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心化学制品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1](2021)在《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STS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审美追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人对美的塑造体现在面部修饰、服装配饰等多方面。尽管人类社会早期,“以白为美”的肤色追求早已出现,但其实践途径包括产品使用始终是局限的,“美”与“白”的关联也是非必要的。直到现代,“美白”作为营销概念被确立后,美白实践才愈演愈烈。如今,美白化妆品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销产品之一,并呈现出白肤色审美“同质化”的现象和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美白消费主体大众化、美白产品种类多样化以及美白理论常识化三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过程和问题,即其背后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首先,探讨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过程。一从社会和科学技术层面分析美白需求的建构过程,分析“美白”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作用;二从资本与科技的互动关系,分析资本驱动与现代科技手段在美白化妆品研发创新、生产中的互动与发展;三从科技与社会、资本的互动中分析资本增值目的下科学营销方式对社会“美白”观念的刺激和美白“内卷”的循环过程。其次,揭示美白化妆品普遍化产生的问题,从健康危害、审美同质化、异化消费和社会阶层与性别不平等、生态伦理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最后,对美白化妆品普遍化进行反思,包括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资本与科技关系、美与白的关联以及美的发展三个角度,并且提出浅层建议即倡导公众应该正确理解科学,遵循多元审美观,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反对盲目信任科学;提倡国家政府层面应该严格监管美白化妆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健全美白化妆品安全法律和条例,保障公众身心健康、社会有序发展。
唐红旗[2](2020)在《食品机械安全与卫生设计分析与研究 ——以绞肉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今,世界上频繁出现的机械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恶劣,屡屡造成个人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同时与这两方面都休戚相关的食品机械则首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食品机械存在的机械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只有从食品机械安全和卫生方面考量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机械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打破先进国家企图构建安全技术壁垒的幻想,实现与国际接轨。本文在“机械安全设计”的基础思想上,提出了食品机械安全设计和食品机械卫生设计的思想。食品机械安全设计用于解决机械生产方面的安全问题,食品机械卫生设计用于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两者都希望能够通过设计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食品机械安全设计和卫生设计都是通过核心的三步来实现产品的安全性,即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安全设计。通过进行危险识别来确定食品机械存在的危险,然后利用风险评价来衡量危险造成伤害的可接受程度,并通过相关的安全设计准则来消除或减小危险。由于安全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安全和卫生设计的食品机械还会遗留部分危险,此时,通过安全标识设计来告知和警示使用者,使遗留的风险水平降到最低。最后,利用食品机械安全和卫生设计指导进行绞肉机设计并成功地使绞肉机危险等级降低到1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对遗留的危险进行安全标识设计,相应绞肉机的安全标识也作出了展示。
董虹蔚[3](2020)在《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了双边贸易流量的增加,异质性企业理论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贸易便利化不仅降低了出口固定成本,也降低了出口可变成本,通过这两种成本的降低,贸易便利化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也会促进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然而,全球价值链生产与贸易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生产分割成本,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贸易便利化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随着价值链生产被累积。那么,贸易便利化是如何影响国际生产分割,进而影响增加值贸易流量的?在全球生产分割背景下,贸易便利化是否影响了出口的利益结构?贸易便利化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的途径和机制有哪些?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网络的影响如何?在贸易便利化和全球价值链这一交叉领域进行相关拓展研究,既是对以往研究不足的理论补充,也对指导全球贸易便利化建设和全球价值链的组织与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在构建贸易便利化量化方法的基础上,学者们对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广度、贸易深度和经济福利的影响展开了丰富研究,并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传统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政策建议。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体系的逐渐完善,为全球价值链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方法基础,学者们不仅测算与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生产与贸易的现状,还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但是全球价值链视角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证研究,尤其是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极为匮乏。基于此,本文按照理论分析——事实描述——流量影响检验——利益结构影响检验——网络特征影响检验的顺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逐步分析和解读。在理论分析部分,分别研究了传统贸易模型、蛛网形价值链模型和蛇形价值链模型中,贸易便利化对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特征。在传统贸易中,贸易便利化降低了进出口成本,从而促进双边进出口贸易;在蛛网形价值链中,零部件的生产是相互独立的,零部件生产成本的差异、最终组装成本的差异和生产分割成本之间相互制约,决定了零部件的生产位置和最终组装地的位置;在蛇形价值链中,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依次完成一系列序贯的生产环节,生产成本的差异和上下游的生产分割成本之间相互制约,决定了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位置选择。显然,蛇形价值链的生产组织更为复杂,贸易便利化在蛇形价值链中的影响更大,但是两者也有共同之处,基于这些共同点,本文从贸易便利化的流量促进效应、贸易便利化影响的异质性、贸易便利化对本国出口增加值占比的抑制效应、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价值结构的“U”型影响、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价值结构的影响渠道、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的影响和贸易便利化对不同群体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影响的异质性七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理论假说1-7。在典型化事实部分,对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全球增加值贸易进行了测算与分析。2008-2018年,世界各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得分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是贸易便利化排名变化不大,北欧和西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其他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较快。受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的影响,2000-2014年,中间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全球贸易中以中间品形式实现的增加值出口和国外增加值出口越来越多,不同国家和不同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不同。在全球价值链中,中美双边贸易的增加值分解不仅可以反应两国产业的获利能力,还能反应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关系。从生产的角度进行增加值核算,同样发现世界整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显着提升了,简单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大于复杂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世界整体的生产长度增长了,其中国内生产活动、传统贸易生产活动和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生产长度递增。在流量影响的检验部分,利用2008-2014年42个国家18个产业的双边贸易数据,对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流量的促进效应及影响的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检验出口国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对双边增加值贸易流量的促进效应,在剔除了国外增加值的影响后,贸易便利化对本国增加值出口流量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其次,对最终产品出口和中间产品出口、发达国家出口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出口、不同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中间产品出口、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更大;最后,应用拟合法和模拟法对全球增加值贸易的潜力进行估算,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可以大大释放增加值贸易潜力。这部分研究检验了理论假说1-2。在利益结构影响的检验部分,用出口的本国附加值率作为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代理变量,本国附加值率越高,出口中的本国增加值越多,嵌入的国外增加值越少。首先,检验出口国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影响,发现贸易便利化显着的抑制了出口本国附加值率的提升,即贸易便利化有利于全球化生产,使更多的国外增加值嵌入到出口价值中;其次,引入出口国贸易便利化的二次项,发现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本国附加值率存在“U”型影响,当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生产分割成本不断下降时,可能出现过度外包的回流现象,使得出口中的本国增加值占比上升;最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中影响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渠道,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可以有效提升一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生产位置,全球价值链生产参与度对出口本国附加值率的影响为负,而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对出口本国附加值率的影响为正。这部分研究检验了理论假说3-5。在网络特征影响的检验部分,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 2008-2014年18个制造业的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对不同产业的增加值贸易进行了更加形象的深入研究。首先,在微观个体层面,测算了不同国家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并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国家/产业中心度的影响,结果是贸易便利化显着提高了一国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对贸易能力、控制能力和自由能力都有显着促进作用;其次,在中观社团层面,应用社团分析将42个样本国家分为内部联系更加紧密的欧洲社团和亚太社团,并对贸易便利化的差异性影响进行检验,欧洲社团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均衡,一体化程度更高,贸易便利化对欧洲社团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的影响要大于亚太社团;最后,在宏观整体层面,通过绘制并测算不同产业的增加值贸易网络结构图和网络密度,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网络发展的影响,2008-2014年间,贸易便利化与增加值贸易网络的发展趋势具有协同性。这部分研究检验了理论假说6-7。总结各部分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生产的组织和协调、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从贸易便利化建设、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中国方案三个层次提出了政策建议。在全球贸易便利化建设中,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主,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辅,充分发挥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分区域、分国家、分指标,配合贸易产业政策,有针对性的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在全球价值链的组织中,要增强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全球生产分割下的贸易规则体系,推进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稳定发展;增强国家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平衡分布,利益共享。对于中国来讲,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建设,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通过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赵佳莹[4](2020)在《柞水县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与更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民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物质载体,营建技艺作为其建设核心,蕴含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以及民间智慧。而长期使用展现的缺陷以及更多的现代生活需求使传统民居面临被抛弃的隐患,营建技艺也由此流失。加之以往我国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侧重于空间与形式,少有传统营建技艺的相关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展缓慢。对传统民居营建技艺进行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柞水县凤凰古镇自唐朝以来吸纳南北各地商贩及民众在此聚居,受到多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秦风楚韵的江汉风格传统民居,但同样出于以上原因,古镇传统民居及其营建技艺逐渐消亡。本文以柞水县凤凰古镇的凤凰老街两侧明清时期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其传统营建技艺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实地测量相关数据、走访问询古镇匠人及居民,综合利用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实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古镇民居传统技艺及其更新手法进行记录与探讨。首先在了解古镇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基础上,对古镇的建筑特征以及现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探讨古镇传统民居现存问题与营建技艺的关系,继而剖析在传统民居的更新过程中营建技艺的传承与更新问题。接下来梳理归纳凤凰古镇传统民居的营建技艺。包含对营建体系、营建流程、营建材料、匠作等营建技艺的概述以及承重结构、围护结构、装饰装修等各体系内容的营建技艺研究。基于已有的传统营建技艺,以民居的现存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的结构体系提出相对应的营建技艺更新策略,以期改善传统民居的建筑性能。更新策略包含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营建技艺的融合、营建流程的优化、营建工具的改良等。随后选取典型建筑党家大院,利用更新后的营建技艺对其进行优化提升,并通过改造前后的建筑内环境模拟对比分析,验证更新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结论。最后对前文进行总结,明确不足与可发展空间。经过研究,完成对柞水县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各要素的记录整理,分析总结了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智慧及优势。针对传统民居现存问题,提出应以保护传统民居风貌特征为前提,将现代技术与材料同传统方式有机融合,对传统营建技艺进行优化改良,并以此总结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更新方式。利用案例研究佐证了营建技艺的更新优化对于传统民居内环境性能的提升非常有效。
刘鑫怡[5](2020)在《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设计研究 ——以沈阳金杯车辆工厂景观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厂景观环境的建设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环境营造不仅仅停留在绿化上,也愈来愈倾向于营造企业文化景观的新特点。企业文化与生态系统是工厂景观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定位,然而,我们现有的工厂景观发展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工厂打造的需求。机械制造类工厂作为“工业的心脏”,更应该进一步提升整体形象,间接宣传企业文化,使其能够更好的持续展现出城市面貌。本文以机械制造类工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的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研究120个工厂案例,客观的梳理与分析了工厂景观现存的问题,说明并解析了本文所研究的机械制造类工厂的必要性。接下来,从多方面对该类型工厂进行特性归纳,深入探析了机械制造类工厂的文化内涵、空间布局特性与环境特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的设计策略,构建了以生态、空间、文化相互结合的体系,解决了机械制造类工厂无生态系统且文化氛围不浓厚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升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的整体形象。首先,界定与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其次,明确建筑与风向的关系,各个类型的污染物与绿地的关联,综合建筑、风向、绿地、水体给出详细具体的设计方法,构建完整的绿地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利益。最后,运用以符号学为主的表达手法,将机械制造类工厂的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景观,通过与文化景观结合,增强了与建筑、绿地之间的联系,并强调了机械制造类工厂的文化氛围。最终将以上研究内容落实到具体景观设计中,笔者选择了在沈阳有一定知名度的金杯车辆制造工厂进行景观设计。本文分析了工厂景观的现存问题及分类研究的必要性,进而明确了机械制造类工厂的现状及问题,通过构建生态系统、融入企业文化、结合场地环境对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环境进行设计研究,不但建立起了该类型工厂的整体视觉形象,而且使其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设计方法。
郭忠文[6](2020)在《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语素教学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语素选取的问题。杨晓黎(2018)选取了有利于教学的重点语素与核心语素,重点语素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格的选取标准、确定的数量(228个),为开展语素教学提供了方便。然而,已选重点语素只是根据《等级大纲》和《等级划分》来选取,而以重点语素为基础选取的核心语素(95个)更是严格地按照规定标准来操作,它们都未对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料或相关教材进行考察,所以重点语素的选取标准和核心语素的选取情况还有待探讨,同时,我们还需研究重点语素的教学应用情况。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并描述了前人关于语素构词和语素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统计和分析重点语素在现代汉语中构词情况。这部分首先介绍了重点语素的选取和划分标准;其次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构建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并选取构词能力强的重点语素进行构词分析。第三章为分析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考察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与分布情况;其二是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分析重点语素在具体教材中的构词分布情况;其三是将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情况和在教材中的构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其四是在比对分析基础上补充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我们对重点语素在《汉语教程》六册共计2522个词汇构词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并构建语料库,在杨晓黎(2018)选取的95个核心语素基础上,根据重点语素在实际汉语教学中的构词能力,对核心语素进行了适当增补。第四章为研究重点语素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包括初中高级班重点语素教学的开展策略、教材的编排建议等。结语是对本文的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周莹[7](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唐莉莉[8](2020)在《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甘肃省在校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探索影响甘肃省在校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也为今后环境与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0-12月间,抽取甘肃省9所有医学专业设置的院校中674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生态环境部在2017年6月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知情同意书、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环境与健康素养问卷主体三部分。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调查医学生的人口学特征、环境与健康素养及分类素养的得分、问卷题目的正确认知度及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环境与健康分类素养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环境与健康素养及分类素养的具备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差异采用?2检验。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在甘肃省9所院校共发放调查问卷6740份,回收问卷6733份,回收率为99.9%,剔除答案存在偏性和缺失数据的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6619份。所有接受调查的医学生中,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人数为375,占总人数的5.7%。具备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三方面一级分类素养的人数分别为940(14.2%)、119(1.8%)、2671(40.4%),具备基本技能素养的人数最多,具备基本知识的人数最少;具备基本认知、基本态度、科学知识、行为知识、认知技能、操作技能这六类二级分类素养的人数分别为834人(12.6%)、1827人(27.6%)、86人(1.3%)、1178人(17.8%)、5553人(83.9%)、1867人(28.2%),具备认知技能的人数最多,具备科学知识的人数最少。正确认知度较低的五道问题均为环境与健康科学和行为知识方面的问题,其正答率均低于15%,其中有两道题目的正答率甚至不足5%。三个一级分类素养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均小于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层次、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专业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层次、民族、年级、专业均为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影响因素,其中女生具备率低于男生(OR=0.601);中专层次具备率低于本科层次(OR=0.102);少数民族医学生低于汉族医学生(OR=0.511);与一年级医学生相比,二年级和三年级及以上医学生的具备率较高(OR=1.842、2.404);与临床医学类专业相比,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具备率较高(OR=1.871)。结论:1.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其中基本知识素养水平不高是导致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2.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科学和行为知识的教育有待加强;3.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三类分类素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要提升素养的总体水平,需着力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三者缺一不可;4.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受多因素影响,女生、少数民族、低年级、低专业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素养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其素养水平。
池莉[9](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李涛[10](2019)在《某铀转化工程配套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水氟化氢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也是铀转化生产的必备原料之一。由于无水氟化氢的特殊理化性质,安全储送是保证人员安全与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使化工生产系统遭受破坏,还可能引起一系列二次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某公司是国家“二·五”计划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是我国核工业的骨干企业之一。由于该公司的特殊情况,罐区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污染等安全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因此,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公司铀转化工程配套的无水氟化氢储罐区进行了安全评价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铀转化工程配套的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及蒸发罐区生产原料、产品、工艺过程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等级划分。(2)采用HAZOP分析方法对该公司无水氟化氢装卸储存工艺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氟化氢泄漏的关键原因,提出了提高储罐安全性的措施。采用LEC分析方法,确定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3)采用鱼刺图与事故树相结合的方法,对无水氟化氢泄漏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利用鱼刺图找出无水氟化氢泄漏的主要原因;再编制事故树,对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和排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提出了安全对策建议,引入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对该模型的功能及结构进行分析,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本公司,为该公司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模式。
二、当心化学制品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心化学制品污染(论文提纲范文)
(1)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ST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美白化妆品的历史与现状 |
2.1 美白化妆品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妆品、护肤品 |
2.1.2 美白化妆品 |
2.2 美白化妆品的发展历程 |
2.2.1 早期物理遮盖类美白化妆品 |
2.2.2 近代洗白、漂白、防晒产品 |
2.2.3 现代美白化妆品 |
2.3 当代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特征及表现 |
2.3.1 消费主体大众化 |
2.3.2 产品种类多样化 |
2.3.3 美白理论常识化 |
第三章 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过程 |
3.1 美白化妆品的需求建构 |
3.1.1 历史上的“美”“白”需求 |
3.1.2 被重新建构的现代“美白”需求 |
3.2 美白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 |
3.2.1 需求拉引:资本增值 |
3.2.2 美白化妆品的研发生产 |
3.2.3 美白化妆品的科研团体及场所变化 |
3.3 美白化妆品的营销与宣传 |
3.3.1 营销的媒介——从杂志、电视、街道广告到互联网 |
3.3.2 营销的话语——从心理学话语到科学话语 |
3.3.3 营销的主体——从销售员到医生、专家/伪专家 |
第四章 美白化妆品普遍化产生的问题 |
4.1 产生身体危害 |
4.2 导致审美问题 |
4.3 产生异化消费问题 |
4.4 加剧社会性别与阶层不平等问题 |
4.5 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与动物伦理问题 |
第五章 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反思 |
5.1 科学主义与公众理解科学 |
5.2 科技与资本的关系 |
5.3 美与白的关联及审美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食品机械安全与卫生设计分析与研究 ——以绞肉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食品机械安全与卫生设计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机械产品一般安全设计准则 |
2.1 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
2.2 机械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
2.2.1 机械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 |
2.2.2 机械产品安全设计原则 |
2.3 安全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3 食品机械安全设计 |
3.1 食品机械安全设计概述 |
3.2 食品机械安全设计总体目标和原则 |
3.2.1 总体目标 |
3.2.2 总体设计原则 |
3.3 食品机械风险评价 |
3.3.1 食品机械限制确定和危险识别 |
3.3.2 建立食品机械风险评价指标 |
3.3.3 评价指标简单实例应用 |
3.4 食品机械安全设计措施 |
3.4.1 食品机械结构安全设计 |
3.4.2 食品机械防护措施选用与设计 |
3.4.3 食品机械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 |
3.5 食品机械安全设计在绞肉机上的应用 |
3.5.1 绞肉机的基本情况 |
3.5.2 绞肉机安全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食品机械卫生设计 |
4.1 食品机械卫生设计简介 |
4.2 食品机械卫生设计的基本原理 |
4.3 食品机械卫生风险评价 |
4.4 食品机械卫生设计措施应用 |
4.4.1 食品机械制造材料 |
4.4.2 结构和工艺设计 |
4.5 绞肉机卫生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设计 |
5.1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设计概述 |
5.2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定义及分类研究 |
5.2.1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的定义 |
5.2.2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分类研究 |
5.3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设计的依据 |
5.4 食品机械安全标识设计原则与内容 |
5.4.1 安全标识设计原则 |
5.4.2 安全标识设计内容 |
5.5 安全标识设计在绞肉机上的应用 |
5.5.1 绞肉机安全标识设计和使用内容 |
5.5.2 安全标识设计和使用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理论背景与意义 |
1.1.2 现实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框架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理论分析方法 |
1.3.2 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 |
1.3.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测算方法 |
2.1 引言 |
2.2 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研究 |
2.2.1 贸易便利化的量化方法 |
2.2.2 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
2.2.3 贸易便利化的政策研究 |
2.3 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
2.3.1 全球价值链的量化方法 |
2.3.2 全球价值链的现状测算与影响因素检验 |
2.3.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应用 |
2.4 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便利化研究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引言 |
3.2 传统贸易理论中的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 |
3.2.1 进口国与贸易便利化 |
3.2.2 出口国与贸易便利化 |
3.3 蛛网形价值链中的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 |
3.3.1 模型假设 |
3.3.2 生产分割的决定 |
3.3.3 最终组装地的决定 |
3.3.4 生产分割成本降低的影响 |
3.4 蛇形价值链中的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 |
3.4.1 模型假设 |
3.4.2 生产分割的决定 |
3.4.3 生产分割成本降低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贸易便利化与全球增加值贸易的典型化事实 |
4.1 引言 |
4.2 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算与分析 |
4.2.1 指标构建与数据处理 |
4.2.2 测算与分析 |
4.3 全球增加值贸易的特征与演变 |
4.3.1 最终品贸易与中间品贸易 |
4.3.2 出口的增加值构成 |
4.3.3 双边增加值贸易的分解 |
4.4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生产的发展 |
4.4.1 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参与度 |
4.4.2 全球价值链生产的长度与位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流量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计量模型与数据 |
5.2.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5.2.2 变量与数据 |
5.3 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流量的实证检验 |
5.3.1 基础回归分析 |
5.3.2 稳健性检验 |
5.4 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流量的差异性检验 |
5.4.1 区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 |
5.4.2 不同国家的分样本检验 |
5.4.3 不同产业的分样本检验 |
5.4.4 对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的检验 |
5.5 增加值贸易潜力估算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计量模型与数据 |
6.2.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6.2.2 变量与数据 |
6.3 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实证检验 |
6.3.1 基础回归分析 |
6.3.2 稳健性检验 |
6.3.3 加入贸易便利化二次项的检验 |
6.4 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差异性检验 |
6.4.1 区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 |
6.4.2 不同国家的分样本检验 |
6.4.3 不同产业的分样本检验 |
6.5 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利益结构的渠道检验 |
6.5.1影响渠道的中介效应检验 |
6.5.2区分简单GVC生产和复杂GVC生产的中介效应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网络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计量模型与数据 |
7.2.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7.2.2 变量与数据 |
7.3 贸易便利化影响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实证检验 |
7.3.1 基础回归分析 |
7.3.2 稳健性检验 |
7.4 基于增加值贸易网络社团结构的差异性检验 |
7.5 贸易便利化与增加值贸易网络的变化趋势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贸易便利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
8.2.2 全球价值链组织与协调的政策建议 |
8.2.3 中国方案 |
8. 3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柞水县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与更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传统民居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研究现状 |
1.3.3 柞水县凤凰古镇传统民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框架 |
1.6 小结 |
2 柞水县凤凰古镇传统民居概况 |
2.1 凤凰古镇自然人文背景 |
2.1.1 自然地理环境 |
2.1.2 历史人文背景 |
2.2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
2.2.1 建筑群总体布局 |
2.2.2 建筑风貌 |
2.2.3 院落空间 |
2.2.4 立面特征 |
2.2.5 剖面特点 |
2.2.6 典型院落 |
2.3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现状与问题 |
2.3.1 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现状 |
2.3.2 传统民居的空间使用情况 |
2.3.3 传统民居的内环境性能问题 |
2.4 传统民居现状问题与营建技艺的关系解析 |
2.5 传统民居更新中营建技艺的传承与更新问题剖析 |
2.5.1 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材料的矛盾 |
2.5.2 工匠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矛盾 |
2.6 小结 |
3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建筑营建技艺研究 |
3.1 营建技艺概述 |
3.1.1 营建体系 |
3.1.2 营建流程 |
3.1.3 营建材料 |
3.1.4 匠作 |
3.1.5 传承体系 |
3.1.6 工具及度量衡 |
3.2 承重结构及其营建技艺 |
3.2.1 基础处理 |
3.2.2 大木构架 |
3.3 围护结构及其营建技艺 |
3.3.1 封火山墙 |
3.3.2 排门式外墙 |
3.3.3 土墙 |
3.3.4 砖墙 |
3.3.5 屋面结构 |
3.4 装饰装修及其营建技艺 |
3.4.1 地面铺设 |
3.4.2 门窗隔扇 |
3.4.3 柱础装饰 |
3.4.4 屋顶装饰 |
3.4.5 装饰色彩 |
3.5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特点总结 |
3.6 小结 |
4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更新策略研究 |
4.1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更新原则 |
4.2 承重结构营建技艺更新策略 |
4.2.1 基础处理 |
4.2.2 大木构架 |
4.3 围护结构营建技艺更新策略 |
4.3.1 封火山墙 |
4.3.2 排门式木墙 |
4.3.3 土墙 |
4.3.4 砖墙 |
4.3.5 屋面结构 |
4.4 装饰装修营建技艺更新策略 |
4.4.1 地面铺设 |
4.4.2 门窗隔扇 |
4.4.3 柱础装饰 |
4.4.4 屋顶装饰 |
4.4.5 装饰色彩 |
4.5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更新策略总结 |
4.6 小结 |
5 传统民居营建技艺更新应用研究--以党家大院为例 |
5.1 党家大院基本信息 |
5.1.1 党家大院建筑现状 |
5.1.2 党家大院建筑存在问题 |
5.2 党家大院内环境性能模拟 |
5.2.1 热环境模拟 |
5.2.2 光环境模拟 |
5.2.3 风环境模拟 |
5.3 党家大院建筑更新设计 |
5.3.1 空间改造 |
5.3.2 营建技艺更新策略应用 |
5.4 更新后建筑内环境性能模拟 |
5.4.1 热环境模拟 |
5.4.2 光环境模拟 |
5.4.3 风环境模拟 |
5.5 更新前后内环境性能模拟对比及分析 |
5.6 小结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设计研究 ——以沈阳金杯车辆工厂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相关概念 |
1.5.1 工厂概念 |
1.5.2 机械制造类工厂概念 |
1.5.3 工厂景观概念 |
1.5.4 工厂分类 |
1.5.5 机械制造类工厂分类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2 工厂景观环境设计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生态设计 |
2.1.2 景观设计学 |
2.1.3 符号学 |
2.2 120例工厂景观案例分析研究 |
2.2.1 研究设计:案例的选择及分析 |
2.2.2 数据分析:案例的比较 |
2.2.3 案例构建研究的结论 |
2.3 工厂景观设计方法 |
2.3.1 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的设计方法 |
2.3.2 以空间与视觉为主的设计方法 |
2.3.3 以工厂文化表达为主的设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特性分析 |
3.1 机械制造类工厂的生产工艺特点 |
3.2 机械制造类工厂文化符号挖掘 |
3.2.1 工业元素文化符号挖掘 |
3.2.2 人文元素文化符号挖掘 |
3.3 机械制造类工厂空间要素分析 |
3.3.1 布局及建筑特点 |
3.3.2 空间场地特征 |
3.3.3 风环境的研究尺度 |
3.4 机械制造类工厂环境特性分析 |
3.4.1 噪音污染 |
3.4.2 大气污染 |
3.5 本章小结 |
4 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环境设计策略 |
4.1 风环境的建筑因子影响分析 |
4.1.1 建筑物面宽变化 |
4.1.2 建筑物进深变化 |
4.1.3 建筑群间距变化 |
4.2 绿化模式 |
4.2.1 滞尘绿地种植模式 |
4.2.2 降温绿地种植模式 |
4.2.3 疏导废气绿地种植模式 |
4.2.4 降噪绿化带的种植模式 |
4.3 其他生态相关因子设计策略 |
4.3.1 雨水收集利用 |
4.3.2 水景设计 |
4.3.3 废弃物景观化 |
4.4 塑造文化景观氛围 |
4.4.1 文化素材的运用表达手法 |
4.4.2 文化素材提炼与应用策略 |
4.4.3 文化景观与其他元素的空间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5 沈阳金杯车辆制造工厂景观设计 |
5.1 汽车工业概况 |
5.2 项目概况 |
5.2.1 项目背景 |
5.2.2 区域位置 |
5.2.3 厂区环境 |
5.3 金杯车辆制造工厂环境及要素分析 |
5.3.1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
5.3.2 污染排放概况 |
5.3.3 企业文化挖掘与应用 |
5.4 金杯车辆制造工厂景观营造原则 |
5.4.1 生态化原则 |
5.4.2 空间功能性原则 |
5.4.3 汽车文化性原则 |
5.5 金杯车辆制造工厂景观整体设计 |
5.5.1 整体布局 |
5.5.2 生态系统整体性设计 |
5.5.3 文化景观体系构建 |
5.6 金杯车辆制造工厂景观表达 |
5.6.1 绿地整合 |
5.6.2 细化种植方案 |
5.6.3 雨水收集利用及水景设计 |
5.6.4 文化景观节点设计 |
5.6.5 文化景观详细表达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厂的生态景观案例分析 |
附录B 工厂的空间与视觉景观案例分析 |
附录C 工厂的文化景观案例分析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语素构词研究 |
1.2.2 语素教学法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重点语素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情况考察 |
2.1 重点语素的界定 |
2.2 重点语素语料库的建立 |
2.3 重点语素构词状况考察 |
2.3.1 构词频率 |
2.3.2 构词类型 |
2.3.3 构词位置 |
第三章 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情况统计分析 |
3.1 《等级划分》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1.1 构词分布 |
3.1.2 构词类型 |
3.1.3 构词对比分析 |
3.2 对外汉语教材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2.1 构词统计 |
3.2.2 构词分布 |
3.3 《等级划分》和《汉语教程》构词对比分析 |
3.4 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 |
3.4.1 新增核心语素的构词情况 |
3.4.2 增补核心语素相关分析概括 |
第四章 重点语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4.1 利用重点语素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
4.2 不同阶段重点语素教学实施策略 |
4.2.1 初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2 中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3 高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3 重点语素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
4.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
4.3.2 重点语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二 《等级划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三 《汉语教程》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的选择 |
2.1.2 样本量的估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2.2.2 环境与健康素养问卷 |
2.3 调查问卷判定标准 |
2.3.1 评分标准 |
2.3.2 评价指标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5.1 数据处理 |
2.5.2 数据分析 |
2.6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1.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 |
3.2 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
3.3 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问卷正确认知度 |
3.3.1 基本理念的正确认知度 |
3.3.2 基本知识的正确认知度 |
3.3.3 基本技能的正确认知度 |
3.4 环境与健康素养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3.4.1 绘制散点图 |
3.4.2 相关性分析 |
3.5 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5.1 不同专业层次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5.2 不同性别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5.3 不同民族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5.4 不同生源地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5.5 不同年级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5.6 不同专业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3.6 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3.6.1 环境与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3.6.2 三类一级分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3.6.3 六类二级分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
4.2 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正确知晓情况 |
4.3 环境与健康素养各维度间的关系分析 |
4.4 甘肃省环境与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探讨 |
4.4.1 不同专业层次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
4.4.2 不同性别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
4.4.3 不同民族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
4.4.4 不同生源地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
4.4.5 不同年级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
4.4.6 不同专业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6.1 多途径、多方位加强学校环境与健康教育和宣传 |
6.2 从重点人群出发,制定差异化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目标 |
6.3 对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进行定期监测和干预 |
6.4 从基本理念、知识、技能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素养水平 |
6.5 着力开展不同人群的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
1.俞思语 |
2.钟鑫涛 |
3.钟欣婷 |
4.格瑞丝 |
5.钟永胜 |
6.高红 |
7.俞亚洲任菲菲 |
8.俞爷爷俞奶奶 |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
1.2015年1月没怀上 |
2.2015年2月没怀上 |
3.2015年3月没怀上 |
4.2015年4月没怀上 |
5.2015年5月没怀上 |
6.2015年6月没怀上 |
7.2015年7月没怀上 |
8.2015年8月没怀上 |
9.2015年9月没怀上 |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
(10)某铀转化工程配套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化工储罐泄漏事故研究现状 |
1.2.2 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章 无水氟化氢罐区概况及安全设计 |
2.1 公司简介 |
2.2 周边环境和自然地理状况 |
2.2.1 区域位置 |
2.2.2 地质、地震情况 |
2.2.3 气象条件 |
2.2.4 水文条件 |
2.2.5 交通运输条件 |
2.3 罐区安全设计 |
2.3.1 主要设备 |
2.3.2 工艺流程简述 |
2.3.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水氟化氢罐区危险源辨识 |
3.1 物料的危险性分析 |
3.1.1 氟化氢的危险性分析 |
3.1.2 氮(压缩的或液化的)的危险性分析 |
3.2 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
3.2.1 泄漏危险源 |
3.2.2 爆炸、火灾危险源 |
3.2.3 中毒事故危险源 |
3.3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3.3.1 电气伤害 |
3.3.2 腐蚀和灼烫危险有害因素 |
3.3.3 高处坠落 |
3.3.4 物体打击 |
3.3.5 车辆伤害 |
3.3.6 行为性危害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
3.3.7 噪声与振动危害 |
3.3.8 照明不良 |
3.3.9 信号、标志缺陷危害 |
3.3.10 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危害 |
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等级划分 |
3.4.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3.4.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水氟化氢储罐区HAZOP与 LEC风险评价 |
4.1 HAZOP风险评价 |
4.1.1 HAZOP方法介绍 |
4.1.2 HAZOP分析过程 |
4.1.3 HAZOP分析结果 |
4.2 LEC风险评价 |
4.2.1 LEC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
4.2.2 LEC风险评价方法过程 |
4.2.3 LEC风险评价方法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无水氟化氢储罐区鱼刺图与事故树风险评价 |
5.1 鱼刺图与事故树方法介绍 |
5.1.1 鱼刺图分析方法简介 |
5.1.2 事故树分析方法简介 |
5.2 鱼刺图与事故树分析过程 |
5.2.1 鱼刺图分析过程 |
5.2.2 事故树分析过程 |
5.3 鱼刺图与事故树分析结果 |
5.3.1 鱼刺图分析结果 |
5.3.2 事故树分析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全对策措施 |
6.1 工艺系统对策措施 |
6.1.1 防火、防爆主要措施 |
6.1.2 防毒主要措施 |
6.1.3 防腐蚀主要措施 |
6.1.4 自动控制的主要措施 |
6.2 其他防范措施 |
6.2.1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
6.2.2 防噪声设施 |
6.2.3 防腐蚀灼烫设施 |
6.2.4 防护栏设施 |
6.2.5 安全标志 |
6.2.6 风向标 |
6.3 事故应急措施 |
6.3.1 物料泄漏的应急处置措施 |
6.3.2 应急救援外部依托条件和设施 |
6.4 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 |
6.4.1 模型的功能分析及其意义 |
6.4.2 模型结构解析 |
6.4.3 模型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参与项目和获得的奖项 |
致谢 |
四、当心化学制品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 [1]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STS研究[D]. 杨柳.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食品机械安全与卫生设计分析与研究 ——以绞肉机为例[D]. 唐红旗.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D]. 董虹蔚. 山东大学, 2020(12)
- [4]柞水县凤凰古镇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与更新应用研究[D]. 赵佳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机械制造类工厂景观设计研究 ——以沈阳金杯车辆工厂景观设计为例[D]. 刘鑫怡.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郭忠文. 安徽大学, 2020(08)
- [7]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甘肃省医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 唐莉莉. 兰州大学, 2020(01)
- [9]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10]某铀转化工程配套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安全评价研究[D]. 李涛. 南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