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enisein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华贺,杨爱东[1](2021)在《宣肺通腑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肺损伤及其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危重症,运用宣肺法、通腑法和宣肺通腑法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肺损伤,宣肺法可抑制炎症、调节水通道蛋白;通腑法不仅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水通道蛋白,还可以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免疫;宣肺通腑法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维持血管通透性等途径起到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宣肺法、通腑法和宣肺通腑法均可以通过抗炎和调节水通道蛋白等多途径、多靶点的方式达到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张毅[2](2021)在《电针预处理调控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及不同时段变化目的:气管滴注脂多糖(LPS)法制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观察3h、6h、12h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模型是否存在肺损伤程度差异。方法:1.大鼠分组及造模:3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依据LPS滴注时长不同分为:3h组、6h组,12h组,每组8只。以LPS(2mg/kg)滴注大鼠气管复制ALI大鼠模型。2.指标检测:大鼠行为观察;肺功能检测;肺湿/干重比(W/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8含量;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大鼠行为观察:与正常组相比,LPS诱导3 h,大鼠精神处于淡漠状态,摄食减少,活动明显减少,鼻腔处粘液分泌物增多,大鼠的呼吸频率加快,可闻及哮鸣音。2.肺功能:LPS诱导3 h,大鼠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 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 0.3)以及各自占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0.1/FVC;FEV0.3/FVC)均显着下降(P<0.05,P<0.01)。3.肺病理:LPS诱导3 h,大鼠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水肿、红细胞渗出。湿干重比值(W/D)明显升高(P<0.01)。4.细胞因子、氧化-抗氧化指标:LPS诱导3 h,大鼠BALF中IL-1β、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中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而SOD含量显着降低(P<0.01)。结论:采用气管滴注LPS法能成功制备出ALI大鼠模型,经3h、6h、12h不同时段比较,发现3h时间节点处大鼠造模后肺部病理学改变及炎性因子、氧化指标的特点更符合ALI患者特点,故LPS诱导3h的ALI模型为最佳。第二部分: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目的:研究电针预处理尺泽(LU 5)穴和足三里(ST 36)穴能否抑制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向M1表型极化,发挥肺脏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1.大鼠分组及造模: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包含三个亚组:尺泽组、足三里组、尺泽+足三里组,每组8只。选取第一部分中的最佳LPS诱导时间点3h造模,方法同上。2.电针预处理:各电针预处理组均于模型制备前6天,于相应双侧穴位以电针预处理,针柄连接电针治疗仪,施以疏密波,频率2/15 Hz,刺激强度为1~2mA,强度逐渐增加为大鼠针刺部位轻微抖动为度。每次时长30min,连续干预6天。3.指标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取肺组织计算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并进行肺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DA、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转录反应(QT-PCR)测定各组大鼠AM内M1表型标志物(CD86、iNOS)及其信号通路关键分子TLR4、My D88、NF-κB p65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AM内CD86、iNOS蛋白表达和通路蛋白TLR4、My D88、NF-κB p65表达量。结果:1.肺功能及病理: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显示FEV0.1、FEV0.3、FEV0.1/FVC及FEV0.3/FVC均显着下降(P<0.01);肺组织W/D增高(P<0.01);HE染色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红细胞渗出,肺泡间隔增厚;肺损伤评分显着升高(P<0.01)。各组电针预处理后,FEV0.1、FEV0.3、FEV0.1/FVC及FEV0.3/FVC均显着上升(P<0.05,P<0.01);病理切片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间隔变窄;肺损伤评分下降。2.细胞因子含量: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BALF中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大鼠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显着降低(P<0.01)。3.氧化-抗氧化指标: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DA、MPO含量显着增高,SOD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大鼠MDA、MPO含量显着降低,SOD含量显着上升(P<0.05,P<0.01)。4.M1极化标志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M内CD86、iNOS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而针刺预处理后,AM中CD86、iNOS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且尺泽+足三里组较尺泽组、足三里组上述指标检测效果优越。5.M1极化信号通路分子: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M内TLR4、My D88、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针刺预处理后,AM中TLR4、My D88、NF-κB p65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且尺泽+足三里组较尺泽组、足三里组上述指标检测效果优越。结论:1.ALI大鼠肺内M1表型明显增多。2.电针预处理可以抑制AM向M1方向极化,且其作用可能与电针下调TLR4/My D88/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3.电针尺泽、足三里预处理均能改善ALI大鼠肺功能和病理,且两个腧穴联用治疗效果优于单个腧穴。
朱长乐[3](2020)在《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为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综述综述一对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综述二对急性肺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重点综述。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四个实验;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五个实验。第一部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一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上调大鼠肺重量的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增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促进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引起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水肿。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肺重量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减轻ALI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减少蛋白质由毛细血管、间质向肺泡的渗透,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促进TLR4、MYD88、NLRP3的蛋白表达的升高和NF-κB磷酸化。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抑制了 NF-κB的磷酸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目的:探索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机将含药血清冻干为含药血清冻干粉。以空白含药血清冻干粉、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和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可以引起细胞明显的水肿,细胞内可见黑色颗粒物质,并且无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分泌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四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纯水、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7天后采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各药物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清金化痰汤中含有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苷、大黄酸、甘草酸铵、齐墩果酸,其中3个为入血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甘草酸铵。第二部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五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黄芩苷标准品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细胞扁平,呈多边形。黄芩苷用药对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六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黄岑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的含量、观察细胞形态、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显着促进细胞因子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的分泌,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诱导上皮细胞损伤。黄芩苷可显着地抑制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数量。实验七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的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中TLR4、MYD88、TRIF、NF-κB、NLRP3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激活TLR4信号通路,显着上调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黄芩苷可显着地下调TLR4、MyD88、p-NF-κB和NLRP3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八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干预上调了 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黄芩苷干预可显着降低大鼠肺组织重量的湿/干比和BALF的蛋白质浓度,抑制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泡间质和肺泡间隙,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水肿,抑制上皮细胞的黏液分泌,抑制BALF和血清中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九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LPS干预促进TLR4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芩苷可以显着地抑制TLR4、MYD88、P-NF-κB、NLRP3、P-ERK和P-p38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道滴注5mg/kg的LPS溶液可诱导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以用于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2.清金化痰汤能够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3.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黄芩苷可显着抑制LPS诱导BEAS-2B细胞的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4.黄芩苷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急性大鼠肺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肺水肿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5.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录,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风暴的爆发。6.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反应的扩大。
沈婷[4](2020)在《金茵清热口服液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目前认为,感染、创伤后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导致ALI的主要原因。控制原发病,遏制其诱导的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是预防和治疗ALI的必要措施,药物治疗仍以激素类抗炎和对症处理。金茵清热口服液(Jinyin Qingre Oral Liquid,下称:JYQR)是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十堰市太和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功效,对内毒素血症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应用发现JYQR用于治疗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导致的高热、肺部炎症、组织损伤效果良好。本课题对其防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药效学和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JYQR对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JYQR的制备及给药浓度的确定按照湖北省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JYQR医院自制制剂制备工艺制备JYQR(每m L相当于原生药材1 g),并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JYQR(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造模、干预后,收集各组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采用细胞计数仪和BCA蛋白检测法,分别检测BALF中总细胞数及总蛋白含量,确定JYQR最佳给药剂量。2.JYQR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探讨JYQR对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JYQR预防作用研究在造模前预处理给药,治疗作用研究在造模后治疗给药。两个实验分别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模型组、JYQR组、地塞米松组。各组分别造模、干预后,收集BALF及肺组织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差异,细胞计数仪检测BALF中总细胞数,BCA法检测BALF中总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BALF中Ig M含量。3.JYQR对急性肺损伤小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取空白组、模型组、JYQR组、地塞米松组小鼠BALF和肺组织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κB,NF-κB p65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进行蛋白表达定位。结果:1.JYQR的制备及给药浓度的确定金茵清热口服液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JYQR符合湖北省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质量标准;给药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JYQR高剂量(16 g/Kg)干预后,小鼠BALF中总细胞数及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JYQR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JYQR预防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JYQR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显着改善,BALF中总细胞数、总蛋白含量、Ig M含量显着降低(p<0.05),预防效果与地塞米松无显着性差异(p>0.05)。JYQR治疗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JYQR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显着改善,BALF中总细胞数、总蛋白含量、Ig M含量显着降低(p<0.05),治疗效果与地塞米松无显着性差异(p>0.05)。3.JYQR抑制急性肺损伤小鼠NF-κB信号通路与模型组相比,JYQR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BALF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着性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及IκB蛋白的磷酸化比率显着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JYQR预防组和治疗组NF-κB p65及IκB蛋白的磷酸化比率显着下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肺组织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JYQR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肺组织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显着下调(p<0.05)。结论:1.生产的JYQR符合质量标准,JYQR高剂量组对肺损伤作用明显,因此选择JYQR的给药浓度为16 g/Kg。2.JYQR可以通过下调IL-1β、IL-6、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肺组织的病变程度,改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3.JYQR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发挥抗ALI的作用。
赖芳[5](2020)在《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ALI)是危重症常见并发症,临床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是引发ALI的主要病因之一。脓毒症ALI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救治困难,目前仅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性液体管理是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改善预后的措施,尚无药物可明确改善脓毒症ALI预后。寻求对脓毒症ALI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ALI等危重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中医救治危重症亦有较多进展。目前多数医家将其归于“暴喘”、“喘脱”范畴,无论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均多有长足发展。通过系统整理脓毒症ALI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我们发现,针刺足三里在干预脓毒症ALI有一定优势。为进一步系统整理现有文献情况,本研究参考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献中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动物实验文献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动物实验并开展研究,提出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目前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已有文献报道情况,总结证据特点,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动物实验。2.实验证实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并从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机制。方法:1.参考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的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CENTRAL)、Embase(Excerpt Medica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7个数据库从建库到2019年5月31日的文献进行系统地检索、筛选、整理有关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动物实验文献,总结现有实验结果设计、结果情况,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结合文献调研情况,优化设计动物实验方案设计,以进一步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及机制。2.参照美国胸科协会对脓毒症ALI动物造模的推荐方式及造模成功评判标准,采用脂多糖(LPS)气道内滴入的方法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共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型组、电针组、模型+同期麻醉组、模型+非同期麻醉组,每组15只。假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滴入;电针组于气道内滴入LPS造模后30min给予执行电针30min,每日1次,共执行3次;模型+同期麻醉组于LPS气道内滴入造模后,每次电针组执行电针时同期给予麻醉药麻醉;模型+非同期麻醉组于造模后不予任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至造模后第7天。3.同上方法及标准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共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PNU组(使用CAP通路关键受体α 7nAChR激动剂PNU-282987)、MLA组(使用α 7nAChR拮抗剂甲基牛扁亭)、PNU+电针组、MLA+电针组,每组5只。假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滴入;电针组于造模后30min给予电针30min 1次、造模后24h取材前30min执行电针治疗1次,PNU组、MLA组于造模后30min分别给予PNU-282987、甲基牛扁亭腹腔注射,PNU+电针组、MLA+电针组分别于造模后30min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并给予电针30min 1次,造模后24h取材前30min执行电针治疗1次。造模后24h取材,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上清液用于BALF蛋白含量测定,细胞沉淀重悬后涂片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称取肺组织湿重及烤干至恒重重量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液离心取上清测定血清蛋白含量,与BALF蛋白含量比较计算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取采用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蛋白水平、α 7nACHR蛋白水平;以组织活性测试盒(南京建成)测定肺组织ChAT、AChE活性。结果:1.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结果:从7个数据库共检索获得4417篇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通过标题、摘要筛选获得74篇文献,通过全文获取及阅读最后共纳入19篇文献。(1)目前关于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肺损伤的动物实验文献大多数(约63%)为5年之前发表,肺损伤评价指标相对粗浅、单一,疗效评估未足够全面;(2)19篇文献中仅4篇文献采用足三里单穴进行干预,其余均配以其他穴位进行干预,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效果未能充分明确;(3)针刺干预时机89.5%的文献为造模前预处理,仅10.5%为造模后立即针刺干预,与临床实际可切入干预时机相距甚远;(4)机制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可结合针刺足三里在脓毒症方面的其他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入探讨;(5)文献的总体质量较低,偏倚风险较高。根据当前研究进展及系统评价结果,提出采用合适、稳健的脓毒症肺损伤模型,通过死亡率、较全面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评价通过足三里单穴进行造模后等待再行干预处理的效果,并从胆碱能抗炎通路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2.动物实验结果:(1)生存分析:无论是与模型+同期麻醉组还是与模型+非同期麻醉组相比,电针组7天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2)肺组织病理评分: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NU组、PNU+电针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下降趋势更明显;MLA组、MLA+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湿/干重比: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湿/干重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ALF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模型组较假模型组均明显升高(白细胞,P<0.05;中性粒,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ELISA炎症因子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模型组较假模型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肺组织ChAT活性检测: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8)肺组织AChE活性检测: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AChE活性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肺组织NF-κ B蛋白表达: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NF-κ B表达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肺组织α 7nAChR蛋白表达: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肺组织α 7nAChR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较上述三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目前文献研究提示电针足三里可能可减轻脓毒症肺损伤,但尚未较全面、系统进行验证,机制研究不够深入,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是电针足三里发挥作用的重要通路。2.本研究以LPS气道内滴入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在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验证电针足三里干预的有效性,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足三里可改善脓毒症ALI大鼠7天死亡率,造模后24h肺损伤明显减轻。3.通过检测胆碱能抗炎通路关键调控因子的活性,本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可显着提高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hAT活性,降低肺组织NF-κ B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的水平,进一步通过与使用胆碱能抗炎通路关键受体α 7nAChR激动剂及拮抗剂的组别比较,发现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神经电刺激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生成和释放而产生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而不是通过影响α 7nAChR表达或增强α 7nAChR与受体激动剂结合等机制产生作用。
宫丽荣[6](2020)在《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既往我们研究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中发挥重要内源性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远未阐明。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参与肺损伤发病的重要环节,而HO-1对肺损伤时ERS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HO-1保护内毒素ALI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了探讨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我们从在体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和离体LPS攻击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两个水平进行了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验证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ALI的发病过程:分别给与ERS抑制剂和诱导剂,测定ERS发生标志物(GRP78、ATF6、IRElα及PERK)及ERS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变化,观察肺损伤程度(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湿/干重比)。第二部分:利用条件性肺HO-1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内毒素ALI模型,初步探讨HO-1对内毒素ALI时ERS介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与野生型小鼠比较,观察HO-1基因敲除小鼠肺组织ERS发生标志物(GRP78、ATF6、IRElα及PERK)蛋白表达、肺组织细胞凋亡、ERS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变化,测定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测定肺组织中CO的含量,观察肺损伤程度(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湿/干重比)。第三部分:利用离体大鼠肺泡Ⅱ型上皮模型,在细胞层面进一步明确HO-1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LPS建立细胞内毒素攻击模型,观察HO-1基因沉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ERS发生标志物(GRP78、IRElα及PERK)蛋白表达、细胞凋亡、ERS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变化,测定CO的含量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C(SP-C)表达。并探讨HO-1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可能的信号通路:利用PERK、IRE1α抑制剂预处理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后加入LPS建立细胞模型,观察蛋白p-PERK、p-e IF2α、p-IRE1α、TRAF2、CHOP及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在实验一中,我们利用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LPS构建ALI模型,观察了不同LPS诱导剂量及诱导时间点时小鼠肺损伤情况、炎症因子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最后选取LPS 15 mg/kg、诱导12h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此外,我们利用ERS抑制剂TUDCA和激动剂衣霉素干预成功验证了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ALI的发病过程,为后续相关研究打下基础。由实验二我们发现,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比较,HO-1-/-小鼠给予LPS 15mg/kg诱导12h后肺损伤程度加重,表现为肺损伤评分、肺W/D比值及BALF中总蛋白含量升高、氧合指数明显减低,凋亡指数(AI)升高,CO水平降低,肺组织ERS相关蛋白GRP78、p-PERK、及p-IRE1α表达水平升高,肺组织ERS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 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HO-1可能通过抑制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肺脏损伤。通过实验三我们发现,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HO-1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HO-1可能通过抑制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内毒素诱导的细胞损伤。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PERK抑制剂GSK2606414预处理减少了LPS诱导的GRP78、p-PERK、p-e IF2α及CHOP蛋白表达,IRE1α抑制剂GSK2850163预处理减少了LPS诱导的p-IRE1α、TRAF2及凋亡蛋白caspase-12的表达,结合HO-1基因沉默可导致GRP78、p-PERK、p-e IF2α、CHOP、p-IRE1α、TRAF2、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及细胞凋亡增多的结果,提示HO-1可能通过PERK/e IF2α/CHOP和IRElα/TRAF2/caspase-12通路抑制细胞凋亡。由此,我们得出结论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诱导的ALI过程,HO-1可能通过ERS中PERK/e IF2α/CHOP、IRElα/TRAF2/caspase-12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脏损伤。HO-1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的其它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石祖安[7](2020)在《不同剂量FTY720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暴露法气管内滴注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并经腹腔-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FTY720干预,研究FTY720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FTY720对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160~240g,随机分为对照组(LPS+NS组)和实验组(LPS+FTY组),实验组又分为FTY-0.1、FTY-0.2、FTY-0.5、FTY-1和FTY-2五个亚组。暴露法气管内滴注10mg/kg 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后,实验组按组别腹腔注射0.1mg/kg、0.2mg/kg、0.5mg/kg、1mg/kg、2mg/kg 的 FTY720,LPS+NS 组注射相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处理后6h、24h及48h时间点行肺部CT及血气分析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Western-blot 法检测肺组织 NF-κBp65、p-NF-κBp65 及 IκBα含量,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及PaO2和肺组织湿干比(W/D):与LPS+NS组比较,LPS+FTY组呼吸窘迫症状减轻,各组大鼠的PaO2和W/D改善,以低剂量组(FTY-0.1、FTY-0.2、FTY-0.5)改善程度较明显(P<0.05),且以FTY-0.1组更接近于正常(P>0.05)。2、肺组织病理及肺部CT影像:与LPS+NS组比较,低剂量组(FTY-0.1、FTY-0.2、FTY-0.5)的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CT影像显示肺部炎症减轻,但FTY-1和FTY-2组效果不明显。3、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LPS+NS组比较,低剂量组(FTY-0.1、FTY-0.2、FTY-0.5)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且以FTY-0.5组最低(P<0.05)。4、肺组织蛋白免疫印迹:与LPS+NS组比较,低剂量组(FTY-0.1、FTY-0.2、FTY-0.5)肺组织的 p-NF-κBp65/NF-κBp65 比值降低,IκBα含量增加(P<0.05),NF-κB活化被抑制,且以FTY-0.5组作用效果更明显(P<0.05),但随着FTY720剂量的增加,FTY-1和FTY-2组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FTY720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0.5mg/kg FTY720效果较好;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NF-κB活化和调控Sphingosine-1-phosphate机制改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功能障碍而实现的。
张圆[8](2019)在《基于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研究HO-1在电针刺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针刺可以减轻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我们既往研究发现: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上调可以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线粒体分裂,其内源性器官保护作用可能与影响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电针刺可以通过上调HO-1表达以减轻内毒素急性肺损伤。这些研究结果引起我们对针刺、HO-1与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相关性的关注。鉴于此,本课题拟阐明电针刺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是否通过上调HO-1调控内毒素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动态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减轻肺损伤。方法 阐明电针刺对内毒素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是否通过上调HO-1调控内毒素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动态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减轻肺损伤,本研究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为探讨电针刺对内毒素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的影响,我们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M组)、非穴位电针刺激+急性肺损伤组(SEAM组)和穴位电针刺激+急性肺损伤组(EAM组)。M组、SEAM组、EAM组经耳缘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静脉注射LPS前4、3、2、1 d和30 min,EAM组选取足三里和肺俞穴,SEAM组选取足三里和肺俞穴旁开1 cm非经非穴部位,建立电针刺模型。注射LPS 6 h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计算肺损伤评分,检测W/D,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RCR)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以了解线粒体功能状态,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融合/分裂标记物表达来了解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变化情况。实验二:为探讨电针刺是否可以通过HO-1调节肺组织线粒体运动相关蛋白来调控其融合/分裂的动态变化,我们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LPS建立内毒素ALI模型组(LPS组)、非穴位电针刺+LPS建立内毒素ALI模型组(LPS+non-acupoint EA组)、电针刺激穴位+LPS建立内毒素ALI模型组(LPS+EA组)、电针刺激穴位+内毒素ALI模型+HO-1阻断剂组(LPS+EA+ZnPP组)、电针刺激穴位+内毒素ALI模型+HO-1诱导剂组(LPS+EA+hemin组)、电针刺激穴位+内毒素ALI模型+HO-1诱导剂+HO-1阻断剂组(LPS+EA+hemin+ZnPP组)。LPS组、LPS+non-acupoint EA组、LPS+EA组、LPS+EA+ZnPP组、LPS+EA+hemin组、LPS+EA+hemin+ZnPP组经耳缘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LPS+EA组、LPS+EA+ZnPP组、LPS+EA+hemin组、LPS+EA+hemin+ZnPP组静脉注射LPS前4、3、2、1 d和30 min时选取足三里和肺俞穴进行电针刺激,建立电针刺模型。LPS+non-acupoint EA组给予非穴位电刺激。LPS+EA+hemin group组、LPS+EA+hemin+ZnPP组给予LPS前1h静脉注射100mg/kg HO-1诱导剂hemin,LPS+EA+ZnPP组、LPS+EA+hemin+ZnPP组给予LPS前1h静脉注射10μmol/kg HO-1抑制剂ZnPP。注射LPS 6 h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计算肺损伤评分,检测W/D,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ATP含量、ROS生成量、RCR及MMP以了解线粒体功能状态,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融合/分裂标记物及HO-1的表达明确电针是否通过上调HO-1调控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的。结果通过实验一我们发现:与C组比较,M组、SEAM组和EAM组肺损伤评分、W/D及ROS含量均升高,ATP含量、MMP与RCR均降低,Mfn1、Mfn2和OPA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Dr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均<0.05);与M组比较,EAM组肺组织肺损伤评分和W/D均降低(P<0.05),SEAM组肺损伤评分和W/D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SEAM组和EAM组肺组织ATP含量、MMP与RCR均升高,ROS生成降低,Mfn1、Mfn2和OPA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Dr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均<0.05);与SEAM组比较,EAM组肺损伤评分、W/D和ROS含量均降低,ATP含量、MMP与RCR均升高,Mfn1、Mfn2和OPA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Dr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均<0.05)。通过实验二我们发现:与C组比较,LPS组、LPS+non-acupoint EA组、LPS+EA组、LPS+EA+ZnPP组、LPS+EA+hemin组、LPS+EA+hemin+ZnPP组肺损伤评分、W/D和ROS的产生均升高,ATP含量、MMP和RCR均降低,Mfn1、Mfn2、OPA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而Drp1和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与LPS组比较,LPS+EA组肺损伤评分和W/D均降低(P均<0.05),LPS+non-acupoint EA组肺损伤评分和W/D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LPS+non-acupoint EA组、LPS+EA组ATP含量、MMP和RCR均升高,ROS的产生减少,Mfn1、Mfn2、OPA1和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而D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与LPS+non-acupoint EA组比较,LPS+EA组肺损伤评分、W/D、ROS的产生均减少,ATP含量、MMP和RCR均升高,Mfn1、Mfn2、OPA1、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而D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与LPS+EA组比较,LPS+EA+hemin组肺损伤评分、W/D和ROS的产生均降低,ATP含量、MMP和RCR均升高,Mfn1、Mfn2、OPA1、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而D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LPS+EA+ZnPP组肺损伤评分、W/D、ROS的产生均升高,ATP含量、MMP和RCR均降低,Mfn1、Mfn2、OPA1、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而D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与LPS+EA+hemin组比较,LPS+EA+ZnPP组、LPS+EA+hemin+ZnPP组肺损伤评分、W/D和ROS的产生均升高,ATP含量、MMP和RCR均降低,Mfn1、Mfn2、OPA1、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而D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与LPS+EA+ZnPP组比较,LPS+EA+hemin+ZnPP组肺损伤评分、W/D和ROS的产生均减少,ATP含量、MMP和RCR均升高,Mfn1、Mfn2、OPA1和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而D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1.电针刺可通过调节内毒素ALI时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动态平衡来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2.电针刺调控内毒素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动态平衡,其机制与针刺上调HO-1有关。
代耀兰[9](2019)在《鱼腥草破壁饮片抗内毒素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鱼腥草破壁饮片抗内毒素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与传统饮片进行了比较。方法1.采用鲎试剂动态基质显色法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体外抗内毒素作用;2.内毒素诱导小鼠休克死亡模型,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不同剂量组及传统饮片对小鼠休克死亡的保护作用;3.采用BALB/c小鼠鼻滴LPS建立肺部炎症模型,检测血液中炎症细胞数和病理学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4.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致大鼠炎症模型,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和血浆中LPS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5.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家兔发热模型,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4h各组家兔体温,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4h后,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全血中白细胞数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1.相同浓度,相同稀释比例下,鱼腥草破壁饮片体外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均显着强于鱼腥草传统饮片;2.与模型组相比,鱼腥草破壁饮片及传统饮片对小鼠休克死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无明显差异;3.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BALB/c小鼠全血中白细胞含量,减轻肺组织病理炎症细胞浸润,且破壁饮片组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4.鱼腥草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上显着降低大鼠全血中白细胞、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与传统饮片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着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鱼腥草破壁饮片高、中剂量组能显着地降低致热1h后的家兔体温;并且,其可显着降低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与鱼腥草传统饮片组相比,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着降低致热1h后的家兔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6的含量,且具有显着性差异。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L-1β、TNF-α含量。结论鱼腥草破壁饮片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且在降低大鼠和家兔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及改善家兔体温方面,鱼腥草破壁饮片效果优于鱼腥草传统饮片。
温桃群,王学,王凤,徐锋,桑文涛,曾南[10](2017)在《中药复方治疗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内毒素性肺损伤为临床上常见危急病症,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喘脱"、"暴喘"、"温病"等范畴,其多因外邪犯肺、肺失宣降、痰热阻肺、致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所致。现代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内毒素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从抑制内毒素诱发的细胞因子或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笔者通过回顾近20年国内外文献,从内毒素性肺损伤产生的机制及中药复方治疗的现状,进行文献分析和总结,为中药应用于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的防治应用提供一定药理学依据。
二、Genisein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enisein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宣肺通腑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宣肺法 |
2 通腑法 |
3 宣肺通腑法 |
4思考及总结 |
(2)电针预处理调控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1 前言 |
第一部分 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及不同时段变化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 |
2.2 大鼠行为观察 |
2.3 肺功能检测 |
2.4 肺湿干重(W/D)比 |
2.5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 含量 |
2.6 肺组织匀浆 |
2.7 试剂盒检测MDA含量 |
2.8 试剂盒检测SOD含量 |
2.9 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肺损伤评分 |
3.统计学方法 |
4.结果 |
4.1 大鼠行为观察 |
4.2 大鼠肺功能变化 |
4.3 肺湿/干重(W/D)比 |
4.4 大鼠BALF中 IL-1β、IL-8、TNF-α含量 |
4.5 肺组织中MDA、SOD含量 |
4.6 HE染色和肺损伤评分 |
5.讨论 |
6.结论 |
第二部分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 极化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主要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电针预处理 |
2.3 模型制作 |
2.4 标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
3.统计学方法 |
4.结果 |
4.1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功能影响 |
4.2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湿/干(W/D)重比影响 |
4.3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
4.4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BALF中TNF-α、IL-1β、IL-8的影响 |
4.5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组织中MDA、SOD、MPO的影响 |
4.6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AM内 CD86、iNOS、TLR4、My D88、NF-k B p65 m RNA表达的影响 |
4.7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AM内 CD86、iNOS、TLR4、My D88、NF-k 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
5.讨论 |
5.1 ALI中AM极化 |
5.2 电针预处理抑制ALI大鼠AM向M1方向极化 |
5.3 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信号通路 |
5.4 电针预处理抑制AM向M1极化信号通路激活以减轻ALI大鼠肺部炎症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2 急性肺损伤的病因病机 |
3 中药复方药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4 中药单体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
2 病理特征 |
3 ALI的发病机制 |
4 ALI的治疗药物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清金化痰汤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质谱分析清金化痰汤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成分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五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八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九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金茵清热口服液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金茵清热口服液的制备及给药浓度的确定 |
第一节 金茵清热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
1 实验材料 |
2 金茵清热口服液的制备 |
3 金茵清热口服液质量控制 |
4 讨论 |
第二节 金茵清热口服液给药浓度的确定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金茵清热口服液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 |
第一节 金茵清热口服液预防给药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二节 金茵清热口服液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金茵清热口服液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与创新 |
1.主要研究成果 |
2.创新 |
3.展望 |
附录 |
1.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2.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2 发病机制 |
1.1.3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西医治疗进展 |
1.2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研究进展 |
1.2.1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1.2.2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
1.3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3.1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理论基础 |
1.3.2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西医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
1.4 小结 |
第二章 针刺足三里对实验性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系统评价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检索策略 |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3 数据提取与偏倚风险评价 |
2.3 研究结果 |
2.3.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3 研究质量和发表偏倚 |
2.3.4 疗效评价 |
2.4 讨论 |
2.4.1 影响针刺足三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作用的因素 |
2.4.2 针刺足三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结局指标的选择及机制探讨 |
2.4.3 局限性 |
2.4.4 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案优化 |
2.5 小结 |
第三章 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3.2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流程及方案 |
3.3.1 实验流程图 |
3.3.2 实验分组 |
3.3.3 造模方法 |
3.3.4 干预措施 |
3.4 取材、指标观察与检测 |
3.4.1 血清样本收集 |
3.4.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收集 |
3.4.3 BALF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 |
3.4.4 肺组织取材 |
3.4.5 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3.4.6 肺组织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评估 |
3.4.7 肺湿/干重比值 |
3.4.8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
3.4.9 肺组织病理评分 |
3.4.10 肺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检测 |
3.4.11 肺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 |
3.5 统计分析 |
3.6 结果 |
3.6.1 一般现象观察及生存分析 |
3.6.2 肺组织病理结果 |
3.6.3 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 |
3.6.4 BALF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 |
3.6.5 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 |
3.6.6 ELISA检测结果 |
3.6.7 ChAT、AChE活性检测 |
3.6.8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3.8 讨论 |
3.8.1 ALI动物模型的评判标准 |
3.8.2 本实验采用的脓毒症ALI动物造模方式的理论依据及模型构造情况 |
3.8.3 干预措施以外的影响因素 |
3.8.4 肺脏局部CAP参与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调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附件 |
(6)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验证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对象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不同LPS诱导剂量下小鼠生存率比较 |
1.2.2 LPS诱导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变化 |
1.2.3 LPS 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 W/D 比值和 BALF 中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
1.2.4 LPS 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和血清内 MDA 含量和 SOD 活性的变化 |
1.2.5 LPS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
1.2.6 TUDCA及衣霉素对LPS诱导小鼠肺损伤的影响 |
1.2.7 TUDCA 及衣霉素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1.2.8 TUDCA及衣霉素对LPS诱导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1.2.9 TUDCA 及衣霉素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相关蛋白的影响 |
1.2.10 TUDCA 及衣霉素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
1.3.2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评估 |
1.3.3 内质网应激(ERS)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3.4 ERS 同样在脓毒症及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4 小结 |
二、HO-1 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肺组织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对象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HO-1基因敲除对LPS诱导小鼠肺损伤的影响 |
2.2.2 HO-1基因敲除对LPS诱导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3 HO-1 基因敲除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HO-1 表达及 CO 水平的影响 |
2.2.4 HO-1 基因敲除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5 HO-1 基因敲除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2.3.2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 的生物学作用 |
2.3.3 HO-1 通过调控 ERS 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肺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2.4 小结 |
三、HO-1 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ERS 介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RNAi干扰效果的评价 |
3.2.2 siRNA基因沉默HO-1 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 |
3.2.3 siRNA基因沉默HO-1 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ERS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4 探讨LPS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时ERS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通路 |
3.3 讨论 |
3.3.1 PERK/e IF2α通路在ERS中的作用 |
3.3.2 IRE1α/TRAF2 通路在ERS中的作用 |
3.3.3 siRNA沉默HO-1 对内毒素攻击细胞模型的影响 |
3.3.4 HO-1 可能通过 PERK/e IF2α/CHOP 和 IRElα/TRAF2/caspase-12 通路减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ERS 介导的细胞凋亡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内质网应激与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不同剂量FTY720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暴露法气管内滴注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章 不同剂量FTY720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S1P及其受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写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基于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研究HO-1在电针刺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 电针刺对内毒素 ALI 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的影 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主要液体及其配制 |
1.1.5 实验分组 |
1.1.6 内毒素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
1.1.7 电针刺模型的建立 |
1.1.8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HE染色) |
1.1.9 兔肺脏干湿比重(Wet/Dry,W/D) |
1.1.10 肺组织透射电镜流程 |
1.1.11 肺组织线粒体的提取 |
1.1.12 活性氧(ROS)生成 |
1.1.13 腺苷三磷酸(ATP)含量 |
1.1.14 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 |
1.1.15 呼吸控制率(RCR) |
1.1.16 Real-Time PCR法测定mRNA表达 |
1.1.17 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的表达 |
1.1.18 本实验流程图 |
1.1.19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光镜下兔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肺损伤程度评分和肺组织W/D比率 |
1.2.2 透射电镜下观察兔肺组织线粒体结构变化 |
1.2.3 4 组兔ROS生成、ATP含量、MMP、RCR变化 |
1.2.4 4 组兔内毒素肺损伤肺组织Mfn1、Mfn2、OPA1 和Drp1 的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
1.2.5 4 组兔内毒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Mfn1、Mfn2、OPA1 和Drp1 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兔内毒素肺损伤模型的构建 |
1.3.2 电针刺模型的建立 |
1.3.3 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失衡—内毒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键 |
1.3.4 电针刺调控ALI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平衡 |
1.4 小结 |
二、 内毒素 ALI 时 HO-1 在电针刺调控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 运动中的作用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主要液体及其配制 |
2.1.5 实验分组 |
2.1.6 内毒素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
2.1.7 电针刺模型的建立 |
2.1.8 肺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
2.1.9 兔肺脏干湿比重(Wet/Dry,W/D) |
2.1.10 肺组织透射电镜流程 |
2.1.11 肺组织线粒体的提取 |
2.1.12 ROS生成 |
2.1.13 ATP含量 |
2.1.14 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 |
2.1.15 呼吸控制率(RCR) |
2.1.16 Real-Time PCR法测定mRNA表达 |
2.1.17 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的表达 |
2.1.18 本实验流程图 |
2.1.19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光镜下兔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肺损伤程度评分和肺组织W/D比率 |
2.2.2 7 组兔ROS生成、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呼吸控制率(RCR)的变化 |
2.2.3 透射电镜下观察兔肺组织线粒体结构变化 |
2.2.4 7 组兔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标记物(Mfn1/2、OPA1 和Drp1)及HO-1mRNA表达 |
2.2.5 7 组兔肺组织线粒体融合-分裂标记物(Mfn1/2、OPA1 和Drp1)及HO-1蛋白的表达 |
2.3 讨论 |
2.3.1 电针刺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应激损伤 |
2.3.2 HO-1—电针刺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在细胞超微环境层面的重要媒介 |
2.3.3 HO-1 转位线粒体并调控线粒体融合-分裂运动平衡—针刺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发挥肺保护作用的新机制 |
2.3.4 针刺的穴位特异性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电针刺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鱼腥草破壁饮片抗内毒素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概述 |
1.1.1 内毒素的结构及致病机理 |
1.1.2 内毒素与临床疾病 |
1.1.3 抗内毒素药物研究概述 |
1.1.4 中药抗内毒素作用研究概述 |
1.2 中药破壁饮片 |
1.2.1 研究现状 |
1.2.2 中药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 |
1.2.3 中药破壁饮片有效性研究 |
1.3 鱼腥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概述 |
第二章 鱼腥草破壁饮片抗细菌内毒素体外试验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验药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受试药物的制备 |
2.2.2 体外抗内毒素实验方法 |
2.3 数据统计 |
2.4 结果与分析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的保护作用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受试药物的制备 |
3.2.2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
3.3 数据统计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损伤小鼠一般状态的改善作用 |
3.4.2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率的改善作用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受试药物的制备 |
4.2.2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
4.3 数据统计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LPS致急性肺损伤小鼠全血中白细胞含量的影响 |
4.4.2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大鼠炎症因子升高和对内毒素廓清能力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受试药物的制备 |
5.2.2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
5.3 数据统计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大鼠血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
5.4.2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大鼠血液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
5.4.3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和对内毒素廓清能力的影响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动物 |
6.1.2 主要试剂 |
6.1.3 主要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受试药物的制备 |
6.2.2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
6.3 数据统计 |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1 造模后各组动物体征变化 |
6.4.2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
6.4.3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后血常规的影响 |
6.4.4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液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
6.4.5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 |
6.5 小结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中药复方治疗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毒素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1.1 炎症反应失衡 |
1.2 促凝/抗凝系统失衡 |
1.3 氧化/抗氧化失衡 |
1.4 细胞凋亡 |
1.5 其他 |
2 中医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认识与治疗 |
2.1 中医学认识 |
2.2 临床治疗 |
3 中药复方治疗内毒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
3.1 清热解毒类 |
3.2 通腑泻下类 |
3.3 活血化瘀类 |
3.4 补益回阳救逆类 |
4 小结 |
四、Genisein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宣肺通腑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 朱华贺,杨爱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 [2]电针预处理调控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作用研究[D]. 张毅.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3]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 朱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金茵清热口服液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 沈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5]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 赖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D]. 宫丽荣.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不同剂量FTY720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石祖安.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8]基于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研究HO-1在电针刺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D]. 张圆.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鱼腥草破壁饮片抗内毒素作用研究[D]. 代耀兰.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10]中药复方治疗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 温桃群,王学,王凤,徐锋,桑文涛,曾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