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35例手外伤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鑫成,罗旭超,邹永根[1](2021)在《不同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给予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缺损处周围血流速度(BFV)、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3.85%vs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损周围BFV、BP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5%vs 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着,可缩短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张晓乐,赵国强,赵旭飞[2](2020)在《18例儿童手和足骨髓炎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儿童手和足骨髓炎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手和足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0例,女童8例。年龄1岁6个月至12岁2个月,平均93.1个月。手指骨骨髓炎7例,足跗骨和趾骨骨髓炎11例。入院前13例有外伤史,5例无外伤史。11例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而后根据血培养和创面培养药敏结果调整用药。结果所有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创面痊愈,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治疗,总疗程6~8周。随访5个月至4年,5例失访,13例恢复良好。随访发现,收治前病程超过1个月的患儿中,3例手指外观畸形,其中2例手指有麻木感、灵活性降低,X线检查显示指骨部分缺损。结论对于手和足有外伤史、局部红肿痛和活动受限、病程超过7 d者,应引起重视,需行X线和MRI检查,明确是否为骨髓炎。骨髓炎早期的诊治对患儿预后相当重要。当病程迁延形成慢性骨髓炎,后期可导致骨质缺损、肢体畸形和活动感觉异常。
蒋暑雨[3](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严立,冯炜,胡锐,朱进,李善庆,安颖,张绍华,王俊文[4](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外伤急症患者的处理策略和建议》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手外伤急症的处理策略及相关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78例手外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3.2岁。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60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均采用一级防护;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18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均采用二级防护;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手外伤急症的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 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临床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有5例,轻型3例,普通型2例;确诊COVID-19感染的医护人员有5例,轻型3例,普通型1例,重型1例。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临床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有2例,轻型1例,普通型1例,无医护人员感染。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手外伤急症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护人员的防护及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和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2019-nCoV感染的发生率。
张洁[5](2020)在《2013-2018年深圳市伤害住院病人特征与疾病负担及时间序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基于2013-2018年住院病人的病案首页数据为研究对象,了解深圳市伤害住院病人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得出深圳市因伤害住院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发生发展规律,比较其疾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伤害病人的住院疾病负担及影响因素,对伤害住院患者人数进行预测。为深圳市人群关于伤害防治策略措施的提出、卫生政策和医疗卫生计划的制订提供数据资料,也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服务和降低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2008-2013年深圳市住院病人病案首页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编码及美国创伤系统纳入标准选取伤害住院病例,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清洗、核查、缺失值的填补或剔除、变量转换。2.对时间、地区、人群特征、疾病谱进行统计描述,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的伤害病人进行组间比较分析3.对伤害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进行统计描述,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伤害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4.使用ARIMA模型分析2013-2018年腕和手损伤住院病人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对腕和手损伤住院病人进行预测,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3-2018年深圳市住院病人共纳入6869220人次,伤害住院病人共435492人次,其中男性306258人(71.67%),女性121063人(28.33%),伤害住院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7.13±18.99岁,男性平均年龄为34.92±16.63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2.72±23.01岁,年龄组分布为26-45岁组占比最高(40.95%)。>65岁的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为女性构成比男性高,性别比为0.54。2.伤害住院病人占全部住院病人6.44%,深圳市平均伤害住院率为64.7/万,男性平均伤害住院率为83.2/万,女性平均伤害住院率为38.1/万。深圳市地区平均伤害住院率最高的是龙岗区(65.7/万)、宝安区(64.5/万)、坪山区(64.3/万)。伤害住院患者死亡人数共2470人,男性1722人(69.72%),女性748人(30.28%)。深圳市伤害住院患者平均死亡率为3.5/10万,男性平均伤害死亡率为4.6/10万,女性平均伤害死亡率为2.3/10万。伤害死亡疾病类型的前三位为头部损伤(62.75%)、胸部损伤(38.06%)、腹部下背腰椎和骨盆损伤(24.94%),其中,男性死亡病人的头部损伤、胸部损伤和其他的伤害构成比高,女性死亡病人的髋和大腿损伤的构成比高。伤害病死率为0.54%,男性平均伤害病死率为0.55%,女性平均伤害病死率为0.60%。3.根据纳入标准将伤害住院病人的疾病分为11类,其中腕和手损伤(24.60%)、头部损伤(18.27%)、膝和小腿损伤(13.74%)构成前三,<15岁的患者患病构成较高的是烧伤和腐蚀伤(27.82%),16-25岁为头部损伤(15.98%),26-45岁组是腕和手损伤(51.56%),46-65岁组是胸部损伤(36.40%),>65岁组伤害患髋和大腿损伤(38.03%),男性患者患病构成较高的疾病类别为腕和手损伤(81.98%),女性为髋和大腿损伤(43.84%)。福田区疾病构成最高的是颈部损伤,罗湖区为髋和大腿损伤,盐田区、南山区为胸部损伤,宝安区为烧伤和腐蚀伤,龙岗区、龙华区、光明新区为腕和手损伤,坪山区为踝和足损伤,大鹏新区为头部损伤。4.2月份入院的伤害患者最少,6月、7月、8月份人数较多,伤害住院病人入院病情中的危重病情构成最高,离院方式构成最高的是医嘱离院,占94.71%,非医嘱离院和死亡人数构成比分别是4.18%和0.45%。伤害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3.4±23.05天,中位数为8天,构成比最高的是8-14天组。占28.67%。深圳户籍与非深圳户籍人数构成分别是17.70%、82.30%。5.伤害住院费用总费用均数为16369.30±34299.62,一般服务费为2081.39±5453.26,西药费为2863.66±8509.02,伤害的各项费用均比一般住院费用高,伤害患者每年产生的住院总费用为7.13亿元。伤害住院总费用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伤害平均住院费用最高的是罗湖区(22316.90元),住院费用均数最高的疾病为髋和大腿损伤(36809.80元)。将年龄、住院天数、离院方式、入院情况、手术情况、受伤部位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1.6910-0.5658X1-0.3921X2-0.2974X3-0.2549X4-0.1808X5-3.5299X6-2.7091X7-2.1058X8-1.5610X9-0.9303X10+0.1588X11-0.0591X12+1.0289X13-0.8897X14-0.8837X15-0.4194X16+0.2340X17+0.1039X18+0.2964X19+0.3562X20 P<0.0001 R2=0.5845C(p)=18.00随着年龄的增加,住院天数的增加,住院费用随之增加,死亡患者、危重患者、手术患者及下肢受伤患者的住院费用较其他患者较多。6.腕和手损伤患者住院率最高的是龙岗区(18.9/万),男性住院率为24.5/万,女性6.2/万,男性住院率远大于女性。原始时间序列呈波动变化,每年的1月份或2月份的腕和手损伤患者人数和其他月份较少,进行12阶差分,得到最优模型ARIMA(1,0,0)12,最终拟合模型为。2018年腕和手损伤预测人数为18848人,检测预测误差为2.10%,小于5%,预测效果较好。2019年预测腕和手损伤住院人数为19150.73人。结论1.深圳市伤害住院率在广东省处于较高水平,每年因伤害导致住院率较平稳,宝安区、龙岗区等工业发达地区的伤害发生情况较突出,应针对不同特征的高危人群进行个性化预防和控制。2.腕和手损伤为深圳市的首要伤害住院类型,特别应加强男性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腕和手损伤伤害发生的健康教育。3.深圳市伤害住院患者费用平均高于非伤害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情况、受伤部位等因素对伤害费用影响较大。4.本研究所得ARIMA模型能较好描述深圳市腕和手损伤人数分布规律,预测效果较好。
陈翔[6](2020)在《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完全腹腔镜组(TLS)12例、手助腹腔镜组(HALS)36例、开腹组(OS)三组89例,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手术,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TLS组和HALS组无一例中转开腹。(1)三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外伤原因、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和脾脏损伤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中资料对比:在手术时间方面,TLS组(159.17±39.88min)长于HALS组(141.67±27.7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组和OS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59.17±39.88 vs.126.74±28.79 min,P=0.001);而HALS组与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资料对比:(1)在术后腹腔引流量上,TLS组(74.17±17.69ml)<HALS组(105.42±24.39ml)<OS组(150.03±40.55m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2)在首次通气时间上,三组中TLS组用时最少,HALS组其次,OS组时间最长(2.33±0.49 vs.2.92±0.65 vs.3.57±1.05 d,P=0.000,P<0.001);(3)三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方面,OS组(5.56±1.54d)明显长于TLS组(4.08±0.99d)和HALS组(4.81±1.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方面,TLS组(5.83±1.40次)较OS组(8.11±2.78次)有明显优势(P=0.007,P<0.01),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手术方式治疗脾脏Ⅱ级损伤的比较:(1)在术后腹腔镜引流量上,TLS组(67.50±14.88ml)<HALS组(102.50±22.21ml)<OS组(128.94±33.97m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2)TLS组(2.25±0.46d)在术后通气时间上要短于HALS组(3.08±0.69d)和OS组(3.58±1.0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和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上,OS组(5.37±1.46d)明显长于TLS组(4.00±1.07d)和HALS组(4.33±1.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上,TLS组(5.87±1.55)与OS组(7.94±2.78)相比使用较少的镇痛药物(P=0.035,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三组手术方式治疗脾脏Ⅲ、Ⅳ级损伤的比较:(1)在手术时间上,TLS组(200.00±23.09min)明显长于HALS组(135.00±23.95min)和OS组(133.62±29.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ALS组和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上(87.50±16.58 vs.106.87±25.74 vs.165.74±38.08 ml,P<0.01;2.50±0.57 vs.3.12±0.61 vs.3.61±1.09d,P<0.05),TLS组和HALS组均优于OS组,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LS和HALS两种方式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都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手术视野广、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3.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脾脏Ⅱ级损伤患者的三种手术治疗方式中,TLS疗效显着,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优先考虑。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脾脏Ⅲ、Ⅳ级损伤患者来说,在TLS应用受限的情况下,HALS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
谭亚兰[7](2020)在《成人湿疹住院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成人湿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合并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总结相关规律,为探讨成人湿疹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武汉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在2016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494例成人湿疹住院病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血压、诱因、临床表现、病程、过敏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和住院天数等临床信息,设计Excel工作表,使用IBM 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494例成人湿疹患者中,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约为59.31%,合并1、2、3、4、5种疾病分别占33.20%、18.02%、5.67%、1.62%、0.61%。2、合并高血糖的湿疹患者与未合并者在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三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且年龄>45岁、ESR≥15 mm/h、CRP≥8 mg/L与湿疹合并高血糖存在独立关联(均P<0.05)。3、与未合并高血压的湿疹患者相比,合并者中年龄>45岁、男性、皮损呈慢性、泛发、住院天数>8天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比例更高。其中年龄>45岁、皮损泛发与湿疹合并高血压存在独立关联(均P<0.05)。4、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在湿疹合并血脂异常组、湿疹未合并血脂异常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性别、住院天数、皮损特点、病程、诱因、过敏史、Ig E、EOS%等指标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均P>0.05)。5、与未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湿疹患者相比,合并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皮损特点、病程、诱因、过敏史、Ig E、EOS%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6、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湿疹患者中男性比例显着大于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湿疹患者(P<0.05),两组在发病年龄、住院天数、皮损特点、病程、诱因、过敏史、Ig E、EOS%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结论成人湿疹住院患者中,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所患代谢性疾病的种类越多,其患病率越低。高血糖、高血压与湿疹有一定的临床相关性,高血糖可能加重湿疹的炎症反应,高血压可能与湿疹的慢性泛发相关。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与湿疹无显着相关性,而肥胖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予以阐明。代谢性疾病可能参与湿疹的发生发展,皮肤科医师应重视湿疹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对此类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吴东翰[8](2020)在《肋间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肋间动脉穿支以螺旋桨皮瓣修复包躯干软组织缺损及游离皮瓣修复手、足、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可行性及优势,为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经验及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本中心自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应用的29个肋间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24个病例,其中肋间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背侧及外侧胸廓5例,游离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8例(手伸侧2例、手掌侧1例、足背2例和跟腱处3例),肋间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胸骨前7例,游离肋间前动脉穿支皮瓣面部4例。并对术中皮瓣获取方法、术后及随访期间供区和皮瓣情况(皮瓣成活情况、有无并发症、有无局部功能障碍)进行详细描述及分析。结果:共29个肋间动脉穿支皮瓣成功实施,其中6个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上背部及8个肋间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和胸骨下段软组织缺损,均为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创面;1个肋间后动脉背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右侧胸廓皮瓣切取后遗留创面;10个游离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4个游离肋间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为9×5cm2-22×15cm2,平均随访时间为17.7个月(6-42月),无皮瓣完全、不完全坏死;1例供区局部皮瓣修复,其余均直接关闭,1例供区创面裂开,2例局部血清肿,瘢痕疙瘩患者切除后皮瓣及供区无瘢痕疙瘩复发。患者平均年龄为36.9岁(9-68岁),10名男性,14名女性。结论:1.基于肋间动脉穿支,包括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肋间后动脉背外侧穿支及肋间前动脉穿支所构成的皮瓣可为修复躯干背部、侧胸壁、胸骨下段以及手、足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带来稳定有效的手术方法。2.根据长期随访结果,基于第6肋间前动脉穿支及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的螺旋桨皮瓣结合术后早期放疗为上背部及胸骨下段部位的瘢痕疙瘩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帕孜来提·肖克来提[9](2019)在《伊犁地区446例颌面部创伤病例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分析伊犁地区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该地区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伊犁地区口腔外科住院治疗的面部外伤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44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1,2040岁(53.36%)为发病高峰期。农民(53.8%)患者人数最多。致伤时间段的高峰期在8-10月(35.4%)。创伤病因以交通伤居首位(44.2%),其次是高处坠落伤(21%)和暴力致伤(21%)。颌面部创伤类型以颌骨骨折为主,为403例;占90.43%。骨折发病率最高为部位是颧骨颧弓骨折,为143例,占35.5%。软组织伤为121例,占27.1%,以口腔黏膜处发病率最高(20.7%)。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生活意外伤致面中份骨折相较于交通伤相对危险度较高(OR=0.354,P<0.05),患者年龄越高则致面中份骨折相对危险度增高1.025倍。高处坠落伤相较于交通伤致下颌骨骨折相对危险度较高(OR=0.024,P<0.05)。结论:伊犁地区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以中青年人为最多,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其次是高处坠落伤及暴力致伤,合并损伤中颅脑损伤最常见。
刘士波,孙勃,李小东,王培,付世杰[10](2019)在《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的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手外科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方法:收集本院手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致病菌,对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58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8株,占68.38%,革兰氏阳性菌184株,占31.62%。不同受伤机制间感染细菌种类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受伤机制中致病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127株(21.8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14.95%),不同的受伤机制检出的细菌种类不同,但在主要致病菌为院内感染常见细菌且同种致病菌耐药性差异不显着。结论: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的菌类分布不同,主要为院内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不同受伤机制预防感染细菌种类不同,严重外伤应以预防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对于术后预防,不同受伤机制尤其是特殊类型的外伤应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参考。
二、935例手外伤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35例手外伤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缺损周围BFV、BPR水平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5 典型病例 |
2.5.1 病例1: |
2.5.2 病例2: |
3 讨论 |
(2)18例儿童手和足骨髓炎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
三、治疗方法 |
结果 |
一、实验室检查结果 |
二、影像学表现 |
三、治疗效果 |
讨论 |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5)2013-2018年深圳市伤害住院病人特征与疾病负担及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
2.2 数据整理 |
2.3 纳入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3.结果 |
3.1 伤害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 |
3.2 伤害住院病人的其他情况 |
3.3 伤害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 |
3.4 伤害住院病人的时间序列分析 |
4.讨论 |
4.1 伤害的住院率与死亡率 |
4.2 伤害疾病谱 |
4.3 伤害住院患者的住院情况 |
4.4 伤害住院患者的疾病负担 |
4.5 腕和手损伤患者的ARIMA模型预测 |
4.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6)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术前检查与术前准备 |
2.2.2 手术设备及器械 |
2.2.3 手术方法与步骤 |
2.2.4 术后处理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对比 |
3.2 术中资料对比 |
3.3 术后资料对比 |
3.4 术后并发症比较 |
3.5 脾脏Ⅱ级损伤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
3.6 脾脏Ⅱ级损伤的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 |
3.7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
3.8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术中资料的比较分析 |
4.2 术后资料的比较分析 |
4.3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
4.4 脾脏Ⅱ级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
4.5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成人湿疹住院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表现 |
3.3 实验室检测项目 |
3.4 湿疹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3.4.1 湿疹与高血糖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3.4.2 湿疹与高血压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3.4.3 湿疹与血脂异常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3.4.4 湿疹与肥胖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3.4.5 湿疹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表现 |
4.3 过敏史及实验室检测指标 |
4.4 湿疹合并代谢性疾病 |
4.4.1 湿疹与高血糖 |
4.4.2 湿疹与高血压 |
4.4.3 湿疹与血脂异常 |
4.4.4 湿疹与肥胖 |
4.4.5 湿疹与高尿酸血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湿疹合并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 |
致谢 |
(8)肋间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
1.1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血供来源 |
1.2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的命名 |
1.3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
1.4 肋间前动脉穿支皮瓣 |
1.5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优点及局限性 |
1.6 总结 |
第二部分 肋间前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第一章 肋间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胸骨前软组织缺损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典型病例 |
第二章 肋间前动脉穿支预扩张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
3.1 一般资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典型病例 |
第三部分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第一章 肋间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
4.1 一般资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典型案例 |
第二章 游离肋间后动脉背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5.1 一般资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5.4 典型案例 |
讨论 |
6.1 ICAP 皮瓣的解剖特点 |
6.2 ICAP 螺旋桨皮瓣修复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 |
6.3 DICAP 游离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
6.4 AICAP 预扩张游离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
6.5 供区的处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9)伊犁地区446例颌面部创伤病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新疆地区颌面部创伤患者调查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颌面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常见手外伤受伤机制感染病例的分布。 |
3.2 不同受外机制导致手外伤的感染细菌种类不同。 |
3.3 不同受伤机制的手外伤术后感染常见的细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 |
3.4 常见手外伤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 |
3.5 常见术后感染细菌耐药性。 |
3.6 手外伤感染控制措施。 |
四、935例手外伤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J]. 唐鑫成,罗旭超,邹永根. 中国美容医学, 2021(11)
- [2]18例儿童手和足骨髓炎诊治分析[J]. 张晓乐,赵国强,赵旭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10)
-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外伤急症患者的处理策略和建议[J]. 严立,冯炜,胡锐,朱进,李善庆,安颖,张绍华,王俊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07)
- [5]2013-2018年深圳市伤害住院病人特征与疾病负担及时间序列分析[D]. 张洁. 暨南大学, 2020(03)
- [6]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D]. 陈翔. 南昌大学, 2020(08)
- [7]成人湿疹住院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 谭亚兰.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8]肋间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D]. 吴东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9]伊犁地区446例颌面部创伤病例回顾性研究[D]. 帕孜来提·肖克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10]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J]. 刘士波,孙勃,李小东,王培,付世杰. 河北医学, 2019(01)
标签:手外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