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论文文献综述)
刘淮宇[1](2021)在《追寻红色记忆 庆祝百年华诞 汇聚奋进力量——中国航天报庆祝建党百年全媒体报道评析》文中指出中国航天报全媒体平台策划实施了主题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系列新闻文化传播活动。该主题全媒体报道以"党旗红+航天蓝"为采访主色调和主基调,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文回顾了中国航天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全媒体报道,独家、系统、破圈是三个显着特点,为行业媒体发挥自身行业特色、做好宏大主题报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占康[2](2021)在《飞向空间站》文中研究说明聂海胜:我的三次飞行和载人航天"三步走"息息相关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搭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加加林的一小步,成了人类航天的一大步。60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回首自己的航天路,心生感慨:"24年间,三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这份荣耀,一生自豪!"
蔡文玲[3](2021)在《《人民日报》中国航天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1998-2019)》文中提出
韩小伟[4](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文中提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单位立足部门资源优势,结合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实际,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于践行党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群众、培养锻炼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论文运用实证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立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政策理论、重大意义、历史进程、工作实践、基本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并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具体来说,文章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主要阐释了中央单位、社会扶贫、定点扶贫、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相关概念;揭示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系统梳理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第三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反贫困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理论、共享发展理论和扶贫开发理论。第四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教育科技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和网络扶贫等六个领域,对中央单位在各个领域开展定点扶贫的由来、内容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了归纳和举例。第五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主要从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等5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要求和实践经验。第六章是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主要是基于2020年以后中国反贫困工作重心转向治理农村相对贫困的背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即发挥中央单位的政策、资源、规划、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强调要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即构建由党委领导机制、政府主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内容构成的长效机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展开阶段、深化阶段和完善阶段等4个阶段,分析了每一个阶段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宏观背景、政策依据、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二是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即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三是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王新晓[5](2020)在《利用航天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文中认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依托该校丰富的航天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国情·校情·航天情"为主题的"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探索形成了在线视频、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翻转式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航天文化及航天精神的认同度明显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明显增强。
郭喜彬[6](2020)在《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后,主题出版在出版行业中的序幕正式拉开。尽管主题出版由来已久,但在之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因此,对于主题出版工作的认识与规划将从这个时间节点展开新篇章。主题出版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家政府与出版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主题出版是体现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点出版,所以主题出版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少儿类主题出版具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塑造品牌形象的价值,研究专门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的少儿类主题出版,对于主题出版与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与参考意义。少儿类主题出版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一般少儿出版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主题色彩;与成人类主题出版物相比,则更加注重少儿的阅读特点。主题出版工程正式实施以来,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的图书选题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双效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不断涌现。但是,在这些成就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出版质量与作者资源的问题,市场开发与营销宣传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和出版社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扶持力度;出版社需要在整体规划、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版权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做好少儿类主题出版工作;出版人需要回归少儿本位,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打造适合少儿阅读的主题出版物。面向少儿的主题出版,承载了特殊的时代使命,通过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其更健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侯琨[7](2020)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体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与建制化》文中研究指明天体生物学是一门伴随着生命起源研究和航天实践而兴起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莱德伯格提出地外生物学的概念以来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过程。在天体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它广泛吸收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从陨石学、无线电通讯、嗜极生命、遗传学等诸多研究中汲取养分,拓宽了自身的学科范畴。从技术性视角来看,天体生物学的学科发展始终与航天、生命领域的技术进展相一致,它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进步。自从美国在20世纪末完成了天体生物学的学科建制化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成立了隶属本国的专门研究机构来推动学科进展,但我国尚没有这一学科的专门研究机构。本篇博士论文通过回顾天体生物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够理清其学术脉络,对于我国学界正确认识该学科、推动本土研究进展有所裨益。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天体生物学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起源的历史条件,即米勒实验的突破性成果推动了生命起源研究从思辨到实证的转变,第一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的召开促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制度化、专业化进展。生命起源领域的进展为地外生物学的出现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储备,在莱德伯格的推动下,地外生物学概念被提出,美国国家航天局在科技竞赛的支配思想下也开始投资支持生命起源和地外生物学研究。第二章则考察了生命起源研究之外天体生物学得以成立的另一种学术研究传统——火星生命争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火星运河争论促进了美国国内火星科幻的繁荣,对在20世纪中叶成长起来的一批天文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天文学界对太阳系内行星认知的逐渐加深,火星在学理上和文化上都成为了地外生命探测最重要的目标天体。20世纪60-70年代,借着美苏航天竞赛的东风,美国国内地外生物学研究群体参与到了一系列火星探测活动的仪器研发、成果解读中,这一时期也是地外生物学实践的高潮期。但随着海盗号登陆火星表面对与火星生命说的否定性结果,地外生物学逐渐进入低谷。第三章分析了美航局航天实测之外的多学科参与的地外生物学研究,它们的成果为学科复兴埋下了种子。默奇逊陨石中氨基酸以及星际空间中有机分子的发现为业已沉寂的胚种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嗜极生命的新的研究进展则加深了学界对于极端环境中生命的认识水平;SETI理论的提出和相关搜索计划的启动则推动了对于地外文明的探测热潮;新的生命起源理论也在遗传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斩获新生。这些分散的研究成果和发现为地外生物学拓宽了学科边界,成为了天体生物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来源。第四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天体生物学完成建制化的过程。ALH84001火星陨石的发现以及激进的解读(即在陨石中存在火星生命遗迹)使得火星生命再次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政治性力量的站台也为天体生物学复兴奠定了基础。随着美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成立、专业性学术杂志的发行以及学术教材的编排出版,天体生物学逐步完成了建制化,相较于以往的地外生物学研究,天体生物学不但拓宽了视野,也更加注重下一代学者的培养。第五章关注到新世纪以来天体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拓展,系外行星的发现和宜居带概念的提出使得科学界对于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系统加深了认识,同时对于适合生命产生的环境条件有了新的理解;而太阳系内巨行星卫星系统中,木卫二与土卫六因冰层与大气的存在成为了天体生物学最为关注的新的目标天体。这股向内与向外的目标天体延伸成为了新世纪天体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第六章针对我国民国时期对于生命起源理论的接受与21世纪以来天体生物学相关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现状进行了梳理,以试图解释天体生物学在我国的缺位原因,这其中意识形态上认知的差异是关键性因素。可喜的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学术研究者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逐步进入到该研究领域中,我国进行天体生物学建制化的契机也逐步形成。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天体生物学在当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相结合,并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了当代科技的进步,天体生物学的科学实践还对于人类重新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天体生物学在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展示出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新一轮火星探测的热潮,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出台了各自的航天规划,天体生物学因航天而起,也因航天而兴,我国的航天事业终将建立自己的天体生物学研究体系。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天体生物学历史的梳理,为天体生物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张志会[8](2019)在《新中国初期探空火箭研制与我国空间科技的起步》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探空火箭研制是与导弹同时起步的,是"两弹一星"工程中人造卫星研制的重要辅助和高空探测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根据新近公开的资料,梳理"581"任务从研制人造卫星转向探空火箭研制的战略调整,回顾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自动化所、上海机电设计院联合研制探空火箭及各配套分系统的概况,厘清利用液体探空火箭开展高空大气探测、地球物理探空试验、生物试验火箭探空以及固体火箭的发展脉络,阐释中科院探空火箭研制对我国首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与地面环境模拟的作用,并探讨1968年国防科技体制调整后,中科院牵头的探空火箭研制的前期工作对首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和载人航天事业的作用,以期廓清中国科学院早期探空火箭的研制工作对我国空间科技起步的作用。
姜玉平[9](2019)在《中国导弹研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1965年)》文中研究表明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随后,《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将导弹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航空、导弹技术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力学研究所,中央军委成立了负责导弹研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初步建立了包括研究、设计、生产及试验的导弹科研与工业体系,为后来自主研制各类导弹和航天技术产品铺平了道路。
陈紫珺[10](2019)在《新课标指引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用类文本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文本,且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3年就被提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类型的文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度远远不如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18年秋季正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时,实用类文本就面临着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机遇和挑战。出于一个即将步入教师岗位的执教者的需求,以及论题本身具有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纲领,将目光聚焦于实用类文本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一级、二级、三级达标高中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与访谈,以及对现行教材与高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相关建议。笔者首先对新时代下的实用类文本进行明确阐述,将实用类文本置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浪潮以及新课标的发展这两个环境中进行考量,再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文本的分类与特征进行说明,最后涉及2017年版新课标对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的具体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对当前高中在校学生以及一线教师进行调查访问,并将结果绘制成统计图,意在获得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事实依据。本文紧紧围绕新课标引领下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展开研究,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优化教师教学、教材设计以及高考命题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考与建议。
二、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追寻红色记忆 庆祝百年华诞 汇聚奋进力量——中国航天报庆祝建党百年全媒体报道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挖独家 做出特色 |
二、整体策划 系统推进 |
三、创新破圈 打造爆款 |
(2)飞向空间站(论文提纲范文)
聂海胜:我的三次飞行和载人航天“三步走”息息相关 |
一 |
二 |
三 |
刘伯明:我心飞翔 |
飞翔,一生的选择 |
飞翔,为国出征 |
飞翔,勇者无惧 |
飞翔,我的梦 |
汤洪波说:“我热爱飞行!” |
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 |
我要飞得更高 |
夏宜:做你飞翔的翅膀 |
是妻子,也是帮手 |
义无反顾地支持 |
“婚姻也需要经常保鲜”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
答辩决议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 |
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相关概念阐释 |
2.1.1 中央单位 |
2.1.2 社会扶贫 |
2.1.3 定点扶贫 |
2.1.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
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 |
2.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
2.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 |
2.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 |
2.2.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 |
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 |
2.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起步阶段 |
2.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展开阶段 |
2.3.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深化阶段 |
2.3.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完善阶段 |
第3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 |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
3.1.3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理论 |
3.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扶贫开发理论 |
第4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 |
4.1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
4.1.1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由来 |
4.1.2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内容 |
4.1.3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典型案例 |
4.2 通过产业扶贫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
4.2.1 产业扶贫的由来 |
4.2.2 产业扶贫的内容 |
4.2.3 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
4.3 通过技能培训扶贫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 |
4.3.1 技能培训扶贫的由来 |
4.3.2 技能培训扶贫的内容 |
4.3.3 技能培训扶贫的典型案例 |
4.4 通过教育科技文化扶贫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
4.4.1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由来 |
4.4.2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内容 |
4.4.3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典型案例 |
4.5 通过健康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状况 |
4.5.1 健康扶贫的由来 |
4.5.2 健康扶贫的内容 |
4.5.3 健康扶贫的典型案例 |
4.6 通过网络扶贫拓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渠道 |
4.6.1 网络扶贫的由来 |
4.6.2 网络扶贫的内容 |
4.6.3 网络扶贫的典型案例 |
第5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 |
5.1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 |
5.1.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
5.1.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
5.2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 |
5.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
5.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
5.3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
5.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
5.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
5.4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
5.4.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
5.4.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
5.5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 |
5.5.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
5.5.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
第6章 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 |
6.1 中国农村反贫困目标瞄准的调整 |
6.1.1 相对贫困的涵义 |
6.1.2 相对贫困的特征 |
6.1.3 农村相对贫困成为贫困治理的重心 |
6.1.4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路径 |
6.2 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 |
6.2.1 政策优势 |
6.2.2 资源优势 |
6.2.3 规划优势 |
6.2.4 人才优势 |
6.2.5 技术优势 |
6.3 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
6.3.1 党委领导机制 |
6.3.2 政府主导机制 |
6.3.3 群众参与机制 |
6.3.4 组织协调机制 |
6.3.5 资金投入机制 |
6.3.6 考核评价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利用航天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1.1 教学前任务部署 |
1.2 实践教学进程 |
1.3 教学模式探索 |
1.4 实践教学实施 |
1.4.1 基地现场教学 |
1.4.2 课堂实践作品展示 |
1.5 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
2 结束语 |
(6)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主题出版的研究 |
(二)关于少儿类主题出版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范围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主题出版 |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 |
第一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出版价值与特征 |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 |
一、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 |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活动的开展 |
第二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价值 |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培养文化自信 |
三、塑造品牌形象 |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特征 |
一、与一般少儿出版物对比主题色彩明显 |
二、与成人类主题出版物对比更注重少儿阅读特点 |
第二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所取得的成就 |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一、少儿图书出版的整体规模 |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 |
第二节 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选题增加 |
一、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选题类型 |
二、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出版社分析 |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助推少儿出版向高质量发展 |
一、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获奖占比提升 |
二、双效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不断涌现 |
第三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出版质量与作者资源的问题 |
一、选题局限、重复出版 |
二、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 |
三、专业作者人才稀缺 |
第二节 市场开发与宣传营销问题 |
一、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
二、宣传营销缺乏重视 |
第四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建议 |
第一节 政府部门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扶持力度 |
一、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政策支持 |
二、加大对少儿主题阅读的宣传和推荐力度 |
第二节 发挥出版社优势做好少儿类主题出版工作 |
一、依托重点出版工程 |
二、发挥专业出版特色 |
三、充分利用新兴技术 |
四、培育优秀作者人才 |
五、致力版权输出 |
第三节 回归少儿本位打造少儿类主题出版物 |
一、以少儿视角撬动大主题 |
二、以少儿阅读需求讲好主题故事 |
三、以少儿审美创新主题出版特色 |
四、以少儿游戏精神打造主题出版新体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体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与建制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前人研究综述 |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创新点与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地外生物学的兴起——20 世纪50 年代的科学变革 |
1.1 米勒实验与生命起源理论的范式转变 |
1.1.1 米勒实验的历史过程 |
1.1.2 米勒实验引发的科学争议 |
1.1.3 米勒实验的社会影响 |
1.1.4 米勒实验的意义探讨 |
1.2 国际生命起源大会与生命起源研究的组织更新 |
1.2.1 国际生命起源大会的历史背景 |
1.2.2 首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概况 |
1.2.3 生命起源大会的制度化与学科发展 |
1.3 地外生物学——航天竞赛与行星免疫 |
1.3.1 人造地球卫星1 号带来的冲击 |
1.3.2 莱德伯格关于太空探测的思考:行星免疫学 |
1.3.3 地外生物学的提出及内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美国火星生命探测——20 世纪60-70 年代的地外生物学实践 |
2.1 火星生命的历史渊源 |
2.1.1 月亮骗局 |
2.1.2 火星运河与火星科幻 |
2.1.3 新技术与新证据 |
2.2 水手4 号——火星生命探测争论及影响 |
2.2.1 火星生命探测的历史背景 |
2.2.2 三次研讨会与逐步推进的火星生命探测计划 |
2.2.3 学术争议:科学界的反对方 |
2.2.4 水手4 号探测结果与争议 |
2.3 海盗计划与地外生物学的沉寂 |
2.3.1 地外生命探测仪器的研制 |
2.3.2 海盗计划的实施与生物实验结果 |
2.3.3 生物解释与化学解释的争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航天实测之外的地外生物学研究——20 世纪60-80 年代的多学科参与 |
3.1 默奇逊陨石与星际分子——地外有机物与天地统一性 |
3.1.1 默奇逊陨石的发现与解读 |
3.1.2 星际有机分子的确认 |
3.2 嗜极生命——原始生命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
3.2.1 沃尔夫阱与南极生物 |
3.2.2 海底热液喷口的古细菌 |
3.3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理论与实践 |
3.3.1 SETI的理论基础 |
3.3.2 SETI的初期实践 |
3.4 类蛋白质微球到RNA世界——代谢优先到遗传优先 |
3.4.1 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微球学说 |
3.4.2 RNA世界假说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天体生物学的复兴与建制化——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学科建设 |
4.1 陨石背后的科学与政治 |
4.1.1 火星陨石的发现和确认 |
4.1.2 ALH84001 的解读与争议 |
4.1.3 火星政策转向——陨石解读背后的政治因素 |
4.2 美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创立与发展 |
4.2.1 天体生物学的名称来源与学科范畴 |
4.2.2 美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创立 |
4.2.3 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发展与成果 |
4.3 学术刊物与学科教材——科研与教育的主阵地 |
4.3.1 《天体生物学》的10 年计量分析(2001-2010) |
4.3.2 天体生物学学科教材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外行星与系内新目标——21 世纪新研究动向 |
5.1 系外行星与宜居带——宇宙微观结构再认识 |
5.1.1 系外行星的发现 |
5.1.2 系外行星的搜寻及特征 |
5.1.3 宜居带的定义与意义 |
5.2 欧罗巴与泰坦——巨行星卫星的宜居性 |
5.2.1 先驱者号、旅行者号与外太阳系探测 |
5.2.2 欧罗巴与泰坦的宜居性——新证据与新方向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天体生物学相关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
6.1 20 世纪上半叶生命起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
6.1.1 随《字林西报》传入中国的生命起源知识 |
6.1.2 中国学者主动翻译、引进的生命起源学说 |
6.1.3 生命起源传播影响——以罗广庭事件和奥巴林学说为例 |
6.2 天体生物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
6.2.1 新媒体中的天体生物学 |
6.2.2 通过翻译引入的学术与科普作品 |
6.2.3 本土天体生物学研究与航天战略演变 |
第七章 结语 |
天体生物学兴起的两股历史传统 |
天体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
天体生物学的发展逻辑 |
天体生物学的意义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词 |
(8)新中国初期探空火箭研制与我国空间科技的起步(论文提纲范文)
一、“581”任务从人造卫星研制调整为火箭探空 |
二、T-5、T-7M和T-7火箭及探测系统研制与试验场建设 |
三、T-7气象火箭定型应用与T-7A空间物理探空火箭研制成功 |
四、利用生物探空火箭开展高空生命科学试验与研制地球物理固体火箭 |
五、“651”任务上马后探空火箭为首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提供技术方案 |
六、“文革”期间中科院卫星研制单位及人才队伍全部移交国防科委 |
七、小结 |
(9)中国导弹研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1965年)(论文提纲范文)
建立中国导弹研制体系初步方案的提出 |
发展导弹技术被列为“紧急措施” |
创建导弹技术研究与型号研制机构 |
(一)中科院力学所成立 |
(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
力学所与五院建立研究协作关系 |
(一)力学所回归技术科学研究机构的工作定位 |
(二)力学所集中力量突破导弹研制中的关键技术 |
五院组建按型号类别划分的研究院 |
结语 |
(10)新课标指引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与论题意义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思路 |
第一章 新时代下的实用类文本 |
第一节 实用类文本所处的变革阶段 |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的分类与特点 |
第三节 新课标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要求 |
第二章 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学生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师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人教版教材中实用类文本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
第二节 优化教师教学 |
第三节 优化教材设计 |
第四节 优化高考命题 |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论文参考文献)
- [1]追寻红色记忆 庆祝百年华诞 汇聚奋进力量——中国航天报庆祝建党百年全媒体报道评析[J]. 刘淮宇. 报林, 2021(Z1)
- [2]飞向空间站[J]. 占康. 神剑, 2021(04)
- [3]《人民日报》中国航天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1998-2019)[D]. 蔡文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D]. 韩小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5]利用航天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 王新晓.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23)
- [6]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D]. 郭喜彬.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体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与建制化[D]. 侯琨.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新中国初期探空火箭研制与我国空间科技的起步[J]. 张志会.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11)
- [9]中国导弹研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1965年)[J]. 姜玉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9(04)
- [10]新课标指引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 陈紫珺.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