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论文文献综述)
朱佳[1](2012)在《篇章语言学及语体学视域下的足球博客研究》文中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数十亿,网络交际方式对现代人类的生产、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博客是上世纪90年代末,继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以及即时聊天之后又一迅速崛起的网络交际方式。中国的博客发展稍晚于欧美,它于2000年开始出现并于2005年开始迅速普及,截至2011年底博客用户已逾3亿。博客有着不同于其它网络交际方式的特点:1、网页主体由不断更新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在网页上按时间的倒序顺序排列,即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且“超链接”成为其重要的表达方式,同时,日历、档案也是必要的构成元素;4、读者可以发表评论。90年代中期以来,网络媒体成为中德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以及即时聊天等交际方式的语言学研究方兴正艾,它们各自的语言特点、交际方式、语篇类型都被一一剖析。这些网络新兴的语篇类型抑或交际方式被认定兼具口头和书面语篇特点,作为以书写形式表现的交际方式,却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口语化的趋势。而博客以其信息传播之及时、受众之广泛在军事、政治、经济领域声名鹊起,成为社会学和媒体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很多学者把它和传统媒体相提并论,并认为它发展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相对于其它网络交际方式的丰富研究以及各学科领域对于博客的广泛关注,语言学方面对于中、德博客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博客语言学研究,也只涉及了一些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因此从语言学的篇章语言学以及语体学这两个视角系统地审视博客的语言语体特点,剖析博客与其它网络语篇的异同,解析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对于深化语言学的发展和规范引导博客语言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针对博客这一新兴的网络交际方式,从语言学尤其是篇章语言学和语体学角度,对中、德两国博客文章在语篇类型和语言语体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在语篇分析方面,以传统的报刊媒体的语篇类型为出发点,分析博客语篇的特点,并以此剖析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在语体分析方面,则重点分析博客的语言特征,以及对比博客和其它一些网络交际方式比如电子邮件、网上即时聊天之间的语言差异。为保证本文所研究博客的代表性、可比性,本研究以随机选取的中文以及德文的足球博客为研究对象,选取德国足球博客列表中20个保持更新的,并以文字为主的博客,每个博客选取2008年12月31日前最新更新的文章,选取文章的总字数不少于5000字。中文博客由于没有此类列表,因此在4大门户网站腾讯、新浪、搜狐以及网易随机抽取以足球为主要内容并保持更新的中文博客20个,每个博客选取截止于2008年12月的最新博客文章。整个数据库共计20余万字,其中德文、中文各不少于10万字。在篇章语言学的发展中,语篇类型的定义及分类一直以来虽然备受争议,各家各执一词,但众多语言学家都一致认为语篇衔接(Textverkniipfung)、语篇结构(Textstruktur)、语篇主题(Textthema)以及语篇功能(Textfunktion)是分析不同语篇特点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足球博客为例,首先从以上各个方面,并结合Hausendorf&Kesselheim提出的“指示元(Hinweis)”概念进行语篇分析,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旨在回答以下问题:足球博客中出现哪些具体的语篇类型?它们分别具备哪些语篇指示?和传统报刊媒体的语篇类型相比有何异同?原因何在?语篇分析的结果表明,足球博客中偏重叙述性及议论性的语篇结构,根据Luger(1995)对于传统的报刊媒体的分类,足球博客中信息类(informationsbetonte Texte)口评论类语篇(]meinungsbetonte Texte)居多。在足球博客中,信息类语篇除了报刊媒体中常见的消息、报道外,还出现了一些特殊语篇类型,比如赛事直播语篇、转会传闻、参赛球员名单及队形等;评论类语篇中则以中短评为主,辅以讽刺性杂评以及偏评论的报告文学;其它类型的语篇在本人的博文语料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联络类语篇(kontaktorientierte Texte)多和其它类型语篇相融合,呼吁类语篇(auffordernde Texte)以广告形式出现,而指示类语篇(instruierend-anweisende Texte)未出现。另外,博客中也出现了传统报刊媒体语篇分类中所没有的消遣类语篇(unterhaltende Texte),这类语篇的语言文艺、文学性较强。相对于德文博客,中文博文更偏重于评论性文章,另外也出现了联络、信息、评论以及消遣类语篇。在分析了博客的语篇特征后,论文进一步研究了中、德体育博客的语言语体的特征。在新媒体的语言语体分析中,Koch&Oesterreichr模式应用广泛,他们把语言的实现“媒介”分为声音和书写方式,以口语语态(konzeptionelle Mundlichkeit)和书面语语态(konzeptionelle Schriftlichkeit)为两极,并且分别和近、远交际以及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关联,各种语篇类型均可以依据其语体特征排列于这两极之间。其中,口语交际具有私密、熟悉、非计划以及同步性的特点,而书面语交际则是公开、陌生、有计划以及非同步的。这样的语境特征决定了口头语言的特征一般为使用表现力强的口语化词汇,句子结构简单、多为不完整句和省略句,常出现讲话人未察觉的错误。书面语言则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不出现未被作者发现的错误。基于口语和书面语语态的不同特征,博客作为以书写方式实现的一种网络交际方式,其语言具备什么特征?在口语语态和书面语语态的两极间,尤其和传统媒体以及和其它网络交际方式相比,博客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中、德文博客的语体在哪些方面具有可比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别对中、德足球博客语体的正字法、词法、句法、语音语态书写以及超文本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比较。从对中、德文语言各层面的定性以及部分定量分析上可以看出,博客语言在语言规范上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出现了一些书写错误,词法方面语气词、口语词汇、方言、粗话以及句法方面短句、省略句的使用都体现了口语特征,语音语态书写方面,博客由于是书写方式实现的交流,出现一些通过文字来表现语调、声音、表情和动作的手段,例如:重复拼写相同字或符,使用表情和动作符号,通过斜体、粗体、变换字体以及颜色加强语气等。此外,外来语的使用体现了异语言和文化的渗透,缩略语是语言简化以及群体认同的结果,而多图和超链接则是博客区别于传统媒体以及其它网络交际方式的重要特征。相对于德文博客,语料库中的中文博文书写错误更少,外来语尤其是英语外来词的使用频率也更低。综合篇章以及语体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博客是一个多语篇的结合体,它个人化的、开放式的交际方式决定了其语篇的多样性。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语篇类型不再单一化、模式化,语篇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博客在语篇类型方面和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相似性,同时,博客也有自己特有的语篇类型及其特征。2.博客语体有口语特征,比报纸、杂志等传统新闻媒体更随意、表达更自由,有简约、生动的特征,但相对于即时聊天、网络论坛甚至电子邮件,它的这一倾向并不明显,因此和它们相比,博客语体更接近书面语语态、更具规范性。3.基于博客在语篇及语体方面和传统新闻媒体的相似性,以及它迅速的信息传播方式、丰富的信息量以及强大的互动性,使得博客成为传统媒体重要的补充并且强有力的竞争者,但同时博客中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也成为它不能替代传统新闻媒体的主要原因。4.在一些新兴应用如微博的影响下,普通网民越来越习惯于快速、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博客的使用率虽有所下降,却越加呈现出传统的信息传播特征。由于博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因此它比即时聊天、微博等网络交际形式更规范、表达更准确、逻辑更严谨,在表述及论证个人观点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由此推断,博客的使用群体会有所减小,但仍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它将成为意见领袖们传送信息的重要阵地,评论类语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意识操控将逐渐成为其语篇的主要功能。
桑丽[2](2011)在《网络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舆论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全新课题。它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对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的相关对策研究也显得不够完善,或者说针对性相对较弱。鉴于网络舆论研究的现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进行探索性的系统研究。本文力图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首先,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对舆论及网络舆论的定义进行全新的界定,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学在该课题中的新领域。其次,将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进行比较,对网络舆论的特性进行全新的界定。从网络舆论特性视角出发,分析网络舆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基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对策。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分为五章。导论及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论部分分析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网络舆论研究现状及评析,并对本文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进行了论述。第一章对网络舆论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本文所指的网络舆论是一种更为广义的界定,网络舆论是指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机构通过网络对客观社会表达的意见。网络舆论具有以下特性:全民性与互动性、全球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爆炸性、虚拟性与自行性。第二章分析了网络舆论机遇。网络舆论推进了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首先,在推进对内开放方面,网络舆论有利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以及民众之间的交往;其次,在推进对外开放方面,网络舆论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有利于中外民间交流。第三章分析了网络舆论挑战。在主体地位方面: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内容多样化;在主导作用方面:主管部门把关人作用受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受冲击。第四章探讨了网络舆论引导对策。首先,坚持“两真”。坚持披露真相,以事实为基础引导网络舆论。同时以网络为载体宣传真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其次,公开透明。要转变“公开”观念,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除了要转变“公开”观念,还要做到信息公开的常态化,从“个案公布”走向“常态公开”,建立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再次,以人为本。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就是为了“人”,为了更好地实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要依靠“人”,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提高领导干部引导舆论的能力以及组建一支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最后,第一时间。网络舆论的即时性特性使得舆论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只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才能抢占舆论制高点。反之,会导致严重后果。网络舆论引导“第一时间”就是指快速知情和研判网络舆情、快速报送网络舆情和发布信息。第五章探讨了网络舆论管理对策。首先,依法管理。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依法管理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民主管理。一是行业自律。要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律水平,需要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和制定相关的行业自律规范。二是企业自律。作为企业的网络媒体必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网络媒体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开展自律活动和建立自律监督机制。三是个人自律。个人自律包括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自律和网民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从业人员准入机制、加强网民传播素养教育和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平;最后,技术管理。一是积极运用IP地址阻断技术、防火墙技术、过滤技术等现有科学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管理。二是加强研发网络新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进技术交流合作。
钱晨林[3](2010)在《体育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CBA与NBA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体育经济逐步受到了我们的重视和认可,中国体育及体育项目走向市场化成为了人所关注的问题。对此,国外发达国家在体育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经验。但是,当我们把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体育市场上来之后,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体育项目包罗万象,与之对应的不同体育项目的市场化方式也略有异同,在有限的篇幅内很难包罗万象地把所有的体育项目特点和市场化方式及对策做一一的分析,所以本文将着重从CBA和NBA的案例研究入手,用产业链的分析方法,比较国内外在篮球运动市场化过程中的差异,找出阻碍中国CBA发展的问题所在,并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尝试找到一部分存在于体育项目市场化运作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供参考的解决对策。
许晖,邹慧敏[4](2010)在《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以中国国际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从国际化感知风险概念出发,通过引入企业资源能力(调节变量)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中介变量),剖析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关系整合研究框架。通过对463家中国国际化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国际化感知风险不仅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而且还经由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即市场进入模式的中介作用显着;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作用受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国际化经验的二次函数。
林萌菲[5](2008)在《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至2004年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开放,零售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中国零售企业只有走出国门,用全球视角来审视并构建自己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然而,企业在开展海外营销中,不得不面对包括自然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竞争、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国际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不能及时地加以防范与控制,则可能给企业的跨国营销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研究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不仅对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零售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重要的贡献。本论文立足于中国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跨国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零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零售专家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企业调研,并借鉴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提出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管理模式。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对风险管理、跨国营销等理论进行回顾,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确定本文的研究切入点,接着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环境风险及现状,对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分析,并对国外和国内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所面临的宏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三大类风险,调查分析零售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包括实施风险管理的动因、风险管理所处阶段、风险管理文化、实施风险管理的困难等,利用SPSS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建立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进行评估,给出具体的评估步骤,并结合天客隆的案例进行说明。最后,本文尝试建立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模式,从政府层面、零售行业协会层面、零售企业层面建立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防范机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防范策略。
吴恩锋[6](2008)在《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基于由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003-2006年共62307条文章标题构成的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采用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结合实例对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期揭示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本论文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引言,介绍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节为隐喻定义探讨,探析四部汉语词典及六部英语辞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并介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和以Lakoff& 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第三节为我国隐喻研究概况,分析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对隐喻认知观和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隐喻研究呈现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第四节为概念隐喻理论,回顾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详细介绍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第二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探讨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下/行政级别高是上;行政级别低是下/发展是上;衰退是下/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上;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下/优先或受重视的是上;置后或不重视的是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下/力量强是上;力量弱是下/高端客户群体是上;低端客户群体是下/程度强是上;程度弱是下/评价好或名次高是上;评价差或名次低是下”等十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认知基础进行分析。第二节重点探讨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高;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低/行政级别在上是高;行政级别在下是低/质量好、价格贵是高;质量差、价格便宜是低/程度强是高;程度弱是低/力量强是高;(力量弱是低)/评价好是高;(评价差是低)/(复杂的或明智的是高);简单的或弱智的是低/地位重要是高;(地位不重要是低)”等八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认知分析。第三节为本章小结。第三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是金”隐喻和“财富是水”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二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三节为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分别对以“身”、“手”、“头”、“下肢运动”、“其他身体部位”、“生育”等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四节为本章小结。第四章为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由十一节构成。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数据,我们总结出十个结构隐喻类型,按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戏曲隐喻、博弈隐喻、饮食隐喻、教育隐喻、体育隐喻、医药隐喻、婚恋隐喻等。我们分十节对这十个结构隐喻类型分别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十一节为本章小结。第五章为结论,由两节构成。第一节总结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第二节探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韩顺平[7](2002)在《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服务企业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企业竞争战略模型。本文认为,现有较为成熟的竞争战略理论对服务企业的战略决策有诸多不适用的成分,因此有必要结合服务企业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找到普适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即体现在这个模型上。该模型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战略要素层次,该层次的建立沿用了科斯利的战略三角形的结构来表述。由构成服务企业的各主要战略要素,即环境、资源、愿景以及组织所构成; 第二层次是战略路径层次,该层次是服务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层面,共分为服务企业的竞争策略、服务系统策略以及人员策略。其中策略既是战略要素层次的构成要素,同时又是路径层次的重要内容,策略层次由供应链管理策略、服务质量管理策略以及定制化策略三个核心策略所构成; 第三层次是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层次,该层次是服务企业经营的显性目标,与第一层次的愿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该层次由四个阶段组成,即顾客接触、顾客满意、顾客依赖以及顾客忠诚。该模型采用两个上下相对的三角形的结构来描述彼此之间的关系,全面系统地反应了服务企业的竞争战略所涉及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导论部分重点介绍了研究此课题的现实意义,并就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背景作了简要的介绍。首先是对服务业的划分,不同的文献显示对服务业的划分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而划分方法的不同反映出服务业本身的复杂性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差异原因。本文主要以拉夫朗克(Lovelock)的从服务活动的性质和服务的直接接受者这两个纬度来进行的划分为研究的基础,主要考虑此种划分更能反映服务企业的共性特征。在对服务企业的概念界定上,本文未作过多的探讨,而以“以服务为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的企业”来表述。对研究此课题的意义进行了必要的阐释,尤其是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之后对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径和创新之处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一章是“文献回顾与综述”。服务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是建立在经典的制造业竞争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的,这为该研究提供了大量成型的研究成果。从早期的法约尔到安索夫,从迈克尔·波特到普拉哈拉德,以及安德鲁斯、钱德勒、彭罗斯等
彭丁[8](2002)在《沃尔玛、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文中提出 近几年来,国际超级市场集团在亚洲大展拳脚,一浪高过一浪地打入亚洲零售市场,有些更已站稳脚跟。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国际超市大鳄在香港的日子却不好过。早在90年代中期,沃尔玛和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都曾经试着打入香港市场,可惜的是都失败而归。照理来说,香港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理应更容易接受国际大型超市集团,为什么香港人不接受国际超市大鳄呢?
刘明菲[9](2002)在《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文中认为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速度放慢,市场出现了长期性的供给有余,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开发国际市场将是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佳选择。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面且不断变化的综合体,特别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外汇管理、自然资源以及文化方面等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消费者在购买方式、消费偏好以及需求指向上的较大差别。为此,企业必须深谙国际市场
二、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论文提纲范文)
(1)篇章语言学及语体学视域下的足球博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Einfuhrung |
1.1 Problemhintergrund |
1.1.1 Das Phanomen |
1.1.2 Desiderat |
1.2 Forschungsstand |
1.2.1 Wissenschaftliche Zugange |
1.2.2 Texte und Sprache im Internet |
1.2.3 Pressetextsorten |
1.3. Theoretische Grundlagen |
1.3.1 Textlinguistik |
1.3.2 Textsortenlinguistik |
1.3.3 Textstilistik |
1.3.4 Miindlichkeit und Schriftlichkeit |
1.4 Textkorpus und Methode |
2. Textlinguistische Aspekte |
2.1 Abgrenzung und Gliederung |
2.2 Textstrukturen |
2.2.1 Narrative Struktur |
2.2.2 Argumentative Struktur |
2.2.3 Deskriptive Struktur |
2.2.4 Explanative Struktur |
2.3 Textthemen |
2.3.1 Themaeinfiihrung |
2.3.2 Themabeibehaltung und -entwicklung |
2.3.3 Themaabschluss und -wiedereinfuhrung |
2.4 Textfunktionen |
2.4.1 Darstellungsfunktion |
2.4.2 Kontaktfunktion |
2.4.3 Steuerungsfunktion |
2.4.4 Unterhaltungsfunktion |
2.5 Textsorten im deutschen Korpus |
2.5.1 Kontaktorientierte Texte |
2.5.2 Informationsbetonte Texte |
2.5.3 Meinungsbetonte Texte |
2.5.4 Auffordernde Texte |
2.5.5 Unterhaltende Texte |
2.6 Textsorten im chinesischen Korpus |
2.6.1 Kontaktorientierte Texte |
2.6.2 Informationsbetonte Texte |
2.6.3 Meinungsbetonte Texte |
2.6.4 Unterhaltende Texte |
2.7 Zusammenfassung |
3. Textstilistische Aspekte |
3.1 Merkmale im deutschen Korpus |
3.1.1 Orthografie |
3.1.2 Lexik |
3.1.3 Syntax |
3.1.4 Typografie |
3.1.5 Hypertextuelle Elemente |
3.2 Merkmale im chinesischen Korpus |
3.2.1 Orthografie |
3.2.2 Lexik |
3.2.3 Syntax |
3.2.4 Typografie |
3.2.5 Hypertextuelle Elemente |
3.3 Zusammenfassung |
4. Fazit and Ausblick |
Danksagung |
Literaturverzeichnis |
Anhang |
(2)网络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一) 选题的依据 |
(二) 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论文结构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一) 研究创新点 |
(二) 研究难点 |
第一章 网络舆论概述 |
第一节 舆论 |
一、舆论定义 |
二、舆论功能 |
第二节 网络舆论 |
一、网络定义 |
二、网络舆论定义 |
三、网络舆论特性 |
第二章 网络舆论机遇 |
第一节 推进对内开放 |
一、有利于上情下达 |
二、有利于下情上传 |
三、有利于民众交往 |
第二节 推进对外开放 |
一、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 |
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 |
三、有利于中外民间交流 |
第三章 网络舆论挑战 |
第一节 主体地位受影响 |
一、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 |
二、信息传播内容多样化 |
第二节 主导作用受冲击 |
一、主管部门把关人作用受冲击 |
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受冲击 |
第四章 网络舆论引导 |
第一节 坚持“两真” |
一、披露真相 |
二、宣传真理 |
第二节 公开透明 |
一、转变“公开”观念 |
二、建立“公开”机制 |
第三节 以人为本 |
一、坚持引导为了“人” |
二、坚持引导依靠“人” |
第四节 第一时间 |
一、快速知情和研判 |
二、快速报送和发布 |
第五章 网络舆论管理 |
第一节 依法管理 |
一、借鉴国外依法管理经验 |
二、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 |
第二节 民主管理 |
一、行业自律 |
二、企业自律 |
三、个人自律 |
第三节 技术管理 |
一、充分运用现有技术 |
二、加强研发新的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体育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CBA与NBA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前言 |
1.1 文章的研究目的 |
1.2 文章的研究背景 |
1.3 文章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相关研究及研究方法回顾 |
2.1 相关命题研究成果回顾 |
2.2 产业链理论综述 |
2.2.1 价值链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
2.2.2 战略联盟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
第三章:体育项目市场化的定义 |
3.1 体育产业市场化 |
3.2 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分支—体育项目市场化 |
第四章:美国 NBA 市场化案例分析 |
4.1 NBA 美国国家篮球联盟介绍 |
4.1.1 NBA 策略一:全球化推广 |
4.1.2 NBA 策略二:实力雄厚的市场合作伙伴 |
4.1.3 NBA 策略三:极力营造的球场氛围 |
4.1.4 NBA 策略四:“造星”运动 |
4.1.5 NBA 策略五:产品无限外延 |
4.1.6 NBA 策略六:电影推广术 |
4.2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 NBA 运作产业链模式分析 |
4.2.1 NBA 横向一体化战略集团 |
4.2.2 NBA 纵向一体化战略集团 |
4.3 NBA 商业模式下的收入结构 |
第五章:我国 CBA 市场化运作的发展现状分析 |
5.1 东方篮球俱乐部经营及 CBA 运作现状 |
5.2 NBA 商业模式在 CBA 运作过程中的变异 |
5.2.1 CBA 松散的横向一体化战略集团 |
5.2.2 CBA 纵向一体化战略集团的缺失 |
第六章:NBA 模式 CBA 实践的失败原因 |
6.1 系统性原因:举国体制的运动员培养体系 |
6.1.1 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体系的经济代价 |
6.1.2 与社会脱节的运动员选拔体系 |
6.1.3 运动员产权不明的问题 |
6.2 CBA 纵向一体化战略集团缺失原因:CCTV5 的媒体垄断 |
6.3 NBA 模式中国化后的计划经济特征 |
6.3.1 计划经济时代色彩的国家体育总局的行政体制 |
6.3.2 中国体育项目市场化的本质 |
第七章:对我国体育项目市场化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
7.1 对于我国现有体制下体育项目市场化运作发展的建议 |
7.1.1 发展体育应该是全民体育而不是精英体育 |
7.1.2 不要彷徨在市场和计划之间 |
7.2 基于现有的市场环境体育文化及经纪公司的突破策略 |
7.2.1 依托政府平台提供专业化的体育营销咨询服务 |
7.2.2 立足全球引进国外的知名赛事在中国运作 |
7.2.3 整合媒体产业链,突破转播权收入瓶颈 |
7.3 我国体育项目市场化突破之路展望 |
7.3.1 我国体育项目市场化市场环境的变革展望 |
7.3.2 博彩经济或成为我国体育项目市场化发展的突破点 |
第八章:后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相关研究评述 |
2.1 感知风险研究回顾 |
2.2 国际化风险-国际化绩效研究回顾 |
2.3 国际化风险-战略-国际化绩效研究回顾 |
3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3.1 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 |
3.2 市场进入模式的中介作用 |
3.3 国际化经验的直接影响作用和调节作用 |
4 实证研究 |
4.1 研究变量测度 |
4.2 变量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4.3 回归分析 |
5 实证研究结果的讨论 |
5.1 实证研究结果的总体分析 |
5.2 国际化经验对绩效作用的调节效应分析 |
5.3 市场进入模式对绩效作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
6 结论 |
(5)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跨国营销相关理论 |
2.1.1 垄断优势理论 |
2.1.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1.3 国际化经营阶段理论 |
2.1.4 企业国际化的内外向联系模型 |
2.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
2.2.2 风险管理思维与范围的演变 |
2.2.3 风险管理的程序 |
2.3 零售跨国营销风险的文献回顾 |
2.3.1 国外研究 |
2.3.2 国内研究 |
2.4 研究成果的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环境风险及现状分析 |
3.1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发展战略 |
3.2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环境风险分析 |
3.2.1 发达国家环境风险分析 |
3.2.2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环境风险分析 |
3.2.3 发展中国家环境风险分析 |
3.3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现状 |
3.3.1 国外零售企业跨国营销概况 |
3.3.2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概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调查及分析 |
4.1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调查的理论基础 |
4.1.1 跨国营销风险的分类研究 |
4.1.2 一体化跨国营销风险模型的研究 |
4.1.3 “风险感知”的相关定义与理论综述 |
4.2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分类及测量维度 |
4.2.1 宏观环境风险测量维度 |
4.2.2 行业环境风险测量维度 |
4.2.3 企业内部风险测量维度 |
4.3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调查设计及分析 |
4.3.1 调查方案的设计 |
4.3.2 调研结果的分析 |
4.3.3 调研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 |
5.1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指标的确立 |
5.1.1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原则 |
5.1.2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指标的基本结构 |
5.2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方法 |
5.2.1 跨国营销环境风险的评估方法 |
5.2.2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5.3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案例分析 |
5.3.1 案例风险分析 |
5.3.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案例风险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模式 |
6.1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 |
6.2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
6.2.1 政府层面 |
6.2.2 行业协会层面 |
6.2.3 零售企业层面 |
6.3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进入战略的调整及实施 |
6.3.1 进入业态 |
6.3.2 进入时机 |
6.3.3 进入规模 |
6.3.4 进入地区 |
6.4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战略风险管理策略 |
6.4.1 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策略 |
6.4.2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风险管理策略 |
6.4.3 发展中国家风险管理策略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 |
(6)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引言 |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节 隐喻定义探讨 |
一、四部汉语词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
二、六部英语词典对metaphor及simile的定义 |
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 |
四、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 |
第三节 我国隐喻研究概况 |
一、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 |
二、隐喻认知观与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对比 |
三、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 |
第四节 概念隐喻理论 |
一、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 |
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
三、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
第二章 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 |
一、“上/下”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
二、“上”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下”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四、“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 |
一、“高/低”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
二、“高”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低”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四、“高/低”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隐喻为例 |
一、“财富是金”隐喻的语义分析 |
二、“财富是水”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财富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 |
一、“房屋”隐喻的语义分析 |
二、“仓”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房屋”隐喻和“仓”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 |
一、以“身”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二、以“手”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三、以“下肢运动”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四、以“头”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五、以“其他身体部位”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六、以“生育”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七、人体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战争隐喻 |
一、战争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战争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战争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交通隐喻 |
一、交通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交通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交通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天气隐喻 |
一、天气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天气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天气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四节 经济报道中的戏曲隐喻 |
一、戏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戏曲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戏曲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五节 经济报道中的博弈隐喻 |
一、博弈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博弈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博弈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六节 经济报道中的饮食隐喻 |
一、饮食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饮食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七节 经济报道中的教育隐喻 |
一、教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教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教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八节 经济报道中的体育隐喻 |
一、体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体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体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九节 经济报道中的医药隐喻 |
一、医药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医药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医药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十节 经济报道中的婚恋隐喻 |
一、婚恋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婚恋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婚恋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 |
一、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具体认知规律 |
二、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宏观认知规律 |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7)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服务业的类别划分 |
二、服务企业的概念界定 |
三、研究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的意义 |
四、本文研究的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径和创新之处 |
五、本论文研究的结构 |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
第一节 早期的企业战略思想 |
第二节 传统企业战略理论 |
第三节 现代竞争战略理论 |
第二章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一节 企业竞争战略模型要素结构分析 |
第二节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模型要素分析 |
第三节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结构分析 |
第四节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模型的构建 |
第三章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要素层次的分析 |
第一节 环境 |
第二节 资源 |
第三节 愿景 |
第四节 组织 |
第四章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路径层次分析 |
第一节 服务企业策略路径研究 |
第二节 服务企业系统路径研究 |
第三节 服务企业员工路径研究 |
第五章 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目标层次的分析 |
第一节 顾客接触研究 |
第二节 顾客满意研究 |
第三节 顾客依赖研究 |
第四节 顾客忠诚研究 |
附录 |
第六章 中国服务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
第一节 案例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第三节 中国服务企业竞争战略问题分析 |
第四节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四、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论文参考文献)
- [1]篇章语言学及语体学视域下的足球博客研究[D]. 朱佳. 南京大学, 2012(07)
- [2]网络舆论研究[D]. 桑丽.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 [3]体育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CBA与NBA的比较研究[D]. 钱晨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4]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影响研究[J]. 许晖,邹慧敏. 管理科学, 2010(02)
- [5]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研究[D]. 林萌菲.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9)
- [6]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 吴恩锋. 浙江大学, 2008(09)
- [7]服务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 韩顺平. 南京大学, 2002(11)
- [8]沃尔玛、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J]. 彭丁. 沪港经济, 2002(06)
- [9]家乐福缘何兵败香港[J]. 刘明菲. 企业文明,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