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集合知识的若干注意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权,李馨[1](2019)在《从系统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视角,从系统的观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不同解法的内在联系,需要突出降次解法中的转化思想,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把配方法作为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重点方法,这是合理的,但这还不够,还需要用解一元多项式方程之因式分解降次的思想来统一认识其他的解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基,让学生体会与方程研究相关的数学文化.
汪黎明[2](2018)在《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PPP模式在国内大力推动,PPP咨询演变为工程咨询行业的重大热点,但PPP咨询服务在实践中也呈现服务绩效差、业主满意度低等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涉及到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动态能力的不足。本文以开展PPP业务的咨询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的构成因素,探讨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和咨询企业PPP业务绩效的关系,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咨询企业构建和培育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的方法以及提升PPP业务绩效的建议。首先,对国内咨询机构参与PPP咨询的现状进行总结梳理,了解当前国内对PPP咨询服务的采购方式,调查开展PPP业务的咨询企业状况与分类,整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PPP咨询服务机构的政策要求,归纳PPP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性地阐述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进展、企业绩效理论研究进展以及当前国内外PPP咨询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动态能力的定义、维度划分,企业绩效的维度划分以及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本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并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然后,对动态能力各构成维度进行文献分析以识别出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初始构成因素,构建出本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通过访谈调研对识别出的动态能力构成因素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确定动态能力构成因素集合,据此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理论模型构建。最后,探讨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的构建和培育机理,以回收的213份有效问卷数据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模型的验证,通过案例分析对理论模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实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具有六维结构特性,包括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重构能力、组织柔性、组织学习能力以及关系管理能力等六个维度;组织柔性和组织学习能力是最主要的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动态能力的构成因素;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动态能力对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动态能力的构建和培育机理以及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提出了针对咨询企业构建和培育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以及提升PPP业务绩效的对策。
金雪东[3](2017)在《运用变式教学 活跃学生思维》文中认为一、高三复习课运用变式教学的意义高三复习教学的目的,一是整合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二是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按照波利亚的观点,解数学问题是不断变化问题的一种过程:一再改述它、变更它,直至终于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直到最后解决问题为止.在复习教学中
王翔[4](2017)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PPP项目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我国公用事业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但实践中发现PPP项目咨询需求模糊、咨询成果模板化倾向突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难觅等现实问题,影响了PPP项目目标达成及其绩效表现。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探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参与PPP项目咨询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研究过程、方法如下:(1)我国的PPP项目需要与之特点相匹配的咨询服务。本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并通过文献研究及质性材料分析,认识到需要为现阶段我国采用PPP模式推进的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咨询服务。(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为PPP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本研究通过对我国45个县市及地区、87位受访者的半结构化实地访谈,发现我国现阶段的PPP项目需要的是以工程造价管理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基于PEST、SWOT、诺兰·诺顿模型分析,可知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调整企业战略以开展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的环境已成熟、必要性已突显、可行性已具备。(3)构建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面向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咨询业务流程。本研究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并通过项目管理的视角,从模块化服务的观点出发通过与传统的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对比分析以获得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的新增流程;进而从ESIA模型所强调的业务流程价值增值的角度出发,在传统的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流程基础上执行流程再造,得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业务流程。(4)构建了新业务流程的支撑环境。在得到了全新业务流程后本研究进一步给出了业务流程支撑环境的构建路径和方法,并具象为业务流程的两个“使能器”——基于新业务的流程执行小组、基于BIM技术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上述研究包含了两方面的创新:其一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并通过质性材料分析的方式明确了我国PPP项目对咨询服务的需求,突显了咨询服务业在工程项目中提供信息救济、控制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其二是给出了适配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业务流程及其支撑环境,在填补我国工程咨询行业业务空白的同时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做出贡献。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支持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具体业务实操、促进我国优质PPP项目的实际落地实施。
胡奇[5](2014)在《ASD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当中国进入WTO,企业的生存空间发生很大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的课题。企业惟有持续降低成本,推出更适应市场的产品,更为快速地得到市场信息,才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互竞争。这就推动企业务必建立高效、动态的迅速信息反应系统,制定实行信息化战略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要创立和培养核心竞争力,需在信息化战略下利用信息系统支撑和提升管理效率,由于企业所需的管理运作及相关信息的获得、处理上越发依赖信息系统的应用。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系统本身技术性的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需总体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本文中信息化战略的核心部分就是ERP。因此分析、解决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和ERP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背景和意义,然后综述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趋势和现状,经过比较分析找到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并从各方面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以ASD公司的信息化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具体步骤,1.对ASD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支持发展战略的信息化职能战略,体现了ASD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的核心任务,2.详细的描述了ASD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的总体框架和功能,3.着重描述了ASD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步骤,对实施过程中的所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体现了ASD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描述了ASD公司基于ERP基础上的0A系统和CRM系统的实施过程,体现了办公自动化和客户管理系统协同ERP系统实现的信息化整合,5.对本文的研究总结,并对信息化战略所提的一些建议。
杜浩良[6](2012)在《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安全是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是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电力设备都有固有的生命周期,到了其寿命末期,电气设备绝缘水平会降低、缺陷会增多,为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必须及时根据其健康状况更新设备,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问题不可避免的被触及。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在若萱变改造项目中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无疑是“上医”之选,“治未病”显得非常迫切而必要。若萱变作为金华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供区内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电力保障的重要责任,开展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辨识若萱变改造项目中的安全风险源并采取预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研究,采取文献综述、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手段,对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论文首先识别若萱变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风险,并将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然后建立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根据得分情况评价项目的安全风险状况;最后论述了若萱变改造项目常用的安全风险应对方法,并创造性的提出了电网运行方式监控、现场作业视频监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等安全风险监控手段。
任廷海[7](2012)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数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度正在逐步提高。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轨迹及演化机理,将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更好的研究、发展及应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提出至今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轨迹,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企业开始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但仍有部分企业术对其给予足够重视,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不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本文从理论定性说明与实证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阐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评述,在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公益慈善、环境事业和社会就业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其次,本文分别从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与后期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与后期企业社会责任这四个方而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并以2009—2011年我国42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SPSS16.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不仅存在当年数据的相关性,同时企业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还存在滞后性。企业只有不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维持与企业绩效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也对推动企业良好的运营有积极意义。
戚馨文[8](2006)在《ODC和OPC方法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软件危机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尝试从各种渠道探索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方法。CMM模型、ISO9000等质量过程改进标准通常是从企业级别开始贯彻整改,对具体项目的质量改进难以快速见效。而相比较之下,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是产品质量的直接体现,缺陷分析是搜集质量信息很好的切入口。 作为本文主题的ODC方法(缺陷正交分类法)是一种集根源分析法和统计模型优点于一体的缺陷分析法。它以产品缺陷为分析对象,在软件科学和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通用、标准化的缺陷分类模板。该方法从多个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缺陷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为项目质量的衡量和评定提供量化依据。如何灵活评定项目测试是否达到退出标准?产品质量是否已达到稳定?如何考量测试的有效性和完备性?如何更好的改进项目开发测试工作?如何做好产品发布后用户满意度的评定工作?如何做好漏测缺陷的统计和分析?本文中会结合项目实践,针对上述问题给予较为详细的解答。 在对ODC的概念、作用、实施角色及实施步骤等给予铺垫性介绍后,本文以总结出的适合开展ODC评估的若干测试检验点为线索,描述了如何用ODC方法系统全面的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并指出实施细节中要留心的一些关键点和分享一些Tips,更有效的保证ODC的成功实施。从示例项目实施ODC的实践经验中,一些心得体会也得到了总结,包括不同开发模型项目(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中ODC实施的特点,及实施过程中的若干注意点。 为了保证在维护阶段,用户反馈的信息能被最大程度的利用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项目的管理,文中还引入和ODC方法相似的OPC方法,用于帮助分析产品发布后用户反馈的问题记录。OPC评估除了可以帮助维护阶段做好项目维护工作之外,也是对产品发布前项目ODC工作成效的检验,更为项目新一轮的开发测试及ODC质量管理工作的提供计划和指导意见。最后,对于测试中遗漏的缺陷进行分析也是很有价值的。ODC和OPC方法的结合实现了项目质量管理的完整流程。
陈建[9](2005)在《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在当今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以某高校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建设为背景展开研究的。论文研究了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中的MPI多点通信技术和PROFIBUS现场总线通信技术,探讨了PROFInet工业以太网技术特点与应用前景。实现了基于MPI通信协议的多种通信方式,归纳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与适用条件;总结出应用STEP 7软件判断CPU是否能进行基于PROFIBUS-DP协议的DX通信的方法。研究了OPC应用程序接口标准的原理,总结了它在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中的一般应用方法与系统结构。对基于PC的自动化产品WinAC系统的组成及其软件接口进行了研究与应用,探讨了它与传统的硬PLC的异同。由于无论软PLC系统还是传统的硬PLC系统,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最后研究了S7-300系统软冗余技术,并给出了若干设计注意点。 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与应用,并设计了若干实例,对相关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
庞海滨[10](2002)在《学习集合知识的六大注意》文中研究说明 对于"集合",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已经接触过,但那只是粗浅的感性认识;高中的数学对学生要求较高,而且集合概念比较抽象,初学者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对集合的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解题过程中考虑不周,时常出现各种错误,本文在归纳这些错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集合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集合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
二、学习集合知识的若干注意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集合知识的若干注意点(论文提纲范文)
(2)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PPP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 |
1.1.2 我国PPP咨询企业的服务现状 |
1.1.3 PPP咨询的复杂性与动态能力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范围界定与基本概念 |
1.3.1 研究范围界定 |
1.3.2 基本概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论文内容安排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咨询机构参与PPP咨询的现状 |
2.1 PPP咨询服务的采购 |
2.2 参与PPP项目的咨询企业状况与分类 |
2.2.1 当前国内参与PPP项目的咨询企业总体状况 |
2.2.2 当前国内参与PPP项目的咨询企业分类 |
2.3 PPP咨询服务机构所处的政策环境 |
2.3.1 国家对PPP咨询服务机构的政策要求 |
2.3.2 地方政府对PPP咨询服务机构的政策要求 |
2.4 PPP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3.1 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进展 |
3.1.1 动态能力的定义 |
3.1.2 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框架 |
3.1.3 动态能力的维度 |
3.1.4 动态能力构建的影响因素 |
3.1.5 动态能力在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背景下的维度划分初步探讨 |
3.2 企业绩效理论研究进展 |
3.3 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综述 |
3.4 国内PPP咨询研究现状 |
3.5 动态能力视角下我国PPP咨询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四阶段研究方法设计 |
4.1.1 以识别动态能力构成因素为目的的文献分析方法 |
4.1.2 以修改和补充动态能力构成因素为目的的访谈调研方法 |
4.1.3 以验证动态能力理论模型为目的的问卷调查方法 |
4.1.4 以实证理论模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为目的的案例分析方法 |
4.2 各阶段数据收集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收集 |
4.2.2 访谈调研数据收集 |
4.2.3 调查问卷数据收集 |
4.2.4 案例收集 |
4.3 数据分析方法 |
4.3.1 访谈数据分析方法 |
4.3.2 问卷数据分析方法 |
第五章 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
5.1 理论框架构建 |
5.1.1 环境感知能力文献分析 |
5.1.2 资源整合能力文献分析 |
5.1.3 重构能力文献分析 |
5.1.4 组织柔性文献分析 |
5.1.5 组织学习能力文献分析 |
5.1.6 关系管理能力文献分析 |
5.2 专家访谈分析 |
5.3 研究假设提出 |
5.3.1 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动态能力构成因素假设提出 |
5.3.2 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提出 |
5.4 理论模型构建 |
第六章 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构建和培育机理研究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1 样本分析 |
6.1.2 统计分析 |
6.2 问卷数据信效度分析 |
6.2.1 信度分析 |
6.2.2 效度分析 |
6.3 单因子测量模型验证 |
6.3.1 环境感知能力测量模型验证 |
6.3.2 资源整合能力测量模型验证 |
6.3.3 重构能力测量模型验证 |
6.3.4 组织柔性测量模型验证 |
6.3.5 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模型验证 |
6.3.6 关系管理能力测量模型验证 |
6.3.7 财务绩效测量模型验证 |
6.3.8 成长绩效测量模型验证 |
6.4 动态能力构建和培育机理 |
6.4.1 动态能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2 案例实证分析 |
6.5 动态能力对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绩效的影响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研究 |
7.2.1 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构建和培育的对策 |
7.2.2 咨询企业PPP业务绩效提升的对策 |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7.3.1 研究局限 |
7.3.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访谈数据整理 |
附录C 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4)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PPP项目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1.2.2 现实问题提出 |
1.2.3 科学问题凝练 |
1.2.4 关键问题解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建筑行业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文献研究 |
2.1.1 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工程造价咨询经济学理性 |
2.1.2 基于交易成本的工程项目交易模式演进分析 |
2.1.3 国内外工程造价咨询业及其业务的发展态势 |
2.2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文献研究 |
2.2.1 从“灯塔”到民营化的概念演进 |
2.2.2 我国PPP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
2.2.3 我国PPP项目所需的咨询服务 |
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1 BPR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3.2 BPR技术工具及推进方法 |
2.3.3 BPR项目管理理论的综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业务流程再造准备阶段的研究设计 |
3.2 业务流程再造执行阶段的研究设计 |
3.3 新业务流程支撑环境构建研究设计 |
第四章 PPP项目咨询需求识别及流程再造可行性分析 |
4.1 PPP项目咨询业务需求识别研究 |
4.1.1 研究方法 |
4.1.2 信息采集 |
4.1.3 模型构建 |
4.1.4 模型分析 |
4.2 造价咨询企业进行BPR的可行性研究 |
4.2.1 基于PEST模型的BPR实施环境分析 |
4.2.2 基于SWOT模型的BPR必要性分析 |
4.2.3 基于诺兰·诺顿模型的BPR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业务流程构建研究 |
5.1 传统咨询业务流程与新业务需求对比分析 |
5.1.1 全过程造价咨询传统业务流程分析 |
5.1.2 传统流程与新业务需求的匹配分析 |
5.2 面向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咨询内容研究 |
5.2.1 面向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咨询业务各模块界定 |
5.2.2 以尽职调查为核心的项目筛选与可行性分析模块研究 |
5.2.3 以LCC及VE为核心的设计优化与实施方案模块研究 |
5.2.4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社会资本方选择与缔约模块研究 |
5.2.5 绩效评价体系为核心的项目执行全过程监督模块研究 |
5.2.6 资产管理体系为核心的项目资产管理与移交模块研究 |
5.3 全生命周期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实施 |
5.3.1 基于ESIA模型的新业务流程设计 |
5.3.2 PPP项目各阶段价值增值实现路径 |
第六章 PPP项目咨询业务流程支撑环境构建研究 |
6.1 支撑环境及构建方向分析 |
6.1.1 传统组织架构与人员安排分析 |
6.1.2 传统信息管理与技术工具分析 |
6.1.3 新业务流程支撑环境构建方向 |
6.2 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 |
6.2.1 我国PPP项目监管及其信息数据管理需求 |
6.2.2 BIM技术与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管理 |
6.2.3 基于BIM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
6.3 业务流程执行小组的构建 |
6.3.1 流程执行小组的特点 |
6.3.2 组织结构再造 |
6.3.3 人力资源再造 |
6.3.4 管理制度再造 |
6.4 新业务流程与支撑环境协同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ASD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汽车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现状 |
1.2 ASD公司的企业信息化的背景和意义 |
1.3 ASD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理论研究及研究方法 |
2.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理论研究 |
2.1.1 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基础 |
2.1.2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组成要素 |
2.1.3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本模式 |
2.2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法 |
第三章 ASD公司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化需求分析 |
3.1 ASD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 ASD公司的产业环境分析 |
3.3 ASD公司信息化战略内部生产模式分析 |
3.4 ASD公司企业信息化的存在问题 |
3.5 ASD公司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需求分析 |
第四章 ASD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总体规划 |
4.1 ASD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总体规划原则 |
4.1.1 ASD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原则 |
4.1.2 ASD公司信息化战略总体规划 |
4.2 ASD公司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核心目标 |
4.2.1 ASD公司企业信息化战略因素分析 |
4.2.2 ASD公司信息化战略核心任务 |
第五章 ASD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步骤 |
5.1 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 |
5.2 ERP系统上线的实施步骤 |
5.2.1 ERP系统的选型和时间节点安排 |
5.2.2 针对系统的相关培训 |
5.2.3 ERP系统的业务需求 |
5.2.4 ERP系统的需求解决设计方案 |
5.2.5 系统的分步实施 |
5.3 构建基于ERP的OA系统平台实施步骤 |
5.3.1 OA系统的需求分析 |
5.3.2 OA系统的实施 |
5.4 电子商务CRM系统平台的实施 |
5.4.1 CRM系统的需求性分析 |
5.4.2 电子商务CRM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
5.4.3 电子商务CRM系统的实施过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6.2 本研究对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电网改造的必要性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结构 |
1.4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 |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 风险管理 |
2.1.1 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
2.1.2 风险的分类 |
2.1.3 风险管理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
2.1.4 风险管理定义 |
2.2 项目风险管理 |
2.2.1 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
2.2.2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识别 |
3.1 若萱变改造项目的特点 |
3.2 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源分析 |
3.2.1 若萱变改造项目典型案例简介 |
3.2.2 电网运行方式风险 |
3.2.3 管理类风险 |
3.2.4 作业行为风险 |
3.2.5 自然和社会风险 |
3.3 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4.1 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评价的作用 |
4.2 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层次分析法原理 |
4.4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4.5 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4.5.1 确定指标权重 |
4.5.2 确定因素集及评价集 |
4.5.3 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
4.5.4 评价结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应对与监控 |
5.1 若萱变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应对方法 |
5.1.1 工程法 |
5.1.2 教育法 |
5.1.3 程序法 |
5.2 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的应对措施 |
5.2.1 电网运行方式预控措施和一般原则 |
5.2.2 电网运行方式预控的作用 |
5.2.3 若萱变改造项目电网运行方式风险预警管理 |
5.3 管理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
5.4 作业行为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
5.5 自然和社会风险的应对措施 |
5.6 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 |
5.7 现场作业视频监控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实践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议 |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
2.1.3 企业社会责任的拓展 |
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演进 |
2.2.1 人性假设理论 |
2.2.2 权重理论 |
2.2.3 社会契约理论 |
2.2.4 博弈理论 |
2.2.5 交易成本理论 |
2.2.6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
2.3.1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
2.3.2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
3.1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
3.1.1 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兴起 |
3.1.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成熟时期 |
3.2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状况 |
3.3 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借鉴 |
3.4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 |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设计 |
4.1 研究模型 |
4.2 研究假设 |
4.3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建立 |
4.3.1 企业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测量维度 |
4.3.2 企业关注环保事业的测量维度 |
4.3.3 企业解决社会就业情况的测量维度 |
4.3.4 企业社会责任测量维度 |
4.4 企业绩效测量维度 |
4.5 控制变量 |
第五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 |
5.2 样本构成 |
5.2.1 调查对象的样本构成 |
5.2.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相关性分析 |
5.4 回归分析 |
5.4.1 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
5.4.2 企业绩效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回归分析 |
5.4.3 企业绩效与后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结论、政策与相关建议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6.2 政策与相关建议 |
6.3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ODC和OPC方法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软件工程概述 |
1.1.1 软件工程的诞生 |
1.1.2 软件项目基本流程 |
1.2 软件测试 |
1.2.1 软件测试和缺陷 |
1.2.2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测试活动 |
1.2.3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目的 |
1.4 本文研究工作重点 |
1.5 本文组织 |
2. 典型的缺陷分析方法之比较 |
2.1 引言 |
2.2 传统缺陷分析方法介绍 |
2.2.1 缺陷根源分析法 |
2.2.2 缺陷根源分析方法的不足 |
2.3 缺陷统计模型 |
2.3.1 缺陷统计模型介绍 |
2.3.2 缺陷统计模型的不足 |
2.4 ODC/OPC方法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
2.5 其它缺陷分类方案比较 |
2.5.1 马里兰大学/NASA软件工程实验室缺陷分类法 |
2.5.2 优利系统公司错误分类方案 |
2.5.3 IEEE的软件异常分类标准 |
2.5.4 IBM的缺陷预防方案 |
2.6 小结 |
3. ODC方法 |
3.1 引言 |
3.2 ODC方法概述 |
3.2.1 ODC方法的历史 |
3.2.2 ODC概念的引入 |
3.2.3 ODC方法的适用范围 |
3.3 ODC方法的作用 |
3.4 ODC方法的实施角色 |
3.5 ODC的实施步骤 |
3.5.1 概述 |
3.5.2 准备阶段 |
3.5.3 计划阶段 |
3 5.4 数据录入阶段 |
3.5.5 数据校验阶段 |
3.5.6 评估阶段 |
3.5.7 改进阶段 |
3.5.8 检验阶段 |
3.6 小结 |
4 ODC实施的实现 |
4.1 ODC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
4.1.1 一轮测试周期结束 |
4.1.2 进入更高测试阶段前 |
4.1.3 退出某测试阶段前 |
4.1.4 产品发布后的维护阶段 |
4.1.5 项目总结和改进 |
4.2 ODC方法的实际应用总结 |
4.2.1 不同类型项目实施ODC |
4.2.2 ODC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
4.3 小结 |
5. OPC方法 |
5.1 OPC方法介绍 |
5.1.1 OPC概念的引入 |
5.1.2 OPC方法的作用 |
5.1.3 OPC方法的实施角色 |
5.1.4 OPC方法的实施步骤 |
5.1.5 OPC的分类 |
5.2 OPC的评估改进 |
5.2.1 了解用户满意度和产品问题 |
5.2.2 检测项目前期方案解决的效用 |
5.2.3 预估问题研究的代价 |
5.2.4 了解用户群及其习惯,开展需求重点 |
5.3 ODC与 OPC的结合应用 |
5.3.1 产品质量问题的ODC分析 |
5.3.2 验证测试有效性的ODC评定 |
5.3.3 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时间的改进 |
5.4 缺陷漏测分析 |
5.4.1 漏测的定义 |
5.4.2 漏测分析的目的 |
5.4.3 如何开展漏测分析 |
5.4.4 ODC/OPC中如何有效开展漏测分析 |
5.5 项目质量管理流程总结 |
5.6 小结 |
6. 结论和将来的工作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将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触发类型和缺陷类型的关系 |
附录2 OPC分类标准 |
(9)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工业控制系统概论 |
1.2 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体系 |
1.2.1 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总体构架 |
1.2.2 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内涵 |
1.3 论文作者所做的主要工作 |
2 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中的通信技术 |
2.1 MPI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2.1.1 MPI通信技术概述 |
2.1.2 全局数据包MPI通信 |
2.1.3 无组态连接的MPI通信 |
2.2 PROFIBUS-DP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2.2.1 PROFIBUS总线技术特点 |
2.2.2 PROFIBUS-DP数据交换原理 |
2.2.3 基于PROFIBUS-DP的DX通信 |
2.2.4 基于PROFIBUS-DP的FDL通信 |
2.2.5 PROFIBUS总线应用现状与展望 |
2.3 PROFInet通信技术研究 |
2.3.1 PROFInet技术特点 |
2.3.2 PROFInet通信模型 |
2.3.3 S7-200与S7-300之间的PROFInet通信 |
2.3.4 PROFInet应用前景探讨 |
2.4 小结 |
3 OPC接口技术研究 |
3.1 OPC提出的背景 |
3.2 OPC技术规范 |
3.3 OPC接口技术在SIMATIC NET中的应用分析 |
3.3.1 OPC在S7-200系统中的应用 |
3.3.2 OPC在HMI中的应用 |
3.3.3 OPC在S7-300系统中的应用 |
3.4 OPC服务器/客户机配置 |
3.5 基于OPC/DA规范与S7-200系统的配方演示系统设计 |
3.5.1 配方系统简介 |
3.5.2 开发方案选择 |
3.5.3 配方系统监控程序设计 |
3.5.4 PLC控制程序设计 |
3.5.5 配方系统虚拟被控对象程序设计 |
3.6 小结 |
4 PCBCS解决方案—SIMATIC WinAC系统 |
4.1 PCBCS系统概述 |
4.2 WinAC系统组成 |
4.3 WinAC系统典型配置 |
4.4 WinAC Basis系统的软件接口研究 |
4.4.1 WinAC的OPC接口的研究与应用 |
4.4.2 Excel接口的研究与实现 |
4.4.3 C/C++编程接口的研究与实现 |
4.5 基于WinAC Basis的电梯群控教学系统设计 |
4.5.1 电梯群控系统简介 |
4.5.2 方案设计 |
4.5.3 资源分配与硬件组态 |
4.5.4 控制程序设计 |
4.5.5 监控程序设计 |
4.5.6 虚拟电梯对象设计 |
4.6 小结 |
5 SIMATIC自动化控制系统冗余技术探讨 |
5.1 系统可靠性及冗余技术概述 |
5.2 西门子S7-300软冗余系统的研究 |
5.2.1 S7-300软冗余系统组成 |
5.2.2 S7-300软冗余系统工作原理 |
5.2.3 S7-300软冗余系统组态与编程 |
5.3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学习集合知识的若干注意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系统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J]. 王红权,李馨. 数学教育学报, 2019(03)
- [2]咨询企业开展PPP业务的动态能力研究[D]. 汪黎明. 东南大学, 2018(05)
- [3]运用变式教学 活跃学生思维[J]. 金雪东. 上海中学数学, 2017(06)
- [4]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PPP项目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王翔. 天津理工大学, 2017(10)
- [5]ASD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D]. 胡奇. 广西大学, 2014(03)
- [6]若萱变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杜浩良.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2)
- [7]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数据分析[D]. 任廷海.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8]ODC和OPC方法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 戚馨文. 浙江大学, 2006(09)
- [9]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D]. 陈建.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7)
- [10]学习集合知识的六大注意[J]. 庞海滨. 中学数学研究, 2002(07)