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临床分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临床分析

一、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灵云,张伟强,石金莲[1](2022)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Caldwell-Luc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Caldwell-Luc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选用鼻内镜下Caldwell-Luc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选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术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更低,睡眠时间更长,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泪前隐窝入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Caldwell-Luc入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王嘉,高亚娜,杨泽垠,魏英粉,田东倩,邸斌[2](202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八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曾误诊误治的NIP 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7.78%,均为单侧发病,皆以鼻塞和流涕为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外院误诊为鼻息肉7例,鼻窦炎1例,行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部分改善5例(均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误诊时间3个月~10年。入我院后诊断为NIP术后复发5例,鼻腔鼻窦肿物3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和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NIP。术后随访6~14个月,7例未复发,1例NIP恶变。结论临床表现和相关医技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经验不足,以及未能及时行相关检查是导致NIP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加强对NIP认识,提高相关诊断经验,遇及单侧鼻腔鼻窦病变患者时要及时行CT和MRI检查,必要时行术前和术中病理检查,以早期确诊。

杨旭东[3](2020)在《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CT、MRI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MRI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7.1%,高于CT检查方法的94.3%(P> 0.05)。经MRI检查病理T分期符合率为97.1%,高于CT检查方法的85.7%(P <0.05)结论 MRI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率高,且在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分期诊断中的符合率高于CT诊断,在临床分期诊断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陈小莲[4](2020)在《MRI脑回征对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扫描图像中脑回征征象的发生率、类型、特点,利用脑回征回溯法来预测肿瘤起源部位,并跟踪随访SIP术后患者的复发率等,探讨MRI脑回征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40例,针对这40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患术前扫描设备为影像科Philips Achieva 3.0核磁扫描仪。通过UNISIGHT Team View软件分析MRI病例图像,研究MRI影像中脑回征征象,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范围、信号特点等,并判断起源部位;通过查阅手术记录进行比较,找出肿瘤病灶起源部位。计算脑回征的发生率,MRI推测的起源部位与肿瘤实际附着处的符合率,脑回征所在解剖结构与符合率的相关性以及脑回征的类型等。并跟踪随访SIP术后患者的2年以上,统计复发率,探讨MRI脑回征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将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37例(92.5%)可见肿瘤内分布高低信号间隔条纹影,即卷曲脑回状(CCP),呈弥漫性分布。其中28例(75.7%)CCP呈弯曲状,9例(24.3%)呈平行线状。3例未见明显特征性条纹影(7.5%),其中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变(3.5%),且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长T1、长T2信号。(2)原发部位:根据术中所见,肿瘤病灶附着部位最常见位于鼻腔外侧壁19例(47.9%),上颌窦为11例(27.5%),筛窦7例(17.5%),额窦、蝶窦和纸样板各1例(2.5%)。MRI图像通过脑回征逆向回溯法预判肿瘤起源:共报告推测病灶起源位置36例,分别为上颌窦12例(33%),前组筛窦4例(11.1%),钩突3例(8.3%),额窦2例(5%),鼻甲11例(30.6%),其中中鼻甲9例,上鼻甲2例,后组筛窦、蝶窦各1例(2.8%)。复发病例3例(8.3%),起源部位分别为上颌窦1例,前组筛窦1例,不能确认1例。脑回征逆向回溯法预判肿瘤起源与肿物实际符合率约为72.5%。(3)病灶累及范围:病灶位于左侧23例(57.5%),右侧14例(35%),累及双侧3例(侵犯至对侧)(7.5%)。局限于鼻腔内4例,累及鼻腔上颌窦15例,鼻腔上颌窦、筛窦13例(2例通过额窦侵犯对侧额窦和筛窦),鼻腔筛窦、额窦5例,筛窦、额窦7例,上颌窦2例,鼻腔上颌窦、筛窦、额窦2例,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及眼眶内1例,筛窦1例,MRI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达97.5%。(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发现SIP合并不典型异性增生2例(7.1%),合并恶变(局灶鳞状细胞癌)1例(3.6%)。1例恶变鳞癌者无明显条纹影,且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长T1、长T2信号。(5)术后随访结果: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1/9,复发率为10.1%;鼻内镜术组:3/21,复发率为14.3%;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术组:1/10,复发率为10%.总体复发率约为12.5%。结论1、MRI脑回征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显示率高,其中CCP呈弯曲状最为常见,脑回征是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靠指标。2、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一致性高,能较好地判断手术分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3、CCP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起源部位术前判断准确性高,为术前掌握病灶起源信息,确定手术方案,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防止术后复发提供强有力支撑。4、对本组病例跟踪随访结果显示总体复发率为12.5%,相较已有的Mate分析资料显示,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发展以来,SIP术后总体复发率下降至15-19%,此组研究结果复发率在合理范围内,且略低于15%,综合之前研究结果侧面印证MRI在SIP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误差偏倚,MRI作为术前检查对于肿瘤复发率的影响需要依靠更大数据、更为严谨调查研究。

阮星星[5](2019)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复发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Krouse分级、手术方式、既往鼻腔手术次数、肿瘤原发部位(根蒂或附着点)以及病理有无恶变等5因素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率的影响,从而总结临床经验,指导临床治疗,规避危险因素,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2017年9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5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Krouse分级、手术方式(单纯鼻内窥镜手术、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术术式以及鼻内窥镜联合泪前隐窝术式)、既往鼻腔手术次数、肿瘤原发部位(根蒂或附着点)以及病理有无恶变等5方面与术后复发率的相关性。将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5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复发22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6人;复发率为:14.67%。2.根据Krouse分级分组:T1级:18例(12%),复发1例;T2级:76例(50.67%),复发10例;T3级:49例(32.67%),复发8例;T4级:7例(4.67%),复发3例。复发率分别为:5.55%、13.16%、16.33%、42.86%。Krouse T4级的NIP患者的复发率显着高于其他三级。3.手术方式:单纯鼻内窥镜手术134例(89.33%),其中复发18例;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术式8例(5.33%),复发3例;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泪前隐窝术式8例(5.33%),复发1例,复发率分别为:13.43%、37.50%、12.5%。其中,泪前隐窝入路的术后复发率最低。4.肿瘤来源:肿瘤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鼻腔外侧壁71例(47.33%),其次为筛窦22例(14.67%)及上颌窦内侧壁21例(14%),复发率高的原发部位依次是:上颌窦底壁(66.67%)、额窦(33.33%)以及上颌窦内侧壁(33.33%)。5.癌变:5例,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部伴有鳞状细胞原位癌,其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60%。6.既往鼻腔手术次数:无手术史者107例(71.33%),复发12例;手术1次者28例(18.67%),复发3例;手术2次者13例(8.67%),复发6例;手术3次以上者2例(1.33%),复发1例。复发率依次为:11.21%、10.71%、46.15%、50.0%。7.手术方式(P=0.172)、Krouse分级(P=0.117)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来源(P=0.012)、既往手术次数(P=0.003)、癌变(经Fisher精确检验P=0.023)与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手术方式及Krouse分级与复发无显着相关性。肿瘤原发部位、既往鼻腔手术次数以及病理癌变是复发的危险因素。2.处理上颌窦内病变时,优先选择泪前隐窝入路;泪前隐窝入路灵活性大,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着其他手术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3.肿瘤原发部位位于上颌窦前内侧壁、底壁,额窦是复发的危险因素,能否清晰暴露肿瘤根蒂部并对其彻底切除,是防治复发的关键所在。其中,肿瘤根蒂部的暴露是核心步骤。4.把握住首次手术提供的优势。首次手术的成功会大大降低复发机率。5.病理恶变的NIP患者预后较差,复发率极高。总之,肿瘤的复发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其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处理危险因素时,要有整体观念。

王愿[6](2018)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NIP)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相应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81例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CT或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根据Krouse分期系统进行临床评级,综合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法,其中鼻内镜手术124例,鼻侧切开术27例,鼻内镜联合柯-陆式手术30例,术后随访16年。结果181例NIP患者术后总复发率17.7%(32/181);鼻内镜手术复发率15.3%(19/124),鼻侧切开术复发率25.9%(7/27),鼻内镜联合柯-陆式手术复发率20%(6/30),三者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分级患者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其中I级复发率11.8%(2/17),II级复发率11.6%(8/69),III级复发率17.2%(11/64),IV级复发率35.5%(11/31),级别越高复发率相对越高;各级之间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已成为NIP主要治疗方式,疗效与鼻外径路术式相仿。高分级NIP复发率较高,而合理选择术式彻底切除肿瘤及严格的术后随访则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

杨雪华[7](2018)在《低温等离子消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常见的鼻腔内良性肿瘤,发病年龄通常在50-70岁之间,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主要症状为鼻塞、鼻内肿块、鼻涕内带血丝、鼻窦炎或鼻腔出血,也经常伴有头痛、面部疼痛、嗅觉失灵等。目前,NIP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鼻内镜下手术较开放式手术有多种优势而被广泛推广,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NIP的微创手术方法。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电动切割法在进行NIP切除手术的手术有效率、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黏膜恢复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距,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疗NIP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8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鼻腔及鼻窦内翻状乳头状瘤患者中,纳入研究标准的61例,除外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方式,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等离子组与电动切割组;其中等离子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电动切割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电动切割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黏膜恢复情况、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等离子组Ⅰ期患者总有效率与电动切割组Ⅰ期患者间无显着性差异(X2=6.084,P=0.062),Ⅱ期、Ⅲ期患者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电动切割组患者(X2=7.425,P=0.032;X2=10.426,P=0.000)。手术时间:等离子组三期患者间手术时间均有显着性差异(F=28.491,P=0.028);电动切割组患者中临床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手术时间均显着高于等离子组(t=6.362,P=0.000;t=10.489,P=0.000;t=2.937,P=0.043),三期患者间手术时间有显着性差异(F=38.319,P=0.014)。术中出血量:等离子组三期患者间均术间出血量有显着性差异(F=59.310,P=0.035);电动切割组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中术中出血量均显着高于等离子组(t=11.267,P=0.000;t=12.643,P=0.000;t=8.362,P=0.000),三期患者间术中出血量有显着性差异(F=83.234,P=0.025)。术后黏膜上皮化时间:等离子组三期患者间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存在显着性差异(F=54.232,P=0.021);电动切割组Ⅰ期患者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与等离子组无显着性差异(t=2.382,P=0.095),Ⅱ期、Ⅲ期均显着高于等离子组(t=24.382,P=0.028;t=42.298,P=0.017),三组患者间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存在显着性差异(F=42.392,P=0.016)。术后复发率:电动切割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等离子组患者(X2=8.239,P=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离子组患者中术后鼻腔出血、鼻腔感染粘连、视力下降、鼻泪管受损、窦口引流不畅等症状的发生率与电动切割组患者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X2=1.404,P=0.185;X2=1.404,P=0.185;X2=1.060,P=0.106;X2=1.060,P=0.106;X2=1.404,P=0.185);电动切割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等离子组患者(X2=3.857,P=0.037)。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比鼻内镜下电动切割手术方式,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短,术后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IP的手术方式。

江雪,冯丽春,代保强,李立萍[8](2017)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行手术病理确诊SNIP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分析CT、MRI确诊率,即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比较CT与MRI的利弊,分析影像诊断特点。结果 27例为上颌窦,22例为筛窦,8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16例为额窦,17例为鼻甲,3例蝶窦,7例患者不能确认起源;以手术所见分期为参照标准,CT影像分期的相符率为94%,MRI影像分期的相符率为97%,与手术所见分期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组织病变,62%出现骨炎症,其中72%与肿瘤起源部位相一致;MRI表现:92%出现脑回征,根据脑回征判断肿瘤起源部位准确率为89%。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以全面显示SNIP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江雪,冯丽春,代保强,李立萍[9](2016)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行手术病理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分析CT及MRI与病理诊断(黄金标准)的符合率,并分析CT与MRI的影像诊断特点。结果病检起源部位检出率100%明显高于CT的85%,病检分期检出率100%显着高于CT的83%,比较差异明显(P<0.05),病检恶性检出率100%与CT7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检恶性检出率100%显着高于MRI的25%,比较差异显着(P<0.05),病检起源部位检出率100%与MRI的97%比较无差异,病检分期检出率100%与MRI的94%比较差异不大(P>0.05);CT恶性检出率75%显着高于MRI的25%,CT起源部位检出率85%显着低于MRI的97%,CT分期检出率83%显着低于MRI的94%,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以全面显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梁青壮,吴跃煌,李德志,徐震纲[10](2015)在《62例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及预后》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治疗的62例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62例患者均为鳞癌,其中ⅠⅡ期10例,Ⅲ期24例,Ⅳ期28例。单纯手术治疗26例,综合治疗36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9.6%,其中Ⅰ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5%,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1.3%,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前有手术史和无手术史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9%和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术后复发患者和无术后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6%和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4%,综合治疗患者为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恶变前手术史、颅底和(或)眶内容物侵犯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与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恶变前手术史为影响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远处转移是重要的死亡原因,其中肺部转移最多见。结论影响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恶变前手术史,远处转移是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二、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Caldwell-Luc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2)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八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医技检查
    1.4 误诊情况
    1.5 手术方法
    1.6 病理检查
    1.7 随访情况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3)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MRI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2.2 MRI、CT及病理结果比较情况
3 讨论

(4)MRI脑回征对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参考文献
致谢

(5)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复发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致谢

(7)低温等离子消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肿瘤起源部位
    2.2 肿瘤分期比较分析
    2.3 CT与MRI影像表现
3 讨论

(9)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对比分析病检与CT结果
    2.2对比分析病检与MRI结果
    2.3对比分析CT与MRI结果
3讨论

四、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Caldwell-Luc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的应用分析[J]. 刘灵云,张伟强,石金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04)
  • [2]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八例报告[J]. 王嘉,高亚娜,杨泽垠,魏英粉,田东倩,邸斌.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7)
  • [3]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杨旭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0)
  • [4]MRI脑回征对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D]. 陈小莲.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复发的多因素分析[D]. 阮星星.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6]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D]. 王愿.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7]低温等离子消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应用分析[D]. 杨雪华. 新乡医学院, 2018(11)
  • [8]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分析[J]. 江雪,冯丽春,代保强,李立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8)
  • [9]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江雪,冯丽春,代保强,李立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11)
  • [10]62例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及预后[J]. 梁青壮,吴跃煌,李德志,徐震纲. 中华肿瘤杂志, 2015(02)

标签:;  ;  ;  ;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