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3例围生期新生儿死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武,吕丽娜,马娜[1](2021)在《2010-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0~14岁儿童青少年死因及减寿评估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10-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0~14岁户籍儿童青少年的死亡特征、水平和对寿命的影响,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10-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死因监测中0~14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病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标化减寿年率(SPYLLR)等指标对儿童青少年的死因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0~14岁儿童青少年粗死亡率为42.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5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50.21/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94/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6.59,P<0.05);0~14岁儿童青少年PYLL前3位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和肿瘤;全死因PYLL为22 086.99人年,PYLLR为342.79‰,AYLL为779.62年/人,SPYLL为14 867.56人年。结论天津市河东区0~14岁儿童青少年中,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疾病首要死亡原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死亡,降低寿命损失和导致的疾病负担。
孙维新[2](2021)在《2015—2019年涟水县<5岁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掌握涟水县<5岁儿童的死因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儿童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获取涟水县<5岁儿童死亡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涟水县<5岁儿童死亡率为5.65‰,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χ2趋势=9.26,P <0.05)。死亡率男童(6.45‰)高于女童(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最高(2.15‰)、1~<5岁儿童次之(2.11‰),婴儿最低(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主要死因不同,围生期疾病是新生儿的首位死因(占56.88%),先天异常是婴儿的首位死因(占34.29%),意外伤害是1~<5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占53.27%)。儿童死亡地点以医院为主(占63.64%),有36.36%儿童生前未到或未能到医院救治,有19.23%和5.24%的儿童分别死亡于家中或在去医院的途中。结论 2015—2019年涟水县<5岁儿童死亡率总体呈小幅上升态势,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意外伤害是<5岁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应予重点干预,以保障儿童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
毛中义[3](2021)在《2014-2019年某中心小儿内科病例变化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住院儿童疾病谱组成及其变化,了解大理地区儿童疾病构成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评估大理地区儿童医疗保健水平,为当地儿童医疗工作及科研指导方向,同时为当地政府颁布涉及儿童健康医疗政策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统计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至2019年共6年间小儿内科住院儿童,出院第一诊断参照ICD-10,根据需要使用统计图、统计表绘制该院小儿内科疾病谱,了解该院小儿内科就医儿童疾病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特点。同时将收集的6年资料,根据时间特点,分为2组(3年为1组),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该院住院儿童疾病谱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1、2014年-2019住院儿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童多于女童,男女性别比为147.67,性别比呈上升趋势(X2=5.792,P=0.016)。住院患儿人数在不同月份与季节分布存在差异,其中2月最少,10月最多;春季最少,秋季最多。2、住院儿童以新生儿与婴幼儿为主,青春期儿童最少;新生儿期(X2=35.585,P=0.000)与婴儿期(X2=58.173,P=0.000)的患儿占比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学龄期(X2=59.949,P=0.000)及学龄前期(X2=64.212,P=0.000)的患儿占比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住院儿童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变化不明显,其中又以支气管肺炎最多见;第2位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呈增长趋势(X2=40.854,P=0.000);神经系统疾病处于第3位,呈下降趋势(X2=16.292,P=0.000);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呈下降趋势(X2=10.542,P=0.001)。4、排名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病毒性脑炎、腹泻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热性惊厥、过敏性紫癜及癫痫。明显增加的疾病有5种,分别为支气管肺炎(X2=8.368,P=0.004)、早产儿(X2=15.019,P=0.0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X2=29.872,P=0.000)、喘息性支气管肺炎(X2=29.872,P=0.000)及癫痫(X2=12.243,P=0.000)。明显下降的疾病有4种,分别为病毒性脑炎(X2=21.006,P=0.000)、腹泻病(X2=29.474,P=0.000)、支气管炎(X2=33.248,P=0.000)及扁桃体炎(X2=65.774,P=0.000)。5、住院儿童以大理地区为主,呈下降趋势,外地就医人数增加;次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次均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自费患儿比例下降。研究结论:1、6年期间住院人数总体上升。男童多于女童,且男女性别比呈增长趋势。0-3岁儿童是高危儿童,秋冬季是高危季节,需要加强防护。2、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相对较多,需要加强专科建设。支气管肺炎、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癫痫呈增加趋势,需要引起重视。3、外地就医人群增加;次均住院天数较少,次均住院费用增加;自费患儿减少。
杨广娣[4](2020)在《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新生儿(newborn)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是胎儿的延续,当其从宫内向宫外环境过渡时,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均居人的一生之首[1].绝大多数新生儿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2007-2018年新生儿的死亡率依次为 10.7%、10.2%、9.0%、8.3%、7.8%、6.9%、6.3%、5.9%、5.S4%、4.9%、4.5%、3.9%,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该社会的经济、文化、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医院的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新生儿死亡率不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任重道远,需要社会、政府、医疗卫生保健者、孕产妇及其家庭长期共同努力。目的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今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1)对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422例死亡新生儿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后,结合临床情况选取部分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7-2018年共有35028例住院新生儿,其中422例于生后28天内死亡,死亡率是1.20%;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死亡新生儿构成比中,低出生体重儿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20倍;早产儿是足月儿的2.33倍;男婴是女婴的1.67倍;早期新生儿是晚期新生儿的4.15倍。3)死亡新生儿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构成比也越高。4)新生儿前5位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NRDS(23.9%)、新生儿窒息(14.7%)、出生缺陷(14.2%)、新生儿肺炎/败血症(9.2%)、早产儿(8.5%)。5)NRDS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首位;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居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6)影响早产的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结论1.我院2007-2018年间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20%,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NRDS、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早产儿。2.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的救治是目前本地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内容。3.规范产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等妊娠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白露瑶[5](2020)在《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至2030年,我国要实现平均预期寿命达79岁、婴儿死亡率降低至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2/10万。而新藏青甘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状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了解区域居民健康水平状况、探索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之间的时空关系,对提高我国总体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藏青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医疗卫生机构数、医疗卫生床位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为指标,分别从区域、省域、市域3个尺度,总量、人均、地均三个方面对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数量进行时空分析,并构建医疗卫生资源水平评价体系。以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为指标,从区域、省域、市域3个尺度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居民健康水平评价体系。随后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揭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水平波动上升。人均卫生资源水平空间分布上体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差异,但这种差异随时间的变化慢慢缩小,东南部人口稠密地区为稳定的低值区。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值区范围广阔,市域尺度上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除东南部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略有提升外其余各地无明显的时空变化。(2)2000-2015年,新藏青甘地区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北部、东南部地区居民健康水平高于南部,呈现出由东北向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市之间居民健康水平逐渐趋于平衡,东北部高值区范围缩小,西南部低值区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3)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①人均、地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之间正相关,总体上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着。②人均、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其中人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对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水平及降低婴儿死亡率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人均医疗卫生床位数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人均医疗卫生机构数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不显着。在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指标中,地均医疗卫生床位数对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水平、降孕产妇死亡率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③人均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技术人员数分别对区域东部、东半部边缘一线、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水平有着显着的正向贡献。地均医疗卫生资源3个指标对区域内所有地市居民健康水平都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作用效果自西南向北递减。④新藏青甘地区,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对居民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大于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
马唯唯[6](2020)在《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由于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医疗服务事业飞跃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环境变迁,我国疾病谱正从急性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儿童作为重要群体,其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疾病谱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需求。通过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内科住院儿童的基本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的疾病构成、变化趋势、转归及专科影响力,为豫北地区小儿内科疾病的防治及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为了解该院2016-2018年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探讨小儿内科疾病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转归及专科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为豫北地区儿童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该院信息科统计室出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中导出0-18岁内科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由Excel 2017录入数据,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疾病系统及单病种的构成比,观察动态变化;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该院小儿内科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χ2=75.897,P<0.001);2.性别比例存在差异:3年间住院患儿男童均多于女童,男童21853例,女童13474例,男:女=1.62:1(χ2=9.513,P=0.009),但男女比例逐年下降;大多数系统疾病男童人数多于女童,其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女比例最高,达2.00:1;3.住院月份、季节存在差异:冬春季出院人数多于夏秋季,以冬季人数最多,共10218例,占28.92%(χ2=417.253,P<0.001);不同年份逐月出院病人数变化趋势相似,以1月和12月份病人最多,共7936例。占22.47%(χ2=460.8,P<0.001)。4.住院患儿年龄存在差异:以1月-6岁儿童为主,共23105例,占65.40%,6-18岁年龄跨度大,但病人数较少;5.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住院患儿多在新乡及周边地区分布,如鹤壁、安阳,其他地区病人较少,共456例,占1.29%(χ2=253.184,P<0.001);6.呼吸系统疾病一直在系统疾病中占首位,其次为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第3位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近3年脓毒症和早产儿患病人数增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人数减少。7.该院住院儿童总体转归情况较好,每年治愈率和好转率均超过90%,3年病死率为0.20%,呈下降趋势(χ2=55.552,P<0.001)。婴儿组转归最好,新生儿组和青春期组转归较差。结论近3年该院小儿内科住院人数逐年递增,男童、1月-6岁儿童是高危人群,冬春季是高危季节,需重点防控。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应加强其专科建设。该院儿科其他专科疾病较少,应进一步提升该院儿科其他专科服务能力,扩大学科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广大儿童。
罗琰[7](2020)在《20142018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出生缺陷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死因顺位的特征,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因及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和生活质量,为制定相应的策略、措施及妇幼保健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连市妇幼监测系统及出生缺陷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报告表、卡获取2014~2018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出生缺陷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出生缺陷的监测执行《辽宁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按照《辽宁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资料收集并整理后,运用Exce12010录入数据库,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出生缺陷的现况分析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324.80/万,低于全国及高收入水平国家,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出生缺陷发病病种前五位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唐氏综合征、外耳畸形及唇裂合并腭裂,其构成比分别为20.68%、7.55%、3.72%、3.72%、3.39%。男童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361.27/万,女童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85.86/万,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孕母年龄<2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达526.32/万。单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 16.09/万,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98.39/万,单胎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胎及以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2014~2018年沙河口区出生缺陷儿的总死亡率为4.17‰,死亡儿童占所有出生缺陷儿的9.85%。孕母为本地户籍出生缺陷发生率307.01/万,孕母为非本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23.45/万,本地户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本地户籍。2.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新生儿死亡率为2.91‰、婴儿死亡率为3.73‰、1~4岁儿童死亡率为0.82‰、5岁以下儿童为4.55‰。2014~2018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76.48%、78.92%和55.76%,死亡率下降明显,尤其婴儿死亡率下降较快。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占64.06%,婴儿占82.03%,1~4岁儿童占17.97%。婴儿死亡中新生儿死亡构成比最高,达78.10%。男性新生儿死亡率为3.23‰,女性新生儿死亡率2.57‰,男性新生儿的死亡率高于女性新生儿。主要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其他肿瘤,构成比依次为25.00%、10.00%、7.81%、7.03%、7.03%。新生儿中小胎龄儿的的死亡率明显升高,不足32周的新生儿死亡率263.47‰,随着胎龄的增加死亡率明显下降,足月儿死亡率仅为0.95‰。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儿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季度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2014~2018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及全球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发生率在性别、产妇年龄、胎数、户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发病病种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唐氏综合征、外耳畸形及唇裂合并腭裂。大连市沙河口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婴儿死亡中以新生儿为主。前五位死亡原因中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肿瘤死因顺位较以往提前,出生窒息顺位下降;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主要病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性别、分娩孕周等方面存在差异。
周忱[8](2020)在《沈阳市五岁以下儿童死因中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与孕期空气污染暴露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5 morrtality rate.U5MR)是评价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福利状况和公共卫生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沈阳市1997年-2017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时间趋势,掌握各种死因的分类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沈阳地区空气污染客观实际,探讨空气中污染物暴露与导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两种出生缺陷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关系,为病因假说研究提供线索,从而为制定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以沈阳市妇幼卫生统计信息年报数据库为基础,选取1997年-2017年在沈阳市分娩的1190415名活产新生儿数据、8556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7145名婴儿死亡数据和5145名新生儿死亡数据,描述并分析沈阳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1997年-2017年、1997年-2007年和2007年-2017年三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和导致儿童死亡各类死因的变化情况,计算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和年份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第二部和第三部分:以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结果为基础,分别选取2011年-2015年沈阳市出生并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胎儿767例、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胎儿33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搜集以同病例母亲年龄相同,分娩日期在同一个月内为匹配条件配对的对照1097例。从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获得空气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月平均平均浓度,依据研究对象的家庭地址将距离其居住地最近的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月平均浓度数据作为其暴露浓度,再根据研究对象的末次月经日期,确定其孕前期三个月、受孕当月和孕期八个月内的暴露浓度。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孕妇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of Less Than 10μm in Diameter,PM10)暴露同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1997年-2017年,沈阳市新生儿死亡率从7.57‰到1.96‰下降了74.16%,APC=-7.41%(95%CI=-8.57—-6.24,P<0.01);婴儿死亡率从9.50‰到2.89‰下降了69.60%,APC=-6.48%(95%CI=-7.65—-,5.30 P<0.0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0.92‰到3.36‰下降了69.22%,APC=-6.11%(95%CI=-7.28—-4.92,P<0.01)。死因分类中新生儿出生缺陷APC=-9.61%(95%CI=-11.29—-7.89,P<0.01),围产期疾病APC=-6.76%(95%CI=-7.73—-5.78,P<0.01),呼吸系统疾病APC=-8.42%(95%CI=-5.50—-11.25,P<0.01),神经系统疾病APC=-6.29%(95%CI=-1.05—-11.26,P<0.05),是四类主要下降到疾病;婴儿与新生儿下降的四类病因一致:出生缺陷APC=-7.96%(95%CI=-9.49—-6.41,P<0.01),呼吸系统疾病APC=-6.57%(95%CI=-8.51—-4.60,P<0.01),围产期疾病APC=-6.39%(95%CI=-7.36—-5.40,P<0.01),神经系统疾病APC=-6.11%(95%CI=-9.39—-2.70,P<0.01);五岁以下儿童主要下降病因略有不同:出生缺陷APC=-7.78%(95%CI=-9.31—-6.22,P<0.01),围产期疾病APC=-6.39%(95%CI=-7.36—-5.40,P<0.01),呼吸系统疾病APC=-5.64%(95%CI=-7.59—-3.64,P<0.01)以及意外死亡APC=-5.35%(95%CI=-8.28—-2.33,P<0.01);具体致死疾病中新生儿神经管畸形-15.55%(95%CI=-18.16—-12.86,P<0.01)、新生儿颅内出血APC=-11.66%(95%CI=-14.21—-9.04,P<0.01)、出生窒息APC=-10.68%(95%CI=-11.61—-9.75,P<0.01)是下降趋势最大的四种疾病;婴儿与新生儿下降的四类疾病一致:神经管畸形APC=-15.55%(95%CI=-18.33—-12.67,P<0.01)、新生儿颅内出血APC=-11.31%(95%CI=-13.51—-9.05,P<0.01)和出生窒息APC=-10.60%(95%CI=-11.53—-9.66,P<0.0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神经管畸形APC=-15.72%(95%CI=-18.32—-13.03,P<0.01)、新生儿颅内出血APC=-11.04%(95%CI=-13.25—-8.78,P<0.01)和出生窒息APC=-10.60%(95%CI=-11.53—-9.66,P<0.01)。第二部分:CHD和空气污染暴露的关系:同低浓度SO2暴露相比,孕前期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SO2暴露分别使危险性增加68%(95%CI=1.23-2.29)和62%(95%CI=1.15-2.28),怀孕当月SO2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暴露的风险分别是低浓度组的3.28(95%CI=2.33-4.62)倍和2.64(95%CI=1.87-3.72)倍,孕早期SO2高浓度组暴露使风险增加了64%(95%CI=1.18-2.27)。孕前期和孕期的NO2暴露与低浓度暴露相比均未出现患CHD危险性有意义的增加。与低浓度PM10暴露相比,孕前期PM10暴露未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怀孕当月PM10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暴露的危险性分别是低浓度组的2.79(95%CI=1.97-3.94)倍和1.77(95%CI=1.29-2.45)倍;孕早期三个月PM10高浓度组暴露使患CHD的风险增加了46%(95%CI=1.05-2.03)。第三部分:NTDs和空气污染暴露的关系:与低浓度SO2暴露相比,孕前期高浓度组的SO2暴露危险性是低浓度组的2.6倍(95%CI=1.32-5.13),怀孕当月SO2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暴露的危险性分别是低浓度组的13.44(95%CI=5.99-30.13)倍和12.06(95%CI=5.23-27.79)倍,孕早期SO2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暴露使风险分别增加了3.02(95%CI=1.47-6.21)倍和3.23(95%CI=1.65-6.33)倍;怀孕当月NO2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暴露的危险性分别是低浓度组的2.17(95%CI=1.12-4.19)倍和3.97(95%CI=1.90-8.26)倍;与低浓度PM10暴露相比,孕前期PM10暴露未使患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增加,怀孕当月PM10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暴露的危险性分别是低浓度组的2.74(95%CI=1.36-5.53)倍和6.99(95%CI=3.38-14.46)倍;在孕早期PM10中浓度和高浓度组暴露的危险性是低浓度组的2.02(95%CI=1.01-4.04)倍和2.84(95%CI=1.42-5.68)倍。结论:1.1997年-2017年间,沈阳市的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出显着的下降趋势,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出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农村地区的儿童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2.沈阳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可能与孕前及孕中的空气污染有关。孕妇孕前期,怀孕当月和孕早期的暴露于高浓度SO2可能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孕妇怀孕当月NO2的暴露可能使新生儿患神经管畸形的风险增加;孕妇怀孕当月和孕早期的高浓度P M10暴露可能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
徐乐飞[9](2020)在《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根据政府提出的“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指标,对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全民死亡信息进行描述和探索分析,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死因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主要致死疾病死因,分析居民期望寿命及重大疾病去死因期望寿命。该研究一方面了解人群主要死因及死因谱变化,另一方面发现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健康状况同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要求之间的差距,为政府实现“健康江苏”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促进居民健康提出科学建议。[研究方法]从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集2014-2018年该地区居民死亡报表信息,从南京市公安局获取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8年常驻人口数据,结合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对死亡数据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死因进行归类。该研究使用EXCEL 2019、SPSS 22.0、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主要研究指标有:(1)人口学特征指标:人口数、人口负担系数。(2)死亡水平指标:粗死亡率、不同性别与年龄段死亡率及死因别死亡率。(3)死因顺位指标: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居民的死因构成及顺位。(4)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应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5)期望寿命和减寿指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及减寿率。[研究结果]1.居民人口学特征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共监测4,639,386.5人,其中男性2,315,420人,女性2,323,966.5人,男女性别比为1:1。监测中15岁以下儿童为543,207.5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1.71%,15~64岁劳动人口3,376,075人,占总人口72.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720,104人,占总人口15.52%。0~14岁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增长,总负担系数、负担儿童系数和负担老年系数由2014年的33.30%、14.38%和18.92%上升至2018年的42.14%、18.18%和23.96%。2.居民死亡情况(1)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全死因死亡人数28,044人,男性15,789人,女性12,255人,平均粗死亡率为604.48/10万。总体粗死亡率、不同性别粗死亡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总体标化死亡率、不同性别标化死亡率均表现为缓慢降低趋势(x2趋势检验P<0.05)。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具体按年龄分层,5年中在40~80岁年龄段,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2)2014-2018年里每年1岁以下死亡占比都是最低,在1%以下,1岁到44岁虽然年龄跨度大,但总体死亡占比很低,男女分别低于2%,45岁至64岁男女死亡占比较高,6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占比最高,男女合计占比达总死亡的80%左右。(3)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婴儿死亡率最低2.67‰,最高5.5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3.31‰,最高6.74‰。参照健康江苏规划目标,除了2015年超出规划指标外,其它四年均达标。(4)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孕产妇死亡数都为0,无孕产妇死亡情况发生。(5)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保持在9%~9.5%,相对稳定,且已经低于纲要目标提出的2030年低于10%的指标。3.人口死因谱变化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死因顺位排前列的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外因,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占45.19%,肿瘤死亡占31.10%,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8.97%,外因占3.16%,这四种死因合占88.42%,呈现了高度集中状态。研究的五年里,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外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等种类疾病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检验P<0.05)。五年死因顺位变化不大。不同年龄段主要死因顺位差别体现在婴儿组,婴儿组前5位死因分别为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疾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因,1岁后围生期疾病便不再出现在死因顺位前5位中,1岁后的年龄组中,至65岁进入老年之前,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等,65岁老年后循环系统疾病上升至顺位第一位,且占据约50%的死亡数,而外因则退出顺位前5。4.主要致死疾病死因分析(1)5年中,共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有12,673人,其中男性6,666人,女性6,007人,五年来性别粗死亡率均为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11:1。循环系统疾病死因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脑血管疾病,男性死亡率达77.53/10万,女性达73.48/10万,第二位为缺血性心脏病,男、女死亡率分别为47.31/10万、40.22/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不明显。45岁前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相对较低,不超过3/10万,45岁后死亡率开始升高,65岁以后死亡率显着升高,且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肿瘤居于死因顺位第二位,5年里肿瘤死亡人数共8,721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1.10%,5年总粗死亡率为187.98/10万,其中男性为231.92/10万,女性为144.19/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1倍,且5年里男女肿瘤死亡率都出现上升趋势。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气管、支气管、肺癌,其次是胃癌、结直肠癌、其它肿瘤、肝癌、胰腺癌,其中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15岁以下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脑部肿瘤等,15~45岁青壮年肿瘤死因最高的为其它肿瘤,死亡率1.53/10万,45岁以后肿瘤死亡率开始升高,最高的仍然为气管、支气管、肺癌,其次为肝癌,65岁后年龄组肿瘤死亡率最高,顺位第一的仍为气管、支气管、肺癌,死亡率高达229.69/10万,其次为胃癌,死亡率为105.54/10万,再次为结直肠癌,死亡率为106.37/10万。(3)呼吸系统疾病死因在死亡率上排位第三,5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总2,515人,其中男性为1,552人,女性为963人,男性是女性的1.61倍,占总死亡人口数的8.97%,其中男性占5.53%,女性占3.4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出现在整个年龄段中,高发在70岁以后,且全程中男性显着多于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死因类型为感染和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两大疾病。(4)外因死亡最多的是意外跌落,其次为交通事故,这两类死因占伤害死亡数的52.71%,60岁以后人群意外跌落数量明显较高,交通事故男性死亡率较女性高,25岁以后自杀者明显增多。5.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南京市鼓楼区居民2014-2018年5年男性平均期望寿命为82.33岁,女性86.42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两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年中男性期望寿命基本保持平稳,女性有所增高。去死因增寿年数最多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两大疾病,分别增寿10.69±2.23岁和4.02±0.28岁。同时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外因位于减寿顺位的前3位。[研究结论]1.2014-2018年5年里鼓楼区总体人口保持平稳,但总负担系数、负担儿童系数和负担老年系数逐年上升。2.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标化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全省趋势一致,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除2015年外均达健康江苏规划目标,而孕产妇死亡率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均以达标。3.南京市鼓楼区居民主要四大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外因,占全人群的88.42%。循环系统疾病占比最多的为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且这两类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循环系统疾病;气管、支气管、肺癌是肿瘤死因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其次是胃癌和结直肠癌;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群中,因感染死亡占50.14%,其次是肺气肿、阻塞性肺病,占31.30%;外因死亡率逐年增加,其中意外跌落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伤害,其次为交通事故。4.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期望寿命基本保持平稳,女性有所增高。去死因增寿年数最多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两大疾病,且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外因是减寿顺位的前3位。
陈丽琴,拥李将,韩永慧,李亚玲[10](2019)在《2007-2018年云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童死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死因的变化趋势,寻找死亡原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07-2018年住院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8年12年间,住院儿童数由2007年的16 901例上升到2018年的61 415例,死亡率从0.56%下降到0.12%(P<0.05)。住院患儿中,男童死亡率为0.20%,女童死亡率为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住院患儿中,新生儿死亡率最高,为0.45%,学龄期组儿童死亡率最低,为0.10%;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率不同(P<0.05)。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入院后24 h~7 d内,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7.05%。疾病死因构成中:新生儿的第1位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婴儿的第1位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幼儿、学龄前的第1位死因是传染病;学龄期与青春期的第1位死因是肿瘤。结论随着年份的增加,该院住院儿童人数不断增加,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率不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是儿童的第1位死因。
二、63例围生期新生儿死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3例围生期新生儿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0-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0~14岁儿童青少年死因及减寿评估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质量控制及评价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儿童青少年年龄别死亡分析 |
2.3 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性别分析 |
2.4各年龄段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
2.5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别儿童青少年减寿分析 |
2.6 主要死因类别减寿评估 |
3 讨论 |
(2)2015—2019年涟水县<5岁儿童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概况 |
2.2 死因分布 |
2.3 医疗救治 |
3 讨论 |
(3)2014-2019年某中心小儿内科病例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住院儿童疾病谱的构成及变化 |
讨论 |
1 概况 |
2 一般情况的探讨 |
3 疾病谱变化的探讨 |
3.1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健康首要危害 |
3.2 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不容忽视 |
3.3 神经系统疾病仍然常见 |
3.4 消化系统疾病需要注意 |
3.5 其他疾病谱变化 |
结论 |
特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住院儿童疾病谱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新生儿死亡率 |
1.2 新生儿死亡原因 |
1.3 早产儿 |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1.5 新生儿窒息 |
1.6 出生缺陷 |
1.7 感染性疾病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相关定义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新生儿死亡率的整体变化 |
3.2 不同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性别、日龄的死亡构成比 |
3.3 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 |
3.4 早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新生儿死亡率 |
4.2 新生儿死亡与出生体重、胎龄的关系 |
4.3 新生儿死亡与性别、日龄的关系 |
4.4 死亡原因分析 |
4.5 分析死亡新生儿中早产的影响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述评 |
1.3 概念与数据 |
1.3.1 基本概念 |
1.3.2 数据来源 |
1.4 研究区概况 |
1.4.1 区域位置与范围 |
1.4.2 自然地理概况 |
1.4.3 社会经济概况 |
1.5 研究方案 |
1.5.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5.2 研究方法与路线 |
2 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时空变化 |
2.1 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的时空变化 |
2.1.1 省域尺度医疗卫生机构数的时空变化 |
2.1.2 市域尺度医疗卫生机构数的时空变化 |
2.2 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
2.2.1 省域尺度医疗卫生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
2.2.2 市域尺度医疗卫生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
2.3 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时空变化 |
2.3.1 省域尺度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时空变化 |
2.3.2 市域尺度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时空变化 |
2.4 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水平评价 |
2.4.1 医疗卫生资源水平模型的构建 |
2.4.2 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评价 |
2.4.3 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新藏青甘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变化 |
3.1 新藏青甘地区人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
3.1.1 省域尺度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
3.1.2 市域尺度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
3.2 新藏青甘地区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2.1 省域尺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2.2 市域尺度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3 新藏青甘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3.1 省域尺度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3.2 市域尺度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4 新藏青甘地区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
3.4.1 居民健康水平模型构建 |
3.4.2 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
3.4.3 省域尺度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
3.4.4 市域尺度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
4.1 市域人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
4.1.1 市域人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
4.1.2 市域人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
4.2 市域地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
4.2.1 市域地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
4.2.2 市域地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
4.3 市域人均、地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6)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20142018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出生缺陷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资料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 |
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3. 诊断标准 |
4. 相关指标的计算 |
5. 质量控制 |
6. 方法 |
(三) 结果 |
1. 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出生缺陷情况 |
1.1 沙河口区2014-201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 |
1.2 沙河口区2014-2018年出生缺陷主要发生种类及顺位 |
1.3 沙河口区2014-2018年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
1.4 沙河门区2014-2018年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系 |
1.5 沙河口区2014-2018年产妇不同胎数对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 |
1.6 沙河口区2014-2018年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
1.7 孕母户籍对沙河口区2014-2018年因出生缺陷的影响 |
2. 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况分析 |
2.1 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
2.2 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分布 |
2.3 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分布 |
2.4 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时间分布 |
2.5 沙河口区2014-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
2.6 沙河口区2014~2018年孕产妇分娩孕周与新生儿死亡的关系 |
2.7 大连市沙河口区2014-2018年本市、非本市户籍孕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差别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综述 出生缺陷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8)沈阳市五岁以下儿童死因中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与孕期空气污染暴露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1997 年-2017 年沈阳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死因分类变化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数据来源 |
2.3 质量控制 |
2.4 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新生儿死亡趋势及死因分类变化 |
3.1.1 观察期内NMR 变化趋势 |
3.1.2 NMR死亡的死因分类 |
3.1.3 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疾病 |
3.2 婴儿死亡趋势及死因分类变化 |
3.2.1 观察期内IMR变化趋势 |
3.2.2 IMR的死因分类 |
3.2.3 导致婴儿死亡主要疾病 |
3.3 五岁以下死亡趋势及死因分类变化 |
3.3.1 观察期内U5MR变化趋势 |
3.3.2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分类 |
3.3.3 导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孕妇空气污染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诊断标准 |
2.2 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
2.3 空气污染暴露数据搜集 |
2.4 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与对照人口和产科特征情况 |
3.2 病例与对照在不同妊娠期环境SO_2、NO_2和PM10 的浓度分布情况 |
3.3 孕前与怀孕期内SO_2、NO_2和PM10 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孕妇孕期空气污染暴露与神经管畸形关系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与对照人口和产科特征情况 |
3.2 病例与对照在不同妊娠期环境SO_2、NO_2和PM10 的浓度分布情况 |
3.3 孕前与怀孕期内SO_2、NO_2和PM10 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 0-5 岁儿童死亡率及死因分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一、前言 |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
1.1 人口资料 |
1.2 死亡资料 |
1.3 江苏省全省人口及死亡数据 |
1.4 质量控制 |
2.统计软件与方法 |
2.1 死因分类 |
2.2 统计软件与方法 |
2.3 研究指标 |
三、结果 |
1.南京市鼓楼区人口基本特征 |
1.1 性别构成情况 |
1.2 年龄构成情况 |
2.人口死亡情况 |
2.1 居民死亡情况 |
2.2 年龄别、性别死亡率和构成情况 |
2.3 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年龄别、性别死亡率与全省、全国比较 |
2.4 婴儿死亡率 |
2.5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2.6 孕产妇死亡率 |
2.7 传染病死亡率 |
2.8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3.人口死因谱变化 |
3.1 全人群死因顺位及其变化 |
3.2 分性别死因顺位及变化 |
3.3 分年龄段死因顺位及变化 |
4.主要致死疾病死因分析 |
4.1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析 |
4.2 肿瘤死亡分析 |
4.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
4.4 外因死亡情况分析 |
5 期望寿命与减寿情况 |
5.1 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整体期望寿命 |
5.2 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
5.3 不同肿瘤对去死因期望寿命的影响 |
5.4 寿命损失分析 |
四、讨论 |
1.南京市鼓楼区人口学特征 |
2.居民死亡情况 |
3.人口死因谱变化 |
4.主要致死疾病死因分析 |
5.期望寿命与减寿情况 |
6.对照健康江苏2030 规划纲要,南京市鼓楼区实现目标情况 |
7.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
五、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南京市各区人口和经济情况 |
附录2 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死亡数据 |
附录3 各类疾病 ICD-10 分类 |
综述 我国居民死因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2007-2018年云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童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2.2 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特点 |
2.3 死亡病例的住院时间分布特点 |
2.4 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顺位 |
2.5 不同性别的主要死因 |
2.6 不同年龄段主要死因顺位 |
3 讨论 |
3.1 住院儿童死亡率 |
3.2 住院儿童死亡时间分布 |
3.3 死因构成情况 |
四、63例围生期新生儿死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0~14岁儿童青少年死因及减寿评估结果分析[J]. 王浩武,吕丽娜,马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09)
- [2]2015—2019年涟水县<5岁儿童死亡情况分析[J]. 孙维新. 江苏预防医学, 2021(03)
- [3]2014-2019年某中心小儿内科病例变化分析[D]. 毛中义. 大理大学, 2021(09)
- [4]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D]. 杨广娣.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新藏青甘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D]. 白露瑶.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D]. 马唯唯.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20142018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出生缺陷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况分析[D]. 罗琰.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4)
- [8]沈阳市五岁以下儿童死因中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与孕期空气污染暴露关系的研究[D]. 周忱.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 [9]2014-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D]. 徐乐飞. 东南大学, 2020(01)
- [10]2007-2018年云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童死因分析[J]. 陈丽琴,拥李将,韩永慧,李亚玲. 现代预防医学,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