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邱晓东[1](2021)在《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激发干事创业不竭动力》文中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不同时期孕育锻造出的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

高明兴[2](2021)在《SDHY公司远洋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我国企业还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而我国的远洋运输市场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其运力增长和运输需求之间存在剧烈的矛盾,远洋运输企业的市场环境愈加严峻。在这一形势下,远洋运输企业需分析自身的发展状况,由此制定适宜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为其发展提供最为可行的保障,以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对于SDHY公司来说,主要优势有:深耕“大客户”,坚持稳步发展;创新商业模式,产融协同发展;优化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的管理;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坚持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打造文化价值体系,重塑良好品牌形象。主要劣势有:受产业周期性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待加强;现金流压力较大,债务结构待优化;市场适应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待提升;人才队伍发展缓慢;企业目前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整体的创新能力较低,企业还应该提升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本文运用EFE矩阵对关键外部因素进行分析,量化外部机会与威胁;利用IFE矩阵对关键内部因素进行分析,量化内部优势与劣势;运用SWOT矩阵对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进行组合分析,制定可以采取的备选战略;运用QSPM矩阵对备选战略进行优选,确定SDHY公司远洋运输业务应主要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为确保“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落地,提出了服务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两项最主要的实施措施。本文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选择国内外的大中型资源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这些企业大多以股东或原单位作为发展的基础,本文对这些企业开展全面研究,通过对目标市场中的客户群体的特征分析来进一步提升远洋运输服务的品质,提高服务的安全性,使服务变得更加便捷,由此使企业在市场中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壮大,从而完成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务融资、安全生产等角度提出了各项具体的保障措施,从而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地,助力SDHY公司远洋运输业务保持持续的行业前列地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的针对性,通过对SDHY公司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能够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远洋运输业近几年发展的实际状况,发现类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研究基础,对SDHY公司远洋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同类型远洋运输企业及类似企业有实践借鉴意义。

商卓[3](2019)在《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得到了高速全面的发展,各行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船员行业和其所隶属的航运业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特点。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如何合理全面地开发海洋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方针升级为国家战略,海洋资源的充分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船员资源是航运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合理有效的开发好该资源,不仅对航运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对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高素质船员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有利于扩大船员的就业渠道,为船员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分析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整体环境,明确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对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了解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接着归纳船员管理的相关概念及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重点剖析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分析。运用预测模型对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量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加以分析,最后总结提出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并说明战略的实施措施。

刘孔明[4](2019)在《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远不可替代的竞争因素。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散运")于2016年6月揭牌成立,由原隶属于中远集团的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和原隶属于中国海运的中海散货运

肖静,甄颖琳,江冰[5](2014)在《走出低谷的力量——中远香港航运管理提升纪实》文中研究指明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坚持客观务实的态度,不断推动管理体系改版升级,完善公司体制机制,为公司逆境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航运市场形势持续低迷,竞争激烈百舸争流。面对同一个市场,面对同样的困境,究竟怎样的应对策略,可以让航运企业平稳度过低谷期?在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庄佩君[6](2011)在《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 ——宁波案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效的运输和物流、以及物流网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海运物流网络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区域,一直处于全球化的前沿。但同时海运物流体系和其运作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也给港口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和风险。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与港口城市—区域存在着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机理。本论文以港口空间里的海运物流活动为核心,基于海陆向结合视角与海运物流企业行为为主线,把握海运物流体系自身演变规律和机制,分析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形成和特征,探讨区域体系在全球网络中的嵌入。在此基础上,考察海运物流活动与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演变,探寻全球化背景下港口、城市和区域的海运物流经济综合体的存在,进一步地探索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治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具有显着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输贯穿着实物流通道和路径。运输经济学强调运输产品的完整性和客户的参与,要求海运物流服务产品的完整性和包括货主在内的海运物流所有成员的整合协作。运输生产的网络经济性决定了海运物流主要活动者的行为策略,和海运物流体系发展趋势。海上运输专业化、海运速度提高和船舶大型化是实现运输的空间和时间效用的技术保障,实现时空压缩。运输业发展可改变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耗费的时间和资本,决定着“社会与技术的范式”,当海运物流体系有技术重大变化时就会领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谋求全球化的厂商将自身物流功能外包,采购完整物流服务产品,为运输链成员提供向全球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的机会,实现经营项目和地理范围扩大。实物流环环相扣,意味着其空间构建过程有赖于行为者所在地域在物流链中的动态位。无论是美国大都市区制度应对公共管理辖区破碎化,还是中国的行政区兼并应对行政区经济,都难以解决海运物流“流动空间”特性对区域管理的挑战。治理理论认为因为政府失效和市场失效的存在,治理权威与治理主体应多元化,企业是经济活动的治理主体,这为海运物流空间治理的企业参与提供了理论依据。经济活动的不同治理模式,以及企业权力的不均衡引起的领先企业所具有的治理地位等使得区域的海运物流体系处于在自身掌控能力之外的动态变化之中。区域治理和全球价值链治理都强调治理主体之间的认同原则,认同的力量可以从结构主义、新制度主义和网络理论中得到理论支撑。海运物流体系的行为者在港口、城市和区域空间内建构基于“文化认同”的共同体,构筑避风港,以对抗全球失控的无序竞争、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全球经济时代,海运物流是海运实践和海运研究的新范式,为了理解全球海运物流需要构建一组概念。首先是海运物流的概念。海运物流是满足客户需要的持续过程,在需要经过海运的发送地到最终收货地之间,以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将恰当数量的恰当货物、按恰当的条件,在客户指定的恰当时间送达至恰当地点的恰当收货人。此概念为海运物流从业成员提供理解全球化的实物流空间的现实、形成共同的战略和行动模型、框架和思维方式。其次是海运物流供应链的概念。在海运物流领域,从发货人至收货人过程涉及海运公司、码头运营商、代理经纪等诸多专业化企业,构成了海运物流服务链。这一概念的建立,有利于从企业角度审视海运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动态;另一方面,码头运营商等企业身份显现了放松管制以后港口运作中企业行为的影响,从而将“港口”纳入物流体系之中。第三是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概念,即以国际海上运输网络为基础,以港口为枢纽中心,陆上的公路、铁路及内河通航水系等多式联运通道所构成的集疏运体系为末端的全球实物流网络。在这个概念框架下,考察全球实物流的海向和陆向通道网络及其海陆界面的空间布局,海运物流企业的市场运营战略和空间组织特征。第四,区域港口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概念。这需要观察区域港口在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嵌入方式和嵌入机制。为了向最终客户提供完整物流服务产品,整合是最重要原则,通过组织方式变革实现空间和功能一体化,以解决因功能、产权、运营权的分割而造成的海运物流链破碎化。运输组织革命、运输和信息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为实现全球范围的海运物流整合提供了技术和体制保障。海运航线和可移动运载工具船舶组成了海向物流网络,各航线上所投入的船舶运力体现了各条海向通道的大小和能力;大宗干散货、液体散货和集装箱货在海向通道里大量迅速流动是全球经济最壮观的景象。各有不同物流绩效特征的陆上运输通道和场站实现了海运物流的配送功能。为了掌控服务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海运物流企业谋求对物流链的控制,出现了海运物流网络运营组织的海陆一体化。国际海运业者和码头企业是实现海运服务链功能和组织整合中的渠道领袖,前者通过“编织”海向网络、打造登陆的港口节点、进而继续构建陆向网络,后者具有整合陆向的运输、仓储配送和航运服务支撑功能的优势。港口根植于海运物流链中,是各功能活动会合的空间场所;其发展需要置于全球海运物流体系之中。城市和区域的海运物流体系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突出地表现为区域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中国沿海港口群在太平洋西岸的整体凸显,是世界航运重心东移、和中国沿海区域成为全球海运物流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现。中国沿海地区作为海运物流的市场所在实现了市场嵌入,通过基础设施大规模、专业化和集装箱化建设,以及航运通道网络建设实现了网络嵌入,而海运物流链上企业的市场运作战略,实现供应链嵌入。港口投资和经营市场、海上航运市场、以及海运物流链其它服务市场的开放是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市场机制。海运物流体系发展,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发育和完善,和空间维度上的集聚和扩散过程。在很长一段历史里,海运物流服务的供应链系统不完善、服务链比较短,海运物流活动与区域的相互作用在一有限的空间范畴内。由于“城市”这个空间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地理尺度上的极大差异,因此采取“港一城界面”为空间剖析单元,以表征港口及海运物流活动与城市的交互作用,突出这-空间里两者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广泛的经济社会政治背景。历史上海运物流活动集聚及与特定空间的互动,培育了港一城界面,孕育了港口城市,促进其繁荣和发展。由于海运物流体系发展的技术剧变的拉动作用,海运物流集聚空间受其拉动呈现一定的迁移轨迹。宁波案例显现了海运物流活动是港口城市发育和成长的基本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的海运物流活动培育了形态各异的港一城界面和港口城市。海运物流体系的发展也呈现空间扩散之势。其驱动力有三重,包括因集聚对港—城界面造成的土地和环境等压力,中心城市对航运组织经营活动和各类支撑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内陆区域对物流配送节点和工业客户等的拉动作用。信息和交通技术使非实物流环节的部门获得了空间流动自由,改变了区位选择要素顺序,实现海运物流在港口、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和区域的空间重塑。在此自由流动背景下土地市场是分散化的强烈决定因素。港口城市—区域是区域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投影、全球化下海运物流系统运作的新空间。宁波案例显示企业在物流通道组织、以及实现区域融入全球海运物流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港口城市构建的海运物流平台、海运物流网络的陆向区域化和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海运物流支撑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组现象构成了宁波地域上港口城市—区域海运物流的空间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港口城市和区域对海运物流体系的治理制度也有着积极的响应和生动的演变过程。全球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布局和治理特征表现为海向空间的灵活性和无根性,陆向空间边界渐失,空间整体协作性和治理空间的区域化。区域海运物流体系受到双重风险。一方面,跨国船公司拥有海运物流链治理权,其在海向空间运作的无根性,以及在内陆节点的渗透,对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带来极大风险。另一方面,在全球—地方化的张力下,放松管制、私有化进程等体制转型过程中,海运物流体系受到地方分割,政府缺位和越位共存现象的影响。海运物流体系在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治理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治理手段需突破原来单一的依靠政治和行政方式,形成由海运物流行为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治理体制,才能避免空间冲突。基于“认知共同体”的港口物流共同体的伙伴关系,主要体现为政府部门、企业和非赢利机构(包括个人)共同参与全球海运物流的治理。营销和文化策略有利于实现共同体的组织构建和制度构建,加强目标认同感。通过各物流活动主体的互动协同努力,满足港口城市—区域内企业、居民对提供通往国内其它地区及世界的通道的需求,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加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促进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形象凸显。本论文试图在以下三方面实现创新:1.揭示海运物流体系发展规律,构建全球海运物流网络、阐明其运营组织和基本特征,阐释中国沿海港口群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动力机制。2.以“港—城界面”为考察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的主导标志,揭示两者互动关系时空演变规律。海运物流在港—城界面的集聚和发展培育了古代和近代的商贸型港口城市,其空间迁移驱动港口城市发展;日益完善与发达的全球海运物流体系空间重塑,构成容纳海陆双向互动的地域利益空间共同体,促进了港口城市—区域的发育和发展。3.基于全球性城市—区域理念,提出“港口城市—区域”的科学概念,尝试建构“全球性海运物流——全球性海运物流网络——全球性海运物流服务产业——全球性生产网络——港口城市—区域”相互依存的空间逻辑依存关系;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共同认知的“港口物流共同体”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治理机制。

李鹏[7](2010)在《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市场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太平洋航线是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圈的重要运输通道,尤其是连接亚洲和美洲的重要贸易通道,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航线。它不仅具有国际集装箱运输各航线的普遍特点,还具有相对独特的形态和特征。由于该航线地位突出,特征明显,对研究国际集装箱运输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然而,以往针对该航线的专门分析文章较少,加上近年来该航线及经济变化情况较多,因此,目前针对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分析及对策方法的研究便非常有必要了。不论是以前还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太平洋地区无疑是全球的经济贸易的中心,尤其是亚洲地区,虽然在始于2007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打击,但是这个区域已经在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而且这种趋势在本世纪将会继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太平洋航线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业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强。本文试图对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方案,但由于在信息搜集等方面的限制,本文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得出有效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袁惠英[8](2009)在《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而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更正处于上升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中国物流企业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国内物流企业中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扎实的文化定力的企业领导者仍属少数,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娴熟地运用企业文化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更为鲜见。本文立足于这一现状,深入探讨了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及应用,为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根据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的特征和现状,设定了13个初始指标,即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远大的发展目标、明确的使命、完善的行为规范制度、企业领导体制和领导风格、员工的仪容仪表、完善的企业文化网络、公平的激励措施、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员工职权的适度授予、较强创新性和进取性、对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企业信息广泛共享。然后根据实地调查对指标体系进行有效性检验,最后把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成由十个具体指标构成;接着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企业文化的评价模型,并通过白沙物流的实例进行模型运用,从而论证了该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采用理论阐述与实践归纳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对我国物流企业文化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设计了较为全面、科学实用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定性指标采用隶属度赋值方法进行评价,对定量指标采用格栅获取法进行评价。运用AHP法确定企业文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构建了一套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企业文化评判模型,并且进行了实际的应用演示,对客观的评价企业文化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淼[9](2008)在《海运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航运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整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成世界海运强国的目标,但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在整体水平上,尤其是在航运人力资源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这一既定的目标,交通部明确提出了“科教兴交”的战略决策。要实现科教兴交,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航运技术人才。目前,我国航运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海运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制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力资源日益成为航运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在航运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占据了人力资本的优势地位,谁就在这场优胜劣汰的游戏中掌控了主动权。本文以航运业主要的从业人群——船员的素质培养为重点,通过对船员培养过程的经济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海运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等问题,进而对航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对策提出建议,以期望能对我国实现从海运大国转变成海运强国的理想提供参考意见。

江舰[10](2007)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引擎正经历着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的深刻变革。交通运输是国务院确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先领域,发展物流业又是重中之重。履行入世承诺的逐步深入,我国在航运、物流、货代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条件,外资的高端综合物流服务商企业在华的独资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加剧。如何整合现有的企业优势,积极拓展物流外延业务与服务,发展综合物流能力,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这是所有业界人应该深入研究、不懈探索的理论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经营行策。本文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与现实要求下,着力探讨了我国传统大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进行了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就本文所研究的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战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供应链理论做了有效的概念明晰;就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业务与组织机构优化理论、供应链及战略联盟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与比较,既是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又是尝试讲经典理论与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相结合的学术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的特征与我国物流服务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选择。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与新近研究成果,就现代服务业与物流服务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和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进行了层次细分,同时深入比较研究了国内外多家高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经验与经营优势。并就我国物流服务市场及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做了深入的分析与剖析,随之提出了适应时代及客户要求的企业经营策略与战略选择。第三部分,就转型过程中本文深入探讨的四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逐一细致研究。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及相应管理做分析与表述;就业务组合与流程再造的经典理论及其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做深入探讨,其中特别分析比较了多家业界高端企业的业务优势,斯以借鉴。我国物流企业的组织机构优化与创新部分,就其现状、成因、革新必要性进行了阐释,提出了重组的原理、思路、过程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及优化后的有效管控。最后,就提升整体供应链竞争能力及战略联盟的伙伴选择与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影响因素及供应链竞争力的构造原则,论述了战略伙伴的选择、评价与谈判等问题,并对合作伙伴相互选择与合作进行了博弈分析。第四部分,结合上文所作的学术与理论探讨,围绕企业转型中至为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以中外运集团总公司为研究主体,就集团开展物流服务的发展沿革,现今面临的战略环境及发展机遇做了深入探讨,解决了中外运集团建立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业务组合战略、组织机构创新与有效管控模式等转型中的关键问题,与企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的实例研究与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措施。

二、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2)SDHY公司远洋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工具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1.1 企业市场结构理论
        2.1.2 企业能力理论
        2.1.3 企业资源理论
    2.2 竞合战略理论
        2.2.1 竞合战略理论概述
        2.2.2 竞合战略的研究现状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远洋运输市场环境相关研究
        2.4.2 战略选择相关研究
        2.4.3 竞争力分析相关研究
        2.4.4 战略实施与保障相关研究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科学技术环境
    3.2 行业经济特征和生命周期
        3.2.1 行业经济特征
        3.2.2 行业生命周期
    3.3 行业竞争环境
        3.3.1 供给方议价能力
        3.3.2 需求方议价能力
        3.3.3 潜在竞争者
        3.3.4 可替代性
        3.3.5 行业内竞争状况
    3.4 主要竞争对手
        3.4.1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3.4.2 奥登道夫公司
        3.4.3 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3.4.4 各公司对比
    3.5 外部机遇与挑战
        3.5.1 机遇
        3.5.2 挑战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及业务简介
    4.2 价值链分析
        4.2.1 公司基础
        4.2.2 人力资源
        4.2.3 研发创新
        4.2.4 组织管理
        4.2.5 业务运营
        4.2.6 客户服务
        4.2.7 风险管控
    4.3 内部优势与劣势
        4.3.1 优势
        4.3.2 劣势
第5章 竞争战略制定与选择
    5.1 公司战略目标体系
        5.1.1 公司使命
        5.1.2 公司愿景
        5.1.3 战略目标
        5.1.4 业务目标
    5.2 竞争战略选择的因素评价
        5.2.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5.2.2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5.2.3 竞争战略SWOT矩阵
    5.3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3.1 成本领先战略
        5.3.2 差异化战略
        5.3.3 聚焦战略
    5.4 竞争战略选择
        5.4.1 竞争战略QSPM矩阵
        5.4.2 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6章 竞争战略实施
    6.1 服务差异化
        6.1.1 船舶代理业务服务差异化
        6.1.2 巩固提升强化货代业务
    6.2 渠道差异化
        6.2.1 融资渠道差异化
        6.2.2 企业联合差异化
    6.3 品牌定位差异化
第7章 战略保障和控制措施
    7.1 打造海洋特色企业文化
    7.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3 提高企业运维管理质量
    7.4 强化资金管理保障措施
    7.5 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7.6 完善风险防控常态机制
        7.6.1 健全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
        7.6.2 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EFE矩阵问卷调查表
附件2 IFE矩阵问卷调查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船员管理概述
        2.1.1 船员管理外派及船员管理公司概念与业务
        2.1.2 船员管理相关公约及法规
        2.1.3 船员管理与服务的内涵
    2.2 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2.2.1 企业发展战略概念及发展阶段
        2.2.2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2.2.3 PEST分析理论
        2.2.4 SWOT分析理论
3 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与竞争力分析
    3.1 PEST分析
    3.2 内部环境分析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4 对国际干散货船员劳务市场的需求分析与预测
    4.1 定量预测方法介绍
        4.1.1 时间序列预测
        4.1.2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
        4.1.3 灰色预测
        4.1.4 组合预测
    4.2 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量预测
        4.2.1 国际干散货船员劳务需求量预测
        4.2.2 对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量预测
    4.3 预测结果分析
5 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
    5.1 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及重点
        5.1.1 发展战略目标
        5.1.2 发展战略重点
    5.2 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战略实施措施
        5.2.1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业务流程
        5.2.2 加大船员招聘力度,提升船员队伍素质
        5.2.3 立足船员外派管理,降低船舶管理和船员费用
        5.2.4 探索和推进信息技术在船员管理方面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认识加强航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加强航运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先进文化的需要
    2. 加强航运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需要
    3. 加强航运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4. 加强航运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船舶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 担当
    2. 诚信
    3. 创新
    4. 和谐
三、船舶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理念等尚未形成船员的共同价值取向
    2. 对船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 船舶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
    4. 船舶文化没有真正“落地”
    5. 船舶文化建设投入的财力物力不足
四、新时期船舶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1. 船舶文化建设方面
    2. 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做法
五、结语

(5)走出低谷的力量——中远香港航运管理提升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金色招牌:优质的服务
管理提升的利器:建章立制
精细化管理:降本降耗
确保稳健:优化优待船员资源

(6)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 ——宁波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命题提出
        1.1.1 海运物流是港口城市和区域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路径
        1.1.2 运输和物流关乎全球化研究
        1.1.3 海运物流体系和其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1.1.4 海运物流体系的发展关切港口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献述评
        1.2.1 港口体系空间关系的研究
        1.2.2 港口与城市和区域关系的研究
        1.2.3 港口研究的新视角
        1.2.4 结论与启示
    1.3 框架与路线
        1.3.1 标靶设定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3 内容模块
        1.3.4 方法和流程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运输体系的理解
        2.1.1 运输业的经济学解读
        2.1.2 海运经济效率的实践技术支撑
        2.1.3 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2.2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2.2.1 供应链的全球化
        2.2.2 物流管理的响应
        2.2.3 物流和供应链框架下的运输服务转型
    2.3 服务于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区域治理理论
        2.3.1 区域管理格局的新变化
        2.3.2 区域管理的治理新思维
        2.3.3 有效治理的认同机制
第三章 海运物流及全球海运物流网络
    3.1 全球性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海运物流
        3.1.1 海运物流供应链
        3.1.2 全球海运物流的组织革新和体制保障
        3.1.3 全球海运物流的发展
    3.2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
        3.2.1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组成
        3.2.2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运营组织
        3.2.3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功能组织特性
    3.3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中国沿海区域
        3.3.1 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沿海港口群
        3.3.2 中国沿海区域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方式
        3.3.3 中国沿海区域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市场机制
第四章 海运物流集聚与港口城市发展:港一城界面的变化
    4.1 港一城界面的概念及内涵
    4.2 三江口:古代宁波港一城界面
        4.2.1 宁波古代港口城市的形成
        4.2.2 三江口港一城界面的形态—商业中心
        4.2.3 古代海运物流活动与城市结构
    4.3 姚江北岸:近代宁波港一城界面
        4.3.1 码头北迁与城区扩大
        4.3.2 江北岸港一城界面的形态—近代海运物流中心
        4.3.3 近代海运物流活动与江北岸城区结构
    4.4 滨海新城:现代宁波港一城界面
        4.4.1 沿江滨海的海运物流设施建设
        4.4.2 海港新城建立及其临港产业
        4.4.3 现代海运物流与城市形态
    4.5 海运物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4.5.1 港一城界面演变的空间模型
        4.5.2 港一城界面空间迁移的阶段特征
        4.5.3 港城互动的空间机理
第五章 支撑全球海运物流的战略新空间:港口城市—区域
    5.1 什么是港口城市一区域?
        5.1.1 港口城市一区域:全球海运物流网络运作的空间组织
        5.1.2 港口城市一区域形成的驱动因素
        5.1.3 全球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布局和治理特征
    5.2 宁波港口城市一区域的浮现
        5.2.1 嵌入全球海向物流网络中的宁波港
        5.2.2 宁波港口城市一区域的形成
        5.2.3 宁波港口物流系统空间治理的制度演变
    5.3 影响港口城市一区域形成的风险因素
        5.3.1 海运物流链治理权与港口风险
        5.3.2 全球海运物流体系中的地方分割
    5.4 建构港口城市一区域的机制体制创新
        5.4.1 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区域治理体制
        5.4.2 “港口物流共同体”共同治理的港口城市一区域
        5.4.3 港口物流共同体的构建和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关注的命题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关注的命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市场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概述
    1.1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诞生与发展
        1.1.1 集装箱运输发展史
        1.1.2 集装箱运输出现的必然性
    1.2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与优越性
        1.2.1 集装箱运输是实现全机械化作业的高效运输方式
        1.2.2 集装箱运输适合实现组织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
        1.2.3 集装箱运输能大大提高运输质量
        1.2.4 集装箱运输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1.3 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1.3.1 集装箱化比重不断增加
        1.3.2 世界主要各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不断提高
        1.3.3 世界集装箱船队不断发展壮大
        1.3.4 集装箱船公司向大型化发展
        1.3.5 硬件与软件的成套技术日臻完善
第2章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
    2.1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概述
        2.1.1 太平洋航线
        2.1.2 太平洋航线的历史
        2.1.3 太平洋周边经济概况
    2.2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形态与特征
        2.2.1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形态
        2.2.2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的特征
    2.3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供给与需求分析
    2.4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竞争形势与所面临的问题
        2.4.1 竞争形势
        2.4.2 面临的问题
第3章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预测
    3.1 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方法的概述
        3.1.1 时间序列预测法
        3.1.2 因果分析法
        3.1.3 趋势分析法
    3.2 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
        3.2.1 时间序列预测法预测
        3.2.2 因果分析法预测
        3.2.3 趋势分析法预测
        3.2.4 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结果
    3.3 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船队运力预测
第4章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简介及规划
    4.1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发展历史
    4.2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现状
        4.2.1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设置
        4.2.2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市场现状
    4.3 基于中海视角对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分析
        4.3.1 集装箱运输将稳步而持续发展
        4.3.2 船舶的大型化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化
        4.3.3 集装箱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方向发展
        4.3.4 港口的中转作用日益突出
        4.3.5 多式联运和物流将日臻完善
        4.3.6 班轮公司将呈全球联运化趋势
        4.3.7 信息管理实现现代化
    4.4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未来发展规划
        4.4.1 保证充足舱位供给量
        4.4.2 灵活制定运价,紧跟市场步伐
        4.4.3 围绕集装箱主业,整合相关产业
        4.4.4 加大航线合作力度,实现航线效益最大化
        4.4.5 提高企业核心创新力
第5章 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市场对策
    5.1 价格对策
        5.1.1 运价的制定
        5.1.2 努力提高运价,维持船公司的正常业务
        5.1.3 价格战对航运市场的影响
    5.2 经营对策
        5.2.1 应对激烈竞争,加强联营与合作
        5.2.2 中海集运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5.2.3 班轮公司应加强与货代和货主联盟建立关系
        5.2.4 中国海关新舱单系统对航运的影响
    5.3 物流对策
        5.3.1 坚持物流服务主业
        5.3.2 积极探索散改集物流运输模式
        5.3.3 拓展航运第三方物流业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8)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动态
        1.2.1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动态
        1.2.2 国内企业文化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物流企业文化评价理论
    2.1 企业文化理论
        2.1.1 企业文化主要流派述评
        2.1.2 企业文化评价方法综述
    2.2 物流企业文化理论
        2.2.1 物流企业文化的内容
        2.2.2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
        2.2.3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2.4 物流企业文化评价的作用
第3章 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2 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模型建立步骤
        3.2.1 严格控制指标的选取
        3.2.2 科学确定指标权重
        3.2.3 建立自适应的评价框架体系
        3.2.4 注重评价后的诊断分析
    3.3 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数据调查
        3.3.2 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
        3.3.3 定性指标的量化与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处理
    3.4 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4章 白沙物流企业文化评价
    4.1 白沙物流企业现状
        4.1.1 公司概况
        4.1.2 白沙物流企业文化
    4.2 白沙物流企业文化评价
        4.2.1 设计调查问卷
        4.2.2 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
        4.2.3 调查数据处理
        4.2.4 调查结果分析
        4.2.5 白沙物流企业文化构造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调查问卷

(9)海运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海运强国战略及其对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
    2.1 海运强国的内涵及背景分析
        2.1.1 海运强国的涵义
        2.1.2 海运强国战略的背景分析
    2.2 海运强国战略对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
第3章 海运人力资源的构成及市场分析
    3.1 海运人力资源的构成
    3.2 海运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分析
第4章 海运人力资本的涵义及其特殊性分析
    4.1 海运人力资本的涵义及相关发展理论
        4.1.1 海运人力资本的涵义
        4.1.2 海运人力资本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1.3 海运人力资本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4.2 海运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分析
第5章 海运人力资源经济性和社会性评价
    5.1 海运人力资源培养的时间成本
    5.2 海运人力资源培养的资金成本
    5.3 海运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指标分析
        5.3.1 海运人力资本投入指标分析
        5.3.2 海运人力资本产出指标分析
    5.4 海运人力资源的经济性模糊综合评判
        5.4.1 海运人力资源经济性的模糊判断
        5.4.2 海运人力资源经济性的模糊判断的具体应用
第6章 海运人力资源培养发展对策分析
    6.1 实施新的用人机制
    6.2 进一步完善发展海运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体系
        6.2.1 我国航海类高校航海人才的培养对策
        6.2.2 我国海运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6.3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船员劳务市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10)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现代物流与第三方物流
        1.2.2 第三方物流企业
        1.2.3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与供应链管理
    1.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3.1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回顾
        1.3.2 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理论研究
        1.3.3 业务与组织机构优化理论研究
        1.3.4 供应链战略与战略联盟理论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思路与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特征分析及我国物流服务商的战略选择
    2.1 现代服务业与物流服务
        2.1.1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产业特性
        2.1.2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在交通领域的集中体现
        2.1.3 国家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1.4 现代物流服务总体结构与经营战略
    2.2 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与物流服务提供商
        2.2.1 物流服务的种类
        2.2.2 物流服务市场的划分
        2.2.3 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层次细分
        2.2.4 国内外物流服务提供商比较与借鉴
    2.3 我国物流服务市场及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2.3.1 我国物流服务市场的需求分析
        2.3.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及其优劣势
        2.3.3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2.3.4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2.4 我国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机遇与前景
    2.5 我国物流服务商的战略选择与发展策略
        2.5.1 一体化物流战略
        2.5.2 国际化物流战略
        2.5.3 组织机构优化战略
        2.5.4 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第3章 转型关键问题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3.1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制
        3.1.1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价值链分析
        3.1.2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
    3.2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
        3.2.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2.2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3.3 培养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分析
        3.3.1 内部积累与外部获取
        3.3.2 针对实际问题因循而动
    3.4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3.4.1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鉴别
        3.4.2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3.4.3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
第4章 转型关键问题之业务组合与流程再造
    4.1 业务组合管理战略理论
        4.1.1 业务组合计划
        4.1.2 业务组合概念
        4.1.3 多元化观点
        4.1.4 三层面业务组合增长的观点
    4.2 业务组合战略理论的应用框架
        4.2.1 评估实现增长的途径与自身的准备情况
        4.2.2 进行实现增长的战略设计
        4.2.3 战略实施的设计
    4.3 国内外先进物流服务提供商业务优势比较与分析
        4.3.1 UPS的业务优势分析
        4.3.2 DHL的业务优势分析
        4.3.3 马士基的业务优势分析
        4.3.4 美集物流(APL Logistics)的业务优势分析
        4.3.5 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优势分析
        4.3.6 中远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优势分析
        4.3.7 大田(收购前)的业务优势分析
    4.4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现状与再造问题
        4.4.1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物流业务运作模式
        4.4.2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再造
第5章 转型关键问题之组织机构优化与创新
    5.1 我国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
    5.2 我国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成因分析
    5.3 我国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革新的必要性
    5.4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机构重组
        5.4.1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的基本原理
        5.4.2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的思路
        5.4.3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创新的过程
        5.4.4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应注意的问题
    5.5 大型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创新的实践过程
        5.5.1 物流企业业务线之间重要的业务关联关系
        5.5.2 获取业务关联关系的价值
        5.5.3 业务线关联性对组织架构的影响
    5.6 组织机构优化后总部管控模式
第6章 转型关键问题之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6.1 供应链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构造原则
        6.1.1 决定供应链竞争能力的因素
        6.1.2 供应链竞争力的构造原则
    6.2 合作伙伴选择原则
    6.3 合作伙伴的评价
        6.3.1 评价合作伙伴的指标
        6.3.2 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
    6.4 合作伙伴相互选择的博弈分析
        6.4.1 两个企业间相互选择的策略问题
        6.4.2 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策略问题
第7章 中国外运集团公司转型关键问题的实施
    7.1 中国外运集团物流服务的发展沿革
    7.2 中国外运集团的战略环境分析
        7.2.1 外部环境
        7.2.2 内部环境
        7.2.3 发展机遇
    7.3 中国外运集团物流服务的发展战略定位
    7.4 中国外运集团建立发展核心竞争力实例分析
    7.5 中国外运集团业务组合战略实例分析
        7.5.1 中国外运集团的主营业务
        7.5.2 业务组合战略发展愿景
        7.5.3 业务组合发展实施措施
    7.6 中国外运集团组织机构创新与管控模式实例分析
        7.6.1 中国外运现有组织机构
        7.6.2 对中外运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的主要建议
    7.7 中国外运集团与企业集团战略合作的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四、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激发干事创业不竭动力[N]. 邱晓东. 中国远洋海运报, 2021
  • [2]SDHY公司远洋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高明兴. 山东大学, 2021
  • [3]天津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商卓.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4]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刘孔明. 交通企业管理, 2019(02)
  • [5]走出低谷的力量——中远香港航运管理提升纪实[J]. 肖静,甄颖琳,江冰. 中国远洋航务, 2014(03)
  • [6]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 ——宁波案例[D]. 庄佩君.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7]中海集运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市场对策研究[D]. 李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2)
  • [8]物流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D]. 袁惠英. 湖南大学, 2009(03)
  • [9]海运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 石淼.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3)
  • [10]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关键问题研究[D]. 江舰. 大连海事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创新:中远散运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