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研究与探讨

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研究与探讨

一、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宁政办发[2021]5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9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闫少宏,徐刚,范志忠[2](2021)在《我国综合机械化开采5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文中指出分析了我国综合机械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在机械化开采方面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到发展创新的成功经验,认为:(1)我国煤矿机械化开采历经50 a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探索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全面突破阶段(21世纪初至今);(2)在工作面煤机装备发展理念方面,20世纪80,90年代总体是突出经济实用型,21世纪初至"十二五"末期,煤机装备突出重型化和高可靠性,以达到装备效益的最大化,"十三五"至今,煤机装备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以实现工作面设备集群的智能感知和协同控制;(3)采煤方法与工艺依然是煤矿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任何采煤方法或工艺的变革都会促进煤机装备产业的升级换代,甚至脱胎换骨的进步,而煤机装备是采煤方法与工艺的载体,因此采煤方法与工艺研究依然是煤矿开采的基础和根本;(4)尽管我国煤机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巨大提高,但在关键元部件、材料、工艺、整机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5)煤矿智能化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煤炭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努力方向,但其前提必须是装备要具有高可靠性,而且采煤工艺的可操作性与岩层控制的定量化理论也是智能化实现的基础;我国煤矿机械化的发展历程表明,煤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应立足于采煤方法与工艺的不断创新,适合煤炭赋存特点的多样化机械化开采模式也是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

董军,王树成[3](2021)在《潮头扬帆逐浪行——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风水沟煤矿发展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四十年来风水沟煤矿转型发展的光辉历程,贯穿着一条不变的主线——改革创新。不忘初心、奋发改革、锐意进取的风水沟煤矿人,用使命和担当,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奋发有为的奉献华章。

白如鸿,刘晋波,郑忠友,周党文,朱磊[4](2021)在《郭家滩煤矿无害化开采技术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煤炭开采对环境损伤的最小化,推广保水采煤技术,可以实现对含水层、生态环境的零损伤,做到安全开采和资源充分利用。系统阐述了郭家滩煤矿开展无害化开采的条件,论证了实现无害化开采的可行性。针对无害化开采的内涵,提出了安全、高效、绿色、节约四大全周期全价值链无害化技术体系。其中,安全和高效技术体系体现了对矿工生命与健康的无害化,绿色和节约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无害化。构建和形成一套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试验标准体系,可以为提升我国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技术水平提供示范。

刘一扬[5](2021)在《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综放开采具有回采成本低、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强,高产高效等优势,已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外学者围绕此项开采技术开展了大量理论与试验研究,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但在顶煤放出率与工序设备的配合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究。首先,存在采出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因此,需要明确破碎后顶煤在支架上方的流动及放出规律,基于此规律指导放煤工艺的选取、放煤终止原则的确定,以尽可能的提高工作面回收率、降低含矸率;其次,综放开采工艺复杂,需针对工序与设备的时空配合关系开展研究,以使各工序间配合更加紧密,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本文以王家岭煤矿123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极限平衡理论研究了顶煤体采动应力场演化规律,揭示了应力场中顶煤的受力状态及破碎机理,并进行了顶煤破碎块度现场实测。以所测顶煤块度为依据,采用离散元颗粒流程序(PFC),建立散体放煤数值模型,探究了煤矸分界线动态演化规律及放出体形态特征。基于上述研究,设计了不同工艺参数组合的数值模拟试验,围绕多个放煤周期内的顶煤损失规律展开研究,明晰了不同放煤工艺参数对顶煤放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合于12309工作面的合理放煤工艺参数及放煤终止原则。根据所得合理放煤参数,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综放开采工序与设备的时空配合关系。(1)推导得出综放采场塑性区及弹性区支承压力分布表达式,得到了支承压力峰值距煤壁的距离为14.8 m,影响范围为44.3 m,并绘制了分布曲线。结合莫尔应力圆分析了顶煤破碎机理,通过顶煤破碎块度现场实测,得到了粒径在4.0~9.2 cm、9.2~14.4 cm、14.4~19.6 cm、19.6~24.8 cm、24.8~30 cm的顶煤块体所占平均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8.96%、32.64%、23.47%、12.53%、12.40%。通过对不同块度的放出块体数量统计,得到了随着块度的增大,放出块体数量逐渐减少的规律。(2)研究了初始放煤及周期放煤过程中煤矸分界线的动态演化规律。设置标记点分析了等时间间隔内,不同位置的煤矸运移轨迹及速度,并运用抛物线描述了煤矸分界线形态。通过反演放出体发现,对于初始放出体与放煤时间较长时的周期放出体,整体形态为一个下部被支架掩护梁截割的椭球缺。而放煤时间较短时的周期放出体则类似于散体的突然垮塌。(3)设计不同放煤高度及放煤步距相互组合的9组数值模拟试验,统计得出多个步距内的顶煤流动差异及损失规律,并依据损失规律将煤损归纳为三种形式,分别阐述了三种煤损形式产生的机制。研究了放煤厚度及放煤步距对每一步距放煤量、放出煤矸颗粒集合体、采空区遗煤形态及不同损失位置的遗煤量等放煤效果的影响规律。在考虑割煤回收率的前提下,确定了适合12309工作面的合理放煤工艺参数为3 m放煤厚度、0.8 m放煤步距,煤层回收率为87.51%。(4)考虑相邻步距放煤之间存在的联系,反演过量放煤放出体并将其分为4个分区,围绕各分区占比及可放遗煤损失位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过量放煤放出的顶煤颗粒中,仅约1/3的颗粒为过量放煤可放遗煤,并基于低含矸率、高回收率,提出适合于12309工作面生产实际的放煤终止原则为“见矸关窗”。(5)阐释了综放开采各工序的协调关系以及设备的配合关系。根据所得12309工作面合理放煤参数,分别研究了采煤机割煤速度、放煤速度以及割煤-移架系统的可靠度,确定了前、后刮板输送机的运载协调关系。

霍昱名[6](2021)在《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及智能化放煤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矿业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采矿装备的电气化带动了采矿技术的快速发展,开采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工业5G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采矿方法,不仅能达到“无人”矿井的行业目标,更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机遇。尽管信息化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智能化综放开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综放开采理论、技术与智能化开采实践联系不紧密、应用程度不高等方面。厚煤层综放开采智能化的关键是放煤过程的智能化,须在掌握顶煤破碎、放出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化探测、控制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放煤控制体系。本文根据王家岭煤矿12309智能化建设工作面为背景,研究着眼于综放开采全过程,以顶煤采动应力场演化规律为切入点,揭示顶煤在综放开采过程中的破碎机理,阐明散体顶煤由后刮板输送机放出的放出特性,提出合理的放煤方法,为厚煤层智能化放煤的增产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实现智能化放煤所需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为厚煤层智能化放煤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主应力空间,研究了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受力单元主应力场演化规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对顶煤的支撑作用,阐明了高水平应力条件下顶煤主应力值变化及方向偏转特性,在此基础上将顶煤划分为原岩应力区、中间主应力升高区、应力显着升高区、应力峰后降低区及液压支架控顶区5个分区,得到了高水平应力条件下顶煤主应力驱动路径,为后续顶煤渐进破碎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应力边界条件。(2)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明析了描述顶煤应力状态的平均应力、偏应力及应力Lode角3个参数在综放开采中的演化过程,揭示了上述3个参数在各顶煤分区中的演化特性,基于高精度工业CT扫描技术,运用合成岩体(SRM)数值建模方法,重构了裂隙煤体三维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差分-颗粒流”耦合数值方法,建立了“连续-非连续”耦合真三轴数值模型,在指定主应力边界条件下模拟了顶煤渐进破碎过程,阐明了试件裂隙发育迹线及破碎块度分布规律,实测了放落顶煤破碎块度分布特性,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类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方法可靠性,为后续散体顶煤运移及放出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3)基于“有限差分-颗粒流”耦合算法,建立了“连续-非连续”耦合综放开采数值模型,开发了“随机自由落体-逐步伺服夯实”的耦合建模方法,反演了综放开采从工作面设备安装至放煤稳定的全过程,得出了煤矸分界线形态演化的3个特性,并以此为依据改进了“Hook”函数,使之适于描述煤矸分界线形态,以改进的“Hook”函数对煤矸分界线形态进行了拟合,揭示了综放开采煤矸分界线形态从初次放煤到周期放煤的演化规律,将其演化历程分为了初采影响阶段、过渡放煤阶段和周期放煤阶段3个阶段,为后续基于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的放煤工艺选择提供了顶煤位移边界条件。(4)将整个放煤过程划分为放煤开始前、放煤过程中及放煤结束后3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内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包括:放煤开始前的顶煤厚度探测、采煤机惯导定位,放煤过程中的放煤机构精准监测控制、煤矸识别,放煤结束后的采出量实时监测。将上述智能化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体系,从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及自执行4个层面,揭示了各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的内在联系,最终构建了智能化放煤控制的基本结构,为后续智能化放煤工艺参数选择及实现智能化放煤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5)基于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体系,以煤矸分界线演化特性研究结果为顶煤位移边界条件,改进了Bergmark-Roos理论,建立了周期放煤时间预测理论模型,提出了放煤口启停判别的综合判别方法,建立了包含多台液压支架的“有限差分-颗粒流”耦合数值模型,优化得出了适用于现阶段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的合理放煤工艺参数,最终于王家岭煤矿12309工作面建立了智能化综放示范工作面,升级更新了工作面主要生产设备及组织关系,验证智能化放煤控制各项技术的可靠性,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培超[7](2021)在《某煤矿恢复建设项目投资管控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行业投资具有资金数额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不良投资会给国家与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包袱和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提升煤炭行业的投资管控能力不仅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对于煤矿缓建后恢复建设项目的研究,旨在提高大中型煤矿恢复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能力、为类似煤矿恢复建设项目提供投资管控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高煤炭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也为煤炭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提供方法;以及总结一些该项目中国家政策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因素,为类似项目的决策实施给予参考和依据。本文以某煤矿恢复建设项目为例,通过研究调查的方式,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煤矿宏观建设情况,尤其针对停缓建煤矿的政策和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着重研究,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法分析了近十年的煤炭市场经济情况,结合煤矿生产建设项目自身的实际问题,找出了大中型煤矿缓建的具体原因。通过分析现有政策条例得到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对煤矿建设项目倾斜、行业准入政策可行、市场渠道得到扩宽,基于政策、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认为项目恢复建设具有宏观因素的可行性;通过计算得到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前为9.58年;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前为13.67年;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5.1%;净现值税前98716.2万元;静态和动态盈亏分析中QBEP分别为243.4、282.7万吨,PBEP分别为285.9、292.8元,CVBEP分别为143.2、176.3元;主要敏感性分析指标的影响力大小,单位产品价格>年经营成本>投资额,分析了缓建煤矿恢复建设经济可行性。基于建设项目缓建期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管理、控制项目建设期间工程建设规模、保障项目建设期间安全投入、优化项目建设期间人员配置等具体的投资管控对策。综合评价分析建设项目的已投资成本、恢复建设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投产后经济效益,得到建设项目的已投资成本为282563.17万元、项目达到300万吨/年原煤产量后年单位经营成本为94.55元/吨,总成本212.33元/吨;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42904.91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32178.68万元。针对恢复建设项目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建立高质量管理团队、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探索建成后新型矿井运营模式等优化措施来综合保障项目恢复建设后的平稳运营。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8](2021)在《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作为我国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引入我国近40年来,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实践在我国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系统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在放顶煤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结合综放工作面技术特征、理论演化逻辑与资源开采新理念,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初期试验、发展成熟以及智能化无人开采3个阶段。主要针对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以及综放"三机"装备的进展4个方面核心内容,对我国综放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围绕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问题,依据机采高度的变化描绘了我国学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基本历程;从顶煤破碎机理、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以及顶煤放出规律理论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关于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的发展道路;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方面,则从常规的综放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工艺以及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展开,再现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路线;同时简要阐述了综放"三机"装备的发展进程与最新成果。明晰了我国放顶煤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思路,分析并探讨了现阶段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的相关难题,为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维启迪。

赵波[9](2021)在《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土地辽阔,资源类型丰富且多样,其中具有庞大的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是目前我们不可取代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时,根据不同煤层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开采。在保证采矿安全前提下,优化整个矿井、采区和巷道的布置,最大的提高矿井产量,选取优化适合的井田开拓方式对煤炭的开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煤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比较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内外大量煤矿的井田开拓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着作后,通过实地踏勘、基础理论分析和基础数据采集等多种方式,提出了两种开拓方式,探讨了两种开拓方式的优劣,提出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在通风与安全方面,本文根据机械化改造后的开拓方式,重新计算了矿井的总需风量,同时按照矿井实际提出预防瓦斯爆炸、粉尘、井下火灾、水灾、顶板垮塌等事故的对策措施。在“六大系统”方面,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大厂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方案。

郭俊生[10](2021)在《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装备回顾及展望》文中指出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发展30年来,不论是开采、掘进技术及配套装备,还是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技术水平,都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跨越式提升。对我国30年来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薄及中厚煤层开采技术装备发展、安全高效矿井配套技术装备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展望了我国井工煤矿开采发展前景,认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将成为未来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复杂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井工煤矿智能无人开采、煤炭资源绿色一体开采等方面。

二、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综合机械化开采5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历程
    1.1 探索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2 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1.3 突破阶段(21世纪初至今)
2 我国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现状
    2.1 煤矿综采、综掘率显着提高
    2.2 综采工作面开采强度加大
        2.2.1 工作面开采强度逐渐增大
        2.2.2 工作面单产逐渐增高。
    2.3 装备系列化、重型化,可靠性提高
        2.3.1 综采液压支架
        2.3.2 采煤机
        2.3.3 刮板输送机
        2.3.4 带式输送机
        2.3.5 乳化液泵站
    2.4 智能化综采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3 结论与展望

(4)郭家滩煤矿无害化开采技术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建设无害化煤炭开采矿井的意义
    1.1 落实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1.2 引领西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1.3 创建煤炭无害化开采示范基地,建立地区无害化开采技术标准
2 无害化开采创新试验示范可行性
    2.1 榆神矿区处于最佳创新示范机遇期
    2.2 榆神矿区示范引领效应巨大
    2.3 榆神矿区具备实验示范的先天条件
    2.4 榆林能源集团具备实施无害化开采技术条件
3 无害化煤炭开采主要技术体系
    3.1 无害化开采技术体系适应性分析及构建
        3.1.1 适应性分析
        3.1.2 技术体系构建
    3.2 无害化煤炭开采技术体系
        3.2.1 煤矿安全技术体系
        3.2.2 煤炭高效开采技术体系
        3.2.3 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3.2.4 矿区无废开采技术体系
4 结语

(5)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研究现状
        1.2.2 综放开采工艺参数研究现状
        1.2.3 设备与工序配合关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厚煤层赋存条件及顶煤破碎机理分析
    2.1 王家岭煤矿厚煤层地质赋存条件
        2.1.1 王家岭煤矿井田概况
        2.1.2 王家岭煤矿12309 工作面概况
    2.2 顶煤体采动应力场演化规律及顶煤破碎机理分析
        2.2.1 采动应力场特征概述
        2.2.2 塑性区应力分布
        2.2.3 弹性区应力分布
        2.2.4 顶煤破碎机理分析
    2.3 顶煤破碎块度现场实测
        2.3.1 现场实测
        2.3.2 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研究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 煤矸分界线动态演化规律
        3.2.1 初始放煤煤矸分界线演化规律
        3.2.2 周期放煤煤矸分界线演化规律
    3.3 综放开采放出体形态特征研究
        3.3.1 初始放煤放出体形态特征
        3.3.2 周期放煤放出体形态特征
        3.3.3 初始放出体与周期放出体的差异
    3.4 煤矸分界线与顶煤放出体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顶煤损失规律及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4.1 试验方案的设计
    4.2 不同放煤参数的顶煤损失规律研究
        4.2.1 不同的顶煤损失形式
        4.2.2 放煤厚度对放煤效果的影响
        4.2.3 放煤步距对放煤效果的影响
    4.3 合理放煤参数的确定
    4.4 合理参数下放煤终止原则的研究
        4.4.1 过量放煤放出体分区
        4.4.2 各分区占比研究
        4.4.3 可放遗煤损失规律研究
        4.4.4 放煤终止原则的分析及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放开采工序与设备时空配合关系研究
    5.1 综放开采工序协调关系分析
        5.1.1 工序协调关系
        5.1.2 工序匹配优化原则
    5.2 综放开采设备配合关系研究
        5.2.1 设备配套的重要性
        5.2.2 设备配合关系
        5.2.3 12309工作面设备型号
    5.3 采支放工序配合关系
        5.3.1 采煤机割煤速度的确定
        5.3.2 放煤速度的确定方法
        5.3.3 移架速度的选择
        5.3.4 移支速度关系分析
    5.4 前后输送机运载协调关系
        5.4.1 前部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
        5.4.2 后部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及智能化放煤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放开采技术发展历程
        1.2.2 顶煤采动应力场演化规律
        1.2.3 顶煤破碎机理及冒放性评价
        1.2.4 顶煤运移特性及放出规律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动应力场演化机制
    2.1 顶煤应力状态描述及数值模拟方案
        2.1.1 基于主应力空间的顶煤应力状态
        2.1.2 煤岩层赋存条件及力学参数测定
        2.1.3 数值模型及方法
    2.2 高水平应力条件下顶煤主应力场演化规律
        2.2.1 主应力分布规律及数值监测方法
        2.2.2 主应力值演化规律
        2.2.3 应力主轴偏转特性
    2.3 顶煤主应力演化路径
        2.3.1 主应力场顶煤分区方法
        2.3.2 顶煤分区特征位置及应力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
    3.1 各顶煤分区内相关参数演化特性
    3.2 裂隙煤体三维重构及细观参数标定
        3.2.1 高精度工业CT扫描试验
        3.2.2 节理裂隙数值重构
        3.2.3 基于SRM方法的裂隙煤体数值建模
    3.3 主应力路径下顶煤破碎规律
        3.3.1 数值模型及主应力加载流程
        3.3.2 裂隙煤体渐进破碎迹线
        3.3.3 裂隙煤体破碎块度分布及现场实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运移放出规律
    4.1 数值模拟方法及前期结果
        4.1.1 FDM-DEM耦合数值模型
        4.1.2 本构模型及模拟参数分析
        4.1.3 数值模拟流程及放煤前结果分析
    4.2 初次放煤过程顶煤运移放出规律
        4.2.1 初放放出体形成过程
        4.2.2 初放松动体演化特性
        4.2.3 初放煤矸分界线动态分布
    4.3 周期放煤过程顶煤运移放出规律
        4.3.1 顶煤放出体演化历程
        4.3.2 放煤松动体范围扩展规律
        4.3.3 煤矸分界线形态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化放煤控制方法及放煤工艺参数
    5.1 智能化放煤控制过程及控制体系
        5.1.1 放煤前顶煤厚度探测及采煤机定位
        5.1.2 放煤中放煤机构动作启停判别及控制
        5.1.3 放煤后放出量实时监控
        5.1.4 智能化放煤控制体系
    5.2 基于放煤时间预测模型的放煤终止原则
        5.2.1 放煤时间预测模型
        5.2.2 重力加速度修正系数的标定
        5.2.3 放煤时间预测模型的应用
    5.3 放煤步距与放煤顺序优化
        5.3.1 放煤步距及放煤顺序优化方法
        5.3.2 不同放煤顺序下放出体形态特性
        5.3.3 不同放煤顺序下顶煤放出量及回收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厚煤层智能化放煤工业性试验
    6.1 12309 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建设概况
        6.1.1 工作面人员配置及分工
        6.1.2 顺槽协同放煤控制中心
        6.1.3 地面放煤监测与控制中心
        6.1.4 智能化放煤控制流程
    6.2 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试验
        6.2.1 放煤前顶煤厚度探测及采煤机定位
        6.2.2 放煤中放煤机构动作启停判别及控制
        6.2.3 放煤后采出量实时监测
        6.2.4 放煤远程集中控制软件
    6.3 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某煤矿恢复建设项目投资管控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煤矿缓建主要问题分析
    2.1 大中型煤矿缓建项目概况
        2.1.1 近年来我国煤矿建设概况
        2.1.2 缓建煤矿建设概况
        2.1.3 研究对象煤矿缓建概况
    2.2 政策原因
    2.3 市场原因
    2.4 建设实际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项目投资建设前景分析
    3.1 产业政策分析
    3.2 行业准入分析
    3.3 投资经济指标分析
    3.4 投资不确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项目建设期间管控措施
    4.1 加强项目建设期间资金管理
    4.2 控制项目缓建期间工程建设
    4.3 保障项目建设期间安全投入
    4.4 优化项目建设期间人员配置
    4.5 本章小结
5.项目投产后的管控对策
    5.1 生产经营分析
        5.1.1 项目前期成本分析
        5.1.2 生产经营成本分析
        5.1.3 达产经济效益分析
        5.1.4 综合评价
    5.2 工期管理策略
    5.3 项目管理策略
        5.3.1 建立高质量的管理团队
        5.3.2 创新项目经营管理方式
        5.3.3 探索新型矿井运行模式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综放技术40年发展
    1.1 初期试验阶段
    1.2 发展成熟阶段
        1.2.1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
        1.2.3 软厚煤层综放开采
        1.2.4 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
    1.3 智能化开采发展阶段
        1.3.1 大同矿区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2 王家岭煤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3 其他矿井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2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2.1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
        2.1.1 普通机采高度(2.0~3.5 m)
        2.1.2 大机采高度(3.5~5.0 m)
    2.2 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3 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分析
    3.1 顶煤放出机理
        3.1.1 顶煤体内应力场分布规律
        3.1.2 顶煤破碎机理
    3.2 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
    3.3 顶煤放出规律的理论
4 放顶煤开采工艺
    4.1 常规的综放工艺研究
    4.2 特殊开采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1 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2 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3 瓦斯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4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4.3 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
5 综放工作面“三机”装备研究进展
    5.1 综放液压支架装备发展
        5.1.1 综放支架放煤口位置及结构的发展
        5.1.2 综放支架架型结构的发展
        5.1.3 智能化综放支架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5.2 综放采煤机装备发展
        5.2.1 综放采煤机装备研究现状
        5.2.2 滚筒采煤机
        5.2.3 发展趋势
    5.3 刮板输送机装备发展
        5.3.1 研究现状
        5.3.2 浮煤清理装置
        5.3.3 发展趋势
6 结语与展望

(9)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井田开拓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矿井开拓现状
        1.2.2 我国矿井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1 井田概况
        2.1.1 交通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河流分布及范围
        2.1.4 气象及地震
        2.1.5 井田经济及煤炭开发情况
        2.1.6 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2.2 地质特征
        2.2.1 井田地质构造
        2.2.2 井田地层
        2.2.3 煤层特征及煤质
    2.3 开采技术条件
        2.3.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2.3.2 工程地质条件
        2.3.3 环境地质
    2.4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和地温
        2.4.1 瓦斯
        2.4.2 煤层瓦斯压力及透气性及其他参数
        2.4.3 煤层自燃倾向性
        2.4.4 煤尘爆炸性倾向性
        2.4.5 地温
第三章 井田开拓优化设计
    3.1 井田境界及储量
        3.1.1 井田境界
        3.1.2 矿井储量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1 矿井工作制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2.3 矿井服务年限
    3.3 井田开拓
        3.3.1 影响本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3.3.2 工业场地位置的优化选择
    3.4 开拓方式优化设计
    3.5 井筒
    3.6 井底车场及硐室优化设计
        3.6.1 井底车场形式及空重车线长度
        3.6.2 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3.7 大巷运输及设备
        3.7.1 运输方式的选择
        3.7.2 矿车
        3.7.3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3.7.4 整流设备选择
    3.8 盘区布置及装备
        3.8.1 采煤方法
        3.8.2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架选型
        3.8.3 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3.8.4 盘区布置
第四章 通风与安全
    4.1 矿井通风
        4.1.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4.1.2 风井的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4.1.3 矿井风量计算
    4.2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2.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4.2.2 粉尘的综合防治
        4.2.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4.2.4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4.2.5 防止顶板垮塌措施
        4.2.6 矿山救护
        4.2.7 其他
    4.3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4.3.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4.3.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4.3.3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4.3.4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4.3.5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4.3.6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装备回顾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
    1.1 分层开采技术工艺及装备
    1.2 一次采全高技术工艺及装备
    1.3 综采放顶煤技术工艺及装备
    1.4 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
        1.4.1 高产高效向安全高效矿井的转变
        1.4.2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2 薄及中厚煤层开采技术及装备发展
3 安全高效矿井配套技术装备发展
    3.1 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
    3.2 提升运输技术与装备
    3.3 建井技术与装备
4 中国井工煤矿开采发展前景展望
    (1)复杂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2)井工煤矿智能无人开采。
    (3)煤炭资源绿色一体开采。

四、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2]我国综合机械化开采5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J]. 闫少宏,徐刚,范志忠. 煤炭科学技术, 2021(11)
  • [3]潮头扬帆逐浪行——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风水沟煤矿发展纪实[J]. 董军,王树成. 当代矿工, 2021(10)
  • [4]郭家滩煤矿无害化开采技术体系构建[J]. 白如鸿,刘晋波,郑忠友,周党文,朱磊. 陕西煤炭, 2021(04)
  • [5]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 刘一扬.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6]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及智能化放煤控制研究[D]. 霍昱名.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某煤矿恢复建设项目投资管控及对策研究[D]. 刘培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J].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 煤炭科学技术, 2021(03)
  • [9]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D]. 赵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装备回顾及展望[J]. 郭俊生. 中国煤炭, 2021(02)

标签:;  ;  ;  

高产高效矿区设备管理研究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