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后初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董魏徵,董敏,陈海燕,徐萌艳[1](2021)在《米索前列醇对比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米索前列醇对比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2月15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米索前列醇对比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检索获得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合计25 732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米索前列醇组产妇在平均出血量[MD=14.96,95%CI(-2.62,32.54),P=0.10]、第三产程时间[MD=-0.03,95%CI(-0.19,0.13),P=0.69]、输血率[RR=0.91,95%CI(0.74,1.12),P=0.37]、恶心发生率[RR=1.06,95%CI(0.85,1.31),P=0.60]方面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寒战发生率[RR=2.99,95%CI(2.22,4.04),P<0.000 01]、发热发生率[RR=4.31,95%CI(2.79,6.67),P<0.000 01]、呕吐发生率[RR=2.16,95%CI(1.63,2.88),P<0.000 01]、腹泻发生率[RR=2.67,95%CI(1.79,3.98),P<0.000 01]均显着高于缩宫素组。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与缩宫素相当,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本结论。
骆燚,李芬[2](2021)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浅析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顺产产妇产后出血(PPH)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医院于2019年1—12月间收治的132例顺产产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比较两组第三产程、产后2 h、24 h出血量、不良反应率、产后出血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产后出血率4.55%,低于对照组12.12%、15.15%,P <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77.27%,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可积极预防顺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且用药安全性高,提高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度。
赵慧文[3](2021)在《足月妊娠引产的路径评价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为产科医生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足月妊娠引产孕妇资料4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不同的引产方法分为宫颈扩张球囊组(球囊组),共211例,和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共213例。根据是否为初产妇进行分层分析,球囊组有165例初产妇和46例经产妇;米索组有154例初产妇和59例经产妇。记录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25ug)和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孕妇的基线资料(年龄、BMI、孕周、产次、宫颈Bishop评分)和临床资料(引产指征、引产至临产前缩宫素使用率、引产至临产所需时间、产程时间、24小时阴道分娩率、阴道助产情况、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发生产后出血、急产、宫颈裂伤、绒毛膜羊膜炎等不良结局)以及两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围产儿资料包括:体重、脐动脉血p H值、羊水粪染率、Apgar 1min、5min、10min评分、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NICU入住率等不良结局。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安全性,通过最小成本法(CMA)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对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得出相关结果和结论。结果:1.初产妇使用球囊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89.1%(147/165),使用米索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48.7%(75/154),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产妇使用球囊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84.8%(39/46),使用米索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32.2%(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初产妇,球囊组潜伏期较米索组短(3.7h比4.0h),第二产程较米索组长(40min比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球囊组24h阴道分娩率为46.06(76/165),米索组24h阴道分娩率为39.61%(61/1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经产妇,两种引产方法的产程时间及24h阴道分娩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于初产妇和经产妇,两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使用两种引产方法后,白细胞值较前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引产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米索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脉血p H值、羊水粪染率、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6.对于初产妇,两组围产儿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NICU入住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经产妇,米索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0.2%(6/59),球囊组为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NICU入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7.对于初产妇,米索组的成本比球囊组低(7142.0元比8307.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经产妇,球囊组住院花费6620.0元,米索组花费598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ER为62.35,即每降低1%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需花费62.35元。结论:1.对于初产妇,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若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症,可以推荐优先使用米索前列醇用于初产妇引产。2.对于经产妇,使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有较好的围产儿安全性,其成本效益优于米索前列醇引产。
卢周彤[4](2021)在《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求临床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妊囊排出后予除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观察、随访患者的药流完全流产率、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情况,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有64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总完成率为96.9%,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未随访到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无患者因不耐受药物而脱落。2.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治疗组为87.1%,对照组为63.6%,治疗组与对照组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治疗组药流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故除膜逐瘀汤在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上有显着疗效。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治疗组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长平均为12.55±3.01天,对照组为14.94±2.84天,从研究结果得知,治疗组总体阴道出血时长较对照组短(P=0.002﹤0.05);说明除膜逐瘀汤可以有效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4.药流后阴道出血量比较:阴道出血量根据阴道出血记录卡(根据PBAC法制定)计算阴道出血积分,治疗组阴道平均出血积分为45.35±3.352,对照组为47.67±4.329;除膜逐瘀汤可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P=0.018﹤0.05)。5.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对比:治疗组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长较对照组短(P=0.047<0.05);除膜逐瘀汤可缩短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6.药流后月经复潮量对比:复潮月经量少于平时经量者治疗组有8例,对照组有10例;相当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20例,对照组有17例;多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4例;除膜逐瘀汤对药流后月经复潮量没有显着影响(χ2=0.608,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除膜逐瘀汤能够有效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同时在缩短药流后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有显着疗效,对药流后复潮月经量没有显着影响。
石健[5](2021)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疗效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和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12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缩宫素,研究组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出血量;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下的出血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显着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患者联合应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能显着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且安全性高。
李波,王丽娜[6](2021)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对产后出血患者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及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患者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2组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注射10 U缩宫素+10%葡萄糖液20 mL,1次;对照组以口服方式含服200μg米索前列醇,12 h内可根据出血量控制效果重复使用;观察组24 h内将200μg米索前列醇放置产妇直肠内,1次。观察2组临床疗效、产妇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略高于对照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26.31±7.97)mL、产后24 h出血量(245.57±9.35)mL略少于对照组[(129.78±8.23)mL、(247.52±8.66)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及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治疗效果相当,均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但相较于口服给药,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用药安全性更高。
江三英[7](2021)在《全产程监视护理干预氨甲环酸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产程监视护理干预氨甲环酸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给予在氨甲环酸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开展本次研究,随机数表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全产程监视护理干预,对比产后出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产后2、24 h内的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2.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取氨甲环酸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患者,再给予全产程监视护理干预,能更好地预防产妇的产后出血效果,改善产妇的宫缩强度,临床价值显着。
方玉春[8](2021)在《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遂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剖宫产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68例,甲组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疗,乙组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甲组,止血时间短于甲组(P<0.05)。治疗前2组PT、APTT、FIB、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PT、APTT短于甲组,FIB高于甲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2组IL-8、TNF-α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IL-8、TNF-α及CRP低于甲组(P<0.05)。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与米索前列醇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更佳,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杨孜,段华,金力[9](2020)在《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文中认为卡前列甲酯(商品名卡孕栓)是在我国产科和妇科及计划生育领域广泛应用的非注射类前列腺素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合成及东北制药集团生产,1993年国内上市,属国家一类新药。继2013年发布我国《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3年版)》以来[1],不仅产品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认可,成为妇产科领域医疗单位基本用药,而且该药物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扩展和提升[2-11]。为此,《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会组织妇产科及药理学专家对2013版专家共识进行更新和重新验证,发布此2020年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进一步的临床用药指导和参考。
林红光[10](2020)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来本院分娩的136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后止血效果、出血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止血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性为94.1%,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及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下降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24 h B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临床治疗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安全性较高,且能显着提升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产科中应用。
二、产后初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后初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米索前列醇对比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结果 |
2.3.1 平均出血量 |
2.3.2第三产程时间 |
2.3.3 输血率 |
2.3.4 寒战发生率 |
2.3.5 恶心发生率 |
2.3.6 发热发生率 |
2.3.7 呕吐发生率 |
2.3.8 腹泻发生率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2)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比较第三产程与产后出血量 |
2.2 两组比较不良反应 |
2.3 评价两组满意度 |
3 讨论 |
(3)足月妊娠引产的路径评价及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数据收集 |
1.3.2 主要材料及设备 |
1.3.3 宫颈Bishop评分方法 |
1.3.4 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引产方法 |
1.3.5 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方法 |
1.3.6 诊断标准 |
1.3.7 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产妇引产指征比较 |
2.3 两种引产方法临产前缩宫素使用率比较 |
2.4 两种引产方法临床疗效评价 |
2.4.1 两组产妇引产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及用药后24h阴道分娩率比较 |
2.4.2 两种引产方法分娩方式比较 |
2.5 两种引产方法安全性评价 |
2.5.1 两种引产方法对产妇的影响 |
2.5.1.1 两种引产方法不良结局比较 |
2.5.1.2 两种引产方法引产前后白细胞值比较 |
2.5.2 两种引产方法对围产儿的影响 |
2.5.2.1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脉血p H值及羊水粪染率比较 |
2.5.2.2 两种引产方法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2.5.2.3 两种引产方法围产儿不良结局比较 |
2.6 两种引产方法卫生经济学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两种引产方法缩宫素使用情况 |
3.2 两种引产方法引产效果评价 |
3.3 两种引产方法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
3.4 两种引产方法对母体的影响 |
3.5 两种引产方法对围产儿的影响 |
3.6 两种引产方法卫生经济学评价 |
3.7 不足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
(4)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
2.1 64 例患者年龄比较 |
2.2 64 例患者停经天数比较 |
2.3 64 例患者孕次比较 |
2.4 64 例患者产次比较 |
3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
3.1 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 |
3.2 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 |
3.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对比 |
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
5 安全性指标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西医对药流不全的认识 |
1.1 药流后异常出血机制探讨 |
1.2 药流不全的相关因素 |
1.3 西医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办法 |
2 瘀血与药流不全的关系 |
3 中医药提高药流流产完全率的方法 |
3.1 联合验方 |
3.2 联合自拟方 |
3.3 联合外治法 |
4 除膜逐瘀汤的组方原则及分析 |
5 除膜逐瘀汤方药的现代药理分析 |
6 除膜逐瘀汤提高药物流产完全率可能作用机理 |
7 选择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8 临床疗效分析 |
8.1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
8.2 64 例患者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的分析 |
8.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比较 |
9 安全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
10 存在问题 |
11 今后研究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出血量 |
2.2 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
2.3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6)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对产后出血患者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 |
2.3不良反应 |
3 讨论 |
(7)全产程监视护理干预氨甲环酸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对比 |
2.2 两组产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
3 讨论 |
(8)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 |
2.3 凝血相关指标 |
2.4 炎性因子 |
2.5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
1.1 化学结构 |
1.2 药理和药代动力学 |
1.3 用药适应证 |
1.4 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
1.4.1 不良反应 |
1.4.2 用药禁忌证 |
1.5 使用方法 |
1.5.1 阴道给药 |
1.5.2 直肠给药 |
1.5.3 舌下给药 |
2 卡孕栓在产科临床应用 |
2.1 卡孕栓在产科应用特点 |
2.1.1 卡孕栓在降低分娩失血量的超前预警临床应用 |
2.1.2 作为非注射类前列腺素制剂卡孕栓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预防用药中的首选临床应用 |
2.1.3卡孕栓在减少分娩血液丢失血量层面的临床联合用药 |
2.2 卡孕栓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适应证 |
2.2.1 预防产后出血 |
2.2.2 治疗产后出血 |
2.3 卡孕栓用于产后尿潴留或肠胀气 |
3 卡孕栓在计划生育领域中临床应用 |
3.1 卡孕栓在计划生育领域应用特点 |
3.2 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终止早期妊娠 |
3.3 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终止8~16周妊娠 |
3.4 卡孕栓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前子宫颈预处理 |
3.4.1 早期妊娠负压吸引手术、清宫手术或诊断性刮宫手术前软化子宫颈 |
3.4.2 宫内节育器放置取出 |
3.5 卡孕栓用于预防和治疗中期引产后出血 |
4 卡孕栓在妇科临床应用 |
4.1 卡孕栓在妇科临床应用特点 |
4.1.1 卡孕栓的子宫颈软化效应 |
4.1.2 卡孕栓对子宫手术的止血作用 |
4.2 妇科适应证 |
4.2.1 子宫腔手术子宫颈预处理 |
4.2.2 保留子宫手术中的止血方法 |
4.3 卡孕栓在妇科的使用方法 |
4.3.1 用于子宫颈预处理 |
4.3.2 用于子宫手术止血 |
(10)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产科基础护理方案 |
1.2.2 对照组方案 |
1.2.3 研究组方案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3.1 比较两组止血效果 |
1.3.2 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 |
1.3.3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止血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5]。 |
1.3.4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
1.3.5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 |
2.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
2.4 两组止血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比较 |
2.5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
2.6 两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产后初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米索前列醇对比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董魏徵,董敏,陈海燕,徐萌艳. 中国药房, 2021(21)
- [2]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J]. 骆燚,李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1)
- [3]足月妊娠引产的路径评价及卫生经济学评价[D]. 赵慧文. 延安大学, 2021(11)
- [4]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D]. 卢周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 石健.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6)
- [6]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对产后出血患者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李波,王丽娜. 中国校医, 2021(02)
- [7]全产程监视护理干预氨甲环酸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 江三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3)
- [8]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 方玉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3)
- [9]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J]. 杨孜,段华,金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11)
- [10]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林红光.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