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磁场催陈新鲜干红葡萄酒红外光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婷[1](2018)在《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颜色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超声波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能的物理催陈红酒技术。现有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升葡萄酒的色泽品质和稳定性,但超声波对葡萄酒颜色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并且超声波产生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性或不可逆性目前并未研究。本研究利用超声波技术处理红葡萄酒,研究葡萄酒的色泽特性、主要花色苷及酚类物质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究超声波影响红酒呈色的作用机制。此外,由于花色苷的辅色作用对红酒呈色的重要性,本文选用合适的辅色素添加至葡萄酒中,然后超声波处理,研究其色泽特性、单体花色苷、结合态花色苷和聚合态花色苷的比例以及花色苷和辅色素的含量等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趋势,以研究超声波对葡萄酒中花色苷的辅色作用的影响机理。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超声波处理对红酒色泽特性变化的影响:超声波处理确实能够改善葡萄酒的色泽,当以20 kHz的超声频率、100 W超声功率处理葡萄酒28 min时,红酒的颜色改善最明显。经超声波处理的葡萄酒其吸收光谱、呈色参数、主要花色苷及酚类物质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未超声波处理酒相似,而且超声波处理后的酒各指标变化速率较快。超声波处理能增大可见吸收光谱的吸光值、增强葡萄酒颜色、增大色度值和褐变指数、提高酒中红色成分对葡萄酒色度的贡献率,且超声波对红酒的增色作用是不可逆的,即不具“返生”现象。2.超声波处理对红酒主要花色苷及酚类物质变化的影响:经超声波处理的葡萄酒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儿茶素、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其在未处理酒中相似,且超声波处理能够加快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等酚类物质在贮存期间的变化。此外,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在各处理红酒中咖啡酸、丁香酸和(-)-表儿茶素与红酒酒色呈正相关,而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和(+)-儿茶素与红酒酒色呈显着负相关,即超声波处理在改善葡萄酒色泽品质的同时,并不改变葡萄酒酒色与这些物质间的相关关系。3.超声波处理对红酒辅色的影响:本研究选用辅色效果强且稳定性高的咖啡酸作为辅色素添加至葡萄酒中,并用超声波对其进行处理,以研究超声波对红酒辅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酸的辅色作用随贮存时间持续增强,且超声波处理能够持续增强咖啡酸的辅色作用。超声波处理可使添加咖啡酸葡萄酒的可见光谱吸收值增大、酒色增强、色度和褐变指数增大、聚合态花色苷比例升高,使酒中单体花色苷比例降低,结合态花色苷比例先增后减,在超声波作用下花色苷单体逐渐转变为呈色更强且更稳定的聚合态。此外,当添加咖啡酸的红酒经过超声波处理后酒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和咖啡酸的变化加快,表明超声波能持续稳定地加快花色苷与咖啡酸的辅色反应从而提升葡萄酒色泽。综上所述,超声波处理能够改善红酒的色泽且对红酒贮存期的色泽特性及酚类物质的变化有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影响,此外,超声波处理能够加快红酒中花色苷的辅色反应从而改善红酒色泽。
李维新,苏昊,何志刚,任香芸,林晓婕,林晓姿,梁璋成[2](2018)在《活性氧处理对南方山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以"桂葡1号"和刺葡萄2种南方山葡萄酒为对象,研究活性氧处理对葡萄酒总酯、游离花色苷、原花青素及色泽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氧处理参数为33.34 mg/min·L的情况下,2种葡萄酒的活性氧适宜处理时间均为5 min,其总酯含量均提高10%以上,与自然陈酿1年的葡萄酒总酯含量相当。活性氧处理使葡萄酒的游离花色苷和原花青素降低,但处理5 min后其仍高于自然陈酿1年的葡萄酒。活性氧处理能使葡萄酒的色度降低,色调升高,外观上接近长时间陈酿的葡萄酒的色度和色调。
王振斌,李婷婷[3](2017)在《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利用人工催陈的手段促进食醋催陈,缩短老化时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人们利用超声波、超高压、微波、高压静电场、红外等方法对食醋进行催陈,结果表明:食醋的色、香、味均有明显提高,有效达到食醋催陈的目的。文章主要对超声波、超高压、微波、高压静电场、红外、激光和联合催陈技术对食醋催陈的机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
叶萌祺[4](2015)在《苹果酒酿造过程香气物质调控及FT-NIRS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酒的香气成分是影响苹果酒风味和典型性的重要因素,是评价苹果酒质量的一个直观且重要的指标,也决定着苹果酒的风格和类型。因此,研究苹果酒香气的生成规律,寻找有效的香气成分调控方法,提高苹果酒的香气质量是果酒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以解析苹果酒发酵过程各项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从营养素优化、酵母菌种优选、混合发酵、后期催陈等方面调控苹果酒香气的生成,探究各种有利于提高苹果酒香气质量的方法,并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苹果酒中不同种类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及基本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以期为解决苹果酒香气不足的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为实时在线监测苹果酒品质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苹果酒发酵过程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动态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总糖和可同化氮在发酵开始后迅速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整体呈下降趋势,p H值整体呈上升趋势,总酚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波动较大,但发酵前后差异不大。发酵进行108 h时,所有多酚物质的含量都达到最大值或较高值。大部分多酚物质的含量在发酵后均显着降低;仅有原儿茶酸在发酵之后含量升高。除了琥珀酸,其他有机酸均在发酵84 h时,含量达到最大值或较高值,且在发酵后含量均有所上升。在发酵进行72 h120 h以及144 h216 h,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波动较大;尤其在发酵进行到192 h,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都达到峰值或谷值。在发酵过程中,共监测了高级醇类化合物8种,酯类化合物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6种,其他种类的化合物8种,它们大部分是在发酵阶段产生,从发酵48 h后含量开始剧烈变化,但也有一些香气物质在发酵过程被代谢,含量降低。(2)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亮氨酸、谷氨酰胺、吡哆醇和氯化锌这四种因素是对苹果酒总酯含量影响显着的关键因子;根据最陡爬坡试验、次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和岭脊分析的结果表明当亮氨酸、谷氨酰胺、吡哆醇和氯化锌的添加量分别为34.8 mg/L,84 mg/L,0.24 mg/L和1.30 mg/L时,苹果酒的总酯含量可以达到5.29 g/L,为最优营养素添加方案,在此条件下,苹果酒的感官品质得到有效提高。(3)通过对3个品种的苹果样品和果库空气中分离纯化所得的18株酵母菌进行初步筛选、比较后,得到产香性能较好的6株酵母菌。对这6株菌种进行ITS序列的扩增和克隆测序,最后经ITS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判定出其中3株为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菌种,2株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种,1株为Pichia guilliermondii菌种。通过苹果酒发酵试验,筛选出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YN6产酯能力最强,接种YN6后,苹果酒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明显增加,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N6(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YN6)是一株性能优良的产香酵母。(4)选用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N6与酿酒酵母WLS21进行混合发酵,考察了两种菌株的不同接种时间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发酵过程中,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的生长会受到酿酒酵母的强烈抑制,而酿酒酵母的生长也会受到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的轻微抑制。混合发酵可以增加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提高苹果酒香气的复杂性。不同的混合发酵方式,即不同的接种时间,所酿造的苹果酒具有不同的香气特征。混合发酵WS3的感官得分最高,苹果酒的品质最好。异常威克汉姆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是改善苹果酒香气质量的有效方法。(5)利用超声波对苹果酒进行催陈处理,以未经超声波处理的苹果原酒和经过自然陈酿一年的苹果酒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的超声波处理时间、处理功率、处理温度、处理频率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苹果酒有一定的催陈效果,对总酸、p 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酚以及各种主要香气成分会产生一定影响,有些成分经过超声处理后可以达到陈酿酒的水平,且不同的超声波处理条件会对苹果酒的指标带来不同的影响。整体来说,苹果酒在低频、高功率、较高温度下超声处理,更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催陈效果。(6)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苹果酒中的可溶性固形物、p H值、总酸、总酯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建模波段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优选出适合于不同指标的最佳建模参数。在最优建模条件下,建立了可溶性固形物、p H值、总酸、总酯含量的近红外PLS定量模型,校正模型R2分别为0.91、0.93、0.98、0.91,RMSECV分别为0.85°Brix、0.08、0.02 g/100m L、0.12 g/L;预测集R2分别为0.91、0.93、0.98、0.92,RMSEP分别为0.60°Brix、0.08、0.02 g/100m L、0.10 g/L。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 H值、总酸含量、总酯含量、定量效果较好,可以实现多成分同时快速检测。(7)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苹果酒中酯类物质(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乳酸乙酯、癸酸乙酯和乙酸己酯)、高级醇类(异丁醇、己醇、2,3-丁二醇、2-苯乙醇和3,4,5-三甲基-4-庚醇)、脂肪酸类(癸酸、己酸和辛酸)共16种香气成分建立了近红外PLS定量分析模型,所有校正模型的R2均在0.83以上,RPD在2.433.02之间,预测集R2均在0.88以上,RPD在2.903.50之间。表明建立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苹果酒中1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张苗苗,曹国珍,缪建顺,李文建,陆栋[5](2015)在《物理方法在酿造酒催陈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物理方法以其作用快速,无额外添加物等特点在酒类催陈中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采用适当的物理方法处理酿造酒可显着改善酒类品质,缩短陈酿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对超高压、电场、超声波、微波等物理方法在酿造酒人工催陈中的作用机理、催陈效果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展望了各种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舒杰[6](2013)在《超声处理对黄酒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过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等程序酿造而成,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然而,黄酒自然陈化时间很长,且占用大量贮藏空间,增加了酿酒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寻找一种新型陈化方式减少陈化时间非常有意义。超声陈化是利用超声波所产生的巨大剪切应力和瞬间高温高压环境,促进酒体发生一系列生化、物理以及化学变化,迅速提升黄酒的感官品质,从而缩短黄酒陈化的时间。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超声处理对黄酒感官品质、挥发性物质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对超声处理后黄酒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拟体系初步探究了黄酒超声陈化的作用机理。这些研究为黄酒超声陈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功率、温度对黄酒的感官品质都具有显着影响,在超声时间20min,超声功率135W,超声温度20℃条件下,黄酒的感官品质最佳,感官分值与一年陈黄酒最为接近。同时,发现超声优化酒的感官品质与一年陈黄酒无显着性差异,而与新酒有显着性差异。因此,超声处理可以显着改善黄酒的感官品质。2.采用HS-SPME-GC-MS方法检测黄酒中挥发性物质,其最佳萃取条件:样品体积4m1,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min,NaCl添加量2.5g。该方法共检测出12种醇类,4种醛类,5种酸类,22种酯类和4种酚类物质。结果发现超声处理能促进挥发性醇类、醛类和酚类物质的氧化,降低它们在黄酒中的含量;同时,氧化反应促进了挥发性酸类物质的生成;此外,超声作用也促进了挥发性醇和酸的酯化反应,从而使酒中挥发性酯类物质含量增加。3.常规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超声优化酒中氨基态氮、pH值与新酒相似;酒精度和非糖固形物含量较新酒低;总糖、总酸和挥发性酯含量较新酒高。此外,超声优化酒中大部分理化指标与一年陈黄酒相似。4.有机酸分析结果表明:新酒、一年陈黄酒、超声优化酒和超声贮存酒中九种有机酸总量分别为24557.4mg/L、32301.5mg/L、25031.3mg/L、24607.5mg/l。一年陈黄酒的有机酸总浓度与新酒、超声优化酒有显着性差异,超声优化酒中有机酸总浓度与新酒无显着性差异。但在各有机酸浓度方面,超声优化酒的草酸、酒石酸和丙酮酸含量与新酒相似;酮戊二酸、苹果酸、乳酸和乙酸含量比新酒低;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则高于新酒。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新酒、一年陈黄酒、超声优化酒和超声贮存酒中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01.52mg/L、843.78mg/L、650.93mg/L、634.91mg/L。一年陈黄酒中氨基酸总浓度与新酒、超声优化酒具有显着性差异,超声优化酒浓度与新酒无显着性差异。但是,与新酒相比,超声优化酒中大部分氨基酸浓度均有所不同。6.超声陈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的增大,加快了乳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使乳酸乙酯含量增加,乳酸含量略微降低;加快了苯乙醇的氧化和酯化反应,使苯乙醇含量降低,生成了少量的苯乙醛、苯乙酸和苯乙酸乙酯;可能促进了异丁醇、异戊醇和乙酸乙酯等易挥发物质的挥发,使其含量降低。7.储藏过程中超声黄酒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黄酒的感官品质、挥发性物质以及理化指标均未随贮藏时间增长而出现回生现象。
黄婷[7](2012)在《香醋人工催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醋是烹调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调味品。在中国,醋的历史文化久远,我国百姓自古以来就有酿醋和食醋的传统。随时代的发展,醋的用途由最初用于调味发展为如今的用于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饮料型和沐浴型等等。新酿制的醋刺激性较大,要经长时间的贮存陈酿,才能使之变得柔和。品质优良的醋不仅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产品的营养成分也随原料、工艺及生产环境有关。因此,研究香醋快速陈酿技术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以湘西自治州边城醋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香醋为试验材料,采用化学法、微波、超声波、超高压及综合处理等方法对香醋进行人工催陈试验,研究不同催陈方法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总酯、总酸、pH、还原糖、氨基态氮)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并与未处理、自然陈酿一年香醋相比较,以此确定了不同催陈方法的最优工艺条件,建立了香醋人工催陈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未处理、自然陈酿一年醋各主要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自然陈酿时间的延长,香醋中的总酯含量逐渐增加,经自然陈酿一年的醋总酯含量达到8.15g/L,色泽加深。2、香醋经化学法处理后,其总酸、总酯含量明显增加。对催陈效果影响的因素依次为过氧化氢浓度>加热温度>处理时间,经正交试验得最优工艺条件:过氧化氢浓度0.05mol/L,加热温度为30℃,处理时间2h,总酯含量达到9.20g/L。由紫外吸收图谱可知经化学法处理的香醋在近紫外区光谱曲线有上移,说明化学法对香醋起到了催陈的效果。3、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参数得出超声波催陈香醋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0W、乙醇添加量0.53%、温度35℃、时间21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香醋总酯含量为8.21g/L,口感协调、酯香味突出、陈香增加。4、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催陈香醋的较优条件范围。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微波催陈香醋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80W、乙醇添加量0.6%、微波处理时间1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微波催陈香醋的总酯含量为8.30g/L;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微波催陈香醋作用的显着性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香醋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220nm左右,微波处理后的香醋在波长40001500cm-1范围内与自然陈酿一年的醋红外图谱基本吻合,说明香醋经微波处理能加速醋内物质参与反应,快速达到陈酿目的。5、随超高压处理压力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香醋中总酸、总酯、氨基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催陈香醋工艺条件,在超高压处理压力为288MPa,处理68min,乙醇添加量为0.59%的条件下得到口感柔和协调、酯香味突出的香醋,总酯含量8.16g/L。6、香醋综合陈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及超高压联合处理对香醋,即在温度35℃,乙醇添加量0.53%,处理21min,处理一次后,再经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288MPa,处理68min,乙醇添加量0.59%),香醋的总酯含量与自然陈酿一年水平相当,达到8.74g/L。由此看出,采用超声及超高压联合处理是一种可行的香醋快速陈酿方法。由未处理香醋与复合催陈后香醋的GC/MS香气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香醋中检测出的香气化合物主要是醇类、酯类、挥发酸类、醛酮类等物质,催陈后的香醋中总酯含量明显高于未处理香醋。
豆一玲[8](2010)在《不同陈酿方式对新疆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及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分析了2008年产新疆玛纳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成分,然后用不锈钢罐、浸泡橡木板(设两个木板用量)和四种橡木桶共7种方式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陈酿,分析了陈酿过程中单体酚、花色素苷和香气成分的变化,并聘请专家对陈酿一年后的各处理酒样进行了感官鉴定。研究了新疆产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进行了陈酿工艺对葡萄酒质及成分的影响,得到初步结果。一、陈酿后一般理化指标变化规律葡萄酒经过陈酿后总酸含量增加,酒精度和PH值降低,但幅度有限;干浸出物含量和色度明显降低,尤其是不锈钢罐陈酿减少较多,浸泡橡木板处理其次,橡木桶酒的色度降低较少。二、陈酿过程中单体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1.葡萄酒陈酿过程中单体酚的含量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其最大值出现在第6月。陈酿结束时单体酚含量约为原酒的一倍。葡萄酒陈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种单体酚为儿茶素和没食子酸。2.不同陈酿方式对单体酚含量的影响为,陈酿结束时单体酚的含量都大约为原酒的一倍,整体来说除了处理C外木桶陈酿后的葡萄酒中单体酚含量略低于非木桶陈酿;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一直是非木桶陈酿过程中含量最高且一直远高于其它单体酚。而木桶陈酿过程中只有儿茶素含量一直远高于其它单体酚,从第9月开始表现出没食子酸含量比除儿茶素外的其它单体酚含量低或者相差不大。三、陈酿过程中花色素苷类物质的变化规律1.花色素苷总量在陈酿过程中是先降低再升高,在第9月时出现最低值,陈酿结束时的含量远远低于原酒;整个过程总只有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是一直上升的,其它花色素苷都和总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最主要的两种花色素苷(含量之和占总含量的60%以上)6月以前是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0-(6-O-乙酰)葡萄糖苷,从9月开始就变为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2.在花色素苷的最终含量上,木桶陈酿后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的含量约为原酒的1/4,而非木桶陈酿后约为原酒的1/2。四、陈酿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1.陈酿过程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酯类和醇类,基本上两者相对百分含量之和都在70%以上酯类的相对百分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而醇类的含量则是一直呈下降趋势。陈酿结束时香气成分中的醇类大约为原酒的一半;酸类成分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略有起伏波动;香气成分中的烷类只在陈酿的中期少量出现,原酒和陈酿结束时都无检出。烷类含量的变化也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除了酯类、醇类、酸类和烷类以外的其它香气成分的含量在陈酿过程中表现出前期下降后期维持在同一水平并略有升高。2.酯类香气成分在非木桶陈酿中表现为前6月含量快速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而木桶陈酿则是缓慢下降甚至是略有起伏波动的下降,从第9月开始快速上升;烷类香气物质在木桶陈酿中出现的最高值远远大于非木桶陈酿。五、陈酿结束后各酒样感官品评结果1.采用橡木制品(橡木板、橡木桶)陈酿后的葡萄酒,香气显着增加,酒体协调,改善了葡萄酒的品质。2.在陈酿后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方面,橡木桶陈酿最优,浸泡橡木板陈酿其次,不锈钢罐陈酿质量较差。在橡木板用量方面以橡木板使用量大者较好。在不同橡木桶陈酿处理之间,质量差异不显着,但不同橡木来源及橡木纹理、桶板烘烤程度对葡萄酒质量均有影响,均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酒体。
周晓芳[9](2010)在《橡木片及超声波催陈干红葡萄酒的研究》文中认为为加速葡萄酒的成熟,本试验采用橡木片浸渍技术和超声波处理技术来催陈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从理化指标(总酸、色度、色调、总酚、花色苷、单体酚等)和感官指标两方面对两种技术的单一催陈效果和复合催陈效果进行评定,试验结果表明:1)橡木片催陈葡萄酒经橡木片催陈,加速了内部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在橡木片的浸泡时间为20d时,添加8g/L的橡木片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催陈效果。处理后葡萄酒色度降低了2.67%,色调升高了12.57%,总酚含量升高了29.11%,盐酸指数和明胶指数分别增加了371.8mg/L和495.6mg/L,总单体酚含量和总游离花色苷含量分别降低了35.60%和9.19%,总感官得分上升了6.33%,香气馥郁、怡人,带有明显的香子兰和橡木味,生涩味减小,口感变得柔和、圆润。在橡木片的添加量为6g/L时,浸泡25d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催陈效果。处理后葡萄酒的总酸降低了0.2 g/L,色度和色调分别升高了2.14%和5.82%,总酚含量升高了18.78%,盐酸指数和明胶指数分别增加了272mg/L和314.4mg/L,总单体酚含量和总游离花色苷含量分别降低了44.24%和10.54%,总感官得分上升了6.96%,香气浓郁、愉悦,带有明显的香子兰和橡木香,生涩味减小,口感变得柔顺、饱满。2)超声波催陈干红葡萄酒经超声波催陈处理总体质量有所提升。在超声波功率为120W、频率为40kHz时,超声波处理20min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催陈效果。处理后葡萄酒色度和色调分别升高了4.81%和0.79%,总酚含量升高了3.45%,盐酸指数和明胶指数分别增加了4mg/L和110.3mg/L,总单体酚含量和总游离花色苷含量分别降低了65.83%和22.30%,总感官得分上升了9.87%,果香浓郁,悦人,生涩味减小,口感顺滑、平衡。3)橡木片和超声波复合技术催陈葡萄酒经橡木片催陈和超声波催陈,内部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加速,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在超声波功率120W、频率40kHz、处理时间为20min时,添加6g/L的橡木片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催陈效果。处理后葡萄酒色度和色调分别升高了3.48%和4.76%,总酚含量升高了0.63%,盐酸指数和明胶指数分别增加了20.5mg/L和101.8mg/L,总单体酚含量升高了4.67%,总游离花色苷含量降低了16.27%,总感官得分上升了14.27%,香气浓郁、愉悦,带有明显的香子兰和橡木香,生涩味减小,口感变得柔和、饱满。在橡木片的添加量为6g/L时,用功率为120W、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处理40min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催陈效果。处理后葡萄酒色度和色调分别升高了3.48%和3.04%,总酚含量升高了2.81%,盐酸指数和明胶指数分别增加了64.9mg/L和220.6mg/L,总单体酚含量和总游离花色苷含量分别降低了3.17%和18.76%,总感官得分上升了8.72%,果香味浓,并带有明显的香子兰和橡木香,生涩味减小,酒体平衡、结构感强。
苏慧娜,黄卫东,战吉成,王秀芹[10](2010)在《高压脉冲电场对干红葡萄酒原花色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缩短葡萄酒陈酿时间,使其品质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本实验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和自然陈酿对新鲜干红葡萄酒的影响,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原花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一定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原花色素的含量、平均聚合度及其组成单元都发生了显着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符合自然陈酿效果。PEF场强低于18kV/cm时,随场强增加,处理效果越接近陈酿,但是场强达到24kV/cm时,处理效果反而下降。因此,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对于加速葡萄酒陈酿、提高葡萄酒品质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二、电磁场催陈新鲜干红葡萄酒红外光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场催陈新鲜干红葡萄酒红外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颜色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葡萄酒 |
1.2 葡萄酒的陈酿技术 |
1.2.1 葡萄酒的自然陈酿 |
1.2.2 葡萄酒的人工催陈 |
1.3 超声波在葡萄酒催陈中的应用 |
1.3.1 超声波的作用机理 |
1.3.2 超声波催陈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3 超声波对红酒色泽影响的研究进展 |
1.4 葡萄酒的呈色 |
1.4.1 葡萄酒中的花色苷 |
1.4.2 花色苷的结构和性质 |
1.4.3 花色苷的辅色作用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色泽变化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超声波处理参数的选择 |
2.2.2 红葡萄酒的超声波处理及贮存 |
2.2.3 测定红葡萄酒的可见吸收光谱 |
2.2.4 测定红葡萄酒的酒色、色度、褐变指数、色调及红、黄、蓝色占比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超声功率的选择 |
2.3.2 超声时间的选择 |
2.3.3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间可见吸收光谱、酒色、色度、褐变指数、色调及红、黄、蓝色占比变化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主要花色苷及酚类物质变化影响 |
3.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红葡萄酒的超声波处理过程及贮存 |
3.2.2 红酒中主要花色苷及五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3.2.3 标准品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
3.2.4 相关性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间锦葵色素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
3.3.2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酒色、锦葵色素及主要酚类物质相关关系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咖啡酸和儿茶素对红酒模型酒的辅色作用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配制Mv-glc、Mv-glc+咖啡酸、Mv-glc+儿茶素模型酒液 |
4.2.2 模型酒液的贮存处理 |
4.2.3 模型酒液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色泽参数分析 |
4.2.4 模型酒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Mv-glc、Mv-glc+咖啡酸、Mv-glc+儿茶素模型酒液在贮存过程中的辅色效果 |
4.3.2 Mv-glc、Mv-glc+咖啡酸、Mv-glc+儿茶素模型酒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声波处理对咖啡酸辅助红葡萄酒呈色机理研究 |
5.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试验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2.1 样品制备与超声波处理 |
5.2.2 红葡萄酒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5.2.3 红葡萄酒呈色参数的测定 |
5.2.4 测定红葡萄酒中单体、结合态和聚合态花色苷比例 |
5.2.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葡萄酒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咖啡酸和丁香酸 |
5.2.6 标准曲线绘制 |
5.2.7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超声波处理对添加咖啡酸红葡萄酒的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
5.3.2 超声波处理对添加咖啡酸红葡萄酒的呈色参数变化的影响 |
5.3.3 超声波处理对添加咖啡酸红葡萄酒中结合态、单体和聚合花色苷比例的影响 |
5.3.4 超声波处理对添加咖啡酸红葡萄酒在贮存期间的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咖啡酸和丁香酸变化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活性氧处理对南方山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1.3.1 游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1.3.2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1.3.3 色度、色调的测定 |
1.3.4 葡萄酒总酯含量测定 |
1.3.5 葡萄酒总酸含量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活性氧处理对葡萄酒总酯的影响 |
2.2 活性氧处理对山葡萄酒游离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影响 |
2.3 活性氧处理对山葡萄酒色度和色调的影响 |
3 结果和讨论 |
(3)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人工催陈食醋技术 |
2.1 超声波催陈 |
2.1.1 超声波催陈研究进展 |
2.1.2 超声波催陈分析 |
2.2 超高压催陈 |
2.2.1 超高压催陈研究进展 |
2.2.2 超高压催陈分析 |
2.3 微波催陈 |
2.3.1 微波催陈研究进展 |
2.3.2 微波催陈研究分析 |
2.4 高压静电场催陈技术 |
2.4.1 高压静电场催陈研究进展 |
2.4.2 高压静电场催陈研究分析 |
2.5 红外催陈技术 |
2.5.1 红外催陈研究进展 |
2.5.2 红外催陈研究分析 |
2.6 激光催陈技术 |
2.6.1 激光催陈研究进展 |
2.6.2 激光催陈研究分析 |
3 国外催陈技术研究 |
4 小结与展望 |
(4)苹果酒酿造过程香气物质调控及FT-NIRS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1.1 我国苹果产业现状 |
1.1.2 我国苹果加工产业现状 |
1.2 苹果酒发展概况 |
1.3 苹果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
1.3.1 发酵原料对苹果酒香气的影响 |
1.3.2 酵母菌种对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
1.3.3 发酵条件对苹果酒香气的影响 |
1.3.4 营养素对苹果酒香气的影响 |
1.4 酒类催陈的研究进展 |
1.4.1 酒的陈酿 |
1.4.2 人工催陈方法 |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酒中的应用 |
1.5.1 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
1.5.2 近红外技术在定量分析饮料酒成分中的应用 |
1.6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6.1 选题依据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1.6.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苹果酒发酵过程的动态监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仪器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苹果酒发酵过程理化指标的监测 |
2.2.2 苹果酒发酵过程多酚成分的监测 |
2.2.3 苹果酒发酵过程有机酸成分的监测 |
2.2.4 苹果酒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监测 |
2.2.5 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矿质元素的监测 |
2.2.6 苹果酒发酵过程香气物质的监测 |
2.3 小结 |
第三章 营养素的添加对苹果酒总酯含量的影响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影响总酯含量的关键营养素筛选 |
3.2.2 关键营养素中心点浓度的确定 |
3.2.3 二次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对营养素添加方案的优化 |
3.2.4 验证试验 |
3.2.5 苹果酒的理化分析和感官评判 |
3.3 结论 |
第四章 产香酵母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 |
4.1.2 菌种和培养基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1.5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
4.1.6 产香酵母的筛选 |
4.1.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4.1.8 ITS rDNA序列鉴定 |
4.1.9 苹果酒的酿造 |
4.1.10苹果酒的感官评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和产香酵母的筛选 |
4.2.2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
4.2.3 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4.2.4 ITS rDNA序列鉴定 |
4.2.5 苹果酒的酿造 |
4.2.6 筛选得到的菌株菌落形态观察 |
4.3 小结 |
第五章 混合发酵对苹果酒香气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生长状况 |
5.2.2 苹果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
5.2.3 苹果酒的感官评定 |
5.3 小结 |
第六章 超声波处理对苹果酒的催陈作用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超声波频率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 |
6.2.2 超声波功率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 |
6.2.3 超声波时间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 |
6.2.4 超声波温度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 |
6.3 小结 |
第七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苹果酒基本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分析 |
7.1 材料和方法 |
7.1.1 样品来源 |
7.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7.1.3 样品指标测定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SSC、pH值、总酸、总酯的模型建立 |
7.2.2 挥发性香气成分的近红外模型建立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物理方法在酿造酒催陈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酿造酒的陈酿 |
2 酿造酒的物理催陈方法 |
2.1 超高压催陈 |
2.2 电场催陈 |
2.3 超声波催陈 |
2.4 微波催陈 |
2.5 其他催陈方法 |
3 物理方法在葡萄酒催陈方面的比较 |
4 结论与展望 |
(6)超声处理对黄酒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黄酒陈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1 物理变化机理研究 |
1.2.2 化学变化机理研究 |
1.3 酒类产品物理催陈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超高压催陈技术 |
1.3.2 电场催陈技术 |
1.3.3 微波催陈技术 |
1.3.4 γ射线催陈技术 |
1.4 超声陈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1 超声陈化作用机理 |
1.4.2 酒类产品超声陈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处理对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超声温度对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
2.3.2 超声功率对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
2.3.3 超声时间对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
2.3.4 超声黄酒感官品质的正交分析 |
2.3.5 感官评价的显着性分析 |
2.3.6 黄酒感官品质的回生验证 |
2.4 小结 |
第三章 超声处理对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HS-SPME-GC-MS萃取条件优化结果 |
3.3.2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超声对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3.3.3 黄酒挥发性物质的回生验证 |
3.3.4 超声温度对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3.3.5 超声功率对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3.3.6 超声时间对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超声处理对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仪器 |
4.2.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超声处理对黄酒常规理化指标的影响 |
4.3.2 超声处理对黄酒有机酸的影响 |
4.3.3 超声处理对黄酒氨基酸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黄酒超声陈化的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与仪器 |
5.2.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黄酒主要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
5.3.2 黄酒超声陈化的机理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香醋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食醋的风味及营养成分 |
1.1.2 我国主要食醋种类及特点 |
1.2 食醋酿造工艺及功能特性概况 |
1.2.1 食醋传统生产工艺 |
1.2.2 食醋的功能研究进展 |
1.3 发酵产品人工催陈研究进展 |
1.3.1 国内发酵产品催陈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发酵产品催陈研究现状 |
1.4 人工催陈技术简介 |
1.4.1 超声波催陈 |
1.4.2 微波催陈 |
1.4.3 超高压催陈 |
1.4.4 臭氧催陈 |
1.4.5 电磁场催陈 |
1.4.6 高压脉冲催陈 |
1.4.7 加热与冷冻催陈 |
1.4.8 红外线催陈 |
1.4.9 其他催陈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目标 |
第2章 化学法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研究方法 |
2.1.4 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助催剂的筛选 |
2.2.2 过氧化氢浓度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2.2.3 加热温度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2.2.4 处理时间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2.2.5 化学法催陈香醋工艺条件优化 |
2.2.6 化学法催陈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
2.2.7 讨论 |
2.3 小结 |
第3章 超声波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研究方法 |
3.1.4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乙醇添加量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2 超声波功率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3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4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5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催陈香醋工艺结果 |
3.2.6 超声波催陈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
3.2.7 讨论 |
3.3 小结 |
第4章 微波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研究方法 |
4.1.4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微波功率处理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4.2.2 乙醇添加量对香醋理化指标的影响 |
4.2.3 微波处理时间对香醋理化指标的影响 |
4.2.4 微波催陈香醋工艺条件优化 |
4.2.5 微波处理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
4.2.6 讨论 |
4.3 小结 |
第5章 超高压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1.3 研究方法 |
5.1.4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乙醇添加量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5.2.2 超高压处理时间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5.2.3 超高压处理压力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5.2.4 超高压催陈香醋工艺条件优化 |
5.2.5 超高压处理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
5.2.6 讨论 |
5.3 小结 |
第6章 复合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仪器与设备 |
6.1.3 香气成分测定 |
6.1.4 研究方法 |
6.1.5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6.1.6 定性定量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
6.2.2 未处理香醋与最佳复合催陈后香醋香气成分分析结果 |
6.3 小结 |
第7章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光谱学特性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与试剂 |
7.1.2 仪器与设备 |
7.1.3 研究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紫外吸收光谱图的影响 |
7.2.2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红外吸收光谱图的影响 |
7.2.3 催陈机理探讨 |
7.3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不同陈酿方式对新疆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及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新疆酿酒葡萄与葡萄酒 |
1.2 葡萄酒的陈酿工艺 |
1.2.1 葡萄酒的人工催陈技术 |
1.2.2 葡萄酒的常规陈酿 |
1.3 橡木制品与葡萄酒陈酿 |
1.3.1 橡木 |
1.3.2 橡木桶 |
1.3.3 橡木桶陈酿葡萄酒技术 |
1.4 葡萄酒陈酿中的主要物质变化 |
1.4.1 葡萄酒中主要酚类物质 |
1.4.2 葡萄酒中主要呈香物质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处理 |
2.3 测定项目 |
2.4 分析方法 |
2.4.1 葡萄酒理化指标检测 |
2.4.2 多酚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 |
2.4.3 花色素苷HPLC分析方法 |
2.4.4 香气成分检测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玛纳斯赤霞珠干红葡萄原酒的组分分析 |
3.1.1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一般成分分析 |
3.1.2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含量分析 |
3.1.3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含量分析 |
3.1.4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
3.2 玛纳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不同陈酿处理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
3.2.1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一般理化成分的变化 |
3.2.2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类物质在不同陈酿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
3.2.3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类物质在不同陈酿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
3.2.4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在不同陈酿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
3.3 新疆玛纳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经不同方式陈酿处理后感官品评 |
第4章 小结 |
4.1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后一般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
4.2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类物质在各种陈酿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4.3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类物质在各种陈酿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4.4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在各种陈酿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4.5 不同方式陈酿处理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感官品质变化 |
第5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橡木片及超声波催陈干红葡萄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葡萄酒的陈酿机理 |
1.3.1 葡萄酒的成熟与衰老 |
1.3.2 干红葡萄酒陈酿过程中主要的变化 |
1.4 葡萄酒的自然陈酿 |
1.4.1 橡木桶陈酿的优点 |
1.4.2 橡木桶陈酿存在的问题 |
1.5 人工催陈方式 |
1.6 葡萄酒人工催陈的研究进展 |
1.6.1 加臭氧法 |
1.6.2 电磁场催陈 |
1.6.3 微氧熟化 |
1.6.4 超高压催陈 |
1.6.5 微波催陈 |
1.6.6 加热与冷冻催陈 |
1.6.7 橡木片催陈 |
1.6.8 超声波催陈 |
1.6.9 复合催陈技术 |
1.7 葡萄酒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
1.7.1 总酸、挥发酸 |
1.7.2 PH 值、色度和色调 |
1.7.3 总酚、单体酚和花色苷 |
1.7.4 单宁、明胶指数和盐酸指数 |
1.7.5 感官评定 |
1.8 本试验的设想、研究内容 |
1.9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 |
2.2 试验设计 |
2.2.1 橡木片催陈处理 |
2.2.2 超声波催陈处理 |
2.2.3 橡木片和超声波复合技术催陈处理 |
2.3 需测定的指标和测定方法 |
2.3.1 理化指标的测定 |
2.3.2 感官评价方法 |
2.3.3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橡木片催陈处理 |
3.1.1 橡木片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 |
3.1.2 橡木片浸泡时间的单因素试验 |
3.2 超声波催陈处理 |
3.2.1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 |
3.2.2 超声波处理对葡萄酒感官质量的影响 |
3.3 橡木片和超声波复合技术催陈处理 |
3.3.1 橡木片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 |
3.3.2 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单因素试验 |
第四章 讨论 |
4.1 橡木片催陈 |
4.1.1 橡木片添加量 |
4.1.2 橡木片浸泡时间 |
4.2 超声波催陈(超声波处理时间) |
4.3 橡木片和超声波复合技术催陈 |
4.3.1 橡木片添加量 |
4.3.2 超声波处理时间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橡木片催陈 |
5.2 超声波催陈 |
5.3 橡木片和超声波复合技术催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电磁场催陈新鲜干红葡萄酒红外光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贮存期颜色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D]. 王婷婷.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2]活性氧处理对南方山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 李维新,苏昊,何志刚,任香芸,林晓婕,林晓姿,梁璋成. 酿酒科技, 2018(01)
- [3]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J]. 王振斌,李婷婷. 中国调味品, 2017(02)
- [4]苹果酒酿造过程香气物质调控及FT-NIRS分析方法研究[D]. 叶萌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5]物理方法在酿造酒催陈中的研究进展[J]. 张苗苗,曹国珍,缪建顺,李文建,陆栋.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2)
- [6]超声处理对黄酒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舒杰. 浙江大学, 2013(06)
- [7]香醋人工催陈技术研究[D]. 黄婷. 吉首大学, 2012(01)
- [8]不同陈酿方式对新疆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及成分分析[D]. 豆一玲. 石河子大学, 2010(03)
- [9]橡木片及超声波催陈干红葡萄酒的研究[D]. 周晓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10]高压脉冲电场对干红葡萄酒原花色素的影响[J]. 苏慧娜,黄卫东,战吉成,王秀芹. 食品科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