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中的公众视讯业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允露[1](2019)在《困境与转机: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调查报告》文中提出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指的是依托自媒体为平台、通过内容产出达成电商销售,并收获利润、从业人员5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个体或企业采用的发展模式。这些个体或企业大都规模较小、资金匮乏,与头部自媒体电商相比,缺少庞大的资源与技术支持,粉丝的数量较少,号召力微弱,获取的盈利相对较少。这些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由于缺乏人力和财力运营,对于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来说,生存与发展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次调查通过对20位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内容电商在2016-2018年的发展状况,深入探寻内容电商发展过程中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遇到的困境,并帮助中小微寻求转型和发展之路。针对调查结果,本文利用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谢勒等人建立的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进行分析。该模型重在分析当一个行业或是企业受到外部冲击时,可能做出的战略调整及行为的变化,分析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正在面对外部冲击,主要包括外部政策冲击、外部技术竞争、消费者心理变化等。2、外部冲击导致了行业结构的变化,包括行业竞争变化、产品需求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这给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生存面临困境。3、针对外部冲击和行业结构变化,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进行策略应对,调整营销策略,改变产能,进行纵向整合,转型策略对于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带来了经营绩效,比如平台粉丝增长率上升、电商销售额增加、用户粘度增强、机构化跨界合作良性发展等。
陈若萱[2](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认为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奚勇谦[3](2017)在《企业IT信息服务的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 ——以视频会议发展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IT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增长速度快、能源消耗少、污染程度低是信息服务业最突出的优点,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能够极大的拉动生产和消费需求,在目前,其具有最快的发展速度、最活跃的技术创新、较高的收益与增值。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促使传统服务业转型为现代服务业的转变,促使服务业形成新的收益增长,能够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使服务也更加健康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当前发展市场的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具有很大的难度,使得企业的发展成增加,因此,盈利模式转变就显然更加迫切和重要。文通过大量文献对比研究了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大背景下IT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情况,以视频会议发展为例,综述企业盈利模式从产品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变。接着通过客户生命周期的RFM分析和对企业的SWOT分析,得到传统IT信息服务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寻找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和盈利模式;以A公司为例,剖析其发展现状、盈利模式,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增长点,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推广利用价值;最后从AI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视频会议的来趋势等方面对IT信息服务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IT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再次提速。
姜文轶[4](2013)在《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网络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高新技术领域,也是推动全球人类进步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随着中国通信市场近30年的快速发展,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内大型通信厂商迅速崛起。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作为电信网络应用重要领域的视讯产品、安监产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文章首先通过PEST分析模型对整个视讯及其安监产品行业进行宏观环境分析,从视讯产品的发展历史、市场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视讯及其安监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指出通信设备制造商在视讯及其安监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环境和所面临的市场机遇。其次,本文通过SWOT模型,分析了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在视讯安监产品市场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及需要挖掘的自身优势和弱点,通过波士顿矩阵分析出苏州科达视讯产品现状,得出在目前残酷的视讯市场竞争环境下,调整和制定合理的目标聚集、成本优先、差异化竞争战略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并探讨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施有效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本文从业务、产品、推广等视角来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来保证公司产品策略调整的成功和公司产品策略发展规划的有效进行,并以此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本文通过以上内容的组织,完成了以客户、品牌、口碑为关注点的,对公司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差异化战略研究,实现了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对同行业厂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力,邓竹祥[5](2013)在《IPTV与OTT TV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阐述了IPTV与OTT TV业务的定义以及发展现状,并着重分析了二者在业务模式、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差异,其次从用户角度描绘了未来电视的主要形态,并详细分析了IPTV与OTT TV业务最终的发展趋势。
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王建磊,李珠,靳子亭,江凌,宋超[6](2011)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现阶段主要反映在三大核心领域:一是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趋势;二是数字报刊与传统报刊的融合趋势;三是手机电视、手机报纸呈现的媒体融合趋势——亦即"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本文即就此分三篇及结语共四个部分,对当前的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进行论述。
杨长婕[7](2010)在《昆明电信公司应对三网融合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随着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呈现出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各种原先专门为某一特定领域而设计建设的网络之间的隔阂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以业务来分割市场的网络技术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三网融合”正是潮流所趋。三网融合,是需要一个分阶段逐步完成的过程。在与其他运营商和广电的市场争夺中,昆明电信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创新发展,从网络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和市场营销几大方面积极应对。以客户需求细分为基础开发有效的产品、终端及价格套餐体系。以此提升昆明电信的市场价值,在三网融合的市场形势下取得先机。本文对国家制定的三网融合的整体发展方案、试点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读。同时,通过对三网融合在国外不同的实施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了电信与广电监管机构的融合是推进三网融合的必要前提和必须有一个超脱于行业利益的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的结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昆明电信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昆明电信在三网融合条件下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带来的市场竞争形势,寻找出应对的关键点,从而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和实施方法。为昆明电信的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在三网融合竞争中,网络建设是重点,产品创新是关键,营销服务是手段。昆明电信必须顺应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战略转型的实际,从这几方面入手,加强内部改造和外部建设。本文以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为视角,重点分析了其在三网融合的新的竞争条件下的内外部环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对昆明电信的应对策略分析中,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战略分析、主要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明确了三网融合给昆明电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找出了以技术,产品和市场营销为主的三条应对策略主线。最后,对昆明电信应对三网融合策略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构想。
包东智[8](2010)在《IPTV市场可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介绍了IPTV的业务特点和关键技术,之后分析了IPTV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张燕[9](2009)在《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选取中国大陆的传媒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投融资学的融资理论和投资理论为研究范式,从融资成本和投资效率两个层面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再融资现状、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以此为基础从产业经济和媒介经济的视角,指出了传媒上市公司在融资时存在股权融资的偏好,在投资时存在的结构偏向性和投资的低效率,最后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传媒的企业化运作、上市之举以及传媒概念股的形成正是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结果。在经历了“企业化→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后,上市为传媒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公募资金,该融资渠道缓解了传媒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但研究发现,传媒上市公司的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高抑价大大降低了融资效率,同时传媒上市公司普遍呈现出的低资产负债率,表明传媒厌恶财务杠杆经营,另外,传媒上市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内源融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目前股权融资仍是传媒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渠道。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内容产业应是传媒产业的基础,应成为传媒公司的千古基业,传媒公司理当努力保持基业长青。本文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内容业务投资偏低的九大原因,认为由于传媒内容产品的准公共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政府应给予资助和鼓励。作为中国占据最好资源的传媒上市公司更应该时不我待,加紧内容产业的运作,因为内容才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基业和制高点。从投资结构论的研究视角看,传媒上市公司不能拘泥于一己之域,传媒产业与一般产业有一个显着的区别,即传媒提供的消费是一种信息消费,信息消费的高低受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状况影响。所以传媒企业在发达地区的投资是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能表现。基于中国现有的体制,中国传媒的跨区域经营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基于与国际传媒市场接轨的需要,中国传媒还应谨慎地试水跨国投资。论文以传媒公司的真实融资情况作为案例,分析了传媒公司的资金成本。本文认为合理设计的融资产品的发行价格能有效降低个别资本成本;在进行融资方案的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和融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论文选取电广传媒和中视股份两家公司,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投资效益。同时还进行数据挖掘,深入分析了两家公司的关联交易对其投资效率的真实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集团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过程的梳理发现:并购是其进行扩展的基本投资手段,并且是紧密围绕传媒产业价值链的两大核心——内容和渠道展开,新闻集团投资新设、新建的项目极少,它总是积极寻找目标,然后买来经营,践行“开店不如买店”的投资原则。同时新闻集团还通过售卖资产减轻并购的资金压力,同时又达到投资结构调整的目的。本文认为传媒的多元化投资是对分散投资理论的践行。但一些传媒上市公司的离散投资业务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才、经验基础,往往是惨淡经营或亏损经营,牵扯了传媒上市公司的精力和财力,不利于传媒主业的发展。本文还指出传媒上市公司的一些“类金融公司”的投资行为—金融投资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因此本文认为传媒的多元化投资应是围绕传媒主业的相关多元化经营,并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在进行相关多元化投资时,必须遵循一些投资战略:·基于“开店不如买店”的并购投资战略·基于“1+1>2”的联盟投资战略·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基于“新组合”的创新投资战略·基于“技术领先”的新技术投资战略针对我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从政府融资、企业融资、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层面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认为:传媒产业还只是个幼稚产业,但同时又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应争取国家投融资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扶持;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应加强传媒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的沟通与合作;鉴于传媒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传媒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投融资是一个可行的融资渠道;鉴于传媒上市公司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原来他们是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而股份制单位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两种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媒上市公司应注重对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主要是金融关系能力的培育和财务预警能力的培养);为保证传媒上市公司的持续稳健的成长,应加强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
周小敏[10](2008)在《湖南电信公司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通信市场发展迅猛,经过改革重组,电信领域已打破垄断,湖南电信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湖南移动、湖南联通公司通过降低手机资费抢占了大量客户,湖南电信通过“小灵通”低廉的话费也赢得了部分低端用户的青睐,湖南电信公司的市场营销处于两头夹击的困境之中。本文总结了我国通信市场发展的现状、特点和挑战,分析了湖南电信公司内部存在的不足,同时也研究了湖南电信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形势,采取SWOT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的进行细分,对不同企业的客户对湖南电信各个品牌的偏好进行调查研究,据此对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潜力做出科学的预测,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的提高,今后湖南电信的ICT业务主要发展目标在行业用户和中小型企业,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必须细分品牌,调整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拓展营销渠道,作好促销工作。并提出了湖南电信要继续保持或扩大系统集成业务市场优势应在营销策略上采取的对策。湖南电信公司系统集成业务策略必须革新,充分重视分析诊断与顾客的每一个接触点,动态地把握企业用户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趋向,注意定期、定量、综合测定顾客满意度;同时提高湖南电信公司的技术能力,网络质量,丰富公司的产品品牌,根据多样化品牌,结合品牌和服务质量,灵活科学地制订适合不同客户群的价格标准;同时应选择适当的媒体组合和宣传方式,实施整合传播;进一步借助现代销售方式,广泛利用代理营销网络,建立对渠道的监控体系,拓展营销渠道。
二、发展中的公众视讯业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中的公众视讯业务(论文提纲范文)
(1)困境与转机: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调查对象解析 |
(一)电商 |
(二)内容电商 |
(三)内容型自媒体电商 |
(四)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 |
二、调查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的背景和意义 |
(一)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
(二)内容型自媒体电商发展的头部效应开始显现 |
(三)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的发展困境尚未受到应有的梳理和重视 |
三、调查目标和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标 |
(二)调查设计 |
1、应用模型 |
2、调查方法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一)外部冲击 |
1、外部政策冲击 |
2、外部技术的竞争 |
3、消费者心理变化 |
(二) 行业结构 |
1、行业竞争变化 |
2、产品需求变化 |
3、细分市场变化 |
4、进入壁垒 |
(三)企业行为 |
1、营销策略 |
2、产能改变 |
3、纵向整合 |
(四)经营绩效 |
1、平台粉丝增长率提升 |
2、电商销售额增加 |
3、用户黏度增强,复购率上升 |
4、机构化跨界合作良性发展 |
五、结论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1.1.3 基本概念界定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
1.2.3 研究意义 |
1.2.4 研究框架 |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
1.3.1 理论梳理 |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
后记 |
(3)企业IT信息服务的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 ——以视频会议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文献及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背景 |
2.1.1 互联网及互联网产业 |
2.1.2 物联网理论 |
2.2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 |
2.2.1 盈利模式的概念 |
2.2.2 IT信息服务企业如何建设自身的盈利模式 |
2.3 客户生命周期的RFM分析 |
第三章 IT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
3.1 IT信息服务产业概况 |
3.1.1 IT信息服务产业 |
3.1.2 视频会议发展 |
3.2 传统IT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瓶颈 |
3.3 IT信息服务企业SWOT分析 |
3.3.1 优势(Strengths) |
3.3.2 劣势(Weaknesses) |
3.3.3 机会(Opportunities) |
3.3.4 威胁(Threats) |
3.4 基于视频和云计算的产业发展 |
3.5 IT信息服务产业目前所处的状态 |
3.6 企业信息服务发展新趋势 |
第四章 A公司实际案例分析 |
4.1 A公司简介 |
4.1.1 A公司概况 |
4.1.2 目前业务发展情况 |
4.2 盈利模式分析 |
4.3 A公司来发展战略 |
第五章 未来规划和建议 |
5.1 AI技术的发展 |
5.2 IT信息服务企业所面临的新市场新机遇 |
5.3 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方向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企业战略管理基本原理 |
1.2.2 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章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的竞争环境与条件 |
2.1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发展概况 |
2.2 外部环境分析 |
2.2.1 政策法律分析 |
2.2.2 经济力量分析 |
2.2.3 产品技术趋势(环境)分析 |
2.2.4 社会环境分析 |
2.2.5 消费者行为分析 |
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2.3.1 视讯行业简介 |
2.3.2 竞争格局的形成 |
2.3.3 行业竞争动态分析 |
2.3.4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
2.4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
2.4.1 企业资源分析 |
2.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2.4.3 价值链分析 |
2.5 SWOT 综合分析 |
第3章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竞争战略选择与构建 |
3.1 企业的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 |
3.1.1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的产品市场细分与定位 |
3.1.2 企业战略目标 |
3.2 企业竞争战略方案比较与选择 |
3.2.1 三种竞争战略的分析与比较 |
3.2.2 差异化战略的确定 |
3.3 苏州科达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主要内容 |
3.3.1 技术路线差异化 |
3.3.2 产品差异化 |
3.3.3 竞争层次差异化 |
3.3.4 营销渠道差异化 |
3.3.5 改进薪酬与绩效管理 |
3.3.6 转变市场推广方式 |
3.3.7 保持传统产品优势 |
第4章 苏州科达科技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
4.1 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阶段与步骤 |
4.1.1 实施的阶段 |
4.1.2 实施的步骤 |
4.2 差异化战略实施的策略与措施 |
4.2.1 业务策略 |
4.2.2 产品策略 |
4.2.3 推广策略 |
4.3 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困难应对方案 |
4.3.1 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
4.3.2 战略实施的困难 |
4.3.3 解决战略实施困难的途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IPTV与OTT TV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IPTV与OTT TV业务的发展概述 |
2 IPTV与OTT TV的差异 |
2.1 业务功能的差异 |
2.2 商业模式的差异 |
2.3 技术实现的差异 |
3 用户对电视业务的需求 |
4 IPTV和OTT TV业务的发展趋势 |
4.1 产品的发展趋势 |
4.2 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
4.3 技术的发展趋势 |
(1) 内容方面 |
(2) 平台方面 |
(3) 终端方面 |
5 结束语 |
(7)昆明电信公司应对三网融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三网融合方案概述 |
2.1 三网融合的定义 |
2.2 国家三网融合方案内容 |
2.2.1 三网融合方案概述 |
2.2.2 三网融合方案分析 |
2.3 三网融合的技术载体 |
2.3.1 IPTV |
2.3.2 数字电视 |
2.3.3 手机电视 |
2.4 三网融合在国外运用现状 |
3 三网融合方案利益争夺点 |
3.1 三网融合对广电的利益点分析 |
3.2 三网融合对电信的利益点分析 |
4 三网融合下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现状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昆明三网融合的市场需求分析 |
4.1.2 昆明三网融合的市场环境分析 |
4.1.3 企业竞争分析比较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3 三网融合对昆明电信的机遇和挑战 |
4.3.1 对昆明电信的机遇 |
4.3.2 对昆明电信的挑战 |
5 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应对三网融合策略研究 |
5.1 技术策略 |
5.2 产品策略 |
5.2.1 IPTV |
5.2.2 视讯业务 |
5.2.3 无线接收机顶盒 |
5.2.4 天翼数字小区 |
5.3 市场营销策略 |
5.3.1 关注农村市场,互联网是关键 |
5.3.2 关注市场营销人员 |
5.3.5 应充分重视电信营销渠道的建设 |
5.3.6 统筹考虑品牌建设,建立电信的网络融合产品的品牌价值 |
6 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应对三网融合策略的实施构想 |
6.1 客户细分 |
6.1.1 目标客户细分标准 |
6.1.2 目标客户分群优化及竞争策略 |
6.2 终端定制方案 |
6.3 价格定位方案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IPTV市场可期(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新颖的服务方式 |
1.2 业务开展模式 |
1.3 主要特点 |
1.4 关键技术 |
2 发展IPTV是运营商关注重点 |
3 市场发展 |
3.1 国外业务市场发展情况 |
3.2 国内业务市场发展情况 |
4 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4.1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
4.2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
4.3 产业链上各企业将撑起IPTV广阔的蓝天 |
4.4 具备将IPTV推向腾飞的技术基础条件 |
5 应关注的问题 |
5.1 应用是吸引用户的关键 |
5.2 提升视讯系统可靠性 |
5.3 降低需求门槛 |
5.4 提升网络质量 |
5.5 增强网络兼容性 |
5.6 安全保证 |
5.7 易操作可维护 |
5.8 构筑产业链凝聚力 |
5.9 提供“三网融合”新服务 |
6 结束语 |
(9)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视点及相关理论资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传媒产业 |
二、传媒上市公司 |
三、融资、再融资、连续融资 |
四、投资 |
五、投融资 |
第二节 投融资理论 |
一、投资理论 |
二、融资理论 第二章 传媒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现状 |
第一节 中国传媒企业与中国证券市场 |
一、传媒的企业化运作与上市之举 |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与传媒概念股的形成 |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首发融资 |
一、IPO的募集资金额度和募集资金投向 |
二、传媒上市公司的IPO高抑价 |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再融资途径选择 |
一、传媒上市公司的权益融资:配股、增发 |
二、债务融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债券 |
三、混合融资:可转债 |
第四节 对传媒上市公司融资的现实评价 |
一、IPO的首日涨幅偏高 |
二、股权再融资是传媒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途径 |
三、借贷融资少,短期借贷与长期借贷倒挂 |
四、传媒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有限 |
五、不同融资结构存在的理由 |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结构分析 |
第一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能力分析——以电广传媒为例 |
一、电广传媒的收入水平分析 |
二、电广传媒的融资能力分析 |
三、电广传媒的投资效率分析 |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分析 |
一、重渠道投资轻内容投资 |
二、重物质资本投资轻人力资本投资 |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空间结构变化 |
一、投资空间结构的概念 |
二、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空间结构变化特点 |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效益考量 |
第一节 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 |
一、资本结构分析 |
二、资本成本分析 |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投资效益分析 |
一、经营效率分析 |
二、盈利能力分析 |
三、偿债能力分析 |
四、投资收益分析 |
五、增长分析 |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对公司投资效率的真实性的影响 |
一、关联交易的概念及有关法规规定 |
二、传媒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必然性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三、传媒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 |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传媒投融资的经验借鉴和多元化投资问题 |
第一节 多元化投资问题 |
一、新闻集团的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启示 |
二、多元化投资是对分散投资理论的践行:离散投资与相关投资 |
三、相关多元化投资战略 |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问题 |
一、传媒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与实业投资风险 |
二、传媒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与金融投资风险 |
三、传媒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危险的游戏 |
四、处理好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关系 |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的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充分利用政府投融资的引导和助推作用 |
一、传媒产业还只是个幼稚产业 |
二、争取国家投融资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扶持 |
第二节 建立传媒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的沟通与合作 |
一、认识投资银行的角色: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
二、传媒公司应选择对口投资银行以保证有效沟通和高效服务 |
第三节 加强传媒上市公司与企业的联合:合作投融资 |
一、股份合作成立新公司 |
二、项目合作的投融资形式 |
三、战略合作框架内的合作 |
第四节 强化传媒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 |
一、金融关系能力的培育 |
二、财务预警能力的培养 |
第五节 传媒上市公司应注重风险的分散与控制 |
一、营业风险的分散和控制 |
二、财务风险的分散和控制 |
第六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
(10)湖南电信公司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
1.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1.2.2 市场营销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1.2.3 营销观念与市场调研 |
1.3 组织市场购买行为模式 |
1.3.1 组织市场的含义 |
1.3.2 组织市场购买决策 |
1.3.3 电信行业采购行为分析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经济发展平稳增长 |
2.1.2 社会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 |
2.1.3 信息化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
2.2 电信行业环境分析 |
2.2.1 技术发展迅速,行业管理面临挑战 |
2.2.2 法制建设与体制改革 |
2.2.3 业务市场变迁与企业转型 |
2.2.4 电信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
2.3 对监管能力和监管政策提出新要求 |
2.3.1 监管能力的提升 |
2.3.2 监管政策调整 |
2.4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目标的选择及调整方向 |
2.4.1 电信系统集成业务产品的特点 |
2.4.2 主要竞争格局分析 |
2.4.3 湖南电信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4.4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竞争特点 |
2.4.5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业务管理流程的现状与调整方向 |
2.5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的“五力”分析 |
2.5.1 原有运营商间竞争 |
2.5.2 潜在进入者 |
2.5.3 替代品 |
2.5.4 设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2.5.5 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2.6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的SWOT分析 |
2.6.1 优势分析 |
2.6.2 劣势分析 |
2.6.3 机会分析 |
2.6.4 威胁分析 |
2.6.5 综合分析 |
第3章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 |
3.1 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战略的关键因素 |
3.2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内容 |
3.2.1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
3.2.2 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战略重点 |
3.2.3 专业化市场营销网络战略 |
3.3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战略目标 |
第4章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
4.1 树立电信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 |
4.2 湖南电信系统集成业务营销市场的工作思路调整 |
4.2.1 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计划 |
4.2.2 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组织与计划的实施 |
4.2.3 电信系统集成业务的营销组织形式 |
4.3 确立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营销效果的控制和评价机制 |
4.3.1 系统集成业务营销控制 |
4.3.2 效果评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发展中的公众视讯业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困境与转机:小微内容型自媒体电商调查报告[D]. 张允露. 南京大学, 2019(05)
- [2]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3]企业IT信息服务的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 ——以视频会议发展为例[D]. 奚勇谦.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4]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姜文轶. 湖南大学, 2013(09)
- [5]IPTV与OTT TV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蒋力,邓竹祥. 电信科学, 2013(04)
- [6]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A]. 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王建磊,李珠,靳子亭,江凌,宋超. 《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七辑, 2011
- [7]昆明电信公司应对三网融合策略研究[D]. 杨长婕. 云南大学, 2010(02)
- [8]IPTV市场可期[J]. 包东智. 中国新通信, 2010(03)
- [9]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D]. 张燕. 武汉大学, 2009(09)
- [10]湖南电信公司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周小敏. 湖南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