mL组出现下肢麻木、头晕、尿潴留、呕吐等并发症显着。结论骶管注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但注射用量不与效果成正比。
韦龙华,黄锦益,韦克,黄泽汉,邓军,彭维波[8](2009)在《甲强龙复合液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150例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范中旗,范玉岩[9](2009)在《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有关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分析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后,发现仍存在许多没有统一的认识,所使用的药物种类、治疗液量及注射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及主观盲目性。为了便于规范,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归纳,同时提出一些今后的研究设想。
叶永亮[10](2008)在《臀部肌筋膜痛的临床与相关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为临床臀部疼痛的定位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2.为临床臀中肌筋膜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为临床骶管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以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为A线,从四个水平,即C水平(A线下1.5cm)、D水平(A线下3.5cm)、E水平(A线下5.5cm)、F水平(A线下7.0cm),并以通过左右髂嵴最高点的垂线B线为外侧界,对12具成人防腐尸体的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的解剖位置进行观测;2.(1)选取正常成人70例(男40例,女30例),取同侧臀部臀大肌、梨状肌常见压痛点各一个,臀中肌压痛点四个(记为1、2、3、4,见附图),以约5Kg拇指压力分别按压相应位置,以VAS疼痛评分表记录相应疼痛值;(2)选取臀中肌筋膜痛病人40例(男18例,女22例),按照(1)方法及结果(臀中肌选取(1)结果中压痛值最高点)分别记录相应疼痛值。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分析;3.在112例成人干燥骶骨标本上观察骶管裂孔的形态,测量两骶角距离、骶管裂孔矢状径、骶管裂孔上缘与尾骨上缘距离、骶管裂孔深度,按照骶管裂孔的形状、高度、骶角对称与否、两骶角同高与否、变异进行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四个水平上均可见臀大肌与臀中肌,梨状肌多数见于E和F两个水平上。2.(1)在正常成人臀部六个压痛点处压痛值以梨状肌压痛点疼痛值最高,臀大肌最低,臀中肌四点压痛值以2点最高(2>1>4>3),与梨状肌压痛值对比无显着性差异;臀中肌1、3、4点压痛值与梨状肌压痛值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三点压痛值低于梨状肌;(2)臀中肌筋膜痛病人臀中肌2点与梨状肌压痛点压痛值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臀中肌2点压痛值高于梨状肌。3.骶管裂孔形状多为长尖形与不规则形;高度多数为骶裂至S4;两骶角对称、同高者较多,不对称者以偏左者为主;骶骨变异以尾骨骶化者占多数;男女两骶角距离有显着性差异(P<0.05),男性两骶角距离比女性大。结论1.临床上臀部疼痛大多可能是臀中肌筋膜痛,而并非梨状肌综合征。2.(1)正常成人臀中肌压痛以2点最高(2>1>4>3),与梨状肌压痛值相当;(2)臀中肌筋膜痛患者臀中肌压痛值大于梨状肌,临床臀部疼痛并非多为梨状肌综合征,应结合相应压痛位置等以明确诊断;3.骶管裂孔变异较大,临床骶管注射时应参照上述指标以及相关体征以做到准确的操作,获得良好的疗效。
二、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1.8 不良事件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流程图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随机方法 |
2.4 对照 |
2.5 盲法 |
2.6 试验疗程观察与随访 |
2.7 分组情况 |
2.8 治疗方案 |
2.9 观察指标 |
2.10 数据录入与管理 |
2.11 统计分析 |
2.12 质量控制与保证 |
2.13 伦理学审查 |
2.14 总结与资料保存 |
3 试验结果 |
3.1 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资料 |
3.3 疗效结果评价 |
3.4 安全性评价 |
3.5 依从性评价 |
3.6 随访结果 |
4 讨论 |
4.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LDP的认识 |
4.3 踩跷法治疗LDP |
4.4 临床试验设计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文献综述 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临床研究附表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目录 |
引言 |
1. 选题背景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受试者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流程图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随机方法 |
2.4 对照 |
2.5 盲法 |
2.6 随访 |
2.7 分组情况 |
2.8 治疗方法 |
2.9 疗效观察指标 |
2.10 数据录入与锁定 |
2.11 统计分析 |
2.11.1 分析计划 |
2.11.2 统计分析内容及方法 |
2.12 质量控制方法 |
2.13 伦理学原则 |
2.14 总结与资料保存 |
3. 结果 |
3.1 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资料 |
3.3 疗效评价结果 |
3.4 安全性评价结果 |
3.5 依从性评价比较表 |
3.6 随访结果 |
4. 讨论 |
4.1 祖国医学对LDP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LDP的认识 |
4.3 踩跷法的研究概况 |
4.4 关于临床试验设计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临床研究表 |
(4)手法整复骶管注药及银质针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分组方法 |
1.5 治疗方法 |
1.5.1 手法整复 |
1.5.2 骶管注药 |
1.5.3 银质针治疗 |
1.6 疗效判断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组织学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大鼠神经根功能和组织学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
一、骶管注射疗法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二、经骶管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6)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股骨头及腰椎神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大鼠肾上腺、股骨头、腰椎神经病理影响的预实验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第六节 不足与展望 |
第二章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
第三章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大鼠股骨头的形态学影响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
第四章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大鼠腰椎神经的形态学影响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骶管注射不同容量药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和功能测评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参与者数量: |
2. 治疗前后VAS评分: |
3. 改善情况: |
4. 不良反应: |
讨 论 |
(8)甲强龙复合液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150例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疗效评定标准 |
4.治疗结果 |
讨 论 |
(10)臀部肌筋膜痛的临床与相关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臀中肌筋膜痛的诊治 |
二、骶管注射的解剖学研究 |
第一部分 臀中肌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臀中肌筋膜痛压痛点临床观察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骶管裂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附统计学审稿证明 |
四、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
- [2]罗氏踩跷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科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6)
- [3]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 杨仕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4]手法整复骶管注药及银质针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施锋,孙岩,夏义勇,易洪波,刘慎义,张浩. 临床军医杂志, 2013(08)
- [5]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D]. 杨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6]硬膜外腔药物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股骨头及腰椎神经的影响[D]. 杜春晓.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7]骶管注射不同容量药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比较[J]. 陈泽群,李义凯,叶淦湖,屠永刚,谭平先,王荣春.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04)
- [8]甲强龙复合液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150例效果观察[J]. 韦龙华,黄锦益,韦克,黄泽汉,邓军,彭维波. 右江医学, 2009(05)
- [9]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有关问题探讨[J]. 范中旗,范玉岩. 颈腰痛杂志, 2009(05)
- [10]臀部肌筋膜痛的临床与相关解剖学研究[D]. 叶永亮. 南方医科大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