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秋舒,宋崇宇,李文,韩九曦[1](2022)在《中国矿业国际合作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际形势和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矿产资源的强劲需求形势,重塑我国矿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是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了22个战略性金属矿产,对我国矿业国际合作特征和境外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将我国矿业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分为探索起步期(2004年以前)、快速增长期(2004~2013年)和转型发展期(2014年至今)。目前,我国矿业国际合作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以非洲为投资重点地区,多个矿种在全球矿业格局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还存在投资结构可持续性不强、矿业公司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建议加强中国矿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将国际矿业合作纳入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统筹规划,并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供应地,重视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全球提前布局,以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陈甲斌,刘超,冯丹丹,苏轶娜,霍文敏[2](2022)在《矿产资源安全需要关注的六个风险问题》文中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当前石油、铁、铜、镍、钴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品供应"大头在外"的格局没有改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资源政治化、价格金融化、政策调整逐利化等问题突出,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主要资源生产国政治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境外资源供应面临系列风险冲击,矿产资源供应链体系变得更为脆弱。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一方面需要加强紧缺战略性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增强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多部门协作,深化矿业国际合作,增强国外供应能力,并加强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全面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和全产业链安全。
秦正,杜春彦,王二锋,赵军伟,苑帅[3](2021)在《我国耐火粘土矿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耐火粘土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受外部环境影响,耐火粘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很大压力和新的发展形势。介绍了我国耐火粘土资源特点、生产和开发利用技术现状,针对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环保欠帐大、原料供应紧张、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模式、加强综合勘查评价、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以提高耐火粘土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能力。
屈金芝,张艳松,张艳,范晓蕾[4](2021)在《新形势下中国锂矿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中和共识,低碳转型和新能源已成为当前国际发展的热点,锂矿资源作为重要的电池原材料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新的国际发展格局和安全环境下,系统评价中国锂矿资源安全形势十分必要。本文基于资源安全、市场风险、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选取开采潜力、商业环境、科技贡献度等14个指标构建中国锂矿资源供应安全"资源-市场-地缘-军事"指标体系,依据权威统计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中国锂矿资源2010—2020年供应安全形势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20年中国锂矿资源的科技贡献度、资源进口国外部压力、资源开采潜力和供应集中度的权重分别为0.147、0.096、0.094和0.083,是影响中国锂矿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2020年中国锂矿资源安全指数为0.658,相较于2010年的0.306有大幅上升,整体处于较安全状态;众多影响因素中,供应集中度高、双边政治关系不稳定、市场垄断势力较大等因素对中国锂矿资源安全起到负向作用;开采技术突破、国内资源储量提升则显着提高了中国锂矿资源安全程度。
涂亦楠,李坤[5](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的中国关键矿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国内学界的关键矿产研究进行了综述。基于1990—2020年中国国内期刊杂志相关刊文的文本内容和分类数据,笔者总结了其成果、分歧与共识,指出了研究的亮点与不足,预测了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的结论是:关键矿产的概念和理论主要是舶来品,国内关键矿产研究为国家战略和决策服务,受事件驱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多学科交融的定性、定量和混合分析法。由于我国欠缺关键矿产的顶层制度设计,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缺少纵向深度支撑与横向广度关联,与行业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各学科间的交融较少。中国亟待完善关键矿产的顶层设计,开展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研究。
柳晓娟,侯华丽,孙映祥,周璞[6](2021)在《关于中国绿色矿业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思考》文中提出发展绿色矿业是新形势下我国矿业领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理解、落实、推动绿色矿业是解决当前我国绿色矿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为探索该问题,从政策演变与概念辨析入手,阐明了绿色矿业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矿业发展模式,同时,从要素解析的系统视角入手,构建了绿色矿业多尺度、多主体、多环节的三维要素构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色矿业的实现路径,为落实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提供了示范与参考。
成金华,易佳慧,吴巧生[7](2021)在《碳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关键矿产资源管理》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实现碳中和既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尤其是碳中和愿景下,关键矿产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碳中和与关键矿产之间的纽带联动性将不断提升。碳中和作为新时代全球范围内一次新的能源革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剧增,维护关键矿产资源供给的安全稳定成为影响世界各国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战略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但由于关键矿产具有品位偏低、矿石类型复杂、经常性共生伴生等特点,在勘探技术、价格波动等方面存在更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关键矿产全球有效治理也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议题。而且中国的优势关键矿产缺乏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缺乏话语权,而中国的紧缺型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较高,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关键矿产的共伴生性加剧了生产消费结构的不均衡。中国处于中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高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艰难挑战,亟需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走出一条既可以发挥资源、技术优势,又可以克服自身弱项的关键矿产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关键矿产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与保障关键矿产安全,既是加快构建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与国际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李文,张进平,孔祥军,高剑,刘劲男[8](2021)在《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要点》文中提出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保障。在国际矿业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编制针对我国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矿产资源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重点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征、开发现状、管理现状,以及在对比国际和国内矿业形势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应遵循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优化矿产资源布局管控和实现科技引领发展等4点原则,在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功效、建立健全监管评估制度的支撑下,抓紧建立储备矿种动态调整评价机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加强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时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程度。
韩美琳[9](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王修,刘冲昊[10](2021)在《“优势矿产”变“忧虑矿产”: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评价》文中提出锡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中国虽为锡资源大国,但因工业化发展需求,致使锡资源快速消耗,优势持续弱化,且中国已由锡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供应安全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本研究目的即是对中国锡资源供应安全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基于中国锡资源生产、消费、供应的历史数据及需求预测数据,从资源因素、供应因素、政治因素和需求因素四个维度选取资源保障度、储采比、对外依存度、进口集中度、生产国稳定度和需求增长率六项指标对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进行量化分级评价,结果显示六项指标的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为:需求增长率、进口集中度、资源保障度、储采比、生产国稳定度和对外依存度,这表明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在于未来需求保持强劲、资源供应较为集中、资源保障程度不足等方面。同时,针对性提出勘探扩储并建立储备体系、加快海外锡矿资源布局、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矿业国际合作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展历程 |
1.1 第一阶段(2004年以前),探索起步期 |
1.2 第二阶段(2004~2013年),快速增长期 |
1.3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转型发展期 |
2 区域分布特征 |
3 权益资源分布情况 |
3.1 境外铁矿资源分布情况 |
3.2 境外铜矿资源分布情况 |
3.3 境外锂矿资源分布情况 |
3.4 境外钴矿资源分布情况 |
3.5 境外镍矿资源分布情况 |
3.6 境外铝土矿资源分布情况 |
4 投资风险和存在问题 |
4.1 我国矿业国际投资存在结构性风险 |
4.2 中国矿业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
5 对策建议 |
5.1 加强中国矿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 |
5.2 将国际矿业合作纳入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统筹规划 |
5.3 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供应地,降低运输风险 |
5.4 加强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的全球配置 |
(2)矿产资源安全需要关注的六个风险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态势 |
1.1 中国成为全球矿产资源的主要消费聚集区,需求总量增加的态势没有变 |
1.2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家底薄弱,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乏力、品质下降的趋势没有变 |
1.3 中国石油、铁矿石、铜精矿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没有变 |
1.4 全球矿产资源竞争加剧和部分资源富裕国矿业政策收紧,利用境外资源的被动局面没有变 |
2 主要风险 |
2.1 全球资源问题政治化和境外办矿标准提升,增加了境外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风险 |
2.2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全球和部分资源国“政变”等突发事件,增加了境外资源供应的潜在危机 |
2.3 主要矿产品价格金融化,增加了境外资源供应的经济风险 |
2.4 新能源矿产品需求快速增加,部分矿产品因供应能力受限引发市场供需失衡,增加了能源转型延迟或代价更大的经济风险 |
2.5 能源危机全球蔓延,增加了保供取暖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供应压力 |
2.6 美欧更加重视矿产资源安全,在完善矿产资源供应链体系建设后,打击中国海外矿产资源投资与进口的可能性在增加 |
3 主要建议 |
3.1 通过找矿增储夯实资源基础,提升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的能力 |
3.2 深化矿业国际合作,提高全球资源治理能力,健全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
3.3 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保障企业境外权益资源及时转化为实际产能和产量 |
3.4 强化矿产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提高矿产资源供应链的韧性 |
(3)我国耐火粘土矿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耐火粘土资源概况 |
1.1 资源分布 |
1.2 我国耐火粘土矿石工业类型 |
1.3 我国耐火粘土矿资源特点 |
(1)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
(2)种类齐全,特色突出。 |
(3)中低档矿多,优质矿少。 |
(4)与煤地层、铝土矿关系密切,共伴生有用成分多。 |
2 生产与开发利用现状 |
2.1 耐火粘土矿生产现状 |
2.2 耐火粘土矿生产概况 |
2.2.1 全国生产现状 |
2.2.2 主要省区生产情况 |
(1)河南省。 |
(2)山东省。 |
(3)山西省。 |
(4)其他省份。 |
2.3 耐火粘土矿采选技术现状 |
2.4 耐火粘土矿资源利用率 |
3 存在问题分析 |
3.1 资源利用率低,综合利用较差 |
3.2 矿山环保欠帐较多,影响可持续发展 |
3.3 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当,造成原料供应紧张 |
3.4 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市场话语权不够 |
4 可持续利用对策 |
4.1 创新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
4.2 加强综合勘查评价,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
4.3 鼓励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市场话语权 |
4.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耐火粘土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 |
(4)新形势下中国锂矿资源供应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研究思路 |
1.1 指标体系 |
1.2 数据来源 |
1.3 数据处理 |
1.3.1 确定目标序列 |
1.3.2 熵权法计算权重 |
1.3.3 权重计算 |
1.3.4 评价结果 |
2 综合评价 |
2.1 资源安全 |
2.2 市场风险 |
2.3 地缘政治 |
2.4 军事安全 |
3 结 语 |
(5)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的中国关键矿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关键矿产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
2 研究样本与计量分析 |
2.1 基本情况与变化趋势 |
2.2 发文作者与机构的分析 |
2.2.1 发文作者与机构 |
2.2.2 作者、机构间的联系度 |
2.3 主要来源期刊的分析 |
2.4 所涉学科领域的分析 |
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分析 |
3.1 关键矿产的概念探讨 |
3.2 资源评价及遴选标准问题 |
3.3 成矿与分布规律及地质勘查工作研究 |
3.4 资源安全与资源保障问题研究 |
3.5 资源管理与保护政策研究 |
4 研究总体特点的评析 |
4.1 研究缘由与目标的分析 |
4.2 主要研究机构、学者、刊发期刊和研究学科的分析 |
4.3 研究内容概览与分析 |
4.4 研究纵深性分析 |
4.5 研究体系性分析 |
5 结语 |
(6)关于中国绿色矿业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从政策演变洞悉绿色矿业的发展理念 |
2 从概念辨析厘清绿色矿业的内涵 |
2.1 矿业的内涵 |
2.2 绿色矿业内涵辨析 |
2.3 绿色矿业的内涵 |
3 从要素解析探讨绿色矿业的构成及实现路径 |
3.1 绿色矿业构成体系 |
3.2 从不同尺度看绿色矿业的实现路径 |
3.3 从不同主体看绿色矿业的实现路径 |
3.4 从不同环节看绿色矿业的实现路径 |
4 结语 |
(7)碳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关键矿产资源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碳中和的意义及其挑战 |
1.1 碳中和的意义 |
1.2 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挑战 |
1.2.1 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压力并存 |
1.2.2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大 |
1.2.3 碳中和与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叠加 |
1.2.4 关键矿产安全制约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碳中和的有力保障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关键矿产资源管理 |
3.1 关键矿产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 |
3.2 关键矿产管理成效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3.2.1 关键矿产技术进步是掌握全球价值链主动权的根本路径 |
3.2.2 关键矿产的供给风险和不确定加剧 |
3.2.3 关键矿产资源供需缺口大,结构不匹配 |
4 政策建议 |
(8)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
2 当前形势及挑战 |
3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
4 规划编制的要点与方向 |
5 规划编制的管理与支撑 |
6 结语 |
(9)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2.1.1 高质量发展 |
2.1.2 产业结构调整 |
2.1.3 产业结构转型 |
2.1.4 产业结构升级 |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
2.2.1 方向动力 |
2.2.2 政策导向 |
2.2.3 模式选择 |
2.2.4 可行路径 |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
2.3.3 产业竞争原理 |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
3.1.1 产业部门分布 |
3.1.2 主导产业选择 |
3.1.3 规模水平测度 |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问题表现 |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
4.2 症因探析 |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优势矿产”变“忧虑矿产”: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锡资源分布及生产消费情况 |
2 研究思路 |
2.1 供应安全影响因素 |
2.2 指标选取 |
2.3 评价方法 |
2.4 数据来源 |
3 供应风险量化分级 |
3.1 资源保障度 |
3.2 储采比 |
3.3 对外依存度 |
3.4 进口集中度 |
3.5 生产国稳定度 |
3.6 需求增长率 |
4 评价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四、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矿业国际合作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J]. 王秋舒,宋崇宇,李文,韩九曦. 地质与勘探, 2022(01)
- [2]矿产资源安全需要关注的六个风险问题[J]. 陈甲斌,刘超,冯丹丹,苏轶娜,霍文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01)
- [3]我国耐火粘土矿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 秦正,杜春彦,王二锋,赵军伟,苑帅. 矿产综合利用, 2021(06)
- [4]新形势下中国锂矿资源供应安全评价[J]. 屈金芝,张艳松,张艳,范晓蕾. 中国矿业, 2021
- [5]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的中国关键矿产研究[J]. 涂亦楠,李坤. 中国矿业, 2021(S2)
- [6]关于中国绿色矿业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思考[J]. 柳晓娟,侯华丽,孙映祥,周璞.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1(10)
- [7]碳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关键矿产资源管理[J]. 成金华,易佳慧,吴巧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09)
- [8]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要点[J]. 李文,张进平,孔祥军,高剑,刘劲男. 城市地质, 2021(03)
- [9]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优势矿产”变“忧虑矿产”: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评价[J]. 王修,刘冲昊. 中国矿业,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