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富集区含铜黄铁矿选矿技术研究

次富集区含铜黄铁矿选矿技术研究

一、次生富集带含铜黄铁矿选矿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章鸿[1](2021)在《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铅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直接影响国防、经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安全。目前我国铜金属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随着铜铅锌矿资源不断开采、加工、利用,铜矿资源无法满足国内铜消费的最低需求。老挝丰沙里省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矿石,开展该资源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研究,对增加外部供给及解决同类矿石资源难分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先进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对矿石性质进行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浮选探索试验、混合浮选试验、部分混合浮选及分离试验、优先浮选试验研究,最终确定可行的浮选工艺流程与药剂制度,获得了满意的分离指标。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以硫化物为主,原矿含铜、铅、锌较高,银不同程度地与硫化物伴生,各有用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矿石中原生硫化铜黄铜矿占82.1%、次生硫化铜占9.21%、其它铜占8.69%;矿石中铅赋存形式较为复杂,方铅矿占88.05%,但碳酸铅、硫酸铅和铅铁矾等形式存在的氧化铅合计11.95%,后者很难通过选矿充分富集回收;矿石中的锌呈闪锌矿产出占93.38%,而呈其他形式存在的氧化锌分布率相对较低。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及分离试验表明:该复杂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离矿石。采用简单的硫化矿浮选药剂,即可得到高回收率的铜铅锌混合精矿,但混合精矿难以实现高效分离。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体系中,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铜粗选,是实现该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开路试验采用极具特色的硫酸作为调整剂,亚硫酸钠和硫酸锌作为组合抑制剂,丁铵黑药和Z-200作为选择性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快速浮铜;选铜尾矿采用石灰及硫酸锌作为调整剂,乙硫氮作为选择性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流程选铅;选铅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流程选锌。在原矿含Cu 2.05%、Pb 5.76%、Zn 3.24%时,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3.03%,回收率为76.51%,铜精矿含Pb 27.28%,含Zn2.92%;铅精矿品位39.60%,回收率47.99%,铅精矿含Cu 4.29%,含Zn7.05%;锌精矿品位49.29%,回收率为51.05%,锌精矿含Cu0.18%,含Pb 3.05%。通过实施弱酸性介质中快速优先浮铜、选铜中矿返回选铅的新工艺闭路试验,达到了有用矿物“能收早收、分类回收”的目的。在原矿含Cu 2.06%、Pb 5.79%、Zn 2.92%、Ag 443g/t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含Cu 20.18%、Pb 10.32%、Zn 1.52%,Cu回收率达到82.39%,且伴生银在铜精矿中含量高达2738g/t,回收率为52.00%;铅精矿含Pb 45.35%、Cu 2.43%、Zn 3.34%,Pb回收率达到71.51%,Ag的品位达728g/t,回收率为15%;锌精矿含Zn 42.21%、Cu 0.07%、Pb 2.55%,Zn回收率达到70.11%,Ag的品位达1643g/t,回收率为18%。本试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铜、铅、锌的高效分选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解决了该企过去只能廉价出售铜铅锌混合精矿的困境,为该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参考。

张铃[2](2020)在《低品位铜矿伴生金银高效回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我国铜、黄金、白银资源产量和消费量稳居世界首位和铜矿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大量进口铜原料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铜矿石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铜富矿日益减少,低品位铜矿占比日益增大。此外,金银多以伴生的形式赋存,形成了多种以铜、铁、硫为主体的伴生金银矿床,这类矿床的最大特点就是含金银品位低,尤其是云南大红山铜矿伴生金银品位极低,其原矿石含铜0.4%左右,含金为0.09g/t左右,含银为0.9g/t左右。铜的氧化率为3.18%,结合氧化铜占1.59%,属于典型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石。为了进一步提高选矿厂的经济效益,提高铜精矿中伴生金、银含量并达到计价含量是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本论文选择云南大红山铜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提高浮选铜精矿伴生金银含量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提高云南大红山铜矿选矿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同类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多种仪器手段对原矿石的化学组成、铜物相以及矿石的结构构造、产出特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具有结构复杂、构造简单、铜矿物种类较多、铜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等特点,这些矿石性质对浮选必将带来不利影响。以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为基础,在确保铜选别指标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起泡剂种类、抑制剂种类和用量等对提高铜精矿中伴生金、银含量影响规律。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成果,提出了最佳浮选工艺条件与参数。该矿石的最佳浮选工艺条件为:在磨矿细度-0.074mm占70%、新型捕收剂LBH用量135g/t、新型抑制剂SCF用量650g/t、2#油30g/t的条件下,采用“一粗一扫三精”的试验流程,最终获得了含铜18.55%,铜回收率89.57%;含银22.49g/t,银回收率50.50%;含金3.08g/t,金回收率61.27%的铜精矿。

宋振国,贾木欣,罗溪梅[3](2019)在《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文中提出矿床成因决定了矿石类型、矿物共伴生组合、矿石结构与构造、矿物结晶程度等性质的差异,进而对矿石选别回收工艺产生影响。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矿床特征和工艺矿物学特点,分析总结了各类型铜硫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典型特征,并对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典型特征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浮选工艺流程的基本规律,可为不同类型铜硫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制定提供借鉴。

权斌[4](2019)在《镇安木桐沟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铅和锌在各类工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国铅、锌矿贫矿较多,铅和锌的总品位较低,共伴生组分多,选矿难度大。为了满足工业的需求,急需针对不同类型的铅锌矿进行选矿工艺技术研究,有效的提高铅锌矿产资源的回收率。镇安木桐沟铅锌矿石是以锌为主的铅锌矿,并共生铜金属。锌品位3.64%、铅品位0.50%、铜品位0.092%,铅、锌、铜矿物共生关系比较密切,嵌布粒度不均匀,在大量探讨试验的基础上,对该铅锌矿进行了流程结构、磨矿细度、药剂组合用量等详细的条件试验,对选矿厂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对铅、锌、铜等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原矿可浮性试验确定了:采用部分混合浮选和等可浮选两种工艺流程试验比对,试验发现部分混合浮选流程再磨量小,所得锌精矿品位较高,混合浮选后进行铅铜分离,铅铜粗精矿直接再磨流程所得的铜精矿指标较好,铅精矿铅的回收率最高,但铅品位不够品级,只有约40%,镜下鉴定发现其单体脉石矿物和黄铁矿含量高,采用重选的方式除杂,结果发现铅铜粗精矿直接再磨浮选-重选流程再磨产率高,铅的品位可以提高到60%以上,且铜精矿中铜的回收率高,铜在锌精矿中的含量及损失率也相对较低。采用“铅铜部分混合浮选-铅铜分离-重选”流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铅铜粗选捕收剂宜选用乙黄药,用量50g/t,锌的抑制剂宜采用石灰+硫酸锌+亚硫酸钠的组合抑制剂,用量对应为600g/t、600g/t、300g/t;锌粗选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石灰用量1000g/t为宜,捕收剂使用丁黄药40g/t,活化剂使用硫酸铜300g/t;铅铜分离捕收剂选择Z-200,用量15 g/t,铅的抑制剂选择水玻璃+重铬酸钾+CMC的组合抑制剂,用量对应为100g/t、75g/t、20g/t。原矿一段磨矿细度-0.075mm占65%,进行铅铜部分混合浮选,选出铅铜混合粗精矿;混合粗精矿再磨细度-0.037mm占90%,经两次精选得铅铜混合精矿;铅铜混合精矿分离采用抑铅浮铜-重选的方式,混和浮选尾矿再选锌。闭路试验获得满足工业品级精矿产品:锌精矿,锌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8.75%和94.63%;铅精矿,铅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60.53%和37.78%;铜精矿,铜的品位和回收率为分别为27.64%和55.01%。

潘含江[5](2019)在《我国典型金属矿山尾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环境评价》文中提出尾矿是我国产出量、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金属矿山尾矿库中常含有大量的金属硫化物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同时其中的许多有用元素和组分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调查手段,结合岩石学、矿物学、环境地球化学等方法,查明了我国7个典型金属矿山中尾矿库的元素及矿物含量和分布规律,综合评价尾矿库资源潜力与矿区生态环境效应。尾矿中元素及矿物组成与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入选原矿石类型的不同,在尾矿库中表现为元素含量和组合特征在垂向上存在显着的变化;(2)尾矿砂在排放过程中的重力分选作用。而尾矿库的结构形态和建筑方式(坝体位置)很大程度决定了排砂口位置及其元素分布特征;(3)不同阶段选矿工艺的差别。由此导致(1)不同金属矿山的尾矿;(2)同一矿区不同时期尾矿库;(3)同一尾矿库内不同位置,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均有差别。因此,有必要根据矿山类型和尾矿库建设与使用历史,对尾矿库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手段、分阶段开展尾矿库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通过建立尾矿库三维模型及已有钻孔进行抽稀模拟实验,对比了不同的尾矿库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山谷型尾矿库应在中央位置垂直于坝体方向进行钻探取样,而山坡型和平地型尾矿库采用十字剖面法或者多方向剖面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更为科学。提交了9个尾矿库的金属元素潜在资源量,多金属矿山尾矿库中金属元素的潜在利用价值巨大。对红旗岭尾矿的选矿试验表明:采用“浮选-酸浸流程试验”指标相对较优。所获得的镍精矿含镍品位为3.16%,回收率为82.61%。调查研究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与矿山功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金属矿区农用地超标率高且超标元素种类多,个旧和柿竹园多金属矿区农田土壤样品As、Cd、Pb几乎全部超出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河流水系是矿区及尾矿库重金属元素迁移的重要途径,初步识别了4个矿区的尾矿库向外界环境输出的主要重金属。德兴铜矿区水稻籽实更易富集Cd,建议改种其他类型粮食作物,以降低Cd污染风险。

张谦[6](2019)在《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铅锌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要的基础材料。我国铜铅锌资源虽然丰富,是全世界铅锌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单一的金属矿床逐渐减少。因此,研究铜铅锌氧硫混合矿的综合利用,对补充铜铅锌矿资源的不足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西藏甲玛矿区铜铅锌氧硫混合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铜铅锌同步浮选和冶金分离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含Cu 0.53%,含Pb 1.29%,含Zn 0.54%;Au和Ag含量分别为0.28g/t和23.6g/t,脉石成分主要有SiO2、CaO和Al2O3等;其中铜、铅、锌氧化率分别为40.21%、79.31%、84.83%;矿石中铜主要赋存在斑铜矿、砷铜铅矿、黄铜矿、硅孔雀石中,部分铜赋存在孔雀石、辉铜矿、锌孔雀石、铜铅铁矾、硫砷铜矿、黝铜矿、铜蓝及闪锌矿中;铅主要赋存在白铅矿、砷铜铅矿、方铅矿中,部分铅赋存在铜铅铁矾中;锌主要赋存在硅锌矿、异极矿及闪锌矿中,部分锌赋存在菱锌矿、锌孔雀石、砷铜铅矿、砷锌钙矿、硫砷铜矿中;各矿物之间相互嵌布包裹,嵌布粒度不均匀,氧化率极高,可浮性非常复杂,致使铜铅锌矿物浮选回收和分离都十分困难。基于原矿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论文采用“铜铅锌同步浮选—浮选精矿焙烧脱硫—焙烧渣浸出分离铅—浸出液萃取-电积分离回收铜和锌”的回收方案开展研究,并对各个阶段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优化,获得浮选和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浮选开路流程试验确定了精选、扫选次数,最终采用一粗三精两扫,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混合精矿中Cu品位为7.72%,回收率为70.15%;Pb品位为22.17%,回收率为90.98%;Zn品位为4.81%,回收率为42.19%;Au品位为1.8g/t,回收率为47.41%;Ag品位为340.4g/t,回收率为77.32%的技术指标。混合精矿焙烧浸出试验获得的低品位铅精矿(品位为25%30%)交由冶炼厂冶炼回收。浸出液中铜的浸出率为87.43%,锌的浸出率为64.38%,通过萃取-电积可将铜和锌分别回收。论文采用选冶联合的工艺流程,最大化实现了铜铅锌氧硫混合矿的回收应用。

杨玉珠,周强[7](2018)在《2017年云南选矿年评》文中认为在广泛查阅2017年度国内矿业科技期刊、文献的基础上,对云南选矿工作者发表的选矿科技论文及云南选矿科技研究现状,从碎矿与磨矿、选矿工艺、选矿药剂、选矿设备及自动化、工艺矿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杨玉珠,周强[8](2017)在《2016年云南选矿年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广泛查阅2016年度国内矿业科技期刊、文献的基础上,对云南选矿工作者发表的选矿科技论文,云南选矿科技工作研究现状,从碎矿与磨矿、选矿工艺、选矿药剂、选矿设备及自动化、工艺矿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李耀宏[9](2015)在《四川拉拉北扩段铜矿选矿及伴生钼钴综合回收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铜钼钻资源大部分属于多金属复杂矿产资源,成分复杂、伴生组分多、品位低、分布范围广,给铜钼钴矿石的选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直以来铜钼分离都是选矿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我国又是铜钼钴资源消耗大国,加强对低品位铜钼钴矿的开发利用意义深远。本论文以四川省拉拉铜矿露天北扩段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选矿试验研究和铜钼分离专项试验研究,产品检查及回水再利用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对目前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效果对比,推荐了最佳的工艺流程,改善了选矿指标,充分利用了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铜以硫化铜为主,含少量氧化铜和自然铜。铜矿物以黄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为主,少量蓝铜矿,偶见赤铜矿和自然铜。选矿回收铜的目的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及蓝辉铜矿,其次为氧化铜矿物。黄铁矿是矿石中含量较高的硫化物之一,也是钻的主要载体矿物,其它矿物如黄铜矿和磁铁矿含钴量很低,因此选矿回收钴目的矿物就是黄铁矿。黄铁矿含钴在0.65%左右,矿石中含钼仅0.011%,辉钼矿是钼的载体矿物,尽管辉钼矿可浮性好,但矿物含量很低,因此钼矿物富集的难度较大。共进行了三个方案的铜钼钻选矿试验研究,一是基于目前现场生产流程的“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方案:二是“铜钼钴全混浮-再选氧化铜”新工艺方案;三是“铜钼钴硫化全混浮”新工艺方案。采用“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方案,可获得四个产品:铜钼混合精矿、次铜精矿1、次铜精矿2、钴精矿。闭路试验获得三个含铜精矿产品的综合铜品位24.03%,铜回收率82.62%;铜钼混合精矿中钼品位0.49%,钼回收率87.07%;钴精矿含钴0.56%,钴回收率70.63%的良好指标。采用“铜钼钴全混浮-尾矿选氧化铜”方案,可获得三个产品:铜钼混合精矿、次铜精矿、钴精矿。闭路试验获得两个含铜精矿产品综合铜品位23.72%,铜回收率82.29%;铜钼混合精矿中钼品位0.30%,钼回收率84.01%:钴精矿含钴0.55%,钴回收率65.70%的良好指标。采用“铜钼钴硫化全混浮”方案,粗选效果很好,铜钼钴的粗选回收率都很高,但是由于混合精矿中多种铜矿物的可浮性差异较大,进行钴分离作业时,部分可浮性差的铜矿物容易受到抑制,损失到含钴黄铁中,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铜钴分离,无法获得合格的铜钼混合精矿和钴精矿。三种方案比选结果,推荐使用“铜钼钴全混浮-尾矿选氧化铜”方案。此方案流程较短、操作控制相对简单,便于现场生产管理,对现场生产回水的适应性强,而且不需再增加磨浮设备,在现场现有流程设备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北扩氧化含泥矿石的生产处理。采用“铜钼部分混浮”流程制样得到的铜钼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研究,闭路试验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4.14%,铜作业回.收率99.96%;钼精矿钼品位34.08%,钼作业回收率91.20%的良好指标。相对原矿:钼回收率79.41%,铜的总回收率82.60%(合并铜精矿、次铜精矿1和次铜精矿2,铜精矿综合品位大于24.03%)。并通过铜钼分离提高钼精矿品位联合流程方案的探索试验研究表明,联合流程能够有效提高钼精矿品位,得到合格钼精矿。产品检测和回水试验研究验证了铜钼钴选矿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也确定了各工艺流程方案的产品质量情况以及回水对铜钼钴选别的影响,为生产提供依据。

翁存建,马鹏飞,王鹏程,冯博,周晓文,罗仙平[10](2014)在《我国铜硫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铜硫矿的资源特点、工艺矿物学特性,从选矿工艺的开发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综述了铜硫矿选矿工艺、新型高效捕收剂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低碱介质浮选工艺和高效、低毒、易降解的浮选药剂的开发是未来铜硫矿选矿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次生富集带含铜黄铁矿选矿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次生富集带含铜黄铁矿选矿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锌矿资源概况
        1.1.1 铜铅锌金属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1.1.2 铜铅锌资源概述
    1.2 铜铅锌矿床分类及铜铅锌的主要矿物
        1.2.1 铜铅锌矿床类型
        1.2.2 铜铅锌的主要矿物
    1.3 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现状
        1.3.1 常规浮选工艺
        1.3.2 其他浮选工艺
        1.3.3 矿浆调控浮选新工艺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的采集制备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化学组成研究
        3.1.1 原矿X荧光光谱分析
        3.1.2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3.1.3 矿石中铜、铅、锌、银物相分析
    3.2 矿物特性研究
        3.2.1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
        3.2.2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3.2.3 矿石中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3 矿石中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组成及分布特征
    3.4 不同磨矿细度下主要矿物的解离度
    3.5 影响浮选的工艺矿物学因素探讨
    3.6 工艺矿物学研究小结
第四章 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及精矿分离试验研究初探
    4.1 混合浮选探索试验
    4.2 铜铅锌混合浮选条件试验
        4.2.1 磨矿细度试验
        4.2.2 石灰用量试验
    4.3 铜铅部分混合浮选及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4.3.1 亚硫酸钠与硫酸锌用量试验
        4.3.2 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4.3.3 铜铅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试验研究
    5.1 铜铅锌优先浮选探索试验
    5.2 优先浮选条件试验
        5.2.1 磨矿细度试验
        5.2.2 浮铜时间的确立
        5.2.3 不同组合抑制剂用量条件下优先浮铜条件试验
        5.2.4 不同组合捕收剂用量条件下优先浮铜条件试验
        5.2.5 石灰用量试验
        5.2.6 乙硫氮用量试验
        5.2.7 硫酸铜用量试验
        5.2.8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5.3 小结
第六章 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流程优化研究
    6.1 优先浮选开路试验
    6.2 优先浮选闭路试验
    6.3 产品多元素分析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2)低品位铜矿伴生金银高效回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金银资源概述
        1.1.1 世界铜金银资源概述
        1.1.2 我国铜金银资源概述
    1.2 铜矿中伴生金银的性质特点研究现状
        1.2.1 主要金银矿物
        1.2.2 金银嵌布状态
        1.2.3 金银粒度特性
    1.3 铜矿石类型
    1.4 硫化铜矿浮选药剂及工艺研究现状
        1.4.1 硫化铜矿捕收剂研究进展
        1.4.2 单铜矿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1.5 共伴生金银矿综合回收进展
        1.5.1 选矿药剂研究进展
        1.5.2 选矿工艺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制备
    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2.4.1 试验室小型试验
        2.4.2 工艺矿物学
第三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原矿化学分析
        3.1.1 光谱分析
        3.1.2 化学多元素分析
        3.1.3 原子吸收法分析
        3.1.4 矿石铜物相分析
        3.1.5 原矿XRD衍射分析
    3.2 矿石结构与构造鉴定结果与分析
        3.2.1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鉴定结果
        3.2.2 矿石构造和结构鉴定结果分析
        3.2.3 矿石结构与产出特性
    3.3 原矿性质研究小结
第四章 浮选试验研究
    4.1 探索试验
        4.1.1 540黄药+丁铵黑药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1.2 540黄药+苯胺黑药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1.3 丁黄+丁铵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1.4 乙硫氮+丁铵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1.5 Y89-3+异戊基黄药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1.6 两种捕收剂组合对铜、金、银回收效果比较
        4.1.7 540黄药+苯胺黑药+丁铵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1.8 乙硫氮+丁黄+丁铵条件的闭路探索试验
    4.2 试验室小型开路条件试验
        4.2.1 单一捕收剂对铜回收的影响
        4.2.2 捕收剂Y89-3对铜、金和银回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4.2.3 单一药剂最佳条件的开路试验
    4.3 单一药剂闭路试验
    4.4 组合捕收剂试验
        4.4.1 组合捕收剂种类开路条件试验
        4.4.2 组合捕收剂种类闭路试验
    4.5 抑制剂种类及用量对铜精矿中铜和银含量的影响
    4.6 精选添加抑制剂的闭路试验
    4.7 减少捕收剂用量的闭路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3)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斑岩型铜矿典型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1.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1.1.1典型共伴生组分
        1.1.2 典型脉石矿物
        1.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1.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 矽卡岩型铜矿典型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2.1.2 典型脉石矿物
        2.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2.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3 火山岩型铜矿床
    3.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3.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3.1.2 典型脉石矿物
        3.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3.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4 砂岩型铜矿
    4.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4.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4.1.2 典型脉石矿物
        4.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4.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5 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床(岩浆型矿床)
    5.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5.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5.1.2 典型脉石矿物
        5.1.3 铜镍元素赋存状态
    5.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6 结论

(4)镇安木桐沟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铅锌矿浮选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1.2.2 铅锌浮选常用药剂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2 矿石基本性质实验室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分析测试方法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工艺矿物学研究
        2.3.1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
        2.3.2 原矿多元素分析
        2.3.3 原矿矿物组成
        2.3.4 矿石密度测定
        2.3.5 -12mm矿石堆积角和摩擦角测定
        2.3.6 原矿粒度分析
        2.3.7 铅的赋存状态
        2.3.8 锌的赋存状态
        2.3.9 铜的赋存状态
        2.3.10 其他共、伴生矿物的赋存状态
        2.3.11 原矿可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3.1 可浮性试验及原则流程确定
        3.1.1 可浮性试验
        3.1.2 原则流程方案确定
    3.2 部分混合浮选工艺
        3.2.1 铜铅浮选条件试验
        3.2.2 锌粗选条件试验
        3.2.3 磨矿细度试验
        3.2.4 铜铅粗精矿再磨细度试验
        3.2.5 铜铅分离试验
        3.2.6 部分混合浮选流程闭路试验
    3.3 等可浮选工艺流程试验
        3.3.1 粗选条件试验
        3.3.2 精选分离原则流程及药剂制度
        3.3.3 等可浮选开路试验
        3.3.4 等可浮选闭路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工艺流程对比分析
    4.1 流程方案结果对比分析
    4.2 浮选药剂用量及价格对比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我国典型金属矿山尾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环境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物质组成与资源特征
        1.2.2 金属矿山尾矿库的资源调查和综合利用
        1.2.3 金属矿山尾矿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效应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技术
        1.3.1 研究内容
        1.3.2 方法技术
    1.4 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创新点与特色
2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分布
    2.1 江西德兴铜矿
    2.2 吉林磐石红旗岭镍矿
    2.3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
    2.4 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
    2.5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2.6 河南栾川南泥湖钼矿
    2.7 广西南丹拉么锌多金属矿
3 尾矿库中物质组成与分布特征
    3.1 尾矿库结构形态特征
    3.2 尾矿库含水率与粒度特征
        3.2.1 尾矿库含水率
        3.2.2 尾矿粒度组成
    3.3 尾矿矿物组成特征
    3.4 尾矿中元素含量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尾矿中元素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4.1 金属矿集区内不同尾矿库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1 面上控制
        4.1.2 重点剖析
    4.2 尾矿库内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4.2.1 单个钻孔中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4.2.2 多钻孔联合剖面上元素分布特征
        4.2.3 尾矿库中元素三维分布特征
    4.3 尾矿元素的赋存状态
    4.4 本章小结
5 尾矿资源评价及综合利用
    5.1 基于三维模型的资源量估算
    5.2 基于一般勘查资料的资源量估算
        5.2.1 十字剖面法
        5.2.2 单剖面法
    5.3 尾矿库中有用元素潜在资源量评价
    5.4 尾矿元素可利用性评价—选矿试验
        5.4.1 试验样工艺矿物学特征
        5.4.2 选矿流程试验研究
        5.4.3 选矿试验小结
    5.5 尾矿直接利用探讨
    5.6 本章小结
6 金属矿区及尾矿库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6.1 土壤
        6.1.1 表层土壤
        6.1.2 土壤剖面
    6.2 水系沉积物与地下水
        6.2.1 德兴矿区水系沉积物
        6.2.2 红旗岭水系沉积物
        6.2.3 柿竹园水系沉积物
        6.2.4 个旧矿区地下水
    6.3 主要农作物籽实与根系土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1 铜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2 铅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3 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2 铜铅锌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2.1 铜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2.2 铅锌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3 铜铅锌矿的选矿技术现状
        1.3.1 铜铅锌矿浮选困难的原因
        1.3.2 铜铅锌矿的选矿工艺现状
        1.3.3 铜铅锌矿的选矿药剂现状
    1.4 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2.2 试验主要药剂
    2.3 试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原矿性质研究
        2.4.2 工艺流程的选择和确定
        2.4.3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2.4.4 焙烧—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原矿化学性质及物质组成
        3.1.1 化学多元素分析
        3.1.2 原矿中铜铅锌的物相分析
    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3.2.1 矿石的构造
        3.2.2 矿石的结构
    3.3 矿石矿物成分及嵌布粒度特征
        3.3.1 原矿矿物组成
        3.3.2 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
    3.4 铜铅锌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单体解离度分析
        3.4.1 铜铅锌主要载体矿物的粒度特征
        3.4.2 铜铅锌主要载体矿物的解离度特征
    3.5 铜铅锌的赋存状态
        3.5.1 铜的赋存状态
        3.5.2 铅的赋存状态
        3.5.3 锌的赋存状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4.1 浮选条件试验研究
        4.1.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1.2 硫化钠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1.3 分散剂对浮选的影响
        4.1.4 黄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1.5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 浮选开路流程试验
    4.3 浮选闭路试验
    4.4 精矿和尾矿产品分析
        4.4.1 精矿和尾矿多元素分析
        4.4.2 产品铜铅锌物相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选铜铅锌混合精矿焙烧—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5.1 混合精矿焙烧探索试验
        5.1.1 混合精矿焙烧
    5.2 焙烧渣浸出探索试验
        5.2.1 浸出温度条件试验
        5.2.2 烧渣浸出硫酸用量条件试验
        5.2.3 烧渣浸出液固比条件试验
        5.2.4 烧渣浸出时间条件试验
    5.3 焙烧渣浸出前后的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与荣誉

(7)2017年云南选矿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碎矿与磨矿
2 选矿工艺
    2.1 铜矿的选矿及铜精矿除杂
    2.2 钼矿、镍矿、铋矿的选矿
    2.3 铅锌矿的选矿
    2.4 铁矿的选矿及除杂
    2.5 硫铁矿的选矿
    2.6 锰矿的选矿
    2.7 磷矿的选矿
    2.8 锡矿脱硫
    2.9 多金属矿的选矿
    2.1 0 金矿和银矿的选矿
    2.1 1 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
    2.1 2 非金属矿的选矿
    2.1 3 稀有金属矿的选矿
    2.1 4 铝土矿的选矿
3 选矿药剂
4 选矿设备及自动化研究
5 工艺矿物学
6 综述性研究及其它
7 资源综合利用
8 结语

(8)2016年云南选矿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碎矿与磨矿
2 选矿工艺
    2.1 铜镍矿的选矿
    2.2 铅锌矿的选矿
    2.3 铁矿的选矿
    2.4 钛磁铁矿的选矿
    2.5 铬铁矿的选矿
    2.6 锰矿的选矿及除杂
    2.7 磷矿的选矿
    2.8 锡矿、钨矿、锑矿和钼矿的选矿
    2.9 多金属矿的选矿及脱杂研究
    2.1 0 金矿和银矿的选矿
    2.1 1 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
    2.1 2 非金属矿的选矿
    2.1 3 铝土矿的选矿
3 选矿药剂
4 选矿设备及自动化研究
5 工艺矿物学
6 综述性研究及其它
7 资源综合利用
8 尾矿库
9 结语

(9)四川拉拉北扩段铜矿选矿及伴生钼钴综合回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钼钴矿资源概述
        1.1.1 铜矿资源现状
        1.1.2 钼矿资源现状
        1.1.3 钴的资源状况
        1.1.4 铜的矿物和矿床
        1.1.5 钼的矿物和矿床
        1.1.6 钴的矿物及矿床
    1.2 复杂多金属伴生矿石资源特点及其意义
        1.2.1 矿产资源概况
        1.2.2 复杂多金属伴生矿石资源概况
        1.2.3 复杂多金属伴生矿石综合回收意义
    1.3 铜钼钴多金属矿石的选矿现状和研究进展
        1.3.1 铜钼钴多金属矿石的选矿工艺现状
        1.3.2 铜钼分离方法
    1.4 拉拉铜矿选矿简况
        1.4.1 拉拉铜矿矿石特性
        1.4.2 拉拉铜矿当前工艺流程
        1.4.3 拉拉铜矿选矿经济技术指标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试验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的采集及制备
        2.1.1 试验矿样的采集
        2.1.2 试验样品制备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三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样品的结构构造
        3.1.1 样品的构造
        3.1.2 样品的结构
    3.2 矿石样品的物质组成研究
        3.2.1 样品的化学成分
        3.2.2 矿石粒度分析
        3.2.3 矿石矿泥的测定
        3.2.4 样品的矿物组成
    3.3 矿石主要矿物的工艺特征
        3.3.1 黄铜矿CuFeS_2
        3.3.2 辉铜矿Cu_2S、蓝辉铜矿Cu_9S_5、铜蓝CuS
        3.3.3 自然铜Cu、赤铜矿
        3.3.4 蓝铜矿Cu_2Cu[CO_(3]2)(OH)_2
        3.3.5 辉钼矿MoS2
        3.3.6 黄铁矿
        3.3.7 磁铁矿
        3.3.8 赤铁矿、褐铁矿
        3.3.9 脉石矿物
        3.3.10 稀土矿物
    3.4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总结
第四章 铜钼钴选矿试验研究
    4.1 选矿试验方案的制订
    4.2 选矿试验研究内容
    4.3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流程试验研究
        4.3.1 磨矿细度试验
        4.3.2 石灰用量试验
        4.3.3 捕收剂用量试验
        4.3.4 起泡剂用量试验
        4.3.5 铜钼混合粗精矿再磨精选试验
        4.3.6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再选铜钴试验
        4.3.7 氧化铜浮选试验
        4.3.8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流程全开路试验
        4.3.9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流程闭路试验
        4.3.10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闭路试验数质量流程
    4.4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试验研究
        4.4.1 辅助调整剂添加试验
        4.4.2 碳酸钠用量试验
        4.4.3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4.4.4 铜钼钴粗精矿再磨精选试验
        4.4.5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全开路试验
        4.4.6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闭路试验
        4.4.7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闭路试验数质量流程图
    4.5 铜钼钴硫化全混浮流程试验研究
        4.5.1 磨矿细度试验
        4.5.2 硫化钠用量试验
        4.5.3 捕收剂用量试验
        4.5.4 混合粗精矿再磨精选分离试验
    4.6 铜钼钴选矿试验总结
第五章 铜钼分离试验研究
    5.1 铜钼分离探索试验
    5.2 铜钼混合精矿矿样制备
        5.2.1 制样流程
        5.2.2 制样设备及联系图
    5.3 铜钼分离试验研究
        5.3.1 铜钼分离再磨细度试验
        5.3.2 铜钼分离全开路试验
        5.3.3 铜钼分离闭路试验
        5.3.4 铜钼分离闭路试验数质量流程图
    5.4 铜钼分离提高钼精矿品位试验
        5.4.1 重-浮联合流程
        5.4.2 磁-浮联合流程
    5.5 铜钼分离试验研究小结
第六章 产品检查
    6.1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方案
        6.1.1 产品多项分析
        6.1.2 产品镜下检查
    6.2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方案
    6.3 产品检查小结
第七章 现场回水选矿对比试验
    7.1 回水检验
    7.2 铜钼部分混浮-尾矿选铜钴-再选氧化铜方案回水试验
        7.2.1 回水比例试验
        7.2.2 全回水开路试验
    7.3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选氧化铜方案回水试验
        7.3.1 铜钼钴全混浮-尾矿选氧化铜方案回水比例试验
        7.3.2 全回水开路试验
    7.4 现场回水对比试验小结
第八章 矿物回收利用程度技术分析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技改项目

(10)我国铜硫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铜硫矿资源特点
    1.1 铜硫矿资源特点
    1.2 铜硫矿工艺矿物学特点
    1.3 铜硫矿的选矿特点
2 铜硫矿选矿技术进展
    2.1 铜硫矿选矿新工艺
    2.2 铜硫矿选矿新型高效捕收剂研究进展
    2.3 铜硫矿选矿抑制剂研究进展
    2.4 铜硫矿选矿发展趋势及展望
3 结论

四、次生富集带含铜黄铁矿选矿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D]. 陈章鸿.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低品位铜矿伴生金银高效回收工艺研究[D]. 张铃.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3]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J]. 宋振国,贾木欣,罗溪梅.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9(05)
  • [4]镇安木桐沟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D]. 权斌.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我国典型金属矿山尾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环境评价[D]. 潘含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D]. 张谦.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2017年云南选矿年评[J]. 杨玉珠,周强. 云南冶金, 2018(03)
  • [8]2016年云南选矿年评[J]. 杨玉珠,周强. 云南冶金, 2017(02)
  • [9]四川拉拉北扩段铜矿选矿及伴生钼钴综合回收试验研究[D]. 李耀宏.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10]我国铜硫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J]. 翁存建,马鹏飞,王鹏程,冯博,周晓文,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4(05)

标签:;  ;  ;  ;  ;  

次富集区含铜黄铁矿选矿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