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彭涛[1](2021)在《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记录、分析小针刀结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lumbar disc herniation)患者在接受经皮椎间孔镜(PTED,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2.探讨分析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的效果以及机理,并为临床上治疗孔镜术后残余疼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论证。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省中医院脊柱骨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残余术后疼痛症状的住院患者60例。将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别分为三组:A组(针刀+中药组)20例,B组(针刀组)20例,以及C组(中药组)20例。三组患者在出现术后腰腿痛时,都给予常规补液、抗炎治疗;各组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不同的其他治疗方法:A组(针刀+中药组)予以针刀结合身痛逐瘀汤口服治疗;B组(针刀组)予以单纯针刀治疗;C组(中药组)采用单纯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三组治疗皆为2周1疗程,并记录每一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VAS评分、JOA评分,并对三组患者功能评价及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所得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校验标准a=0.05,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情况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统计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时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中药组及针刀组均低于针刀+中药组,并两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说明针刀+中药组在疼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针刀组及中药组;JOA评分: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治疗前JOA评分,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而在治疗后4周时,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JOA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两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说明针刀+中药组在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效果更优。中医临床疗效:针刀+中药组共20例病例中临床痊愈10人,显效5人,有效4人,无效1人,改善率95.00%;治疗后针刀组患者临床痊愈6人,显效5人,有效3人,无效6人,改善率为70.00%;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临床痊愈5人,显效3人,有效5,无效7人,改善率65.00%。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2.针刀治疗联合身痛逐瘀汤口服这一治疗方法在治疗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显着,值得临床应用。

雷美珠[2](2020)在《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初步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分析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为治疗本病提供新角度。方法:本课题为横断面调查,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通过问卷调查辨识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采用构成比描述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在年龄段分布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在体重、病程、BMI分布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身高分布的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在突出节段分布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分析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构成中偏颇体质最高(83.5%),构成比由大至小为瘀血质(21.50%)、湿热质(21.0%)、痰湿质(15.5%)、阴虚质(8.0%)、阳虚质(6.50%)、气虚质(6.0%)、气郁质(3.0%)、特禀质(2.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为平和质占16.5%。各中医体质在性别、病程、体重、BMI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年龄、身高、突出节段分布在中医体质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性别分布上,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质类型以湿热质为主。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以瘀血质人数最高。在年龄分布上,在40岁前中医体质分布以瘀血质比例最高(26.2%)。60岁以后中医体质分布瘀血质最多(28.6%)。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偏颇体质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集中于中老年组,以湿热质为主(23.3%)。在体重指数上,体重过轻的患者以平和质为主。体重正常的患者中瘀血质最多。体重肥胖患者中以瘀血质为主,超重患者湿热质最高。在吸烟、饮酒方面,吸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统计学意义,饮酒无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中湿热质吸烟、饮酒人数最多。四种中医体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BMI与平和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平和质LDH患者BMI低于偏颇体质患者。吸烟、饮酒与湿热质呈正相关,吸烟、饮酒导致形成湿热质的风险增高。病程与瘀血质呈正相关,说明病程长是形成瘀血质的风险因素。体重、饮酒与痰湿质呈正相关,体重每增加1公斤,形成痰湿质的风险增加1.91%,有饮酒的成为痰湿质的风险增加10%。结论:1、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以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为主,其分布与年龄无关,与体重指数、性别、体重、病程、吸烟相关。2、经Logstic回归分析,BMI与平和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吸烟、饮酒与湿热质相关,病程与瘀血质相关,体重、饮酒与痰湿质相关。

李本健[3](2020)在《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研究黄芪丹参“药对”对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益气活血经典“药对”黄芪丹参的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及丹参酮IIA对microRNA-223-5p(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2.临床中观察黄芪丹参“药对”联合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实验研究(1)根据椎间盘退变磁共振Pfirrmann分级,术中收集退变程度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髓核组织样本纳入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共收集30例,分为Ⅲ级组和Ⅳ级组,每组各15例,qRT-PCR检测髓核组织中miR-223-5p的表达。比较mi R-223-5p在两组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取汇合度达到80%-90%的髓核细胞,使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 2000将 miR-223-5p mimics、miR-223-5p mimics control、miR-223-5p inhibi tor、miR-223-5p inhibitor control分别转染髓核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培养48h后qRT-PCR检测转染率。将上述转染成功的髓核细胞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干预和处理,总共分为以下6组:空白组、LPS(脂多糖)组、LPS+miR-223-5p mimics control 转染组(LPS+MC 组)、LPS+miR-223-5p mimics 转染组(LPS+Mim组)、LPS+inhibitor control 转染组(LPS+IC 组)、LPS+miR-223-5p inhibitor转染组(LPS+Inh组)。空白组中的髓核细胞只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用终浓度为10 μ g/ml的LPS刺激髓核细胞,LPS刺激并培养髓核细胞48h后,ELISA检测各组髓核细胞上清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各组髓核细胞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凋亡率。(3)取汇合度达到80%-90%的髓核细胞,将髓核细胞分成5组并给予不同处理:空白组:只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LPS干预组4组,均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LPS,调整LPS的终浓度为10 μ g/ml,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将LPS干预组依次命名为LPS干预1组、LPS干预2组、LPS干预3组、LPS干预4组。以上5组细胞培养48小时后,用于后续中药干预。中药干预:将上述LPS刺激后的髓核细胞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总共分为以下5组:空白组:上述空白组髓核细胞继续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模型组(LPS组):将上述LPS干预1组的髓核细胞继续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LPS+低浓度组:向上述LPS干预2组的髓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40 μ g/ml黄芪甲苷+20 μ g/ml丹参酮ⅡA溶液培养髓核细胞;LPS+中浓度组:向上述LPS干预3组的髓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80 μ g/ml黄芪甲苷+40 μ g/ml丹参酮ⅡA溶液培养髓核细胞;LPS+高浓度组:向上述LPS干预4组的髓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20 μ g/ml黄芪甲苷+60 μ g/ml丹参酮ⅡA溶液培养髓核细胞。将上述5组细胞培养48h后,qRT-PCR检测miR-223-5p在各组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2.临床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8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我院行单侧腰椎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计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中药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丹参汤剂加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于术前、术后第3天(用药前),药物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对两组患者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实验研究(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发病节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miR-223-5p在Pfirrmann分级Ⅲ级和Ⅳ级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发现Ⅲ级组患者髓核组织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Ⅳ级组患者(P<0.05)。(2)qRT-PCR检测miR-223-5p在髓核细胞中的转染率显示:miR-223-5p mimics转染髓核细胞后miR-223-5p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miR-223-5p inhibitor转染髓核细胞后miR-223-5p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miR-223-5p mimics control 和 miR-223-5p inhibitor control 转染髓核细胞后miR-223-5p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细胞转染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实验。LPS干预髓核细胞后,ELISA检测显示:LPS组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PS+Mim组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LPS+Inh组中IL-6、TNF-α、MMP-3、MMP-9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 LPS 组(P<0.05);LPS+MC 组和 LPS+IC组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与LPS组无明显差异(P>0.05)。qRT-PCR检测显示:LPS组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PS+Mim 组中 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LPS+Inh组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LPS组(P<0.05);LPS+MC组和LPS+IC组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与LPS组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显示:LP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PS+Mim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P<0.05);LPS+lnh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LPS组(P<0.05);LPS+MC组和LPS+IC组中细胞凋亡率与LPS组无明显差异(P>0.05)。(3)黄芪甲苷及丹参酮ⅡA干预髓核细胞后,q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LPS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LPS+低浓度组、LPS+中浓度组、LPS+高浓度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LPS+低浓度组相比,LPS+中浓度组、LPS+高浓度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LPS+中浓度组相比,LPS+高浓度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2.临床研究(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术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节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第3天(用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与药物治疗前(术后第3天)组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药物治疗1月后,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ODI评分比较,药物治疗1月后、治疗3月后,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miR-223-5p在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关,退变程度越重,miR-223-5p在髓核组织中表达越低。2.miR-223-5p的高表达能够抑制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减轻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髓核细胞的凋亡,从而减缓椎间盘退变,miR-223-5p低表达则作用相反。3.黄芪丹参的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及丹参酮ⅡA能够促进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iR-223-5p的表达,且低浓度促进效果最好,随药物浓度的升高,促进效果逐渐减弱;结合前两步结论可得,通过促进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iR-223-5p的表达可以抑制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减轻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髓核细胞的凋亡,来影响髓核细胞功能,从而减缓椎间盘退变。4.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可以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促进功能恢复。5.术后给予中药黄芪丹参汤剂治疗后,在短期内能进一步缓解术后腰背部及下肢残余痛、促进功能恢复。6.“益气活血”理论在促进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蒋中原[4](2020)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推拿结合火针、单纯推拿及单纯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组、火针组各30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结合火针疗法,推拿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疗法,火针组干预措施为火针疗法。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1)疼痛综合评定:简化Mc Gill量表;(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探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观察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推拿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火针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推拿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确效果,但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或单纯火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万翔[5](2020)在《铍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通过本次干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估铍针疗法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求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一种新的疗效确切、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案。二、研究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出现残余腰腿痛的病人50人,男性占40%,女性占60%,年龄范围为27岁至86岁。平均年龄60.66岁。固定节段:单节段(15例),双节段(22例),三节段(13例)。病程:1月~7个月。将50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的患者应用铍针治疗,每周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50mg Bid,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后评价VAS评分、JOA评分、安全指标及疗效评价。三、研究结果:1、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节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铍针治疗和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并接受时长为3周的随访,治疗第1周后,两组在降低痛感(降低VAS评分)疗效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1435>0.05),可见1周治疗后的时间里,两种方法对于减低VAS评分的疗效不相上下;对比两方法提高JOA评分效果差异(P=0.4266>0.05),可见治疗后1周两种方法对提高JOA评分方面也几乎相同;对比两组疗效(P=0.26>0.05),也表现为结果相似,也基本一致。治疗2周后数据显示,两组方法在VAS评分差值的平均数分别是:治疗组-3.16±1.25、对照组是-2.00±1.66,说明治疗2周后铍针降低VAS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P=0.00<0.01);两组在改善JOA评分方面效果相似(P=0.1313>0.05);对比两组疗效(P=0.049<0.05),说明治疗两周后,对比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铍针治疗能够产生明显临床疗效。3周后,两组方法在VAS评分差值的平均数分别是:治疗组-3.96±1.54、对照组是-2.76±1.92,说明治疗3周后铍针降低VAS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P=0.00<0.01);比较两组JOA评分差值的平均数,治疗组是7.16±3.48、对照组是4.76±3.76,说明治疗3周后铍针提高JOA评分的疗效显着超过了对照组(P=0.04<0.05);再将两组方法产生的疗效进行对比(P=0.040<0.05),说明治疗第3周后铍针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四、研究结论:经过3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和记录结果,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不难得出:铍针在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的总体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特别从治疗2周后开始,铍针疗法组显着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疗法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在治疗两周后开始对疼痛的改善作用趋于平缓。

胡月[6](2020)在《基于扶正理论的杵针与艾灸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杵针及艾灸疗法均符合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扶正”根本干预原则,因而在CRF治疗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本文系统化研究杵针及艾灸疗法(包括杵针疗法、艾灸疗法及杵针艾灸联合疗法共三种方案)干预CRF的临床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杵针及艾灸疗法在CRF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全面的系统化护理学证据支撑,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创新性和科学性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首要标准,而先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则是保证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手段。本论文首先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完成杵针及艾灸疗法在CRF患者中应用的文献研究,然后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研究结果设计并开展补充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从而最终获得研究目标中全面的系统化证据。(1)第一节文献研究以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网(Wan Fang)等中文数据库,同时配合补充检索手段,收集所有杵针及艾灸疗法干预CRF的RCT。按照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参照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依据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进行RCT的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成都某大学附属医院伴有气虚型CRF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CR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杵针组和杵针艾灸组,每组各36例。三组CRF患者均接受姑息化疗及常规护理等基础治疗,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加杵针疗法,杵针艾灸组在杵针组基础上补加无烟艾灸疗法。终点评估指标选用简明疲乏量表(BFI)、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辅助评估指标选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收集干预前中后每个环节的各种临床数据资料,选用恰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采用SPSS 26.0版软件对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28篇RCT(2249例CRF患者),其中艾灸组患者1125例,对照组患者1124例。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基础疗法,艾灸联合疗法能显着提高CRF治疗的总有效率,显着降低中重度CRF患者的数量,显着改善患者的CRF疲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并显着改善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口社会学资料、临床基本特征和干预前疗效性指标在三组CRF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可比性良好。(1)终点结局指标评估:BFI评分、PFS-R评分在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杵针组、杵针艾灸组干预前后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评分降低;三组干预后的BFI评分、PFS-R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杵针艾灸组效果优于杵针组。(2)辅助结局指标评估:QLQ-C30评分在各组干预前后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降低,杵针组、杵针艾灸组生活质量均提高;三组干预后的QLQ-C30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杵针艾灸组效果优于杵针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杵针艾灸组发生率低于杵针组。化疗所致脱发、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发生率在三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杵针或艾灸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杵针或艾灸的单一疗法及杵针艾灸联合疗法干预CRF均安全有效,均能显着改善CRF患者的疲乏状态和生活质量,且能有效降低常规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对于伴有CRF的NSCLC患者来说,杵针与无烟艾灸的联合疗法较单一杵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佳。杵针护理及艾灸护理均符合“扶正”的CRF根本干预原则,因而用来干预癌症及癌症治疗损伤患者正气所致的CRF能达到扶正强身的独特疗效。杵针及艾灸疗法均具有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优势,在CRF干预中可作为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推广。

苏嘉[7](2019)在《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探讨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残余腰腿痛中应用健翔理筋推拿治疗对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以及ODI功能评分的影响,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为中医理筋推拿疗法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残余腰腿痛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们对选取的68名诊断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残余腰腿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康复治疗。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采用健翔理筋推拿治疗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通过两周的随访观察记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以及ODI功能评分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两周随访,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2组的VAS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实验室检查及夜间疼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的治疗后结果显示:1.VAS疼痛评分比较分析: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21±1.39分,优于对照组的4.74±0.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2.JOA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为13.94±1.61分,优于对照组的12.06±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3.ODI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为17.32±5.25分,优于对照组的27.03士3.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4.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18%,对照组为88.24%。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9,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辨证施治,将健翔理筋推拿手法引入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残余腰腿的康复治疗中,通过随访发现,对比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其能更好缓解腰部疼痛,改善神经功能、腰部ODI功能评分及疗效,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张立生[8](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刘俊[9](2018)在《依降钙素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依降钙素联合丹鹿通底片治疗DLSS患者,对腰腿痛、腰椎活动度、间歇性跛行的改善情况,研究其作用机理,从而来探讨评估其临床意义、科学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脊柱科门诊DLSS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60名,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予基础治疗维D钙咀嚼片200mg po tid。对照组加用依降钙素注射液10IU im Qo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鹿通督片2.4g po tid。治疗1月。治疗前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并对患者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进行评分。治疗后再次评分并进行比较及整体疗效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及症状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后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腰椎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患者血、尿、便常规,血钙,肝肾功能,密切观察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明显其他不适,患者血、尿、便常规,生化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治疗后依降钙素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DLSS的患者疗效确切,效果优于依降钙素组,可有效改善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腰腿痛,药物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晋松[10](2012)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评价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筛选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优效方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同一人群地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4家医院同时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98例,由成都明科宏能临床医学研究有限公司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A组)、电针联合牵引组(B组)、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C组),每组66例。A组采用电针主穴(在阿是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中接一组电针)与配穴(在经络辨证或八纲脏腑辨证配穴中接一组电针)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动牵引治疗,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口服扶他林与维生素B1)治疗。每组患者电针治疗或牵引治疗第1、2周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第3、4周间隔1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休息2天;第5、6周间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2次;每次治疗30mins,若电针联合牵引治疗每次治疗共60minso扶他林、维生素B1第1、2周每周1天口服2次,连续口服5天,停药2天;第3、4周每周1天口服2次,间隔1天口服1天,共口服3天,停药2天;第5、6周每周1天口服2次,间隔2天口服1天,共口服2天;扶他林每次口服50mg,维生素B1每次口服10mg。在6周治疗期,如达到几乎完全康复或者完全康复即可根据患者意愿终止治疗。以基线和治疗6周后作为评价时间点,采用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腿痛程度、腰痛程度、腰腿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基线分析:(1)三组患者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是否吸烟、工作类型、工作时间)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各项指标(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突出方向、经络辨证、八纲脏腑辨证)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3)三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各项指标(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在入组时基线均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疗效评价:(1)治疗6周后三组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周后三组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联合牵引组优于其他两组。(3)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治疗6周后三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电针联合牵引组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组间比较在生理职能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联合牵引组优于其他两组,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5)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治疗6周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估:电针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均为取针后出血,无其他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电针联合牵引组、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无不良事件发生。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治疗、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腿痛、腰腿功能、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疗效相当。2、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腰痛、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方面,电针联合牵引治疗可能疗效更好。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结果
    3.1 VAS评分
    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3.3 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3.4 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
4 讨论
    4.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的认识
    4.3 PTED术后残余疼痛
    4.4 针刀治疗PTED术后残余痛的研究
    4.5 身痛逐瘀汤对PTED术后残余痛的研究
    4.6 研究结果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2)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调查
    2.2 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
    2.3 具体指标检测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基线数据分布
    5.2 吸烟、饮酒情况分布
    5.3 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与各体质分布情况
    5.4 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5.5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间比较
    5.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情况比较
    5.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体重指数间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5.8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6 讨论
    6.1 体病相关视角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与中医体质关系分析
    6.2 宁德地区LDH患者中医体质情况分析
    6.3 性别与闽东地区LDH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6.4 年龄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6.5 体重指数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6.6 不同体质间吸烟、饮酒的对比分析
    6.7 四种中医体质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7 研究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研究黄芪丹参“药对”对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一)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二)上调或下调miR-223-5p的表达对髓核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及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三)中药黄芪丹参中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及丹参酮ⅡA对髓核细胞中miR-223-5p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讨论
        1 miRNA的作用机制
        2 miR-223的功能及表达
        3 miRN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3.1 miRNA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3.2 miRNA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
        3.3 miRNA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4 基于“益气活血”理论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及研究
        5 黄芪丹参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研究方法
        1.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1.4 安全性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手术结果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评分比较
        2.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4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分析
        1.5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后常见不适及原因
        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康复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腰椎术后的认识
        3 促进腰椎术后恢复的治疗方法
        3.1 康复治疗
        3.2 西药治疗
        3.3 中医内治法
        3.4 中医外治法
        4 治法药物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致谢
发表论文

(4)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概述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干预方式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4.1 推拿疗法
        4.2 火针疗法
        4.3 针刺疗法
        4.4 艾灸疗法
        4.5 拔罐疗法
        4.6 中药外治疗法
        4.7 中医药综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治疗前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3.1.2 三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3.1.3 三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及比较
        3.5 三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6 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比较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3 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4 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优势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5.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McGill简化量表
    附录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缩略词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铍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腰椎术后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西医对腰椎术后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腰椎术后综合征治疗进展
    三、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进展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不良事件及其处理
        (五)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病例脱落、排除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二) 对照组和治疗组基线(一般资料)情况
        (三)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JOA评分情况
        (四) 治疗1周后
        (五) 治疗2周后
        (六) 治疗3周后
        (七) 治疗3周后,不同节段疗效比较
        (八) 安全性指标情况
        (九) 典型病例
    四、讨论
        (一) 中医和西医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中医和西医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痛的治疗
        (三) 铍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痛的作用机理
        (四) 铍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疼痛的针刺部位选择
        (五) 铍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疼痛的注意事项
        (六) 研究结果分析
        (七) 本试验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6)基于扶正理论的杵针与艾灸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癌因性疲乏的文献回顾
        (一)癌症及癌因性疲乏的疾病负担
        (二)癌因性疲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癌因性疲乏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二、杵针及艾灸应用于CRF的理论基础
        (一)杵针疗法应用于CRF的理论基础
        (二)艾灸疗法应用于CRF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文献回顾的本研究整体设计思路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文献检索及筛选
        (三)文献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
        (四)数据分析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一、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与终止标准
        二、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总体设计
        (二)样本量估算
        (三)分组及盲法
        (四)干预措施
        (五)评价指标及工具
        (六)研究的整体质量控制
        (七)伦理原则
        四、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一、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三、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结果
        (一)艾灸干预CRF疗效的终点指标分析
        (二)艾灸干预CRF疗效的辅助指标分析
        (三)艾灸干预CRF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第二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一、病例收集情况
        二、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一)人口社会学资料比较
        (二)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比较
        (三)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的疗效性指标比较
        三、三组患者干预疗效的比较分析
        (一)三组CRF干预的终点评估指标分析
        (二)三组CRF干预的辅助评估指标分析
        四、杵针及艾灸相关的不良事件观测情况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第一节系统评价/Meta分析讨论
        (二)第二节随机对照试验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疗法在CRF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的认识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第三节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治疗
        一、中医中药的治疗
        二、注射疗法
        三、手术治疗
        四、康复治疗
        五、药物治疗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诊断标准[74]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对比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对比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评分对比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诊疗现状
    第二节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三节 健翔理筋推拿的治疗特点
    第四节 研究结论
        一、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起效的关键因素
        二、健翔理筋推拿的疗效评定
第四章 归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9)依降钙素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研究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典型病例
5.讨论
6.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7.功能锻炼对DLSS的意义
8.预防
9.结论
10.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录 综述 保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1.1 受试者来源
        1.1.2 受试者选择
        1.1.2.1 西医诊断标准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1.1.2.3 经络辨证分型标准
        1.1.2.4 八纲脏腑辨证分型标准
        1.1.2.5 纳入标准
        1.1.2.6 排除标准
        1.1.2.7 剔除和脱落标准
        1.1.2.8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1.1.2.9 研究病例的中止
        1.1.2.10 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流程图
        1.2.2 估算样本量
        1.2.3 随机方法
        1.2.4 对照
        1.2.5 盲法
        1.2.6 随访
        1.2.7 分组方案
        1.2.7.1 电针组(A组)
        1.2.7.2 电针联合牵引组(B组)
        1.2.7.3 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C组)
        1.2.8 治疗方案
        1.2.8.1 健康教育
        1.2.8.2 电针组
        1.2.8.3 电针联合牵引组
        1.2.8.4 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
        1.2.9 观察指标
        1.2.9.1 基线指标
        1.2.9.2 疗效评价指标
        1.2.9.3 安全性评价指标
        1.2.9.4 依从性评价
        1.2.9.5 合并用药评价
        1.2.10 数据录入与锁定
        1.2.10.1 定义原始数据
        1.2.10.2 数据记录
        1.2.10.3 数据核查
        1.2.10.4 数据管理
        1.2.11 统计分析
        1.2.11.1 分析计划
        1.2.11.2 统计分析内容及方法
        1.2.12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2.12.1 质量控制
        1.2.12.2 质量保证
        1.2.13 伦理审查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1.1 各医院病例分配情况
        2.1.2 病例完成情况与分析集情况描述
        2.1.2.1 病例完成情况
        2.1.2.2 分析集情况
        2.1.2.3 剔除或脱落病例情况
    2.2 基线分析
        2.2.1 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基线分析
        2.2.2 临床特征基线分析
        2.2.3 病情程度基线分析
    2.3 疗效评价结果
        2.3.1 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LP)结果
        2.3.1.1 vasLP FAS与PPS结果
        2.3.1.2 vasLP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2 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WP)结果
        2.3.2.1 vasWP FAS与PPS结果
        2.3.2.2 vasWP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3 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Roland)结果
        2.3.3.1 Roland FAS与PPS结果
        2.3.3.2 Roland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2.3.4.1 SF-36生理功能(PF)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2 SF-36生理职能(RP)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3 SF-36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4 SF-36总体健康状况(GH)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5 SF-36活力(VT)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6 SF-36社会功能(SF)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7 SF-36情感职能(RE)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8 SF-36精神健康(MH)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5 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价分FAS与PPS结果
    2.4 安全性评价结果
        2.4.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4.2 安全性评级比较
    2.5 依从性评价比较
    2.6 合并用药评价比较
    2.7 患者意向性调查描述
    2.8 随访情况描述
        2.8.1 随访情况描述图
        2.8.2 随访情况描述结果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3.1.1 病因病机
        3.1.2 临床症状
        3.1.3 治疗原则和方法
    3.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3.3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疗效评价
        3.3.1 古代针灸医疗实践证据
        3.3.2 现代研究与系统评价
    3.4 关于本试验方案设计依据的讨论
        3.4.1 关于疾病人群的选择
        3.4.2 关于中央随机方法的应用
        3.4.3 关于干预措施的选择
        3.4.3.1 电针治疗方案的选择
        3.4.3.2 电针联合牵引治疗方案的选择
        3.4.3.3 电针联合牵引配合西药治疗方案的选择
    3.5 关于疗效指标的选择
        3.5.1 观察时间点的选择
        3.5.2 腿痛与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
        3.5.3 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
        3.5.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
        3.5.5 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
    3.6 关于本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3.6.1 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疼痛等的疗效分析
        3.6.2 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分析
        3.6.3 三种方案在疗效总体上没有显着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3.6.4 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3.7 依从性、剔除与脱落病例情况分析
    3.8 合并用药情况分析
    3.9 研究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3.10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机制探讨
        3.10.1 疏通经脉的作用
        3.10.2 除湿散寒的作用
        3.10.3 补益肝肾的作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临床研究量表
    附件三:课题启动咨询会与质控检查照片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D]. 彭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初步观察[D]. 雷美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研究黄芪丹参“药对”对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李本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中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铍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万翔.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扶正理论的杵针与艾灸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胡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的疗效研究[D]. 苏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
  • [9]依降钙素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D]. 刘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 晋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附50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