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珠益肝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妮[1](2021)在《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且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000万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死于CHB相关的肝硬化、肝癌人数约30万[1]。CHB治疗的目标是最大程度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组织学损伤,延缓和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CHB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抗病毒治疗,其次是保肝、抗炎、抗氧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等治疗。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不及西药,但在改善症状、抗肝纤维化、控制和延缓疾病进程方面有显着作用。临床上用于抗HBV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及干扰素(IFN)两大类。推荐的一线NAs类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主要在于减肥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尚无推荐的保肝降酶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CHB患者合并NAFLD,两种损害因素叠加,可使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率进一步上升。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慢性肝病的“三部曲”,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抗肝纤维化、控制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对CHB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盛国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七五”期间,我院承担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的研究”,联合全国多家组织单位采用中药方剂治疗CHB,发现解毒为CHB治疗的关键,由此提出CHB的中医病机为湿热毒邪致病。“八五”期间,我们由解毒入手,研究叶下珠制剂抗HBV的疗效,验证了清热解毒法在治疗CHB中的作用。CHB病势迁延难愈,与中医“痰”的病例特点类似。CHB日久难愈,毒痰互结,导致肝失疏泄,气血郁滞不通,由此,“九五期间”,盛国光教授团队提出CHB的病因病机为“毒痰瘀”,确立“解毒、化痰、消瘀”的治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海珠益肝胶囊,并应用于临床。《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从脾论治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在当代治疗CHB也具有指导意义。盛国光教授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乏力为CHB患者最常见症状,且常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泻、便溏等消化道症状,在海珠益肝方基础上加用太子参、枸杞子等扶正益气之品时,对于CHB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改善疗效较好。据此,“十五期间”,盛国光教授进一步提出CHB“毒、痰、瘀、虚”的病机特点,从健脾入手,在海珠益肝方基础上加太子参、枸杞子二味药材,形成了海珠益肝加味方。前期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海珠益肝加味方能多途径改善肝功能,对提高CHB患者生活质量有显着效果。中医认为,CHB合并NAFLD发病主要与肝、脾、肾相关,气虚、气滞、痰浊、水湿、瘀血等为主要病理因素。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CHB合并NAFLD患者常伴有乏力、肝区不适、腹胀、便溏等症状,由此提出脾虚痰湿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临床治疗通过健脾化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基于以上,本研究采用海珠益肝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HBV DNA及脂肪肝程度等的变化情况。目的:本研究通过海珠益肝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HBV DNA及脂肪肝程度等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CHB合并NAFL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湖北省中医院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肝病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诊断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及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常规护肝治疗以及海珠益肝加味方水煎剂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调整用药。两组接受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脂肪CAP值、HBV DNA定量、乙肝全套定量、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完成治疗后ALT水平显着降低(P<0.05),AST水平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ALT水平显着降低(P<0.05),AST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ALT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AST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用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均可改善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肝功能,联用中药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更佳。2.治疗前后TG水平比较:治疗组患者完成治疗后TG水平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TG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用海珠益肝加味方的治疗方案对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血清TG有改善作用,但无明显优势。3.治疗前后CA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CAP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C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用海珠益肝加味方的治疗方案相比,二者均对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CAP水平有正向作用,但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恩替卡韦抗病毒+护肝治疗方案相比,对改善CAP并无明显优势。4.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转化情况比较:血清HBV DNA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纯抗病毒+护肝治疗方案与联用中药的治疗方案相比,联用中药对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无明显优势。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联用中药治疗对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正向作用。6.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87.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用中药对于改善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病情有显着优势。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能够改善脾虚湿阻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CAP水平,对于改善中医症状有较好疗效,但对HBV DNA阴转率无明显影响。
李军民,高秉红,李平[2](2021)在《中药对肝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药对肝损伤干预作用的分子生物学表达机制。方法分别从化学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及其他类肝损伤5个方面,回顾中药对肝损伤基因的干预作用。结果与结论中药对肝损伤基因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相关药物应用前景广阔。
马妮[3](2020)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据世卫组织调查显示,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人数在逐年增加,对人们的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我国藏区治疗肝病的经典复方二十五味松石丸,用药广泛,疗效显着。根据文献可知,二十五味松石丸多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药实践,药理作用涉及较少。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药理作用不明确等方面问题,距离现代化的研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拟选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及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两种疾病模型,从改善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血清转氨酶及脂质指标,缓解肝脏组织抗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损伤等方面,多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综合分析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及数据支持,同时为经典藏药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1)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2)生化指标检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指标AST、ALT,检测肝匀浆指标TC、TG、SOD、GSH、IL-1β、IL-6、TNF-α,依据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检测,用酶标仪检测各指标水平。(3)蛋白因子表达量的测定: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脏组织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4)m RNA表达量的测定:运用PCR法检测肝脏组织m RNA表达量。(5)组织病理形态学:将肝脏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制片后,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处理,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摄。(6)肝脏指数计算及统计学分析。2.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1)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2)指标检测方法同上。结果:1.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1)一般行为学影响:灌酒1 h内,对各组大鼠行为状态进行观察,均呈醉酒状态,具体表现为反应缓慢、嗜睡呆滞,1h后上述状态得以缓解。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死亡2只,皮毛无光泽,其状态萎靡,活动量也逐渐减少,部分大鼠大便稀软。对照组大鼠死亡0只,饮水进食均正常,体质量明显增加。各给药组状态优于模型组。(2)肝脏指数及血清转氨酶水平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体质量增加、肝脏系数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其次是中剂量组;高、中剂量组血清的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肝脏组织脂质水平及氧化损伤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C及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OD、GSH水平均上升。(4)肝脏组织病理学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汇管区周围少量的结缔组织胶原增生,并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肝窦微扩张,肝窦内枯否氏细胞增多;小叶内可见多处炎症灶浸润,胞质内圆形脂肪空泡;而给药组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减少肝组织损伤程度。(5)肝脏组织炎症水平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除二十五味松石丸低剂量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的IL-1β、IL-6、TNF-α含量降低。(6)肝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Bax、Caspase-3的表达降低;Bcl-2表达量升高。(7)对肝脏组织m RNA表达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匀浆液中Bax m RNA及Caspase-3 m 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Bcl-2 m RNA表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2.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1)一般行为学影响:灌酒1 h内,对各组大鼠行为状态进行观察,均呈醉酒状态,具体表现为反应缓慢、嗜睡呆滞,1h后上述状态得以缓解。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死亡2只,皮毛无光泽,并有严重脱毛现象,其活动量也逐渐减少,状态萎靡。试验期间,中、低剂量组各死亡一只,各给药组状态优于模型组。对照组大鼠死亡0只,饮水进食均正常,体质量明显增加。(2)肝脏指数及血清转氨酶水平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肝脏系数降低,其中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P<0.01)。高、中剂量组血清的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3)肝脏组织脂质水平及氧化损伤影响:相对模型组,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大鼠肝脏脂质TC及TG水平;相对模型组,阳性药及各给药组均能升高肝脏氧化损伤SOD、GSH水平(P<0.01),其中高剂量的升高幅度较大。(4)肝脏组织病理学影响:模型组组织中多见肝细胞胞核周围胞质减少,伴有较多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及细胞肿胀;核居中,胞质空泡化,淋巴细胞浸润,肝窦被挤压消失;小叶内可见多处炎症灶浸润;阳性药组和高剂量组能缓解组织的损伤程度。(5)肝脏组织炎症水平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二十五味松石丸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匀浆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6)肝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除二十五味松石丸低剂量组Bax、Bcl-2、Caspase-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组的Bax、Caspase-3水平表达显着降低(P<0.01或P<0.05)且Bcl-2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或P<0.05)。(7)对肝脏组织m RNA表达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二十五味松石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匀浆液中Bax m RNA、Caspase-3 m RNA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而Bcl-2 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结论:综上所述,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能够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程度,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异常升高;减少了TG和TC的异常增加并且促进了油脂代谢;显着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和GSH水平,起到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降低IL-1β、IL-6、TNF-α的水平缓解肝脏组织炎症反应;对肝损伤的护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Bax、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量,减少肝细胞的凋亡;改善基因调控,下调Bax m RNA、Caspase-3 m RNA表达量降低,上调Bcl-2 m RNA表达量,从而缓解酒精性肝损伤。初步验证了饮酒前给予二十五味松石丸能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伤害,改善大鼠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酶活性改善肝脏代谢、改善脂质代谢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徐建良,盛国光,张云城,杨妮[4](2018)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建立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采用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造模给药8h后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摘取肝脏,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肝组织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水平,降低肝组织NF-κB-p65表达水平,提高血清IL-4、IL-6水平及其肝组织SOD活性,同时海珠益肝加味方组肝脏病理变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能有效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其肝脏炎症,调控免疫反应的NF-κB通路,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陈新宇[5](2018)在《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探讨了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作用及机制,为益肝胶囊临床治疗免疫性肝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益肝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益肝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治疗,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4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ConA尾静脉注射8h后进行各组小鼠取材,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测血清中的I L-1 β、IL-2、I L-8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MyD88、NF-kBP65、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肝胶囊高、中、低剂量组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特别是益肝胶囊高剂量组降低ALT、AST水平更加明显。2.模型组肝细胞气球样变,肝板模糊,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窦变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灶性坏死。与模型组相比,益肝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均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肝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变性减轻。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 β、IL-2、IL-8水平均不同程度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益肝胶囊的高、中、低剂组血清IL-1 β、IL-2、I L-8水平均一定程度降低(P<0.01),特别是高剂量组对IL-1 β、IL-2、IL-8抑制效果最明显(P<0.01)。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TLR4、MyD88、NF-kBP65、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肝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中TLR4、MyD88、NF-kBP65、Caspase-3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结论:1.益肝胶囊能够降低刀豆蛋白A所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损害,改善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对免疫性肝损伤起到治疗作用。2.益肝胶囊能够调节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IL-1β、IL-2、IL-8细胞因子水平。3.益肝胶囊能够调节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TLR4、MyD88、NF-kBP65、Caspase-3 蛋白表达。综上,益肝胶囊可能通过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对免疫性肝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徐建良,张云城,盛国光,黄育华[6](2017)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建立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IL-4、IL-6、INF-γ、TNF-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采用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血清IL-4、IL-6、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IL-4、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γ、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外周血IL-4、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能升高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IL-6、IL-4的分泌水平,降低IFN-γ、TNF-α的水平,恢复Th1/Th2细胞之间的平衡,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崔翔,于慧杰,盛国光[7](2016)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LPS/TLR4信号途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Con A)诱导的慢性免疫肝损伤小鼠脂多糖/Toll样受体4(LPS/TLR4)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采用尾静脉Con A注射法复制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20m L/kg蒸馏水灌胃,甘草酸二铵组予甘草酸二铵0.68mg·kg-1·d-1灌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予海珠益肝加味方15.17g·kg-1·d-1灌胃。干预4周后,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测定脂多糖(LPS);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TLR4,My D88,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ALT、AST、TBi L水平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和甘草酸二铵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干预组LPS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和甘草酸二铵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肝组织TLR4、My D88、NF-κB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P<0.01)。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保护肝脏的作用机制与抑制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李红[8](2016)在《探讨海珠益肝方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探讨海珠益肝方对Con A(Concanavalin A,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小鼠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探明肝纤维化与leptin(瘦素)、OB-Rb(瘦素受体)、JAK2(Janus Kinase 2,Janus激酶2)、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之间的关系,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分析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信号通路,探明海珠益肝方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和策略。方法:将SPF级C57BL/6品系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均采用6mg·kg-1 w-1的剂量尾静脉注射Con A,每周1次,共12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治疗,其中秋水仙碱组给予0.25mg·kg-1d-1秋水仙碱,海珠益肝方组给予9.86g·kg-1d-1中药海珠益肝方,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每日上午9:00和下午15:00各灌胃1次,连续4周。灌胃给药结束第2天早上处死小鼠,收集各组小鼠血液和肝脏、脾脏组织等相关标本。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评定小鼠肝组织病损积分;采用Masson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TC(total cholesterol,总胆固醇)、TG(triglyceride,甘油三脂)水平、肝组织匀浆MDA(malondialdehyde,丙二醛)及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HA(hyaluronieacid,透明质酸)、LN(laminin,层粘连蛋白)、PC III(procollagenIII,III型前胶原)、CIV(collagen typeⅣ,Ⅳ型胶原)、各组小鼠血清LP(leptin,瘦素)水平。采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eptin m RNA、OB-Rb m RNA、JAK2 m RNA、STAT3 m 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试验)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leptin、OB-Rb、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比较空白对照组小鼠一般情况好,行动灵活,正常饮食,被皮浓密有光泽,体重增长明显。模型组小鼠精神不振,喜卧少动,进食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少,且皮毛松弛、杂乱蓬松无光泽、尿黄,体重增长缓慢。秋水仙碱组小鼠精神状态一般,活动较活跃,皮毛欠光滑,体重有所增加。海珠益肝方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较活跃,进食量大于模型组及秋水仙碱组,皮毛顺滑有光泽,体重增加,仅次于空白对照组,一般情况均明显改善。2各组小鼠肝脏肉眼观察比较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脏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未见任何斑点、突起、结节,颜色略呈深红色且有光泽,边缘锐利。模型组小鼠肝脏质地较韧,表面见白点,部分肝组织表面粗糙,凹凸不平,颜色变暗红,边缘较钝。秋水仙碱及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脏质地欠柔软,表面尚光滑,边缘较锐利,基本未见斑点、突起、结节等,颜色接近正常。3各组小鼠肝、脾指数的比较在肝指数方面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各组小鼠肝指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脾脏指数亦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脾指数均有所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在降低小鼠肝及脾指数方面进行比较,海珠益肝方组相关指标降低更多(P<0.05)?4海珠益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光镜下空白对照组肝组织清晰,肝细胞排列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浆均匀红染,细胞核大小正常,核质淡染,未见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破坏明显,肝细胞索排列不整齐,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坏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大量增生,部分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内脂滴较多。秋水仙碱组与海珠益肝方组肝脏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秋水仙碱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有所减轻,肝细胞排列较整齐,胶原纤维及炎细胞浸润均减少,肝细胞内脂肪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海珠益肝方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有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较整齐,胶原纤维及炎细胞浸润均减少,肝细胞内脂滴少见。5海珠益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MDA、SOD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均升高(P均<0.05),而肝组织匀浆SOD水平均下降(P<0.05);同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P<0.05),而肝组织匀浆MDA、SOD未见明显变化;同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方组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均降低(P均<0.05),而肝组织匀浆SOD水平均升高(P<0.05);同秋水仙碱组相比,海珠益肝方在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方面优于秋水仙碱(P<0.05),在升高肝组织匀浆SOD水平方面优于秋水仙碱(P均<0.05)。6海珠益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血清TG、TC水平均降低(P均<0.05);同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血清TG、TC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模型组相比,海珠益肝方组血清TG、TC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秋水仙碱组相比,海珠益肝方组在升高小鼠血清TG、TC水平方面优于秋水仙碱(P<0.05)。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组织匀浆TG、TC均升高(P均<0.05);同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肝组织匀浆TG、T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模型组相比,海珠益肝方组肝组织匀浆TG水平降低(P均<0.05);同秋水仙碱组相比,海珠益肝方组在降低小鼠肝组织匀浆TG、TC水平方面优于秋水仙碱(P<0.05)。7海珠益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匀浆HA、LN、PCⅢ、CIV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组织匀浆HA、LN、PCⅢ、CIV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组织匀浆HA、LN、PCⅢ、CIV水平下降(P<0.05)。海珠益肝方组肝组织匀浆HA、LN、PCⅢ、CIV水平显着性降低,优于秋水仙碱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海珠益肝方对小鼠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海珠益肝方组血清lepti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同模型对照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和海珠益肝方组血清leptin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珠益肝方组血leptin素水平显着性降低,优于秋水仙碱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海珠益肝方对小鼠肝组织leptin、OB-Rb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海珠益肝方组leptin、OB-Rb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和海珠益肝方组leptin、OB-Rb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珠益肝方组在leptin、OB-Rb m RNA及蛋白表达方面比秋水仙碱组明显降低(P<0.05)。10海珠益肝方对小鼠肝组织JAK2、STAT3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组织中JAK2 m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同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及海珠益肝方组JAK2 m RNA及蛋白表达量显着性降低(P<0.05)。同秋水仙碱组相比,海珠益肝方组JAK2 m 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明显降低(P<0.05)。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海珠益肝方组小鼠肝组织中STAT3 m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及海珠益肝方组STAT3 m 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显着性降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海珠益肝方组STAT3 m 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海珠益肝方可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如改善模型小鼠的活动及体质量,改善食欲和饮水等症状,显着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脾指数。海珠益肝方有助于肝小叶结构恢复正常,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坏死变性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等。能降低纤维化模型小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升高肝组织匀浆SOD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中HA、LN、PCⅢ、Ⅳ型胶原含量,具有抗肝细胞损伤,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ECM的降解,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病理组织结构,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同时海珠益肝方能调节血脂(TG、TC)水平,减少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保护肝细胞,从而抑制早期肝纤维化的启动。综上所述,海珠益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海珠益肝方明显降低纤维化模型小鼠血清leptin水平,有效的阻止因leptin与OB-Rb结合而发挥的诱导HSC活化和增殖作用。2海珠益肝方明显抑制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leptin及其受体表达,提示Leptin是海珠益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之一。3海珠益肝方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JAK2、STAT3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HSC活化、增殖,减少胶原纤维的表达及分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海珠益肝方具有抑制OB-Rb及其信号转导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瘦素调控的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海珠益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途径和作用靶点。
于慧杰[9](2015)在《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肠—肝轴及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基于对中医经典理论“肝脾同治”以及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的充分认识,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Con A(Concanavalin A,刀豆蛋白A)诱导的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探明慢性免疫性肝损伤与肠黏膜功能、内毒素水平以及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明确肠道功能在慢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分析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揭示“肝脾同治”和“肠-肝轴”的科学内涵,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方法: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各12只。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采用6mg·kg-1 w-1的剂量尾静脉注射Con A,共6周,复制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复制后甘草酸二铵组小鼠以甘草酸二铵0.68g·kg-1d-1的剂量灌胃给药,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以海珠益肝加味方15.17g·kg-1d-1的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以等剂量的蒸馏水灌胃,每日9a.m.和3p.m.分两次灌胃,连续4周。灌胃给药结束后,当日夜间禁食,次日清晨采集各组小鼠粪便标本,继而采集血液和肝脏、回肠等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小鼠血清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TBIL(total bilirubin,总胆红素)水平;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切片,进行HE染色评定肝组织病损积分;取回肠组织作病理学切片,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病损情况;以电子显微镜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超微病理学观察;ABC-ELIA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interleukin-6,白细胞介素-6)及LBP(LPS binding protein,脂多糖结合蛋白)的水平;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试验)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lr4(toll-likereceptor-4,toll样受体4)、myd88(myeloidddifferentiationfactor88,髓样分化因子-88)、nf-κb(nuclearfactor-k-genebinding,基因结合核因子)蛋白表达;realtime-pcr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tlr4mrna、myd88mrna、nf-κbmrna以及肠道关键菌群--enco(enterococcus,肠球菌)、e.coli(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bifi(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lacto(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的含量。结果:1.alt、ast、tbil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二铵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甘草酸二铵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组在降低小鼠血清tbil水平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p<0.05),但alt下降水平不及甘草酸二铵组(p<0.05),两组ast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2.病理组织学变化:光学显微镜下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淤血,汇管区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肝板消失,肝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二铵组和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在减轻肝组织病损积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超微结构上,模型组肝细胞核固缩,胞膜形态不完整,胞质疏松,线粒体肿胀,嵴模糊,内质网扩张;甘草酸二铵组和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在以上方面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小鼠回肠黏膜固有层变薄,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绒毛水肿,排列紊乱,淋巴细胞浸润增多;甘草酸二铵组和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在以上方面均较模型组有显着改善。3.tnf-α、il-6的表达: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二铵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下降(p<0.05),而il-6水平明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tnf-α、il-6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甘草酸二铵组比较,海珠益肝方加味组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水平未见差异(p>0.05)。4.内毒素、lbp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小鼠内毒素和lb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二铵组小鼠内毒素和lb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lbp和内毒素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甘草酸二铵组比较,海珠益肝方加味组小鼠血浆lbp、lps水平降低(p均<0.05)。5.肝组织tlr4-myd88-nf-κb通路的蛋白表达及转录水平:模型组肝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二铵组,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下降(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肝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均下降(p<0.05)。与甘草酸二铵组相比,海珠益肝加味方组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tlr4、nf-κbmrna转录水平下降(p均<0.05),余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6.肠道菌群水平: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空白对照组下降,而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增加(p<0.05);在甘草酸二铵的干预下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在海珠益肝加味方的干预下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较模型组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p<0.05)。与甘草酸二铵组相比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增加,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下降(p<0.05)。结论:以“肝脾同治”为法的海珠益肝加味方在降低转氨酶(alt、ast)和胆红素(tbil)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同时海珠益肝加味方能够减轻肝组织和回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其抗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海珠益肝加味方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和nf-κb的表达,从而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6水平,减少促炎因子的过度刺激,以减轻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抗肝损伤的作用。2.海珠益肝加味方通过改善肝损伤小鼠的肠道病理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及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机会致病菌产生内毒素,从而降低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并通过降低内毒素配体LBP水平,对内毒素生物学效应起到明显阻断作用,故海珠益肝加味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肠道损伤所加重的肝脏损伤。
张云城[10](2013)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现状并不是乐观,约10%~2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1%~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癌,CHB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无疑是首要选择,但是干扰素难以适应的副作用、基本上需要终身服用的核苷类似物限制自身的使用,很显然应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不能解决慢乙肝患者的所有问题。中医药的免疫功能调节治疗无疑是积极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近些年来,已经有许多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单体或者复方,但其调节免疫功能机理都不是十分清楚。海珠益肝加味方是导师盛国光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在海珠益肝方的基础不断优化的纯中药复方制剂。海珠益肝加味方由叶下珠、白花蛇舌草、茯苓、海藻、白芥子、莪术、枸杞、太子参八味药组成的经验方。具有解毒、化痰、消瘀、补虚的功效。早期研究提示海珠益肝加味方可能通过某些途径、环节和靶点达到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很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以免疫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对海珠益肝加味方进行研究,观察中药复方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实验小鼠的免疫状态、脾细胞细胞因子的mRNA基因表达、辅助性T淋巴细胞Thl/Th2、Toll样受体(TLR)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并运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实验分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海珠益肝方及其扩方对Concanavalin A(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清洁级昆明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方组(4)、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枸杞子组(5)、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仙灵脾组(6)、海珠益肝方加枸杞子仙灵脾组(7)、叶下珠白花蛇舌草组(8)、海藻茯苓白芥子组(9)及莪术组(10),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前12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醋酸泼的松、海珠益肝全方、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枸杞子、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仙灵脾、海珠益肝方加枸杞子仙灵脾、叶下珠白花蛇舌草、海藻茯苓白芥子及莪术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20mg/kg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造模,禁食自由饮水。造模给药8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摘取肝脏和脾脏,生理盐水中清洗后称记重量,计算肝脾指数。肝组织标本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值。另外取0.2g肝组织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第二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4、IL-6、INF-γ、TNF-α的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2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醋酸强的松、海珠益肝加味方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20mg/kg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造模,禁食自由饮水。造模给药8h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后留取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IL-4、IL-6、IFN-γ、TNF-α的值。第三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Con 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给药8h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肝脏的超微病理切片,采用电镜透射法观察各组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小鼠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第四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脾组织IL-6、TNF-αmRNA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采用RT-PCR法测定小鼠脾组织IL-6、TNF-α mRNA的表达。第五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canavali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4、CD14mRNA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RT-PCR法测定小鼠肝组织TLR4、CD14m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海珠益肝方及其扩方对Con A(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1成功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脾指数、肝组织匀浆后上清液ALT、AST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后上清液SOD水平明显降低。模型组肝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肝板消失、凋亡小体散在、肝细胞成脂肪样变性。血管周围的肝细胞胞浆疏松,染色明显变浅,肝窦间隙明显增宽,肝索消失,可见点状坏死、淋巴细胞浸润。2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各组可降低小鼠肝脾指数,降低肝组织ALT、AST水平及MDA含量,提高肝组织的SOD水平(P<0.05),其中以海珠益肝加太子参、枸杞子组更明显。另外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方加味组肝脏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第二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4、IL-6、INF-γ、TNF-α的影响。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IL-4、IL-6的水平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P<0.05)。2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方组小鼠血清中IL-6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方组小鼠血清中IL-4的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P<0.05)。第三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1正常组肝细胞核呈圆形及卵圆形,核膜光滑平整,染色质均匀分布在核内。模型组肝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出现深浅不一的切迹,胞质中常见髓样体及空泡变性区,线粒体肿胀,嵴模糊,内质网轻度扩张。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未见明显毛细胆管扩张,线粒体轻度肿胀,嵴存在,内质网无明显扩张。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P65的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NF-KP65的水平有明显变化,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第四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小鼠脾组织IL-6、TNF-α mRNA影响。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mRNA的水平有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mRNA的水平显着升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2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IL-6mRNA的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TNF-α mRNA的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第五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4、CD14mRNA影响。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TLR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14mRNA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CD14mRNA的水平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海珠益肝方加味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海珠益肝方加味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维持Th1/Th2之间的平衡;抑制过抗的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调节天然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
二、海珠益肝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珠益肝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
1.1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特色 |
2 慢性肝病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探讨 |
2.1 《内经》关于肝脾的论述 |
2.2 《难经》关于肝脾的论述 |
2.3 《金匮要略》关于肝脾的论述 |
2.4 现代医学对肝脾关系的认识 |
3 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从脾论治慢乙肝的理论基础 |
第二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中医证候积分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水平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TG水平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P水平比较 |
3.5 血清HBV DNA转化情况 |
3.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7 两组疗效比较 |
3.8 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
4 讨论 |
4.1 CHB合并NAFLD的发病机制 |
4.2 CHB合并NAFLD的中医病因病机 |
4.3 海珠益肝加味方组方分析 |
4.4 肝功能(ALT、AST、TG)改变分析 |
4.5 CAP值水平改变分析 |
4.6 抗病毒疗效分析 |
4.7 中医症状积分改变的分析 |
4.8 总体疗效分析 |
4.9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药对肝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性肝损伤 |
1.1 中药单味药 |
1.2 中药方剂 |
1.3 中成药 |
2 免疫性肝损伤 |
2.1 中药单味药 |
2.2 中药方剂 |
2.3 中成药 |
3 酒精性肝损伤 |
3.1 中药单味药 |
3.2 中药方剂 |
3.3 中成药 |
4 药物性肝损伤 |
4.1 中药单味药 |
4.2 中药方剂 |
5 其他类型肝损伤 |
5.1 中药方剂 |
5.2 中成药 |
6 结语 |
(3)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藏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
1.1.1 单味藏药治疗肝病的研究 |
1.1.2 藏成药治疗肝病的研究 |
1.1.3 藏药活性成分(群)治疗肝病的研究 |
1.2 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
1.2.1 单味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2 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3 中药活性成分(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 小结 |
第2章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 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结果 |
2.2 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2.3 结果 |
2.3 小结 |
第3章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机制研究 |
3.1 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试剂与耗材 |
3.1.3 实验动物 |
3.2 方法 |
3.2.1 药品与试剂 |
3.2.2 造模方法 |
3.2.3 检测指标 |
3.2.4 数据统计 |
3.3 结果 |
3.3.1 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机制研究指标影响 |
3.3.2 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机制研究指标影响 |
3.4 小结 |
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指标检测方法 |
1.2.3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IL-4、IL-6的水平 |
2.2 各组小鼠肝组织SOD活性、MDA及NF-κB-p65水平 |
2.3 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
3 讨论 |
(5)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与免疫性肝损伤形成相关的肝内免疫细胞 |
2. TLRs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与免疫性肝损伤 |
2.1 TLRs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
2.2 TLR4与免疫性肝损伤 |
2.3 TLR3与免疫性肝损伤 |
2.4 TLR9与免疫性肝损伤 |
2.5 TLR2与免疫性肝损伤 |
2.6 TLRs所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负向调节 |
3. 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免疫性肝损伤 |
3.1 中药及有效成分通过免疫调节治疗肝损伤 |
3.2 中药及有效成分调控免疫性肝损伤的凋亡机制 |
4. 小结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造模 |
2.3 取材及各项指标的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值 |
2. 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
3. 各组小鼠IL-1β、IL-2、IL-8表达水平 |
4.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肝脏TLR4、MyD88、NF-kBP65、Caspase-3表达变化 |
讨论 |
1. 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模型建立 |
2. 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
3. 免疫性肝损伤与炎性细胞因子 |
4. TLR4/NF -kB信号通路与免疫性肝损伤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7)海珠益肝加味方对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LPS/TLR4信号途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动物 |
2. 药物 |
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 分组、造模与给药 |
5. 检测指标 |
5.1 血清ALT、AST、TBi L检测 |
5.2 血浆LPS检测 |
5.3 血清TNF-α、IL-6检测 |
5.4 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表达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各组小鼠血清ALT、AST、TBi L的比较 |
2.各组小鼠血浆LPS水平的比较 |
3.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的比较 |
4.各组肝组织TLR4-My D88-NF-κB通路蛋白表达的比较 |
讨论 |
(8)探讨海珠益肝方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模型复制和给药 |
3 观察内容 |
3.1 动物的一般情况 |
3.2 光、电镜观察小鼠肝组织变化 |
3.3 生化仪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及肝组织匀浆SOD、MDA、TG、TC水平 |
3.4 ELISA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匀浆HA、LN、PC III、CIV水平及血清中leptin的水平 |
3.5 RT-PCR测定小鼠肝组织leptin m RNA、OB-Rb m RNA、JAK2m RNA、STAT3 m RNA转录水平 |
3.6 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肝组织leptin、OB-Rb、JAK2、STAT3蛋白表达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分析 |
1 动物的一般情况 |
2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
3 海珠益肝方对ALT、AST、SOD、MDA的影响 |
4 海珠益肝方对血浆及肝组织匀浆TG、TC的影响 |
5 海珠益肝方对HA、LN、PC III、CIV及leptin的影响 |
6 海珠益肝方对leptin mRNA、OB-Rb mRNA、JAK2 mRNA、STAT3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
7 海珠益肝方对leptin、OB-Rb、JAK2、STAT3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复制 |
1.1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1.2 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
2 对于肝纤维化病机的再认识 |
3 海珠益肝方方解 |
3.1 海珠益肝方的前期研究基础 |
3.2 海珠益肝方的组方原则 |
4 海珠益肝方的保肝抗纤维化作用 |
4.1 海珠益肝方的保肝降酶作用 |
4.2 海珠益肝方的抗纤维化作用 |
5 海珠益肝方对脂类及瘦素、瘦素受体的影响 |
5.1 肝纤维化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5.2 瘦素、瘦素受体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
6 海珠益肝方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
7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7.1 关于肝纤维化小鼠的辩证问题 |
7.2 关于研究可拓展方向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肠—肝轴及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模型复制和给药 |
3 观察指标 |
3.1 动物的一般情况 |
3.2 光、电镜观察小鼠肝、回肠组织 |
3.3 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测定 |
3.4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6、TNF-α、LBP水平 |
3.5 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测定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 |
3.6 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 |
3.7 Real Time-PCR测定小鼠肝组织TLR4mRNA、MyD88 mRNA、NF-κBmRNA转录水平 |
3.8 16SrDNA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肠道菌群水平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分析 |
1 动物的一般情况 |
2 肝脏、回肠病理组织学观察 |
3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小鼠血清ALT、AST、TBIL的影响 |
4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
5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小鼠LPS及LBP水平的影响 |
6 各组小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 |
7 小鼠肝组织TLR4mRNA、MyD88 mRNA、NF-κB mRNA转录水平 |
8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水平 |
讨论 |
1 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 |
1.1 模型的选择 |
1.2 模型的评价 |
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机的再认识 |
3 海珠益肝加味方方解 |
3.1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前期研究基础 |
3.2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组方原则 |
4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 |
4.1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保肝降酶作用 |
4.2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降酶退黄作用 |
5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肠-肝轴”的影响 |
5.1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内毒素的影响 |
5.2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 |
5.3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6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小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
6.1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小鼠肠黏膜的影响 |
6.2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7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7.1 关于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辩证问题 |
7.2 关于研究可拓展方向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2 附图 |
3 博士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海珠益肝及其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4、IL-6、INF-γ、TNF-α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脾组织IL-6、TNF-α mRNA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五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4、CD14 mRNA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讨论 |
1 CHB发生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
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
3 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
4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来源、组成、功效 |
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 |
5.1 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5.2 海珠益肝加味方抗免疫性肝损伤的可能免疫机理 |
6 本课题创新点 |
7 本课题存在主要问题的思考 |
7.1 模型的制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2 附图 |
3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海珠益肝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 杨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中药对肝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J]. 李军民,高秉红,李平. 中国药业, 2021(04)
- [3]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大鼠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马妮.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4]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J]. 徐建良,盛国光,张云城,杨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06)
- [5]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机制[D]. 陈新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 徐建良,张云城,盛国光,黄育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03)
- [7]海珠益肝加味方对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LPS/TLR4信号途径的影响[J]. 崔翔,于慧杰,盛国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2)
- [8]探讨海珠益肝方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肠—肝轴及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D]. 于慧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 张云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