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毁掉一生的第一次吸毒(论文文献综述)
宋长江[1](2021)在《认识那个叫荷儿的》文中研究指明那个叫荷儿的女子,是酒桌上认识的。我请客,请的是贱猴。贱猴姓侯,叫侯立,我的初中同学。我考上重点高中后,二十多年了,跟他无来往。他读的是职业高中,学厨师。听说他读到第二年,父亲遭车祸身亡,事故处理以及善后赔偿等诸多事务,乱了家里正常的生活节奏,误了他两个多月的课。那段时间,他母亲安排他蹲守在他父亲遗留的建材商店里。等善后处理有了眉目,他母亲才想起该让他上学了。这时的贱猴,已懒得上学,磨叽了几天,说,没心情学。
吕彦东[2](2021)在《泉州市青少年群体社区戒毒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提出
黄锐,孟文文[3](2021)在《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禁毒工作呈现出"三代毒品交织渗透"的现象,尤其是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凸显,并因其具有针对毒品管制目录而设计,易逃避打击的特点而迅速泛滥,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防控面临着:法律规制不完善、源头管理欠缺、流通渠道广泛、民众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法律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面临的问题。
赖育珍[4](2019)在《个案管理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不断发展禁毒工作社会化,积极探索禁毒工作治理新模式,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通过引入、培养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整合服务,帮助吸戒毒人员提升戒毒动机,巩固戒断成效,帮助他们成功回归社会。社区戒毒康复是我国目前较为倡导的一种戒毒模式,戒毒人员康复的场所在社区,在社区中戒毒康复同时也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区,接受再社会化教育的一个过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包括生活技能的再社会化、职业技能的再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再社会化与生活目标的再社会化。个案管理是一种综合服务模式,适用于同时面临多个问题,并且不能有效地寻求帮助的案主。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正是有多重需求却不能自助的案主,他们面临着生活适应难、就业能力低、情感支持弱、社会融入难等再社会化困境。为此,笔者提出运用个案管理模式介入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过程,通过个案管理的持续性关注、部门联动、内外资源整合和增强权能等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全面、优质、连续的服务,帮助他们培养生活适应能力、纠正偏差行为、塑造自我认同、重建社会关系网络与成功再就业,从而恢复社会功能,修复社会关系。此外,笔者尝试在实务工作中细化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个案管理流程,完善个案管理的实务指导原则,发展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成效评估体系,并提出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此探究个案管理的本土化模式,推动我国禁毒社会工作的发展。
彭丹丹[5](2017)在《叙事疗法对强戒所内女性吸毒者家庭关系改善的介入研究 ——以H女子强戒所某个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女性吸毒群体增幅已超过男性,女性吸毒现象较为突出,女性由于其社会性格特征原因,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更大,成瘾时间短且难戒除,我们需高度重视女性吸毒群体。且女性比男性对家庭、集体的依赖性更强,家庭不仅构成吸毒者吸毒原因,更为吸毒者戒除毒瘾回归社会提供关键性支持。H强戒所吸毒者普遍来自家庭功能破损的家庭且具备家庭关系改善的需求,戒毒社工不同于强戒所“刚性化”管理,更注重“柔性化”关怀,因此戒毒社工理应更关注吸毒者的服务需求,鉴于强戒所封闭属性,本文采用以语言为主要蓝本的家庭叙事疗法对家庭关系进行干预。本文以家庭叙事治疗模式为理论指导,以H强戒所存在家庭关系消极叙事的史某为代表个案,实务干预满足史某家庭关系改善的首要需求和毒品戒断的长期需求。采用叙事疗法对家庭关系认知进行外化、解构、重建和巩固四个阶段的干预,挖掘父母关爱案主的独特结果,构建积极的家庭关系故事。实现在家庭关系认知改变的同时带动家庭关系改善的行为变化,实现毒品戒断,为日后出所得到家庭实际支持和回归社会做准备。基于家庭叙事疗法的实务干预和后期评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案主需求满足,个案目标基本达成;家庭关系改善对强戒所内吸毒者戒断毒品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家庭叙事疗法适用于强戒所内家庭关系改善介入研究。同时也认识到本文干预对象仅限吸毒者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所内家庭关系改善及戒断毒品的良好迹象在出所后的效果有待后续跟进。最后,对家庭叙事疗法应用于家庭关系改善研究的局限性和推广做了讨论,提出应将家庭叙事疗法同其他家庭治疗相结合的社工干预模式。
文德芳[6](2016)在《毒品,离我们有多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我表哥死时30岁。他的死,对于我们亲人而言,至今是一个没有解开、也不敢去触碰的谜。他死之前曾进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过多次戒毒,回归社会之后又复吸、又戒毒。他死时,没有人发现。死后,他的身边散放着注射毒品的针、针剂。""我的姑父读过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早年从山西出去当兵,身经多次战役、战斗,之后留在成都军区工作,也在成都军区结
汪元,顾奕俊[7](2014)在《毒品:不能忽视的真相》文中认为你的电脑乃至手机,肯定都装了"防毒软件",而你自己装了吗?这里所说的"毒",不是SARS、H7N9,更不是埃博拉,而是鸦片、海洛因、可卡因、K粉、大麻……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毒品"。本来,这个"坏东西"似乎跟咱们没什么交集,它很遥远,"听说过,没见过",别说是去"碰",恐怕就连"提"都没几个人有兴趣去提呢。大概也正因如此,我们对它的了解也相当有限。但是在这个行将过去的2014年,多位演艺界名
马梅凤[8](2011)在《对青少年宣传《禁毒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中研究表明毒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青少年吸毒会破坏其机体的免疫系统,传播多种疾病,甚至会发生家破人亡的严重后果。部分青少年为了筹集毒资,走上了"以盗养吸、以贩养毒"的犯罪道路。青少年吸毒问题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青少年吸毒预防工作形势严峻而紧迫,应在青少年中加大《禁毒法》的宣传教育力度,这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而且更需要青少年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梁若冰[9](2011)在《毒品文化批判》文中指出毒品滥用不仅极大损害人类健康,形成难以戒除的生理和心理依赖,而且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在当今诸多的全球性问题中,毒品问题始终是各国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不懈努力、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要遏制毒品泛滥,降低毒品危害,不仅要对吸毒者进行医疗上的人道主义救助、社会上的人文关怀和法律上的人本主义防治,更应该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吸毒人群进行全面的分析,开展毒品文化批判。毒品文化是一种在特定人群中形成的亚文化,它由吸毒者的社会文化环境、吸毒者的生活方式与吸毒者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组成。毒品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为毒品的传播和蔓延提供文化土壤和社会条件。毒品文化群体是一个亚文化的边缘群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吸毒人群的外部环境支撑和心理信念支撑。对毒品文化的价值认同还加剧了吸毒人的心理服从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压力,迫于文化的压力,吸毒者越陷越深。毒品文化在现代有它特有的发展趋向,即,大众化与时尚化趋向,顽固性和蔓延性趋向,符号消费趋向和危险性倾向;同时也形成了它自身发生、发展的机制,即,逃避现实的文化机制,排解压力的文化机制,社会交往的文化机制和追求享乐的文化机制。从心理学、社会学、后现代主义等多维视角来分析阐述吸毒文化赖以形成的社会环境,是本文研究毒品文化的一大特点,从根本上和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来反思毒品文化的产生所具有的深刻人性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则成为本文的重要部分。文化哲学是一种对人的生存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理性批判与反思。文化批判是现代文化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模式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生存的深层维度,也是文化哲学的核心范畴,文化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理解和察明毒品文化的模式以及毒品文化模式的特性。毒品文化批判的目的,是探索开展毒品文化批判意义上的禁毒实践活动,用文化批判的思维来促进禁毒工作的开展,批判低俗的大众文化,创造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优秀的文化精神。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积极的人性关怀和全面的社会防控,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禁毒之路。
易小燕[10](2005)在《美国中学生行为特征与身心健康现状分析》文中提出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本选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 在今日美国中学校园里, 存在学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暴力等行为, 而且这些现象愈演愈烈, 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 引起了社会及公众的关注。
二、毁掉一生的第一次吸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毁掉一生的第一次吸毒(论文提纲范文)
(3)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法律管制不全 |
1. 新精神活性物质列管不到位 |
2. 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标准不健全 |
3. 新精神活性物质定罪难 |
(二)源头管理欠缺 |
(三)流通渠道广泛 |
1. 无害传播 |
2. 网络贩毒 |
3. 物流运送 |
(四)民众认识不足 |
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防控对策 |
(一)法律规制 |
1. 确立列管和检测标准 |
2. 打击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 |
3. 强制“毒检”立法 |
(二)技术推进 |
1. 提高毒品可疑物识别技术 |
2. 提高动态监测水平和研判分析能力 |
3. 建立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机构 |
4. 新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治疗的技术突破 |
(三)管理落实 |
1. 完善禁毒管理机制 |
2. 加强源头管理 |
3. 扩大管控范围 |
四、结语 |
(4)个案管理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个案管理研究综述 |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研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个案管理 |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 |
3.再社会化 |
(四)理论基础 |
1.社会化理论 |
2.增强权能理论 |
(五)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现状 |
(一)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困境 |
1.居无定所 |
2.自我照顾能力下降 |
3.经济拮据 |
4.就业选择范围小 |
5.情感支持薄弱 |
6.社区参与度降低 |
(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再社会化的阻碍因素 |
1.个人心理发展异常 |
2.家庭关系的疏离 |
3.社区关系的冷漠 |
4.社会环境造成污名化 |
(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需求 |
1.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需求 |
三、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适用性 |
(一)个案管理模式 |
1.个案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
2.个案管理的原则 |
3.个案管理的模式分类 |
(二)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必要性分析 |
1.政府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行政管控力度有限 |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需求复杂多元 |
(三)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可行性分析 |
1.个案管理弥补政府管控手段的不足 |
2.行政管理部门开始注重“管控+服务”手段的结合 |
3.个案管理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有正向影响 |
(四)细化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个案管理基本流程 |
四、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过程 |
(一)建立关系 |
1.建立个案接案机制 |
2.多渠道获取个案基本信息 |
3.无条件积极关注 |
(二)预估——需求与资源分析 |
1.需求评估 |
2.外部资源评估 |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
1.目标制定 |
2.计划制定 |
(四)服务实施 |
1.协助案主增强个人权能 |
2.联动相关部门整合资源 |
3.组建个案管理小组 |
4.结合社会工作三大方法提供持续性服务 |
5.在社区禁毒宣传中发展禁毒志愿者 |
(五)服务成效 |
1.服务产出 |
2.服务效果 |
(六)服务总结与反思 |
1.服务总结 |
2.服务反思 |
五、个案管理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一)个案管理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1.禁毒社会工作者难以发挥个案管理者核心管理作用 |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求助动机弱 |
3.社会环境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态度分化且对立 |
(二)个案管理模式在实践运用中的对策建议 |
1.禁毒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素质 |
2.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始终贯穿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个案管理工作中 |
3.在社会大环境中倡导关怀救助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叙事疗法对强戒所内女性吸毒者家庭关系改善的介入研究 ——以H女子强戒所某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案主旧有叙事及服务方案 |
2.1 实务背景及案主基本信息 |
2.2 案主旧有叙事及需求评估 |
2.3 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
2.4 服务目标及方案 |
3 外化问题,寻求例外 |
3.1 外化阶段——外化吸毒与家庭的绝对联系 |
3.2 解构阶段——找寻父母关爱自己的独特结果 |
4 重构并巩固积极叙事 |
4.1 重构阶段——重构家庭关系积极叙事 |
4.2 巩固阶段——家庭关系改善行为巩固 |
5 结案及效果评估 |
5.1 结案及转介 |
5.2 服务评估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人员基本信息表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9)毒品文化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篇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本文主要理论观点 |
四、毒品与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毒品与吸毒 |
第一节 毒品对人的作用 |
一、毒品的主要种类 |
二、毒品对人的作用 |
第二节 毒品的危害 |
一、毒品对人身心的危害 |
二、毒品对家庭的危害 |
三、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
第三节 毒品依赖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
一、毒品依赖的生理基础 |
二、毒品依赖的心理基础 |
第四节 我国吸毒状况分析 |
一、20 世纪后20 年我国的吸毒状况 |
二、21 世纪初我国严峻的毒品形势 |
三、毒品蔓延趋势 |
第二章 毒品文化的内涵及其机制 |
第一节 毒品文化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
一、毒品文化概念的提出 |
二、毒品文化的内涵 |
三、毒品文化群体分析 |
四、吸毒群体生活方式 |
第二节 毒品文化的发展趋向 |
一、毒品文化的大众化与时尚化趋向 |
二、毒品文化的顽固性和蔓延性趋向 |
三、毒品文化的符号消费趋向 |
四、毒品文化的危险性趋向 |
第三节 毒品文化的机制分析 |
一、逃避现实的文化机制 |
二、排解压力的文化机制 |
三、社会交往的文化机制 |
四、追求享乐的文化机制 |
第三章 疑毒品文化的多维理论阐释 |
第一节 毒品文化的心理学解释视角 |
一、心理学理论与吸毒 |
二、人格缺陷的心理理论 |
三、社会心理动机理论 |
第二节 毒品文化的社会学解释视角 |
一、问题家庭理论 |
二、社会失范与社会越轨理论 |
第三节 毒品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
第四章 毒品文化的根源分析 |
第一节 毒品文化的人性根源 |
一、毒品的诱惑与人的好奇 |
二、人格与个性分析 |
三、心理机制分析 |
四、毒品文化的形成 |
第二节 毒品文化的社会根源 |
一、现代性的文化危机 |
二、孕育毒品文化的社会环境 |
三、遏制毒品的困境 |
第五章 毒品文化批判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文化批判与毒品文化 |
一、毒品文化批判的哲学基础 |
二、毒品文化交往方式的批判 |
三、毒品文化非理性的批判 |
第二节 文化模式与毒品文化 |
一、文化模式分析理论 |
二、毒品文化模式分析 |
第三节 毒品文化批判的实践探索 |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
二、积极的人性关怀 |
三、全面的社会防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10)美国中学生行为特征与身心健康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吸毒、酗酒给美国中学生带来的身体与心灵的伤害 |
2.早性、乱性在美国中学校园 |
3.校园暴力对美国中学师生的伤害 |
四、毁掉一生的第一次吸毒(论文参考文献)
- [1]认识那个叫荷儿的[J]. 宋长江. 广西文学, 2021(10)
- [2]泉州市青少年群体社区戒毒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吕彦东. 华侨大学, 2021
- [3]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黄锐,孟文文.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1(01)
- [4]个案管理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研究[D]. 赖育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叙事疗法对强戒所内女性吸毒者家庭关系改善的介入研究 ——以H女子强戒所某个案为例[D]. 彭丹丹.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6]毒品,离我们有多远?[J]. 文德芳. 黄河, 2016(01)
- [7]毒品:不能忽视的真相[J]. 汪元,顾奕俊. 中学生天地(B版), 2014(11)
- [8]对青少年宣传《禁毒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J]. 马梅凤. 价值工程, 2011(19)
- [9]毒品文化批判[D]. 梁若冰.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10]美国中学生行为特征与身心健康现状分析[J]. 易小燕.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