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发市卫生局市计委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贺勇[1](2018)在《三台山德昂族乡脱贫攻坚中的博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决策的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并实现最大多数人最根本的利益。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首先触及到的是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的问题,由体制机制变革引发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与重构,从而激发社会矛盾冲突,导致社会动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在利益不断出现分化、多元利益结构的社会背景下,公共决策面临有限理性与公共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整合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避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严格控制此消彼涨的零和博弈,寻求实现公共决策价值理性的正和博弈成为公共决策中的突出问题。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探索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机制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协商民主制度,通过有序政治参与的方式;探索科学的资源分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就成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对落后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红利,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1)只有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但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德昂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作为“直过民族”地区深得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其扶贫的力度比其它地区相对更大,投入也更多,三台山乡贫困面貌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但传统扶贫工作存在的没有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导致贫困人口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确,扶贫对象选取不合理,扶贫工作针对性不强,扶贫措施不够有力,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将扶贫工程简单理解为生活救济,使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扶持,或者无法满足贫困对象多样化的需要,导致扶贫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由于三台山乡德昂族、景颇族等“直过民族”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扶贫开发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中央、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企业、群众、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等各个利益群体,如何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价值取向,根据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主体责任;围绕贫困标准的制定、贫困人口的确定与统计,脱贫标准的评定,各个主体的责任及彼此之间工作的协调;以及脱贫工作成效的评定等各个方面,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各个主体之间,扶贫各方面与贫困地区、贫困户贫困人口,在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方法和内容、规则与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和价值追求理解上的冲突,存在事实上的利益博弈。选择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程作为研究案例,认真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运用博弈理论的基本方法,从信息、策略(行动)、规则、结果等方面,探索研究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权力与义务,目标与方法,行动与成效,从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变化,促进各个主体行动中的功能性变化,尽可能避免纳什均衡,避免彼此之间负和博弈,追求帕累托改善,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价值目标。运用博弈理论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纳什均衡,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迈入小康的宏伟目标,并以此推动解决我们在制定和实施各项公共政策中应该注意,并应该努力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最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是论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理论界在运用博弈理论对基层协商民主,选择典型调查研究政府公共决策,尤其是涉及边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决策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得不够,缺乏对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特别对协商民主的本质和博弈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到位,尚存较大的研究和拓展空间,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上述领域的研究。通过对田野点三台山德昂族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过程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分析,一是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过程都是不同群体博弈的过程,都会产生利益冲突和博弈,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承认各种利益群体的真实存在,针对他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在坚持公共决策中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基层协商民主的形式来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公共政策高效、有序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二是在认真总结分析公共决策中的纳什均衡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决策是治国理政中一个重大严峻的课题,利益博弈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方法手段,制度性变迁是破解纳什均衡的根本选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变计划体制下资源约束和GDP为唯一政绩标准的激励机制,引入新的约束激励机制,才能避免纳什均衡现象,建构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利益博弈参与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真正体现公共决策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价值目标。三是通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过程中,如何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刘立煌[2](2018)在《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与应然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权力清单制度起源于地方政府反贪污腐败而公开的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试图通过清单将具体职权和运行路径晒在阳光下,让权力接受群众的监督起到权力防腐剂的作用,而后各地纷纷效仿,在依法治国、放管服、政府信息公开的大背景下,权力清单的功能在不断调整扩充以适应改革,地方的实践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和肯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了权力清单制度,将一纸清单提升为一个制度。2015年中办、国办下发文件,指出权力清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全面实施,实践中,地方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已经陆续推出了权力清单制度。表面上看权力清单制度与社会领域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大相关,“权力”二字似乎还显得有些刺眼,从学术界的反应来看,关注度也较低,传统的卫生管理研究大多基于资源配置要素分析,涉及到政府与公立医院关系也一般用“管办”、“政事”等反映具体职能的词汇,卫生管理与权力、法之间的交叉研究较少,那么权力清单制度这项在政治经济领域如火如荼、被中央奉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举措的“舶来品”在卫生领域,特别是在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价值功能,更关键的是应该赋予什么内涵要素,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有较深研究,而正是本文尝试探讨的内容,此外本文也结合实践案例,尝试分析现有权力清单存在的问题,及尝试提出未来改善的方向。本文分为五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基础理论梳理与关键概念辨析;第二个模块是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探讨,通过文本分析和实地访谈了解B直辖市S区卫计委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进展、发挥的主要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个模块是应然探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一般领域的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功能价值、关键要素及法律属性等共性问题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特性探讨,聚焦于基层卫生领域权力清单制度的功能价值和清单内容的应然构建探讨;第四个模块是基于现实问题,对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制度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第五个模块是基于实然与应然探索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基础理论梳理与关键概念模块,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辨析了权利、义务、权力、职权、事权、职责、职能等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了政府职能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及事权划分理论与原则。在实然探讨模块,通过文本分析,本文发现全国省级卫计委的权力清单存在严重的异质性,体现出省级卫计委对权力清单制度的认知不统一或者不重视;在对S区卫计委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对其制定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尝试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权力清单制定主观性强,缺乏规范,二是清单中的职权梳理尚未全面,职权与职责未完全匹配,三是法律属性不清,正当性存疑,四是目前的权力清单仅主要发挥信息公开的作用,对行政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作用有限。在应然探讨模块,首先对一般领域的权力清单制度的应然进行理论分析,在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要素方面,本文认为权力清单制度就是以合法、合理、公开、问责为原则,全面清理政府部门的现有行政职权及责任事项,围绕形成切实有效、法定应有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其结果要素包括全面、法定、合理职权的权力清单以及体现权责一致的责任清单,其过程要素宜为行政立法,其法律属性宜为规章或法规,其功能价值在于助推简政放权,理顺及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新型关系,合理配置三方的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应然层面,本文认为权力清单制度在卫生领域的功能价值有其特殊的地方,与政治领域中对权力制约的主要功能相比,卫生领域的权力清单制度主要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及监管下沉落实医疗卫生全行业属地化管理,通过理清政府、公立医院权责促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以及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划清监管交叉领域、加强监管的社会监督而推进综合监管制度着陆。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中职权应与职能对应,通过对受益范围和地方信息优势分析,本文认为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权应与有小体量的准入、健康教育、执行卫生监督、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打击非法行医等职能相适应。在制度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冲突矛盾分析模块,本文认为制度需求侧表现出制度全要素实现的现实困境的症状,而制度供给侧存在出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制度实施机制等不完善,前者为矛盾冲突的表征,后者为实然与应然之间差距的根因,平衡实然与应然关键在于辩证看待权力清单制度,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一个接点。在建议模块,综合前文的实然与应然探讨的内容,并基于前一模块的分析,为缩小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本文建议在中央层面应从下三方面着手,改善制度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及事权划分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制度安排:放缓推进节奏,尽快明确权力清单的法律属性;重构实施机制: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层面,应顺水推舟:充分重视权力清单制度,寻找其与卫生改革的结合;先易后难:探索实现权力清单的全面性,实现其信息公开价值,同时稳扎稳打:加强现有清单的制定审核及质量,以免不必要麻烦。
朱晓曼[3](2017)在《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以下简称疾控档案)是开展各类疫情监测、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的真实记录,记录了人类认识疫情、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整个过程,反映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肆意蔓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抗争、维护公民身体健康的历史产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是否合理,无论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短期、长期发展还是对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都有重大影响,它关系到能否更好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为此,研究疾控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规范档案管理,已成为促进疾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资料,首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收集了档案管理的相关文献,为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采用访谈法研究法,与市疾控中心资深档案管理人员交流探讨,以期获得最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最后采用调查法,对中心22个档案管理工作者年龄、学历、专业、参加培训情况等现状进行调研,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本文以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其次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意图提出疾控档案管理的特点,明确疾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接着主要对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发展概述、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目前中心档案管理在制度建设、管理流程和取得的成绩三个方面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分析了它省可借鉴的经验。最后,结合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自身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对提高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王世臻[4](2016)在《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研究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1997年,我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需求的具体状况,并借鉴西方国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设立,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方相继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又有利于缓解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6年8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了"普及健康生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理念。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作为一项社会政策,该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政策实施的状况以及取得怎样的成绩、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是笔者所关心的问题。因而,本文研究的思路是以大连市两家不同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阐述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与政策实施,并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载体,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来说,本文从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概念和特征入手,主要通过访谈法搜集有关资料,在社会政策视角下运用社会质量等理论,以大连市两家不同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结合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价值理念与制定目标、基本要素,分析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上海、北京、江苏镇江的特色经验模式,期许为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调查,公立和民营两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基本没有差别,均基本建立了覆盖辖区内居民、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得到积极的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并根据居民需要增设家庭服务、有效减轻了社区居民医疗的负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服务也得到了持续的推进。但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财政补助政策缺乏力度、分级诊疗尚未完全展开、没有良好借助社区优势、居民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等一些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上海市"1+1+1"模式、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网和江苏镇江"3+X"三地区特色模式的经验,立足实际状况,提出完善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对策,形成普遍覆盖群众健康水平的政策、增强社区凝聚的政策建设、注重吸引居民参与的政策机制。笔者通过对已有社区卫生服务的文章进行研究,发现鲜有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状况,多数文章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研究,或从居民满意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状况进行分析,忽略政策在服务提供的导向作用,而本文创新点也正是体现在这一方面。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本文选取大连市市内公立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一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全部相同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状况;再者,本文所深入访谈的工作人员居民数量有限,同时可能基于保护自己而不回答真实的情况,本文的某些分析可能存在偏差。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应当围绕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目标要求做出合理的安排。各级政府在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同时,应当不断调整社区卫生供需结构,将卫生资源向基层引导,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落实,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建设,进而维护广大基层群众的基本健康权利。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基本要素,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状况,对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为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切实的、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期望对大连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给予一定的参考。
韩文[5](2016)在《南宁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及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及社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现状,剖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对南宁市社会保险事业局进行调查,制定调查表收集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相关定量数据,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定性访谈法对南宁市医保经办机构相关科室负责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参保患者进行访谈,了解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现状以及相关问题建议等;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及探讨,为本文提供实证支持。结果:1. 2012-2014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 39%,统筹基金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6.95%,基金收入增长率略大于支出增长率,但二者绝对数值相对接近。2012-2014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 61%,基金支出年均增长率为40. 36%,基金支出增长率远大于收入增长率。职工和居民住院总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 44%和22. 03%。2.不同参保人群、不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不同性质定点医疗机构在病历违规率上一般无差异,都在50%左右波动(P>0. 05);在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金额上,不合理用药类及不合理收费类违规金额最多,分别占39%、38%。在定点医疗机构中,有63. 64%比例的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行为,有31. 82%的比例存在不合理治疗行为;63. 64%的医疗机构存在1-2种不规范行为,22. 73%的医疗机构存在3-4种违规行为。3. 2013-2015年,南宁市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签订率都达到100%。2013-2015年,稽查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为307家次、236家次、285家次,稽查违规金额分别为287. 05万元、1287. 59万元、954. 31万元,违规金额率分别为3%、12%、5.2%。南宁市现有13274名医保医师,其中三级医院9095名,二级医院2004名,二级及以上占医保医师总量的83. 61%。2014年南宁市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总控指标中,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分别占73. 57%、21.91%、4.52%,实际超标比例分别为7. 38%、-5.90%, 4.05%; 2014年南宁市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总控指标中,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分别占53.32%,40.04%,6. 64%,实际超标比例分别为 8. 89%,-0. 38%, 11. 00%。截至到 2014年,确定为AAA级定点医疗机构有三所,都是广西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和三甲专科医院。4.目前社保部门已取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行政审批。南宁市社保局专门设定定点科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签订服务协议、进行稽核检查、执行医保医师、实施总额付费、开展分级管理等对其进行监管。结论:目前城镇医保基金支出、医疗费用急速上涨,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突出,急需加强监管力度。现阶段存在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专业人员不足、欠缺激励机制等问题。社保经办机构应通过构建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经办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手段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机制。
肖南梓[6](2016)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农村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风险的实证研究 ——基于重庆农村地区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环境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年来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已从传染病和围生期疾病为主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按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世界60%的死亡和47%的疾病负担可归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75%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Wang longed在2005年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死亡率中约有80%是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而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的健康丧失有70%归因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从众多对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病研究发现,其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到2010年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5%,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10年为11.6%,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由于患病率高、并发症多、易复发、治疗周期长和预后差等特点,慢性疾病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损害患者的劳动能力,逐渐消耗患者家庭的资源,从而使患者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创造财富的能力降低。慢性病患者面临的累积门诊及购药费用负担,与普通人群就医费用相比更加沉重。作为缓解疾病经济负担和控制疾病经济风险的医疗保险,在我国已形成了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bmiue)、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bmiur)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ncms)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bmiue)是对原有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重大变革,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是针对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的一项强制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bmiur)于2007年开始启动试点,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它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针对城镇非从业居民,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未覆盖的城镇人群的一种自愿保险;2003年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以农村家庭户为参保单位,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实行大病统筹为主的办法,并于2007年起在全国绝大多数统筹地区都陆续出台了特殊疾病门诊费用的补偿办法。重庆市于2012年7月,则将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合二为一,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不以户籍划分,统一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统筹。实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后,被纳入门诊报销和住院费用补助的慢性病种类比2003年增加了5种,已达到13种,并且报销和补助比例以及限额皆有所增加。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的问题是:在慢性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的状态下,重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从筹资范围、筹资水平、支付范围和支付水平等一系列的政策安排为控制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起到多大的作用?该制度的设计是否使慢性病患者所面对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明显缓解?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庆市农村地区以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在居民的基本医保险制度安排下的疾病经济风险状况。从他们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疾病经济负担水平和疾病经济风险在2008和2013年间的变化入手,分析目前实施的针对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患者疾病经济风险的控制能力,并为完善该制度在筹资和支付方面的设计提出适当的建议。具体分为以下4个分目标:(1)描述重庆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情况(2)比较近两次nhss中重庆农村地区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的变化,并以2013年nhss数据和2014年定性访谈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医疗服务利用的各因素(3)比较近两次nhss中重庆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就医自付费用情况并分析2013年nhss中影响患者就医费用的各因素(4)通过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分析重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控制情况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以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问卷的设计,高血压的并发症(或伴发症)主要考虑:糖尿病、血脂异常症、脑血管病、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或伴发症)主要考虑: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心脏病、视网膜病变、肾病。(2)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采集重庆地区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问卷中回答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社会经济特征、患者为治疗该慢性病及其并发症(或伴发症)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医疗费用等。以及统计年鉴和医疗保险政策文件中的相关信息。访谈资料来自对重庆两样本县(区)不同类别关键信息知情人的半结构化访谈和焦点组访谈。访谈对象共分四类,其中,个别访谈对象有:卫生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医疗服务机构相关科室负责人、医疗保险中心相关政策负责人,焦点组访谈对象为糖尿病患者。访谈前,先通过样本地区联络人与当地各相关机构负责人取得联系,告知访谈目的后由其推荐关键知情人接受个人访谈。患者的焦点组访谈由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从慢性病管理花名册中随机抽取610名患者来实现。(3)分析方法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的有关定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两部模型法和卫生服务利用的间接标准化模型。定性资料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1.重庆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但门诊服务利用率下降,糖尿病患者对住院服务的利用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重庆农村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3%和6.3%。两类疾病患者中女性更多,年龄在60岁以上。用两周就诊率来衡量两类疾病患者的门诊服务利用情况时,该指标在这两类疾病患者中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就医的两类疾病患者比例2013年都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不同经济条件的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则表现为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高收入组患者更多地利用了住院服务,其水平公平性较差。2.需提高慢性病管理中对健康知识的有效宣传来树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健康意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建设滞后成为构筑慢性病健康管理防线的障碍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不足、缺乏预防意识、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人口流动性使慢性病管理的各项措施在实施时遇到困难,造成规定的规范管理率标准难以实现。因此,需要通过适宜的健康教育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农村居民的预防与健康意识。造成规定的规范管理率标准难以实现还有来自于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原因,尤其是作为慢性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和村级)的人力资源缺乏、医技水平落后。因此,建立系统的基层医生培训制度,探索乡村医生的退出机制,都是使慢性病管理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3.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使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减缓但对慢性病患者的门诊费用补偿尚显不足;较贫困和病情严重的患者也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与2008年相比,2013年调查的两类疾病的门诊次均自付费用都显着地减少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补偿政策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起到了明显的减缓作用。但是,对于贫困患者而言,基本医疗保险还需在起付线、共付率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来切实减少患者的自付费用。而且,倘若要满足所有慢性病患者门诊上的规范治疗,还需要加大医保基金的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医疗机构层级制订的住院差别报销比例的政策,只有建立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完善、人力资源数量充足和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引导患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目的。4.不同经济水平患者的疾病相对风险度高低显示了低收入组患者需要更多经济支持家庭中慢性病人数、家庭中住院人次数、家庭的经济条件等仍是造成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显着性因素。而低收入组的患者无论是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都比其他收入组的患者疾病经济风险高,因此,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低收入组的保障仍然是有限的。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医保基金收入的限制,如何控制医疗费用成为医保部门考虑得更多的问题,在支付方式上的各种设计都是为了使有限的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而所有这些手段无疑都影响着该政策对慢性病患者疾病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因此,患者得到的经济支持只能维持其基本的医疗服务。对众多中低收入的农村慢性病患者而言,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部分需要不能转化为需求,或者其疾病经济负担沉重。政策建议1.提高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报销比例及封顶线,并将药店购药费用纳入福利包。2.增加对低收入患者的保障,减免低收入者的参保费或实施累进缴费来提高该项医疗保险政策的公平性3.提高慢性病预防管理效率,特别是找到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方式;并且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设4.增加政府财政资助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上的筹资份额,增加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来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改革。
陶渊骏[7](2014)在《以卫生的名义:上海“除四害”运动中的群众政治(1956~196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选题研究内容是1956至1960年在上海开展并逐渐进入高潮的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该运动在上海的发起、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主要参与和领导的机构、政府采取的推动措施、市区及郊区的开展情况、民众的反应和心态等方方面面内容,以该时期内的每一年作为梳理和分析的节点,并试图从挖掘和搜寻的档案及报纸资料中,重点尝试分析该运动在“大跃进”运动前后所发生的性质变化、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综观全文,对理解论文的基本思路有三点。第一,本文通过重视文献中体现的历史过程,力求把上海这段时期内“除四害”运动的宏观进程说清楚。第二其主旨是表达“除四害”运动背后的政治主导性,反映时代特征。第三,尝试描绘在“除四害”运动中不同群体间的各异心态,勾勒历史小人物与我们现代普通人之间的共性,从而呈现人在社会主流趋势下依旧抱有的非主流心态。首章主要做一些背景及概念的介绍。从西方“现代卫生”概念的引入到其在中国的扎根定型,背后伴随着很多新思潮及时代的特征,在这方土壤中,在一定偶合的历史条件下也最终培植出爱国卫生运动的理念设想。同时专立一节,介绍1956年起的新一阶段以“除四害”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缘起。第二章重点以1956年的上海为视域,从对档案材料的分析中考察和描述了运动初起时政府对该运动所做的助推工作,由此呈现运动在该年度的宏观进程。总体而言,1956年的上海“除四害”运动似乎并不出格,在各种政治动员中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没有太多激进成分的运动。第三章描绘“大跃进”运动期间上海“除四害”运动的发展流变。由于从历史视角而言,后世所称的“三年困难时期”在当时看来也属“大跃进”帷幕下的周期,因此对该时期内运动的探讨一并将其归入此章。主要通过对当年各月的报纸、档案等资料的仔细爬梳,将1958至1960年上海相关部门及单位等为此所做的工作及举措等具体呈现,对该时间段内运动的主题及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逻辑及各自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都有探讨。总体而言,上海这段时期内的运动进程变化较大,起伏不定,而这种变化主要是受政治大环境的牵引,被当时其他的政治运动进程所干扰。第四章尤以描画“除四害”运动下的非主流心态为重点,择取小孩的心理视角及一些成人的消极心态材料作为穿插,辅以分析和解读。并专立一节,从抽象的理论层面尝试论述为何大规模群众运动能被发起,却又为何在中国仍会形成此类落差心态的机理,勾勒中国人固有的世俗心态。全文重点突出故事性写作的理念,因此特别注重叙事过程的连贯,几乎具体到以月为考察和叙述的出发点,有时似乎对过程的刻画亦不免冗缀。但为了更详尽而准确地呈现这一动态的历史过程,却也非常必要。
陈丽洁[8](2012)在《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1997年以来天津市卫生发展历程、天津市卫生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政策,研究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实施的条件与动因,探讨卫生政策与卫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卫生事业绩效评价指标对卫生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十几年来天津市在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政策思路、政策理念,归纳和提炼具有天津特色的卫生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思路,为天津市今后的卫生改革与发展,也为其他地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收集1997年以来国内与本市以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发布的各项政策、法规、条例、政令和综合配套措施,检索和查询国内及本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文献。(2)专家咨询:根据研究主题对天津市的卫生政策出台的背景、目标,卫生政策执行的成效,未来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思路等进行咨询和研讨。(3)结构—过程—结果研究方法:研究卫生系统资源分布和组织结构等结构特征,通过过程特征的变化,掌握卫生系统的结果特征。(4)多维度组合评价法:从多个维度、层次利用卫生事业绩效评价指标对天津市卫生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健康状况及就医行为:天津市居民健康状况在14年间有了很大改善,201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80.27岁,比1997年提高了6.73岁,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6%;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较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了12.07个10万分点,婴儿死亡率降低了3.86个千分点。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天津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两周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两周患病就诊率则缓慢下降;住院率呈缓慢上升趋势,2008年天津市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为24.58%.,城市地区的住院率高于农村地区。2008年天津市居民应住院未住院率为18.45%,农村地区应住院未住院率高于城市地区,分别为20.09%、17.63%。(2)防范疾病经济风险状况:从卫生筹资情况来看,1997-2010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起伏变化,201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3.86%;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相对稳定;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51.16%下降到2002年的35.96%,随后稳步上升,2010年为41.02%;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由28.40%上升到2002年的47%,随后开始下降,2010年降为35.74%。从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天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均不断增加,人均筹资水平不断提高。(3)居民满意度和卫生系统反应性:居民对天津市卫生行业的满意率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综合起来是表示满意的;2008年天津市卫生服务调查地区居民对门诊服务的就诊医院最不满意的三方面依次是:医疗费用高(12.50%)、等候时间长(9.02%)、药品种类少(4.51%);对住院服务的就诊医院最不满意的三方面依次是:医疗费用高(18.93%)、手续繁琐(5.99%)、设备环境差(5.34%)。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就诊时对卫生系统反应性的看法,在门诊服务方面,天津调查地区居民对就诊时未告知相关疾病的保健知识、在医院候诊所花时间较长或很长、就诊路途所花时间较长或很长三方面较不满意;在住院服务方面,对就诊设施或环境舒适度差或很差、医生向患者征求治疗方案的意见差或很差、就诊不满时投诉方便度差或很差三方面较不满意。结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居民健康水平、防范疾病风险能力和居民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天津卫生改革与发展基于健康和谐的发展理念、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客观正确的发展战略、先进科学的发展模式,才使天津卫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天津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卫生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把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天津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加速推进全市各项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刘奕然[9](2011)在《天津市某区五年卫生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及需求预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拟通过研究天津市某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和2005-2010年卫生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对比“十五”和“十一五”末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评价配置结果,探讨区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为预测未来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和今后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资料分析法用于现况数据收集;通过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卫生工作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等指标评价卫生人力资源数量;通过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水平的构成评价卫生人力资源质量;通过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各类人员在不同机构之间的比较评价卫生人力资源的构成;通过每个医生日负担服务人次、每个医生日负担住院床日评价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投入-产出法综合评价“十五”末期和“十一五”末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运用时间序列法建模,预测“十二五”期间的卫生人力需求。结果:现况分析表明,该区卫生人力资源总量高于2010年天津市和2009年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在分布上存在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医疗岗位人多,公卫岗位人少。二是医生岗位人多,护理岗位人少。该区卫生人力资源的质量也表现出同样特点,高素质人才向医疗机构聚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最低。但在工作量和服务效率上,无论是二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工作量和服务效率都明显高于天津市市内六区二级医院平均水平、全市二级医院平均水平和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尽管该区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因医生总量略有增加,而护士总量逐年减少,使护士不足的矛盾日益加重。卫生技术人员的质量显着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历水平显着提高,二是专业技术资格水平显着提高。在工作量、服务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方面也有大幅提升。通过对2011-2015年卫生人力需求的预测,表明“十一五”期间该区卫生技术人员将呈缓慢增长趋势,到2015年末,该区卫生技术人员将增长7.7%。但主要增长量将集中在二级医院。如不进行干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将减少5.5%,而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将减少11.3%。结论:当前,影响我国区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自身管理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地区经济水平和区域内及其周边医疗资源环境等因素。政策因素主要包括人事政策、医改政策和医保政策三方面。自身管理包括人员的合理使用、培训教育、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合理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保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环节。对区县卫生局进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的建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完善辖区内卫生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加强人事、医政、科教等多部门与卫生人力相关的各类资源信息整合,从而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控全区各类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二是应加大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投入,给于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提高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增加卫生工作人员的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卫生人才环境。
李珊珊[10](2010)在《中国共产党对武汉市的接管(1949.5--1952.12)》文中研究说明接管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必要步骤,是中共工作中心转移的标志。研究中共接管城市的实践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共接管武汉这一个案为研究对象,对中共接管武汉的特点,接管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接管的历史经验,历史意义以及现实启示作以实事求是地分析。本文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的概念,笔者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等。第一章介绍解放前武汉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社会的演变历程,重点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武汉的基本情况,为研究中共接管武汉作铺垫。第二章介绍中共接管武汉前的准备工作。这一部分包含三个内容,第一,中共中央接管武汉的准备,包括政策准备和干部的准备两方面。第二,中共武汉地下党接管武汉的准备。包括武汉市地下党在各界群众中宣传中共的城市政策及接管政策;搜集情报,开展武汉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统战、策反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力量;领导各界群众开展反迁移、反破坏、护厂、护校运动等四方面内容。第三,武汉解放和武汉市军管会的建立,包括武汉市解放的过程及武汉市军管会的成立过程,组织机构,人事安排,接管部署。第三章介绍中共全面接收武汉市的工作和武汉市秩序的初步恢复。这一部分共包括四个内容:第一,军管会和市政府对国民党各级政权机关的接收,包括对国民党中央在汉的政权机关,原汉口市、武昌市、汉阳县政府及区政府,对原武汉司法、警察、公安以及税务、民政等部门的接收。第二,军管会物资接管部对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共卫生事业的接收。第三,军管会交通接管部对原武汉的交通系统,包括对航运、公路、铁路、邮政、电讯等行业的接收,以及武汉交通的初步恢复。第四,军管会文教接管部接收武汉市文教机构的过程,包括对原武汉公立新闻出版机构、娱乐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事业以及教育机构的接收。第四章介绍武汉市新秩序的建立。中共在接收工作完成之后,军管会对内停止工作,武汉市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交由武汉市政府来完成,这一章介绍中共在接收完成之后对城市的管理工作:第一,武汉市民主政权的建立,介绍武汉市革命民主政权建立的经过,包括武汉市各界代表会议的召开,武汉市革命民主政权的建立,武汉市政协委员会的成立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二,武汉市经济的恢复,武汉市政府通过平抑物价建立了平稳的市场秩序,稳定了财政税收,通过经济改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通过民众动员,恢复了武汉市的公共事业。第三,武汉市政府改造旧的文化教育事业,建立面向工农的新的文化教育事业,包括市政府对教育的改造、文艺改造以及文教工作者的改造三个方面。第四,武汉市政府对旧社会的改造,包括镇压反革命,安置流民与乞丐、救济失业人员,禁烟禁毒,关闭妓院、改革码头等五个方面。第五章是对中共接管武汉工作的评价。通过对中共接管武汉的实践的梳理,总结出接管武汉的特点,接管的成绩以及存在问题,接管武汉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中共的接管武汉的特点:第一,在与潜伏特务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实现武汉和平接管;第二,在准备工作未就绪而仓促入城进行接管;第三,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接管;第四,在行政区划的改变中进行接管。中共接管武汉取得的成绩:第一,中共在接管武汉的过程中做到了“不使其凌乱”的接与对治安、交通、市场和物资的管理,完成了历史赋予的重任。第二,在接收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适时地完成了经济的改组与恢复工作。第三,建立了民选政府,推动了武汉市民主政治的发展。第四,废除国民党的反动教育制度,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从而使武汉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地恢复与发展。接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接管的仓促性,干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二是在接管武汉尤其是管理武汉的过程中,中共是通过革命运动的方式来进行的,出现了一些失误。三是在接管过程中存在着“左”或“右”两种错误倾向。四是在接管中调查研究做的不够,掌握情况不够全面。接管武汉的主要经验:第一,恢复经济与发展生产是接管的中心环节。第二,建立民主政权是接管的首要任务。第三,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干部是接管城市重要保证。第四,正确处理与其他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是接管城市的必要保证。第五,深入地调查研究,事实求是地分析问题是接管城市必须持有的态度。第六,不断地进行政策地调整,与“左”和“右”倾错误做斗争。接管武汉的意义:一是接管工作的完成稳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武汉经济的顺利发展。二是接管工作的完成实现了武汉市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三是接管工作的完成为武汉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四是接管武汉的成功经验为日后管理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对中共接管武汉的研究,作者认为接管城市是中共执政的开始,尽管在接管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失误,但是通过接管城市,中共掌握了城市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武汉经济的顺利发展,中共接管城市的经验为日后中共管理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转发市卫生局市计委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发市卫生局市计委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三台山德昂族乡脱贫攻坚中的博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缘由及其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一)对博弈及博弈论的研究 |
(二)对贫困定义及划分标准的研究 |
(三)对德昂族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的研究 |
(四)对基层协商民主及基层协商民主中的利益博弈问题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公共决策中的纳什均衡与制度变迁 |
第一节 利益博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
一、公共决策:治国理政中一个重大严峻的课题 |
二、利益博弈:公共政策研究的客观基础 |
三、公共决策中的博弈理论与纳什均衡 |
四、制度体系:公共决策中利益博弈的规则 |
第二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博弈关系分析 |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关系 |
二、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 |
三、村委会与驻村工作组之间的博弈 |
四、贫困人口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博弈 |
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
第三节 制度性变迁:破解纳什均衡的根本选择 |
一、公共政策是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协调、平衡 |
二、约束激励机制的创建是破解纳什均衡的关键 |
三、坚持博弈的动态时空概念,推进演化博弈 |
四、坚持科学系统发展的序贯博弈思路 |
五、加强监管,维护博弈规则 |
第二章 三台山德昂族乡扶贫工作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田野调查点三台山德昂族乡概况 |
一、三台山德昂族乡情概况 |
二、三台山乡的经济发展情况 |
第二节 三台山德昂族乡“直过民族区”的脱贫攻坚 |
一、开发式扶贫带来的发展机遇 |
二、“十二五”以来扶贫政策的叠加期 |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 |
四、开发式扶贫的绩效 |
五、协商民主是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 |
第三节 三台山德昂族乡的跨境婚姻与深度贫困 |
一、三台山德昂族乡跨境婚姻现状及特点 |
二、三台山德昂族乡跨境婚姻的促成因素 |
三、三台山乡跨境婚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 |
第一节 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一、中央政府 |
二、地方政府 |
第二节 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一、地方政府部门之间 |
二、地方政府与村委会之间 |
三、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之间 |
第三节 政府与贫困人口、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一、政府与贫困人口之间 |
二、政府与企业之间 |
第四节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一、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
二、中国扶贫基金会 |
第四章 精准识别:各级组织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一节 扶贫标准的确定 |
一、贫困的概念及内涵 |
二、贫困的类型 |
三、我国的贫困标准 |
第二节 精准识别的方法和程序 |
一、建档立卡阶段 |
二、“回头看”阶段 |
三、动态管理阶段 |
第三节 精准识别的博弈 |
一、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
二、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
三、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 |
第五章 权利与责任:各级组织之间的博弈 |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
一、关于政策方面的博弈 |
二、关于脱贫时间的博弈 |
三、关于统计报表的博弈 |
四、关于产业扶贫方面的博弈 |
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的博弈 |
第二节 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 |
一、参与三台山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织 |
二、各参与市直单位的职责 |
三、各参与市直单位之间的博弈 |
第三节 基层组织之间的博弈 |
一、乡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博弈 |
二、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之间的博弈 |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
一、参与企业的责任 |
二、三台山乡企业帮扶工作情况 |
三、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贫困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一节 政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权利和政府的义务 |
二、政府的权利与贫困人口的义务 |
第二节 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博弈 |
一、易地扶贫搬迁方面 |
二、产业发展方面 |
三、成效评估方面 |
第七章 破解纳什均衡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 |
第一节 健全政府决策协商机制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
一、健全决策前的调研、咨询、协商制度 |
二、决策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
第二节 完善执行协商制度推进政策高效落实 |
一、执行协商的主体 |
二、执行协商的范围 |
三、执行协商的方式 |
第三节 推进政策评估协商强化结果运用 |
一、公共政策评估与政策评估协商 |
二、政策评估协商的主体、内容及方式 |
三、评估的价值追求是正和博弈,实现帕累托改善的制度规范 |
第四节 健全决策、执行、评估协商的保障机制确保协商目的有效实现 |
一、改善党的基层领导方式 |
二、构建公民协商意见整合机制 |
三、健全群众协商意识培育机制 |
四、加强协商民主文化建设 |
五、积极构建利益捆绑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
第八章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实现 |
第一节 强化对协商民主的监督问责 |
一、加强对协商过程的监督 |
二、加强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的监督 |
三、健全责任追究制 |
第二节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
一、突出监督重点 |
二、强化执纪审查 |
三、加大问责力度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与应然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政治经济法律体系基本概况 |
1.1.2 权力清单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
1.1.3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国内研究现状 |
1.1.4 我国政府纵向事权划分概况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概念界定 |
2.1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1 政府职能理论 |
2.1.2 公共产品理论 |
2.1.3 事权划分原则 |
2.2 关键概念界定 |
2.2.1 行政、行政执法、行政部门、基层行政部门 |
2.2.2 权利、义务、权力、职权、事权、责任 |
2.2.3 职能、职责、权力、职权、权责一致 |
2.2.4 卫生行政、卫生行政执法、卫生行政部门 |
2.2.5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 |
3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研究 |
3.1 全国省级卫计委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现状初探 |
3.2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现状 |
3.2.1 B市S区社会卫生事业管理概况 |
3.2.2 S区卫计委权力清单制定现状分析 |
3.3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权力清单制定过程主观性强,规范性差 |
3.3.2 权力清单的正当性存疑,法律属性不清 |
3.3.3 职权尚未全面,职权与职责未完全匹配 |
3.3.4 目前作用有限,多体现为信息公开功能 |
4 一般行政领域中权力清单制度的应然探讨 |
4.1 国外权力清单制度相关制度经验 |
4.1.1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路径概况 |
4.1.2 国外中央地方事权划分概况 |
4.1.3 国外正面清单以及负面清单 |
4.2 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外延及法律属性效力 |
4.2.1 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外延 |
4.2.2 权力清单的法律属性效力 |
4.2.3 权力清单制度的结果要素 |
4.2.4 权力清单制度的过程要素 |
4.3 权力清单制度的功能价值 |
5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应然探讨 |
5.1 法国卫生领域事权划分经验启示 |
5.1.1 为什么选择法国? |
5.1.2 法国的卫生体系及发展历程概况 |
5.1.3 法国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 |
5.1.4 法国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的经验启示 |
5.2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权力清单制度经验启示 |
5.2.1 国资委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历程 |
5.2.2 国资委权力清单制度推行的经验启示 |
5.3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的应然内容构建 |
5.3.1 宏观层面-政府在健康保障领域的职能 |
5.3.2 中观层面-卫生行政部门职能重心转移 |
5.3.3 微观层面-基层卫生行政部门职权探讨 |
5.4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应然功能构建 |
5.4.1 有利于推进政简政放权以及监管下沉,落实属地化管理 |
5.4.2 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公立医院外部治理环境 |
5.4.3 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形成公正透明的医院多元监管制度 |
6 实然与应然之间矛盾冲突的思考与讨论 |
6.1 制度需求方: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全要素的权力清单制度实现困难 |
6.2 制度供给侧: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制度尚不完善 |
6.3 供需平衡点:辩证看待权力清单制度在基层卫生领域的作用 |
7 建议 |
7.1 中央政府层面 |
7.1.1 改善制度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及事权划分的法律法规建设 |
7.1.2 完善制度安排:放缓推进节奏,尽快明确权力清单的法律属性 |
7.1.3 重构实施机制: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
7.2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层面 |
7.2.1 顺水推舟:充分重视权力清单制度,寻找其与卫生改革的结合 |
7.2.2 先易后难:探索实现权力清单的全面性,实现其信息公开价值 |
7.2.3 稳扎稳打:加强现有清单的制定审核及质量,避免不必要麻烦 |
8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B市S区卫计委访谈提纲 |
附录2 B市S区卫生监督所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档案管理的概念 |
2.1.2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概念 |
2.1.3 档案信息化的概念 |
2.1.4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
2.2 档案管理理论分析 |
2.2.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2.2.2 文件连续体理论 |
2.2.3 档案鉴定理论 |
第3章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发展历程与特点 |
3.1.1 建站初期 |
3.1.2 改革开放时期 |
3.1.3 机构改革时期 |
3.2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流程与管理机制 |
3.2.1 档案管理流程 |
3.2.2 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
3.3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取得的成绩 |
3.3.1 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更加规范 |
3.3.2 档案管理水平更加专业化 |
3.3.3 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
第4章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
4.1.1 管理手段滞后 |
4.1.2 软件使用不熟练,没有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 |
4.1.3 硬件设施不达标 |
4.1.4 疾控档案重藏轻用 |
4.2 档案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
4.2.1 管理意识薄弱 |
4.2.2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
4.2.3 档案管理经费的制约 |
第5章 其他省市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 |
5.1 绍兴市档案馆档案管理的做法 |
5.1.1 建立现代化管理领导小组 |
5.1.2 配置现代化管理软硬件设施 |
5.1.3 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
5.2 广州市档案馆档案管理的做法 |
5.2.1 完善档案管理平台 |
5.2.2 加快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 |
5.2.3 电子档案异地备份 |
5.3 外省档案馆档案管理经验借鉴 |
5.3.1 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
5.3.2 巩固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
5.3.3 加强档案监督指导职能。 |
第6章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
6.1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
6.1.1 强化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 |
6.1.2 合理配置,优化管理队伍结构 |
6.1.3 加大培训力度,开发疾控档案事业主力军 |
6.1.4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 |
6.2 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
6.2.1 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型 |
6.2.2 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
6.2.3 增加资金投入 |
6.3 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
6.3.1 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的必要性 |
6.3.2 仪器档案的重要作用 |
6.3.3 制定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
6.3.4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的具体做法 |
6.4 加强疾控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
6.4.1 做好档案信息资料的编研 |
6.4.2 拓宽疾控中心档案利用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研究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结构及方法 |
1.3.1 研究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社区卫生服务 |
2.1.2 社会政策 |
2.1.3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
2.2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
2.2.1 社会质量理论 |
2.2.2 福利多元理论 |
2.2.3 结构化理论 |
3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概况 |
3.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演变 |
3.1.1 筹备与启动阶段 |
3.1.2 试点建立阶段 |
3.1.3 机制建设与发展阶段 |
3.2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回顾 |
3.2.1 初步探索阶段 |
3.2.2 规范建设阶段 |
3.2.3 迅速发展阶段 |
4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分析 |
4.1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
4.1.1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价值取向 |
4.1.2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目标定位 |
4.2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基本要素 |
4.2.1 政策供给的主体 |
4.2.2 政策服务的对象 |
4.2.3 政策的资金来源 |
4.2.4 政策的运行机制 |
4.3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以G、M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
4.3.1 G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M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 |
4.3.2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实施成果 |
4.3.3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4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实施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5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实施问题的影响 |
5 借鉴与思考:未来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完善 |
5.1 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发达城市经验 |
5.1.1 上海市"1+1+1"模式 |
5.1.2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网 |
5.1.3 江苏镇江"3+X"模式 |
5.2 完善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思考 |
5.2.1 形成普遍满足居民需求的政策 |
5.2.2 推进多元筹资补偿政策的进行 |
5.2.3 增强社区凝聚的政策建设 |
5.2.4 注重吸引居民参与的政策机制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南宁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及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相关概念阐述 |
三、结果 |
1 定量资料 |
1.1 南宁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医疗费用情况 |
1.2 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的分布 |
1.3 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 |
1.4 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
2 定性资料 |
2.1 南宁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
2.2 南宁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
2.3 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 |
2.4 医保中的不规范行为表现 |
2.5 南宁市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
四、讨论与分析 |
1 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必要性 |
2 不规范行为分析 |
2.1 参保人群不同,不规范行为有差别 |
2.2 定点医疗机构级别不同,不规范行为有差别 |
2.3 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最大 |
3 协议管理制度不健全 |
3.1 协议管理部分内容缺乏明确标准 |
3.2 违规处罚依据不充分、处罚力度不够 |
4 监督检查专业人员不足 |
5 医保医师还需加大开展力度 |
6 总额控制取得一定成效 |
7 分级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
五、对策与建议 |
1 构建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
2 完善监管制度与执行标准 |
3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监管队伍 |
4 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制 |
5 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 |
6 日常监管与技术监管相结合,实施多样化监管 |
六、全文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点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农村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风险的实证研究 ——基于重庆农村地区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4 论文结构 |
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设计 |
3 数据来源 |
3.1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
3.2 访谈资料 |
3.2.1 访谈对象的类别 |
3.2.2 获得访谈对象的方法 |
3.2.3 访谈场所及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3.2.4 定性调查质量控制 |
文献研究与分析框架 |
1 文献研究 |
1.1 疾病经济风险的概念界定 |
1.2 测量疾病经济风险的常用指标 |
1.3 评价医疗保险抵御疾病经济风险效果的研究方法 |
1.4 医疗保险制度抵御疾病经济风险作用效果评价的综述 |
2 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 |
2.1 分析框架 |
2.2 分析方法 |
3 分析工具 |
相关政策背景概述 |
1 慢性病防治工作进程及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简介 |
2 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概述 |
研究结果 |
1 重庆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疾病患病情况 |
1.1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NHSS)的社会人口学经济特征 |
1.2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重庆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 |
1.3 讨论与小结 |
2 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
2.1 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
2.1.1 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率情况 |
2.1.2 未利用医疗服务的原因构成 |
2.2 医疗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 |
2.3 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分析 |
2.4 慢性病管理策略实施状况的定性分析 |
2.5 讨论与小结 |
3 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情况 |
3.1 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描述统计分析 |
3.2 患者门诊费用对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补偿水平的要求 |
3.3 影响疾病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
3.4 讨论与小结 |
4 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风险情况 |
4.1 农村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疾病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 |
4.2 灾难性卫生支出系列指标统计分析 |
4.2.1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 |
4.2.2 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多因素分析 |
4.2.3 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公平性 |
4.3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度 |
4.3.1 患者的家庭疾病经济风险度 |
4.3.2 患者的门诊就医经济风险度 |
4.3.3 患者的住院就医经济风险度 |
4.4 医疗保险政策对患者疾病经济风险保障能力的定性分析 |
4.5 讨论与小结 |
讨论与建议 |
1 主要发现 |
2 政策建议 |
3 本研究的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
附录 |
附录一 医疗保险抵御疾病经济风险作用的文献综述 |
附录二 指标界定及解释 |
附录三 慢性病管理政策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 |
附录四 访谈提纲 |
(7)以卫生的名义:上海“除四害”运动中的群众政治(1956~196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一章 从“卫生”到“爱国卫生” |
第一节 现代卫生概念的定型 |
一、古代卫生与现代卫生概念的差异 |
二、中国医疗卫生体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第二节 从“卫生”到“爱国卫生” |
一、现代卫生蕴藏的政治性 |
二、爱国卫生运动成型的历史条件 |
(一)、必备的基础条件 |
(二)、历史的偶发因素 |
第三节 “除四害”运动的溯源 |
第二章 1956年上海“除四害”运动的发展进程 |
第一节 早期的经验和铺垫 |
第二节 宏观视野下的运动进程 |
一、城市与运动的关系 |
二、沪上最初的计划和行动 |
三、春季运动下的经验 |
四、下半年的循环和调整 |
第三章 “大跃进”期间上海的“除四害”运动 |
第一节 大环境的到来 |
一、政治进程的变化所导致的可能干扰 |
二、被吹响的“大跃进”号角 |
第二节 上海时隔一年之后的再除“四害” |
一、政治风潮促动下的重拳出击 |
二、苦战一年消灭“四害” |
三、难以自拔的认识误区 |
四、被重新鼓起的干劲 |
第三节 困难时期下的声势余音 |
一、意外的转向 |
(一)、旧运动形式下的新元素 |
(二)、政治风向对运动的重新助燃 |
二、回卷的热潮 |
(一)、接续的“大跃进”精神 |
(二)、努力维持的一团“虚火” |
第四章 “除四害”运动中的各异心态 |
第一节 孩子们的“游戏”和“热情” |
第二节 成人们的“落后”心态 |
第三节 形成落差的理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8)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卫生政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卫生政策研究现状 |
1.2.3 天津市卫生政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背景 |
2.1 国家宏观卫生政策环境与背景 |
2.2 天津市基本情况和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
2.2.1 天津市基本情况 |
2.2.2 天津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
2.3 天津卫生发展面临的问题、需求与挑战 |
2.3.1 天津卫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2.3.2 天津卫生发展的需求与挑战 |
第三章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主要政策和措施 |
3.1 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
3.1.1 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模式 |
3.1.2 坚持政府主导指挥 |
3.1.3 加强卫生全行业宏观管理 |
3.2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
3.2.1 初步探索阶段 |
3.2.2 全面发展阶段 |
3.2.3 深化提高阶段 |
3.3 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3.3.1 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
3.3.2 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3.3.3 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动医疗保障制度全民覆盖 |
3.3.4 关注城乡弱势群体,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
第四章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评价 |
4.1 健康状况及就医行为 |
4.1.1 健康水平 |
4.1.2 患病情况及就医行为 |
4.2 防范疾病经济风险状况 |
4.2.1 卫生总费用及其筹资构成情况 |
4.2.2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情况 |
4.3 居民满意度和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情况 |
4.3.1 居民满意度 |
4.3.2 患者对卫生系统反应性的评价 |
第五章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
5.1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
5.1.1 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
5.1.2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 |
5.1.3 卫生资源布局“散、低、偏”的问题得到改善 |
5.1.4 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
5.1.5 卫生发展的公平性有所改善 |
5.2 天津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5.2.1 以满足需求为导向,循证决策、科学管理 |
5.2.2 注重政策和制度设计,推进卫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5.2.3 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组织保障 |
第六章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6.1 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6.1.1 涉及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不完善 |
6.1.2 居民疾病负担较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
6.1.3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仍需加强 |
6.1.4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尚需加强 |
6.1.5 关系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相对落后 |
6.2 政策建议 |
6.2.1 进一步提高卫生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
6.2.2 改革与完善卫生筹资结构,增强政府在卫生筹资中的作用 |
6.2.3 进一步完善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 |
6.2.4 卫生系统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观念 |
6.2.5 构建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框架体系 |
6.2.6 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增强居民自身健康意识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发展理念 |
7.1.2 发展战略 |
7.1.3 发展模式 |
7.1.4 发展思路 |
7.2 卫生改革与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附录1 国家卫生改革发展文件目录 |
附录2 天津市卫生改革发展文件目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天津市某区五年卫生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及需求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来源 |
1.3 统计方法 |
1.4 统计工具 |
2 结果 |
2.1 卫生工作环境概况 |
2.1.1 地理和经济概况 |
2.1.2 人口概况 |
2.1.3 卫生机构和业务概况 |
2.2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2.2.1 人员配置总量 |
2.2.2 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质量 |
2.2.3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
2.2.3.1 横向结构 |
2.2.3.2 纵向结构 |
2.2.4 卫生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
2.3 2005-2010年卫生人力资源变化趋势 |
2.3.1 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变化 |
2.3.2 卫生人力资源质量变化 |
2.3.3 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
2.3.4 卫生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
2.3.5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 |
2.4 2011-2015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 |
2.4.1 区卫生局所属卫生技术人员5年人员总量预测 |
2.4.2 社区卫生机构人员5年预测 |
2.4.3 二级医疗机构5年需求预测 |
2.4.4 公共卫生总人数5年预测 |
3 讨论 |
3.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3.1.1 总量不少,但结构失衡 |
3.1.2 质量不低,但分布不均 |
3.1.3 工作量大,且服务高效 |
3.2 2005-2010年卫生人力资源变化趋势 |
3.2.1 数量变化不大 |
3.2.2 质量显着提高 |
3.2.3 工作量和服务效率大幅增加 |
3.2.4 卫生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 |
3.3 卫生人力资源五年需求预测 |
3.4 影响区县卫生局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因素 |
3.5 区县卫生局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的建议 |
3.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利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共产党对武汉市的接管(1949.5--1952.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和原因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的相关问题说明 |
第一章 解放前的武汉 |
第一节 解放前武汉的政治 |
一、武汉的基本建制沿革 |
二、异化的市政机构和民主闹剧 |
三、国民党领导的军事特务机构及活动 |
第二节 解放前武汉的经济 |
一、解放前武汉的工商业 |
二、解放前武汉的金融业 |
三、解放前武汉的对外贸易 |
第三节 解放前武汉的交通通讯 |
一、解放前武汉的水上运输 |
二、解放前武汉的铁路公路及航空 |
三、解放前武汉的邮政 |
第四节 解放前武汉的文化教育 |
一、解放前武汉的文化演进 |
二、解放前武汉的大众传播事业 |
三、解放前武汉的教育事业 |
第五节 解放前武汉的社会 |
一、解放前武汉的帮会及工人中的把头制 |
二、解放前武汉的娼妓 |
三、解放前武汉的鸦片烟业 |
四、解放前武汉的赌场 |
第二章 中共接管武汉的准备工作 |
第一节 中共中央接管武汉的准备 |
一、中共中央接管大城市的政策 |
二、中共中央和军队接管武汉的准备 |
第二节 中共武汉地下党接管武汉的准备 |
一、开展政策宣传工作 |
二、搜集情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
三、进行统战、策反工作 |
四、领导护厂、护校、反搬迁、反破坏的工作 |
第三节 武汉解放与武汉市军管会的成立 |
一、武汉解放 |
二、武汉市军管会的成立 |
第三章 中共对武汉三镇的全面接收与三镇秩序的初步恢复 |
第一节 接收国民党武汉各级政权机关 |
一、接收国民党中央政府在汉的政权机构及军事机构 |
二、接收武昌市政府与汉阳县政府及三镇各区公所 |
三、接收武汉的司法警察公安机构 |
四、接收武汉财政局税务局 |
五、接收武汉的民政局地政局 |
第二节 没收官僚资本,接收社会公共事业 |
一、接收汉口市、武昌市、汉阳县的金融机构 |
二、接收武汉三镇官僚资本主义工商业 |
三、接收国民党在武汉的公共卫生事业 |
第三节 原武汉三镇交通系统的接收与初步恢复 |
一、航运系统的接收与初步复航工作 |
二、公路系统的接收与初步恢复工作 |
三、铁道系统的接收与初步恢复工作 |
四、邮电系统的接收与初步恢复工作 |
第四节 接收原国民党在武汉的文教机构 |
一、接收公营新闻出版机构,审查民营新闻出版机构 |
二、接收文化娱乐场所及公共文化机构 |
三、接收汉口市、武昌市、汉阳县的公立教育机构 |
第四章 武汉市新政权与新秩序的建立 |
第一节 武汉民主政权的建立 |
一、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
二、武汉市民主政权的建立 |
三、武汉市政协委员会的成立 |
第二节 武汉市经济的恢复与生产的发展 |
一、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
二、稳定财政税收 |
三、武汉市经济的改组与工商业的恢复 |
四、武汉市对外贸易的恢复 |
五、武汉市公共事业的恢复与重建 |
第三节 改革旧的文化教育,建立面向工农的文化教育 |
一、改造旧的教育事业,建立新的服务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二、新文艺的普及和旧戏曲的改革 |
三、武汉市文教界的从业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 |
第四节 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
一、镇压反革命,保证社会稳定 |
二、安置游民乞丐,救济失业人员 |
三、禁烟禁毒 |
四、关闭妓院,取缔娼妓 |
五、码头改革 |
第五章 接管武汉工作的评价 |
第一节 接管武汉的特点 |
一、在与潜伏特务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实现对武汉的和平接管 |
二、是在准备工作还未就绪的情况下仓促接管武汉的 |
三、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组织接管工作的 |
四、在行政区划的变动中组织接管工作 |
第二节 接管武汉的历史功绩及存在的问题 |
一、中共接管武汉的历史功绩 |
二、接管武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三节 接管武汉的经验 |
一、恢复经济与发展生产是接管的中心环节 |
二、建立民主政权是接管的首要任务 |
三、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干部是接管城市重要保证 |
四、正确处理与其他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是接管城市的必要保证 |
五、深入地调查研究,事实求是地分析问题是接管城市必须持有的态度 |
六、不断地进行政策地调整,与"左""右"倾错误做斗争 |
第四节 接管武汉的历史意义 |
一、接管工作的完成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保证了武汉经济的顺利发展 |
二、接管工作的完成实现了武汉市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
三、接管工作的完成为武汉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
四、接管武汉的成功经验为日后管理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转发市卫生局市计委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台山德昂族乡脱贫攻坚中的博弈问题研究[D]. 贺勇. 云南大学, 2018(01)
- [2]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然与应然探索性研究[D]. 刘立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3]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朱晓曼. 河北大学, 2017(01)
- [4]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研究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D]. 王世臻.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5]南宁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及监管研究[D]. 韩文.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3)
- [6]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农村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风险的实证研究 ——基于重庆农村地区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D]. 肖南梓.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7]以卫生的名义:上海“除四害”运动中的群众政治(1956~1960)[D]. 陶渊骏. 东华大学, 2014(06)
- [8]天津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分析[D]. 陈丽洁.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9]天津市某区五年卫生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及需求预测[D]. 刘奕然.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10]中国共产党对武汉市的接管(1949.5--1952.12)[D]. 李珊珊. 武汉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