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四川省发展优质稻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胡雪冰,陈文宽[1](2021)在《基于GM模型的四川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及“十四五”供需预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央提出"六稳""六保"重大战略,四川省作为"西部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筛选出对粮食产量产生显着影响的因素,采用GM模型对四川省粮食产量和消费量进行预测,分析供需平衡情况,研判四川省粮食安全形势。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产量最首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其次是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和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粮食产量预测模型显示,2021—2025年四川省粮食产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粮食预测模型显示,口粮、饲料粮、种子粮、工业用粮的需求小幅下降,粮食损耗逐年递增,粮食总需求呈现缓慢下降的阶段性特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测算出"十四五"期间四川省粮食安全度为83.69%~92.81%,存在一定的产需缺口,保障能力不足。
蒋丽萍[2](2019)在《农民新村建设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活动在全国试点开展。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正逐步建设完备,农村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然而,农民新村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的考验,农村可持续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农民新村建设模式进行梳理,评估其建设绩效,对农民新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反思。该举措有利于实时把握农民新村建设的内容方向和主要思路,为推进农民新村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聚焦于农民新村建设的重点及内容特征,采用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本文对农民新村建设进行概念界定,从多学科维度和多理论视野阐释理论框架;从内源系统要素和外源系统要素两个角度识别新村建设影响因素,阐明新村建设动力机制;通过分析国内外新村建设案例提出新村建设模式的核心要素。最后,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对辖区新村建设示范区进行绩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建议。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大足区新村建设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其系统特征,提出了重庆市大足区的四种农民新村建设模式:工业型建设模式、智造型建设模式、多元型建设模式和田园型建设模式。基于调研所得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值的具体值,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重庆市大足区新村建设绩效评估,结果表明工业型建设模式、智造型建设模式和田园型建设模式均有DEA有效;由于文化基地保护不佳,文化基础丧失等原因,多元型建设模式DEA评价为无效。为提升当前大足区的农民新村建设绩效,针对多元型建设模式,可以从因地制宜、文化传承和严抓公共服务建设三个角度指导政策;同时,对于大足区的多种新村建设模式并存的情况,研究还提出多村联合,互补协同发展的思路,共同组建农民新村发展网络,实现提高整体大区域的吸引力和资源聚集能力的目标。
易婧,喻林,丁志祥,敬廷桃,阎应红,李晓梅,姚强[3](2018)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重庆优质稻种资源库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传统水稻品种资源库基于Web设计,会受到传统网络限制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重庆市优质稻种资源库。资源库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具有信息量充足、操作简便、查询快捷等优点。分析资源库的功能,设计系统架构,描述小程序的开发过程,并对小程序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经过多次验证,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可以正常运行,实现了设计的所有功能。
焉莉,冯国忠,兰唱,高强[4](2017)在《基于GIS的吉林省水稻种植区施氮效果及减排潜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种植区施氮效果差异,旨在加强氮肥精准养分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率,从而减少农田氮排放。【方法】通过对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中不施氮肥处理(N0P2K2)及3个氮梯度(0.5N2P2K2)、(N2P2K2)、(1.5N2P2K2)处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水稻种植区的产量、氮肥施用效果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探讨各区域施氮效果及减排潜力。【结果】吉林省各地区水稻产量差异显着,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在不施氮肥条件下西部地区平均产量可达7.6 t·hm-2,其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平均产量差可达到2.1和2.2 t·hm-2。施用氮肥后,中部和东部地区最低增产率29.8%(最高59.5%)显着高于西部地区12.6%(最高29.4%)。中部和东部的氮肥利用效率分别为12.2—19.7和12.5—19.5 kg·kg-1,远高于西部地区的8.8—13.1 kg·kg-1。采用最大经济收益法MRTN方法建立氮肥用量与净收益间的函数关系,从而计算各地区最佳施氮量。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14.9、128.9和134.1 kg·hm-2,与推荐施肥相比可减少25.6、18.3和5.3kg·hm-2。在产量没有显着差异的条件下,各地区均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尤其是西部和中部地区。通过节氮成本和粮食收入核算发现,各地区均可增加经济效益,其中中部地区农民增收显着。在保证产量条件下,采用最佳施肥量,吉林省西部、中部和东部每年可减少氮投入量分别为4 378、7 064和604 t;减少氮排放98.2、158.6和13.6 t。【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应控制氮肥施用;中部地区为全省减排重点区域;东部地区目前施肥量适中,可以配合其他管理模式消减自然因素的限制,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陈远孟,韦岚岚,罗群昌[5](2017)在《2006~2015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广西优质常规稻的育种现状,为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公布的优质常规稻品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广西优质常规稻整体米质水平改善明显,个别米质指标有待加强;产量水平表现稳定;穗粒指标改善明显。但粒型上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个别米质指标不匹配;品种抗病性差;优质香稻品种缺乏;功能型米品种开发严重落后。【建议】重点改良粒型、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选择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胶稠度的材料,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品种的抗性对优质香稻品种和功能米进行引进与开发。
魏昕,林方龙[6](2017)在《2016年四川稻谷市场行情回顾及2017年展望》文中研究表明1 2016年稻谷价格运行情况2016年四川省稻谷价格运行仍呈季节性正常波动,分为因收购旺季结束的下跌阶段,因市场清淡的盘整阶段,因新谷上市供需两旺的上涨阶段。1.1下跌阶段(13月)开年水稻市场平均收购价连续2个月下降。一是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于2016年1月31日结束,虽然1月份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但2、3月份连续下跌。二是2016年政策性粮食出库加大市场供应压力。三是受春节期间加工企业开工率下降影响,稻谷市场活跃度明显降低。因此13月出现明显的弱势下行,但随着企业开工的恢复,3月跌势放缓。
何川[7](2015)在《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需求与现状》文中提出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四川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品种优质化是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需求、发展现状做了初步概括,以期为我省水稻育种及农技推广部门做一参考。
孙园园,徐富贤,孙永健,徐金霞,马均,熊洪,彭国照[8](2015)在《四川稻作区优质稻生产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布》文中提出开展特定区域适宜优质稻区域化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评价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我国不同稻作区稻米品质生态改良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多地不同生态区田间试验、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齐穗期与经度、纬度及海拔间的回归模型,以四川省稻作区为分析样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差值等方法,对四川省稻作区优质稻生产的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稻作区优质稻生产均存在显着的区域特色,通过对影响不同生态区优质稻生产诸环境及气候生态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齐穗期与经度、纬度及海拔间的回归模型;并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筛选了对优质稻生长发育及米质形成影响较大、且分布差异显着的气象因子:齐穗后灌浆结实期间30 d范围内的日均气温、日照百分率、天文辐射、水汽压等作为优质稻气候生态区划的评价指标,并构建了四川省稻作区优质水稻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四川省稻作区优质稻生产的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性分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稻作区适宜种植优质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盆周边缘稻区的西北部、盆西平原稻区的西部及北部、川西南山地稻区除西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盆周边缘稻区的西南部、东北部也有零星分布;较适宜种植优质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盆周边缘稻区的北部、西南部,盆西平原稻区的东部、南部,盆中浅丘稻区的西北部、东北部,及川西南山地稻区的西部;除上述区域外皆不适宜种植优质稻。本研究可为科学规划四川省优化优质稻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四川省优质稻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梁成刚,汪燕,何加林,刘佳,许光利,刘晓亮,李天[9](2013)在《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深入挖掘影响水稻产量提高的栽培技术,明确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四川省1981—2010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2001—2010年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结果表明,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的整体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连续10年徘徊不前。说明现阶段单靠品种更新已不能实现水稻单产的显着提高,推测良种良法配套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可能是限制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施肥技术>良种选择>灌溉方式>栽插密度>病虫害防治>化控措施>育秧方式,施肥技术、育秧方式与化控措施的指标中各指标对水稻单产的权重差异较小,说明在水稻生产上对于这些技术的使用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来应加强这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曾必荣,武迎,任哓波[10](2013)在《规模种粮也能赚上百万元——对种粮大户周家林种粮致富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不少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和小孩成为当下农村留守人口的主体。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粮食生产一线的,很多是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农民,"明天谁来种粮"已成为制约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成都市农技总站经过1年时间对四川省种粮大户周家林的技术指导和调查追踪,从他规模化经营粮食生产的经验中,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
二、对四川省发展优质稻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四川省发展优质稻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M模型的四川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及“十四五”供需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四川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
1.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1)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
2) 对样本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求初值像,其中d1为初值化算子。 |
3) 求差序列。 |
4) 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
1.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1.3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2 四川粮食供给与需求的演变趋势预测 |
2.1 GM(1,N)模型 |
2.2 粮食产量变化趋势预测 |
2.3 粮食需求变化趋势预测 |
2.4 “十四五”四川粮食安全的形势判断 |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
3.1 研究结论 |
3.2 政策建议 |
1) 确保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 |
2) 强化财政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
3)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2)农民新村建设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论文框架 |
2 概念辨析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民新村建设 |
2.1.2 乡村振兴 |
2.1.3 发展模式 |
2.2 多学科维度的新村建设内涵 |
2.2.1 城乡规划学 |
2.2.2 社会学领域 |
2.2.3 经济学 |
2.2.4 多维度视野 |
2.3 新村建设理论研究 |
2.3.1 二元经济结构论 |
2.3.2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理论 |
2.3.3 其他相关理论 |
2.4 理论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3 新村建设模式分析 |
3.1 中国新村建设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1 中国新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新村建设的现状 |
3.2 新村建设影响因素 |
3.2.1 内源系统要素 |
3.2.2 外源系统要素 |
3.3 新村建设的动力机制 |
3.3.1 内源动力机制 |
3.3.2 外源动力机制 |
3.3.3 内外动力机制的作用关系 |
3.4 国内外新村建设案例研究 |
3.4.1 国外新村建设案例研究 |
3.4.2 国内新村建设案例研究 |
3.5 新村建设模式分析 |
3.5.1 新村建设模式构建前提和依据 |
3.5.2 新村建设模式分类 |
3.6 本章小结 |
4 新村建设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
4.1 绩效评估的内涵及原则 |
4.1.1 新村建设绩效评估的内涵 |
4.1.2 新村建设绩效评估的原则 |
4.2 新村建设绩效评估方法 |
4.2.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4.2.2 DEA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
4.2.3 本文DEA方法可行性分析 |
4.2.4 DEA模型的评价步骤 |
4.3 指标体系选取 |
4.3.1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4.3.2 具体指标分析 |
4.4 新村建设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
4.4.1 DEA模型的选择及分析 |
4.4.2 模型的数学表达及经济含义 |
4.5 本章小结 |
5 大足区农民新村建设绩效评估 |
5.1 大足区概况 |
5.1.1 区位概况 |
5.1.2 经济发展概况 |
5.2 大足区新村建设背景 |
5.2.1 大足区新村建设起源与发展 |
5.2.2 大足区新村建设主要做法 |
5.3 大足区新村建设模式划分及样本选择 |
5.3.1 大足区农民新村建设模式划分 |
5.3.2 大足区农民新村建设发展模式样本选择 |
5.4 大足区农民新村建设绩效评价 |
5.4.1 数据来源 |
5.4.2 评价过程及结果 |
5.5 农民新村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5.1 田园型新村建设模式 |
5.5.2 工业型新村建设模式 |
5.5.3 智造型新村建设模式 |
5.5.4 多元型新村建设模式 |
5.6 大足区农民新村建设绩效提升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重庆优质稻种资源库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设计 |
1.1 需求分析 |
1.2 收录对象 |
1.3 功能设计 |
1.3.1 用户管理 |
1.3.2 品种信息管理 |
1.3.3 检索功能 |
1.3.4 查询功能 |
1.3.5 留言管理 |
1.3.6 统计分析 |
1.4 架构设计 |
2 系统开发 |
2.1 数据库管理系统 |
2.2 后台管理 |
2.3 接口 |
2.4 微信小程序 |
3 系统验证 |
4小结 |
(4)基于GIS的吉林省水稻种植区施氮效果及减排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1 土壤样品测试及产量测定 |
1.3.2 相关计算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施肥对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产量的影响 |
2.2 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施肥增产效果 |
2.3 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氮肥利用率及最佳氮肥施用量 |
2.4 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减肥及减排潜力 |
3 讨论 |
4 结论 |
(5)2006~2015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研究方法 |
1.2 数据来源 |
1.3 米质达标率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综合米质分析 |
2.2 产量水平分析 |
2.3 穗粒指标分析 |
3 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存在的问题 |
3.1 粒型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 |
3.2 个别米质指标不匹配 |
3.3 品种抗病性差 |
3.4 优质香稻品种缺乏 |
3.5 功能型稻米品种开发严重落后 |
4 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策略 |
4.1 重点改良粒型 |
4.2 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率,选取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胶稠度的材料 |
4.3 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 |
4.4 提高品种的抗性,尤其是抗稻瘟病性能 |
4.5 引进与开发优质香稻品种 |
4.6 开发功能米 |
(6)2016年四川稻谷市场行情回顾及2017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2016年稻谷价格运行情况 |
1.1 下跌阶段 (1~3月) |
1.2 弱势盘整阶段 (4~7月) |
1.3 上涨阶段 (8~12月) |
2 新季稻谷收购情况 |
2.1 生产情况 |
2.2 市场情况 |
3 影响稻谷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
3.1 积极因素 |
3.2 不利因素 |
4 2017年稻谷市场的展望 |
4.1 产量稳中调优 |
4.2 需求稳中向好 |
4.3 价格稳定运行 |
(8)四川稻作区优质稻生产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
1.1研究区概况 |
1.2数据来源 |
1.2.1不同稻作区优质稻栽培试验数据 |
1.2.2气象数据 |
1.3研究方法 |
1.3.1研究区域齐穗期的确定 |
1.3.2研究区域气象资料的收集 |
1.3.3稻米品质评价函数的建立及空间分布 |
1.4软件支持 |
2结果与分析 |
2.1优质稻齐穗期与其影响因素间回归模型的建立 |
2.2优质稻齐穗期的确定及空间分布 |
2.3齐穗期后灌浆结实期间日均气温差异及空间分布 |
2.4齐穗期后灌浆结实期间日均太阳辐射差异及空间分布 |
2.5稻米品质生产区域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布 |
3讨论与结论 |
(10)规模种粮也能赚上百万元——对种粮大户周家林种粮致富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种粮致富之路 |
二、种粮致富成功的探索 |
三、经验与做法 |
1. 流转协议自愿签订 |
2. 家庭式经营和“计件式”管理 |
3. 降低生产成本 |
(1)减少前期资金投入 |
(2)降低生产成本 |
(3)控制人工成本 |
(4)充分成熟收割,减少晾晒成本 |
4. 依靠科学, 稳产高效 |
5. 规模生产, 诚信经营 |
四、存在的问题 |
1. 科技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
2. 生产集中度不够 |
3. 晾晒场地和仓贮设施不足 |
4. 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倾斜到种粮大户 |
五、启示与思考 |
四、对四川省发展优质稻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M模型的四川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及“十四五”供需预测分析[J]. 胡雪冰,陈文宽.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06)
- [2]农民新村建设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D]. 蒋丽萍. 重庆大学, 2019(01)
- [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重庆优质稻种资源库开发[J]. 易婧,喻林,丁志祥,敬廷桃,阎应红,李晓梅,姚强. 南方农业, 2018(31)
- [4]基于GIS的吉林省水稻种植区施氮效果及减排潜力分析[J]. 焉莉,冯国忠,兰唱,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7)
- [5]2006~2015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分析[J].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陈远孟,韦岚岚,罗群昌.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2)
- [6]2016年四川稻谷市场行情回顾及2017年展望[J]. 魏昕,林方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01)
- [7]四川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需求与现状[J]. 何川. 四川农业科技, 2015(06)
- [8]四川稻作区优质稻生产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布[J]. 孙园园,徐富贤,孙永健,徐金霞,马均,熊洪,彭国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 [9]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J]. 梁成刚,汪燕,何加林,刘佳,许光利,刘晓亮,李天.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6)
- [10]规模种粮也能赚上百万元——对种粮大户周家林种粮致富的调查与思考[J]. 曾必荣,武迎,任哓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