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国,阎红,李青[1](2022)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患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对比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A峰(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 <0.05),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3个月的心、肺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LVEF、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程志珍[2](2021)在《音乐疗法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音乐疗法干预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旨在为儿童临床护理中音乐疗法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经超声诊断明确室间隔缺损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宣教、常规护理等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第一天持续至出院的音乐疗法干预,干预总体曲库内包含镇静型、解郁型、兴奋型,干预持续至出院。对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患儿心理状况(如睡眠、焦虑、抑郁)、术后疼痛指标、术后临床及康复指标进行收集。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描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室间隔缺损面积、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总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总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音乐疗法干预组术后心理评估中的睡眠状态(P=0.011,P<0.05)、焦虑状态(P=0.024,P<0.05)、抑郁状态(P=0.016,P<0.05)的评分情况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音乐疗法干预组的疼痛相关评估指标如:FLACC评分(P=0.012,P<0.05)及额外镇痛药物使用剂量(P=0.040,P<0.0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音乐疗法干预组的术后临床指标和康复指标如:术后平均收缩压(P=0.014,P<0.05)、平均心率(P=0.016,P<0.05)、平均CRP(P=0.013,P<0.05)、拆线天数(P=0.035,P<0.05)、住院总时间(P=0.041,P<0.05)的情况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疗法可安全用于儿童开胸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能够改善患儿术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佐证和实际经验。
李娜娜[3](2021)在《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经胸封堵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的259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输血率、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及总住院费用;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匹配后共112例病例纳入研究(封堵组56例,直视修补组56例)。封堵组在输血率(23%vs91%,P<0.001)、机械通气时间(3.00/3.88h vs10.00/16.75h,P<0.001)、监护室持续时间(1.00/1.00天vs3.00/3.00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7.16±4.43天vs10.32±3.89天,P<0.001)、总住院时间(14.07±6.68天vs18.77±6.25天,P<0.001)、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3.00/0.75天vs3.00/3.75天,P<0.001)、抗生素花费(1037.92/1686.51元vs1345.13/2839.21元,P=0.050)均低于直视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住院花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53.97±22620.18元vs56615.47±16418.24元,P=0.461);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性别、肺动脉压、NYHA心功能分级、室间隔缺损大小、心胸比、手术方式、是否合并肺炎、就诊年份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而射血分数与住院花费无显着相关性(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心胸比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动脉压、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与住院花费呈正相关,体重与住院花费呈负相关;根据本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肺动脉高压对患者住院费用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重、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小。结论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可以有效降低血制品及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减少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患儿快速康复;肺动脉高压、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刘海滨[4](2020)在《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患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房横径(Inner diameter of left atrium,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FS)、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身高、体重、心电图的变化,评价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的疗效。资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VSD患儿。共纳入235例患儿,其中,男115例,女120例,年龄2岁~13岁。根据年龄段将上述235例VSD患儿分成<3岁组,3岁~,6岁~,>9岁组,共4个年龄组。术后1年患儿年龄在患儿住院时年龄基础上加1岁,因术前患儿最小年龄≥2岁,故术后再按年龄段将患儿分成3岁~,6岁~,9岁~共3个年龄组。纳入标准:年龄≥2岁,体重≥10kg;听诊心前区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为VSD,且VSD大小及位置适合介入治疗;最后经左心室造影确诊适宜介入封堵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能按时接受随访的病人;同意并接受VSD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VSD缺损部位非膜周部;患有至少2种以上先天性心脏畸形;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骤停和(或)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心电图检查有左束支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过往有心脏外科手术或其他心脏介入手术病史的患者。2、介入治疗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按VSD介入治疗常规对上述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封堵器均选用国产型号(批准号:YZB/国0277-2009《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标准:术中彩超及造影监测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术中心电图监测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术后住院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临床资料分析: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身高、体重等资料,汇总后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对照分析:1.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2.介入治疗术后1年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3.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术后1年各项观测指标对照。结果1.术前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前UCG各项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前<3岁组和>9岁年龄组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其他各年龄组术前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01);②术前各年龄组EF、FS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③术前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比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显着增多(P<0.05);④术前各年龄组身高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术前<3岁组体重均值与正常儿童比较(P<0.001),其他各年龄组体重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2)术前心电图比较:VSD术前患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的比例分别为2.1%和3%,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18.2%,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术后1年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后1年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各年龄组LAD、LVDd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②术后各年龄组EF、FS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③术后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④术后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2)术后1年心电图比较:VSD术后患儿IRBBB、CRBBB的比例分别为3.8%和4.3%,显着正常儿童对照组所占比例(P<0.001);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2.1%,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1年患儿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术前对照组比较:(1)介入前后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患儿LAD、LVDd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②术后患儿EF、FS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③术后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显着少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④术后患儿身高、体重均值显着大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2)介入术前后心电图比较:术后1年患儿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比例与术前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多(P<0.05),术后1年患儿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显着低于术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前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有显着差异;2、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1年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着差异3、介入封堵术后IRBBB和CRBBB的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左室高电压的比率与术前相比显着降低。
张昱[5](2020)在《氨甲环酸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自身及体外循环纤溶亢进,围术期出血的风险高。与成人相比,小儿体重低全身血容量少,出血占全身血容量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小儿心脏术后输血的发生率增高。大量出血进而输血易造成小儿心脏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目前,氨甲环酸是最主要的抗纤维蛋白溶解治疗药物,在成人心脏手术中作为IA类推荐的围术期血液保护药物。然而,氨甲环酸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还很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氨甲环酸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阜外医院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首次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法洛氏四联症矫治术的2026名小儿的病历。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氨甲环酸被分对照组(n=1056)和氨甲环酸组(n=970),年龄31天一 12岁。其中,年龄31天-1岁的小儿定义为婴儿。记录并统计分析患儿主要的围术期出血和输血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氨甲环酸组的术后12h出血量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3±0.144 vs.5.499±0.133 ml/kg;MD,1.074 ml/kg;p<0.001)。与对照组比较,氨甲环酸组的术后总出血量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3±0.298 vs.9.973±0.276 ml/kg;MD,2.210 ml/kg;p<0.001)。与年龄大于等于1岁的小儿相比,氨甲环酸显着降低年龄小于1岁的婴儿术后12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04 vs.1.461 ml/kg,p=0.007)。与体重大于等于10kg的小儿相比,氨甲环酸显着降低体重小于10kg的小儿术后12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454 vs.1.513 ml/kg,p<0.001)。与体重大于等于10kg的小儿相比,氨甲环酸显着降低体重小于10kg的小儿术后总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47 vs.2.165 ml/kg,p=0.036)。与非紫绀小儿相比,氨甲环酸显着降低紫绀小儿术后总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37 vs.3.314 ml/kg,p=0.002)。两组患者间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注量及输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氨甲环酸可以有效降低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术后红细胞的输注率(27.18 vs.19.14%,p=0.044)以及血浆的输注量(31.906±3.603 vs.15.916±3.955 ml,p=0.003)和输注率(28.72 vs.13.5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对接受法洛氏四联症矫治术小儿术后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及输注率没有影响(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住院癫痫、卒中、肾功能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小儿心脏手术的术后出血量,其中,氨甲环酸对降低婴儿以及体重小于10kg和紫绀患儿的术后出血量更为显着;氨甲环酸对小儿心脏术后异体血的输注没有影响,但可有效降低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的术后异体血输注;另外,氨甲环酸对小儿心脏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没有影响。
王鸿,汤蕙霞,刘杨,陈凤[6](2020)在《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中采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的43例患儿设为浅低温组,术中采用中低温下脑灌注治疗的38例患儿设为中低温组。对比2组患儿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低直肠温度,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2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血压(BP)及心率(HR)水平变化,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术后心律失常及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浅低温组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低直肠温度均高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时刻2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2组SBP、DBP和HR水平均先下降后升高,其中T1、T2、T3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刻(P <0. 05),T2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1时刻(P <0. 05),T3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T2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浅低温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中低温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浅低温组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着低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可减少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及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霍雯雯[7](2020)在《儿童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中期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用于更低体重、更小年龄患儿且免受X光照射等优点,在临床开展日益增多,但对于封堵器永久植入体内以及是否由此带来的并发症的担忧仍然存在,本文对我中心共187名患儿进行为期平均3.18±1.37年随访,并对结局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221名在我中心行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截止随访至2018年8月,平均随访时间3.18±1.37年,34名失访,187名完成随访,完成随访的187名患儿年龄4月8岁(1.727±1.47岁),体重3.634.4kg(10.5±4.36kg),女性83例(44%),男性104例(56%),所有随访均在我中心心脏中心门诊或当地具备心脏外科专科医院门诊就诊,复查内容为经胸心脏彩超了解瓣膜返流、封堵器位置、残余漏情况,心电图了解心律、心率情况。结果187例完成随访患儿中,共181例(96.8%)封堵成功,6例(3.2%)封堵失败。181例封堵成功患儿中,围术期内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输血、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在随访期间无死亡、严重瓣膜返流、封堵器脱落、栓塞、溶血发生;6例封堵失败患儿中,术中立即中转开胸行传统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3例为大于2mm的残余漏,1例为术中导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1例因封堵器释放后术中TEE提示主动脉瓣重度返流,1例封堵后主动脉瓣及冠状静脉窦变形;181例封堵成功的患儿中,4例在术后1个月因术后并发症行封堵器取出并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为1.5mm残余漏,家长强烈要求行修补术,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分别为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其余177例封堵成功患儿中,8例新发传导异常,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6例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以上6例患儿中的2例在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恢复正常,其余4例患儿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更严重的传导阻滞以及进一步治疗或起搏器植入。181例患儿术后第3日行经胸心脏彩超(TTE)提示左心房(LA)、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1例封堵成功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主动脉瓣返流,发生三尖瓣返流加重30例(16.6%),均于术后3个月内发现,2例为局限性返流,28例为轻度返流,未予以干预,随访期间无进一步加重。对于封堵成功原因、术后三尖瓣返流和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性别、年龄、体重、室间隔缺损类型及大小、有无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手术时期等各组变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项安全、可选择的替代治疗方式,早中期随访结局提示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但对于是否因早中期结局良好而扩大适应症、以及远期并发症种类及严重性问题,仍需持续关注。
朱文庆,张峰,丁力[8](2019)在《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4例接受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设为封堵组;其余60例接受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设为修补组。对比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和左室功能变化,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缺损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封堵组手术时间、术后CICU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输血浆量、输红细胞量均少于修补组,手术费用多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降低,且封堵组均高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组患者白细胞均升高,且封堵组低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封堵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修补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提升,且高于封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FVC、LVEF、LVEDV和LVESV均升高,FEV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术后3个月封堵组患者和修补组患者肺功能和左室功能均相近;封堵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应用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对术后肺功能和左室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与传统手术相近,但是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费用较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马军[9](2019)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切口与胸骨下段切口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胸骨左缘第4肋间切口与胸骨下段切口两种路径的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为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进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224例,其中男103例,女121例;年龄4月36月,体重616kg,按照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胸骨左缘第4肋间斜形切口)95例,B组(胸骨下段切口)129例。其中,年龄:A组(1.33±0.62)岁、B组(1.31±0.76)岁,P>0.05;体重:A组(9.73±2.42)kg、B组(9.67±2.53)kg,P>0.05;心胸比值:A组(0.58±0.28)、B组(0.57±0.28),P>0.05;VSD直径:A组(6.46±1.95)mm、B组(6.28±1.89)mm,P>0.05;术前合并肺部感染:A组10例(10.53%)、B组15例(11.63%),P>0.05;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A组9例(9.47%)、B组13(10.07%),P>0.05。95例A组患儿中,干下型VSD有5例(5.26%);嵴内型VSD有6例(6.32%);没有肌部型VSD;多孔型VSD有3例(3.16%);膜周型VSD有81例(85.26%),其中伴膜部瘤形成12例,占膜周型VSD的14.81%。129例B组患儿中,干下型VSD有4例(3.10%);嵴内型VSD有7例(5.43%);肌部型VSD有3例(2.33%);多孔型VSD有4例(3.10%);膜周型VSD有111例(86.04%),其中伴膜部瘤形成16例,占膜周型VSD的14.41%。A组患儿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10例(10.53%),中度PH有5例(5.26%),重度PH有2例(2.10%);B组患儿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15例(11.63%),中度PH有8例(6.20%),重度PH有4例(3.10%)。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成功率、封堵失败原因、术后早期并发症、切口美容度、远期并发症。结果:A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B组(P<0.05),且A组术后切口较B组恢复更快、更美观。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封堵失败原因及术后MV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可行的、微创的、比较安全的方法。但A组手术方式更为美观,住院花费较少,手术耗时、术后MV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均更短,且A组手术方式不需要破坏胸骨,所以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为微创。因此在满足适应症、并保证治愈率的情况下,优先选用胸骨左缘第4肋间切口,可以减小对患儿的创伤,更容易被家长接受。这就要求术者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根据手术适应证的不同,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
于玲姗[10](2019)在《对比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小儿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的收集我院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在超声引导下的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应用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镇痛的麻醉方案,通过对比、统计和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评价快通道麻醉在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312例,根据使用的阿片类药物不同分三组,F组(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组),F组60例,R组150例,S组102例。收集三组患儿的(1)术前一般情况资料;(2)全麻诱导前后、切皮、开胸、关胸、缝皮、拔管及拔管后1h、4h、8h、24h的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3)拔管后1h、4h、8h、24h的CRIES(Crying,Requires O2 turation,Increased vital signs,Expression,Sleeplessness)评分:通过哭泣、呼吸、循环、表情和睡眠等进行评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认为疼痛越严重;(4)呼唤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5)术后肺部感染、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儿的术前一般资料中,年龄和体重R组大于F组,F组大于S组,但是在诱导前血压和心率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诱导后、切皮、开胸、关胸、缝皮、拔管及拔管后1h、2h三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4h S组和R组的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8h、24h R组的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S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组和F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组,而S组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唤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R组患儿低于S组,S组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肺部感染和喉头水肿的发生率,R组患儿低于S组,S组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R组和S组差异无同统计学意义(P>0.017),F组明显高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瑞芬太尼镇痛的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安全、有效、经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更多患儿受益。
二、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手术相关指标 |
2.2 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 |
2.3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 |
2.4 治疗后3个月并发症和死亡情况 |
3 讨论 |
(2)音乐疗法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音乐疗法 |
1.3.2 焦虑 |
1.3.3 抑郁 |
1.3.4 疼痛 |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伦理原则 |
2.4 实验分组 |
2.5 实验方法 |
2.5.1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常规护理 |
2.5.2 音乐疗法 |
2.6 疗效评价 |
2.6.1 一般资料及术后临床指标收集 |
2.6.2 患儿睡眠、焦虑及抑郁评分 |
2.6.3 患儿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额外镇痛药物剂量统计 |
2.7 质量控制 |
2.7.1 设计阶段 |
2.7.2 手术及护理阶段 |
2.7.3 术后干预阶段 |
2.7.4 评估人员 |
2.7.5 资料录入阶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患儿一般情况的分析 |
3.2 两组患儿术前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
3.3 对照组患儿手术前后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
3.4 干预组患儿手术前后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
3.5 两组患儿手术后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
3.6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评估 |
3.7 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及康复比较 |
3.7.1 两组患儿干预前临床指标比较 |
3.7.2 对照组患儿组内临床指标比较 |
3.7.3 干预组患儿组内临床指标比较 |
3.7.4 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指标比较 |
3.7.5 两组患儿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 |
4.1.1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睡眠状况的改善作用 |
4.1.2 音乐疗法对于焦虑及抑郁状况的改善作用 |
4.2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 |
4.3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临床指标及康复的改善作用 |
4.3.1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临床指标的改善作用 |
4.3.2 音乐疗法对于患儿术后康复的改善作用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综述 心胸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手术过程 |
2.2.1 经胸封堵组 |
2.2.2 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组 |
2.3 观察指标 |
2.4 随访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儿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基线资料 |
3.2 匹配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观察指标比较 |
3.3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及分布情况 |
3.4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
3.5 影响住院花费的相关性分析 |
3.6 影响住院花费的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氨甲环酸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氨甲环酸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单中心经验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 小儿心脏手术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围术期指标对比 |
2.2 围术期BP、HR水平对比 |
2.3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3 讨论 |
(7)儿童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中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对比 |
2.3 2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对比 |
2.4 2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室功能对比 |
2.5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
3 讨论 |
(9)胸骨左缘第4肋间切口与胸骨下段切口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手术方法 |
2.1 仪器与设备 |
2.2 操作步骤 |
2.3 术后处理 |
3.对比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术前基本资料对比 |
2.手术资料对比 |
3.TTCVSD失败病例对比 |
4.术后早期并发症对比 |
5.切口美容度对比 |
6.术后随访结果对比 |
讨论 |
1.TTCVSD的疗效评价 |
2.手术资料评价 |
3.TTCVSD失败病例原因评价 |
4.术后早期并发症评价 |
5.切口美容度评价 |
6.术后随访结果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对比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小儿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资料 |
1.1 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2.方法 |
2.1 R组 |
2.2 S组 |
2.3 F组 |
2.4 手术方法 |
2.5 记录项目 |
2.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1.药物的选择 |
2.术后镇痛方式 |
3.术后肺部并发症 |
4.适应症的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J]. 刘建国,阎红,李青.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01)
- [2]音乐疗法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程志珍. 南昌大学, 2021(01)
- [3]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D]. 李娜娜. 兰州大学, 2021(12)
- [4]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D]. 刘海滨. 山东大学, 2020(04)
- [5]氨甲环酸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张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J]. 王鸿,汤蕙霞,刘杨,陈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04)
- [7]儿童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中期随访研究[D]. 霍雯雯.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8]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J]. 朱文庆,张峰,丁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06)
- [9]胸骨左缘第4肋间切口与胸骨下段切口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比分析[D]. 马军.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对比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小儿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的应用分析[D]. 于玲姗.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