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论文文献综述)
崔文强[1](2017)在《新工艺炭黑的生产控制及其在橡胶制品行业应用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新工艺炭黑(以油炉法反应系统和环保节能的湿法造粒工艺为标志)的生产设计、工艺技术和炭黑主要过程指标如吸碘值(表征炭黑的比表面积和粒径)和吸油值(表征炭黑的结构度)对炭黑填充天然橡胶(NR)补强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不同品种炭黑(吸碘值和吸油值差距较大)的混合填充对天然橡胶(NR)补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定探讨。实验数据证明,吸油值和吸碘值较高的N234炭黑和吸油值和吸碘值较低的N660炭黑对天然胶料的焦烧时间和硫化时间均有延迟的作用;同时炭黑的吸油值越高,其混炼胶的门尼粘度和硫化胶的交联密度也越高,比如具有较高吸油值的N234炭黑,其补强天然胶的300%定伸应力就相对较高。另外,本实验还以N234和N660炭黑混用为例,初步研究了不同品种炭黑混用对天然橡胶补强作用的影响,并对两种炭黑在胶料基体中的分散度及其混炼胶的主要物理性能进行了评估,实验数据表明,炭黑混合使用时炭黑的分散性能明显提高,混炼胶的操作性能有所改善,且吸油值和吸碘值相差较大的软硬质炭黑混合使用对天然橡胶的混炼加工性能和补强作用产生了正向协同效应。另外本文还对炭黑的生产技术以及工艺设计做了必要的介绍,并对炭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品种转换过程所产生的不合格品惯用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为炭黑的生产和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能够将炭黑的工艺设计和生产的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炭黑的生产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张伟杰[2](2016)在《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材料的研发》文中提出减轻材料重量、提高材料使用性能一直是工业生产追求的目标。橡胶发泡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耐老化性能和防水性能,广泛用于体育用品、各类建筑和制冷、空调、汽车零部件、医药、军工器械等领域。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超前于基础研究,目前橡胶发泡材料的生产配方和工艺大多依靠经验和大量实验来制定。本文通过平板硫化机模压发泡制备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研究填胶量、温度、硫化促进体系、发泡体系、炭黑和石蜡油对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材料的硫化特性、发泡特性、密度、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以偶氮二甲酰胺(AC)和4,4’-氧代二苯磺酰肼(OBSH)为复合发泡剂体系在EPDM橡胶发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总结实验,通过填胶量为3.5g、温度为175℃、采用0.75份硫黄(S),0.75份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促进剂CZ),0.75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促进剂BZ)的硫化促进体系,5份并用、质量比为1:1的发泡剂AC和发泡剂OBSH,30份N550炭黑以及25份石蜡油等工艺和配方因素制备的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材料硫化发泡特性较为匹配,密度(0.3081g/cm3)和硬度(21)合适,力学性能(拉伸强度1.8155MPa,扯裂伸长率285%)和微观形貌较好,综合性能最佳。
张薇[3](2004)在《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2/炭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纳米材料由于尺寸极小,其表面原子数,表面能急剧增加而产生了宏观物质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子、磁学、热学、光学和化学活性等特性,它既是一种新材料又是构成新材料的重要原料。因此,纳米材料的开发和研制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与前景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然而,该方法要求的工艺、设备复杂,且成本很高,为了制备新产品,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使之有利于工业放大,本实验以工业丙烷、空气/氧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级炭黑,并对炭黑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而且,针对丙烷/空气扩散火焰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该体系的新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备了不同性能的纳米TiO2颗粒。对纳米TiO2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与评价,并且分析了实验参数对产物的影响。现将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文献综述 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概念及一些基本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等:并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其中,对气相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外,本章还从化学成分、晶型、颗粒尺寸等几方面介绍了常用的纳米材料表征方法;并且从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等几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两种广泛应用的纳米材料:纳米炭黑及纳米TiO2。 第二章:优质纳米级炭黑的制备及表征 分别以工业丙烷、氧气,工业丙烷、空气为原料,通过不完全燃烧的方法制备出了炭黑产品;改变燃料气与氧化剂的比例,得到了不同工况的产品。TEM照片分析表明,各工况产物的粒径均小于40nm,对炭黑的吸油值、pH值、纯度等主要的性能指标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各工况产物的纯度极高,且具有很好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能。用奥氏气体分析法分析了尾气的成分,并通过元素平衡计算了炭黑的产量,并给出了炭黑产量最大的工况。同时,对于燃烧过程的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章对于各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物的主要性能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实验工艺制备的炭黑产品可达到相当高的性能要求。因此,可考虑以廉价的空气和工业丙烷为原料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第三章:纳米炭黑颗粒形成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介绍了炭黑的生成理论,并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研究了在丙烷/空气摩尔比为0.01-0.1范围内的扩散火焰中炭黑的形成和长大过程。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火焰中不同高度处气体的成分,并分析了乙炔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乙炔浓度沿火焰高度方向服从瑞丽分布,给出了适用于工业丙烷/空气燃烧体系中炭黑粒子表面长大速率与乙炔浓度的一阶关联,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程序计算了颗粒直径、颗粒数密度等参数,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及电镜得到的平均直径进行了比较,发现吻合较好。 第四章: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2 针对丙烷/空气扩散火焰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工业丙烷/空气扩散火焰的喷嘴,反应炉等装置。利用新装置,通过在丙烷/空气扩散火焰中氧化前驱物(TiCl4),制备了纳米TiO2产品,并且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得到了不同载气量、不同丙烷/空气摩尔比的纳米TiO2产品。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等手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Z/炭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段对这些产品的粒径、形貌、晶型等重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实验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钦,平均尺寸在巧nxn一65nln之间,其晶型主要为锐钦矿相。随着工况的不同,含有不同量的金红石相。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操作参数对这些性能的影响,对这些参数的影响趋势做出了相应的解释。EDS能谱分析表明:不同工况的纳米二氧化钦掺杂有不同量的碳,并分析了炭黑掺杂改性对纳米二氧化钦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邓毅[4](2002)在《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文中研究说明讨论了影响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试验表明 ,在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过程中 ,生胶塑炼及混炼的温度、时间和辊距、硫化胶的停放时间、强伸性能测试时胶样的可变形长度等均对最终的检验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熟悉标准要求 ,严格把握各个操作环节 ,才能将人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白好胜[5](1981)在《密炼车间的换气(上)》文中研究表明 过去人们称室外空气为新鲜空气,现在也有称大气中含氧18%以上的空气为新鲜空气的,随着大气污染的严重发展,也有不能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内使用的严重例子。密炼车间的操作环境,一般是由于粉尘污染,不论什么情况,依靠室外空气进行换气,都对改善作业环境有着显着的效果。从劳动安全卫生的角度来看,虽然推荐将车间内的污染空气排放到大气中,但是又不允许将污染的空气排到大气中使大气受到污染,因此,工厂有将污染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义务。要确实控制厂内的粉尘污染,就要尽可能使用不产生粉尘的粉状体。但是在使用原
二、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艺炭黑的生产控制及其在橡胶制品行业应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炭黑生产的近况及新工艺炭黑的研究进展 |
1.1.1 国内外炭黑生产近况 |
1.1.2 新工艺炭黑的研究进展 |
1.2 炭黑在橡胶领域的应用 |
1.2.1 炭黑用于制品行业 |
1.2.2 炭黑粒径对胶料门尼粘度影响 |
1.2.3 炭黑对胶料压出的影响 |
1.2.4 炭黑对胶料硫化性能的影响 |
1.3 炭黑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
1.3.1 炭黑在涂料中的应用 |
1.3.2 炭黑在塑料中的应用 |
1.4 炭黑基本认识 |
1.4.1 炭黑的基本分类 |
1.4.2 炭黑的微观结构 |
1.4.3 炭黑的在胶料中混合使用 |
1.5 炭黑的基本性质 |
1.5.1 炭黑的粒径 |
1.5.2 炭黑的结构 |
1.5.3 炭黑的表面性质 |
1.5.4 炭黑的孔洞性 |
1.6 炭黑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1.6.1 对橡胶的硬度和定伸应力的影响 |
1.6.2 对橡胶耐磨性的影响 |
1.6.3 对橡胶滞后性的影响 |
1.6.4 对胶料弹性的影响 |
1.7 炭黑在橡胶中的补强和分散 |
1.7.1 容积放大效应 |
1.7.2 弱键和强键学说 |
1.7.3 炭黑粒子与橡胶键的有限延伸理论 |
1.7.4 壳层模型理论 |
1.7.5 橡胶大分子链滑动学说 |
1.8 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机理 |
第2章 炭黑的工艺工程设计及生产技术 |
2.1 新工艺炭黑生成机理 |
2.1.1 新工艺炭黑简介 |
2.2 新工艺炭黑工艺流程简述 |
2.2.1 炭黑原料油、燃料油供应系统 |
2.2.2 炭黑反应系统 |
2.2.3 炭黑收集系统 |
2.2.4 炭黑的造粒干燥系统 |
2.2.5 炭黑的贮存与包装系统 |
2.3 新工艺炭黑的开发特点 |
2.3.1 产能突破传统炭黑生产瓶颈 |
2.3.2 高收率,质量好 |
2.3.3 工艺流程完善,技术装备水平和自控水平高 |
2.3.4 增加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
2.3.5 炭黑包装自动化一体包装机,效率高 |
2.4 新工艺炭黑主要设备与技术特征 |
2.5 新工艺炭黑主要节能措施 |
2.6 新工艺炭黑主要技术风险 |
2.7 新工艺炭黑主要技术参数 |
2.7.1 生产工艺简述 |
2.7.2 主要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 |
2.7.3 炉前主要操作技术参数 |
2.7.4 炉后主要操作技术参数 |
2.8 常用炭黑主要技术标准 |
2.9 新工艺炭黑操作过程异常状况及处理 |
2.9.1 主供风机突然跳停的处理 |
2.9.2 原料油入炉压力偏高的处理 |
2.9.3 观察硬质线原料油的雾化模式并判断雾化模式的好坏 |
2.9.4 主袋压差升高的原因及处理 |
2.9.5 影响造粒稳定的因素 |
2.9.6 硬质原料油枪金属软管漏油的更换操作 |
2.9.7 原料油管线吹扫 |
2.9.8 燃料油管线吹扫 |
2.9.9 一期风送管线疏通作业 |
2.10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2.10.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2.10.2 课题对于生产实践指导意义 |
第3章 新工艺炭黑的应用及对生产的指导意义的研究 |
3.1 原材料 |
3.2 实验配方 |
3.3 试样制备 |
3.4 测试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同品种炭黑补强天然胶的分散度实验结果(以N234和N660为例) |
3.5.2 不同炭黑补强NR对物理性能的影响 |
3.5.3 N234和N660及其并用对炭黑分散性的影响 |
3.5.4 炭黑并用胶料物理性能 |
3.6 新工艺炭黑生产过程主要指标的影响因素 |
3.6.1 吸碘值稳定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
3.6.2 吸油值稳定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
3.7 生产N660回流N234对炭黑性能的影响 |
3.7.1 生产N660回流N234对炭黑化学指标的影响 |
3.7.2 回流N234对N660炭黑炭黑补强天然胶的分散性能的影响 |
3.7.3 N660回流量对补强天然胶对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材料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0.1 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0.1.1 配方因素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影响 |
0.1.2 加工工艺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影响 |
0.1.3 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应用 |
0.2 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发泡原理及影响因素 |
0.2.1 发泡剂的发气量和分解速度 |
0.2.2 发泡与硫化匹配性分析 |
0.2.3 助发泡剂的影响 |
0.2.4 胶料黏度的影响 |
0.2.5 温度的影响 |
0.2.6 混炼的影响 |
0.3 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原料体系 |
0.3.1 生胶的选择 |
0.3.2 硫化体系 |
0.3.3 发泡剂体系 |
0.3.4 补强与填充体系 |
0.3.5 增塑体系 |
0.3.6 其他体系 |
0.4 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的制造方法 |
0.4.1 常压模压加工 |
0.4.2 高压模压加工 |
0.4.3 连续挤出加工 |
0.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0.5.1 选题依据 |
0.5.2 拟研究内容 |
0.5.3 创新点 |
0.6 本章小结 |
第一章 实验部分 |
1.1 实验原料 |
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1.3 实验配方 |
1.4 试样制备 |
1.5 测试标准与方法 |
1.5.1 硫化特性测试 |
1.5.2 密度测定 |
1.5.3 硬度测试 |
1.5.4 拉伸性能测试 |
1.5.5 微观形貌测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填胶量和温度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性能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填胶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硫化曲线的影响 |
2.2.2 填胶量对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曲线的影响 |
2.2.3 温度对三元乙丙橡胶硫化曲线的影响 |
2.2.4 温度对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曲线的影响 |
2.2.5 温度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密度和硬度的影响 |
2.2.6 温度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促进剂与发泡剂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硫化发泡、密度硬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硫化促进剂体系的硫化特性分析 |
3.2.2 不同硫化促进剂体系对三元乙丙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3 发泡剂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硫化曲线的影响 |
3.2.4 发泡剂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发泡曲线的影响 |
3.2.5 发泡剂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密度硬度的影响 |
3.2.6 发泡剂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7 发泡剂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微观形貌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发泡剂及其配比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硫化发泡、密度硬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发泡剂AC和OBSH并用配比对三元乙丙橡胶硫化发泡的影响 |
4.2.2 发泡剂AC和OBSH并用配比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密度硬度的影响 |
4.2.3 发泡剂AC和OBSH并用配比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4 发泡剂AC和OBSH并用配比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泡孔形态的影响 |
4.2.5 复合发泡剂对三元乙丙橡胶硫化发泡的影响 |
4.2.6 复合发泡剂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密度硬度的影响 |
4.2.7 复合发泡剂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8 复合发泡剂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泡孔形态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550炭黑及石蜡油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硫化发泡、密度硬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N550炭黑用量对三元乙丙橡胶硫化发泡曲线的影响 |
5.2.2 N550炭黑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密度硬度的影响 |
5.2.3 N550炭黑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4 N550炭黑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泡孔形态的影响 |
5.2.5 石蜡油对三元乙丙橡胶硫化发泡的影响 |
5.2.6 石蜡油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密度硬度的影响 |
5.2.7 石蜡油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8 石蜡油用量对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泡孔形态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2/炭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纳米材料概述 |
1.1.1 纳米材料概念 |
1.1.2 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 |
1.1.3 纳米材料的特性 |
1.2 纳米材料的表征 |
1.2.1 化学成分的表征 |
1.2.2 晶态表征 |
1.2.3 颗粒度的表征 |
1.2.4 其它常用手段 |
1.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1 固相法 |
1.3.2 液相法 |
1.3.3 气相法 |
1.4 纳米炭黑 |
1.4.1 炭黑的结构 |
1.4.2 炭黑的物理性质 |
1.4.3 炭黑的化学性质 |
1.4.4 炭黑的制法 |
1.4.5 炭黑的用途 |
1.5 纳米二氧化钛 |
1.5.1 TiO_2的光催化作用 |
1.5.2 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途径 |
1.5.3 纳米二氧化钛应用领域 |
参考文献 |
2 优质纳米炭黑的制备与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装置 |
2.2.2 实验方法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工业丙烷、空气体系中炉气的成分分析 |
2.3.2 样品的表征 |
2.3.3 不同制备方法及产品性能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3 纳米炭黑颗粒形成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
3.1 引言 |
3.1.1 炭黑的生成机理 |
3.1.2 研究意义 |
3.1.3 本章的研究内容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3.2.2 实验结果分析 |
3.3 理论分析 |
3.3.1 颗粒的表面生长 |
3.3.2 颗粒的成核生长 |
3.3.3 颗粒的生长的理论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4 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氧化钛 |
4.1 引言 |
4.2 建立实验装置 |
4.2.1 工业丙烷/氧气体系 |
4.2.2 工业丙烷/空气体系 |
4.3 实验过程 |
4.3.1 实验步骤 |
4.3.2 实验说明 |
4.4 纳米TiO_2的表征 |
4.4.1 颗粒的形貌及尺寸 |
4.4.2 纳米二氧化钛的晶体类型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1 丙烷/空气摩尔比的影响 |
4.5.2 前驱体流率的影响 |
4.5.3 碳的掺杂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工业丙烷、空气/氧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级炭黑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
5.1.2 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级TiO_2实验研究 |
5.2 展望与建议 |
符号说明 |
致谢 |
附录1 计算源程序 |
附录2 不同操作条件的部分TEM照片 |
附录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4)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胶的塑炼 |
2 混炼 |
2.1 辊筒温度 |
2.2 混炼时间 |
2.3 辊距 |
3 硫化 |
4 强伸性能测试 |
4.1 硫化胶的停放时间 |
4.2 胶样的可变形长度 |
5 结语 |
四、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艺炭黑的生产控制及其在橡胶制品行业应用性能的研究[D]. 崔文强. 华东理工大学, 2017(11)
- [2]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材料的研发[D]. 张伟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3]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2/炭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张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4(04)
- [4]橡胶用炭黑物理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J]. 邓毅. 橡胶工业, 2002(01)
- [5]密炼车间的换气(上)[J]. 白好胜. 橡胶工业设计, 1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