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加油站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一、煤气站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密雨[1](2020)在《基于片状Bi2WO6的改性设计及其光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接踵而至,人们迫切寻求一种既能节省能源又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相比,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借助于自然界中丰富的太阳能来解决污染问题的绿色技术。在众多光催化剂中,Bi2WO6因其光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且无毒的性质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以Bi2WO6为基础,研究Bi2WO6的半导体负载改性方法对光降解酚类污染物废水的影响,讨论了改性光催化剂对于降解酚类污染物的光催化作用机制。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Z型异质结方案达到抑制光催化剂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的目的,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Bi2WO6为基体,通过水热法和浸渍煅烧法合成CuO/CNT/Bi2WO6,研究CuO和Bi2WO6比例不同时对酚的光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3%CuO/CNT/Bi2WO6对酚的降解效果最好。通过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光学特性及光催化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杂CuO和CNT后Bi2WO6的光吸收范围变广。碳纳米管连接两半导体形成的夹层结构可以构成介导的Z型异质结,这种结构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使Bi2WO6的光生空穴更易于发挥作用。在H2O2的协同作用下CuO/CNT/Bi2WO6降解苯酚可达到93%。(2)以Bi2WO6为基体,通过水热法和煅烧法结合制备出多孔片状ZnO/Bi2WO6,测试不同质量比的催化剂对酚类降解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降解率得出结论质量比为(1:1)ZnO/Bi2WO6对苯酚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3%。本文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光学性质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得出结论ZnO和Bi2WO6之间通过Zn-O-W键结合形成Z型异质结结构,保留了ZnO的导带电位和Bi2WO6的价带空穴。其中ZnO/Bi2WO6大片状结构暴露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并且缩短了光生空穴和电子的传输路径,使光生空穴和电子更有效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3)以Bi2WO6为基体,通过两步煅烧法和水热法结合合成不同摩尔比的ZnTiO3/Bi2WO6光催化剂。通过研究其形貌及元素相互作用,可以看出ZnTiO3/Bi2WO6是由许多团簇状小片附着在四方大片上构成的结构,这种紧密结合的结构可以形成一个个小的异质结有效地分离光生载流子。通过改变加入的ZnTiO3摩尔比的不同来测试降解苯酚的最佳比例,摩尔比为(1.5:1)性。通过猝灭剂实验推理得出ZnTiO3/Bi2WO6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为Z型异质结机理。本研究致力于以Bi2WO6为基底进行半导体的改性以构成Z型异质结提升其光催化氧化还原能力,并进一步揭示了光催化剂的形貌,能带结构对光催化降解酚类废水的影响,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有效利用能源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王义民[2](2017)在《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煤气化炉废水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及CODcr含量高,主要以苯酚为主,还有氨、氰化氢,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水质呈中偏碱性,属于较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煤气化炉含酚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本应用通过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来处理煤气废水,构建了以电絮凝预处理除去废水中的挥发酚等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后再通过EGSB+A/O两级生化处理工艺有效实现了高浓度煤气化含酚废水的达标处理,并对电絮凝-生化参数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本应用的运行效果和主要结论:(1)利用正交试验对电絮凝预处理的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电絮凝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影响程度为:电流密度>反应时间>进水PH>极板间距,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9mA/cm2、反应时间45min、进水PH=9、极板间距30mm。电絮凝对CODcr的去除率在84.8~87.5%,挥发酚的去除率在93.8~96.4%,氨氮去除率48.6%,BOD/CODcr从处理前的0.21提高到了 0.36,使煤气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地提高了 1.7 倍。(2)通过对生化组合参数的优化分析,EGSB低温处理工艺在PH为7.2、上升流速5m/h、水力停留时间2h时对CODcr去除效果最佳。EGSB工艺出水指标为:CODcr为240~346.7mg/L,去除率最高达到86.7%;挥发酚3.8~6.4mg/L,去除率最高达到97.3%。A/O处理单元溶解氧A段在0.2mg/L,O段DO=2.5mg/L,污泥回流比控制在70%,PH值控制在8.0,A/O工艺出水指标为:CODcr在51.3~57.3mg/L,去除率在78%以上;挥发酚0.26~0.45mg/L,去除率为93%;氨氮在7.9~8.6mg/L,去除率在95.2%以上。(3)煤气发生炉废水通过电絮凝、EGSB、A/O生化、多介质过滤处理后,最终出水质为CODcr33.5~51.8mg/L,总去除率99.56%;挥发酚0.26~0.45mg/L,总去除率99.9%;氨氮7.9~8.6mg/L,总去除率为96.38%;悬浮物234.7~263.5mg/L,总去除率93.19%。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4)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处理效率高、设备及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投资节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污泥量少,处理成本较低。

张燕[3](2014)在《污水处理技术优化措施》文中提出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生活中的污水量不断增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会产生严重的污染问题。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污染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污染源也不断增多。在诸多污染问题中,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污水处理治理技术及其应用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当前可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循环利用以及工业和生产污水的有效处

王娟[4](2014)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寻找一种能够减缓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能对废物重复循环利用的清洁、环保、低碳产能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能够在处理废弃物的同时产生新能源的一种低能耗、环保的新型的废物处理技术。由于MFC中微生物的存在,只要选定相应性能的微生物,MFC可以利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有机物质,包括废水中的、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化合物质。MFC可以在对环境中的有机废物还能产生能源,同时达到处理环境污染与减缓能源需求双重效果。本论文选用了两种不同性能的微生物:一是产电菌Shewanella marisflaviEP1;一是产氢菌Klebsiella oxytoca HP1,利用现有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对其所对应性能进行了研究。(1)通过测定反应条件对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产电性能的影响,得知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产电过程中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范围为25℃35℃;pH为7;离子强度范围为4%时,其产电性能相对较好。通过测试常温条件下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的产电性能,通过改变外接电阻的大小,据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绘制出极化曲线,得拟合直线方程为y=-925.5x+442.0(R2=0.8748),得到MFC的内阻为925.5Ω。(2)通过测定反应条件对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脱色性能的影响,得知EP1菌株的脱色过程中的最优反应条件为:离子强度为4%;pH为7;温度为35℃;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膏。同时证实了随着无机氮源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脱色反应的进行;实验同时说明了当无机氮源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制范围,再增加其浓度,会抑制菌株的生长,降低脱色率;实验结果还说明了随着所添加的初始染料的浓度的增加,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的脱色效果会越来越差。(3)通过测试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产电同步降解的性能可知:脱色过程与产电过程虽然是同时存在的,一方面它们存在竞争的关系。因为第微生物降解基质所产生的电子首先是被用于产电,其次才会被用于脱色,脱色反应过程会被产电过程所延迟;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促进。(4)通过测定反应条件对Klebsiella oxytoca HP1产氢性能的影响,可知产氢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为37℃;pH为8.0;最佳的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的氮源为酵母膏;最佳的固定化材料是海藻酸钠。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产氢率。需要的特别说明的是,当反应的温度过高,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者甚至会导致其失去活性,从而使得产氢量下降;实验还说明了增加碳源的浓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产氢的速率,但是,过高的碳源浓度会使渗透压升高,产氢量则会下降。(5) Klebsiella oxytoca HP1产氢菌并不具有产电的性能。实验证明:在MFC中利用隔膜技术,通过增大两极室的pH梯度差,可以达到自主输出电压的效果。输出电压为22mV,产氢量为0.90L/L。

王丽燕,朱孟德[5](2013)在《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清洁生产》文中研究说明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和企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是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我国陶瓷行业清洁生产的现状,指出了陶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途径和管理方法。

杜艳[6](2011)在《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多和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剩余污泥产量也随之急剧增多。由此产生的污泥处理和处置的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污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来处理污泥,污泥好氧消化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因好氧消化周期长,对能源的消耗大,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对污泥进行物理、化学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Fenton试剂与好氧消化相结合,Fenton试剂与好氧/缺氧消化相结合,UV/Fenton与好氧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泥进行处理,对污泥的各项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采用Fenton试剂与好氧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污泥,每天分别加入Fenton试剂(其中加入的Fenton试剂为m(Fe2+): m(H2O2)=1:4)2.0g/L(污泥)和3.0g/L(污泥),好氧消化15d,污泥的SS和VSS去除率得到提高,分别从对照实验的32.2%、38.1%提高到37.4%、43.2%和40.2%、47.7%。Fenton试剂的投加量增大,有利于污泥的降解。上清液中的COD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20%和40%,总磷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39.4%和74%,氨氮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15.9%和34%,加入Fenton试剂后污泥的pH显着下降;Fenton试剂氧化能显着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对照实验相比,脱水性能分别提高了72.9%和86%。采用Fenton试剂与好氧/缺氧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污泥,每天加入3.0g/L(污泥)的Fenton试剂(其中加入的Fenton试剂为m(Fe2+): m(H2O2)=1:4),每天好氧、缺氧各12h,消化15d后,VSS和SS的去除率得到提高,SS去除率从30%提高到35%,VSS去除率从36.1%提高到42%。上清液COD的质量浓度增加了50%,总磷的质量浓度增加了33.6%。由于反硝化作用的存在,好氧/缺氧消化时上清液氨氮质量浓度维持在13mg/L以下,加入Fenton试剂后上清液的氨氮质量浓度只呈小幅度上升。好氧/缺氧消化过程中不加任何氧化剂的污泥pH维持在7,加入Fenton试剂后pH降至4.9。脱水性能较对照实验提高了88.6%。采用UV/Fenton与好氧消化相结合,每天加入3.0g/L(污泥)的Fenton试剂(其中加入的Fenton试剂为m(Fe2+): m(H2O2)=1:4),并24h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好氧消化15d后,与单纯的紫外光作用于污泥好氧消化相比,VSS和SS的去除率得到提高,SS去除率从35.5%提高到45.4%,VSS去除率从41.4%提高至51.2%。上清液COD的浓度较紫外光作用污泥增加了33.3%,总磷浓度增加110.3%,氨氮浓度增加了37.9%。污泥pH值显着降低至1.5。污泥脱水性能提高了90%。

吴叔兵[7](2010)在《生态工业建设在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业发展陷人“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的困境。为了缓解能源环境压力,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产业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工业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生态工业园作为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既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阐述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和规划建设方法,将其运用到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规划和典型企业的实际案例当中,通过分析基地企业相互之间及典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对基地的现状和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应用相关理论,对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工业体系和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完善,最后对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形成生态工业进行分析。因此,其目标就是以此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体系和构建方法为基础,对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方法,为丰城陶瓷产业集群实现新型工业化之路提供一个思路和参考范例。

赵海潮[8](2010)在《低碳经济—显热蒸发工艺处理煤气站含酚废水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两段炉冷煤气站下段煤气显热蒸发煤气站废水,将废水蒸汽作为汽化剂通入煤气炉底部,达到废水无害化处理。通过废水量、热平衡计算,证明该工艺技术可行。该工艺有效实现了煤气发生站的节能与减排,符合国家当前提倡低碳经济的要求,具有较为显着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龚世代[9](2010)在《陶瓷清洁生产应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清洁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重点探讨陶瓷业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以及陶瓷生产末端制污的工艺技术。文章认为:采取以物耗最小化、废物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及末端控制为辅的综台污染防污可促进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只有这样,我国陶瓷工业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科学发展,逐步由大变强。

陈冠邑[10](2009)在《连续流单/双滤料体系处理洗煤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方法处理洗煤废水时运行周期短、经济效益差的缺陷,开发不同滤料的过滤装置对洗煤废水进行处理。将石英砂/石灰石砂滤体系应用于洗煤废水的处理时,可以显着降低洗煤废水中悬浮物的浊度,提高排放水质,减少环境危害。本实验采用粒径为0.8~1.2 mm,K80=1.48的本地石英砂为过滤滤料,以有机玻璃过滤柱载体,采用单层重力过滤法对一定浊度的洗煤废水进行过滤。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洗煤废水的进水浊度、过滤滤速,通过测定洗煤废水出水浊度的变化及其去除率的高低,对比了石英砂滤料和石灰石滤料的处理性能。在滤速分别为6 m/h,8 m/h和10 m/h时,石灰石过滤周期保持不变,均为1.4 h;但随着流速的增大,石英砂的过滤周期依次减小,其最短过滤周期为2.6 h。在不同流速下,石英砂的平均出水浊度低,其浊度均低于5 NTU,浊度去除率最高达到97.64%;而石灰石的出水浊度较高,约为30 NTU,浊度去除率最高仅为87.86%通过实验得到石英砂滤料的反冲洗强度需达到20 L/(m2·s),反冲洗16 min后出水浊度达到2.5 NTU以下;而石灰石滤料的反冲洗强度需达到44 L/(m2·s),反冲洗12 min后达到2.5 NTU以下。同时,石英砂滤料的水头损失亦低于石灰石滤料;而其截污能力高于石灰石滤料。因此,与石灰石滤料相比石英砂滤粒过滤体系具有过滤水头损失小、过滤周期长、载污能力强的优点。另外,本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石英砂过滤的最佳实验条件,由正交实验可以看出,第七组实验,即当d10=0.83、v=6 m/h、h=0.8 m时,过滤周期最长,可达2.8 h。而此时的MSC=880.6、FPI=226.0达到最大值,JP指数仅为1.58达到正交实验最小值,说明该组过滤综合性能最好;并建立适合石英砂滤料过滤的清洁滤层水头损失方程式(4.19)。最后,对石英砂/石灰石双层砂滤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同一过滤周期内比较了均质石英砂单层砂滤体系和石英砂/石灰石双层砂滤体系对洗煤废水浊度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处理一定浊度的洗煤废水时,双层体系过滤周期为4 h,浊度去除率高达99%,其处理效果明显高于单层体系。本文最后评价了石英砂砂滤在实际工况时的年电耗、年水耗及其处理能力。通过分析可知石英砂砂滤体系在处理洗煤废水时,处理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具有一定的运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二、煤气站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气站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片状Bi2WO6的改性设计及其光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酚类废水
        1.1.1 酚类废水的来源
        1.1.2 酚类废水的危害
        1.1.3 酚类废水的处理
    1.2 光催化技术
        1.2.1 光催化基本原理
        1.2.2 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1.3 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3.1 比表面积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3.2 形貌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3.3 能级匹配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4 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1.4.1 元素掺杂
        1.4.2 半导体复合
    1.5 Bi_2WO_6的制备方法
        1.5.1 固相法
        1.5.2 熔盐法
        1.5.3 溶胶凝胶法
        1.5.4 微乳液法
        1.5.5 静电纺丝法
        1.5.6 超声喷雾热解法
        1.5.7 水热法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 测试方法
    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2.4 X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5 比表面积分析(BET)
    2.6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2.7 光电性能分析
    2.8 PL分析
    2.9 活性物种捕获实验
3 夹层状结构CuO/CNT/Bi_2WO_6 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夹层状催化剂的制备
        3.2.3 光电化学测试
        3.2.4 光催化活性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晶相结构分析
        3.3.2 催化剂形貌表征及比表面分析
        3.3.3 XPS分析
        3.3.4 催化剂光学性质研究
        3.3.5 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3.3.6 PL分析
        3.3.7 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3.3.8 光催化机理分析
        3.3.9 循环稳定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多孔大片状ZnO/Bi_2WO_6 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所用原料及仪器
        4.2.2 大片状催化剂的制备
        4.2.3 催化剂的表征
        4.2.4 光电性能测试
        4.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晶相结构分析
        4.3.2 形貌表征
        4.3.3 比表面积分析
        4.3.4 XPS分析
        4.3.5 光学性质分析
        4.3.6 光电性能研究
        4.3.7 光降解性能研究
        4.3.8 光催化机理研究
        4.3.9 催化剂循环稳定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团簇状ZnTiO_3/Bi_2WO_6 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所用原料和仪器
        5.2.2 ZnTiO_3/Bi_2WO_6 催化剂的制备
        5.2.3 光电性能的测试
        5.2.4 光催化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晶相结构分析
        5.3.2 形貌分析
        5.3.3 XPS分析
        5.3.4 光电性能研究
        5.3.5 光催化性能研究
        5.3.6 光催化机理分析
        5.3.7 循环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煤气化炉废水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
    1.2 煤气洗涤废水的产生及特点
        1.2.1 煤气化炉洗涤废水的产生过程
        1.2.2 煤气化废水的成分及特征
    1.3 煤气化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1.3.1 物化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化学法
        1.3.4 高级氧化法
    1.4 煤气化炉含酚废水处理技术评价
    1.5 本应用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絮凝-生化工艺处理煤气废水系统工艺设计
    2.1 设计依据
        2.1.1 煤气化炉废水产生的工艺过程
        2.1.2 原水水质
        2.1.3 电絮凝预处理出水水质
        2.1.4 生化处理出水水质
    2.2 电絮凝-生化工艺组合系统
    2.3 电絮凝预处理系统
        2.3.1 电絮凝预处理工艺流程
        2.3.2 构筑物设计
    2.4 生化组合处理系统
        2.4.1 EGSB厌氧处理工艺
        2.4.2 A/O生化处理工艺
    2.5 高效多介质过滤处理
        2.5.1 多介质过滤器工艺过程描述
        2.5.2 结构
        2.5.3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5.4 高效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控制
    2.6 污泥处理系统
        2.6.1 污泥浓缩工艺过程
        2.6.2 带式污泥压滤机
    2.7 生化系统、多介质过滤、污泥系统设备机设计
        2.7.1 各处理单元
        2.7.2 综合房
    2.8 控制系统设计
        2.8.1 废水处理电气控制设计
        2.8.2 废水处理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三章 电絮凝运行工艺及参数优化
    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3.1.1 实验装置及组成
        3.1.2 技术参数
        3.1.3 试验方法
        3.1.4 分析方法
    3.2 电絮凝最佳组合参数的确定
    3.3 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1 进水PH值对CODcr去除效率的影响
        3.3.2 极板间距变化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3.3.4 电流密度对CODcr去除效率的影响
        3.3.5 试验结果及讨论
    3.4 电絮凝工艺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参数优化
    4.1 EGSB厌氧生化处理单元工艺优化
        4.1.1 进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2 废水升流速度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4.1.3 温度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4 pH值对EGSB处理效果的影响
        4.1.5 EGSB处理效果
    4.2 A/O生化处理单元运行参数优化
    4.3 多介质过滤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4.4.1 EGSB处理工艺运行效果
        4.4.2 A/O工艺系统
        4.4.3 多介质过滤效果分析
第五章 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综合效益分析
    5.1 组合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5.2 工程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5.2.1 经济效益
        5.2.2 环境效益
        5.2.3 社会效益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成果与结论
        6.1.1 电絮凝预处理效果
        6.1.2 EGSB处理效果
        6.1.3 A/O工艺系统
        6.1.4 多介质过滤效果分析
    6.2 存在的问题
    6.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污水处理技术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污水处理施工技术优化管理策略
结语

(4)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环境与能源现状
        1.2.1 能源现状
        1.2.2 环境现状
        1.2.3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1.3.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
        1.3.3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微生物的电子传递机制
        1.3.4 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同步产电的研究进展
    1.4 生物制氢的发展现状
        1.4.1 生物制氢的方法
        1.4.2 产氢微生物
        1.4.3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氢的研究进展
        1.4.4 产氢相关的酶
        1.4.5 微生物固定方法的介绍
        1.4.5.1 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固定方法
        1.4.5.2 固定化材料的选择
第二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同步脱色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1.1 染料
        2.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培养基组成成分
        2.2.2 染料
        2.2.3 实验药品
        2.2.4 实验仪器
        2.2.5 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
        2.3.2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同步脱色的启动
        2.3.3 Shewanella marisflavu EP1 的产电分析
        2.3.4 极化曲线的绘制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产电数据的处理
        2.4.2 脱色率的计算
        2.4.3 库伦效率的计算
    2.5 结果与讨论
        2.5.1 Shewanella marisflavu EP1 在 MFC 中的产电性能
        2.5.2 Shewanella marisflavu EP1 脱色性能的研究
        2.5.3 Shewanella marisflavu EP1 产电同步脱色的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同步产氢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1.1 氢能
        3.1.2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实验材料
        3.2.1 菌种来源
        3.2.2 培养基
        3.2.3 化学试剂
        3.2.4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产氢量测定方法
        3.3.2 菌体干重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3.3.3 Klebsiella oxytoca HP1 生长曲线的绘制
        3.3.4 不同条件下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特性
        3.3.5 Klebsiella oxytoca HP1 MFC 产氢同步产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Klebsiella oxytoca HP1 生长曲线的绘制
        3.4.2 pH 对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影响
        3.4.3 反应温度对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影响
        3.4.4 葡萄糖浓度对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影响
        3.4.5 氮源对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影响
        3.4.6 碳源对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影响
        3.4.7 固定化材料对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的影响
        3.4.8 固定化 Klebsiella oxytoca HP1 的产氢性能
        3.4.9 Klebsiella oxytoca HP1 产氢同步产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清洁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陶瓷行业清洁生产现状
3 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3.1 陶瓷废料再利用技术
    3.2 生产工艺的改进
    3.3 烧成技术的改进
        3.3.1 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3.3.2 先进燃烧技术的应用
        3.3.3 微波技术的应用
        3.3.4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3.5 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4 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管理
    4.1 重视宣传培训, 增强自觉性
    4.2 制订管理体系, 规范管理
5 结语

(6)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剩余污泥的来源及特性
        1.1.1 剩余污泥的来源
        1.1.2 剩余污泥的特性和组成
    1.2 目前剩余污泥的主要处理技术
        1.2.1 好氧消化
        1.2.2 厌氧消化
        1.2.3 高速生物反应器
        1.2.4 湿式氧化法(WO)
    1.3 国内外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现状
        1.3.1 传统好氧消化工艺(CAD)
        1.3.2 缺氧/好氧消化工艺(A/AD)
        1.3.3 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工艺(ATAD)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Fenton 用于剩余污泥传统好氧消化的研究
    2.1 Fenton 试剂法
        2.1.1 Fenton 试剂简介
        2.1.2 Fenton 调理稳定剩余污泥的作用机制
        2.1.2.1 调理污泥
        2.1.2.2 稳定污泥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试剂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装置
        2.2.4 试验材料
        2.2.5 试验方法
        2.2.5.1 运行条件
        2.2.5.2 污泥指标测定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1 SS 与 VSS 的变化和去除效果
        2.3.2 污泥上清液 COD 质量浓度的变化
        2.3.3 污泥上清液总磷质量浓度的变化
        2.3.4 污泥上清液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2.3.5 pH 的变化
        2.3.6 氧摄取率(OUR)的变化
        2.3.7 污泥比阻的变化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nton 试剂用于剩余污泥好氧/缺氧消化的研究
    3.1 好氧/缺氧消化的机理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试剂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装置
        3.2.4 试验材料
        3.2.5 试验方法
        3.2.5.1 运行条件
        3.2.5.2 污泥指标测定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SS 与 VSS 的变化和去除效果
        3.3.2 污泥上清液 COD 质量浓度的变化
        3.3.3 污泥上清液总磷质量浓度的变化
        3.3.4 污泥上清液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3.3.5 pH 的变化
        3.3.6 氧摄取率(OUR)的变化
        3.3.7 污泥比阻的变化趋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V/Fenton 用于剩余污泥传统好氧消化的研究
    4.1 UV/Fenton 法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试剂
        4.2.2 试验仪器
        4.2.3 试验装置
        4.2.4 试验材料
        4.2.5 试验方法
        4.2.5.1 运行条件
        4.2.5.2 污泥指标测定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SS 与 VSS 的变化和去除效果
        4.3.2 污泥上清液 COD 质量浓度的变化
        4.3.3 污泥上清液总磷质量浓度的变化
        4.3.4 污泥上清液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4.3.5 pH 的变化
        4.3.6 氧摄取率(OUR)的变化
        4.3.7 污泥比阻的变化趋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生态工业建设在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关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几个概念
        1.2.1 生态工业
        1.2.2 工业生态学
        1.2.3 生态工业园
    1.3 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功能和类型
        1.3.1 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
        1.3.2 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
        1.3.3 生态工业园区的类型
    1.4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理论基础
        1.4.1 工业生态学理论
        1.4.2 关键种理论与企业共生体的构筑
        1.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4 系统工程理论
        1.4.5 景观生态学理论
        1.4.6 交易费用理论
        1.4.7 清洁生产理论
        1.4.8 循环经济理论
    1.5 生态工业园的国内外研究与实施进展
        1.5.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5.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1.5.3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
        1.6.1 主要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概况
    2.1 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规划
        2.1.1 规划背景
        2.1.2 规划期限与范围
        2.1.3 规划目标
        2.1.4 基地燃气规划
    2.2 基地与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2.2.1 丰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目标
        2.2.2 基地环境功能区划目标
        2.2.3 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2.3 基地目前入驻企业概况
第三章 陶瓷行业发展情况及主要环境污染分析
    3.1 我国陶瓷工业现状
        3.1.1 我国陶瓷工业现状
        3.1.2 我国陶瓷产业制约因素
        3.1.3 我国陶瓷产业未来趋势
    3.2 存在的环保问题
    3.3 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3.3.1 节能减排成陶瓷产业的大势所趋
        3.3.2 清洁能源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机
        3.3.3 绿色陶瓷使环境协调成为可能
    3.4 陶瓷行业生产工艺特点
        3.4.1 陶瓷行业生产工艺
        3.4.2 备用能源煤气发生炉简述
    3.5 陶瓷行业污染因素分析
        3.5.1 废气污染源
        3.5.2 废水污染源
        3.5.3 噪声声源
        3.5.4 固体废物
第四章 基地生态工业建设方案设计
    4.1 方案设计原则
    4.2 方案设计
        4.2.1 产品链
        4.2.2 水代谢链
        4.2.3 工业固体废物代谢链
第五章 典型企业为例分析基地生态工业建设方案
    5.1 基地内企业之间循环设计
        5.1.1 基地内企业之间循环现有规划设计
        5.1.2 基地内企业之间循环特点分析
        5.1.3 基地内企业之间循环方案设计建议
    5.2 基地内典型企业内部循环设计
        5.2.1 废水循环利用设计
        5.2.2 废气循环利用设计
        5.2.3 固体废物循环利用设计
    5.3 陶瓷行业典型企业清洁生产
        5.3.1 清洁生产分析
        5.3.2 能源的清洁性分析
        5.3.3 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分析
        5.3.4 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5.3.5 节能降耗措施
        5.3.6 清洁生产建议
第六章 陶瓷产业基地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2 环境效益分析
    6.3 社会效益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陶瓷清洁生产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原料加工过程中的节能
    (1)鹅卵石球改为用中铝球石
    (2)连续湿法球磨工艺
3 成形过程中的节能
4 干燥、烧成过程中的节能
    (1)回收供给干燥坯体用
    (2)利用变频技术
    (3)预热助燃空气
    (4)应用微波干燥技术
    (5)降低烧成温度
    (6)一次烧成技术
5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回收固废、粉尘、废水
    (1)固废
    (2)废水
    (3)废气
6 结束语

(10)连续流单/双滤料体系处理洗煤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洗煤废水的危害
    1.2 洗煤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
        1.2.1 混凝沉降法
        1.2.2 气浮法
    1.3 石英砂滤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过滤机理
        1.3.2 过滤理论数学模式
        1.3.3 过滤的反冲洗
        1.3.4 滤层设计理论
        1.3.5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实验内容及实验条件
    2.1 石英砂滤料的物化性能
    2.2 滤料的选用及参数测定
        2.2.1 滤料的级配
        2.2.2 滤料的密度
        2.2.3 滤料的当量粒径
        2.2.4 滤料孔隙率
    2.3 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流程
        2.3.3 实验方案
        2.3.4 实验测试项目及所采用的仪器
        2.3.5 过滤终点的控制指标
3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3.1 出水浊度与水头损失变化规律
        3.1.1 滤速为6 m/h 时
        3.1.2 反冲洗实验结果
        3.1.3 不同深度滤层的截污规律
        3.1.4 过滤性能评价指标
        3.1.5 实验结论分析
    3.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2.1 实验数据
        3.2.2 综合过滤性能评价
        3.2.3 实验结论
    3.3 双层滤料对比实验
        3.3.1 双层滤料过过滤效果
        3.3.2 双层滤料的过滤性能
4 过滤模型的建立
    4.1 水头损失计算模型
        4.1.1 清洁滤层水头损失
        4.1.2 滤层截污后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4.2 过滤方程
    4.3 过滤澄清方程的建立
5 反冲洗实验研究
    5.1 反冲洗机理
        5.1.1 碰撞机理
        5.1.2 剪切机理
        5.1.3 碰撞-剪切共同作用机理
    5.2 反冲洗方式
        5.2.1 高速水流反冲洗
        5.2.2 气-水冲洗
        5.2.3 表面冲洗
    5.3 反冲洗实验结果分析
6 经济效益评价
    6.1 石英砂滤料经济评价
        6.1.1 每年电耗
        6.1.2 每年水耗
        6.1.3 经济比较
    6.2 石英砂滤料各运行工况经济比较
        6.2.1 滤池面积的计算
        6.2.2 滤料投资的计算
        6.2.3 每年电耗的计算
        6.2.4 每年水耗的计算
        6.2.5 年运行费用
        6.2.6 经济评价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煤气站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片状Bi2WO6的改性设计及其光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D]. 刘密雨.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电絮凝—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煤气化炉废水应用研究[D]. 王义民. 西北大学, 2017(04)
  • [3]污水处理技术优化措施[J]. 张燕. 环境与生活, 2014(16)
  • [4]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D]. 王娟. 南昌航空大学, 2014(02)
  • [5]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清洁生产[J]. 王丽燕,朱孟德. 广东建材, 2013(02)
  • [6]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D]. 杜艳. 大连工业大学, 2011(04)
  • [7]生态工业建设在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应用研究[D]. 吴叔兵. 南昌大学, 2010(03)
  • [8]低碳经济—显热蒸发工艺处理煤气站含酚废水可行性分析[J]. 赵海潮. 四川冶金, 2010(06)
  • [9]陶瓷清洁生产应用探讨[J]. 龚世代. 佛山陶瓷, 2010(06)
  • [10]连续流单/双滤料体系处理洗煤废水的研究[D]. 陈冠邑. 重庆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加油站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