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VE及SSD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娇[1](2020)在《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评估病变性质及病理对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影像学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影像学特征即可初步判断病变性质,进一步提高肺亚厘米GGN的鉴别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指导术前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发现有亚厘米GGN并行手术切除的52例患者(共70个病灶)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HRCT图像均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ve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进行重建,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病灶大小、平均CT值、病灶位置、病灶类型、边界、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共纳入70个肺亚厘米GGN,其中良性病变12个,肺腺癌58个(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1个、原位腺癌29个、微浸润性腺癌9个和浸润性腺癌9个)。分析肺亚厘米GGN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的关系。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恶性结节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范围3577岁,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52例患者共检出70个肺亚厘米GGN,其中良性组12个,恶性组58个,病灶位置分布为:右肺上叶25个、右肺中叶4个、右肺下叶13个;左肺上叶18个、左肺下叶10个,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之间病灶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恶性组病灶大小分别为6.50(5.138.53)mm、7.05(6.009.00)mm,平均CT值分别为-606.50(-707.00-150.25)HU、-609.00(-683.00-385.25)HU,应用秩和检验,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在两组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空气支气管征及分叶征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而病灶类型、边界、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及胸膜凹陷征在两组之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将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三型,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良性组以Ⅰ型最多见(75%),而恶性组以Ⅱ型和Ⅲ型多见(48.3%、27.6%)。恶性结节浸润前组及浸润后组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8个恶性结节,根据有无浸润性将其分为:浸润前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1个,原位腺癌29个)和浸润后组(包括微浸润性腺癌9个,浸润性腺癌9个)。经卡方统计发现,性别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t检验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个病灶的位置分布为:右肺上叶23个、右肺中叶4个、右肺下叶9个;左肺上叶15个、左肺下叶7个,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两组间病灶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前组、浸润后组病灶大小分别为(6.99±1.75)mm、(8.14±1.57)mm,平均CT值分别为-633.00(-692.75-561.00)HU、-326.00(-627.50-203.00)HU,分别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病灶大小、平均CT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95mm、-502HU。经卡方检验,两组间病灶类型、边界、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三维形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组病灶多为pGGN(80%),边界多清楚(55%);而浸润后组多为mGGN(83.3%),边界多较模糊(77.8%)。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在浸润后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6.7%、88.9%、88.9%、55.6%,显着高于浸润前组。统计上述5种征象出现的频数,绘制ROC曲线,发现频数为2.5种时为诊断病灶是否为浸润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即恶性结节出现上述5种征象中的3个或以上,提示病灶很可能为浸润性病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两组间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型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浸润前组以Ⅱ型最多见(52.5%),浸润后组以Ⅲ型最多见(61.1%)。MPR对结节位置的显示具有一定优势,MIP对肺血管的显示较HRCT图像更为清晰,VRT可显示结节的三维形状,CT图像及各种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肺亚厘米GGN更全面、准确的信息。结论1.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中出现分叶征和空气支气管征提示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2.恶性亚厘米磨玻璃结节中,若结节为pGGN、边界清楚提示为浸润前病变可能性大;若结节为mGGN、边界模糊则提示为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当病灶大小>6.95mm、平均CT值>-502HU或病灶出现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中3个或以上征象时,考虑病灶为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否则为浸润前病变可能性大。3.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型对于区分亚厘米磨玻璃结节良恶性及浸润性均具有一定的意义。若血管与病灶无关则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血管在病灶内走形自然为浸润前病变可能性大,血管在病灶内扭曲、增粗、僵硬或向病灶内聚集为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4.图像后处理技术为二维影像学的一种补充手段,诊断的准确性有赖于与二维影像的有机结合,不同的重建技术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综合各种重建技术的优点所得图像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及客观的信息。
谷卓玉,李明磊,艾科奇,徐慧琳[2](2017)在《螺旋CT支气管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的方法是指在螺旋CT薄层容积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技术做气道的立体重建,可重建成各种不同的二维(2D)和三维(3D)气管支气管像,将病变真实地显示出来。气管支气管CT重建后,可对支气管异物、新生物及气管狭窄等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临床疑有气管支气管病变,且经支气管重建成像(部分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患者,
沈冬元,施健,赵建新,潘静,施晓平[3](2017)在《MDCT仿真内窥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仿真内窥镜(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VB检查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2例受试者接受薄的层厚0.625 mm MDCT检查,和截面重建的实施,其中20例发现阳性、可疑阳性病灶,病理活检2例,符合率为90.9%。此外,支气管肿瘤12例,肺门肿块4例;支气管壁增厚11例,导致支气管狭窄和闭塞9例,3例继发性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病灶(或接近)和肺门淋巴结4例。结论 VB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敏感、方便和准确的特点,可以作为筛查中央型肺癌的重要手段。
毛科峰[4](2015)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央型肺癌采用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螺旋CT对肺癌患者行薄层扫描,并对其进行三维建构。三维建构方法有三,即表面遮盖成像、密度投影和多平面建构。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和MPR重建显示病灶部位的准确度高,此外,还能显示支气管阻塞程度、病灶与纵膈关系和淋巴结侵袭的状况。肺癌病灶软组织的SSD成像可以全面呈现其发展形态,支气管树SSD和Min IP成像能呈现气管的阻塞程度和狭窄的范围,但SSD和Min IP图像不精细,对病灶的解剖细节显示较差,对肺癌的早期病灶、气管阻塞范围和程度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制。结论螺旋CT薄层切面扫描和MPR图像是当前诊断中央型肺癌最为有效的方法,SSD和Min IP图像能直观呈现肺癌病灶现状,此外,还能弥补横切面图像的欠缺,但不能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解剖细节。
王霞,孙琼芳,涂蓉,陈东东,王圣恩,史华莉,李胜达,刘旭俊[5](2014)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变中,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学诊断的热点和难点。随着MSCT技术革命开始,特别是三维重建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使能够通过图像特征有效表示肺部结节病理特性,从而快速准确诊断孤立性肺部结节良、恶性得到了历史性提高。
黄宝泉,郑悦,张庆武,曾向廷,林惠如[6](2013)在《MSCT在判断中央型肺癌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判断中央型肺癌(CLC)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方法:75例经纤支镜或病理确诊的CLC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运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与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的关系。结果:肿瘤对气管、支气管的侵犯表现为管外压迫型38例(50.7%),CT表现为肿瘤压迫并侵犯支气管,管腔内呈不均匀狭窄;管壁浸润型(28例,37.3%)CT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呈向心性狭窄;管内增生型(9例,12.0%)CT表现为肿块突入管腔,支气管管腔呈偏心性狭窄。肿瘤共侵犯117支肺门血管,其中95支(81.2%)CT可见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12支(10.3%)CT可见肿瘤环绕血管生长;10支(8.5%)CT可见瘤栓形成。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中央型肺癌肿块的空间关系,对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有重要价值。
谢墩水[7](2012)在《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的重要影像。方法收集本院18例早期中心型肺癌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结合支气管纤维镜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观察早期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肿块、局限性隆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形态及长度以及周围组织情况与支气管纤维镜所见及病例结果比对基本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治疗、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8](2011)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张晓萍,邢艳[9](2010)在《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文中指出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支气管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35例经查痰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证实的35例中央型肺癌。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方法观察肿瘤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的关系。结果 (1)支气管表现分型:Ⅰ型(1/35)管腔内新生物;Ⅱ型(31/35)沿支气管壁浸润性生长,使支气管壁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增厚,局部管腔狭窄或鼠尾样狭窄;Ⅲ型肿瘤环绕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光滑无狭窄(3/35)。(2)肺动脉、上腔静脉Ⅲ受侵分型:Ⅰ型直接侵犯肺动脉主干的管壁形成局部充盈缺损并不同程度的压迫肺动脉(25/35);Ⅱ型肿瘤包绕肺动脉生长,肺动脉管壁光滑无充盈缺损(3/35)。Ⅲ型直接侵犯上腔静脉形成瘤栓(5/3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关系。结合临床病史,认真把握MSCT特点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及肿块区肺血管的侵犯情况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伟军,江魁明[10](2010)在《16层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6层CT及纤维支气管镜在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小体积的中央型肺癌共22例,肿瘤样EBTB25例,所有病例均行16层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然后进行CT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测量及分析。结果根据肿瘤形态、位置,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均可分为5种类型:支气管腔内结节型;支气管腔内团块型;支气管腔外压迫型;肺门区团块型;肺不张型。16层CT的分型可以与纤维支气管镜所得的病理分型相对应。16层CT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整体显示气管、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改变,可以进行患病气管支气管长度、厚度的测量,揭示管壁表现与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理分型对应,即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其相应的CT表现。16层CT尚可反映2种疾病影像学上的不同点。纤维支气管镜可观察病变表面并进行病理分型。结论 16层CT与纤维支气管镜在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
二、CTVE及SSD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VE及SSD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评估病变性质及病理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2.1 肺磨玻璃结节概述 |
2.2 肺磨玻璃结节的CT图像后处理技术 |
2.2.1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 |
2.2.2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
2.2.3 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 |
2.2.4 表面遮盖法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 |
2.2.5 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 |
2.3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检查设备与方法 |
3.3 图像分析 |
3.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良恶性结节的比较结果 |
4.2 恶性结节浸润前组及浸润后组的比较结果 |
4.3 肺亚厘米GGN 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所示影像学特征 |
第5章 讨论 |
5.1 良恶性结节的比较分析 |
5.2 恶性结节浸润前组及浸润后组的比较分析 |
5.3 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亚厘米GGN影像学特征显示中的比较分析 |
5.4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螺旋CT支气管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设备和CT扫描条件 |
三、图像后处理 |
结果 |
一、正常支气管像 |
二、异常支气管像 |
讨论 |
(3)MDCT仿真内窥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检查方法 |
1.2.2 比较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MDCT仿真内窥镜检查的准确性 |
2.2 其他 |
2.3 普通CT |
3 讨论 |
4 结论 |
(4)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仪器与方法 |
2 3D成像表现 |
2.1 MPR与SSD |
2.1.1 中央型肺癌 |
2.1.2 周围型肺癌 |
2.2 VR与MIP |
2.2.1 中央型肺癌 |
2.2.2 周围型肺癌 |
3 讨论 |
(5)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T三维重建及其方法 |
2 CT三维重建检查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各自优势 |
3 孤立性肺结节CT三维重建检查方法 |
3.1 从MPR的角度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重建 |
3.2 从VR的角度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重建 |
3.3 从SSD的角度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重建 |
3.4 从MIP的角度对孤立性结节的三维重建 |
3.5 从Min IP的角度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重建 |
4 小结 |
(7)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扫描方法 |
1.3 后处理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央型肺癌17例中央型肺癌主要呈现以下几 |
2.2 气管支气管结核 |
2.3 气管周围病变 |
2.4 气管腔内肿瘤 |
2.5 气管憩室1例为颈部外伤后继发性引起。单发、气管憩室位于胸廓入口处右后外侧, |
3 讨论 |
(10)16层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小体积中央型肺癌CT检查特征 |
2.2 肿瘤样EBTB的CT检查特征 |
2.3 小体积中央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表现 |
2.4 肿瘤样EBTB纤维支气管镜表现 |
3 讨论 |
四、CTVE及SSD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评估病变性质及病理对照分析[D]. 王娇. 吉林大学, 2020(08)
- [2]螺旋CT支气管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 谷卓玉,李明磊,艾科奇,徐慧琳.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02)
- [3]MDCT仿真内窥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 沈冬元,施健,赵建新,潘静,施晓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12)
- [4]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毛科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2)
- [5]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研究进展[J]. 王霞,孙琼芳,涂蓉,陈东东,王圣恩,史华莉,李胜达,刘旭俊. 海南医学, 2014(14)
- [6]MSCT在判断中央型肺癌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J]. 黄宝泉,郑悦,张庆武,曾向廷,林惠如. 放射学实践, 2013(01)
- [7]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与分析[J]. 谢墩水. 中外医疗, 2012(08)
- [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J]. 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 江西医药, 2011(08)
- [9]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表现[J]. 张晓萍,邢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10(11)
- [10]16层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价值[J]. 方伟军,江魁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