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447—85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鲍文广,刘腾,王雪莹[1](2021)在《青海省绿草沟煤矿石门沟组G煤组煤岩煤质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采集的绿草沟煤矿石门沟组G煤组煤样进行系统的分析测试,全面总结了G煤组的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G煤组共含煤4层(G3、G2上、G2下和G1煤层)。G3煤层为低灰、高挥发分、低硫分的中高发热量长焰煤;G2上煤层为低灰、高挥发分、中硫分的中高发热量长焰煤;G2下煤层为低灰、高挥发分、低硫分的中高发热量长焰煤、不粘煤;G1煤层为低灰、高挥发分、低硫分的中高发热量长焰煤、不粘煤。
曹建磊[2](2021)在《混合焦煤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艺馨[3](2020)在《抗生素菌渣制备活性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胡哲[4](2020)在《“泰山玉”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表明“泰山玉”作为一种新兴玉石,其质量评价体系亟需建立。参考多个宝玉石分级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从“泰山玉”的定义、分类入手,对其光泽、透明度、净度、颜色进行测试与客观评价。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光谱等实验,给定了泰山玉的标准谱线,明确了泰山玉的定义——产自泰山西麓、主要成分为叶蛇纹石的隐晶质玉石,常含有铬铁矿、磁铁矿、赫硫镍矿、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包裹体,以较多的Ni、Cr含量与其他产地蛇纹石玉区分。按照颜色、透明度、结构等特征,可分为泰山碧玉、泰山墨玉、泰山花斑玉、泰山黄檀玉四类,另有商业名称为“花斑大理岩”者,主要成分为钠长石,不可归为泰山玉。利用UG 60PLUS光泽计进行光泽测试,依光泽度和映像清晰程度将光泽分为优(A)、中等(B)、差(C)。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计算单位透过率,以40%、30%、20%为界将级别定为透明(T1)、半透明(T2)、微透明(T3)、不透明(T4)。综合考虑裂隙、不均匀结构及包裹体,利用Python程序计算包裹体面积占比,将净度划分纯净(A)、较纯净(B)、一般(C)、不纯净(D)四个级别。使用爱色丽X-Rite SP62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反射法)、Color i7800色差分析仪(透射法)对泰山玉进行测色,并采用中国颜色体系标准样册(CSC)进行比色。经测试对比,认为泰山墨玉无需进行颜色的表征及评价;泰山浅色碧玉的颜色表征及评价可使用反射测色法;浅色花斑玉适用反射测色法及色卡比色法,经分析确定了颜色分级界限并给出了对应的CSC颜色编号;泰山碧玉、泰山黄檀玉的颜色表征及评价适合透射测色法;中国颜色体系的理论均匀性较好,但实际样册的还原性较差,建议修正或取消偏差较大的色片。由于标本数量、品质所限,仅对泰山碧玉进行了系统分级,颜色级别从低至高定为浅绿黄色、绿黄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暗绿色和绿色,规定了泰山玉颜色最高商业等级“深海绿”的数值范围。本文初步构建了泰山玉的质量评价体系,重点给出了泰山碧玉的详细分级依据,创新尝试了颜色测试及表征的多种方式,为日后泰山玉质量分级提供了参考。
亢晓涛[5](2019)在《孟村煤矿巷道冲击地压诱发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彬长矿区孟村煤矿煤层埋深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基建期间多次发生冲击地压显现,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本文以孟村煤矿中央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深部构造区多巷掘进冲击地压诱发机制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冲击倾向性分析,认为4号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采用原位测量法测得首采区地应力场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值在26~38MPa之间,属于高及超高应力区。通过现场监测发现巷道开挖后,围岩呈分区式破裂,形成了“破裂区-完整区-破裂区”的组成结构,由浅入深范围为0~4.3m,4.3~9m,9~13m。结合实际地质条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褶曲、断层构造会增大掘进巷道的支承压力,如巷道掘至褶曲轴部时垂直应力集中系数达到了 1.75,增加了29.6%。指出了孟村煤矿深部构造区冲击地压的诱发机制:孟村煤矿掘进巷道的冲击地压由围岩静载荷引起;该静载荷由基础静载荷和附加静载荷构成,基础静载荷是由围岩分区破裂产生的变形差形成的,附加静载荷由褶曲、断层等构造引起;当静载荷值大于围岩冲击启动临界值时,巷道发生冲击地压。根据诱发机制,提出了矿井掘进期间“以疏通和卸压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即以优化巷道布局来疏导煤体内分区变形差导致的基础静载荷,同时以大直径钻孔卸压来释放构造区内巷道围岩的附加载荷。建议后期应沿方位角145~171°设计巷道或设计巷道轴线与方位角145~171°方向夹角小的巷道。大直径钻孔卸压的孔深应不低于7.71m,孔间距宜取0.7m,钻孔最优布置形式为单排布置,并制定了构造区掘进巷道局部钻孔卸压技术方案。
宋中泉[6](2019)在《东辉勘探区城子河组沉积环境与聚煤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东辉勘查区所处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唯一具有海陆过渡相沉积的绥滨盆地。研究区含煤地层以厚度大、含煤层数多、煤种齐全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盆地内开展了很多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为盆地勘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但绥滨盆地内部仍然有部分区域的地质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东辉勘探区为研究对象,收集勘查区普查、详查以及勘探阶段的钻孔资料与相关科研文献,综合煤田地质学,沉积学、沉积环境等相关专业理论,在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城子河组地层中识别出三角洲、河流、湖泊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各类沉积体系特征,并对聚煤规律进行分析。东辉勘查区位于集贤煤田的北部,区内地层系统简单。含煤地层是中生界下白垩统鸡西群城子河组,是全区发育的一套陆相沉积的含煤岩系。其上伏地层为中生界下白垩统鸡西群穆棱组,其下伏地层为上侏罗统东荣组。研究区从煤系地层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系地层的倾角5°-15°。局部地段因断裂发育和火成岩的侵入在煤系地层,促使局部地层倾角变陡,有的达36°-55°。城子河组下段沉积阶段,此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盆地发育了大量的三角洲和滨海平原沼泽湿地,区内地势逐渐平缓,为大型植物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泥炭沼泽化作用全区发生,聚煤能力好,形成了良好的聚煤环境。城子河组中段沉积时期,出现了许多小型盆地,其中以内陆湖泊沉积、湖泊三角洲沉积、河流和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属于陆相沉积。区域内大范围稳定沉积,沉积环境转变为平原沼泽,已趋平缓,植被广泛发育,泥炭沼泽化作用全区发生,聚煤能力达到顶峰。城子河组上段所含煤层经济价值相对偏低,研究区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以及水平-缓波状层理在粉细砂岩互层为主,沉积环境为湖泊相沉积为主,此时,水环境偏深,不利于植物生长。
解乐乐[7](2019)在《粘结性烟煤水蒸气催化气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炼焦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洗中煤。这些洗中煤由于具有热值低、灰分高等特点一般都会被用于锅炉直接燃烧。催化气化作为洗中煤一种潜在的利用方式,其能够对煤样进行清洁高效的利用。本文研究了不同催化剂(KCl、Na2CO3和K2CO3)以及不同催化剂负载量(3%、5%和7%)对煤样破粘效果的影响。选择达到完全破粘效果的催化剂(K2CO3)和复合催化剂(K2CO3和CaO)对煤样在950℃条件下制成的焦样进行固定床气化实验。首先考察了煤焦量(2g、3g、4g和5g)以及水蒸气流量(0.4L·min-1、0.6L·min-1、0.8L·min-1和1.0L·min-1)对内外扩散的影响。然后研究不同气化温度(700℃、750℃、800℃和850℃)以及不同催化剂负载量对煤焦碳转化率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催化气化反应动力学的模型(均相模型、缩核模型和随机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催化剂对煤样破粘效果的强弱顺序为K2CO3>Na2CO3>KCl,采用K2CO3负载的煤样可实现完全破粘;催化剂负载量越大,破粘效果越好。(2)当煤焦量为3g,水蒸气流量为0.8L·min-1时可基本消除煤焦内外扩散的影响。(3)温度越高,催化剂负载量越大,煤焦的碳转化率越高。其中,每克兖州气煤的K2CO3负载量为7%,温度为850℃时,煤焦60min的碳转化率可达100%。平顶山瘦煤的气化活性相对于兖州气煤稍低。(4)气体产物主要成分为H2、CO、CO2和CH4,其中H2含量最高,CH4含量最低。复合催化剂中的CaO能够调节气体产物组成,使H2的产量增加。(5)均相模型以及缩核模型在温度较低时拟合结果比较好,温度较高时结果较差。随机孔模型则在转化率达到100%时其拟合效果比较差。最终结果显示随机孔模型模拟的相关系数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升高,而且相关系数比均相模型以及缩合模型高,模拟效果最好。
刘新[8](2019)在《新疆温宿县破城子煤矿煤质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破城子煤矿煤岩、煤化学和工艺性能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勘查区具有特低硫—中硫煤、特低磷—低磷煤、特低氟—低氟煤、特低氯—高氯煤、一级含砷—二级含砷煤、低热值—特高热值煤、勘查区内A5煤层属于微粘结煤,A3煤层属于无粘结煤等煤质特征,煤类以12号贫瘦煤(12PS)为主,11号贫煤(11PM)次之,是优质的动力及民用煤。对今后更好地利用该区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9](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18年 第201号》文中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化验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76号),海关总署决定,在对海关总署2014年第79号公告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化验方法"进行维护和更新的基础上,发布CCLM 1001—0001等13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化验方法"(附件1)。为方便查找和使用,本公告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化验方法"目录(附件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部分税目化验方法索引"(附件3)。
查荣轩[10](2018)在《粘结性烟煤的催化破粘和催化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焦化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挥发分较低、灰分高、反应性较差并且具有一定粘结性的洗中煤。这些质量比较差的洗中煤一般都作为锅炉燃料廉价销售,运输成本高,经济性差。针对洗中煤具有一定粘结性的特点,本文以平顶山瘦煤和兖州气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催化剂(NaCl、KCl、Na2CO3、K2CO3和CaO)、不同催化剂负载量(0.001mol、0.002mol和0.003mol)以及煤样粒径(d<0.2mm和0.5mm<d<1mm)对煤样破粘效果的影响。选择达到完全破粘效果的催化剂(K2CO3)以及对应粒径下的煤样在950℃条件下制成焦样进行固定床气化实验。在气化实验中,首先考察了煤焦量(2g、3g、4g和5g)以及二氧化碳气流量(0.5L·min-1、0.75L·min-1、1L·min-1和1.25L·min-1)对内外扩散的影响,然后选取能够消除内外扩散的实验条件,研究不同温度(750℃、800℃、850℃和900℃)以及不同催化剂负载量对煤焦碳转化率的影响并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均相模型和缩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催化剂对煤样破粘效果的强弱顺序为K2CO3>Na2CO3>KCl>CaO>NaCl,粒径小于0.2mm的煤样采用K2CO3负载后可实现完全破粘;催化剂负载量越大,破粘效果越好。(2)当煤焦量为3g,二氧化碳气流量为1L·min-1时可消除固定床中二氧化碳气化内外扩散的影响。(3)温度越高,催化剂负载量越大,煤焦的碳转化率越高。其中,每克兖州气煤的K2CO3负载量为0.003mol,温度为850℃时,煤焦反应60min的碳转化率可达100%。温度为900℃时,反应40min,碳转化率即可达到100%。每克兖州气煤的K2CO3负载量为0.002mol时,煤焦反应50min时的碳转化率可达100%。(4)均相模型和缩核模型对平顶山瘦煤气化动力学预测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高达0.98以上;对兖州气煤气化动力学预测的相关性略低,相关系数在0.95左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447—85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447—85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省绿草沟煤矿石门沟组G煤组煤岩煤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2 采样与分析 |
3 煤的物理性质 |
3.1 G3煤层 |
3.2 G2上煤层 |
3.3 G2下煤层 |
3.4 G1煤层 |
4 宏观煤岩类型 |
5 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 |
5.1 化学组成 |
5.2 发热量 |
5.3 粘结性 |
6 煤 类 |
7 结 语 |
(4)“泰山玉”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 |
2 泰山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
2.1 常规宝石学特征 |
2.1.1 物理参数 |
2.1.2 包裹体及结构特征 |
2.2 谱学特征——红外光谱 |
2.3 矿物种类确定——拉曼光谱 |
2.4 矿物种类确定——电子探针 |
2.5 元素组成——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
2.6 小结 |
3 质量评价——光泽、透明度、净度 |
3.1 光泽 |
3.2 透明度 |
3.3 净度 |
3.4 小结 |
4 质量评价——颜色定量表征 |
4.1 反射测色 |
4.1.1 反射测色——泰山浅色碧玉及花斑玉 |
4.1.2 反射测色——泰山墨玉、泰山碧玉、泰山黄檀玉 |
4.2 透射测色 |
4.2.1 透射测色——泰山碧玉 |
4.2.2 透射测色——泰山浅色碧玉 |
4.2.3 透射测色——泰山黄檀玉 |
4.3 小结 |
5 质量评价——色卡比色法 |
5.1 中国颜色体系标准样册简介 |
5.2 中国颜色体系的均匀性 |
5.3 实际样册的准确性 |
5.4 适用性 |
5.5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孟村煤矿巷道冲击地压诱发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冲击地压分类研究现状 |
1.2.3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
1.2.4 钻孔卸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矿井地质采矿条件及分析 |
2.1 矿井概况 |
2.2 矿井地质条件 |
2.2.1 矿井地质 |
2.2.2 地质构造 |
2.2.3 煤层及顶底板 |
2.3 矿井开采部署 |
2.3.1 巷道布置 |
2.3.2 工作面概况 |
2.4 矿井条件分析 |
2.4.1 埋深影响 |
2.4.2 地质构造影响 |
2.4.3 开采技术条件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矿井地质力学及冲击倾向性研究 |
3.1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 |
3.1.1 试件制作 |
3.1.2 力学性质测定结果 |
3.2 首采盘区地应力特征 |
3.2.1 测点布置及测量设备选择 |
3.2.2 测量结果及分析 |
3.3 矿井冲击倾向性鉴定 |
3.3.1 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 |
3.3.2 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 |
3.3.3 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 |
3.4 本章小结 |
4 孟村煤矿巷道冲击地压诱发机制研究 |
4.1 深部构造区巷道群冲击启动载荷源识别 |
4.2 基础静载荷积聚机制 |
4.2.1 掘进巷道围岩破坏形态分析 |
4.2.2 围岩各分区破裂变形分析 |
4.2.3 分区破裂下巷道冲击启动力学模型 |
4.3 褶曲构造下巷道围岩附加静载荷 |
4.3.1 边界条件 |
4.3.2 掘进巷道穿褶曲时围岩应力特征 |
4.4 断层构造下巷道围岩附加静载荷 |
4.4.1 断层区域模型计算 |
4.4.2 断层围岩静载荷分布 |
4.4.3 断层对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 |
4.5 构造区巷道群冲击地压诱发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5 构造区巷道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研究 |
5.1 采掘巷道布置优化 |
5.1.1 地应力对巷道变形破的影响 |
5.1.2 地应力场分类及最佳巷道布置形式 |
5.1.3 孟村矿巷道布置优化 |
5.2 大直径钻孔卸压参数及技术研究 |
5.2.1 钻孔参数研究 |
5.2.2 构造区掘进巷道局部钻孔卸压技术方案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东辉勘探区城子河组沉积环境与聚煤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1.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1.1.2 自然地理概况 |
1.2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2.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2.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1 研究现状 |
1.3.2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选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3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
3.1 地层 |
3.2 含煤地层 |
3.3 构造 |
3.4 岩浆岩 |
第4章 研究区煤层特征 |
4.1 煤层特征 |
4.2 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 |
4.3 煤层对比 |
4.4 煤质特征 |
4.4.1 煤的物理性质 |
4.4.2 煤岩特征 |
4.4.3 煤的煤质特征 |
4.4.4 煤的工艺性能 |
4.4.5 煤类及工业用途 |
第5章 沉积体系分析 |
5.1 含煤岩系岩石相特征 |
5.2 研究区沉积相在垂向上展布 |
5.3 区域沉积相在平面上展布 |
5.4 研究区沉积类型 |
5.4.1 陆相沉积 |
5.4.2 海陆过渡相沉积 |
5.5 研究区主要可采煤层聚煤情况 |
5.6 研究区城子河组沉积环境解释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1 基本情况 |
2.主持的地质勘查项目 |
(7)粘结性烟煤水蒸气催化气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粘结性烟煤的破粘 |
1.2.1 烟煤的粘结机理 |
1.2.2 烟煤粘结性的测定方法 |
1.2.3 粘结性烟煤破粘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4 粘结性烟煤破粘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煤催化气化研究进展 |
1.3.1 碱金属催化剂 |
1.3.2 碱土金属催化剂 |
1.3.3 过渡金属催化剂 |
1.3.4 复合催化剂 |
1.4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 |
第二章 粘结性烟煤催化破粘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煤灰成分的分析(XRF) |
2.3.2 催化剂的负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粘结性烟煤水蒸气催化气化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原料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煤焦的制备 |
3.3.2 煤的气化实验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实验条件的确定 |
3.4.2 反应温度和K_2CO_3负载量对兖州气煤碳转化率的影响 |
3.4.3 反应温度和K_2CO_3负载量对平顶山瘦煤碳转化率的影响 |
3.4.4 反应温度和K_2CO_3负载量对兖州气煤水蒸气气化产物的影响 |
3.4.5 反应温度和K_2CO_3负载量对平顶山瘦煤水蒸气气化产物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粘结性烟煤水蒸气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的分析 |
4.1 前言 |
4.2 兖州气煤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分析 |
4.2.1 兖州气煤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的碳转化率 |
4.2.2 单一催化剂与复合催化剂碳转化率比较 |
4.2.3 兖州气煤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的产物分析 |
4.2.4 单一催化剂与复合催化剂的产物分析比较 |
4.3 平顶山瘦煤复合催化剂水蒸气气化分析 |
4.3.1 平顶山瘦煤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的碳转化率 |
4.3.2 单一催化剂与复合催化剂碳转化率比较 |
4.3.3 平顶山瘦煤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的产物分析 |
4.3.4 单一催化剂与复合催化剂的产物分析比较 |
4.4 样品的XRD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粘结性烟煤水蒸气催化气化动力学的分析 |
5.1 前言 |
5.2 气煤的催化气化动力学的测定 |
5.2.1 均相模型 |
5.2.2 缩核模型 |
5.2.3 随机孔模型 |
5.3 瘦煤的催化气化的动力学测定 |
5.3.1 均相模型 |
5.3.2 缩核模型 |
5.3.3 随机孔模型 |
5.4 复合催化剂催化气化的动力学分析 |
5.4.1 气煤动力学分析 |
5.4.2 瘦煤动力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新疆温宿县破城子煤矿煤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质概况 |
二、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
(一) 煤的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类型 |
(二) 显微组分组成 |
三、煤的化学性质 |
(一) 煤的工业分析 |
1、A5煤层 |
(二) A3煤层 |
(三) 煤中有害元素 |
1、硫 |
2、磷 |
3、氟 |
4、氯 |
5、砷 |
四、煤的工艺性能 |
(一) 煤灰成分及特性 |
(二) 煤灰熔融性 |
(三) 煤的粘结性和焦渣特征 |
五、煤的工业用途 |
六、结论 |
(10)粘结性烟煤的催化破粘和催化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煤气化概述 |
1.3 粘结性烟煤的破粘 |
1.3.1 粘结性烟煤的粘结机理 |
1.3.2 烟煤的粘结性测定方法 |
1.3.3 粘结性烟煤的破粘方法 |
1.3.4 粘结性烟煤破粘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催化气化 |
1.4.1 催化剂 |
1.4.2 催化剂的负载及干燥 |
1.5 非均相反应动力学 |
1.5.1 反应动力学概述 |
1.5.2 反应动力学研究法 |
1.5.3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 |
1.5.4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现状 |
1.6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粘结性烟煤催化破粘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原料及方法 |
2.2.1 样品选取 |
2.2.2 催化剂的负载 |
2.2.3 粘结指数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催化剂对平顶山瘦煤催化破粘的影响 |
2.3.2 不同催化剂对兖州气煤催化破粘的影响 |
2.3.3 负载条件对破粘效果的影响的分析 |
2.3.4 煤样粒径对破粘效果的影响的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粘结性烟煤二氧化碳催化气化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理及方法 |
3.2.1 煤焦的制备 |
3.2.2 气化活性的测定 |
3.2.3 气化实验 |
3.3 二氧化碳气化 |
3.3.1 气化活性评价 |
3.3.2 气化反应分析 |
3.3.3 反应动力学条件的确定 |
3.3.4 催化气化动力学的测定 |
3.3.5 动力学模型与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催化剂对粘结性烟煤催化气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影响 |
4.1 样品的SEM分析 |
4.1.1 平顶山瘦煤 |
4.1.2 兖州气煤 |
4.2 样品的FT?IR分析 |
4.2.1 平顶山瘦煤 |
4.2.2 兖州气煤 |
4.3 样品的XRD分析 |
4.3.1 平顶山瘦煤 |
4.3.2 兖州气煤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致谢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447—85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省绿草沟煤矿石门沟组G煤组煤岩煤质特征研究[J]. 鲍文广,刘腾,王雪莹. 煤, 2021(07)
- [2]混合焦煤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研究[D]. 曹建磊.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抗生素菌渣制备活性焦研究[D]. 张艺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
- [4]“泰山玉”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 胡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孟村煤矿巷道冲击地压诱发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D]. 亢晓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东辉勘探区城子河组沉积环境与聚煤作用分析[D]. 宋中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7]粘结性烟煤水蒸气催化气化的研究[D]. 解乐乐.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8]新疆温宿县破城子煤矿煤质特征研究[J]. 刘新. 冶金管理, 2019(03)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18年 第201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8(79)
- [10]粘结性烟煤的催化破粘和催化气化研究[D]. 查荣轩. 安徽工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