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什么时候响起?

新年的钟声什么时候响起?

一、新年钟声何时敲响(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1](2021)在《部分商用车企业2021年新年献词》文中指出2021年即将到来之际,商用车产业界的许多领导代表公司发表新年献词(或祝词或祝福),在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的同时,表达了对2021年的殷切期望。大家认为,2020年,是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乃至全球持续蔓延,

张恬熙[2](2021)在《欧洲不同国家的新年习俗》文中提出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在欧洲也是如此。西班牙人会伴随着12声钟响,吃下代表着新一年12个月份的12颗葡萄;法国人会喝掉珍藏的好酒,与家人一起吃国王饼;德国人会把鱼鳞放入钱包,爬上凳子"跳"入新年;意大利人会穿上红色的内衣,在家里点燃炉火,寒风凛冽中跳河迎新年。这些新年的习俗看似奇怪,却都蕴含着对新一年美好祝愿的寓意。欧洲不同国家的新年习俗,你都了解多少呢?

夏榆[3](2021)在《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文中研究表明让我们姑且把灵魂比作一个混合体飞马和驭者——柏拉图1灵魂的空间仿佛是复调与多声部混响的密室。这是他的观想也是他的体察。他读到过古希腊先知柏拉图对灵魂的比喻。如果灵魂是完美的,羽翼齐全,它就像高天翱翔,成为宇宙的统治者;而不完美的灵魂则失去它的羽毛,在飞行中跌落,最后碰到坚实的大地才安顿下来。他就是一个不完美的灵魂。他这么想。

张玉胜[4](2021)在《新年献词》文中研究表明新年的钟声又敲响了!依然雄浑,依然激荡,依然震撼人心。这是让人感慨万千的新年钟声——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大灾大疫:新冠疫情、长江洪峰,还有来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封锁围堵,但是,乱云飞渡仍从容,直面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困难,直面一次次泰山压顶般的严峻挑战,我们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我们讲述了"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的传奇故事。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

屈琦[5](2021)在《从2020到2021 全球各地如何“跨年”?》文中研究指明跨年活动不复往年的热闹欢腾,但美好的祝愿依然如一。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惊涛骇浪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体能独善其身。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全人类站在统一战线上。不知不觉,2020年画上句点,2021年拉开序幕。值此之际,世界多地用独特的跨年活动庆祝新年,表达对新一年战胜疫情、迎来美好生活的希冀。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年致辞中所说,希望2021年是治愈的一年,"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治愈破碎的经济和社会,治愈分裂,并开始治愈地球。"

张蒙[6](2021)在《给你带来新年好运的食物》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很多人而言,新年是一个忘掉过去、重新开始的机会。在不同的国家,人们会用不同的食物为新年添点运气。Grapes葡萄在西班牙(Spain)、葡萄牙(Portugal)和许多拉美(Latin America)国家,人们会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吃葡萄,敲一次钟就吃一颗,一共要吃12颗葡萄,代表一年的12个月。而这个月是否幸运则取决于葡萄是甜还是酸。

陈万理[7](2021)在《陪伴我成长》文中研究表明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许下了我的新年愿望。我的新年愿望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里可好玩了,有刺激的海盗船、高高的摩天轮、有趣的碰碰车……爸爸经常出差,我很少见到他。虽然妈妈一直在我身边,但是她很忙,没时间带我去游乐园玩。

黄元军[8](2020)在《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翻译实践中,袁可嘉始终将翻译、创作、治学统摄于一体,强调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整体协调及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凝结了兼顾宏观与微观的整体翻译思想,推出了对社会、文化、创作有整体效用的译作,因而有必要以“整体性”为线索开展袁可嘉翻译的系统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卢卡奇、毛泽东、詹姆逊、泰特勒、卡特福德、费道罗夫、阿皮亚的思想理论,本文尝试建构了整体翻译论,含以下五个要义:翻译与其他行为、与社会语境的融合,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译文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译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切合,翻译对其他行为、对社会的整体价值。在整体翻译论的视阈下,本文运用描写性研究、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对比研究的方法,探究袁可嘉翻译、创作、治学的三位一体特征,描写其诗歌翻译文本的整体特性,提炼其兼顾宏观与微观的翻译思想,考察其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在宏观层面要义“翻译与其他行为、与社会语境的融合”的框架内,本文将文本、社会语境、译者主体相结合,发现了袁可嘉在文学生涯的三个阶段都坚持将翻译、创作、治学凝聚为互动共生的整体,在社会语境的感召下,以三者的整体追寻特定文化命题。第一阶段,三者的整体在追求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里追寻现代主义的命题。第二阶段,三者的整体在追求进步文艺的社会语境里追寻进步文艺的命题。第三阶段,三者的整体在文艺追求自由与现代主义涌入的社会语境里重返现代主义命题的追寻。袁可嘉翻译、创作、治学的三位一体特征因此得以揭示。在微观层面要义“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及“译文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的框架内,本文对语言、形式、内容、译序、译注等微观层面要素进行剖析,发现了袁可嘉以“诗人译诗”与“深度翻译”模式推出具有整体优越性的诗歌翻译文本。“诗人译诗”模式使得译者对原文整体有鞭辟入里的理解,为译文语言、形式的识变从宜与内容的整体呈现奠定了基础。“深度翻译”模式促使译者运用译序与后记的副文本预设正文本的价值、廓清翻译过程中各类相关问题,运用译注副文本提升读者对正文本的理解。如此一来,具有整体优越性的译诗得以生成,并逐步演化为翻译文学经典。袁可嘉翻译的整体特性及经典性得以揭示。在要义“译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切合”的框架内,本文沿袁可嘉整体翻译实践的路径,结合其翻译论的文章,发现了其兼顾宏观与微观的整体翻译思想。首先,坚持翻译、创作、治学的融合,尤其重视翻译和治学的密切结合。其次,主张从多维角度审视宏观翻译,包括联系社会“实际需要”的翻译动机、不译“靡靡之音”和平庸之作的文本选用策略、“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译者伦理。最后,提出微观翻译策略性调控方案,包括译诗的“整体观念”、诗歌风格翻译方法、习语翻译四情形及翻译加注六原则。袁可嘉兼顾宏观与微观的翻译思想得以揭示。在要义“翻译对其他行为、对社会的整体价值”的框架内,本文深入袁可嘉翻译文本,发现了其翻译的整体价值:促进诗歌创作多元化、助推文学思潮演进、引入西方文化。首先,译诗灵活多变的语言文字与丰富多彩的格律形态间接促动创作在语言文字、格律层面的丰富与变革,从而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翻译活动的三个时间段,第一、三时间段的活动推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第二时间段的活动推动进步文学思潮的发展,第二时间段的部分活动助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最后,袁可嘉通过翻译引入了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古希腊文化、工业文明表现出的西方文化。袁可嘉翻译在社会、文化层面的整体价值得以揭示。袁可嘉的翻译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皆有整体性的特质,其翻译思想与翻译价值也以整体性为特点,可见,“整体性”是审视袁可嘉翻译的关键之所在。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还原了袁可嘉在翻译层面的立体形象,透视了袁可嘉在中国文化革新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同时论证了创作型、学者型翻译家研究的整体性进路的重要性。

王军晨[9](2020)在《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以春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索文化课教学新思路,以期解决当前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中文化知识、文化体验和语言知识难以平衡的问题。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以青岛大学高级水平留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文本和教案,利用体演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反观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为今后文化课课堂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综述前人对于主题式教学模式、对外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和传统节日的研究,分析出目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第二章对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春节主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主题内容。第三章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在主题教学模式指导下制定春节主题的教学文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定符合学生水平的词汇、例句和篇章,为教案设计提供依托。第四章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说明,并对具体教案内容进行展示。第五章对调查问卷的设计进行阐述。通过调查问卷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一章为结论,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主题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级水平的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学生在主题帮助下对春节有关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习俗活动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体验,通过主题串联记忆学习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周薇曦[10](2020)在《《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图像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2年至194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进行艰苦鏖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时段,虽然已经过去了70余年,全世界依然在回溯这场战争的各种环节。其中,战时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美关系史上绕不开的重要议题。目前,学界将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了美国政府层面对华援助活动的考察和评价上,其中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文化援助等方面,但对美国民间援华的相关研究则涉及很少。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民间援华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1941年2月,为了整合美国民间分散的援华力量,统一向战时中国提供救济和复兴资金,《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牵头合并美国民间八个援华机构组建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United China Relief,简称UCR)。作为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官方报刊,《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News of United China Relief)于1942年9月在纽约市百老汇街1790号创刊(1790 Brodaway,New York,N.Y),以月刊的形式面向全美发行。该报刊从1942年9月5日创刊到1946年6月停刊以来,一共发行5卷45期,每期固定8页,加上1945年8月出版的抗战胜利特刊的4页,共计364页。本文以《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中544次图像报道为研究对象,拟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新闻图像传播理论为支撑,分析该报纸在展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号召美国民众对华捐款捐物所体现的视觉化特征,以探求《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传播与援华动员之间的内在关系,借此回溯一段中美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日本的珍贵历史。本文思路如下:首先,梳理《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创刊过程。该部分主要包括对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成立过程以及对《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创刊背景的介绍。其次,展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文报道的主要题材,该章节包括以表现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和以展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两部分。然后,分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构图设计。该部分主要包括:集合图像的通版设计、整体构图和个体元素的结合、系列组图的主题表达三个部分。最后,分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符号话语表征,该部分主要探析该报纸如何通过有关中国地理空间与景观、物化图腾与年节、书画艺术与哲学符号,构建出一个来自“他塑”视角之下的中华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研究发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成立后,由于美国国内受到排华成见与中立主义因素的影响,该报纸在创刊之后便深知其宣传任务的艰巨,故利用图像来传达观念的做法成为了必需。而通过从构图设计和符号表征两个层面分析该报纸的图像传播特征后,笔者认为,该报纸注重通过集合图像、整体构图与个体元素结合、系列组图的方式,提升了图像新闻的视觉传达力。与此同时,该报纸利用了一系列极具中国符号元素的图像报道,串联起了一个对中国地域、民俗、艺术文化的整合、认同的心理过程,完成了对中国“地理空间”的定位,再到对中国“民俗年节”的聚焦,最后到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升华的援华动员。

二、新年钟声何时敲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年钟声何时敲响(论文提纲范文)

(1)部分商用车企业2021年新年献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解放2021新年献词
东风商用车新春贺词
中国重汽2021年新春致词
2021农历新年新春贺词——聚力新发展,奋进新征程
汉马科技新春献词
2021年新春祝福——请接收这一份来自上汽红岩的祝福
2021年新春贺词——牢记嘱托,追赶超越
2021年新春贺词——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
2021年新春献词——让奋斗成为金龙人的底色
    (一)进一步夯实“可信赖”文化
    (二)进一步聚集核心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021年新年献词——新梦想,新作为,新篇章
潍柴集团2021年新春致词
2021年新年寄语——新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
    过去一年,挑战与机遇同在,苦难与辉煌并存、硬核与温情交融!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开启新航程!

(2)欧洲不同国家的新年习俗(论文提纲范文)

西班牙:伴随着12声钟响吃12颗葡萄
法国:喝掉所有的藏酒,吃一块国王饼
德国:把鱼鳞装入钱包,“跳”入新年
意大利:穿上红内衣点燃炉火,在寒风凛凛中跳河迎新年

(3)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从2020到2021 全球各地如何“跨年”?(论文提纲范文)

澳大利亚Australia
    悉尼跨年烟花秀如约而至
新西兰New Zealand
    奥克兰天空塔迎盛大烟花表演
美国America
    纽约时报广场跨年活动不向公众开放
德国Germany
    柏林市区“硬封城”
马来西亚Malaysia
    “最平静”的新年
奥地利Austria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无现场观众举行
    多国跨年活动延迟或取消民众线上“云”跨年

(6)给你带来新年好运的食物(论文提纲范文)

Grapes葡萄
Cakes糕点
Pork猪肉
Pomegranate石榴
Fish鱼
小词典

(8)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二章 整体翻译论的建构
    2.1 翻译与其他行为、与社会语境的融合
    2.2 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
    2.3 译文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
    2.4 译者翻译思想及实践的切合
    2.5 翻译对其他行为、对社会的整体价值
第三章 袁可嘉翻译、创作、治学的三位一体
    3.1 翻译、创作、治学的遇合(20世纪40年代)
        3.1.1 追求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
        3.1.2 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写与新诗现代化诗论
        3.1.3 现代主义诗论与诗篇的翻译
        3.1.4 翻译、创作、治学遇合的现代主义命题
    3.2 翻译、创作、治学的互动共生(20世纪50至60年代)
        3.2.1 追求进步文艺的社会语境
        3.2.2 新民歌诗写的阶段性尝试
        3.2.3 外国进步文学研究与文论编纂
        3.2.4 进步文学与西方文论的翻译
        3.2.5 翻译、创作、治学互动共生的追求进步尺度
    3.3 翻译、创作、治学的回归(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3.3.1 文艺追求自由与现代主义涌入的社会语境
        3.3.2 现代诗写的情绪复萌
        3.3.3 现代主义文学的系统研究
        3.3.4 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文论的协同翻译实践
        3.3.5 翻译、创作、治学回归的现代主义向度
第四章 袁可嘉诗歌翻译文本的整体特性
    4.1 诗人译诗: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
        4.1.1 原文整体理解的鞭辟入里
        4.1.2 译文语言、形式的识变从宜与内容的整体呈现
    4.2 深度翻译: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
        4.2.1 译序与后记——正文本价值的预设及翻译理念的廓清
        4.2.2 译注——正文本可理解性的提升
    4.3 整体特性到经典性的升华
        4.3.1 翻译文学经典辨识
        4.3.2 彭斯诗歌翻译集的五次再版
        4.3.3 译诗《当你老了》的广泛流传
第五章 袁可嘉兼顾宏观与微观的翻译思想
    5.1 翻译、创作、治学的融合
    5.2 宏观翻译的多维审视
        5.2.1 翻译动机:联系社会“实际需要”
        5.2.2 文本选用:不译“靡靡之音”和平庸之作
        5.2.3 译者伦理:“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5.3 微观翻译的策略性调控
        5.3.1 译诗的“整体观念”
        5.3.2 诗歌风格的可译性及译者的任务
        5.3.3 习语翻译四情形及翻译加注六原则
第六章 袁可嘉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
    6.1 丰富与革新:诗歌创作多元化的促进
        6.1.1 语言文字层面
        6.1.2 格律层面
    6.2 翻译之力:文学思潮演进的助推
        6.2.1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助推
        6.2.2 进步文学思潮的助推
    6.3 文化搬运:西方文化的引入
        6.3.1 宗教文化
        6.3.2 习俗文化
        6.3.3 古希腊文化
        6.3.4 工业文明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发现及结论
    7.2 研究启示——创作型、学者型翻译家研究的整体性进路
    7.3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袁可嘉主要着译成果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以春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春节主题
    第一节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春节主题的适应性
    第三节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春节主题实施的可行性
第三章 春节主题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
    第二节 教学对象的分析
    第三节 春节内容的设计
第四章 教案的实施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安排
    第二节 教学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教案内容的展示
第五章 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教学效果调查
    第二节 教学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化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二 文化课课堂小测
    附录三 文化课教学课文内容
    附录四 《汉语阅读分级指难针》对课文内容的评估
致谢

(10)《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图像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创刊与图像传播需求
    一、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成立
        (一)美国民间援华组织的兴起
        (二)亨利·卢斯的合并与组建
    二、全美助华联合总会宣传任务的图像传播需求
        (一)打破美国人民排华成见的需求
        (二)转变美国政府中立态度的需求
第二章 《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题材分类
    一、表现战时中国人民的图文题材
        (一)对战时难童教、养工作的关注
        (二)对抗战前线和大后方工农民众的报道
        (三)对战时中国女性的报道
        (四)对政府官员及抗战领袖的报道
    二、表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图文题材
        (一)对董事会成员及主要官员介绍
        (二)对中美友好关系的报道
        (三)对援华筹款活动的报道
第三章 《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构图设计
    一、用系列集合图像通版设计吸引注意力
    二、用整体构图和个体元素的结合导向内容
    三、用系列组图的价值表达揭示主题
第四章 《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符号表征
    一、中华视觉符号的地理空间和景观呈现
        (一)中国地图填字和中美地图对比
        (二)中国地理景观的符号化呈现
    二、中华视觉符号的民俗图腾和年节展现
        (一)图腾崇拜:中国石狮子形象
        (二)民俗仪式:中国农历新年
    三、中华视觉符号的书画艺术与哲学体现
        (一)中国书法与东方哲学
        (二)中国传统绘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四、新年钟声何时敲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部分商用车企业2021年新年献词[J]. 本刊. 商用汽车, 2021(Z1)
  • [2]欧洲不同国家的新年习俗[J]. 张恬熙. 葡萄酒, 2021(02)
  • [3]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J]. 夏榆. 作品, 2021(02)
  • [4]新年献词[J]. 张玉胜. 水上消防, 2021(01)
  • [5]从2020到2021 全球各地如何“跨年”?[J]. 屈琦. 留学, 2021(01)
  • [6]给你带来新年好运的食物[J]. 张蒙. 英语画刊(初中版), 2021(01)
  • [7]陪伴我成长[J]. 陈万理. 快乐语文, 2021(Z3)
  • [8]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D]. 黄元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9]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以春节为例[D]. 王军晨. 青岛大学, 2020(02)
  • [10]《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图像传播研究[D]. 周薇曦.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新年的钟声什么时候响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