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例克雷伯氏菌临床分析加强室内感染监测和治疗

51例克雷伯氏菌临床分析加强室内感染监测和治疗

一、克雷伯菌属重症监测治疗室内感染51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丽霞[1](2021)在《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抗菌素、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病原学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将收集的所有标本分为两组,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的标本记作第1组,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的标本则记作第2组。结果:(1)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共送检2596份标本,两组细菌病原学阳性检出率比较,第2组阳性标本率较第1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01)。(2)菌种分布中革兰氏阴性菌(351株,89.31%)所占比例最大。两组对比,各细菌阳性分离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3)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72.26%),其次为血液、泌尿道,分别占9.67%、5.09%。两组对比,第2组中段尿分离率较第1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第2组腹水分离率较第1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标本分离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4)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在38.71%~42.11%之间,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克肟耐药率均>90%。两组耐药情况对比,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9,P<0.001),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7,P<0.05),对粘菌素耐药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呋辛酯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90%,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60%。两组对比,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呋辛(P=0.009)、左氧氟沙星(χ2=10.940,P=0.001)耐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复方新诺明(P=0.001)、氨曲南(χ2=5.494,P=0.019)、阿米卡星(χ2=6.537,P=0.011)、替加环素(P=0.047)耐药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粘质沙雷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达100.00%。两组粘质沙雷菌的耐药率变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酯耐药率均为100.00%,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20%。两组对比,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P=0.043)、复方新诺明(P=0.001)耐药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零。结论:(1)该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排名前6位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质沙雷菌。(2)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粘质沙雷菌均是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现象较严重,控制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继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尽早行标本病原学检测,从而根据药敏结果及早针对性使用抗生素,遏制感染进展。

王丝雨[2](2021)在《NICU中五年血培养和痰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血培养或痰培养阳性结果,分别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变迁,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最佳方案、临床药物应用提供合理依据,加强对疾病的防控,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NICU中血培养或痰培养阳性结果中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患儿的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及临床资料。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或校正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以革兰氏阴性菌(69/121,57.0%)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39/121,32.2%)、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6/121,21.5%)、大肠埃希菌(15/121,12.4%)为主要致病菌;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以革兰氏阳性菌(28/45,62.2%)为主,CNS(22/45,48.9%)、大肠埃希菌(6/45,13.3%)、肺炎克雷伯菌(6/45,13.3%)为主要致病菌。2015~2019年间,CNS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17年后未再检出。2.新生儿败血症中,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3.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和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85.4%和84.0%。C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92/152,51.7%)、克雷伯菌(28/152,15.7%)和鲍曼不动杆菌(11/152,6.2%);H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克雷伯菌(33/94,35.1%)、大肠埃希菌(13/94,13.8%)和阴沟肠杆菌(13/94,11.7%)。2015~2019年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4.新生儿肺炎中,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厄他培南、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头孢三四代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结论:1.2015~2019年间,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以CNS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时,临床用药可选择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临床用药可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2015~2019年间,新生儿肺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率高,临床用药可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新生儿败血症近五年主要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考虑与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的规范应用有关。4.新生儿肺炎近五年检出大肠埃希菌的变化,考虑与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抗生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有关;鲍曼不动杆菌的变化,考虑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株出现耐药有关。

马金龙[3](2020)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粘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粘质沙雷菌的耐药表型、基因型、同源性以及质粒的转移性和生物信息,探讨耐碳青霉烯类粘质沙雷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3月青岛某家医院分离自神经外科ICU六位患者痰液标本中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粘质沙雷菌,运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重新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多重PCR(multiplex PCR)检测菌株是否携带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头孢菌素酶(Amp C)编码基因以及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磷霉素耐药相关基因,并进一步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耐药基因型。(3)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检测菌株间的同源性。(4)对菌株进行接合试验,检测携带耐药基因质粒的转移性。(5)基于二代MiSeq测序平台获取菌株及携带质粒的序列,使用ResFinder、The Transposon Registry、ISfinder和INTEGRALL在线网站和数据库分析质粒的耐药基因、移动元件和整合子等信息;Inkscape0.48.1软件绘制质粒基因结构图。结果(1)6株粘质沙雷菌临床分离株药敏表型一致,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磷霉素耐药;改良Hodge试验结果均阳性。(2)6株粘质沙雷菌都携带四种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ESBLs基因blaSRT-1、氨基糖胺类耐药基因aac(6’)-Ic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7。(3)经Xba I酶切粘质沙雷菌基因组PFGE显示6株菌电泳条带位置和数目均完全一致,依据Tenover规则判断6株粘质沙雷菌属相同的菌株(Indistinguishable),即暴发菌株。(4)质粒接合试验显示6株粘质沙雷菌均可将携带blaKPC-2基因的质粒成功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iR,经S1核酸内切酶酶切显示粘质沙雷菌和接合子都携带一个大小约100 kb的质粒;接合子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厄他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中介,对其它药物均敏感;接合子只检测到blaKPC-2基因,未检测到blaSRT-1、aac(6’)-Ic和fosA7基因。(5)粘质沙雷菌菌株携带一个质粒,命名为pS1-KPC2(GenBank号:MN615880),该质粒属于接合型IncFIIK不相容性组,仅携带blaKPC-2基因,blaKPC-2位于Tn1722的单位转座子ΔTn6296上。结论(1)该院神经外科ICU耐碳青霉烯类粘质沙雷菌表现为多重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是菌株携带KPC-2基因,产生碳青霉烯酶。(2)携带blaKPC-2、blaSRT-1、aac(6’)-Ic和fosA7耐药基因粘质沙雷菌的克隆播散是导致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此为国内外首次报道。(3)IncFIIk质粒的转移性和ΔTn6296的结构特点促进了blaKPC-2基因的水平传播。

刘妍[4](2020)在《NICU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背景,从而阐明其同源关系和传播途径以及携带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方法收集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内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感染的KP以及病房环境中分离出的KP,并检测其药物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随机选择2015年、2016年、2017年无同源性KP病原菌各1株,选择2018年与2017年选择菌株具有同源性KP2株,分析其临床情况,采用药敏纸片法(K-B法)检测5株KP的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PCR)检测其染色体和质粒上携带的耐药基因。对5株代表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了解KP的基因学特征;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解5株代表性KP之间的基因组差异。同时构建系统发生树,了解肺炎克雷伯菌间的亲缘进化关系。基因组功能注释了解代表性KP的代谢特点,预测其携带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果1 20152018年NICU中共检测出107株KP,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中,同源性为100%的KP共15组,同源性为80%的KP共20组。2 5株KP的临床感染情况显示显示5株KP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表现为耐药或中介,5株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均为阴性,但对于氨苄西林均完全耐药。3 5株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5株KP基因组大小在5,469,543b到5,722,999b之间;GC含量在56.94%到57.26%之间。4比较基因组学分析,KP的SNP有86%发生在基因编码区(CDS),这其中约有46%为非同义突变;相同克隆株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性很小,同一流行克隆株间则明显增大,无同源性KP之间的SNP数量相差很大;相同克隆株之间具有相同的特有基因家族;基因组的某个位点发生了小片段序列的插入或缺失,其中部分插入缺失突变(I/D)位于CDS区。5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OG)功能分类显示88%以上预测基因蛋白产物符合四种直系同源蛋白功能类型,以代谢相关基因蛋白数量最多为46%;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60%66%预测基因参与代谢、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等五类代谢通路功能,其中90%为糖、氨基酸、脂肪、核苷酸、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等代谢通路的基因。6 KP基因组中发现了52种致病毒力基因,主要为粘附、铁吸收、分泌系统类型毒力基因等,其中以粘附类毒力基因表达的毒力因子最多为17种;携带的耐药基因多达72种,每株KP携带耐药基因在2049种之间,以外排泵类耐药基因最多。临床同一流行克隆系和相同克隆KP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相同,而无同源性KP株的耐药性差异很大。结论KP能够以克隆的方式在病房环境或患者中进行传播和定植。在相同克隆KP株中不但SNP数量相差很小而且其特有基因家族相同,在同一流行克隆系KP株中SNP数量相差增多,其特有基因家族也出现不同;在无同源性KP株中则SNP数量及其特有基因家族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KP具有强大的能量和遗传物质代谢功能基因和信息存储与复制、重组、修复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基因,而且携带这些基因的类型和数量与KP有无同源性没有明显的关系。然而,KP携带的致病毒力基因能够以克隆的形式传播,但携带的大量耐药基因并不以克隆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多数都处于非激活状态,激活外排泵类耐药基因功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图20幅;表19个;参100篇。

王梓瑜[5](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杜洁[6](2020)在《对神经内科监护室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筛查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自2001年在美国首次分离出以来,近年来分离率逐渐增加,包括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南美洲、中国及东南亚等部分国家均为高发地区。因CRE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和耐药性日趋严重,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CRE的早期筛查和防治。在我国,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数据显示:2005-2015年期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从3%快速上升至15%,其中某些城市的耐药率已高达2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早在2015年即指出:侵入性CRE感染可造成高达40%-50%的死亡率。并且CRE感染病人较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细菌感染的病人死亡率高出2倍。这些研究数据揭示了 CRE感染巨大的危害性,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s)的危重病患者形势则更为艰竣。ICUs内的危重病患者,因基础疾病复杂、自身免疫力严重下降加上各种辅助管道及机器的使用,较非ICU患者更易感染CRE;此外,因近来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滥用给CRE感染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有研究显示,ICU住院患者发展至CRE感染90天死亡率明显升高。对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来说,由于大部分患者为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营养不良等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必须借助于各种医疗措施,包括各种导管置入(尿管、胃管、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上导尿管、上胃管、穿刺、支气管镜吸痰、气管切开等)、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此外,因这些患者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时间卧床、烦躁不安、长时间留置尿管等,出现误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几率增加,同时也使CRE感染风险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对于NCU内的重症患者,在入院早期即行CRE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提前筛选及鉴别潜在感染可能,不仅可以保护重症患者,同时还可以防治院内暴发性感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入住神经内科监护室患者的CRE筛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出相关的危险因素、神经内科监护室常见CRE菌株类型、药敏结果特点、常见临床表现、抗生素使用后转归情况等,以期从中发现更有利于早期预防及隔离的措施,从而更加有效的预防院内爆发感染,并进一步减少后续治疗难度。方法1.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各个科室进行CRE筛查的结果。2.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神经内科监护室CRE筛查情况。3.对神经内科监护室CRE初筛阳性的患者逐一进行临床特点分析。4.得出全院2018年-2019年CRE初筛阳性率、菌株类型与分布。5.得出神经内科监护室2018-2019年CRE初筛阳性率、常见菌株、药敏结果特点、常见感染部位及临床特点、与基础疾病的相关关系等。结果1.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荆州市中心医院全院共进行490例患者的CRE筛查工作(已排除重复筛检的病例),相关科室包括神经内科监护室、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口腔科、康复科共8个科室;其中以神经内科监护室送检标本为主(343例),占70%(343/490)。2.全院490例送检标本中共筛查出6种类型CRE菌株,其中初筛结果为阳性者有34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阴沟肠杆菌(5例)、弗氏柠檬酸杆菌(2例)、赫氏埃希菌(1例)及植生克雷伯菌(1例)。神经内科监护室送检标本共343例,其中初筛阳性者13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9例)、阴沟肠杆菌(3例)、弗氏柠檬酸杆菌(1例)及赫氏埃希菌(1例)。其中在一例患者中筛查出两种细菌(阴沟肠杆菌及赫氏埃希菌)。3.全院2018-2019年CRE筛查阳性率大约为6.94%。神经内科监护室2018-2019年CRE筛查阳性率大约为2.65%。全院所筛菌株中,大肠埃希菌以神经内科监护室为主;肺炎克雷伯菌以血液内科为主;阴沟肠杆菌以神经内科监护室为主;其余菌株散在分布。4.在神经内科监护室13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筛查阳性的病例中,共检出4种类型的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赫氏埃希菌。5.全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筛查阳性率最高的时间段在8月和11月。神经内科监护室在1 1月。6.神经内科监护室内与CRE筛查阳性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转院转科情况、外院住院情况、入院前感染情况等。7.神经内科监护室内13例CRE筛查阳性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例9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的病例2例,出现败血症的病例2例。8.对神经内科13例筛查阳性病例的药敏结果分析:9例大肠埃希菌中: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敏感的菌株有7例,占77.8%;复方新诺明敏感的菌株有5例,占55.6%;呋喃妥因敏感的菌株有3例,占33.3%;替加环素敏感的菌株有2例,占22.2%;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有2例,占22.2%;其余为氨曲南敏感的1例(1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1例(11.1%)、头孢替坦敏感的1例(11.1%)。3例阴沟肠杆菌中:阿米卡星敏感的菌株有2例,占66.7%,还有一例为中介;替加环素敏感的菌株有1例,占33.3%。1例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及氨曲南敏感。1例赫氏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结论1.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CRE筛查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筛查所得菌株大多处于定植状态,较少引起重症感染。而发生感染最常见的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及败血症。3.神经内科监护室内患者更易发生定植后感染可能,特别是疾病严重程度高、基础疾病复杂、多次转院转科、有长期外院住院史、入院前已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4.本科室筛查所得菌株的药敏结果提示存在于我科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基本上对阿米卡星敏感,提示在怀疑患者存在CRE感染时,可使用阿米卡星进行抗感染治疗。5.对于新入住神经内科监护室的患者,若早期出现感染征象,可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青霉素类(哌拉西林舒巴坦)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联合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感染症状的控制有一定效果,同时需要加强患者的早期隔离及预防工作,避免更进一步的感染及其他患者感染而造成监护室内感染的爆发。

张舒博[7](2020)在《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对血流感染患者所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经验治疗阶段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便为临床经验性使用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研究方法: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搜集2017年1月至12月血培养显示为阳性的患者信息,应用WHONET5.6和SPSS26.0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药敏结果以及其临床特性。2.合理性评价: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我院成年住院患者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经验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患者共405人,其中院内感染260人,社区感染145人,总病死率13.09%,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继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分别是肺部、腹腔和泌尿系统。共检出病原菌480株,包括细菌414株,真菌58株和其他8株。临床分布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M)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在细菌中发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195株,其中132株为院内感染。非发酵菌中,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ABA23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7株、恶臭假单胞菌7株以及约氏不动杆菌、琼式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1株。2.合理性评价:患者共394人,检出率前五位的病原菌为ECO(14.6%)、KPN(11.8%)、SAU(10.2%)、EFM6.9%和ABA(6.7%)。发生血流感染前五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15.2%)、胃肠肿瘤外科(7.9%)、胰胆外科(7.6%)、感染科(6.3%)和血液内科(6.1%)。继发感染中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为肺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经验用药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经验用药的不合理率为30.5%,主要原因为药物选择不恰当。结论:1.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且大多数为院内感染,ECO、KPN、ABA和PAE等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病原菌的用药控制。2.经验治疗阶段常见的病原菌是ECO、KPN和SAU,经验用药的合理率为69.5%,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最常使用的药物。

王玉[8](2020)在《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致病菌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对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发生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并对各个科室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期间共分离出引起血流感染的致病菌株226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197例,占52.78%,位于前四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06例(22.31%)、肺炎克雷伯菌263例(11.60%)、铜绿假单胞菌107例(4.72%)和鲍曼不动杆菌80例(3.53%)。分离到革兰阳性菌1071例(47.22%)。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8例(31.66%)、屎肠球菌129例(5.69%)、金黄色葡萄球菌108例(4.76%)。血流感染发生率排名前6位的科室依次为血液内科(442例,占19.49%)、重症医学科(409例,占18.03%)、普外科(271例,占11.95%)、小儿内科(180例,占7.93%)、老年科(115例,占5.07%)、急诊科(97例,占4.28%),其他科室共754例,占33.25%。对分离到的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4.23%和31.9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保持较高敏感性。两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差异,分别为3.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3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低于2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1.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7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41.7%,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表现敏感。屎肠球菌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4.7%,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的敏感率为100%。未分离出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肠球菌。结论: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菌略多于革兰阳性菌中,其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由于我院血流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分布广泛,但不同科室血流感染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不同。全院耐药情况分析显示我院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全国耐药监测网报道的平均水平高低还是相当。但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余霓雯[9](2019)在《某县级市三级综合医院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住院患者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某县级市三级综合医院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阳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27例,按其药敏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组(62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CSKP)组(165例),分析CRKP组和CSKP组人口学、基础疾病以及接受侵袭性操作、KP检出时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异同;在227例患者中,根据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HAP/VAP)的诊断标准,纳入109例HAP/VAP组患者,分为CRKP亚组(35例)和CSKP亚组(74例),分析两组间实验室检查、KP检出时合并病原菌情况、临床特征的差异(包括是否休克、体温>38℃、入住ICU史、28天死亡率、APACHEII评分)、KP检出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影响:进一步根据28天转归,探讨CRKP/CSKP感染、休克、年龄、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合并糖尿病、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等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1.在 227 例患者中,男性 176 例,其中 CRKP 46 例(26.14%)、CSKP 130 例(73.86%);女性 51 例,其中 CRKP 16 例(31.37%)、CSKP 35 例(68.63%);65 岁以上患者 1 19例,其中 CRKP25 例(21.01%)、CSKP94 例(78.99%);65 岁以下患者 108 例,其中CRKP 37例(34.26%)、CSKP 71例(65.74%)。结果表明,在男女组之间,CRKP和CSKP的检出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18),65岁以下患者的CRKP检出率明显高于65岁以上患者(P=0.015)。2.在227例患者中,进行基础病构成比分析,排名前三位基础疾病为脑卒中、颅脑外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患者共有74例,CRKP 21例,CSKP 53例;颅脑外伤患者共有70例,CRKP 24例,CSKP 4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有29例,CRKP 4 例,CSKP25 例。3.在227例患者中,统计学分析显示置入胃管(X2=10.45,P<0.001);置入深静脉置管(X2=6.22,P<0.05);置入导尿管(X2=10.53,P<0.001);置入气管插管(X2=6.18,P<0.05);有创机械通气(X2=2.12,P<0.05),均导致CRKP感染率增高。4.在227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患者中,KP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有41例,其中CRKP 22例,CSKP 19例;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有186例,其中CRKP 39例,CSKP 147例。结果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患者CRKP的检出率更高(X2=18.27,P=0.001)。5.在109例HAP/VAP组患者中,CRKP亚组和CSKP亚组淋巴细胞计数有显着差异(1.00±0.48*109/Lvs 0.71±0.39*109/L,P=0.001),CSKP 亚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CRKP亚组;CRKP亚组和CSKP亚组之间血小板计数水平有显着差异(185.77±130.35*109/L vs 143.18±77.71*109/L,P=0.037),CSKP 亚组的血小板计数低于CRKP 亚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计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在109例HAP/VAP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患者中,其中KP检出时,合并其它病原菌共57例。合并鲍曼不动杆菌14例,其中CRKP 8例、CSKP 6例;铜绿假单胞菌12例,其中CRKP 8例、CSKP 4例。其余病原菌合并感染较少。7.在109例HAP/VAP组患者中,CRKP亚组和CSKP亚组间对休克的发生(P=0.14)、体温>38℃(P=0.07)、入住 ICU 史(P=0.10)、28 天死亡率(P=0.18)、APACHEII评分(P=0.17)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无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与否,两组的HAP/VAP患者临床危重程度及转归无明显差异。8.对109例HAP/VAP患者按照KP检出后是否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分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患者CRKP亚组和CSKP亚组间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0.09,P=0.31);未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患者CRKP亚组和CSKP亚组间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0.06,P=0.21)。9.对109例HAP/VAP组患者临床转归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OR=2.740,95%CI 1.056-7.109,P=0.038)及年龄(OR=2.966,95%CI 1.215-7.244,P=0.01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RKP感染(OR=1.703,95%CI 0.554-5.235,P=0.352)、APACHEII>15 分(OR=2.225,95%CI 0.592-8.370,P=0.237)、使用碳青霉烯类(OR=0.504,95%CI 0.136-1.865,P=0.305)、糖尿病(OR=0.327,95%CI 0.065-1.660,P=0.178)、有创机械通气(OR=1.683,95%CI 0.487-5.813,P=0.410)对患者转归无影响。结论1.在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CRKP与CSKP均有检出,65岁以下患者的CRKP检出率明显高于65岁以上患者;基础病构成比排名前三位为脑卒中、颅脑外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KP的检出与接受侵袭性操作有关;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的KP患者CRKP的检出率高于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2.在KP检出者中,符合HAP/VAP诊断109例,占总人数的48%,在HAP/VAP组中,CSKP亚组的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CRKP亚组;KP检出时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CRKP亚组和CSKP亚组间,HAP/VAP患者在临床危重程度及转归无明显差异;在HAP/VAP患者中KP检出后无论是否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于CRKP和CSKP亚组间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高龄及出现休克可明显增高肺炎克雷伯菌阳性HAP/VAP患者死亡率,而CRKP、APACHEII评分大于15分、糖尿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和检出后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对HAP/VAP患者死亡率无显着影响。

张会[10](2019)在《引起某医院患儿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分离自某儿童医院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探讨,以了解其基因型、耐药表型以及相互之间是否有同源性的存在,验证是否为克隆播散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4月非重复的13株分离自某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将这些菌株通过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的Vitek-2 Compact系统重新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通过亚胺培南-EDTA复合E-test条试验和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是否有碳青霉烯酶的产生。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验对这些菌株扩增,检测是否携带有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其他的耐药相关基因,并对扩增产物的测序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试验和BioNumerics聚类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最后,基于二代MiSeq和三代MinION测序平台,获得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质粒全序列,并使用BLASTN、ResFinder、ISFinder和INTEGRAL等软件分析该质粒的移动元件和携带的耐药基因等信息。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这13株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加酶抑制剂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均耐药。亚胺培南-EDTA复合E-test条试验全部菌株均为阴性,但改良Hodge试验全部菌株为阳性。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显示所有菌株都携带blaKPC-2基因,且同时还携带多个其他耐药基因。除肺炎克雷伯菌H1菌株外,其余菌株还携带有blaTEM-1B耐药基因,也有多株菌同时携带有blaSHV-12和blaCTX-M-65耐药基因。经过对13株菌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将结果进行网站比对,结果显示除了1株为ST278型外,其他12株菌株的MLST分型都是ST11型。在这12株ST11型菌株中,其中有8株菌(H2H8和H10号)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条带数目和位置相差值在3条以内,且相互间脉冲场凝胶电泳聚类分析有93.7%100%的相似度,表明这8株菌之间存在克隆聚集性。基于MiSeq和MinION测序平台获取了肺炎克雷伯H4菌株携带的质粒pKPC-QL24的全序列(Accession Number.MH263653),经分析显示该质粒含有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KPC-2、blaSHV-12、blaCTX-M-65及blaTEM-1B。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携带有blaKPC-2、blaCTX-M-65、bla SHV-12和blaTEM-1B基因的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克隆聚集流行是引起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这属于首次报道。因此,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克雷伯菌属重症监测治疗室内感染51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雷伯菌属重症监测治疗室内感染5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
    2.2 菌种分布
    2.3 标本来源
    2.4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2.5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NICU中五年血培养和痰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血培养结果部分
        3.1.1 病原菌分布情况
        3.1.2 2015~2019 年血培养病原菌年度变化
        3.1.3 血培养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3.1.4 常见病原菌抗生素治疗情况
        3.1.5 出生情况比较
        3.1.6 临床资料比较
    3.2 痰培养结果部分
        3.2.1 病原菌分布
        3.2.2 2015~2019 年痰培养病原菌年度变化
        3.2.3 痰培养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3.2.4 常见病原菌感染后抗生素治疗情况
        3.2.5 临床资料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血培养结果分析
    4.2 痰培养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现况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粘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2 实验菌株
        2.1 菌株来源
        2.2 菌株保存
    3 细菌鉴定及药敏
    4 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
    5 耐药基因的检测
        5.1 基因组DNA的提取
        5.2 耐药基因相关引物设计
        5.3 PCR扩增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
    6 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
        6.1 试剂配制
        6.2 细菌的包埋
        6.3 细菌的裂解
        6.4 胶块的洗涤
        6.5 胶块内DNA的酶切
        6.6 电泳及成像
    7 细菌接合实验
        7.1 液相接合实验
        7.2 S1核酸酶酶切及脉冲场凝胶电泳
    8 粘质沙雷菌携带的质粒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分析
结果
    1 粘质沙雷菌与其接合子的药敏结果
    2 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结果
    3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 粘质沙雷菌临床株Xba I酶切PFGE结果
    5 粘质沙雷菌临床株及接合子S1核酸酶酶切PFGE结果
    6 粘质沙雷菌携带的质粒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致谢

(4)NICU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样本来源
    1.2 方法
        1.2.1 NICU的KP临床采集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2 NICU的KP的PFGE同源性分析方法
        1.2.3 NICU代表性KP的选择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1.2.4 代表性KP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5 代表性KP的全基因组测序方法
        1.2.6 代表性KP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1.2.7 代表性KP的基因组预测基因的功能注释
        1.2.8 代表性KP的毒力相关基因分析
        1.2.9 代表性KP的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1.3 结果
        1.3.1 NICU的KP的临床来源及药敏试验结果
        1.3.2 NICU的KP的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
        1.3.3 NICU的代表性KP的临床特征
        1.3.4 代表性KP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1.3.5 代表性KP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
        1.3.6 代表性KP的基因组预测基因的功能注释结果
        1.3.7 代表性KP的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结果
        1.3.8 代表性KP的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2.1 CRKP的流行及耐药现状
        2.1.1 CRKP的流行
        2.1.2 CRKP的耐药
    2.2 CRKP流行及耐药的研究方法
        2.2.1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2.2.2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2.3 全基因组测序(WGS)
    2.3 质粒在CRKP传播及耐药中的作用
        2.3.1 质粒耐药机制
        2.3.2 质粒耐药的流行
        2.3.3 质粒的同源性研究
    2.4 CRKP传播及耐药的预防
        2.4.1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4.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2.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对神经内科监护室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筛查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流行现状
    3.2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
    3.3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筛查与急性脑卒中
    3.4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治疗现状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某医院成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来源
        2.2 标准
        2.3 细菌鉴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临床特点
        3.2 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3.2.2 粪肠球菌(EFA)与屎肠球菌(EFM)
        3.2.3 大肠埃希菌(ECO)
        3.2.4 肺炎克雷伯菌(KPN)
        3.2.5 铜绿假单胞菌(PAE)与鲍曼不动杆菌(ABA)
        3.2.6 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血流感染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来源
        2.2 标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病原学特点
        3.2 患者的药物使用
        3.3 患者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2.3 方法
    2.4 药敏试验判读标准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病原菌分布特征
    3.2 肠杆菌科细菌药敏分析
    3.3 非发酵菌药敏分析
    3.4 革兰阳性菌药敏分析
4.讨论
    4.1 大肠埃希菌
    4.2 肺炎克雷伯菌
    4.3 铜绿假单胞菌
    4.4 鲍曼不动杆菌
    4.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6 屎肠球菌
    4.7 金黄色葡萄球菌
5.结论
6.不足
7.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某县级市三级综合医院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患者临床总体分析
    2、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特征分析
    3、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转归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炎克雷伯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引起某医院患儿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来源和病人资料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的保存
        1.2.2 细菌的鉴定及药敏
        1.2.3 耐药表型筛查
        1.2.4 耐药基因的检测
        1.2.5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1.2.6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1.2.7 质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2.1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 菌株耐药相关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2.3 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2.4 菌株携带的质粒的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克雷伯菌属重症监测治疗室内感染51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吕丽霞.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NICU中五年血培养和痰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王丝雨. 大理大学, 2021(09)
  • [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粘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马金龙. 青岛大学, 2020(01)
  • [4]NICU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学分析[D]. 刘妍.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6]对神经内科监护室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筛查的相关研究[D]. 杜洁. 长江大学, 2020(04)
  • [7]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D]. 张舒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王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某县级市三级综合医院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住院患者临床分析[D]. 余霓雯. 苏州大学, 2019(02)
  • [10]引起某医院患儿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张会. 青岛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51例克雷伯氏菌临床分析加强室内感染监测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